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顶岗实习学习计划

顶岗实习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4 09:40: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顶岗实习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顶岗实习学习计划

篇1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为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又提供给了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

一、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我院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实践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我校美术学专业从1992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随着国家教育扩招,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500余人的规模,学生数量的增加,美术学专业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供需矛盾,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已很难进行,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给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院领导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二、国培计划对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国培计划的开展,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此,我校积极组织申报,获得的“国培计划”美术专业培训项目,为我院的美术学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对我院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我校美术学专业,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按照1比2的比例选派优秀毕业生参加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培训中的顶岗实习工作。美术学专业2007级、2008级两个年级,共有学生191人,两届我校共派出学生达90人,占整体学生人数的47%。其余学生通过普通实习安排,总体到实习学校学生人数达90%,这对我院美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证。

三、实践准备和加强实践安全教育是顶岗实习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在学校领导领导统一领导下,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布署,统一安排,组建了一批实习管理队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挑选,选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工作。给我院的实践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国培计划政策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加入到“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中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实践教学里面的重要环节。一切工作的中心都应以安全为基础,只有安全稳定的实践场所,才能让学生安心实习,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在两届的国培计划培训中,我校培训合作的地区和学校较多,共有荆州、仙桃、潜江、黄冈、麻城、以及咸宁各个县市。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有差异。加上顶岗实习学校数量分布多,部分实习学校大多都在农村较偏远的地方,所以学生的实践安全工作也是领导工作的重点。为了顺利地开展此项工作,学校教务处在实习工作开展之前,特组织对实习学校进行考察,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住宿、生活等方面与当地教育局进行沟通,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

四、依托国培计划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美术学是一门技能型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反映培养方案的运行效果,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还应积极思考、探索,找到一条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之路。依托国培计划顶岗实习项目,切实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1)加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切实增强高校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交互性。(2)建立标准化的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前,模拟训练,以便更快的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去。(3)依托当地中小学资源,在学校附近建立美术学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习、试讲等教学活动,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指出,学生能够及时改正。(4)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以主管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学办公室协调,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实习教师。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11-03一、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制度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无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

(二)忽视考核主体多元性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涉及多元主体,其多元主体包括:校内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企业领导小组、企业人力资源部、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学生班组和学生自身。而目前的考核主体只有校内和企业的指导教师。

(三)考核对象单一

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还牵涉到企业、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只评价学生单一因素远远不够。

(四)淡化了过程考核

多数院校只是依据实践总结或答辩来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整个学习领域,动态过程的效果,难以及时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调整。

二、“43343” 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依据系统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定量结合原则构建了“43343” 考核评价体系,其具体的含义如下:

(一)“4”―― 四级管理运行模式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明确权利和责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四级管理模式(如图1)。 政府部门成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协调办公室,协调学校和企业间学生实习问题;学校和企业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安排实习工作,制定顶岗实习教师指导手册、考核标准和方法、组织和指导实习;学院(或系)成立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细化管理措施,制定具体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考核细则和方法、学生实习手册、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安全协议书、实习单位鉴定等。具体实习过程由学院管理小组下的学工办、教务室和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管理小组下的企业指导教师和人力资源部协作完成。

(二)“3”―― 实习的实施模式和评价分三阶段

实习分为动员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并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各阶段的任务是否按时完成。若上一阶段的考核不达标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各阶段的考核结果加权后为顶岗实成绩。具体考核流程见表1。

“3”――三个被评价的对象:学生、学校和企业。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要对象。同时,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有学校和企业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和企业进行考核。若没有认真的“教”,却要考核“教”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并且,企业是学生要进行实际磨炼的场所,因此,企业的条件和重视度对实习效果至关重要。

“4”――四个评价主体:政府、学生、学校和企业。目前政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少。因此,很多企业,特别是运行良好的规模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担心学生干扰其生产。为了推进我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政府应成立相应机构,出台政策,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同时,政府对企业接待实习进行评价,将有利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涉及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管理小组、学工办、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并且学生自身对实习班组最为了解。所以,评价的主体应多元,相互之间进行评价。

“3” ――三级指标体系。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计划任务书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要求,作者确定了三级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每项评分按照优、良、中、差给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

三、成效与体会

该评价方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完善了本科阶段的教学环节,提高了实践质量。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对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8和2009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国家、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共赢。国家获得了专业性人才;学校在企业物色了一批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提升了办学内涵;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实习,其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并得到企业的认可。2008和2009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大幅提升,达到100%;企业通过生产育人获得毕业就能上岗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篇3

2.教学工作计划:(含教学工作、质量工程、技能竞赛);

高质量完成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参加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

3.教师培训计划: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会;关注省培、国培消息,积极报名参加;

4.教科研工作计划:(含课题研究、论文、专利、教材);

公开2篇;

5.指导学生计划:(学生社团、实习实训、学生竞赛);

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

6.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计划(双百工程、社会兼职等);

工作时间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7.评上讲师职称获得中级会计师证书。

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

篇4

现阶段,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将顶岗实习模式作为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以便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操作能力。在顶岗实习中,一般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才能进入合作企业。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顶岗实习中的各项制度仍未健全,学生在实习生活中的管理和薪酬制度方面仍旧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为推行学生顶岗实习模式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我国在目前阶段中在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和问题

1.缺乏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模式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计划或者学生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模式,而国家目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无法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模式提供正确的指导,因而导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一般都是通过学校本身才能获得,但是这些经验不够完善,无法在学生实际实习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并且由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其中存在多种多样的难题[1]。

2.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的投入不足

顶岗实习其本质上仍是学校的教学环节之一,其对学生从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学校能够良好地实现其教学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关注度日渐加大,然而其重视程度依旧不深,学校只是将顶岗实习作为毕业之前的一个过程而已,而管理人员更加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学生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过多地关注。

3.缺乏专业的顶岗实习师资队伍

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调,在顶岗实习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学校的任课教师或是辅导员,其往往负担着繁重的任课和管理任务,而且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不足,导致难以对学生起到行之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实习指导教师身上负担着学校的教课任务,在有效的时间里对实习学生的照顾不足,会导致学生的实习效率有很大降低[2]。

二、优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机制策略

1.加强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规范性管理,利用构建相应的制度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主要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制度,根据学校中的以往经验,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学习管理以及人身安全等进行相应规定;第二,制作实习指导教师的相关工作手册,旨在约束教师行为,指导教师工作。

2.建设专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师资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模式中,指导教师一般是学校的任课教师或是辅导员,无法针对实习学生提供专业管理和指导,因此学校应该在顶岗实习方面加强专业指导教师建设,为顶岗实习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使其能够专注地投入到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管理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和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二是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的投入不足;三是缺乏专业的顶岗实习师资队伍。由此提出优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机制策略:第一,加强制度建设;第二,建设专业实习指导师资队伍,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积极作用。

篇5

顶岗实习实施网络管理是现代人才教育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90后”的学生的成长正处于素质教育盛行和互联网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教育在学生学习途径上所占比例的提升,因此学生表现出更愿意接受网络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沟通的效果比现场说教的沟通效果更好[9]。互联网教育有助于将教育的主动权下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运用能力,将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解决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和单纯的技能操作训练上。因此,网络教育更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更利于培养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顶岗实习实施网络管理能够满足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需要走访式的顶岗实习管理由于其灵活机动的特点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顶岗实习指导模式。它虽然能够符合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满足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需要。但在发挥优点的同时,其缺点也非常明显。专职教师不仅要维持学校里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企业走访和指导。针对专职教师而言,工作量大,收效不佳,且企业也认为走访式的指导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每次学校派人来都要派出专人接待和交流。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不能达到有效实时管理和指导全部实习学生的目的。而实施顶岗实习的网络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走访时间,对多数同学可以做到同时指导。顶岗实习实施网络管理是科学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全过程的需要传统的顶岗实习考核多数根据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满意程度来进行打分考核的,这加重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认为顶岗实习就是作为公司的劳动力进行工作,只要达到企业的要求即可。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和工作状况,还滋生了部分企业员工不尊重学生、甚至要挟学生的不良现象。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仅仅是工作,还是在学校学习的一种延续,因此,只有在进行网络管理顶岗实习,实施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进行管理和考核,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学生顶岗实习收到的学习效果。

高职生物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实施网络指导管理的人员组成及素质要求

顶岗实习的管理由于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指导内容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各有不同,因此实施网络指导管理的人员除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必须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和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因此在实施网络管理的人员组成中应该包括辅导员、三师型教师和教研室主任。而对于实施网络指导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应该符合以下几点情况。具有灵活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由于顶岗实习中涉及到的问题千变万化,在顶岗实习中网络指导管理人员需要做到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这就要求网络指导管理的教师在教学指导内容上能不拘泥于形式,随时可以将现场的知识技能和知识设计成教学案例对学生加以指导。这些只有具有灵活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指导教师才能胜任。一般教研室主任具有丰富的安排教学计划、进行新课程设计探索的经验,因此具有灵活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教研室主任应该属于网络指导顶岗实习的组成人员之一。具有宽厚的行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历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必须具有并将行业前沿技术知识、实用职业技术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顶岗实习指导中的能力;必须具有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的优异行业岗位能力。因此,掌握着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具有丰富实践经历和良好科研能力的三师型教师是网络指导顶岗实习管理的骨干力量。具有思想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的能力辅导员在校内通常扮演着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的角色,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往往也是心理状态变化最大的阶段,从象牙塔生活向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学生面临择业的困惑、人生价值观选择的困惑以及社会交往原则等诸多困惑。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面临专业技能学习的压力,更多地是由学校走向社会时生存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心理预期不符的压力。这就要求网络指导管理组成人员中一定包含具有思想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的辅导员。

高职生物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实施网络指导管理内容的模块组成

篇6

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的适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情境的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以“做”为教育纲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真实的管理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

“DL(Doing by Learning)”即为“工作式学习”模式,是我校为了满足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软硬环境,并能运用已有的或工作习得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完成企业所赋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职业与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而提供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训练了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就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双重教育训练。为此,对“DL”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及学生考核评价应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本人结合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调研及与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了本专业“DL”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及形式。

一、“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一)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

08级市场营销专业共有108名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除丰田定向班、鑫安定向班的学生及19名女生外,其余50名男生都于今年10月29日到轿车公司总装、焊装两个车间进行了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经过3天的短期培训,学生全部上岗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迄今为止,学生已在轿车公司工作近1个月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胜任工作的岗位,但也有个别学生因身体不适而返校,目前已有4人从企业岗位返回。因此,现在岗实习人数46人。

(二)“DL”模式下学习需求调研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我们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和焊装的培训专项人员、班组长及在岗优秀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及访谈。

1.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出46张问卷,收回40张问卷。个别学生因倒班或病假没有收回。对所调查的内容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56%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课程,87%的学生选择与自身职业能力相关的学习。

学习时间的需求。选择“晚上学习”的占13%;选择“休息日学习”的占87%。

学习形式的需求。在给定的四种学习形式中选择“网上自学+辅导+答疑”的占6%;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占59%;选择“集中面授”的占29%;选择“小组式研究学习”的占6%。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的学习形式。

考核方式的需求。选择“自我考核”的占23%;选择“教师考核(考试或考查)”的占6%;选择“企业考核(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提出改善建议并做出改善)”的占26%;选择“自我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的占45%。选择学生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考核的学生居多。

2.企业人员关于DL学习建议反馈

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的培训专员的建议是:开设“DL”课程非常必要。但要与企业结合紧密,不脱节。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学有所用,针对性强。

(1)开设QC(质量改进)改善的相关课程。因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QC改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QC改善活动,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改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

(2)在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时期,要充分运用企业的停台或停线时间,对学生的汽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

此外,根据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当增加维钳/维电的基础课程。因为目前轿车公司紧缺的一线蓝领主要是维钳/维电工,如果学生能取得维钳/维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话,学生不仅扩大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容易转为正式员工。

3.班组长意见反馈

调查了总装及焊装10名班组长,班组长普遍反馈:

(1)高专学生普遍存在不如高职学生稳定,对操作岗位不认可。

(2)目前生产任务非常重,安排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现实。

(3)高专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体能训练;

(4)高专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立判断能力;

(5)高专学生应加强敬业、吃苦、体能方面的训练,增加多技能操作训练。

4.优秀学生的意见反馈

学生普遍感到:

(1)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平时想象的不一样。企业不仅考勤制度要求严格,而且行为细节也管理的非常严格。如执行作业有班长监督;走路时必须走人行通道;在十字路口必须确认;每天要进行现场4S点检(“4S”即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质量要确认,等等。

(2)挣钱不容易,每分钱都是血汗钱,花起来比原来节俭,懂得珍惜金钱和时间了。

(3)作为一线蓝领,不仅要有思想、有知识、有技能,但更要有良好的吃苦精神、有效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良好的体魄及体能也非常重要。

(4)通过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我们熟悉了企业一线生产中的标准作业、点检、安全确认及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企业中还有一些管理术语听不懂。如节拍、手顺、4M、改善等。希望学校能通过DL学习教一些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5)目前,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寝室也没有网络,所以,采用网上学习有困难。

(6)要学习与职业相关课程。如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故障处理、汽车新技术应用等,受实训条件限制,这方面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训练的少。

(7)目前的企业工作状态,开设DL“业余”学习形式不适合,学生每天连续10小时工作,业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学习最好能安排在工作时间。

综上,通过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反馈,集中反应在:①课程内容方面要满足企业当前实际和学生职业就业领域两方面。②学习时间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采取自学、辅导及集中面授为佳。但集中面授时间最好安排休息日。③评价形式方面,最好结合自评、企业评价和教师三方评价为佳。

二、“DL”学习内容及教学形式设计

根据企业和学生的调研反馈结果,本着以学生为本,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了学生目前在职业情境学习领域优先所需的知识及能力和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了本专业“DL”学习内容及相应教学形式。

本专业“DL”学习内容分为与职业基础情境、职业专业情境及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三个学习领域。其中,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因企业意向不具体、不明朗,受顶岗实习时间的限制,暂时不考虑。职业基础情境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的汽车4S店(“4S”即为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环境需求,设立了急需提高的职业能力点,根据能力点设定了职业心态与职业定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现场5S管理、目视化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问题解决及持续改善等7个专题的学习课程。职业专业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本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轿车公司生产的品牌、装调及加工工艺特点,开设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常见故障的识别、分析及处理,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结构与使用、汽车故障识别、分析、诊断及处理等课程实际训练的不足,强化本专业汽车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将由企业人员协助完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两环境育人,因此,学校与企业将共同参与实施教育教学。企业通过班组长、培训专项根据企业实际及岗位实际进行情景教学,将工位、工位上的产品、所操作的设备、所使用的工具及作业人员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干中学”的主动沟通、主动寻找、发掘学习资源的自动自觉学习能力。学校针对学生对学习页及学习周报的反馈,采取每位专业教师包保6~8名学生跟踪学生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将教室、办公室的讲授地点位移到学生工余时间所在的班组、食堂或宿舍。对于学生诉求较高的学习内容,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课表,安排集中面授形式。为此,本专业“DL”教学将采取以下五种形式来实施针对性教学。

1.学习页。学习页将参考学校给定的学习页模板,针对学习内容应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掌握必备知识所需要的重点背景知识进行精炼陈述,并针对学习目标布置一些测试题及思考题。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时间及工作实际完成测试题及思考题,并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陈述出来,备于教师进行辅导。

2.学习“周报”。要求学生每天都记录《学习日志》,每周根据《学习日志》所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然后,以“周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周随《学习页》共同反馈于辅导教师。最后,根据自身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班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周报”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并对自己所构建的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个别辅导(班组长辅导+教师辅导)。将本专业46名实习学生按车间及班组分成6组,每组由1名专业教师、2名企业班组长共同组成学习小组。班组长一方面可根据工厂每周停台时间或工余时间,按实习学生的《DL学习计划表》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应用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实习学生伴随班组长工作,由班组长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跟踪包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页完成情况,利用学生工余时间(班后、班中休息时间、午休等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将学习页定期反馈于每位学生。

4.集中面授。针对学生对学习内容普遍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普遍存在问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顶岗实习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集中面授。

5.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学生完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所设置全部“DL”学习内容后,每位学生最终还要完成《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将全面归纳、总结、提炼本次工学交替的学习成果,并对本次学习形式及效果进行自我总结,阐述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三、“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DL”模式的学习内容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它更多强调的是在企业中的“干中学”即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为此,建立“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来设定。

1.“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由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DL”学习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生不仅接受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过程管理,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因此,对“干中学”所习得的学习成果必须是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2.“DL”学习模式是“干中学”,即是一种行动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PDCA循环学习过程。为此,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反思及改进等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3.“DL”学习成果可借鉴企业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和改善成果来衡量。通过“DL”课程学习,学生将在企业工作中发生行为改变,从“等”活,到主动“找”活;从对企业活动“不屑一顾”,到“积极参与”;从只是“打工挣钱”,到想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直接反映在学生参与企业改善活动和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表现上。为此,“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可借用企业班组长对员工个人业绩和改善成果来衡量,给予对学生的“周报”的学习评价。

基于上述考虑,“DL”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应是动态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多维度的。结合本专业“DL”模式下学生学习内容及形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对应的考核方式。(见表六)

四、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的态度

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强行执行学校或企业所交付的任务,而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理解企业管理和工作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圆满地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任务,实现校企共同教学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的职业化员工应有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它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以下方面的正确态度。

1.鼓励的态度

“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与企业评价者要将学生当成企业员工一样看待,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看作是企业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临时劳务工在打工的短期行为。因此,对“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帮助学生成熟、成长为根本,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职业化工作习惯。

2.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态度

“DL”模式是开发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对评价者来说是不成熟的想法。这时,需要学校与企业评价者都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或愿望,让学生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创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7

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初高中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该类学生学习存在障碍有各种因素、有些是智力因素、有些是非智力因素、深入了解高职的学生状况,普遍认为后者所占比例更高。这些学生大部分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较强的自信心、毅力和能力去克服,而是选择放弃努力,甚至放弃学业;上课经常迟到、旷考、考试作弊,课余大部分时间打游戏、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余很少有自己主动探索、寻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等等。连与自己未来职业岗位有关的资料也很少主动去寻找,造成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岗位、职业了解也不清楚,由于此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没有目标,继而没有毅力。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校期间及时获得就业岗位中前沿的与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从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就在校学生如何借助往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有关的信息为契机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作一探讨。

一学情分析

近年国内高职一直致力于改革,各高职院校纷纷学习德国的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国家的国情和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德国高校往往是从学生就开始培养企业的终身制,即很少有员工频繁跳槽,学生一进校就基本决定了自己以后要进哪家企业,他们的理念是终身服务于一个企业,基于此德国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岗位针对性就较强,这也得益于德国有很强的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就是就业后企业的生产技术内容。因为搞专业的都是很清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一样,设备、工艺等都完全不一样,虽然基本技术是一样,但是在专属技术方面会出现在甲企业能适用到乙企业不一定能适用的情况,因此企业人员如果频繁更换单位会在熟悉企业基本生产情况中耗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样起点的职员新员工和老员工相比会落后几年,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针对企业具体岗位和生产情况进行学习,那么就业后就能更早、更快地适应岗位。但是针对目前国内的就业机制以及校企合作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能确定毕业后自己进入到哪一类的企业、哪一类的岗位工作,即使能确定,频繁更换岗位的现象也是很普遍。鉴于此我们的学生只能学习基础的、典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否则学生所学的东西有可能太过于狭窄而不能适应毕业后未知的岗位要求。高职的教材大部分设置的内容也是基本知识和本行业典型的项目,虽然我们任课教师平常也会举一些企业的实例,但是任课教师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以及仅凭任课教师本人所带的毕业环节的学生有限,所了解的企业情况信息也是较局限,况且每一门课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同企业的各种生产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造成大一、大二的学生在暑期进企业实习时有这样的假象的认识:在学校两年多的时间不如在企业两个月暑期实习学的东西多。

二 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析

毕业顶岗实习是在校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岗位的应用,这些学生会进入不同的企业,有些甚至是不同的行业,就业范围很广泛,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凡是有设备的企业,都是机电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对象,因为生产设备需要学生维护管理与维修,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企业情况非常复杂,有各行各业,机器设备很多都是在校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尤其是各行业的专用机床设备,随着现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脚步的加快,企业的设备许多需要自己进行自动化升级,工艺、设备更新很快、很多都是学生以前从没有听到过和看到过,更不用说接触过,而这些是在校期间是给不了的,因此要求高职就业的学生也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学生刚开始实习时,他们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在学校呆了那么长的时间都白呆了,现在遇到的东西学校根本都没有学过。而这些毕业顶岗实习学生所遇到的企业情况就是一个行业和一个专业再前沿的专业技术,他们能了解到本地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的有关情况,这些信息如果能传递给在校的学生,那么也能使在校期间的学生了解到自己以后到企业岗位后需要哪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顶岗实习的的信息内容更具体、范围更广,深度更深,这些信息是在校生其他渠道很难能获得的。

三 策略

篇8

一、高职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传统的毕业实习是安排在毕业前期的数周或半年开展,因为这半年恰是就业的关键时期。此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流动性大,因而学生的实习效果很差。结果是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受损。而在学期间的顶岗实习,开启了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服务过程及技术有了亲身体验和明确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可见,顶岗实习既不是见习期,也不是试用期,它是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特殊性

1.身份转换的心理冲击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初始岗位往往是导游。这个一线岗位也是旅游行业的命脉所在,它是旅游产品的制造者、执行者、监督者等等多从身份集于一身,需要面对不同阶层游客及复杂多变的各种情况。这无疑对相对缺乏社会经验、职场经验的学生是个巨大挑战。目前,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既要待遇好又要工作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正如在课题调研中84%以上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最担心的事情中都选择担心实习中太苦、太累,困难太多。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参与顶岗实习首先必须完成从孩子——学生——职业人——服务人员的社会角色转化,学生才能抱着自信、自强的心理投入顶岗实习,才能克服未来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挫折,才能正视社会上对旅游服务行业的一些负面报道。

2.实习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实习地点分散

一般专业的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多为稳定,往往是在某一企业和其他员工一样上下班。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多数是旅行社、酒店和其他旅游服务企业。众所周知旅游服务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是在节假日且工作时间长,工作地点也往往在外阜,工作中接触的人员除了同事还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应付游客多种多样的要求。这些无疑都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

3.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很大。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如“周记制”、“学分制”、“考勤制”等,用于旅游管理专业都显出不足之处。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可能分散在全国很多省份,管理区域远远大于其他专业,而教师赴现场指导实习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也不太现实。所以教师多数采用电话指导、飞信群发、qq、电子邮件等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联系。因而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并没有全面掌握,自然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也不是十分客观。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创新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应建立三级管理体系

学校需建立三级管理制度,调整校内部门的职能,成立相应的实习管理机构,以便具体负责实习管理、指导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而日常管理则由督导处、二级学院(或专业系部)和企业共同承担,并且以企业管理为主,形成纵向管理结构的组织保障体系,以确保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家庭联系网,取得家长的协助。

2.就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三结合

将就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三者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过程管理。鼓励学生在选择的顶岗实习单位或岗位时与就业相联系,日后的毕业设计选题注重与顶岗实习岗位结合,强调调研真实性,将实习表现作为能否如期参与毕业设计答辩的依据之一。

3.学生参与顶岗实习与教师赴企业实践结合的多赢结合

国家教育相关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顶岗实习,同时对教师赴企业实践也有导向作用。因为职业院校教师资格的有力竞争点就是“双师素质”,而这“双师素质”的有力保障,教师也要定期赴企业实践,不断更新技术或生产理念、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同时教师也身在企业可以更全方位了解企业和学生在企业的表现,进而完成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赴企业实践也存在很多限制,例如教师跟团去外地数日等。在课题调研中96%的校内指导老师人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的频率每月一次较为合适,而73%的学生希望指导教师随时能够进行指导。毕竟教师精力有限,还肩负教学重任,很难分身或脱离教学而全程参与实践,但这种间隔可能会有很多教学考评遗漏和安全隐患。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赴企业实践应实行教师轮岗制,即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但不是全日制上班,而且多位教师定期轮换岗位以便多接触工作实际,从而更多地吸取企业一线宝贵经验与资料带回课堂,也能更多接触在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面了解其顶岗实习情况。

4.顶岗实习不能重“工”轻“学”,要真正“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真正的目的应是“学”,“工”则是完成“学”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学”在实习之前必须校企共同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注重岗位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培养标。将岗位工作任务分解若干模块,由简到繁逐步实施,并以企业导师为主进行现场教学。避免将本应是教学环节的顶岗实习演变成学生打工挣钱、学校资源闲置、企业短期招工的不良局面。

5.学徒制的延续

旅游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领头羊,对其在职人员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优秀的职业素养。而这些职业素养虽然在学校已经由教师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但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学生一旦作为企业员工顶岗实习,其表现不仅是实习成绩的评价依据,更是企业服务质量的晴雨表。管理学界流行一种新理念:在服务业中真正的上帝不是顾客而是员工,因为一流的员工能够造就一流的企业。所以学生在进入企业初期需要师傅们的传帮带,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

转贴于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特殊性,依仗校内教师管理的比例应减小,反而依靠企业管理的比例要大大增大。所以传统的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依然要坚持。在顶岗实习中至少要保证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中作为学徒有专门企业指导教师(即师傅),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熟悉业务。而这期间学生不能独自上岗处理任何业务,都需在师傅们的指导下进行,之后经过考核方能真正顶岗。

6.劳动收入转化为学费

学生付出劳动自然应获得相应报酬,而学生的身份特殊,虽为顶岗实习但工作任务与正式员工差别不大,但报酬方面很难与正式员工一样。在课题调研中84%的学生认为合理的实习补贴是1500元-2000元,但企业很难承受这种员工成本。所以学生往往横向比较后,心存不满。合理报酬成为企业棘手难题。也有不少学校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让其全部参与顶岗实习,从中获利。家长往往忽视学校方为顶岗实习的投入与管理成本,认为不上课还交学费也不尽合理。日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少企业拖欠或克扣学生顶岗实习工资现象,致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权益矛盾日益明显。学校作为顶岗实习的管理者,理所应当保障学生的权益。但对于企业相关管理规定或运行方式又无权干涉。以上种种原因造成顶岗实习进入了瓶颈阶段,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四方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此外,旅游服务行业的收入往往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例如,导游带团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加上相应补贴。这无疑对学生也有一种激励作用,认真工作表现良好收入自然很高。但学生自控能力毕竟不高,拿到收入会往往存在挥霍现象,在课题调研中发现学生领到的实习补贴后91%选择购手机等物品,吃饭消费用。这种结果显然违背了顶岗实习的初衷。有的学校选择实习结束后一次性补发,但可能存在结算延时或误差,家长也容易误解。

目前比较合理的做法为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应按照市场原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标准给予合理报酬,其支付方式每月按照学生实际的工作天数(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支付。但企业不直接支付学生,而是定期支付到由学校为学生开设的临时账户,此账户可以让家长监督。此款项用于可以用于支付或抵消学生学费。此举不但可以监督企业是否拖欠支付学生报酬,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同时减轻了家长支付学费的经济压力。学校也可在此期间监督企业的信誉情况与学生实习情况。学生也不会把实习单纯理解为挣钱,应是带着学习目标,到企业实地演练与操作,抛开利益观念更多地重视顶岗实习的学习性。

7.合理安排顶岗时间

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季节性。众所周知,旅游旺季大多集中在5月——10月,这必然涉及到暑假问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多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时间段多位于9月至次年1月或3月至9月。这2时段都涉及到旺季与淡季交替。但学生进入企业是按照上文的学徒制规定想要跟着师傅学习一段时间,很可能错过旺季。但到了淡季由于业务量下降,学生真正顶岗的机会又减少。

为解决企业需求与学生顶岗存在的矛盾,可借鉴某些学校的旺入淡出做法,打破整学期实习的做法,化整为零,在临近旺季的淡季进入企业,而后当旺季回归淡季时是再回校学习,如此循环。例如,3月或4月进入企业在师傅的带领下实习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后在5月旺季时可真正顶岗,6月为淡季可回校进行实习阶段总结并进行集中式课程学习。7-8月再次进入企业轮岗实习从而更全面了解企业和曾加多岗位锻炼。9-10月为调整期,同时之前未能进行实习的学生可利用此段时间补齐实习天数或补齐拖欠企业的工作时间。11月学生全体回校进行集中课程学习,完成教学计划中相应要求。此做法“双进”企业,但第二次必须进行轮岗,这为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提供了机会;“双出”企业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发现我自实力、调整学习计划和完善职业生涯共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间隔式化整为零的顶岗实习安排也符合在课题调研中79%的学生选择不同学期交替进行的3-4个月的实习时间要求。

8.完善保险制度

旅游行业的高度关联性与风险性也充分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中。与一般专业学生实习不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风险性行往往更大。正如前文所述学生的实习时间多为节假日和假期、地点可能在外阜、实习过程中多涉及乘坐飞机、火车、游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这些远比在一般企业正常上下班的风险大得多。这也是学校慎于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实习的原因,也是家长担心的症结所在,同时也是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的理由之一。

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保险制度不完善。目前全国推行的大学生保险的保险范围模糊且赔偿金额不高,而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保险少之又少。可为学生增加商业保险,由谁担负争议不断。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应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但投保金额不太确切。由于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学校方应确保每位学生在校保险手续齐全,如保险手续不全或没上保险则不能进行实习环节。企业一旦接受学生,则视学生为员工责无旁贷应为学生购买工伤意外险。但由于旅游行业的特点,旅游企业应该为学生购买与正式员工保额相同的意外保险。家长可在自愿的前提下为学生增加投保金额或购买其他险种。但上做法均需要相应制度来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权益。

篇9

1.1整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涉及面较广,涉及餐饮服务与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又有酒店财务等经济类课程,还有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营养学课程。如何将这些门类不同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树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教学理念,对当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定位必须准确,高职要锁定岗位所需,整合专业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校要在第一时间把握国家课程政策变化趋势,根据最新要求和资源来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各高校应根据各自办学定位来开设相关课程。酒店管理专业综合性非常强,其涉及面广,包含历史发展、名人故事、语言习俗、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专业内涵而言,酒店管理是在与顾客打交道,有些人认为酒店行业与销售行业类似。但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其对入行人员各种知识有着较高要求,酒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高,熟悉各方面知识。

1.2拓宽课程门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酒店管理专业的价值绝不只是培养懂技术的“酒店员工”,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在专业建设时,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避免这一弊端,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时,高职要努力寻找落脚点,设法寻求发展突破点,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发展高职学生潜能,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在保证专业课程基础上,高校要大力开展必要选修课。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哲学、文学课程等,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树立服务意识的思想高度。各高职院校在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仅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汲取力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2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将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程

2.1注重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实践属性

实践课程是酒店管理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小组式的探究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显而易见,高校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使实践类课程其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为增强实践类课程的实效性,高职应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进行分类:其一是课程内实践,课程内实践注重模拟环境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其二是固定周实践,固定周实践就是针对教学计划设定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去自由发挥,培养自己技能运用能力。其三是毕业前实习,毕业前实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前真正体会社会工作,让其提前适应并且进行必要的总结,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从而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竞争力。

2.2完善顶岗实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要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要强调人才培养继华中“练”的环节。高职院校要重点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练”的环节,大力倡导实践教学,把“实践训练”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酒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很多高职在专业建设时,与当地酒店集团开展了深度合作,这些校外酒店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目前顶岗实习问题很多。一方面,从酒店方面而言,其不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相关权益“,廉价劳动力”成为顶岗实习学生的代名词,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多酒店将实习学生当作临时工应急。企业抱有这种心态,未能将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平等对待,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酒店安排给实习生的工作基本上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与其他专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但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实习兴趣不大,笔者针对高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72%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只是为了完成专业学习计划,40%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为此,高职须将顶岗实习不断完善,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发挥顶岗实习的功效。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1打造双师型团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据笔者针对安徽、浙江等地几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调查表明:当前52%的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高职院校任教,30%的专业教师没有任何行业工作经验。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机会,使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能参与各种专业培训,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高职应为酒店管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才能完善“双师型”师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聘请企业专业能手为学校指导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高职院校要打造“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从个人而言,每位专任教师都是双师;从整体而言,校外师资队伍不断扩充双师队伍。唯有此,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3.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当前的酒店管理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学生不擅长理论学习,而酒店管理专业对实践的技能要求较强,因而高职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育基地,高职要建立模拟实践工作室或者模拟实验基地,让学生都能在课外有效地接触专业。学生在这里能够进行模拟实践,参与小组研究型交流。例如,小组进行模拟旅行,有人扮演酒店管理者,也有人扮演顾客,设置一些状况来考验酒店管理者的紧急状况处理能力,之后全小组成员来共同探讨在这个模拟中,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亮点与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并进行总结,在下次模拟中多加注意、改善、进步。

篇10

第二,制定学分互认制度

学分制是弹性教育的核心。实践学分一般可分为课程类实践学分、技能类实践学分、项目类实践学分、顶岗实习类实践学分、创业类学分等。课程类实践学分是指通过教学计划中实践获得的学分;技能类学分是指通过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鉴定所获得的学分,技能证的级别可以和课程门数或者学分相对应;项目类学分是指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企业的项目,对企业有一定贡献,得到企业认可,可凭企业提供的相关佐证材料,和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对应;定岗实习学分是指学生第6个学期到社会上参加顶岗实习所获得的学分;创业类学分指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等活动,通过向指导老师提交创业规划、财务处理资料等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并认定相应学分。在这种学分制度下,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也可以配合企业的项目进度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以完成某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还可以把某些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放到学生组织的创业大赛、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中进行,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也能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篇11

1.产品包装入库的操作流程,熟悉了车间通用产品的区分方式,能够在识别产品物料号的过程中准确判断该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总成装配;

2.通过近期的总成线体工作,我熟悉了总成装配中产品的周转防护注意事项,线束插接过程中自互检要求,防松标记涂打的注意事项;

3.来公司这段时间我参加班组和集体培训十余次,使我在总成装配能够独立顶岗。

2020年工作规划

2019年短短2个月工作学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其中,以下几点是我重点要提高的地方:

1、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做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在工位作业完成后清线要及时全面的进行,需要像班组其它人员多加学习清线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