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2 11:38: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篇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部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2008年福建省印发了《福建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启动了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首次聘用聘期即将或已经届满,正面临新一轮聘期到来,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又关系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

一、主要问题矛盾与原因分析

1. 岗位设置彻底打破“因人设岗”困难

岗位设置是在对在编实有人员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确定的。然而,在方案制定中,如何同时兼顾单位职能需求、人员现状与发展空间等因素,并妥善解决岗位设置与聘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岗位设置平稳推进,不少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会过于重视编制与人员配置,实行“对号入座” ,仍难摆脱“因人设岗”。

2. 岗位首聘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困难

岗位聘用是通过竞聘上岗、考核等方式聘用人员,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为了保持稳定,岗位聘任“论资排辈”现象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同各单位存在有多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各专业各岗位又各具特点,工作内容、性质、条件、成果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同级别不同专业岗位之间很难达到均衡,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容易产生矛盾;不少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各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但是岗位聘任条件比较笼统,以普遍性和大众性条件为主,针对性不够,为了首聘“人人有岗位”,聘任门槛偏低,没有真正实行择优聘任,导致最后还是年限资历成为聘任的决定条件;此外,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聘任考核多以述职测评方式,定性多于定量,主观多于客观,导致考评流于形式状况,这也对岗位竞聘、续聘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确定单位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人员的评价指标,如何科学评价不同人员的工作业绩,怎样实施考评,切实发挥激励作用,是不少单位在聘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专业技术岗位高中级职数不足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已实施多年,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不受职数限制申报评审,同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专项指标也在不少单位占一定的数量比例。致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前,不少事业单位已具备高中专业技术资格且已聘任的高中级专业人数远远超过核定的岗位设置数,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任成为不少单位岗位聘任工作利益链条的关键。根据政策,首聘时,为平稳过渡,可以采取先入轨、后完善,保证在册员工都能上岗,不少单位超比例聘任,这无形为下一轮岗位聘任埋下矛盾隐患,也阻碍了今后新引进和晋升人才的聘任发展空间,可能因而出现一些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冒出来的现象。

4. 事业单位规格带来的岗位矛盾和问题

因受限于单位行政级别,管理岗位职员晋升空间相对较窄,而且岗位工资水平待遇相对低于专业技术岗位,单位规格越低的事业单位,这方面问题更为突出。目前,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单位领导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大多数领导都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走到管理岗位的,而且不少是本单位的技术专家,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仍然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以“双肩挑”现象在事业单位比较普遍。“双肩挑”人员可按照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应聘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获聘“双肩挑”人员占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这让原本职数不足的高中级专技岗位矛盾更为突出。

5. 特设岗位核销后带来的矛盾问题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本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设置特设岗位,可以缓解事业单位因无相应岗位引进不了高层次紧缺人才问题,突破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瓶颈,但是,特设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聘期满后,要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核销后这部分人员仍然要纳入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仍然要占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如果相应岗位没有空缺,这类人员如何聘任?是否可以继续按照特设岗位聘任?

6. 事业单位新进人才带来的岗位矛盾

作为事业单位,确定合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有利于避免人为的非理性人员膨胀,有利于避免岗位结构的比例失调。然而,目前很多单位,尤其是一些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方面,编制内招聘人员,都会以硕士及以上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为主,这些人员专业技术强,业绩突出,晋升时间快,在正常情况下,硕士研究生满2年即可参加工程师评审,博士研究生半年即可确认工程师,这无形使原本就职数不足高中级岗位矛盾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因为编制数量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招聘了一定比例编制外人员,这些人员因为工作年限低,大多数在单位主要承担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这无形又填补了单位内部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二、对策与建议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又必须尊重现实情况,只有把握岗位设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竞争中彰显和谐,在公平中激励竞争,才能让优秀人才引得起、留得住、用得好。

1. 科学设岗,打好基础

岗位设置是人员聘任的基础,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各类人员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因此,岗位设置要立足于充分反映本单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目标,立足于有利于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立足于稳定和吸引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一是处理好当前改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考虑单位近、中、长期发展计划,又要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合理确定岗位总量和岗位结构比例,既保证岗位设置符合当前实际,也与未来发展相适应。二是处理好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在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时,要区别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专业情况,合理确定岗位内部等级比例及岗位总量。同时,还要空出一定的高级岗位,为未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留出余地空间。

2. 完善聘任考评体系

建立健全岗位聘任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是确保未来岗位管理工作能在科学、合理、规范的基础上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岗位设置管理完成后,用好岗位聘任这一杠杆,完善聘后管理体系,是各单位今后一段时期内岗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岗位聘任条件要具有主导性、示范性、参照性作用,聘任条件脱离实际过高,易造成人才流失,条件迁就现状低了,又不利于单位跨越式发展。二是应该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综合本单位各方面的因素,有序有度地提高各岗位准入门槛。三是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特点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3. 制定可行措施,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篇2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26万个,工作人员3035万人(正式职工292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4万人。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沿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大中专毕业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即可认定为“干部”,普通高中、技校毕业生则认定为“工人”,被认定为“工人”者水平再高、业绩再好也是升迁无门,人生道路就此形成分水岭,这明显妨碍了这部分人才的积极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健全六个机制,即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健全以上六个机制的重要基础。例如,人员聘用要以岗位为前提条件,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实现。合同管理也要以聘用合同中约定的岗位职责任务为依据。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重点考核工作实效。同时考核结果又是调整岗位、晋升工资、变更合同的重要依据。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确定,退休待遇也与原岗位密切相关。人员辞聘解聘、人事管理的监督也要以岗位设置的条件和要求为重要依据。2002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我市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人员聘用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6.8%的事业单位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基本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2006年下半年开始推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务等级工资制改革为岗位绩效工资制。而真正建立起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就是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按照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要求公平竞争,让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进而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合理配置。因此,继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之后,2008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又推出重大举措――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实施工作的着眼点首先在于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基本制度。这次岗位设置把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三种类别,并对每个类别确定了全国通用的岗位等级,明确了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规定,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如: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8个等级,事业单位现行的局级正职、局级副职、处级正职、初级复制、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对应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对应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是员级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行的是身份管理,存在的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搞不能低,以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虽然有改进,但没有根本性改变。有些人认为事业单位工资有保障,想方设法挤进这个“避风港”,使得事业单位人员越来越多。现有人员职级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才相对过剩与人才缺乏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才积压浪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缺乏适用的高素质人才。例如,我单位公房所,现有职工42人,其中工人有32人,占职工总数76%,而高级工人有27人,占到工人总数的84 %,按照该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及核准的比例,高级工岗位只能设 9岗,将会有18名工人落聘或低聘,最终结果是这些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降低。而这些低聘或落聘的高级工人都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势必会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解决措施

篇3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一种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旧有的人事制度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人事制度急需改革,而其中重要一环便是岗位设置管理。通过对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将实现从对人(人员身份)到对物(工作岗位)的转化。这样做,可以大幅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指在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下,事业单位实现对岗位数量的控制、对成员结构比例的控制和对最高等级的控制。实行设岗因事、按岗用人、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它重要意义如下:

(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有效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

(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和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其实现用人机制的转换,实现岗位管理,事业单位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一部分岗位设置管理负责人对没有充分认识人事改革,思想不到位,观念陈旧。因此,没有能够真正改变以前旧的用人制定。使得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二)岗位设置与编制脱节

《事业单位现行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对岗位设置与岗位编制的有关关问题并没有具体说明。因此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与编制脱节上出现脱节的现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未能明确划分岗位性质和编制数,人员岗位不清,甚至出现“因人设岗”;另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成立之初已有明确的编制。但是编制却没有随单位的发展而调整,最终出现“岗多人少”和“一人多岗”的尴尬局面。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观念,加深认识

事业单位的各级人员应该加深对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深入研究其历程、聘用制度及岗位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全面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强化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岗位设置不只是薪资的问题,其更能够规范岗位、极大的帮助单位发展、肯定员工的能力及价值。

(二)明确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是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单位职能原则:首先应明白单位是干什么的,这与单位的目标、职责能力和任务相对应,岗位设置应单位是主要职能相符;2、岗位系统原则,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同时也考虑主职能的各相关子系统岗位。两者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单位主职能的运行;3、优化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在设置时要综合考虑工作技能、目标考核、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对岗位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岗位人员合理的结构比例,并适时优化;4、职级分明原则,事业单位岗位在岗位设置时应依据现实需要划分职务的层次,实现有事有岗有责,合理区划分及规范岗位和职务等级,形成阶梯效能。

(三)完善设置方案,审定编制数额

完善岗位设置方案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岗位的总量,以岗位设置原则为基础核定人员编制的数额,确定单位岗位的总量;其次,明确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在单位的社会职能及工作目标基础上,结合工作的性质、规模、效益等因素,合理划分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等岗位的结构比例,以主职能岗位为主,兼顾其他岗位,配合单位的发展,适时调整。最后,明确岗位等级、结构和档次结构的比例,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明确每一类别岗位的能级结构比例,以及其岗位档次的结构比例。

(四)明确岗位的职责,做到因事设岗

通过岗位分析和评价,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各种岗位设置的目的及其职责、任职要求和任职条件。事业单位一方面应科学系统地分析岗位的性质、任务、环境、任职资格等,制定岗位规范及其工作职能;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依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岗位员工的责任与权力,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体系,量化岗位产出,便利于以后考核。另外,应坚持因事设岗。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例,事业单位应以提高操作维护的技能、整体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满足单位运行需要为前提进行设置。

(五)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综合考虑岗位、业绩和能力等因素,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结合按岗、按绩和按才定酬的方式,实行绩效工资管理。这样做可以将事业单位工作目标与绩效考核结合,激发单位员工的活力和激情。其次,明确人才评价的制度,在评审职称时,要突破学历、资历的限制,调整评审的资格、条件,注重考核综合素质,实现能者上、优者上;在评审程序上,坚决贯彻“三公”原则,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出现人情交易、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的情况。第三,完善岗位的聘任机制,对各类岗位都实行聘任制。在管理岗位上,要抛弃老旧的单位委任制,单位所有岗位应该按规定程序通过选举聘任、竞争择优等方式实行聘任,同时应实行任期制;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应实现竞争上岗,动态聘用,进而激活用人机制;在工勤岗位上,事业单位应该实行考聘分开,彻底改变工人岗位只能上不能下、技术等级终身制等情况。最后,事业单位完善激励机制,包含责任、考核评价、奖惩、等级晋升等一系列制度。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让员工努力专研自身业务,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无私的岗位奉献等。

四、结束语

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自己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足,然后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措施,实现合理设岗、竞争上岗,同时不断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由此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单位员工的创造性,进而促进单位健康、高效、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岩.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1,(22):25-26

[2]席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初步探索[J].现代商业,2007,(21):134,133

篇4

1.工作分析的内容。

1.1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又叫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工作写实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对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和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它包含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工作分析较通俗的解释是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整体分析,以便确定工作的6w1h: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分析的结果或直接成果是岗位说明书。

1.2工作分析意义及作用。

工作分析在现代人力资源事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要用到工作分析的结果。

1.2.1为单位推行竞争上岗提供了依据。

工作分析的信息中包括:工作的任务有哪些,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人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实际上决定了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从事此项工作。

1.2.2是培训计划提出的基础。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了职务所需要的技能。把握员工目前能力与职务工作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内容和受训人员,评估培训效果等。

1.2.3为考核提供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工作具体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为考核提供尺度,为晋升提供依据。

1.2.4为不同类型的职务确定合理的薪酬提供依据。

劳动报酬都是同工作本身要求工作者所具备的技能、教育水平、工作的繁简程度、工作的责任大小,以及为组织做出的贡献的程度等相联系的。在这些前提下通过工作分析,确定每一项职务的重要程度和对组织的价值,确定薪酬水平。

1.2.5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工作分析对确保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确定无疑地被分配到各个特定职位上去,提高人事匹配的程度,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国家将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简单的说就是将每个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中。

2.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2.2.1政策的原则性和事业单位情况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国家出台了实施意见,下发了指导意见,自治区又制订了操作细则。但是,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还仅仅是构建一个制度框架,可操作性仍旧不大。主要在于事业单位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众多领域,每个行业情况又不尽相同,这些规定突显出适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囊括所有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事业单位现实存在的一些矛盾。如地勘类事业单位高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相对偏低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等。

2.2.2具体岗位设置不科学。

在自治区的相关实施细则中针对每个类别岗位的设定,按照年限长短确定每一层级的具体级别,难免又回到了以人设岗,按资排辈的老路上,不能充分落实岗位设置的原本目的,也不能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会造成岗位设置的不合理性,偏离岗位

置的初衷。

2.2.3岗位设置结果没有说服力,造成新的矛盾产生。

事业单位职工已经适应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岗位设置中如何确定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价值,横向比较不同岗位的具体层级难度很大。设置不合理,会打破原有的内部平衡,带来组织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产生,激发矛盾,造成内耗。反而破坏事业单位的现有的稳定发展局面。

岗位设置是把双刃剑,设置的好,能起到创新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积极性,明确岗位职责、转变管理模式等作用;一旦设置失败就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的推进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只能选择停顿或者放弃。某地勘类事业单位自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岗位设置方案的初步审批,设定了编制人数,并确定了在此人数下各个岗位所占比重。但是,岗位设置的下一步工作却迟迟推进不了。

3.科学的利用工作分析开展岗位设置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情况摸底、设定结构比例、研究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

岗位设置的基础就是做好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事业单位成功进行岗位设置的关键一步。但是,工作分析周期长,工作量大,分析结果易偏差,应用难度大。因此,将工作分析应用到岗位设置的工作中也并非易事,下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3.1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类型事业单位的工作分析,提出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基层。

首先考虑由国家人事部对现有事业单位类型进行分类,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比较相近的单位分为一类,并将在每一类单位中挑选一个最为典型的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的试点单位。其次,请人事部组织工作组深入试点单位,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确定单位岗位个数、具体岗位等,最后编写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将此岗位设置方案推广到全国同类型事业单位中。这个方法客观,高效,可以举一反三,对基层单位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缺点,调查周期长,政策推广慢,特殊类型单位仍然不适用。

3.2由事业单位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业务知识全面,对工作分析工作熟练,经验丰富。单位内部配合第三方公司做好相应得调查、资料筛选工作即可。可以通过第三方公司工作分析的过程,了解、掌握现有单位内部岗位状况,针对单位实际,改进现有岗位情况,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推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彻底变革。此方法针对性强,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单位的情况。缺点是费用高。

3.3由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3.3.1 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

(1)成立工作分析的小组。工作分析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由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联合所有处室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组织人事处3-4名多年从事组织人事管理的专家负责具体工作

(2)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设计信息收集方案。明确为了设置岗位,调整工资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为工作日志法和访谈法。

(3)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搜集组织机构图、组织工作流程图、岗位职责等资料。

(4)收集工作分析的信息。通过工作日志和访谈收集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这是工作分析中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它的真实程度以及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作分析的质量。

(5)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工作信息。组织领导小组会议,汇报收集到的所有岗位信息,与各处室领导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对、修改,剔除无效的信息。确认最终的岗位信息。

(6)编写岗位说明书。在完成工作分析以后,编写岗位说明书。它对岗位职责、岗位活动、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的危害程度等信息进行书面描述。岗位说明书是全面反映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以及工作背景和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

文件。

3.3.2确定岗位设置方案。

根据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即可确定事业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方案,实施细则及岗位职责。单位内部开展工作分析可行性高,工作分析专家了解单位内部情况,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人情重,可能不够客观。

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 工作重点 工作难点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制的合规

事业单位领导的任职方式是以“委任”制上岗,但这种任职方式存在不足,就是委任的方式,可以用古代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来形容。由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不再是终身聘用的制度,而是按照国家或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竞聘,与被聘用的人员签订合同,按任期制上岗。这种任职方式是相对领导阶层而言,那相对于事业单位的基层人员呢?实行聘任制,每三年是一个节选,届满之后再进行考核,由此科学的形成良好的工作模式和聘任制度。

(二)将工作人员职责分类并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将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工勤型的工作人员混合进行工作分类,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的同时并明确岗位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得事业单位能够高效运行。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难点

(一)岗位设置要打破“因人设岗”的习惯

位设置对现在编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调研的前提下,本着科学、精练的原则,充分筹备、广泛吸收意见。但是,在方案筹划中,如何同时兼顾并解决岗位与聘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职能需求、人员现状与发展空间等因素,确保岗位设置发展平稳,但由于过多重视编制与人员配置,实行“对号入座” ,因此仍难脱离“因人设岗”。

(二)岗位首聘彻底突破“论资排辈”桎梏

通过竞聘上岗、考核等方式聘用人员,明确岗位级别。为了维持稳定,有些单位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单位因有多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岗位又特点不同,工作内容、性质、条件、成果均存在显著的区别,同级别不同专业岗位之间很难持平,达到标准统一,易产生分歧;虽然有单位各岗位也制定了职责和聘任条件,但岗位聘任条件比较空洞,以一般条件为主,目标不强。

(三)事业单位新进人才带来的岗位矛盾

作为事业单位,完善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有利于避免人员膨胀和岗位结构的比例失调。然而,目前一些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方面,招聘编制内人员,会以高学历高人才为主,这些人员专业技术强,业绩突出,晋升快,硕士研究生评审为工程师工作满二年即可,博士研究生确认为工程师半年即可,这使高中级岗位矛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编制因发展需要而不足。由于招聘编制外人员,且这些人员工作年限低,岗位工作技术属于初级化,使得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又得以填补。

(四)落聘人员安置问题

实行竞聘上岗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一项,若在竞聘中落选,如不妥善管理,会影响到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对于落聘人员安置,是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最为合理,并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让落聘者直接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功能流动。但此方法外部条件不足,因此仅限于单位内部消化,采取内部退养、转岗、高职低聘、待岗培训等方式妥善安置。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建议

(一)观念更新,认识加强

各级人员应加深对人事制度改革过程的认识,深入其岗位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让设置岗位管理工作有意义。在此基础上,设置强化岗位管理。工作人员意识到,岗位设置不仅是薪资的问题,更是能够规范岗位、促其发展、确定员工的潜力。

(二)实行有效的干部人才岗位流动制度

现在事业单位中普遍工作人员岗位比较固定。这样固定岗位工作极易出现缺陷。比如,在某个岗位某位干部工作的时间长就会对这个工作产生烦躁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就得实施人才干部岗位流动的制度。规定明晰,根据取得业绩情况,将业绩突出或表现出色人员进行岗位交换,互换工作环境。激发对于新工作的工作热情。通过尝试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推动内部的协调、有序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在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导致在造成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岗位设置出现混乱。比如,不公平的人才选拔,不透明的工资标准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建立事业单位的监督机构和健全监督制度着手。

(四)明确岗位的职责,做到设岗明确

用分析和评价岗位,来确定各种岗位设置的目的和其职责、任职要求和条件。岗位中的性质、任务、环境、任职资格等应系统分析,规范及其工作职能;在另一方面,应依照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岗位员工的职责,联系相对应的考核体系,量化岗位产出,便利于今后考核。另外,因事设岗仍保持,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例,事业单位应以提高操作维护的技能、整体提升服务水平、满足运行需要为前提进行设置。

目前面对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改革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必须要调整现有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从而很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篇6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威信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来源:文秘站 )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威信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 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篇7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0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06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篇8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篇9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和人们的提供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其中对于岗位的设置和管理就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进行了规定,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分配制度和完善。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进行岗位的设置管理,可以实现工作人员的价值,使其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工作,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从其性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对于岗位的设置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目标、权利等的规定,遵循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具体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岗位的设置,包括登记、结构、条件等等方面,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岗位管理以及工资待遇的确定等方面提供便利。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事业单位岗位进行设置和管理也是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创新因素。

但是就我国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来说,还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提及到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问题,总会和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岗位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提高重视,因为这项工作对于制度改革来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第二,岗位设置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第三,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由工作人员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模式过渡,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只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对于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对社会的公益事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问题

2.1对岗位设置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采取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按照职称来进行岗位的设置,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与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对岗位设置管理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认识程度较低。因此,应该加强对岗位设置管理的认识,充分理解岗位设置对用人机制和认识管理的积极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还会出现将岗位设置管理当做是一种任务去执行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另外,对于人力资源的岗位考核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其管理措施还应该进一步地完善。总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岗位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2岗位设置与编制管理不配套

从我国现如今对于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规定来看,只是对岗位设置管理所包含的范畴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于设置和管理的问题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首先,编制管理办法没有严格按照其本身的社会功能和性质来进行,因此必须对各个岗位的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单纯的根据人的职称来进行岗位的设置,按照需要来进行人员的配置。其次,事业单位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很多单位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岗位或者编制的变换,这就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的不断变动,就会出现人员数量和岗位出现矛盾的现象,有时会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2.3岗位职责不明晰

因人设岗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日常工作中常存在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现象,高等级岗位和低等级岗位的人做同样的事情,甚至出现工作内容和岗位等级倒置的现象,岗位职责不明晰。例如,某事业单位的一个部门大部分的项目任务都由中级以下年轻人承担,而一些专业技术七级以上的人员则仅仅做整理资料、绘制图件等辅助工作。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事业单位各级人员应深入研究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单位的聘用制度以及岗位管理等内容,在全面了解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单位未来发展的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聘任制度确立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淡化身份,设定能力等级标准,进而强化岗位设置管理。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岗位设置不仅仅是薪资问题,更是要通过岗位设置来规范岗位、提供信息和机会,为实现单位的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可能,肯定员工的能力和价值。

3.2明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第一步是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单位职能原则,岗位设置应明确单位是干什么的,与单位的具体目标、职能和任务直接挂钩,岗位设置向单位是主业务倾斜;二是岗位系统原则,岗位设置不仅要向主业务岗位倾斜,也应考虑主业务的各支持子系统的岗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单位主业务的有效运营;三是优化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体现出对工作技能、业务素质和目标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岗位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等合理确定岗位的人员结构比例,并根据需要适时优化调整。

3.3完善岗位设置方案,分类核定编制数额

岗位设置方案的完善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首先是确定岗位总量,在岗位设置原则的指导下核定人员编制数额,确定单位岗位总量;其次,确定岗位类别结构比例,以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工作目标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等要素,合理划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突出主业务岗位,同时兼顾其他岗位,并顺应单位发展的需要,适时作出调整。最后,确定岗位能级结构比例和岗位档次结构比例,以相关政策为指导,确定单位每一类别的岗位能级结构比例,以及每一能级的岗位档次结构比例。

4.总结

总之,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等,从而激发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

篇10

一、前言

事业单位,能够给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国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完善合理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事业单位之中积极开展相应的岗位设置工作,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转向岗位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岗位设置和管理能够有效符合自身的人事管理特点,促进其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的体制发展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进行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提升整体的管理效果。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不同于国家机关和企业,具有自身^为明显的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了这几个方面:第一,种类多样,行业独特。事业单位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其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涉及社会多个方面。第二,人员众多。事业单位中采用的工作人员较多,且大多都是有编制的,这是当前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人员经费的重要内容,同时包含了较多种类、较大数量的技术人才。第三,知识和人才方面的密集性较高。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型和管理型人才,为开展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正是由于较多人员的重要参与,针对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提升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能够积极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创新自身的人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作用,不断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建立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和落实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岗位类别不清晰

现阶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在于岗位类别不够清晰,这主要是体现在当前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方面的区分不够严格。当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多是专业技术岗位,当然也有些人员结合工作需求出发,按照自身的特长设置岗位,但是这种类别不清晰的岗位形式,很难有效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二)存在“因人设岗”现象

在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与管理过程中,一般需要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但是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工作效果,这主要是体现在“因人设岗”问题的存在。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岗位的需求,针对人员进行规划和配置,而是安排现有人员当作设定岗位的方案,很难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1]

(三)管理岗位设置过多

管理岗位设置的情况过多,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针对岗位设置与管理的目的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岗位人员的职责需要能满足事业发展和单位管理的要求,但是岗位设置的情况过多,导致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容易出现交叉,不利于积极开展管理工作。[2]

四、强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加以应对,积极提升其整体的运行效果,促进事业单位能更好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作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合理划分岗位和人员比例

针对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需要将自身的岗位和人员比例进行合理调配,提升岗位和人员的匹配度,促进各个岗位的顺利运转。事业单位重点需要针对管理人员、工勤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出科学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事业单位本身的社会功能、人员结构特点以及工作性质出发,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当然需要将专业技术岗位放在主体地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这一类的事业单位主要是科技、卫生和教育方面的、而对于一些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责任的事业单位,占据主体地位的应该是管理岗位,其需要保持在50%以上。[3]

(二)健全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岗位和人员的优势,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因而,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需要针对岗位聘任、保障制度、工资福利以及激励制度方面进行有效改进,积极推动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4]

(三)做到定编定岗到人

定岗到人,是当前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需要采用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之一,这主要是针对一些专业技术岗位方面采用的。对于一些需要调整到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当不能够兼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可以按照新岗位的情况,如果其中包含了技术管理职能,能够按照就高原则,保留着原有的职务待遇,但并不会占用专业技术的岗位数,减少岗位变动所带来的待遇落差问题。

(四)实施“因事设岗”

事业单位,在开展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自身工作的需求出发,设立出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人员聘任工作,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和工作岗位相匹配、适合,这样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对于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水平。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了岗位类别不清晰、存在“因人设岗”现象以及管理岗位设置过多。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合适方式加以应对,通过合理划分岗位和人员比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定编定岗到人,以及实施“因事设岗”这些方式,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乌鲁木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苏先杭,廖琳玲,施丽雅.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中的弊端分析与建议――以农业科研院所R单位为例[J].大科技,2016(2):188-189.

篇11

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调查,是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次调查具体工作。

三、调查对象

全县有关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除外)及其工作人员(临时工除外)。

四、调查方法和步骤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

2、调查步骤:

(1)各单位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和《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表》。其中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要用电脑录入后打印一式三份(交主管部门和县人事局各一份),并用U盘挎贝后一并上交县人事局。

(2)各单位填写好调查表、统计表和名册表后,送主管部门汇总后由主管部门送县人事局,没有主管部门的迳送县人事局。

(3)各主管部门对回收的调查表、统计表进行汇总,并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的汇总表和各下属单位的原始表和电子文档数据一并上交县人事局。

3、上交材料: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

(2)、《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表》(含U盘电子文档);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

以上表格各一式一份。

五、时间安排

(一)年1月12日召开全县事业单位调查工作会议,部署调查工作。

(二)年1月12—22日,各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准确填写好相关表册。

(三)年1月24日之前,各单位向县人事局报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