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17:03: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考察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注意:部分院校考研成绩查询系统开通后,希望考生提前注意,由可能查询的人太多,希望家不用着急,稍等一下。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西华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根据现阶段城市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局工作开展情况,应组织人员到相关单位考察学习,主要有公安局和交警支队、文化局、交通局、规划局、环保局等。
二、参加考察学习的人员
可安排由局机关人带队,支队派出人(共计四人)参加此次考察学习。
三、考察学习的内容
《滨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规定(试行)》
实施后,我们的职能增加了,权力增大了,肩负的任务多了,责任也就更加重了,为了工作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要进行多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行政执法能力。
⒈向公安交警学习
深刻学习公安交警良好的队伍建设,优良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为民服务意识。同时,对公安交警在道路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和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求事半功倍。
⒉向文化局学习
学习了解《滨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规定(试行)》实施前文化局是如何管理网吧和文化市场的,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程序、管理尺度以及罚款额度、如何收缴罚款、对拒交罚款行为的处理情况等。
⒊向交通局学习
主要是学习交通局的执法程序,取其精华,对我局执法程序中不完善、不实用的方面加以改进。另外,学习交通局在罚没收入的处理问题上是如何操作的。
⒋向规划局学习
学习规划局在《滨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规定(试行)》实施前如何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违规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查处,罚款额度如何掌握,有什么强制措施,执行力度如何等问题。
1、统筹规划是根本。通过三地市实地参观与交流,发现三地市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局科信部门统筹建设。服务信息化不能单打独斗,各自独立建设,这样难以整合信息资源。要抓好统筹规划,尤其是在顶层设计上,要从全局出发,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研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2、信息采集是基础。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点来自于信息采集,包括视频数据、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等数据。以东莞市公安局为例,积极开展社会信息资源采集、高清视频监控建设、智能卡口建设、等一系列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市联网视频监控设备达到若干余个(在线率100%),全市交通卡口若干余套,为某市信息化的深度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大数据服务云是核心。谋省厅制定了《某省机关“六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将数据服务建设工程列为首位。目前黑龙江省公安厅已经推出了“龙江云”平台,旨在实现全省公安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四大共享,打造联动平台,创制公安主战工具箱,实现全省服务工作“一张网”,信息数据“一片云”,实战应用“一键通”,引导数据思维认知,尝试数据思维治理的新型服务工作模式。
二、政务规范化方面。
1、场所规范。以某市局为例,他们本着“统一、实用、安全、方便”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场所功能区建设标准和管理运行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整体布局和细小环节都明确了统一、严格的标准。总的要求是:某区要安全合法,接待区要宽敞便民,办公区要敞开高效,生活区要整洁实用的要求。
我校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比较重视化学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牢固的化学知识。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化学知识比较难学,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重视化学的学习,需要学好有机化学,认真分析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重视热点考查方式和有效的复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一、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方式
第一,了解中学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了解热点知识的考查方式,认真分析化学组成元素和结构式,了解它的大概内容。学习化学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以前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化学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学习的基础,很多有机化学的知识都是根据结构式推导出来的,需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需要学会分析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题目中描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会精简内容,弄懂题目的大概意思。还需要根据考查知识掌握考试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掌握人教版课程中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的元素反应,根据这些基础知识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各种有机元素时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化学反应。
1.热点知识的考查:
题目给出一连串的有机化学结构式,主要是分析油脂的情况,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显示。
图 1 油脂的结构简式
当拿到题目时需要分析题目的意思,在分析油脂的情况。把主要化学因素的结构式写出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把一些不是正确的答案进行排除,可供选择的答案就会减少。油脂在一些环境下会发生反应,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跟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2.分析有机物的知识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需要学习有机物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需要根据它的重点内容分析。在学习有机物时需要熟练的列出各种化学反应结构简式,清楚地知道题目要考查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时需要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分析有机物a时发现它的成分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元素,假设它们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元素的蒸气密度是氢的60多倍,通过和苯混合成a这种原料,最后有得出一种新的有机物。
图 2 有机物反应
拿到题目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公式中的意思。根据题目中具有的信息填写答案,需要分析题目化学式的具体考查的重点知识。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运用到学习的知识,把知识和实际题目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答题目。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看到大串的关系式觉得比较困难,可能会放弃做题目。其实只要认真的分析,可以把题目做出来。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学习,掌握牢固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教师在平时需要多教学生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训练学生的做题感觉,慢慢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有效的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1.根据学习的内容编制合适的复习计划
学习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复杂,知识点之间具有联系,需要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把知识联系起来。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先熟悉课程上的知识,做题目是对知识的一个考查和巩固,灵活运用知识需要对知识非常熟悉。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复习计划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复习的计划,还可以在学习方式给予他们帮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快速的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学好有机化学。
2.熟记各种物质的结构式和反应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到各种结构式,很多知识都是在结构式的基础上开展的,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结构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记不清各种结构特点,在做题目时会比较困难。要想学好化学需要熟记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上完课后需要及时复习和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在理解结构特点时也可以把各种物质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学习,不容易把各种有机物弄混淆。
3.掌握做题的方法
做题时需要运用到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没有掌握合适的做题方法,学生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做题,效率非常低,在考试时时间非常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把题目做出来,成绩可能会不理想。拿到题目需要先分析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找到题目要考查的重点,从这个角度分析,很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要经常归纳和总结,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做好标记,教师讲解时需要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方觉铭,浙江省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教育装备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3-0051-02
放眼当下,信息化正对我国教育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云教育、云教室、云课桌、电子书包等概念层出不穷,传统的课堂也应声改变,课堂开始转型,教学开始转变,教育也开始赋予了全新的哲学意义。
一、中小学课堂信息化新尚的观察分析
1. 微课,由理念走向应用
我国的微课,起步于2011年,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5-10分钟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微课,这种支持主题式、碎片式和移动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与热捧。
微课与传统教学相比,既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又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且拥有技术精巧、贴近学生,形式多样、学习自由、资源鲜活、反馈多元等优势。
现在的微课,已经不是少数专家、学者或部门、机构在从事,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在课中发现的小问题、在课后产生的小想法等,都会通过深度挖掘、精心设计,及时制作成微课,应用于课堂,将微课“课程化”、将课程“可视化”。
2. 课堂,由传统尝试翻转
何为“翻转课堂”?还得从何为“传统课堂”说起,传统课堂主要由知识传授(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和知识内化(即教师讲课后的学生巩固练习)。而“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颠覆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微课等)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引领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说得再简单明了些,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而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放眼中国式课堂,学生都正襟危坐在整齐排列的课桌椅上,面对黑板和讲台静静地聆听教师的讲授,然后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教学情景,至今在我国大多数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世界发达国家中,这种教学模式正在进入博物馆。可我们的教师依旧如故、守土有责,生怕课堂颠倒,将会“天下大乱”。所以,一些教师宁愿站在讲台前操控整个课堂的“灌输式教学”,追求上课的“效率”,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是,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几乎被互联网全面渗透、被数字技术全面掌控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国际化互动与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变化中,我们的校园、课堂、教学哪能立足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而不变呢?一些发达的地域、先进的学校、优秀的教师率先尝试着“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依据学情,以学定教,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
目前国内的“翻转课堂”呈现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技术图景或商业个案,如果我们忽视对“翻转课堂”的解读与创生,只是囫囵吞枣地仿效,那必定迷失于技术或者表象。“翻转课堂”要实现根本翻转和有效翻转,不是一件易事。众所周知,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而教学是一门科学,十多年的新课改,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经验与技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再基于国情、校情、学情,创生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3. 教学,由单一转向混合
“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被简化为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活动。这实在是抹杀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走进现在的课堂,海量课程素材和课程经验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快速知识呈现和知识转移,“课堂讲授+可扩展的交互式平台+高品质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多维协同教学模式+……”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所谓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型。传统教学由单一模式实现了混合的华丽转身。
当然,混合教学需要政府投入、需要教师精熟教育技术,就目前来说,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做到。但就笔者所在的区域来说,中小学至少启动了电子白板进课堂,为教师和学生之互动搭建了一个有力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好玩。
电子白板有着诸多功能:文本输入功能、视频播放功能、幕布功能、放大镜功、拍照功能等,使用好电子白板,让所有功能使用最大化、最优化。在当今这个移动终端非常普遍、信息无所不在和信息随处可得的网络时代,课堂混合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二、中小学课堂信息化新尚的出声思考
1. 理念与应用要并重前行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一般都会遵守理念先行的原则,接着才是技术优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2010年王佑镁对500名曾经使用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现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还存在着影响学习者主动使用的多种障碍。目前我们的任务是要鼓励教学应用,以用促建。从笔者所在区域来看,不管是较早起步的微课,还是现在比赛获奖的优秀微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来看质量良莠不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和品质提升。
2. 硬件与软件要双腿行走
教育信息化资源是软硬件的协同建设。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看,在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下,信息化硬件进校园、进课堂都已经装备得不错了,但教师能使用、会使用、乐于使用上尚有距离,跛脚现象严重。当务之急是软、硬件要协同建设,特别是教师使用、制作、开发信息化软件,亟待加强。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强调“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逐步进入到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我国也一样,在教育信息化实践的进程中,仍有不少失之偏颇之举,一味片面地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要肯花钱、建网络、购先进设备,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硬件一流,使用却不尽人意,有的甚至束之高阁,造成遗憾或浪费的局面。因此,要在重视硬件投资的前提下,加快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软件建设才是刻不容缓,包括教师技术培训、软件开发、资源建设等,走研培、开发、应用和推广相结合的路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一条持续发展之道。
3. 技术与教学要无缝对接
技术的天职就是服务人、方便人、辅助人,离开了这几点,技术就毫无意义,教育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为教学服务。
在我国,无论是微课还是MOOC等在线教学,都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仍然存在缺乏课程信息的实时提醒、课外拓展资源不高且不丰富、不支持多种格式的下载服务等问题。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将学习者置于资源建设中、技术开发间、在线课程的主体中,在充分考虑需求者(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在线学习特点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微课、MOOC等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制作,开发与应用。即要站在学生的立场,重新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正义,教师方能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到正确的径向。
4. 人与技术要正确关系
黎加厚教授曾倡导以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为中心,转换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视野,发展到着眼于“人”。我们完全没有不要放弃使用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所要做的是防备被他们完全控制,以免导致不能为其他东西留下空间。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要树立优质服务理念,要以“人”为本,不是以“机”为本,要追求教育的最优化,而不是追求“教育的机械化、数字化”。作为教育中的人,教要改革、学也要改革,从技术层面讲,应更加人性化,只有这样双向的交互、融合和优化,教育中的“人”才会有一种浓郁的兴趣牵引与课程的归属感。
总之,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只有不悖教育哲学、回归教学正义,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信息化下的教育改革、教学创生、课堂翻转等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提升、没有终点的进程。
参考文献:
由于居住环境、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必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体现,表现在兴趣和爱好上的差异、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如:有的学生贪玩怕学而有的好学,有的同学意志坚定而有的不能持之以恒,有的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思维易受干扰、掌握知识也较慢。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必须接受,并且加以重视,否则会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破罐破摔丧失信心,另一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骄傲自大失去兴趣,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要面向有差异的全体,缩小差异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且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进步,并尽力减小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缩小差异对教师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与家长取得联系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品质及学习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等因素,这样才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基础好的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以巩固。其次,备课的内容及任务和备课的难度更大,和常规教学相比较,“备学生”成为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面向全体、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关注“两头”,鼓励全体,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自信,提升兴趣,最终获得发展。再次,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订学习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科学地制订目标要求。即在制订学生学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而迸发出的思维亮点很多,教师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倾听,善于接纳,那么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春色满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堂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互樱达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1.关注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现实,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关注差异,并着手解决差异问题。着力点就应是差异中处在弱势的同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弱势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有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内心的上进心。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对弱势学生解题数量的要求可以少些,对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也不做具体要求,能正确解出基本题、能做到理解熟练就行;课堂探究时可以对弱势学生即时暗示点评,个别辅导,规范操作时对弱势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及解题模式等等。总之,要避免他们在学习中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要即时加以指导和心理安慰,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华东交通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关键词:参考区间;常规化学项目;儿童
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通常是正常个体检测结果的95%分布区间[1],也是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了基于参考区间研究数据的相关行业标准,如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制定》[2]、WS/T 404—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3]和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4]。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营养状态等方面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所以其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可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儿童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对儿童相关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健康评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于2017年对参加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的儿童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进行了儿童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调查。本研究对各实验室回报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儿童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向2017年参加全国EQA的妇幼保健院及儿童医院检验科发放参考区间信息调查表。此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5家实验室,调查13个常规生化项目[钾(potassium,K)、钠(sodium,Na)、氯(chlorine,Cl)、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尿素(urea,Urea)、肌酐(creatinine,Cr)、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的参考区间来源、分层方式、方法、仪器、试剂、校准物以及使用的参考区间是否进行过验证等信息。
1.2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明显错误数据(包括未填报、参考区间上限等于或低于下限)。使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各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分层情况(按性别和/或年龄)进行统计,计算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中位数、众数和变异范围,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按性别和/或年龄分层的项目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回报情况
对395家实验室发放了儿童常规化学参考区间调查表,有122家实验室回报了数据,回报率为30.9%(122/395)。回报结果的医疗机构的级别及性质分布见表1。
2.2参考区间来源
对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的回报结果进行整理,结果显示参考区间来源主要为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简称《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其中《操作规程》占29.4%~37.7%,试剂说明书占26.3%~37.8%。
13个项目中,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的实验室比例均未超过50%(44.5%~50.0%)。见表2。
2.3各项目参考区间分层情况
在13个常规化学项目中,K、Na和Cl项目未分层的实验室比例达98.2%;Ca、P、TP和Alb项目未分层实验室的比例为91.2%~92.4%,仅有9家实验室按年龄进行分层;Urea、Cr、ALT、AST和GGT项目按性别进行分层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8.4%、23.5%、16.8%、20.2%和22.2%;ALP项目参考区间的分层相对复杂,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进行分层。见表3。
2.4未分层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13个常规化学项目中,65.0%~98.2%的实验室未对参考区间进行分层。对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中位数、众数和变异范围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项目的中位数和众数值基本一致,有部分项目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变异范围相对较大。见表4。
2.5按性别分层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Cr、ALT、AST、ALP和GGT项目参考区间按照性别进行分层的实验室比例相对较高。除ALT项目参考区间上限、AST和ALP项目参考区间下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的参考区间上限和下限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见表5。
2.6按性别和/或年龄分层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有65.0%的实验室ALP项目的参考区间未进行分层。参考区间上、下限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参考区间上限的差异相对较大,见图1。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分层。按性别分层,上限和上、下限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1;t=3.106,P<0.05);按年龄分层,<1岁、1~12岁、13~15岁和>15岁各年龄段之间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及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段内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7按方法学分组的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酶法的Cr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苦味酸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P项目中,不同方法参考区间的下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色法的参考区间上限中位数稍高于速率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速率法使用的缓冲液种类较多,参考区间的变异范围相对较大,见图3。因此,参考区间的设定应与实际检测方法相匹配。
3讨论
在金秋送爽的美好季节里,本人很荣幸地成为了XX中青班的一员。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不使52天的学习生活留下缺憾,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以便时刻督促和激励自己。
一、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通过指定科目的学习、课外读本的阅读和心得体会的撰写,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公文写作、统计知识、历史人文知识、依法行政等多种领导干部必备知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以外出考察、市情调研为载体,积极撰写考察报告和调研报告,通过交流、讨论、答辩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领导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极参与课堂主持、课前小故事讲述、大组发言、小组交流、演讲、辩论等,努力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对媒体能力、即兴演讲能力,全方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学习时间进度表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已完成)
1、 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
2、 接受廉政教育;
3、 拓展训练
第二周
1、 自觉参加指定科目的学习(保证到课率90%以上);
2、 课外阅读《科学发展观案例读本》;
3、 完成xx届四种全会精神的自学和资料搜索,拟选择以“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角度参加探讨;
第三周
1、 自觉参加指定科目的学习(保证到课率90%以上);
2、完成《科学发展观案例读本》心得体会的撰写;
3、完成城市形象与品牌建设的自学和资料搜索,拟选择以“如何塑造温岭城市形象与品牌”为切入点参加探讨;
4、 明确调研课题的选题(初步拟定温岭市餐饮业环保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
第四周
1、 自觉参加指定科目的学习(保证到课率90%以上);
2、 完成温岭经济转型升级的自学和资料搜索,拟选择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促温岭经济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参加探讨;
3、 调研课题的基础资料收集。
第五周
外出考察(根据安排)
第六周
1、 自觉参加指定科目的学习(保证到课率90%以上);
2、 撰写考察心得体会;
3、 完成调研报告初稿。
第七周
1、 自觉参加指定科目的学习(保证到课率90%以上);
2、 结合本周课程,进行面试和演讲技能的自我训练;
3、 调研报告的修改和完工。
第八周
1、 准备论文答辩、研讨;
关键词:英国;KS3阶段;化学课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2-005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英国义务教育年限为11年,初等教育6年(5-11岁)中等教育5年,分为KS3(7至9年,11~14岁)和KS4(10至11年,14~16岁)两阶段。KS3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科学作为国家核心学科,其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设定了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习计划:Sc1科学探究、Sc2生命过程和生物、Se3物质及其特性和Sc4物理学过程。各阶段四个学习计划的要求程度逐步加深。其中Sc3部分涵盖了化学课程内容。
1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以KS3阶段Sc3学习计划为例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KS3阶段Se3物质及其特性学习计划中规定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特色
由上述表1内容,可将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特色归纳如下:
2.1在内容结构上,标准单设Sc1学习计划,并将其融于其他计划中学习
标准中Sc2、Sc3和Sc4的内容主要是与生物、化学和物理有关的科学知识。而Sc1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由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科技与社会关系组成的“关于科学学习”的内容;另一是以观察和实践为主的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值得注目的是在Sel学习计划中,期待学生掌握并养成“计划、获得和提出假设、考察和证明假设及评价方法”等技能,但这些技能决非可以单独传授,而需在学习Se2、Sc3和Se4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2.2在呈现形式上,标准采用特殊句式,并列举出可选择的教授内容
标准采用“学生应该学习(Pupils should betaught)……”特殊句式,并列举选择的教授内容。使用“学生应该学习”句式的内容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而在标准中作为“例子”的内容,并不是必须要求教授的内容。例如,KS3阶段Sc3物质及其特性的学习计划中“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3)元素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拥有严密组成的化合物(如H2O、CO2、NaCl、MgO大部分物质)”,括号中的例子“H2O、CO2”等就为非必须教授内容,但“元素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拥有严密组成的化合物”为必需教授内容。
2.3标准中未见具体观察实验记述。意在突出探究活动的主体性
标准中未见具体观察实验的详细记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标准不注重观察实验。而是标准意在通过Sc1与Se2、Sc3、Sc4的融合,使学生学会借助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达到探究活动的主体性。
3 英国KS3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特色
由上述表1内容可将KS3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特色归纳如下:
3.1化学知识中整合有地学知识
英国化学课程内容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整合地学内容。不仅将地学内容单独作为一个学习项目,还在其它项目中也渗透地学内容,如“(二)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中“(5)混合物(空气、海水和大部分岩石)是通过非化学键构成的物质”。可见,英国KS3阶段化学内容与地学内容紧密整合,体现出国家课程各学科之间结合的灵活性。
3.2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日常生活
标准中多处涉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条款,如“认识日常生活中化学变化的重要性(如果实成熟、粘结剂使用和食物烹饪)”、“日常生活的综合作用(如消化不良、酸盐土壤的处理和化肥的制造)”等。
3.3 课程内容与环境问题紧密相关
标准中有“预想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酸雨的产生、CO2和固体颗粒)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抑制其影响”、“在实际环境中的酸是如何引起金属的腐蚀和岩石(石灰石)的化学风化的”学习条款,可见标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3.4 课程内容未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内容
标准中并没有体现出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学习条款,但教师在实际教授过程中,所教授的学习例子很有可能涉及有机化合物。
4 英国KS3阶段化学教科书特色
4.1英国KS3阶段教科书内容
下面以Longman Pearson Education,Essex出版社出版的Longman Chemistry 11~14化学教科书和Exploring Science 1~3科学教科书为例,探讨英国KS3阶段教科书的内容,两版书框架内容详见表2。
4.2英国KS3阶段化学教科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