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03:29: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五年级科学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包括六个单元:1、巧妙地用力。2、生命的延续。3、生物的进化。4、地表的缓慢进化。5、矿产资源。6、工具与技术。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6、树立安全意识。
四、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指导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
主要的教学方法:
1、探究法
2、演示法
3、参观法
教学进度
第一周怎样省力2课时
第二周撬棍的学问3课时
第三周轮子的妙用3课时
第四周斜坡的科学2课时
第五周《小鸟和小猫》《落地生根》4课时
第六周相似和差异2课时
第七周生命从哪里来进化的证据3课时
第八周生物进化的秘密2课时
第九周山脉的变化2课时
第十周溶洞里的钟乳石2课时
第十一周人类改变地表1课时
第十二周金属的来历2课时
第十三周煤和石油3课时
第十四周工具人类的帮手2课时
第十五周机器人2课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第一范文之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科学的兴趣更持久,自觉性也提高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反而差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同学,他们总会经常的围在我身边,问上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会把他们在课外的发现跑来告诉我。每当这时,我都会开心一笑。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学生开展科学小记者活动,让这部分学生的自然智能能到挖掘发挥,然后由这部分学生再去带领、影响其他学生,从而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分单元实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教学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57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现在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让的学生不再厌学,教学也变得更加的简单。
所以这学期的五年级教科书教育就成了承上启下的很重要的学期了,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要提前制定好,让这个学期的教学更好的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3、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五、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基本措施
1、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会、报告会、交流会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周
日期
内 容
1
9.3—9.7
始业教育 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9.10—9.14
种子发芽实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3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
9.24—9.28
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机动 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5—10.19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
8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10.29—11.2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1.5—11.9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土壤中有什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机动
14
12.3—12.7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
16运动
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机动
18
12.31—1.4
复习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5个分组实验有《太阳和影子》《看月亮》《光的行进》《照镜子》《研究透镜》《七色光》《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心脏和血液循环》《解释》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0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第1周 9.4-9.8 《太阳和影子》
第2周 9.18-9.22 《看月亮》
第3周 9.11-9.15 《光的行进》
第4周 9.25-9.29 《照镜子》
第5周 10.9-10.13 《研究透镜》
第6周 10.16-10.20 《七色光》
第7周 10.23-10.27 《简单电路》
第8周 10.30.11.3 《导体和绝缘体》
第9周 11.6-11.10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第10周 11.13-11.17 《研究磁铁》
第11周 11.20-11.24 《电磁铁》
第12周 11.27-12.1 《测量呼吸和心跳》
第13周 12.4-12.8 《肺和呼吸》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四课时
二单元 五课时
三单元 六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课章节名称
主要内容
节次
一
第一单
元:春天的故事
春天在哪里
2
二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探访春天;
讲述春天的故事。
2
三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气象万千;
春风拂面。
2
四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漫步云端;
天气预报。
2
五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电动玩具大拆装。
2
六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玩转电磁铁。
2
七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小小玩具发明家;
信息会。
2
八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废物”知多少;
废物不废。
2
九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交流会
2
十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寻找微生物
2
十一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的危害。
2
十二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我研究的微生物。
2
十三
第六单元:像不像
我像谁;
可以一摸一样吗。
2
十四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观摩去。
2
十五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的成果展示会。
2
十六
期末评价
1、 认真分析课题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集中体现,认真分析课题,能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对于每一课的课题我都仔细的分析,从中掌握知识的相关信息。例如“蚯蚓的选择”一课,我进扣“选择”一词分析,选择什么,当然是对环境的选择了,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当然是黑暗、潮湿的环境了。这一课没有什么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存环境。这样一来,这一课的学习就简单多了。
2、 抓好每一课的导语
在每一课的开头都有那么几句话,紧扣课题,提纲挈领的引出了一课的内容。我常常从这样的句子中把握课文的重点。还拿“蚯蚓的选择”一课为例,“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一句是紧挨课题的句子,算是该课的导语。一读不难明白自然讲得是蚯蚓的生存环境。
3、给学生划出知识性较强的句子
在备课的时候,我把课文中知识性较强的句子都画出来,反复读读想想,以知识引领学生的活动。例如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句子,我让学生画出来,反复的读了几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试验,学生的兴趣很高,对投影的理解也很深入,效果真是不错。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教材的重难点就很清楚了,学生背诵的内容也不多,记起来自然轻松,再加上有趣的试验活动,学生对科学课永不厌烦。
知识点梳理清楚了,剩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学生兴趣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教师的训练方式就应多种多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的方式
大声的朗读
我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划出的知识点,就像读语文课文一样,要有自己的理解。同学们一遍遍的读,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逐步深入。
认真的书写
考试中不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背但写不到卷子上,错字较多。为此,在学生读后,我会让学生写上一些,既弥补了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又变换了一下复习形式,学生不至于疲惫。
围绕知识点出题
在学习中,我大胆让学生紧紧围绕知识点出题,学生的兴趣很浓,出的题也是形式多样,极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开展科学知识大竞赛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电铃、电磁起重机比较熟悉,但对它们的原理就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另一方面,这节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有浓厚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新事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能产生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五、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六、教具准备:电池盒、电池、电磁铁组装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上播放的是电磁起重机吸铁的情境,它有一个特点,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当接通电流的时候,它可以将几吨的钢铁由一处搬到另一处,当搬运到指定地点时,断开电流,就将钢铁卸下,这样就把搬运钢铁如此困难的事情完成了。(播放起重机吸铁的课件)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上节课自己做的电磁铁,对比电磁起重机,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电磁起重机太强了。师:什么太强了?生:磁力太强了,能把几吨重的钢铁吸起来。
(三)合作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师:针对以上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给你们两点提示:
(1)电磁铁由什么组成的?
(2)电磁铁的磁性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提示,想一想刚才的问题,能否作出猜想,并说出你这样猜想的理由?好,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束后,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猜想和理由填写在表一中,现在开始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并且说明理由。生1:我们小组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1)电流大小有关(板书)。生2:我们小组觉得电磁起重机吸物体的面积比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的面积大。
师:老师打断你的话,你是指的中间的铁芯吗?生2:是的。师:很好!
教师板书: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2)铁芯的大小有关(板书)
其他学生回答省略。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师:讨论结束后,找同学交流。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圈数,看看电磁铁能吸引小铁圈的数量,记录相应数据。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生:分别将电磁铁绕30圈、60圈,做实验,记录数据。师:能说说为什么选30、60圈,而不选30、31圈呢?生:30与31之间线圈圈数相差很小,现象变化不明显。师:好,刚才这些同学都谈到了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除了要改变圈数外,其他条件要不变,同时,还有三点要注意:
(1)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准确性;(2)吸小铁圈可以组内统一标准,用电磁铁的头去吸;(3)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准确,每种缠绕的圈数要进行三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指名学生朗读)
师:第三点,大家明白吗?为什么要做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生:可能第一次操作失败,就白做了……师:嗯,实验时有可能出现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我们要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然后观察分析数据。
好了,我们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核实一下实验方案,看看是否需要完善,如果不需要的话,那么各小组就来进行一下分工,开始。
师:好了,有了明确的分工,就开始实验,同时完成表!
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展示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师: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
(课件出现结论,学生齐读)
师:总结:通过我们本节课提出的问题,然后作出猜想与假设,接下来我们制定了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与假设,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下一堂课我们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来验证其他因素对磁力大小的影响,你们能自己做吗?好,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下节课你们自己来做!
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实现个人发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所在。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是教学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大力提倡给小学生减负,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那么在减负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课题。笔者就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及教师用书,广泛收集教学内容相关材料,深刻理解教材编写目标,努力做到对教材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过高,如果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会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信心,不能过低,如果教学目标过低,学生得不到提高。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活动忌讳照本宣科,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等,对教材加以改进和扩充,是所教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3)做好应对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包括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课堂上的表现、互相配合的程度、可能提出的问题等,只有做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够轻松控制课堂节奏。
二、建立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
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往往是先从喜欢一个教师开始喜欢一门课程,其次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它较之前的低年级数学,难度有所加大,又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不少学生因此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学不好,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
(一)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题,恰当的问题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学习时,接触到的往往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适当的增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数学原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难,通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不会感兴趣,不能太简单,很轻松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不会感兴趣,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域,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问题的内容也要有所考究,要循序渐进,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得到提高。
(二)在学习体验中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从学生的现实体验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身体验中解决问题,获得认知。学生要不断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数学问题,在活动中消化、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在座位上毫无兴趣的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的事物,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想象不出来,也产生不了兴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数学原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数学这门学科有些抽象,如果单靠枯燥的讲解,有些问题即使教师说破嘴皮,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用电教化手段,教师借助形象化的画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扎实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活跃课程气氛
课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课程上的严肃、沉闷的气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程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有效性,就要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某一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加速器。所以,一旦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待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学习该门课程的效率也会获得提高。
但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较之前的低年级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有一种畏惧心理,也有一种逃避心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断减少。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个关键时期,保持住甚至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甚至在刚接触到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多以简单的题目为主,探究性的综合题型为辅,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借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家的故事或者别的东西来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融洽、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另类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中,不断融入课堂之中,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此外,教师进行有关知识的教授时,应该多多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有关知识,掌握好有关的定理和概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设置生活情景
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
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
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
教师问:
1+1=?;3+5=?
4-2=?;6-2=?
1+2=?;5+6=?
学生答:
1+1=2;3+5=8
4-2=2;6-2=4
1+2=3;5+6=11
教师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
学生答: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就某一部分知识的教学阐发自己的观点;可以邀请学生指出教师自己在教学之中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习题的批改,在习题的批改之中让学生从别人的习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获得提高。
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进行有效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获得提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还有很多,上文所论述的只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总结,希望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伏彦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理工,2011·05(下旬刊)
教学实践应该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对教学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建立并理顺新型师生关系。
新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切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特别要在教学中关注旧的教学体系下被忽视的“学困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隐私、差异。对“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有恒心。即要讲究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勇气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相信自己。教师的微笑给优秀生,就如锦上添花,而教师的微笑给学困生,更如雪中送炭。
语文教师应学会处理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发挥教师教学引领作用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目标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纪律与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上“动与静”的关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应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师生关系下找到一个语文教学课堂崭新的模式。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器”,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课本、突破课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要常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学生融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给学生一个更大的独立空间,让学生去自主领悟、丰富和了解语文的意境和韵律,体现出自主学习又多元互动的新理念。
二、用活新型教学工具
在以往,由于条件限制,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始终难以提升。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型的教学工具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这种新型教学工具可以快速创设教学情境。新课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将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为学生带来双重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将教材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