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04:14: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交流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不是完全从不知道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为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进行发现交流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发现交流”的热情比较高,这就更为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实施“发现交流”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学习《草地夜行》一文时,一学生说,老陷入泥潭时对“我”讲的话:“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这是前果后因的句子。“我掉进泥潭里了!”是“快离开我!”的原因。因此也可写成:“我掉进泥潭里了,快离开我!”而课文中,老先是要“我”快离开,再告诉“我”他掉进泥潭了。这就充分反映了老在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是别人。
这一番发言,显示了一个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围绕课文中心思想领悟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后,表现出的“发现交流”的能力。“发现交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议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他首先发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和理解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交流”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三、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发现交流”的兴趣要在课堂内实施“发现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正确评价学生“发现交流”的积极性,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常常是发自肺腑地赞一声:“你讲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想得比老师还深。”“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真心实意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你今天讲得真好,说明你有能力学好语文。”“你的发言令人对你刮目相看了,进步真快。”……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在评价学生时注意紧紧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魅力。
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的期望和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我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都想着要“露一手”。如《一个苹果》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学生说:“沉静”是很静很静的意思,“沉”表达了“静”的程度。我觉得这是“无声胜有声”,是因为战士们都被这阶级友爱的场面感动了,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学生精彩的发言,使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心底发出对他的赞赏。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宽“发现交流”的知识面语言文字产生于生活、生产,运用于生活、生产。如果教师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只是停留在一学期教二十几篇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很困难的。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质量水平很大一方面取决于课外的学习、生活。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浩瀚无垠的社会,引向课外读物。经常表扬一些课外阅读好的学生,介绍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丰富的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水平。
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发现交流,我备课时首先做到目标明确。不仅是每一课的目标明确,而且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使我能把每一课的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中进行考虑,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
其次是在整体指导下认真钻研每一课教材,钻研教材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教师对此有一定的“发现”,才能对学生的“发现”产生共鸣,才能进行点拨和诱导。如教学《一个苹果》,课文中有一处对防炮洞内“沉静”的气氛作了描写,因为我在研究课文时也认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当学生“交流”到这一点时,我能立即给以呼应,再其次是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活动,也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而教师的活动是为指导、引导学生的活动服务的。如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的活动是通过圈点词句来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规范和技巧,进行交流。教师的活动则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领悟中心,提供思考方向。如《南泥湾开荒》一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求学生注意圈点艰苦环境和战士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词语。并要求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结果学生在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就不感到困难了。
最后就是在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要对学生的知识基储思维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1.1引入案例
想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特征,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编写教学案例,合理的进行设计。
1.2分析讨论
讨论案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分别是:案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作出最终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对整体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教师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讨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谈论顺利进行,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参与讨论,也不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也不要立即纠正,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教师要进行启发,或者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是设置新的问题,或者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发问,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2在物流管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2.1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行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实践能力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妥善的解决在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案例教学是进步的,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完美的,它必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继续进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对案例进行探讨。
2.2建设以及完善案例库
对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案例,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案例教学,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案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创建物流管理案例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几个教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学绩效考核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案例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物流管理的经验,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编写高水平案例的能力的。所以,各个院校要大力支持,把建设案例库划入到教学考核当中,在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方便教师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让教师更好的研究案例。
3案例教学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3.1可以扩展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材以及教师,强调的是书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但是案例教学却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案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明白如何收集信息和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的同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文章多为经验丰富的欧美人士所写,且文章中含有大量的从句结构及复杂的语法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兴趣,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课堂上没有主动性。有些想认真学习英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且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无法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
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专业术语的内涵。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英语基本功大多不够扎实,且教学模式陈旧,局限于“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流于形式。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外语要求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业务的资料,能够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现有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却极少。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其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即便阅读一般的英语教材也困难重重。
(四)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随时随地应用到工作、生活当中。而不少高职院校只是将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重点灌输给学生,然后进行简单的课程考核便结束,致使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预期差距很大。
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建议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教师可多与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材施教,慢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循序渐进地教授语言技能,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专业英语,并根据每个人的英语水平建议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自发地学习专业英语。
(二)优化教师队伍,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
引进高质量人才,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到物流企业调研、参加培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实用经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设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特定条件下的物流管理项目。倡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多了解国外物流管理发展历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如亚马逊、沃尔玛等大公司的物流管理方式。同时要摒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评价方法,采取课堂与课程测试以及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三)采用英语教学新模式,选择合适教材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如:组织班级辩论赛,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物流管理典型案例;开展模拟采购或管理实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教材内容要丰富,但不能太复杂,要让初学者容易接受。
(四)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合作,在物流管理岗位设立特定的实习名额,鼓励学生去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企业物流与从事物流的企业两大块。不同的企业其物流有不同的特点:如零售企业中的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大卖场、连锁企业,对岗位的要求都不相同。某些特殊行业的物流还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如药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从事物流的企业是指专门承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和实施物流系统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具体岗位涉及储存、运输和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和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管理软件编程与操作、物流服务管理等。
(二)建立校企联合行业组织。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各物流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借助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建立行业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和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一方面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基地,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与再造提供解决方案。形成教学、科研、企业间的稳固联系。例如在美国,各商学院都不遗余力地确保教授们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并获取丰厚的回报。他们定期地向大公司提供咨询,学生们从教授的亲身经验中受益,公司们对此也十分欢迎,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受益人。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校企联合行业组织。
二、物流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物流行业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宽带”型的。除了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化,有些岗位,如仓储管理软件编程员、电脑服务器管理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除了“宽带”外,培养目标还要注意专业化方向,只有这样,面对涉面广泛地物流业,高职学生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现代物流行业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成,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基础之上的创新行业。因此,需要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仓储策划和投资分析”、“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即,’.“物流技术”、“物流管理技术”、“供应链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针对加入WTO后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又增加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与国际结算”等课程。现代化和国际化,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个宗旨。高职主要是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操作性劳动者,因此,要增加实践课以培训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在校内实验室上课或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来实现。
三、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上的几点思考
(一)学科体系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包括多项核心课程,内容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与方面,如物流基础、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自动化、物流规划等等。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定位不明确外,还易出现两个问题:1、找不到合适的教材。表现在:(l)教学内容重叠。因为物流是一个新的专业,且有很强的综合叉学科特点,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专业体系,因此,现有的书籍很多在内容上相互重叠;(2)各方面知识泛而全但深度不够的情形非常普遍:(3)理论阐述居大多数,有案例也多不透彻,可操作性差,非常不适于高职教学。2、学生定位职业难。物流管理涉及专业方面广,高职教育时间比本科教育短,若所有课程都学,必定不能专精,且给学生造成迷惑和误区,分不清职业方向,不利于学生早定方向培养专门的职业技能。例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报关这三种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差别就非常大。课程开全对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只开设部分课程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
(二)对“模块思路”的探讨
针对上面提出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可否打破现有的“以书本定课程”的习惯,而改为“以书本服务于模块”的思路。即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从业岗位群上进行划分,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数个模块,如: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功能管理(含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与投资经济分析等等。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数个模块进行学习,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即可进入实践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也以模块为单位,直接与相应的模块企业联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与实习。这样,教学有套路,师生有方向,能够将有限的精力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培养出更成熟更专业的物流管理高职人才。
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物流
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
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
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
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
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改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指标还是倚重课堂教学工作量及科研情况,考评制度里对实践能力方面涉及较少,教师的大多时间在被繁重的课堂教学与科研任务占用之下,也就不会主动去争取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学校或二级学院的绩效考评里,要增加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要求,考评其上报的实践活动计划方案、实践业务进展与总结,并以此作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体现到职称的评定上。这样的导向作用,能积极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走出高校走进企业,获得相应实践工作经历,提高物流实践操作技能。
1概述
腈纶纺丝生产线是一套连续性生产的装置,生产工艺二十多个工位电机在静态和动态下高精度同步运转,由于电气系统被控对象复杂,既有各工位的起、停、连锁保护,又有整个系统调速、拉丝点位置、松弛环路等过程控制,工艺对电气拖动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生产线从F01计量泵到F20卷曲机有二十个工位,这二十个工位电动机要求严格按给定速度比例高精度同步启动、停止以及正常运转,尤其三个牵伸组,溶剂牵伸(F4、F5),要求牵伸比为2.5,热牵伸(F13、F14)要求牵伸比为4.6,再二牵伸(F18、F19)要求牵伸比为1.4。并且这些牵伸比根据生产要求随时可调。这就使这二十台正常运转电动机当中,既有主动电机又有从动电机,F01及其备用变频器系统是一台变频拖动多台电机。西门子6SE70变频器参数复杂、功能较多,必须了解生产线上所有电机的机械特性,掌握每一个工位的运行规律,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的方法,使变频器直流母线的电压保持在有效范围,避免变频器过电压。
2交流变频腈纶生产线工艺系统特点及的技术难点探讨
2.1腈纶纺丝工艺及传动系统特点
成组控制:多电机成组协调传动是腈纶纺丝传动系统的一个特点;生产工艺连续性强,动态同步性能要好;有恒牵伸和恒张力控制要求;恒转矩负载特性;要求速度控制精度高;高速纺,设备惯性大;高低速切换。
2.2腈纶纺丝传动系统难点控制联锁
设置联锁目的:在发生异常、事故、或危险的情况下,及时地阻止这种危险,或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纺丝线控制联锁分为两类:一是开停机联锁,即设备有条件运转,另一个是速度联锁,即前后设备速度的比例跟踪。
按控制区域划分:前纺(F1~F15)和后处理(F16~F20)两部分,互相独立
开停机联锁
前纺紧急停车:E、P盘急停按钮,联锁F4~F15
丝束水洗组联锁:丝束水洗组(F6~F10)整组联锁
前纺整组起停:控制F6~F14整组起动、整组停止。
油雾发生器联锁:二台油雾发生器与水洗机联锁。油雾发生器起动后才能起动F6~F10
热牵伸组联锁:F12(离合辊)及F13~F14整组联锁:F12、F13和F14脚踢开关、F14星辊缠辊、松弛环路高低限光电等动作。水洗组联锁停车后,热牵伸组将联锁停车。
热牵伸组整组起停:控制F12离合辊、F13、F14整组起动、整组停止。
松弛环路联锁:上下限超限动作后,F12离合辊、F13~F15联锁停车;铺丝机头缠辊检测动作,F15联锁停车。
后处理F16~F20为一组联锁,任一停则全停
定型机联锁:入口扑结、入口缠辊、出口超限、热水循环泵停,F16~F20(包括输送带)全停。
再牵伸机联锁:再牵伸机入口张力辊上下位超限,上油入口张力辊上下位超限。
速度联锁前纺速度控制分为A、B两组,A组:F1~F12,B组:F13~F14;F15速度由松弛环路控制,现场纺丝控制盘上设置F1~F10设加减速开关,单独调速(微调)各工位的速度,现场热牵伸控制盘上设置F12~F15设加减速开关,单独调速(微调)各工位的速度。各工位的速度联锁为:F1~F4联锁:F2~F3速度随F4速度比例变化;F5~F14速度联锁,后工位随前工位速度变化而变;保证牵伸关系不变;F1~F15整组低速:F1速度为中心速度的1/3.6,F2~F15速度为中心速度的1/3;F13、F14整组低速(引丝):引丝速度由工艺人员在操作面板上设定;当F1~F14各工位纺速确定之后,整组升降速时,相互之间速比、牵伸比关系保持不变。
各工位纺速值由工艺人员在操作面板上设定,现场加减速开关调节范围预设20%,整组调速调节范围预设30%。主控柜(E)上设钥匙开关,便于在F1~F14速度调整完成后,断开各工位的加/减速回路。F15的速度由丝束在松弛环路中的位置确定。
后纺速度控制分为定型机入口(F16)到卷曲机(F20),在定型机主控盘(TT盘)上设置F16~F20设加减速开关,单独调速;该组有三个纺速:单机点动、整组低速、整组高速
单机点动:在现场SI、SO、TT、R、CR控制盘上分别设置了单机点动按钮,若按点动按钮,则点动速度优先,点动速度值由操作人员在操作面板上设定(固定值);整组低速:在现场SI、SO、TT、R、CR控制盘上分别设置了整组"低速-高速"控制开关,任意一个打"低速",后处理组将按低速运行;整组高速:整组"低速-高速"开关任意一个打"高速",后纺组将按正常高速运行。松弛环路控制F15的速度由丝束在松弛环路中的位置确定控制,用4个光电开关检测丝束位置,实现转速闭环控制。高低极限位实现上下限联锁保护开关,与热牵伸组联锁。中间2个光电实现调速控制,自动调节铺丝机速度,使之与F14纺速协调。软件中采用自学习控制技术开发的松弛环路专用控制模块,保证丝束垂环处于两光电之间稳定运行。PLC及传动系统
采用基于PLC和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方案,以S7-400H为控制核心,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连接分布式I/O从站和变频传动设备。系统结构由CPU控制主站、分布式I/O、操作员面板(人机界面)、以及现场设备(变频器)等几部分组成,CPU主站选用S7-400H,正常-备用选择开关信号、一二烘循环风机信号、F1和F2采集信号等直接进入主站。现场E、P、TT控制盘各配1套ET200分布式IO,将现场的I/O信号通过现场总线送入CPU控制主站,CPU主站与ET200、变频器、操作面板等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与DCS上位机采用ModBus协议通讯。
操作员面板(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功能
主画面:以生产流程图方式显示各工位线速度、电机电流、输出频率等主要生产参数;设定画面:工艺人员设定各工位正常纺速、热牵伸组引丝速度、后处理点动速度、修改减速比等;监控画面:实时监视腈纶纺丝线各工位的运行状况,显示各工位线速度、电机电流、输出频率。
报警画面:对腈纶纺丝整个电气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反映。
3交流变频技术在腈纶纺丝行业的发展方向
变频传动控制系统。变频传动控制系统方式朝共直流母线方式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控制系统体积,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投资成本。在腈纶纺丝拖动系统进行应用,提高其可靠性、互换性和抗干扰性。
通讯系统的冗余控制。与常规控制系统相比,腈纶纺丝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冗余控制系统,它包括冗余控制系统,冗余网络系统,冗余软启动系统,系统由是一个三级控制系统,由管理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及直接控制系统组成,两套系统同时共作,互为冗余,可把电传动系统工控机、PLC、触摸屏和电、气、液仪表参数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纺丝智能化的控制,实现前、后纺的全程无级调速,即使任意一套出现如PLC,输入、输出模块损坏及通讯中断等故障时,另一套都能自动地投入。
能量回馈控制。为了解决腈纶纺丝变频系统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产生的再生能量,采用四象限运行的电压型交-直-交变频器,或者电源再生装置,把有源逆变单元从变频器中分离出来,直接作为变频器的一个装置,可并联到变频器的直流侧,将再生能量回馈到电网中,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方法。一体化智能化腈纶纺丝控制系统。腈纶纺丝控制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设备的操作、显示、电器、仪表、计算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机、电、液控制系统统一设计,满足纺丝工艺的要求,简明的人性化操作界面,傻瓜式操作步凑,进一步提高纺丝可操作性和操作效率,纺丝现场控制台通过网络连接,把现场信号和操作命令传送到主站的中央处理器,实现集中监视与自动化控制采集的信息与控制网络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主站PLC的中央处理器,提供给上一级监视系统及工业以太网,在VFD房的程序中设置变频系统故障代码及故障处理帮助,为现场电气工程师提供近程和远程技术支持。采用带
一体化管理系统。由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业局域网构成,进行技术资料管理:建立腈纶设备技术档案库,进行运行状态管理:建立腈纶设备运转数据库,进行工艺资料管理:建立腈纶纺丝工艺参数数据库软件功能结论随着腈纶纺丝工艺的发展,对交流变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交流变频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协调控制、冗余控制、功能互补、安全连锁、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特点,为设备管理ERP系统提供标准平台,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腈纶企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物流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2.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改
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3.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互动教学法不是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真正的互动式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引导、鼓励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控制教学节奏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等等,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专业知识以外的协调、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进来,这样枯燥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变得活跃。互动式教学法基本可以应用在任何物流管理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现主要列举三种模式。第一,主题探究法。在授课前就确定好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心和主题,由老师提出问题,供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过程按照问题提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归纳总结的套路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发言时间一定不能高于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第二,问题归纳分析法。其教学模式主要为问题提出——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此种方式适合在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时候来使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因为教学目的性较强,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较少,知识面的涉猎也较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思维定势。第三,案例分析法。其流程主要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并提出问题——实际案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方案剖析。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够将理论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高职教学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其本意是模拟现实环境的情景来展示教学过程中所要展示的内容,争取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情景模拟教学又可以衍生出一种模拟仿真的培训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布置逼真的环境、任务以及情节。甚至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制造管理冲突、突发事件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在扮演角色之后提出自己对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时间以及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但是教学环境逼真,基本与实际环境一致,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仓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角色进行筛选和编排,比如,物流司机、库管、信息录入员、卫生清洁人员、仓库经理助理等等,学生按照对应的角色,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现场情景的模拟并展示,最好提前设计好台词以及对白,列好出入库的清单等。让学生在完全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型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老师指定既定的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活动围绕目标而展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在盲目,学生因为有目标的存在而为了目标而努力和探索,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又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以及成就感,这样的管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开拓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步骤为: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结果评估——课后思考与拓展,四个步骤为和新的,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布置来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难度不能太高,使学生遥不可及而失去兴趣,又不能太低,使学生简简单单就完成任务,这样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难度适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成员最好少于5人,然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不同组之间的教学任务也要进行一定的区分。比如,5人小组可以给予5个小任务,或者是2两个大任务,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务必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且讨论的过程也要制定适当的规则,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讨论,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质量,但是规则的制定也不能够太死板,使得学生的讨论内容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避免教学进程过于死板。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应渗透在整个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可通过交流用外显的形式托出。所以,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寓于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之中。因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有助于发展其它能力,这是制订目标的前提。制订目标还要遵循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及语言发展规律,使实现目标成为经常的、现实的而不是权宜之计、望尘莫及的。低年级学生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操作;中年级学生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高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有条件还可撰写小论文,作书面交流。
二、挖掘课堂潜力,发掘交流因素,师生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地想和讲。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现以“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几朵?”为例说明训练步骤:
说简单的话红花多
红花比黄花多
说完整的话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红花比黄花多7朵
讲算理把红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朵),第二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7朵)
说方法求黄花的朵数,用红花的朵数减去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剩下的就是黄花的朵数
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如“除、除以”不分,“整除、除尽”不分,“质数、互质数、质因数”不分等,其实质是概念模糊。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听,学会听,帮助他们发现错误、疑问,认真纠正、释疑。第二,不善于讲算理。如教材讲“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有算式3÷4=3/4,为什么“3除以4等于3/4?”学生回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犯了“逻辑循环”的错误。教师可以这样诱导学生理解和表述:讲讲除法算式3÷4的意思(把单位“1”(3)平均分成4份,求1份),1份是多少?(1份是3个1/4,即3/4)所以,3÷4=3/4,等式表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算式的含义,又能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说清楚、讲明白算理。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时加以指点。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节,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三种图形,至于它们的关系等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议(交流)。
读: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议(交流):对边是指哪些边?(用手指一指)长方形靠近的两边叫邻边,如果长方形的两条邻边相等,那么,长方形会变成什么样?自己画画看(让长方形的一边不变)。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怎样?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边相等。
用手拉木条做成的长方形对角的顶: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右图)。
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使学生能读懂教材的重点内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有意记忆,逐步学会使用数学术语进行思维,较完整地表达数学思想及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领会教材的思路,懂得一些教材的逻辑关系,使其逐步学会逻辑地分析说明问题,为数学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第三,教学几何初步、计量等知识应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模型、实验验证等,使学生的听、说、触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将思想表达出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要学生从已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中取出18块拼长方形,可以拼几种都拼出来(全部用上),如下图:
1.1.1整合推广示范建设成果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服务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广与整合了区域内专业建设典型行业、优势院校以及企业优势的教学资源,辐射区域由于借助了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带动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解决非示范性院校欠缺社会资源,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1.1.2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专业教学提供系统、全面、先进的行业资讯、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也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只有不断更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文/王峰与完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其用途有保障,在资源平台上展示最前沿的专业教学资源。并且不仅仅是校内的学生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对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服务能力还能通过分享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上,以使社会从业人员也能够查询信息、专业学习以及资料下载等,帮助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因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使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提升。
1.1.3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振兴物流业提出了诸多改革举措,鼓励发达地区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引导中西部地区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将会出现大量精通纳税、报关、物流技术以及外语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工作虽然有一些成绩的获得,但还没有深度的校企融合、改革专业教学,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合作还过于浅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经济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共享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1.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2.1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教学多样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在教室安装有投影仪,建有宽带校园网,有些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专业教学改变单一的上课形式,避免重复备课相同内容,较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便于对学校信息硬件的更好利用,使教学更加多样化。
1.2.2有利于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科这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有较大的工作量,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还要一线了解情况、与行业专家交流以及手机信息与数据等。经过以上过程的历练,就可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实践经验全面的提高。其次,一个专业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都被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整合,有许多丰富的、大量的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包含在里面,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性,专业教师就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最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动态,从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扩充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将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在促进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整体提高。
1.2.3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与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将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深刻挖掘,在不断更新组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其观念,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引导型”、“研究型”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
2、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
2.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2.1.1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库,培养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新模式
对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以装卸搬运、货代、公司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以及流通加工等流程为载体,将职业岗位的标准相融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订单驱动模式,将不仅具有竞争优势与区域特征、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符合人才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出来。
2.1.2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完成,是需要众多专业教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片面的把教学资源库当做可有可无,认为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帮助其更好的上课与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一些教师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社会实践、科研与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还要分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繁重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专业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还没有掌握,不懂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知识,因此,也就无法指导学生自主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各院校都要积极的加强,将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改善,使其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认真完成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协调与激励工作认真做好,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
2.2.1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反映冷淡
在现实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学校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较多,但在服务于企业方面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在企业中,其追求的是最大的效益,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2.2.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遵照国家要求,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教育性。建设与应用标准应该有助于教师工作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上课的益处应该让师生都感受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与教师参与,并且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不断更新。
2.2.3专业资源库建设资金不到位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共同负担,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院校资源库的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并且向物流企业筹集资金也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学校资源库建设缺乏资金,影响物流专业资源库的建设。
2.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对策
2.3.1调动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从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来看,多家物流单位都愿意与学校合作,一同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但有着企业还是积极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出面,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引导和刺激企业加入校企共建的大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2.3.2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群与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是“实践、实用、实际”按照体验与认知、技能考证与岗位实训、生产顶岗实习与综合模拟实训这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分岗位、多方向、重操作”,指导课程与校内实践技能课程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有机的结合学生专业实战与专业模拟、技能鉴定与实践训练、综合训练与学生岗位训练。同步进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与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职业通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形成个人发展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并进的局面,从而实践递进式的教学体系。
2.3.3政府应加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政府要一方面在地方政策上支持与引导,不仅仅在文件与口头上支持,还应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相应政策,牵起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的桥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支持经费。对于隶属政府的地方性官办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政府应概予经费支持,对资源库建设的正常运行从资金上给予保障。
1引言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大量电动机都以规定的速度和功率去拖动各种机械。而在军事上,很多应用往往要求旋转天线在各种条件下都要保持匀速转动,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情况下,电动机能相应调整工作速度,以保持恒定的速度。要实现这一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电动机的转速进行调节。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枢或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电压,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里改变转速;也可用双向晶闸管交流开关或直接选用模拟控制的通用电动机驱动器来取代笨重的电动机、发电机组以及饱和电抗器。本文介绍一个直接由110/240V电源供电的通用电动机驱动电路和一个MCU以及一个双向晶闸管开关来实现控速的设计方法。其中单片机选用Microchip公司的PIC12F675。与用户接口的方式有三种一个是接触传感器;一个是按钮;一个是电位器。笔者在该仿真实验中采用的是电位器。辅助电源从电源电压中变压整流获得。
2设计方案和结构
2.1电路结构
电动机的调速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使用时,可通过设置电位器的电阻大小,并经A/D输入单片机来预设速度;单片机通过同步电路与220V交流电源同步,并通过输出脉冲控制晶闸管的通断,从而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同时将电动机的速度通过速度检测装置(霍尔开关)反馈给单片机以形成闭环。
2.2单片机电路的功能原理
该设计中单片机电路的功能原理图如图2所示。它由5V直流副电源和220V交流主电源、单片机、双向晶闸管开关和电机整流电路和霍尔开关组成。其中,单片机的脚1(Vdd)接+5V脚8(Vss)接地,其它引脚的功能与设计如下:
(1)GP3用于上电复位。在通电的瞬间,C3通过R2充电GP3以经延迟后低电平触发。延迟的大小和CPU的频率有关,对于PIC12F675单片机,延迟只要大于72ms就可以了。GP3外的电阻可以选1kΩ电容应大于0.1μF。二极管D2的作用是在电源快速反复通断时,保证C3电容能及时放电。
图2
(2)GP4主要用于速度信息的输入。该脚外的电位器R1用于为GP4输入一个电平(GP4在这里的功能是10位A/D转换器)。该输入电平通过A/D转换后,用于给单片机输入一个预设速度。将该速度和实际速度进行比较,并计算出速度的偏差,然后查表或通过算法便可以得到延迟Td。电位器R1的阻值应较大(在100kΩ左右),以减少5V副电源的负载压力。
(3)通过GP2可输入同步信号。由于220V的交流电源频率不是很稳,因此,为了保证延迟Td的精确,应通过R5输入交流信号进行同步。GP2在这里的功能也是A/D转换器,它可将通过R5输入的交流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R5的阻值要大约在1MΩ左右。因为R5直接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而单片机的输入电流不能太大。
(4)通过GP0可输入霍尔器件产生的电动机转速信号。
霍尔开关是用于磁场检测的半导体传感器,霍尔开关的实际接线图如图3所示,PIC12F675的1脚接5V直流电源,2脚接地,3脚输出频率脉冲给单片机的GP0脚。
在正常工作时,霍尔开关被放置在电动机内按周期强度和方向发生变化的磁场中。其输出电压的大小随着垂直通过霍尔开关半导体薄片的磁场的强度变化,霍尔开关有电流式和开关式两种。电流式霍尔开关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可完全包含磁通量的变化情况;而开关式霍尔开关则由于集成了比较器,因而可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本设计采用数字式无疑是最方便的。如果采用电流式,由于选用的是功能全面的自带比较器的PIC12F675单片机,它的GP1脚上输入的一个门限电平(由两个电阻分压得到)通过单片机内部的比较器和GP0脚的转速模拟信号进行比较,也可以实现信号检测。
由于实际的霍尔开关要接在电动机的线圈附近,手工改造电动机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该设计为了方便演示,可以使用一个由555定时器设计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的频率脉冲信号来替代霍尔开关的输出信号。
(5)GP5脚输出的低电平脉冲用于触发双向晶闸管开关,其脚输出低电平脉冲的时间是由延迟Td决定的,要保证和主电源同步才能使相位平稳的前后移动。GP5脚的低脉冲可以使双向晶闸管开关保持导通,直到220V电源反向。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双向晶闸管开关对触发电路的要求如下:
(1)双向晶闸管开关从截止到完全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在10μs下),所以触发脉冲的宽度要在10μs以上,最好为20~50μs。如果是感性负载,由于电流上升比较慢,实际上还需要更宽的脉冲宽度。
(2)触发电路要有足够大的电压和电流。电压应在4~10V,电流要大于10mA,所以可使用5V的副电源。在双向晶闸管开关和GP5之间应接一个0.2kΩ的电阻。
(3)不触发时的电压应小于0.15~0.2V。触发脉冲的前沿要尽量陡,应在10μs以下。
3软件的实现
图4是该设计中转速和检测信号的波形时序图,图5是本设计方案的软件程序流程图。该程序的主要步骤是复位、初始化、设置GP2上升沿中断、设置A/D通道GP4、读取电位器设定的速度值n(n经过A/D)和读取Td预先设定值等。当交流电源变为负半周期时,设置GP2下降沿触发和延迟Td即可输出宽度为Tg的脉冲,同时设置GP0接收中断源请求等。一般当霍尔开关输入为上升沿时中断,计数器计数,而当霍尔开关再输入一个上升沿中断时,计数器停止,并记下数值a,最后在通过比例积分调节算法计算出延迟Td后清除n和a。当交流电源变为正半周期时,在设置GP2上升沿触发、设置A/D通道GP4、等待中断、补偿延迟T0、延迟Td以及触发脉冲Tg后,便可通过GP4读取设置速度n。设计时正负周期的程序循环进行。通过计数器的数值a计算转速s的算式如下:
s=f/a
其中,f是十六位计数器1的频率,为1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