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6 10:14: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演讲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演讲材料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72-01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就是要顺应时代需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具有当代特色的“主动式”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在考核中,改“唯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要实现这种课改新思路,就需要从“境”、“质”、“度”、“法”四个维度共建小学语文的探究性教学。

1 境,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起点

创设一个适合小学生注意与思维特点的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对于具体形象的学习材料,小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声像结合的学习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某一种特定事物的探究心理。

情境氛围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要激发其自主动地收集各类素材去探究未知世界。从表层来看,境是探究教学的外部条件,创设时应遵循自然、切合和和谐三大原则。

好的开始可谓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从“境”的内涵来看,主要是指师生间融洽关系和教学内容恰当的导入。如在《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中,新课导入就要设计一个让学生在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讲,设计的演讲内容如下:

“大家一定还记得开学典礼上校长那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位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也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长,给他的学生们作的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在听之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设想,两位校长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设计新课导入,既联系的旧知,又可以达到拓展新知的目的,还能很自然地提出学生需要比较思考的问题。此外还有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2 质,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独特见解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从多个视角去看待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不同见解不要采用“对不错”的方式妄加批判,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就要及时的表扬。

小学生的探究水平相对较低,要保证他们探究学习的质量,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考虑问题。这也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第二维度。

检讨以往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文本探究的深度不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见解,那怕是荒谬的,也要尊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低年级,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太深,可以是“你喜欢……”、“我佩服……”、等,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入问题显然太肤浅了,达不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我们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就需要实现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飞跃,从文字思维到思想再到人生的质的飞跃。如《船长》一课,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可包括以下内容: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在船长身上能找到哪些我们要学习的品质?船长和千千万万的船长背后有怎样的人生信念在闪光?这些问题设计的路径就是从文本到超文本。这样才有效地保证探究学习的品质。

3 度,探究性学习开展的空间

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人,而非学生探究学生的指挥官,教师要把握好“度”,要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提出的探究问题。

3.1围绕课文中心确定“度”的基点

课文的主题是探究学习的航标,离开了课文的主题的探究,最多只能算做对课文的辅助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要放在教材本身上,虽然我们的教学不能与社会脱节,但也不能过度的泛化,失去语文原有的味道。因为语文课毕竟不是社会课。比如《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的教学,我们的重心就应放在日军的暴行与聂将军的善举上,而将的重大战役和八路军的战果作为探究的重点,就有些不恰当了。课文主旨并在于的重大战役和八路军的战果,而在于国际人道主义。

3.2突出课文重心点亮“度”的眼睛

文学作品的题有题眼,文也有文眼。小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要抓住课文题目的题眼和课文的文眼作为探究教学的切入点,实施有效的探究启发,切入点不在多,而在精,在巧,一文只需要抓住一两个点即可。就如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中的“一点突破法”中提到的课文要点(主线或是中心句)一样。在探究教学中就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教学法。

3.3把握学生回答锁定“度”的难点

探究教学像其他教学模式一样,也需要反馈信息来修正教学的内容、节奏和教学方法。这样的反馈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要时刻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来权衡“度”锁定的难点。一般来说,学生真正投入,才会有符合课文主旨的定向思考,才能真正达到探究学生的目的。

4 法,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气氛才会活跃,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提升。总体来说,探究式学习可分为知识探究、情境探究和案例探究。知识探究指的是在一节课中,覆盖的知识点较多,师生就需要根据课文的重点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究,其目的就是掌握知识;情境探究,则是以课文内容为背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围绕课文主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相关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探究是以一节课为单元,突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搜索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探究。

值得一提的是,探究式学习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单独依造探究式教学是达不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课文主旨,学生学力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懿辉.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J].江西教育,2013(33).

[2]侯海峰.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79).

[3] 陈秋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7(31).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语文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点和基础课程,在如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不可能脱离儿童文学而存在。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近年来,儿童文学阅读已经在各小学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来源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授课的媒介,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直接说,儿童文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是作家从儿童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心智模式等多方面出发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的,对于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诗歌、文章、故事等都有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儿童文学

小学时期,家长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学生本身对语文课外阅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获得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远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而从自身的状况出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实践证明,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3.儿童文学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语文教材教学之外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演讲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定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本上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外的儿童文学就成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是一个教学核心的地位,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使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服务,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2.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高,这与当今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教师将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儿童文学教学。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除了课本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小学生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其实并不太好。这与教师和家长都有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作品大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于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阅读效率低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作品,例如绘本、漫画书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应用建议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才能让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进行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

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优秀的、对他们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此,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儿童文学的时候,标准应该更加严格,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为学生挑选出更多国内外的古今优秀儿童文学。

3.重视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课内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讨论会、课外诗歌朗诵大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自身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篇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特别是在地区,藏语作为民族地区的传统语言,在地区影响根深蒂固。汉语作为我国主流语言,在地区开展汉语的教学与交流,不但可以促进藏族人民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性,而且对于民族团结和藏族地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在汉语教学中,以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注重从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材情况四方面对小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有:

(1)在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其中,在家庭环境影响中,主要受学生家长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对汉语语言理解能力偏差,甚至部分家长存在排斥汉语语言学习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环境影响中,由于藏族地区小学以藏民学生组成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汉语语言授课频率较低,并且在学校广播、宣传以及教师布置等方面主要以藏语为主,这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利影响;在社会环境影响中,藏族地区普遍以藏语为主,并且在媒体宣传、儿童读物等制作方面都以藏语语言形式为主,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情况方面,一方面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语言以自我实现动机为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目标以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并且在学习中存在着汉语汉字、词汇以及语法学习困难,使得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普遍偏低;此外,在小学毕业生语文阅读质量与水平方面,多数以能够朗读文章而不能深入理解为主。可见,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并且阅读质量与能力较低。

(3)在民族地区的教师情况方面,首先,目前藏族地区语文教师在学校配套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民族构成中以藏族教师为主,且教师年龄、教龄以及职称方面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其次,在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方面,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素养都较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三,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汉语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4)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材情况方面,以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主。该教材以汉语基础练习为主,题量!题型和难度比较适合藏族地区小学生,但是在阅读练习方面内容偏少,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建议

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藏族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具体有[3]:

(1)转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性。例如,通过组织“演讲比赛”、“美文阅读”或者“儿童诗欣赏”等形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激发藏族地区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进而活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氛围。

(2)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范读教学方式。藏族地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学习习惯也正处于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好语文范读榜样。一方面,在语文材料朗读过程中应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情感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语速、语气、语调等技巧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之中。

(3)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解疑答惑逐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加强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汇总预习内容的疑难问题,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向教师提问,进而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熟读背诵的能力,以不断俄促进学生对汉语语言进行积累,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4)不断加强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在校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培养形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校外,积极的加强各个学校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此外,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

(5)针对地区语文教材特点,一方面应通过适当增加会话课文与有关地方性!民族性的课文,合理安排课文篇幅与篇目等实现对课文的精心编选;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等级,注重实用,分散呈现,提高复现,合理注释,结合语境,提供例句等形式,实现词语的合理安排。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因此,应根据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师资情况、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教材编排等,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没有生活的语文教学会失去活力,教学活动也不会进行地很顺利。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然后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里体验教学活动,获得知识。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比如在讲读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时,着重让学生学习完课文后体会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然后再进行适当地讲解,巩固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观察和积累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和经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那么就会写出好的作文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将课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后的练习题就会变成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晶。

2.衔接性。年级与年级间、组与组间、册与册间、课与课间都是融会贯通,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不会到会,由简单到复杂的。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则是由声、韵、调到音节的,在学会拼读音节的基础上再学习汉字,然后再由字到句子、段落、文章,逐步地运用汉字进行表达。这整个过程不断地提高着儿童的知识面,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教材要由阶段性的递进,同时还要注意其中的衔接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

3.广泛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必须要准确地传递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将新知识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真正获得知识。对于农村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其要求更高,因为常常是一个老师要兼职教多门课程,有时候上完语文课,还要上数学课,等等,教学的课时较多,批改作业的量也较大。因此要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基层任教。

4.灵活性。小学语文新课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要有效地开发课外资源。新课程学习标准不只是要学习课本知识,它的范围很广,儿童的经验和生活中的事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正确地贯彻新课程的编排特点和指导思想,认真地传递课本里的知识点和重要思想。比如可以回顾和拓展语文材料,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组织编写剧本,并将课本内容"搬进"教室的舞台,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把目光转移到生活中,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

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将课本知识与学校生活联系起来。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地方,在这个重要地方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以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机会将生活中的小故事、小事情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讲与演讲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上台做1-2分钟的演讲;也可以与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趣事,并找到与课本内容的连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语文的乐趣,促进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名家作品,要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通过具体的学习感受生活。

2.优化家庭生活。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了解熟悉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家庭特点,然后以此为根据设计教学方案。比如,在农村的小学里,学生对农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发言权,有的家庭父母是种果树的,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写以丰收场景为主题的作文;有的家庭父母是养花草的,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写以花为主题的作文;有的家庭父母是做生意的,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写一下关于买卖货品的广告宣传等。这样一来学生对生活就会多一份关心和观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也会提高,生活化教学就得以推广了。

3.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小学生的心智水平毕竟还是比较低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想象,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这种丰富的想象。以《鸟的天堂》为例,在讲这篇课文时,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小鸟,在天堂里玩耍。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机会,问学生自己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可能这些"天堂"里有"汽车"、"变形金刚"、"布娃娃"等等,这些大胆的想象能增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4.在课堂上还原生活。课文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生活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课本的时候,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文字描述的内容还原成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在主观上创设一个主体方位,如果仅用文字表达课本中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课堂讲课效率也会不高,可以将教学放在生活情境中,假设当时发生的情况,还原生活场面,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兴趣,提起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改编成剧本,然后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实现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使生活与语文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开放的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只有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上,才能得以生长、发芽、开花和结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2.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问题的解决。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3.鼓励探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和体验性,由质疑而探究,由自学加请教,由尝试加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突出生动愉悦。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和精神充实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和谐的美感和愉悦。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使他们对语文拓展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途径

小学语文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开设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拓展课,是延伸语文学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重要方式。我校通过近两年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拓展课实施的途径。

途径一:开设听讲故事、经典朗诵、演讲等拓展课,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适合低段小朋友听。听讲故事拓展课可以采取先听再讲的操作模式,程序是:第一阶段,先让学生观看小故事视频或听老师讲故事,再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或谈谈听故事的感受;第二阶段,学生自己准备小故事,在拓展课上轮流讲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由易到难,锻炼了学生听、说、评的能力。为了加强拓展课实施的成效,可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小小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一分钟演讲比赛,等等。

途径二:开设课外阅读班,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越浓,阅读的书籍越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越高,语文素养也就自然更好。“阅读”拓展课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做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其二是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阅读这些好书。其三是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其四是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我的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其五是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

途径三:巧设趣味语文拓展课,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趣味语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趣味性。趣味语文拓展课把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和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内容结合起来,强调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典型性,并且把一些单调的语文训练和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趣味语文拓展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拓展课程之一,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快乐童谣、猜谜语、绕口令、趣味汉字、趣味作文、汉字书写比赛、古诗趣读、有趣的对联、有趣的标点、成语接龙、诗人趣事、智力集训,等等。各年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趣味语文进行教学。

篇6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在语言实用性上的练习。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增强小学生的语言实用性练习。

一、在语言练习题上增强实用性练习

语言练习题能结合实际的都要尽量结合实际。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基础语言的练习,如写书信、日记等等。也可以多结合实际进行练习如社会新闻、广告、说明书、朋友过生日卡片上填的贺词等。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学结,读后感、影评。不仅是在校内,还要走到校外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之类的实用性文章。

二、语言练习要有足够的数量,注重实际效果

语言练习就要多练。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识字的阶段,容易写错字,就要多多写。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记在心里。如“跋”和“拔”字,这两个字右半部分相同,容易记混。学生要在一起对比多加练习。“跋”要用到脚,如“跋山涉水”,而“拔”要用到手,如“拔萝卜”。还要注意别把右半部分写成“发”字。语言文字的学习唯有多练,别无他法。但是也要注意每篇课文的练习题不宜太多。太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三、在读诵名家名篇时提升语言能力

读诵欣赏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可以利用读诵阅读教材中的“读诵欣赏”,多加读诵。我们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读诵欣赏”的编写原则。第一是“结合性”原则。读诵欣赏中的材料往往和每个单元中的内容相结合,和文化背景资料相结合等。读诵欣赏是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如小学语文课本《桂林山水》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是一首诗《浓碧》。诗和课文都是以漓江的水为背景。课文中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无瑕翡翠,而诗中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了浓碧。同学们可以把课文与诗两种手法进行比较,从中得到感悟感化,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第二个原则是“系列性”原则。主要表现在由景及人,由易到难,不仅有文章还有古文和现代诗歌。例如小学五年级课文第三节《白杨》一文中“白杨”象征着向像小主人公父母一样的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而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是一首现代诗歌《帐篷》。“帐篷”比喻的是工程的建设者,它与课文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在赞扬艰苦的环境中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建设者。《帐篷》语言简短,理解起来比课文难度要高,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提升语言能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实用性训练

口语交际通俗一点讲就是说话。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个说话水平高的人,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上司的赏识、朋友的喜欢。在小学阶段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敢说、爱说、多说。小学语文课堂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给出“说“的环境,制定“说”的标准。口语交际训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是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按学号登台讲话,内容不受限制。可以是每天的趣闻趣事,也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花花草草。在课堂内,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叙述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第二是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演讲课。给每个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可以给大家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诗歌,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幽默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第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辩论。教师给出辩论题目,如“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吃菜好还是吃肉好”“过年放鞭炮的利与弊”等。同学们自愿选择成为正方或反方。全班就被分成了两大阵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谁举手快谁就有发言的权利。辩论赛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反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累词汇量

传统的课程过分突出老师的作用,常常是以知识传授和老师的教学思路为中心。语文活动课则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精读、细读。多读书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词汇,才会掌握汉语这门语言。词汇量的多少与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达能力。拥有大量的词汇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就像是造房子需要砖瓦等材料,词汇就像是砖瓦材料,足够多时才能建造大房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可以推荐优秀的书籍供学生参考阅读。课外作业可以采用写读后感等激励学生阅读的形式。

语言训练是有价值的,要想掌握语言技能必须进行语言训练。语言和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说话、写作的机会,才能达到语文的教学目的。

篇7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为学生减负增效。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有时会采用“题海战术”,甚至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语文作业。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怕学甚至厌学语文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加强了理论学习,从中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积极组织实施,阶段性成果明显

1.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等诸多因素。教师怎样布置语文作业?经常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布置的作业合不合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效果怎样?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有怎样的看法?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有什么看法?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什么意见?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本次课题研究首先要知道的问题,为此,我积极查找资料,编制了《小学语文作业布置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涉及班级的30名学生。调查进行得很顺利,也很成功,这次调查问卷成了我进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分析调查问卷

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我及时回收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细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作业内容现成的多,设计的少。 80 %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做的作业主要是教材和练习册上的。第二,作业形式单调枯燥、方式简单机械,缺乏趣味性。86.67%的学生讨厌重复抄写、缺乏新意的作业,50%的学生喜欢题型新颖并有趣的作业。第三,应试色彩浓厚。80%的学生认为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考好一点。第四,综合性作业偏少。学生发挥的空间狭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3.认真反思交流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写了《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等交流材料,并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交流。

篇8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个人情操陶冶的基础教学项目,在学生价值引导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而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先导,其生活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水平的拔高。新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与贯彻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与阐述

陶行知作为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贯彻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为核心与重要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坚持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质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体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教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周期长,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教学影响深远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现实语文材料的接触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并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断凸显其社会性功效,总结说来,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教育内容,以生活为教育目的,以生活为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环境、最终目的都要围绕生活而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细心观察,自觉感受,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敏感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指向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活教育理论规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可以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系统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可以以新颖生动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语文知识,侧重于课堂纪律,侧重于应试考试成绩,抹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有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阴影。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相悖,长期开展下去造成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学尴尬。因此生活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积淀起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水准的提升与改进。

(二)教学情境生活模拟化,增强语文学习生动与趣味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这也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育时必须做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通过再现教学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的回忆”与“生活的模拟”自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背后是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现象、生活场景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传统课堂氛围的积极改造,用更加生动与趣味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模拟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营造月光下的静谧唯美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结合,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生活体验中增强对文学的把握。强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气息化,加深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主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布置与设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指导意义则是使得教学内容富于生活气息,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语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以情感的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低年级学生价值引导的关键作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与性格气质的可塑性等特点,语文情感教学任重而道远。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做好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突破既有局限,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背景,从自然人文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报刊、影视、电视、网络广播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与辩论会等都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渠道。这些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知识产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既定的语文教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教育,其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高的背后是语文情感体验的升华。例如陶行知先生给母亲买的手表需要修理,他为了增强学生对求知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把握,带领学生观察修表的全过程,生活案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可以选择有火烧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看火烧云,边观看边记录,对比萧红的描写,从而获取对火烧云变化多姿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开展生活实践化,增强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开学校这个“鸟笼”,让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实际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意义体现。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必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字音、字形、词语、写作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善于发掘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为指导组织小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活动的参与丰富语文学习,并养成自觉综合性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文章后,小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迹与事件,在完成课堂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对钱学森事迹的了解与把握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讲讲喜欢名人或伟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级演讲会,也可以是班级辩论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迹,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增强对伟人的品行认可。小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比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有效果的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养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学生在呵护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地发现植物的点滴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文字及图片记录下来,利用集体作文课的时候进行点评分析,小学生在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及呵护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单纯追求语文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对实践教学过分忽略将导致语文教学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用生活实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其部分教学理论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当属其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在阐述生活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开展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尝试,明确了该理论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32-33.

篇9

一、以教材为基础,拓展阅读内容

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教材,丰富阅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疑难问题。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很多内容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重新阅读教材,感悟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学生很难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语文教师要创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拓展阅读中享受精神的充实。一方面,要提高图书室的开放程度,同时还要更新图书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方便学生借书。班级图书角能够有效补充图书室的不足,让学生近距离地读书。还要鼓励学生为图书角捐献图书,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学生管理书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三、组织读书交流活动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激励学生阅读。一方面,教师要组织读书交流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交流阅读成果,同时指导他们更加有效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举办读书成果比赛。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在竞争中提高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要以肯定、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促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意义,将拓展阅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以优秀的文章洗涤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2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的启发阶段。也正是因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是白纸,各种能力都有待启发和引导,正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要培养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心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所以增加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元素,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不是在是传统的教学汉字的认识和写法,而是在考虑汉字的构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等。虽然没有直接指出要生活化,但是这些文字却都是在传递教学要生活化,因为阅读和口语交际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也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都离不开生活,所以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已经是课程不断改革给一线语文教育者发出的信号。

(二)小学生认知心理的适应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还都停留在表面阶段,主要就是靠视觉和听觉去感知。因此,他们对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更愿意深入的探究,从而促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向的潜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有部分的学生无法适应,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潜力也得不到发掘。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去发展自己和表达自己。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一)教W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上课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新知识的程度。而在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并主张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其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联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中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语文的学习过程不能单靠课堂来实现和积累,也需要课堂以外的生活积累。

结合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外的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学以致用。课外的活动是多样的,这里简单的分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室内活动就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和语文积累、语文素养有关的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小学生有紧张感,积极的参与并准备。这种类型的比赛,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室内活动也可以是话剧表演,将课本中的某一段内容,让小学生分角色扮演。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揣测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变化、心境历程,这样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室外活动可以是组织学生做志愿者,参与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小学生种小树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讲解一下,我们国家目前的环境状态以及我们多种小树苗对环境的改善,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绿色对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和照顾孤独的老人,陪孤独的老人聊聊天之类的,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在课本中学到的美好品德,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课本内容中的理解,也能使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抄写汉字,还可以是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篇11

小学生学习语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今后语文的继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对每篇教材中的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思想、道理、褒贬等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讲解,并使用让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汇。但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并可以坚持下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无意中就积累了语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后的竞答,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周"活动,采用一些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的调动其积极性,课下督促学生的阅读任务,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及时验收成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时会涉及一些较长的语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读得懂,可以先由老师进行范读,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避免读课文时出现读错语句的现象。或者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看文章的插画、看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懂课文的含义。老师范读之后,再叫个别同学进行朗读,或者让全班同学齐读几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语言,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只需要去引导他们,抓住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中心思想。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倾听并给予解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一些讨论,并鼓励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到文中的道理,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数量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后,帮助学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从书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由父母陪伴,这样父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还可以及时监督学生阅读学习的状态。家长也可以为学生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通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有童话寓言类、成语故事类、科普知识类、或者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比如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自己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解疑答惑。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写一些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并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以激发学生阅读的上进心。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在课堂讲解课文时,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见解。开放式的课堂,就会释放学生的学习能量,学生才能敢于创造与表达。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1、语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的早读任务,或者在课堂上的前5分钟作为学生的朗读时间。朗读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每节课让一名学生来一次小的演讲,可以讲自己课下阅读的故事、新闻、科普知识等,每个学生都要轮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甚至在课下主动为自己几分钟的演讲而努力。

2、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保持读书的热情,语文课可以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读书月等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阅读竞速、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等竞赛。学生在参加活动或竞赛时,都会认真的做准备,并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能小有成就感。

3、课外阅读时,学生要多做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自己设计一份小报,与同学们互换交流。

五、结语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会理解、积累并运用语言,而且,阅读过程中,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揭示的道理,都会在无形中教育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丰富的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还可以学到如何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