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6:10: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产管理软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85-02
计算机软件在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当中的高效应用,能够提高天然气实现生产和集输自动化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天然气生产数据管理水平,达到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根据大庆油田企业的发展情况,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监控能力,并建立一套成熟、稳定的系统,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实现重点数据明确突出,相关数据异常预警,所有数据便捷可查的目标,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科学规范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达到以更安全、更准确、更便捷的方式为油气开采、加工和集输服务的目标。
1 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天然气易燃易爆的高危特性决定了安全是天然气生产的重中之重。大庆油田天然气的输气管网从地下穿越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环境敏感区、偷盗易发区等高危区域,安全敏感度高,对计算机监控软件的实时监控能力和预警反应速度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监控网络无法实现监控范围的高效覆盖。
同时,对于生产设备、工艺运行、管网参数等重要数据,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管理体系。目前大庆油田天然气系统应用的各个层面的专业系统有近百个,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数据存放在不同的系统中无法相互调用,形成诸多信息孤岛,给管理上和决策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对这些宝贵的数据资产进行充分利用,并提升数据价值和效率,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天然气系统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
2 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大庆油田拥有最快地溶解气处理加工基地,从地理上讲,大庆油田天然气的生产地相对比较分散,生产原料也主要依托于原油加工,所加工的产品主要供应于其他的系统。天然气装置相对复杂,生产信息量大,目前大部分生产数据信息都是通过自动采集、网络传输,一部分需要手工录入,数据量大而冗杂,效率不高。
2.1 管网监控系统布局不理想
受地理位置所限,大庆油田天然气的管网监控管理具有很高的难度,现在的天然气管网监控布局并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商业区、不能实现无死角监控覆盖,报警器和摄像头的数量均有不足,监控软件效率不高,无法快速判断并预警可能存在的泄露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2.2 条块分割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重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在重组上市,中油股份公司内部的各个版块划分也进行了多年的改革,并形成了大庆油田天然气系统的条块分割。目前,各自为政是大庆油田天然气管理最主要的现状,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综合利用存在着脱节,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从而造成了生产监控体系的不完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庆油田在天然中间计量、交换和财务结算当中的中间环节,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管理效率。
2.3 缺乏高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虽然我国在天然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自动化行业进行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正在运行的近百个应用管理系统各自为政,大量重复数据杂乱无章无法整合,不能有效利用,严重影响管理效率。计算机软件功能不足,尤其缺少对重要数据的联动分析,无法实现智能预警,完全依靠人工处理。
2.4 缺少高素质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人才
大庆油田公司的信息工作更偏重于电脑软硬件维护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软件应用系统多是以外包或直接购买的方式来获得,在开发工作上并未投入足够的精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省资源,但也极大提高了成本,且在软件应用、升级和维护等方面均存在问题。软件开发需要一批专业人才,这将是天然气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目前天然气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一方面是高校并不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培训体系更偏重于生产, 企业的造血功能并不完备。
3 计算机软件在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建议
随着天然气系统由原料供应性的企业向生产经营企业转变,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装置点多、面广、线长的发散型发展模式势必会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应根据大庆油田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调研,建立一套高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能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天然气的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工控系统承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工作要求,但是基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能力和安全监控效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深化加工利用,强化诸如HSE监管、流程模拟、故障诊断等专业应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软件由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进化升级,构建一个切合天然气生产运营的软件管理系统。
3.1 进一步推进数据化进程
大庆油田天然气管理需要建立实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网络,实现工控机的实时数据库的创建,在信息中心服务器端安装所选的网上功能的组态软件平台,从而创建与上位机工作站相互辉映的数据库,本软件的通讯功能模块需要将上位机构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当中,实现现场生产和集输控制的流制,通过浏览器实现数据和生产运行状态的实时对接。要想完善计算机软件的监控系统的布局,找到软件整合方面的不足之处,充分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走向国际标准化生产。
3.2 建立统一的智能化数据平台
建立健全企业信息模型和信息交互平台,在提升现场仪表采集效率的基础上,整合数据信息,利用数据融合、汇总、关联等多种方式提高数据价值,用以改进日常工作、调度指挥、智能监控等模块,实现企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升级。
该平台应该具有更友善便捷的操作界面,更清晰醒目的数据反应形式,更简化直观的数据追查,可以完成重要环节跟踪、数据根源分析、事故原因追溯、联动数据异常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种实用功能。
3.3 借鉴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
我们可以根据天然气生产集输的发展现状,在现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重新开发一种适合国内发展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系统可以通过现场数据采集监控网,通过系统优化和数字化平台,形成一个集天然气生产、集输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实现远程数据的信息共享和生产管理的调控,这样可以支持远程移动和异地的查询。
3.4 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人才
未来,大庆油田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软件开发部门,提供专项基金,以及邀请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公司进行技术交流的方式,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能力水平。通过培训,开发人员可以做到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进行现有系统的改进,或是对新领域进行完善和补充,并使开发的软件具备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从而为企业量身打造更切合实际的、更具有实用性的软件平台,为提升大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大庆油田天然气的生产管理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支撑。现阶段的软件自动化程度虽然已经可以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但依然属于粗放型模式。因此,进一步完善底层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广度,建立完备的生产数据模型,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构建更加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管理由数据化向智能化的进化升级,推动信息化进程,对于大庆油田天然气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领,张新美.计算机软件管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陈胜群.企业计算机软件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一、找准安全管理薄弱点,制定应对风险管理办法。
既然是基层单位,也就是企业里面要直接应对各种复杂工作情况,会发生各种未知情况的直接作业现场,也就会面临着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既然基层单位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事故和风险,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努力完善基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摆在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制定和掌握消除风险的措施,把HSE管理体系的核心紧密融入到现场作业的“人、机、环、管”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分析容易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员工的违章操作、思想麻痹,有原材料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工艺操作方法不完善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不到位,各项安全措施不到位。因此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只有深研细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梳理、汇总。找出各个工作环节,容易发生的危害风险点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纠正违章行为,督促所有员工摒弃违章陋习,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提高基层的各项HSE管理水平。
二、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切入点,使安全文化固化于制
安全管理文化归根到底是安全制度文化。在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作为一个企业,制度就相当于企业的“法”,是规和矩,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
为了使管理制度系统化、规范化,根据基层单位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因此,组织相关各类人员对照各自的工作岗位职责熟读、常思,潜移默化的形成日常工作及行为的准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提升HSE管理中人的执行力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以提高安全素养为突破点,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安全观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动力。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超前预防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是当代大型化工企业必须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只有通过安全观念文化建设,让企业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本质、内涵,才能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被大家所广泛认知和接受,进而内化为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以建立自律机制为着力点,使安全文化践于行
在人、机、环三位一体安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二者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的。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一)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运行安全。要在基层班组推行“七想七不干”和“HSE观察”制度、设立了“HSE风险提示卡”,把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后果的的应急措施、应急求救电话及安全小常识等应知应会内容详尽地写在卡片上,分发到各个岗位,要求工人学习掌握。对查找出的隐患,要落实解决措施,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的巡视检查制度。
(二)岗位危险识别
岗位危险识别就是把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是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事故超前预防”主要手段之一。风险管理工作运行的主线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进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危险源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对象,准确地识别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进而针对其做好充分的事故预想,编制各种救援、处置方案,对我们企业基层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85-01
一、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制度
要搞好企业MIS开发,企业领导要高瞻远瞩,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知识,着于建立起体系保证制度,把握住正确的投资方向。
(一)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首先应成立在厂长直接领导下的信息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中心”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成立的优先顺序就是:信息标准室,密码组、网络组、应用开发室,设备维修室和决策研究室。
(二)进行严密科学的工作分工(1)建立信息中心。首先要建好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标准室,它是企业的立法机构,又是开展科学应用计算机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信息要、标准室至少应包括:系统分析,标准编码,数字库维护和档案管理几部分工作。(2)信息中心的应用开发室是企业运用MIS的具体效益所在。主要任务应是负责管理和指导企业各部门的应用开发。它既要执行专业的技术管理,又要担当信息标准室与基层部门联系的桥梁。同时本部门也应配备部分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研制并推进企业MIS向更深层次的开发应用工作。(3)信息中心设备维修室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现有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有效管理。(4)信息中心研究至的密码组织和网络组应与信息室同时成立,决策研究成立前应由信息标准室直接研究。
(三)执行严格的严密科学的工作分工,也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里首先应制订信息中心各部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MIS的正常运行,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作,其次还必须制订对企业各有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具有针对性的软件开发方法
具有传统分:(一)从问题域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构造软系统。用对象作为这些。并以此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二)事物的静态特性用对象的属性来表示,事物的动态特性用对象的方法来表示(三)对象的属性与方法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四)事物进行分类: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类可以从一般的类继承属性玫方法。(五)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沟通,可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
按照上述思想,可将面向对象开发工作分为四个阶段。(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以及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即先弄清楚要解决何种问题。(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等,并用一套符号来描述,建立起面向对象的系统模型。(3)整理问题。即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抽象,归类和整理。并最终以规范的形式将它确定下来,设计者需要完成系统各部分的设计,实际问题,人-机交互界面,任务管理和数据管理部分等。(4)程序实现。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部整理的范式转变成应用程序。
三、生产管理系统的对象设计
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运用统一建模语言,建立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
在该系统中,就企业需求而言对象就集中在合同,主生产计划,车间计划,能力,车间反馈等方面,分析阶段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定位和限定即将着手实施的项目问题域和涉及的数据信息主要有产品结构清单,工艺信息和库存信息等。这些数据反映MRPII内在的组成结构与联系。又是MRPII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为此,MRPII对象的建模是以表示MRPII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原则(图1)。
四、供电企业生产信息
供电企业生产信息包括生产计划信息,生产运行信息,生产技术信息,生产安全信息,生产设备信息和工程管理信息等。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面相对象建模是一种根据实际应用概念建立模型的方法。它以对象为基本结构,将实体的数据结构和行为特性结合在一起。由于面向对象建模方法与人的认识模式相一致,方便了不同开发人员之间和开发人员与用户间的交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因而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诸多领域得以应用,进而推之,该方法也为不同软件系统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
谓词的关系存储结构。在供电企业生产信息中,存在大量的事务性信息。这些事务性信息通常是由判断名描述的,从语义角度分析,反映判断的句子由主谓两部分组成。主语是独立的客体,谓词用于刻画主语的性质或关系。
五、软件系统的技术实现
(一)工作流管理。工作流,即工作对象的状态变化过程,用于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过程自动化,主要涉及动态过程的表示与驱动,工作流程模是业务过程的计算机化的形式表示。它定义的是过程运行中会涉及到的各种参数,如业务过程的开始和终止条件,各个工作环节及相互蝗控制流动与数据流动关系等。
(二)OLE技术的应用。OLE是对象链接和嵌入的缩略语。它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把一个应用文档插入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文档中,并能使用服务器程序对插入到包容器程序中的文档进行操作和管理。
(三)多层C/S软件体系。多层C/S模式是MIS发展到九十年代的较为先进的结构,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并且有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功能。这种模式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通过拓展服务。可以方便的实现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工作内容的变更。几年来该模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基于WEB的信息本与查询。ASP是服务器的端脚本编写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使用ASP可以组合HTML页,脚本命令和ACTIVEX的组件以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结束语
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式与建模方法,并就部分软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这些技术与方法在供电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受到用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许多国内很多纺织企业尽管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但也出现了企业管理和生产操作脱节的问题。目前,国内少数纺织企业通过生产管理信息管理自动化改造或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方法,较好的解决了企业管理和生产操作脱节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类解决方案成本普遍较高,市场上实施成本在10万元以下的生产管理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极少。本文研制的纺织车间集散型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定位于企业上层ERP与底层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之间,协助企业建立快速反应的、有弹性、精细化的生产管理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
1.纺织车间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纺织车间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主要由安装于纺织机的纺机生产监控仪与纺织车间管理软件两大部分组成,通过RS-485总线使织布车间的所有织机形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数据库,实现了从制定计划到生产过程监控,再到生产状况的各种统计。
1.1 纺织车间生产管理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纺织车间生产管理软件将在Visual Studio 2005平台开发完成,数据库部分采SQL Sever 2005,管理软件通过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管理软件包括各类界面操作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数据通信模块,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模块。需要实现纺织车间实时生产数据采集与统计、单台纺织机参数设置、纺织车间员工考勤管理与工作量统计分析以及工资计算、纺织车间员工排班管理、单台纺织机产品与产品统计分析、纺织机维修信息管理与故障率分析、纺织机异常分析等功能。
1.2 纺织车间生产监测仪总体设计方案
纺织车间生产监测仪一方面执行系统管理软件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另一方面,把取得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传送给管理软件,以便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操作。监测仪主要用于记录员工在操作纺织机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产品型号,并根据上位机的要求,将一些重要信息发送到管理软件的数据库中。纺织机生产监控仪在以PIC16F946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开发完成,其硬件电路由数据存储模块、产量检测电路模块、开关机执行电路模块、人机对话电路模块、RS485通信电路模块、产量计算模块组成。
2.纺织机生产监控仪设计
纺织生产监测仪的功能设计:
纺织生产监测仪主要用于记录员工在操作纺织机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产品型号,并根据管理软件的要求,将一些重要信息发送到管理数据库中。该监测仪的功能可以分为布匹的生产产量计算模块、员工信息和生产数据的设置模块、RS-485数据通信模块和信息存储模块与信息显示,具体功能模块如下:
(1)布匹的生产产量计算模块
布匹的生产产量计算模块由从传感器取到的转轴脉冲数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两部分组成。其计数的基本原理是,当转轴的转速一定时,一秒钟脉冲数为定值,一秒钟生产的布匹长度为定值,所以员工生产的产量为每秒钟的产量累加值。
(2)员工信息和生产数据的设置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企业员工在生产时的信息录入并保存,包含以下几个子模块。1)员工号设置:用于设置该机器的使用者,一个员工可以在多台机器上工作,因此一个员工可以在多台机器上设置自己的员工号。2)产品号设置:用于设置工作时的产品型号。3)机台号设置:用于设置机器的工作台号,该号码不可以随便改变,因此在设置机台号时需要同时按下多个按键才能实现。4)机器检修标志设置:设置该机器的检修员工号,并向上位机的管理系统告知该机器正在检修。5)定长设置:用于设置员工必须完成的最低生产产量。
(3)信息存储
该模块主要用于存储设置数据、生产产量和掉电时重要的数据。
(4)RS-485数据通信模块
该数据通信模块的作用是接收上位机数据管理系统发出的命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该模块应包括以下功能:1)485通信协议编制。2)管理软件命令分析。3)命令执行与发送数据。
(5)人机界面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按键和LCD显示组成,该模块应包括以下功能:1)按键识别与处理。2)LCD显示。
1、系统概况
1.1建设思路和目标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具体如下:a)面向配网、农网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等基础设备管理功能为重点,逐步开发面向分析和决策的应用;设备覆盖范围先从35kV和10kV设备开始,逐步向380V低压延伸;b)在技术采用上,充分考虑配电网及农网设备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其业务特点,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设备属性信息、设备空间位置信息及电网拓扑关系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及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同时作好三个结合:一要结合省公司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要求。二要结合省公司主网生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和主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的对接工作。三要结合配网、农网现有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已有资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1.2功能实现
目前,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配网设备管理、缺陷管理、停电管理、修试管理、两票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
2、技术实现要点
2.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建设标准化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无统一标准,系统之间无标准接口规范,从而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了若干的专业“信息孤岛”。
目前,IECTC57制定的IEC61968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基本涵盖了电力企业中配电网主要对象和与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建设管理、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停运管理等)。组件接口规范是规定组件(或应用程序)能够以一种标准方式和其它的组件(或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和/或访问公开数据而应该实现的各种接口。
因此,配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应积极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电力信息模型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公共信息模型、组件接口规范),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属于电网公共信息的,要进行统一信息建模,防止对将来系统互连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2.2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俗话说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好的管理系统应该有一定的柔性进行系统自我调整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推倒重来。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有人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业务操作系统BOS。
配网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定义,即授权用户可以对业务流程的组成业务环节、各业务环节的负责角色、以及业务环节之间的流转关系,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修改。
2.3进行管理系统信息分析
为使系统中管理信息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设计功能全面,首先,需对配网管理信息进行分析。
a)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设备信息,主要是指输、变电设备,属于静态信息(生产厂家、型号等)和动态信息(检修、异动历史等),以数据库形式存放,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信息。二是地理信息,是指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信息,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用于反应设备的地理位置。三是拓扑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用于电网建摸、生成设备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
b)上述三种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建立良好的关联映射机制,方能保证各项管理功能的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在技术上要求业务流程管理和GIS(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图形管理使用相同的数据源(数据库)。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可能由不同的厂家开发,设备信息库一般情况下是各自定义,再之数据库定义目前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双方在数据共享上出现多种技术实现方案。
3、技术实现难点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技术难点主要存在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数据共享和交互方式上。
3.1与GIS结合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如果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由不同的厂家进行开发,设备信息的共享存在以下方案
3.1.1方案一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
数据层:生产系统将数据按照GIS系统的要求通过视图的方式存放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中,GIS系统直接读取共享数据库中信息。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GIS系统只需要在数据层稍做改动即可,安全性高。
缺点:结合不紧密,不能通过GIS系统录入数据。
3.1.2方案二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GIS系统直接调用生产系统的界面及数据。
数据层:GIS系统直接使用生产系统的数据库,可对生产数据进行录入查询等操作。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两系统结合紧密,GIS直接调用生产的界面及数据,只需修改生产系统就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同步维护升级。
缺点:GIS系统需做改动,需开发商的合作。
相比之下,方案二较符合系统长远建设要求。
3.2web GIS实现难点
由于B/S实现方式给用户使用、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性,web GIS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大重要分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存在如下技术实现方式。
3.2.1基于网关接口的CGI的web GIS。CGI是一种连接应用软件和web服务器的标准技术。设计原则是显示数据和文件,不是数据处理,不能用来产生动态数据,缺乏交互性。因此,对于像web GIS这样复杂的应用来说信息量相当大,极易造成网络拥塞。
3.2.2基于ACTIVEX技术的web GIS。此技术提供支持基本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OCX控件实现web GIS功能,支持此功能的GIS软件有MapInfo, MapObiect等。
目前,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软件应用涉及到:作业工具、设计工具、性能仿真、数字工艺、生产仿真、异地协同、知识共享、物料编码、元器件库、安全保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物料跟踪、质量控制、后勤保障、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系统集成等方方面面。它们大都集中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应用手段有:文档电子化、数据电子化、流程电子化、业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五个层次。
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应用的典型工业软件有:EDA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CAD软件(用于电子产品设计的CAD软件)、PDM/PLM软件(用于设计流程控制与产品数据管理)、EDFM/EDFA(电路设计可加工/可装配性审查软件,用于投产前对电路设计可加工/可装配性审查)、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控制信息化软件。
电信业
软件应用融入所有流程
目前,软件应用已经融入了电信运营业所有的层面,并为其创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软件应用几乎贯穿在技术创新的方方面面。从网络建设到业务系统建设,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是以软件技术平台为基础。
首先是快速决策的信息支持。建立高效的、基于IT应用的管理体系,便于为决策提供必需的、日常的信息支持,并实现信息共享和部门之间的快速协作。
其次是业务与管理信息的有机结合。通过软件应用,将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信息实现有机结合,以满足业务和管理需求,提高效率。
第三是改进服务流程并加强管理。结合不同业务单元的系统,借助软件应用对服务流程进行改进或再造,提高成功率,缩短时间,减少错误和成本,同时实现数据库的共享和连接。
第四是实现客户信息的统一有效管理。借助软件应用对客户信息进行统一集中收集和管理,为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以增强公司营销和服务能力。
第五是改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将软件应用贯彻到业务和管理流程中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经营和管理活动在公司的掌控之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第六是提高工程计划准确率,降低存货与成本。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的计划性、预算管理和物资管理,提高供应物资预测和管理的准确率,规范管理流程,以降低存货、节约成本。
电力业
软件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产业,中国电力系统的工业软件应用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最初主要集中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监制方面;20世纪80~90年代开始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用,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等领域的使用;20世纪末,电力行业的工业软件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典型应用如国家电网公司的“SG186”工程、浙江电力的ERP系统。
钢铁业
管理软件、制造执行软件集成增强抗风险力
软件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是钢铁企业强身健骨的必要手段。
第一,开拓市场的重器。首先,随着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在企业的增加,建立产销一体系统成为很多钢铁企业的任务。管理软件、制造执行软件、过程控制软件的联动,实现了钢铁企业的“产销一体、管控衔接”。
第二,降本增效的利器。在原材料、运输费用纷纷涨价,国际国内钢材价格低位徘徊的严峻形势下,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占完全成本的比重迅速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狭小。因此,企业经营者希望动态、及时地获知工序成本和产品成本,以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生产制造与其他业务特别是和财务的集成,制造执行软件和管理软件的结合应用势在必行。
第三,技术进步的提升器。钢铁企业中,新产品的研制,用户个性化工艺路线设计,各道生产工序的自动控制,成材率、利用率、吨钢能耗等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软件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利好角色。冶铸轧一体化的制造执行软件的应用,以及与管理软件的无缝衔接,不但规范了中间制品的检验化验,稳定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能够改善热送热装工艺。
汽车业
集团管理软件实现精益生产
汽车业从研发,到制造、销售,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软件技术和产品的渗入,数字汽车是汽车产业创新的源泉。
首先,利用软件技术提升研发水平。在汽车研发环节中,充分利用成熟的CAD、CAM等应用软件,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加速设计过程。
第二,精益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在汽车制造环节,不管是汽车零部件,还是整车生产,都要贯彻精益生产的思想。在精益生产的情况下,仓库中有准确的位置坐标,整车厂车间也有明确的工序坐标,各工序同时又能准确地提出几点几分需要那些物料,物料供应准时化进行,现场绝无大量原料及中间半成品,生产处于同步化、均衡化状态。通过全面应用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技术和产品,实现集团管理系统的实施,达到了精益生产的目的。
第三,构建网络化销售体系。汽车企业除了利用供应链管理软件,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外,商业智能、RFID等软件都将在汽车销售环节中得到很好应用。
纺织业
软件推动自主创新
我国纺织工业将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贡献率来化解行业发展瓶颈,软件技术和产品的日益广泛应用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集成SCM、CRM、ERP等配套的企业管理软件,实现了全供应链管理,已经在许多企业得到全面实施。
利用设计与设计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过程工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等软件建立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可实现纺织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可以和企业管理系统、营销网络联为一体,达到协同管理的目的,并可基于互联网网络,实现与外界资源的有效共享。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设备改造,为MES软件应用带来契机。先进的纺纱织布设备都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大多配有计算机监测软件。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长期困扰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数据自动采集问题,也为企业实现生产制造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装备制造业
CAx软件切入全生产流程
装备制造行业的主要流程为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循环。少数企业从事成品生产,大多数企业从事中间产品、零配件产品以及资本物品的生产。由于装备制造业产品工艺复杂、制造过程长、产品及物料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且复杂,因此也是软件产品和技术应用的发源地,ERP、CRM、SCM、BI、OA无一不是首先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的。
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CAx(CAD/CAE/CAM/CAPP……)软件的应用有明显成效;ERP的应用在企业中也已有相当的比例。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重点是以集成软件框架为基础,将工业软件工具与标准、规范、信息、知识等与业务流程充分融合,形成软装备,建立数字化能力平台。
船舶业
设计软件至关重要
船舶建造具有多工种交叉作业、工序复杂、小批量、多品种、单位产品价值高、不可试制等特点。目前各骨干船厂均建立了三维设计系统。南、北两大集团由各骨干船厂自行研发适合企业自身的造船管理系统,重点在于生产计划管理和物料计划管理两个方面。
未来,软件技术和产品在船舶业的应用趋势为:第一,三维的设计技术和网络虚拟制造技术。由于未来船舶的订单批量小,首制船成本的控制将至关重要,因此设计精度至关重要。
第二,造船管理软件。如MRPⅡ、ERP等管理软件会在造船企业中推广。
第三, PDM、PLM等产品数据管理系软件将得到突出的应用。
第四,随着总装造船的深化,大型造船企业的战略供应商将会越来越多,供应链管理软件将得到较好应用。
第五,商务智能(BI)软件将随着造船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引入到造船企业中来,从而使造船企业成为智能化的制造系统。
轻工业
软件贯穿产业链
“十五”期间,我国根据当时轻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状况,提出“三分”(分行业、分层次、分步骤)和“三重”(重管理、重培训、重实效)的信息化推进思路。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轻工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整体呈现出较好和健康的发展态势。采用SCM、CRM等软件进行供应链管理、客户需求分析,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市场应变能力;利用CAD/CAM/PLM等软件设计手段,使产品设计能力大大提高;采用了RFID、数据管理、信用跟踪、追溯信息系统等软件保障食品安全;采用协同软件与互联网技术,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互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分销渠道(DRP)软件的管理,可以轻松实现轻工渠道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实现经销商销售行为及市场行为的可视化和同质化,保证市场行动在同一时间、同一范围内目标一致、行动迅速。
石化业
软件向更深层次延伸
软件在石化行业的生产层面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在采购、仓储、物流,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也已经得到全方位应用:通过GIS、CAD、CIMS等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勘探开采、在线检测水平和企业级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利用MES、CRM、SCM等软件技术逐步实现管理、计划和执行环节的有机结合,信息化从ERP、MES向数据库管理、BI等更高层次的管理系统发展。
物流业
以软件加速现展
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速。而物流软件在其中已经和将要发挥的作用更不可小觑。
首先,由于物流系统的开放性,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快速高效发展物流业的关键所在,也是物流业振兴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利用软件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可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做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
其次,建设新型产业服务型物流是就要逐步构建形成一个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仓储运输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建立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联合体。供应链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软件等,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物流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手段。
有色金属业
管理软件提升企业发展
管理软件对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做大做强、节能减排,以及科技创新具有关键作用。
2矿井自动化系统
矿井自动化涵盖诸多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安全监控数字化系统及煤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是矿井自动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煤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以下就各系统的功能进行简单阐述。2.1生产自动化系统功能具备集控手动、集控自动和集控检修三种控制功能,集控手动控制时,可以分别完成远程对单条皮带的控制功能,皮带间相互闭锁;集控检修时和集控手动类似,只是皮带间没有闭锁关系;集控自动控制时,可以完成远程对皮带的相互闭锁控制功能,实现集控室内一键启、停设备(一键通功能)。具体的连锁关系以煤仓作为分界点,只要煤仓未满,则煤仓前级皮带就可以往煤仓内送煤,只要煤仓不空,则下级皮带就可以往外运煤。丁三系统五条皮带具有“顺开顺停”和“逆开顺停”控制功能,控制方式转换方便、快捷。就地手动控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停止、故障报警显示、故障复位等功能。2.2生产过程自动化子系统功能生产过程自动化子系统接入共12个,主要包含:压风机监控系统(综合厂压风机、北一压风机和北二压风机)、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北一和北二通风机),架空乘人装置(三部和四部架空乘人装置)、东/西台钢缆皮带、戊一二部高强皮带、戊一三部高强皮带、二水平丁戊三集中巷高强皮带和二水平戊三下山高强皮带。空压机系统通过IFIX监控软件对整个空压机设备进行监控及数据管理;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和状态参数、电机的电气参数、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井下皮带运输集控系统既可以进行生产管理,包括事件记录、运行日志报表、各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各设备起、停时间等,又能自动生成相关报表。2.3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功能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包括自动化集成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两个部分,自动化集成软件整体融合各系统的运行数据、报警数据、视频数据等,以HMI(人机界面)的形式完成各工况系统的统一监控、浏览、查询和报警的功能。信息化软件包括六大功能系统:报警故障分析系统、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设备效率分析系统、能耗分析系统、视频联动平台和子系统运行维护平台。将一矿综合自动化各系统的数据自动采集、汇总、分析处理,实现各系统数据在异构条件下相关联业务数据综合分析、挖掘,提高生产调度、决策指挥的信息化水平,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手段。2.4安全监控数字化系统矿井数字化工业电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机房设备、传输设备、现场显示设备和摄像仪。本次针对综合自动化二期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数字化工业电视系统进行扩展,本次规划在井下胶带机集控系统安装摄像仪53个,斜巷轨道运输综合监控系统安装摄像仪33个。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实现全矿井的重要场所的实时监视;煤流运输主运皮带的实时监视;画面的任意切换、历史画面查询及WEB浏览功能。2.5煤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煤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主要包括调度指挥中心、系统新建和原通信系统整合三部分内容。系统功能主要包括:(1)紧急广播与救援;(2)区域扩音广播;(3)定时广播;(4)多线路打点;(5)多线路通话;(6)线路管理。
首先是,向管理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升级。软件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下一代软件架构有两个趋势:一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SOA架构中,软件被封装成组件,组件进一步被打包成服务,软件的应用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可以被注册、共享和重用。
二是实现业务流程管理(BPM),按照业务流程来管理和组织应用服务,而不是根据业务部门职能来划分软件系统,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跨部门的流程协作,保证基于业务流程的任务分配、绩效管理和风险监控。
因此,管理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升级其现有产品,向SOA架构转型,构建基于BPM的引擎,推出各类应用服务,管理软件企业则从“管理软件产品”的提供商转型为“管理架构和管理服务”的提供商。软件商无论是IBM、Microsoft还是SAP、Oracle,都想占据这个高点。
在SOA/BPM方面,IBM的研发和商业化明显领先。Oracle的先发优势不明显,为了增强其竞争力,收购BEA。Oracle本身一直是平台软件商,收购BEA后将进一步增强其领导力。SAP也不示弱,Netweaver技术架构已经整合到了SAP企业级应用的平台中。国内软件的反应也不慢,用友推出U9,对外宣称是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的商业应用套件。用友、金蝶、浪潮等公司则积极与IBM合作成立SOA创新中心,推进SOA在其产品中的应用。
其次是,专业和行业差异化细分。管理软件企业在管理软件平台整合、统一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化和行业化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领域,如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物流、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设计等,管理软件厂商在套装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和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使得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不同行业遵循不同特色,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面对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PORTAL在电信行业具有解决方案和市场优势,Oracle通过收购PORTAL获得了在电信行业的优势。
第三是,向决策管理软件升级,在业务流程规范和数字化的基础上,管理软件下一步的趋势是整合商业智能(BI)软件,推出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分析工具和决策工具,以支持管理决策。
Oracle收购海波龙软件、SAP收购BO软件,正是向这个方向的努力,通过收购他们很轻松地将商业智能增加到了现有的管理软件架构中。
第四是向SaaS服务商转型,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虚拟的动态联盟,管理和商务将跨越企业内部的界限,动态联盟或虚拟社区内的企业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管理、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新的演变趋势促使管理软件纷纷转型在线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
0前言
污水处理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已逐渐转变为企业的生存工程。企业必须实现集约化管理,大力发展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深刻挖掘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内在潜能,才能在同行竞争中获取优势。
1 污水处理厂的信息化建设
1.1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未引入以计算机为载体建立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时,企业管理层要获取生产一线准确的第一手数据信息是极为繁琐和滞后的。一般使用较为原始的方法进行信息的传递,生产过程中监测及化验的数据用原始报表记录,经过繁复的手工计算,逐级汇报。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导致:一是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多,流程中经常出现返工的情况;二是工作效率低,存在大量重复的工作,占用了相关人员的精力与时间;三是数据时效性差,领导层得到的数据经过传递时间的损失基本已过时;四是数据共享性差,横向部门间信息的获取相对封闭;五是管理成本的增加,人力及办公物资投入较多。随着污水处理被逐步推向市场,原始的信息传递的劣势愈发显露无遗,因此优化管理模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就可
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2 SCADA 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系统
现代污水处理厂大都利用SCADA 控制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SCADA(Supervision Control and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测控系统。因其集电气自动控制、仪表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所以自动化程度较高。它的功能第一是监视整个生产过程,第二是可以控制和干预整个生产过程,第三是可以对从现场得到的数据信息作记录、分析。
SCADA 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监控中心的任务是通过通信系统实时监视和控制远程设备的运行,并为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完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就地控制和数据采集,并能方便地与通信系统并连,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过去SCADA 系统的操作员可以限定在很少的几个人,现在SCADA 系统由一些专业的、使用面狭窄的软件,向全企业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人员提供服务,这就要求SCADA 软件内置复杂的权限支持,而现场自动化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所使用的SCADA专用软件。虽然管理层可以对生产一线进行数据浏览,但在这种模式下管理层对生产数据的处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SCADA 软件功能的制约,使得计划决策等管理层使用的系统和现场自动化控制系统之间出现管理信息方面的“断层”。
1.3 信息化管理上的瓶颈
虽然专业人员已能通过SCADA 系统较为准确地在调度中心远程监控现场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获取信息,记录各类数据,但是当生产部门负责人需要查看报表时仍需要向下级生产部门索取,而且往往会逐级递归;如果负责人需要查看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一检测数据的历史趋势,那就需要现场人员临时生成然后再交给负责人,若是要查看另一数据的趋势,又需要重复以上步骤,生产负责人员难以完成自己所需的查询、分析和统计的操作。以上情况体现了由于生产层面和管理层面信息不畅而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的约束。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大型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0万t,采用改良型A/O工艺。全厂约有40个构筑物,重要的设备达1000多台,其中80%为各类泵机、闸阀,分散在占地面积约20万m2 的厂区内。
2.2 生产运行管理软件系统创建意义
根据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者创新超前的运营管理设想,消除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解决上述提及信息断层脱节的问题,构筑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标志的集约化“数字水务运营管理”基本框架,在自动化监测的基础上,实现运行管理系统化、调度实时化、决策科学化、行政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服务规范化,将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该大型污水处理厂特为此引进生产运行管理软件系统。
2.3 生产运行管理软件系统工作原理概述
生产运行管理软件系统将生产监控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层和现场自动化控制层之间搭建联系平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从数据库层面将实时运行数据和设备资产数据统一,使得管理层可以及时获得任何一个运行单位的实时数据,同时又可以调阅各类设备、设施的管理数据。通过生产运行管理数据库使控制层采集数据直接应用到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中,减小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滞后与可能发生的人为错误,使管理和控制、计划与生产紧密结合,达到管控一体化的目标。
2.4 生产运行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与优点
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软件构架可对SCADA 系统的功能进行拓展,解决SCADA系统功能较单一, 软件构架较落后的问题。SCADA 系统中的组态软件是与用户交互最多的部分,组态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自定义的流程画面和与PLC 通讯的功能,所以实时性和稳定性是组态软件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因此组态软件基本为C/S 模式,并且以数据交互为主,不注重数据统计分析的功能。生产管理系统则采用先进的多层架构模式,将注重实时性的数据采集分离出来,将系统划分成多个层面,各个层面各司其职:数据层集中完成数据的交互,控制层完成各类复杂的数据分析统计,表示层完成与数据展示和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该大型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营的网络拓扑如图所示,操作人员可通过网络连接调取设备及设施的运行信息,也可根据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维护保养、检测检修;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实时数据。
生产运营网络拓扑图
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生产管理系统大大加强了生产控制管理的功能,提供原先各类计划决策系统不能达到的数据实时性和全面性。同时大量的实时数据使得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对现场情况进行生产方案的调整。实时监测生产质量数据,保证质量达标,又可以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降低生产负荷,减少生产设备、设施损耗和降低生产成本。
3 结 论
某污水处理厂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大办发展了企业信息化,提高信息化管理率效,并达到实时、高效、便利、准确地将运营数据传递,为运营管理自动化达到成功的目的。
参考文献:
行业遇冷 创新求变
在多年的企业发展中,恒力泰几经策略变革与组织创新,持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昂扬的市场竞争力,除了专注产品,精于技术之外,借助IT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变革进而创造信息化价值,逐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流程化水平,亦是恒力泰在波谲云诡的经济变局中,一步步由弱到强,一点点脱颖而出的关键。
面对产品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外协作业加工种类多等行业难点,要如何高效运营以因应市场剧烈的竞争环境,成为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恒力泰却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高度一体化的生产综合能力,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和领先行业的产品设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采用新的经营模式和品牌战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稳健前行。
尽管发展态势良好,然而“追求卓越,创造第一”的企业精神让恒力泰从不敢有所懈怠,甚至更为严苛的要求自身。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商界传奇人物杰克・韦尔奇曾说:“如果你还在犹豫,你还在等待,那么你的企业就是坐以待毙,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产业环境和企业经营变局的清醒认知,促使恒力泰始终怀揣警觉之心,实时进行组织创新变革。
IT变革跳脱管理泥淖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业务量的迅速增长,近些年来,恒力泰在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
诸如,由于零配件多,库存不准,在制不准,计划不准确,造成停工待料或库存呆滞严重;由于大部分零件自制,零件加工进度无法控制,造成派工单随意更改,要的没做,不要的做一堆;由于采购单跟踪困难,经常与计划脱节,造成采购信息不透明且无法统计准时回货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由于财务数据相对独立,无法与前端业务数据进行稽核,致使财务部门无法监管生产成本。
面对以上种种生产管理困境,尤其是在制品不准、成本不准、仓库不准带来的辐射影响,透由信息化帮助企业在订单处理、采购、计划、库存等方面实现环节管控,使信息化数字神经融合到企业生产管理中,提升企业内部运行效率、理顺业务流程,成功创造与展现IT价值,成为恒力泰的当务之急。
在对多家ERP厂商进行严谨调研后,恒力泰最终选择鼎捷软件作为信息化合作伙伴,选定易飞管理软件作为企业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包括产品数据管理(PDM)、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辅助工艺流程(CAXA)、计算机辅助工程(COS MOS)在内的企业内部完整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以期实现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流程化水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在ERP系统上线初期,恒力泰就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为此,项目组在对恒力泰实际运营状况和管理瓶颈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围绕“仓储数据准确管理、在制品流向管理、成本计算”的多维度管理并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以期打通恒力泰业务、生产、仓储、成本核算的价值链条,全面提升恒力泰的经营管理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借助信息化,恒力泰实现了对产品销售、生产、采购、物管、质量、设备、项目、人事、财务、成本、预算、合并报表等十二个子系统的综合管理,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和重组业务流程的方式,恒力泰更是从以往的静态管理逐步向新的动态管理过渡,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的实时管理,实现了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正如恒力泰副总经理冯瑞阳所言:“与我们所期望的一样,ERP系统的上线,让我们的仓库、在制品、成本数据清晰明确,整个公司的生产计划、调度、仓储管理等环节都能实时掌控,企业高层也能轻松了解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个闭环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我们信息系统的准确和有效性,使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信息化铺就效益“高铁”
依托管理软件的全面导入,恒力泰在信息化选型之初,所设定的“成本准确、仓库准确、在制品准确”三大生产管理目标已然实现,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在恒力泰内部应用的不断深化,其运营管理的优化效益也开始逐步显现。
通过ERP的推动实施,恒力泰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在生产管理方面,计划工单、生产工单混乱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产品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相关数据也都清晰准确。与此同时,恒力泰亦可实时监控和追踪在制品,生成精准的在制品管理控制表,反馈给生产规划及现场控制人员,充分掌握生产进度并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形势发展的需要,贯彻供电企业“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供电生产高效、先进、可靠的运营,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本县级供电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便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管理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管控,是电力企业用户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各项生产规划、信息采集、决策分析、业务流程处理等工作而开发并成功应用的系统管理软件。
1. 系统建设目的及意义
建立我局基础数据访问平台、提供不同管理级别的决策支持工具,电网运行管理所需的相关数据访问功能,电网资产信息及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的统计查询功能,供各级生产管理人员使用,并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基层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支持。以便实现对多层面、多视角的辖区电网信息综合管理功能,电网基本信息和当前数据检索及决策功能。
2. 生产管理软件实现的功能
2.1 企业的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功能是生成辖区的生产线路、设备的网络图并进行相关设备及材料的统计、汇总,生成相关的条图、图纸等功能。该功能采用手机的卫星定位与信息采集功能,通过gps定位采集设备实现对杆塔的卫星定位,定出杆塔的经度、纬度等信息,并对杆塔上的设备及材料进行现场采集,形成生产软件平台所需的基础数据。
2.2 生产管理的全部工作流程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化管理:采用流程化的管理设计思想,应用工作流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先进的流程工作台、设计器、相关的引擎构成了该系统的管理应用平台,有工作任务自动力提醒、流程统计查询等功能。实现生产全部流程的微机化、网络化管理,生产流程的网上申报、审批、汇签,以生产的设备管理为核心、形成贯穿我局辖区电网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信息平台,规范了我局的生产业务数据,统一了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我局生产设备台帐、检修、两票、技改等业务的密切衔接,为我局及时掌握电网生产运行信息提供了有力手段,本系统通过相关访问接口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
2.3 智能决策分析系统
按照决策者的管理决策思维作为程序设计分析的设计思想,通过对我局多个部门、全部应用流程的全面解析,以及相关经营指标数据的多角度对比,随时发现我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各角色的相关重要指标;如电力安全指标设置预警,让决策者及时发现我局生产管理中的异常情况。
3. 系统的特点、难点
3.1 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
系统采用按照角色的相关授权方式,权限设置灵活,系统采用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措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稳定运行,系统提供统一的登录界面。系统通过对相关角色的设置,并与生产管理流程的每个节点相关联,达到操作权限的灵活管理。
3.2 系统的先进性
采用先进的卫星应用技术,结合我局电网的相关地理、空间属性等信息,提供一个我局辖区电网线路、设备的一个缩微模型。达到辖区管理实现直观规范、科学性和自动化的管理目标,该软件具有“在线升级”功能,使软件升级更方便快捷。同时支持智能、语音录入及远程异地登录及相关的短信提醒功能,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智能联想录入及异地办公功能。相关功能会后续的研发过程中逐步的实现。
3.3 生产管理流程的灵活管理
程序中通过对每个流程的节点的设置,控制相关节点的操作权限,以及通过对模板的修改功能,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实现可定制性,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配置工具对系统功能进行灵活的管理,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强大的数据统计查询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流程、节点进行增除、修改等操作来实现我局业务流程的再造,适应业务变化需求,从而使生产管理流程更便利我局的生产管理需求。
3.4 技术难点、创新点
输变配电模型一体化标准设计:采用输变配模型一体化设计技术构建我局辖区电网的全网模型,统一全网拓扑结构,统一全网图形管理。
图形元件资源复用技术:将各类应用所需的图形、图列等图形图标作为一种重要的公用基础资源进行开发,提高图形设备的复用性,在各类图形应用中使用同一类的图形资源。
图数自动关联技术:图数自动关联技术就是图元和设备两类对象间的自动关联。GIS系统中应用图元对象集与设备台帐中的相关设备对象自动关联技术。
配网自动成图技术:系统提供智能化的生成和多种图形布局工具,来维护我局线路的拓扑关系。
4. 取得的效益
通过我局的生产管理系统,我局的管理人员可以快便地获取辖区线路、设备的关键信息,大大缩短了管理者的决策时间,减少财力、人力等资源的消耗,电网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我局电网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了资产损耗,随着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电网运行对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降低了电力故障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5. 结论
我局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过程,是我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理顺了工作流程、强化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的过程。通过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实际应用,促进了我局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