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授课教学论文

授课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2 13:40: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授课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授课教学论文

篇1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第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篇2

2结果

从2014年1~12月,本院共培训基础护理操作12项,考核2012~2013年新入职护士134人,共1608人次,不合格补考29人次,合格率为98.20%(1579/1608),与2013年操作考核成绩比较(2013年参加全部12项操作考核护士为121人,共1452人次),除肌内注射外,其余11项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护理教学培训模式更系统、规范、科学本院传统护理操作培训模式为培训教师现场进行操作示范,因为参培人员较多,往往会看不清楚,听不清楚,记不清楚,需要分批培训讲解,但分批培训又存在每次讲解内容有所差异,参培人员得到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培训现场,也有部分护士自发用手机拍摄视频,但有时会过于关注取景、角度、采光等因素而分散精力[6],没有关注老师的示教和讲解,培训效果欠佳。现本院统一操作流程、统一示教、统一拍摄,采用PPT理论授课与视频教学结合的培训方法,不仅更加系统、直观、形象、生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而且参培人员集中授课,能保证护士得到相同的知识信息,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系统、规范、科学的新护理培训模式转变[7]。

3.2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培训效果明显传统培训方式,护士的学习主要靠在现场用眼看,用手记,如果没看清记清就会和教师讲解的内容出现偏差,一旦有疑惑或争议,不能及时与教学教师沟通,不能掌握正确知识。新的培训模式实行后,护理部将理论授课PPT及操作视频分享在本院内网上,每个护士都能观看、下载,对一些重点、难点可以反复观看、揣摩,还可下载在手机上,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学习时间更加自主、灵活;护理部还建立了微信群,护士有疑问时可以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网上答疑、交流,学习效果更好。在2014年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合格率为98.20%,除皮内注射技术外,其余11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较2013年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课时,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则像“打字机”一样不停地记笔记;期末时,学生“临时抱佛脚”似地狠命背笔记,然后参加考试。每门课的成绩90%左右由期末考试的卷面而定。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能力较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主要弊端在于:

1、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师上课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看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另外,教师“咀嚼式”

的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空洞乏味,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

2、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知识更多地传授给学生,所以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听课中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解惑释疑,反而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

3、学生学习目的错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而是为了应付期末的考试,因为每门课的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所以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下课不看书,期末时抄人家的笔记,下功夫强行记忆,“热炒热卖”还会考个好成绩,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上述弊端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师生间再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表述、交流观点与认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的过程,只有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问题为中心,全面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效果。

3、互动式教学法营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课堂情景设置,因而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在互动中交流、学习、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国外学者普遍的观点是:“所有的人,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他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那认为,“教学是种临时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具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在了解学生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去阅读课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如在讲《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中“企业厂址选择”这一章之前,提出的问题有:

企业选择厂址为什么要慎之又慎?选择厂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厂址选择?这样一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了。

2、创设环境氛围,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调动其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善用丰富的感情语言,巧妙的动作、神情去影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互动点上;二是在讨论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鼓励、导向性的语言,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知识;三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互动氛围。如讲《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中“员工招聘与录用”这一章时,就可以设置一个小型招聘会,进行招聘面试,让学生充当应聘者和主考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教师总结,点拨释疑,促进知识升华。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不是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综合和复述,而是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点拨释疑,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因为学生讨论是不受限制的,所以结论总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接近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根本不理解的,对同一个问题或案例,他们常常会得出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并期待教师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的解答是解惑释疑的,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将会陷入知识的困境。超级秘书网

四、互动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工商管理课程要按照教材泛泛地讲解,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要提高教学效果,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用互动式教学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而且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点找准、吃透,还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有的进行课堂问题讨论或辩论、有的进行案例分析、有的进行情景模拟等。课下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

2、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做好课前动员,明确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互动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课前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3、课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启发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动学生踊跃发言。如讲一个小故事、放一段录像短片、一连串的问题、一些承上启下的语言等。

参考文献:

篇4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中国编辑整理),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中国编辑整理)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篇5

在义务教育理科的国家标准中,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科学探究的本义来说,是指对科学知识的探讨和研究。学生的科学探究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改变师生的角色。实际上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探究,探究是人的种本能,而在长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压制着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中要把这种传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表面上物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之间有着较大的分屹,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两条看似相差很远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之内要实现,比较困难。实际上它们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谁是主角的问题,它们之间是相互相存的,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在每一节的科学探究课中都要有具体的目标以及目标达成的情况,在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目标的制定以及评价呢?

一、科学探究的目标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能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果从学生眼前来说,最明显的就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终身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过程以及科学的本质和价值观。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具体的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自发的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好奇心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不理解,就会进行简单的探究,但这种探究所使用的过程和方法也较粗糙。如果其中涉及到物理知识,教师此时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建议一些解决问题途径,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产生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查找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不断的对知识的探究,自己的科学探究的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3、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及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

进行科学探究是掌握科学知识的一种途径,科学探究是科学知识的载体,通过科学探究,能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4、培养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平时遇不到的问题,但是不能轻易放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创新,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也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

5、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盲从权威,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6、提高学生分工、合作及组织能力。

一个探究主题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其它同学的介入,共同参与该主题就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效率。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整体,使组员间产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善于交往,互相交流经验观点,学会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

二、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活动呢?有人持怀疑态度,平时的课时很有限,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比较困难。这就涉及到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在物理探究活动中要依据课程标准,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应该选择对于本章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了解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本章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在这样的知识上多花一点时间是没有多大争议的。

其中虚线框内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中直接操作。分析全章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教师要确定在本章中哪些知识可以设计成学生科学探究的课,这样可以在相应的知识点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猜想、验证。

结合学生的探究,这种类型的课,学生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有:

1、学会提问题

提出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会从日常生活和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这就要勤观察,多思考的物理习惯。要认识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巧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让学生在疑惑和好奇的驱使下明确探究的问题。如:学生在学过(苏科版)“汽化和液化”中蒸发现象后,通过两个活动知道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如果把等量的酒精和水涂在两个温度计上,它们的温度下降的值相等吗?

2、会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寻找证据

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初步下结论(这只是一种猜想或假设)。按照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查阅资料,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数据和信息。如:滴在桌面上的水珠,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如果在考虑水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猜想可能与质量、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通速度等有关,我们假设了这么多的因素,在研究与温度的关系时,就必须使可能影响的因素质量、表面积和空气流通速度等保持相等(控制变量法)。超级秘书网

3、会收集、分析和信息处理

在制定探究方案后要寻找相应的资料,对实验进行分析处理。在信息处理里主要包括初步学会收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尝试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收集、网络搜索等基本信息工具和基本方法;能对收集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如信息的科学性等;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推理;还要进行信息交流。如果通过实验来验证,还要对实验现象和过程的描述、归纳和总结。

4、学会评估

篇6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感性认识)入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在分析事物时,要从特殊的具体的现象开始,然后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再用得出的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

1.选择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生活。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基至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此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2.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组织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

3.总结案例。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指出讨论的结论意见,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等。主要由教师来做,引导学生辨清基本原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能独立分析现实事例,确立起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崇高理想。总结案例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1)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学习、生活态度。一些新入校的高职新生,他们自认为是高考中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向着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发展;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要引导他们朝着艰苦朴素,脚踏实地的作风方向发展。有些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够了解,基本上是先选择了专业才进行学习,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最好是现实当中的事例,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2)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高职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不喜欢哲学课。为此,在哲学课的讲授中要联系学生的专业课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在教材中,很多内容与专业结合紧密,如,人脑思维与电脑思维模拟的本质区别,这样的知识点,对培养的哲学意识非常重要。

2.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的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原理理解落在实处。讲现象与本质时,笔者选择了“九方皋相马”的案例,案例如下: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馍。首先设问:“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九方皋是高人,有本事;有的说:他不停留表面,注重内在。同学们各有自己的看法,可谓各抒己见。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停留表面,应抓住本质的东西。超级秘书网

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打破教师一言堂或几个学生包揽发言的现象,让每一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亲近学习,学会学习。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因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出现,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大,使得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备课,必须对所讲授的课程所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都有较深的了解。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很适用于职业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哲学课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篇7

教学中,我发现有位爱玩而不专注的男同学,尽管成绩不突出,但他爱看书,好奇好胜,上自然课总发问些奇特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等等。为了满足他的这种求知欲望,我便灵活机动地采用录像教学,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动物趣闻》的有关片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他带到古今中外海阔天高的知识海洋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去体味探索成功的乐趣。在怀化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这位小同学“大显神手”荣获桂冠,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毕业会考时以“满分”的优异成绩升入重点中学。

二、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取得局部效益

教学中,面对部分学生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如恰当地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则效果显著。

小学自然教材中《植物的种子》一课,教材重点是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都具有胚根和胚芽。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系,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根据过去教学中的经验:单一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学生对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难以掌握。于是便采取了实验与幻灯有机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张种子的构造──胚根、胚芽活动的抽拉片(右边是植物的幼苗)和一张解剖观察各种不同种子胚根和胚芽的复合片。

实验:先让学生解剖浸泡膨胀了的菜豆种子,要求他们从外到里观察菜豆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然后,找一名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每一个部分:(1)最外层的皮──种皮:(2)豆瓣边上小芽──胚根;(3)胚根上部小叶状部分──胚芽;(4)内部两片叶片──子叶。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构成的。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把这粒种子种到土壤里,过几天就会长出一棵幼苗。请看灯片,说一说这棵幼苗的根、茎、叶分别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的?”先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演示:抽拉灯片的胚根、胚芽部分,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看到了灯片上胚根用线指向幼苗的根部,胚芽用线指向幼苗的茎叶。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然后,出示花生、大豆、蚕豆等种子的复合片,揭出上片,露出剖面,请学生指出每粒种子的胚根、胚芽部分。这时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通过这样分类教学,采取实验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细微构造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优化组合电教媒体,指导全体学生,取得整体效益

篇8

二、分析现有教材中“快乐与创造”钢琴教学理念的运用

利用“快乐和创造”这种培育理念对儿童钢琴课本进行选择和整编,可以凸出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以及独特的创意。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曲目有关的课外曲目为儿童进行弹奏练习拓展。比如,老师可以谱写简单的动画片歌曲或儿歌的钢琴乐谱,并将这些课外的曲谱和教材中的练习曲结合起来,让学生使用教师编写的乐谱进行弹奏练习。

三、基于“快乐与创造”钢琴教学理念实施方案与教学实例分析

为阐述怎样在真实的钢琴授课活动中,贯彻快乐和创造的儿童培育思路,笔者再次借助例子进行分析:在教导儿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学习时,需要先对授课目标进行设定,并帮助儿童学生点出弹奏技巧方面的重点,最后采取富有趣味性授课策略。(1)设定钢琴授课的目标。为引起儿童学习这首乐曲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儿童的思维以及活跃的创造力,引导儿童判断四分与二分两种音符的区别,并针对音符的识别来设计游戏。(2)对乐曲弹奏的重点进行讲解。钢琴授课学习的重点部分在于对乐曲旋律的节奏进行判断,为了让儿童可以掌握乐曲的节奏,教师必须进行弹奏示范,并对速率进行控制,先以标准速率弹奏,再把节奏放慢,让儿童通过通过聆听的方式对乐曲的节奏进行感知。(3)设计有趣的弹奏教学方法。为帮助儿童尝试对旋律的强弱进行判断以及控制,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设计练习游戏。比如,老师可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拆分,并与儿童进行合作练习。比如,老师先弹一段然后让学生接着弹走一段。如果同时教导多名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配合,增添训练过程的乐趣。

篇9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牋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篇10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针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1]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重要。[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所遇的障碍 

    课时不够。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实用”类课程而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根据统计,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为二至四门,有的只有一至二门,每周只有两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设置结构单一,选修课少,英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好。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时量的需求很大,而实际课时偏少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学课程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学史方面,教学目的是讲述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在英美文学选读方面,教材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读性、代表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所选的作品应能体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应有作者、作品介绍以及重点、难点注释和思考题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将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结合起来讲解学习,但由于受到课时量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时间内很难使学生窥见整个英美文学史的全貌,更难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生兴趣不浓。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不但对教师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也不例外。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减少障碍;其次,学生对英美文化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语言表层技巧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但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望而生畏,从内心就有着一种抵触感,觉得自己离英美文学的国度太遥远,认为英美文学的语言生疏,用词陌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更是极为陌生,这就进一步拉远了他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文学课程非常枯燥无味。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3]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多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 文字和旁白;2) 图案和插图;3) 静态的照片;4) 图表和图形;5) 视频和动画;6) 音乐和音响;7) 网络。[4]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幻灯片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学课程中所介绍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国学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越是陌生的内容,就应该以一种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讲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着的兴趣。PPT课件的制作可以将跨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对比,可以引入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作者作品的罗列,作品中精彩选段的呈现,从而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了解文学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社会文化。

    (二)视频文件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根据英美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被引进到国内,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英语语言文学,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英美文学所体现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视觉享受上,而应该借助视频文件这座便桥走入英美文学的国度。英美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堂时间很难逐一详细分析单个文学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没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只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由英美文学原着所改编的电影,在学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后,再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分析教材上作品选读的内容,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可以较轻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对比影视作品和文学原着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学选读教材中的选段进行讲解,这时可以请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文本选段,讨论电影中的苔丝与哈下的苔丝这一人物性格表现有何异同,进而拓展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音频文件的运用 

    视频文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小说的了解,而音频文件则更适合被应用在英美诗歌的教学中。听觉和想象力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英美诗歌中的格律只通过书面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只有当学生直接听到抑扬顿挫的格律时,才能感受到英诗之美。最古老的英语诗歌形式就是民谣,也称歌谣,这些民谣就是以声音的形式被传载至今,现在,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视,朗诵英美名诗的音频文件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将这些音频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蒲柏的英雄双行体或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时,都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同感受诗歌韵律。除了运用音频文件来感受诗歌的格律外,教师还可以用它将音乐和文学联系起来。《友谊地久天长》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用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苏格兰着名农民诗人彭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一来,文学作品就能以音乐的形式来亲近听众。  (四)网络的运用 

篇1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针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1]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重要。[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所遇的障碍 

 

课时不够。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实用”类课程而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根据统计,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为二至四门,有的只有一至二门,每周只有两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设置结构单一,选修课少,英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好。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时量的需求很大,而实际课时偏少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学课程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学史方面,教学目的是讲述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在英美文学选读方面,教材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读性、代表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所选的作品应能体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应有作者、作品介绍以及重点、难点注释和思考题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将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结合起来讲解学习,但由于受到课时量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时间内很难使学生窥见整个英美文学史的全貌,更难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生兴趣不浓。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不但对教师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也不例外。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减少障碍;其次,学生对英美文化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语言表层技巧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但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望而生畏,从内心就有着一种抵触感,觉得自己离英美文学的国度太遥远,认为英美文学的语言生疏,用词陌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更是极为陌生,这就进一步拉远了他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文学课程非常枯燥无味。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3]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多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 文字和旁白;2) 图案和插图;3) 静态的照片;4) 图表和图形;5) 视频和动画;6) 音乐和音响;7) 网络。[4]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幻灯片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学课程中所介绍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国学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越是陌生的内容,就应该以一种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讲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的兴趣。ppt课件的制作可以将跨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对比,可以引入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作者作品的罗列,作品中精彩选段的呈现,从而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了解文学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社会文化。

(二)视频文件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根据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被引进到国内,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英语语言文学,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英美文学所体现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视觉享受上,而应该借助视频文件这座便桥走入英美文学的国度。英美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堂时间很难逐一详细分析单个文学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没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只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由英美文学原著所改编的电影,在学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后,再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分析教材上作品选读的内容,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可以较轻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对比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学选读教材中的选段进行讲解,这时可以请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文本选段,讨论电影中的苔丝与哈下的苔丝这一人物性格表现有何异同,进而拓展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音频文件的运用 

视频文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小说的了解,而音频文件则更适合被应用在英美诗歌的教学中。听觉和想象力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英美诗歌中的格律只通过书面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只有当学生直接听到抑扬顿挫的格律时,才能感受到英诗之美。最古老的英语诗歌形式就是民谣,也称歌谣,这些民谣就是以声音的形式被传载至今,现在,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视,朗诵英美名诗的音频文件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将这些音频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蒲柏的英雄双行体或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时,都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同感受诗歌韵律。除了运用音频文件来感受诗歌的格律外,教师还可以用它将音乐和文学联系起来。《友谊地久天长》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用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苏格兰著名农民诗人彭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一来,文学作品就能以音乐的形式来亲近听众。 

(四)网络的运用 

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作为个体从读物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文学教学中,教师是不能代学生理解的,作品意义是学生欣赏作品本身的结果,它不在教师的头脑里,也不在作品的言语里,而只能由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而网络则是用来作为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来了解课堂上所要讲解的作家及作品,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考察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以简单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背景,也可以师生换位,让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作家及其作品,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用电子邮件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予以指导,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批改作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文学电子书和文学评论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文学学习中。[6]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 

 

多媒体资源为我们的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视频文件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但视频文件或电影不可能完全替代文学原著文本而成为文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去。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很多文学评论参考资料,但其获取的渠道必须是合法合理的。网络有着自由性,人人都可各抒己见,教师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时,应当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搜索资料,得到真知灼见。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网上信息的可信度, 要考虑网上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来源出处和网站的开通及运行时间,以对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进行取舍。教师利用互联网批改作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锻炼各自的写作能力,告诫学生切不可滥用、剽窃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言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网络教学综合多种媒体,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7]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呢?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来说,最起码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语言是用来传播思想的,没有内容的纯形式语言是不存在的。英美文学课程涉及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人物等,英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的同时,将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殿堂。2.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多媒体资源丰富且技术日新月异,了解和掌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及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来服务于课堂教学。3.课程整合能力。随着教材改革的推进,课本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所取舍,创造性地结合过级考试内容使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能够编选整合教材以外的素材,创造适宜本校学生的教材,甚至是教师自己的个性化教材,因此,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 

 

注释: 

[1]王云,刘宝泉:《英美文学课中现代教学思路的渗透》,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49-50页。 

[2]卢丽萍:《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整合与构建兼评<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2期,第108-109页。 

[3]张慧军:《英美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75-278页。 

[4]陈勇:《英美文学教学观刍议》,文教资料,2007年,第24期,第159-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