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教师自我考核总结

小学教师自我考核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9 21:38: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教师自我考核总结

篇1

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今年担任着三年级一班的科学、体育学科及其三所小学的电脑。工作中,有苦有甜,均能淡然处之。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促使自我进步。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在工作中,处处维护党的利益。热爱党,热爱教育,更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期望,是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我要把对教育的热忱渗入生命,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二、服从领导分配。

工作中,领导分配的实际工作,尽自我的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找主观理由,不埋怨工作环境,实实在在,诚信做人。做为一名教职员工,就就应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着想,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三、钻研教材,坚持学习。

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学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光,坚持自学,努力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学习上,永远不明白满足,孜孜不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我们单位一共有9位教职员工,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能够与每一位老师友好相处,互相帮忙。有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我的努力去帮忙他们,不求报酬,不记名利,只求问心无愧。我们学校中,有一些中年教师由于年龄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在利用微机打字,以及学说普通话时,遇到困惑时,我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帮忙他们。

五、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我深深的明白自我肩上担负的职责,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习,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也是刚刚从学生时期走过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能重视他们的价值,能与他们真诚交往。我就是这样努力去做的,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忙学生纠正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处处以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小学教师考核总结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的是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虽然一致,但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三、卫生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还承担起学校的卫生检查工作,虽然任务重,责任大,但我仍然尽我所能,检查、督促各班进行值日工作。每天我早来晚走,参与到每一次劳动之中,指导孩子劳动。孩子不会干,我就手把手的教,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的演示。每天,我还带领值周同学四次检查,及时找出各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在我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此我也要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篇2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少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为谁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急需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为谁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主体

评价伊始,首先要明确价值主体,即为谁评。开展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管理、选拔,还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监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两者本身就反应了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教师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改进和发展,通过绩效评价促进教师、学校的良好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1]义务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既而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最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理想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是倡导人文关怀,是对教师生存体验和发展需求的一种关注,旨在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2]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为教师评,对教师工作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师的发展方向,为教师评说明关注教师、重视教

师,也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奖优惩劣,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二、谁来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我国《教师法》第23条规定: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在教师绩效评价的实践中,通常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学校领导组织实施,先由被评价者进行自评,然后同事之间进行互评,最后再交由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讨论总评,这就是常见的“自评、他评、总评”。[3]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形成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应采取构造联合评价主体的方法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应是那些能够掌握信息和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来说,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同事、专家和教师自身等构成的联合评价主体。

1.教育行政部门

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由学校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定期考核。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负责评价。教师绩效评价的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聘任教师、晋升职务和增加工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2.学校管理者

学校管理者要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大的评价框架下,细化本校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课、开教师座谈会、谈话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仔细观察收集有效、信度高的评价信息。

3.学生

学生评价的重点是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师直接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绩效评价非常有价值。[5]现代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因此学生对教师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6]但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所以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资格担任评价主体,基于此,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委托相关评价者对教师绩效做出评价。学生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所以学生能够对中小学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同事

同事有机会观察到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比较熟悉,学校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收集改进课堂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过程以及在教育科研中的合作情况等信息。

5.专家

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状况两个方面,专家最具有发言权。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分析教师的教

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教师绩效评价给出权威性的评价。

6.教师自身

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反思、修正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应该最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联合评价主体之一,教师通过自我诊断,产生激励作用,促进自我发展。

三、评什么: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

内容

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取决于对教师绩效评价概念的理解,根据上述的归纳,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工作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教育部2009年2月5日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涉及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教师的工作过程。[7]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展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与之基本相似,一般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工作过程及表现、教师工作结果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阐释。

蔡永红和林崇德结合有效教学和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提出教师绩效结构理论,认为教师绩效包括六个维度: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为乐、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这六个维度的操作定义为:(1)职业道德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职业准则与规范的遵从;对学校目标和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认同、维护与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等行为。(2)职务奉献是教师表现出来的不断地反

思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关爱每一个学生,并适应时代不断完善自己等方面

的行为。(3)助人合作是指教师主动地帮助同事,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诚待人等方面的行为。(4)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计划、组织与表达教学内容方面的行为。(5)教学价值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各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6)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行为。[8]教师绩效的六个维度中,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和助人合作属于教师的关系绩效维度,而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属于教师的任务绩效维度。[9]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面性和多维性的统一,上述六个方面系统归纳了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

四、怎样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就是:依据评价目的制订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三者分别属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1.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在评价前需要制订考评方案,明确考评的目的、考评周期、价值主体、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时间、评价方法等。[10]在整个准备阶段,要提前做好上述的各项工作,以保证教师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程序、方法和评价人、被评价人等内容确定后,教师绩效评价实施过程的管理就是协调各部门按照既定程序搜集信息。教师绩效评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部门搜集不同的信息。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怎样收集、处理信息?怎样选择评价动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所以应该在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3.反馈阶段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发挥出绩效评价的功能。通过对分类评价信息的筛选,随后将评价信息量化处理,最终反馈交流评价的信息。反馈的作用是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及时地知晓自身的不足,帮助教师实现绩效目标,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而得到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因为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劳动,采用绩效评价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为教师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2]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3][4]胡中锋主编.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232~233.

[5]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6]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61.

[7]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8]蔡永红.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

篇3

通过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小学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相关课程,将小教机构的岗位任务要求转化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把专业能力与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行动领域,确定支撑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并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计课程链,把小学教师的岗位技术标准与实践教学标准相衔接,将证书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融合,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实践类课程考核相贯通,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督促教师自觉学习,磨练内功,提升品位,使之成为具有新课程改革意识和行为的骨干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决定举行教师学科素养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活动内容:

语文教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主题演讲赛;数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说题比赛;英语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话题口语比赛;科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实验设计比赛;社会老师开展时政评析比赛。

三、活动目的:

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参加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五门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

五、活动方式: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研讨培训,统一认识和比赛要求。

2、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文本解读比赛,每科选出7名成绩优秀的教师。

3、各学科选的7位教师进行所指定的学科技能比赛,优秀的推荐到县级比赛。

六、活动安排:

比赛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和要求,另行通知。

七、比赛评比办法:

1、各学科奖项设置: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3名。

2、总结表彰:比赛全部结束后,学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总结表彰、奖励。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教师学科素养比赛领导小组:

组长:林永忠校长

副组长:黄瑜袁德若

成员:章青旺应素娟蔡文俊陈丽君

2、加强宣传指导

篇5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总结2021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1)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按照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认真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使学生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一同构成,全面发展。具体工作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构成。

 

  1。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小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潜力不强,对于错误的舆论容易附和盲从。这直接影响到班风的建设。对于班级舆论,我注意加以引导。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还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级公约》,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理解。

 

  2、鼓励竞争。

 

  没有竞争机制,群众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务必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我让班里的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够不断更替,当他们到达自我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取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带给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为了提高学生的用心性,我收集了一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职责感,成就欲。另外,我不注意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例如:中国申奥成、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从而焕发出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

 

  2、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好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第三,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

 

  3、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我一方面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潜力的重要性。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潜力的重要好处。二是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是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学期中段,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学习交流会,还特意把上一届语文学习较好,以前在xx区和xx教育办主办的作文中多次获奖的xxx同学请来谈经验。收效甚好。

 

  三、团结老师,精诚合作。

 

  作为班主任,个性是毕业班的班主任,我有职责团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建设,同心协力,共同把班集建设好。一学期来,我与数学、英语和其他各学科老师愉快合作,协调发展,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群众奠定不结实的基础。

 

  一学期来,尽管取得必须的进步,但也有不少的问题:中下生面广,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还有待提高,学生还需今后的常抓不懈,今后的工作要力争有创新精神,找出更好的方法开展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总结2021

 

  本次过关课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在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具体负责落实中,在各位教师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对语文、数学、英语以及部分常识科目的考核,对我校教师作了全面考核和基本功的培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凸显了我校教师过硬的教学功底,彰显了我校教师的.教学风范,不过其中也稍暴露了一些学科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现对此次过关课作一个全面总结,具体见下:

 

  一、教师方面:

 

  由于此次考核是临时通知、规定课题、借班上课,所以说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较高。但是教师表现突出,有很多优点绽放于课堂教学中:

 

  1、教师都能够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能够体现一节课的教学框架和主线。

 

  2、教师借班上课,面对陌生的学生,能够较快地与学生交融在一起,从而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3、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能够切实在课堂中去实施,并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基本上能够体现出一节课的课堂效果。

 

  4、教师能把创新意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学生方面:

 

  此次考核,学生面对的都是新教师,这让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适应能力,这也恰与我校的教师流动性的实际相吻合。课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棒的!

 

  1、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配合教师并且主动地去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教师、适应课堂。

 

  3、学生的点评很精彩,既让教师知道学生对课堂的要求和看法,也让学生知道他们自身在课堂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对以后的课堂产生促进作用。

 

  三、合作方面:

 

  1、每一位教师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听课、去记录、去一同探寻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做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2、教研组充分发挥了团队意识,既能够做到对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又能够积极主动地带领本组教师公正、公平、负责任地去完成此次考核。

 

  3、部门与部门之间更加紧密;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加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信任;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加合作。

 

  四、改进方面:

 

  1、要在教学语言和环节的过度方面进一步提高。

 

  2、要继续加强自身以及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语速还可以稍慢点;注意板书的规范性;注意一些课堂上习惯性的动作和语言。

 

  3、要逐步提高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授课艺术和说课艺术。

 

  4、要充分运用黑板、团队、视听等课内外教学资源。

 

  5、要加强对知识的全方位了解,增加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6、要考虑到接受主体的差异,适当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层次度。

 

  7、要加强学生小组交流的实效性,不然学生讨论环节太生硬,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学时间,效果还不理想。

 

  8、要加强预习课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对本周开展的教师过关课考核的总结,希望每一位教师在此次考核中有所感、有所获。同时也希望每位教师能够认真吸取其中的优点,并继续发扬;同时针对其自身不足之处,要在以后的教学当中逐步改进并完善。最后希望我们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和工作当中能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一支更加和谐的教师团队。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总结2021

 

  过去这一学期中不管成绩多么辉煌,都已是逝去的。我们学校们学校对这学期总体工作总结如下:

 

  教师专业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变成教师自觉行为,同时又能保证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

 

  1、师德为宗,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从业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为此,我们学校坚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及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师德承诺、行风建设等活动,尽量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思想道德规范、专业道德规范、教学道德规范、生活道德规范、行为道德规范、语言道德规范、交往道德规范”,自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一是塑造完善自我们学校形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开展“学习讨论,教师自我评价——相互督促,寻找榜样——教师自我设计,对照规范——教师自我完善,榜样形象”的系列主题活动。

 

  二是关爱相信每个孩子。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为出发点,开展“微笑服务”系列主题三是提高自我们学校生命质量。以“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发展之路”为落脚点,开展“,教师自我生命真谛——,教师自我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系列主题活动。

 

  2、师能为上,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核心,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关键。

 

  一是突出学习。

 

  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培训并不只是培训者讲和受训者听的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中教师本人的自我们学校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坚持按照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

 

  二是突出“自训”。

 

  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从“教材钻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基本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开展扬长补短式的自训自练,学习和吸纳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强化推门听课,互帮互学,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我们学校教师都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学校教师的工作态度一向是积极主动的。我们学校教师对教学工作更是不敢丝毫怠慢,平时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组内同学科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们学校对这学期思想工作、教育工作方面的总结:

 

  一、思想工作方面

 

  我们学校的教师在这一学期以来,一直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在工作中,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一学期来,全体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尽量补充资料。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在本学期,我们学校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们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们学校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们学校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们学校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要立足于之,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换句话说,在学校学的那些具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学校们要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延续的东西,这就是能力。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们学校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我们学校的精神生活中将会有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们学校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篇6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

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

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

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人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人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  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篇7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篇8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篇9

二、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的挑战

(一)生源质量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20世纪末,受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影响,许多大学扩大了招生范围和数量,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投入本科院校的怀抱,导致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录取分数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在同批次录取院校中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再加上师范生免学费政策的取消,贫困家庭孩子失去了报考师范专业的优惠条件,也是导致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近几年,农村基础教育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许多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阻碍了考生报考小学教育专业的热情,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机构的录取人数逐年下降,有的甚至无法完成计划的招生指标。生源数量的减少、质量的降低影响着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学制年限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冲突

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现有三种学制形式:高中起点两年制专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以高中起点两年制专科为例,学生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在内的30多门课程,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支配的学习时间。而且,学生见习、实习及参加其他实践活动的时间都很短,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发展的需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压缩饼干式的教育”。具体到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上,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高度综合为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和小学专业课程教材教法三大学科。课程开设的形式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很少,就是仅有的几门选修课也以必选方式存在,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三)素质培养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对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其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心理知识与能力和面试三个环节。教育心理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是学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基本知识结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课程设计能力;综合素质科目主要考查学生所学其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面试或说课环节主要考核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能力,对于还未毕业的专科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面对考试的压力,容易导致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机构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突击应对教师资格考试上,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训练,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是立足未来合格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还是侧重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要,或者协调处理好素质培养和应试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指在一个组织内以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只有全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2年2月10日制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培养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目标定位于为广大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小学师资。教师资格考试虽然不是专科层次职前小学教师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但它却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而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具体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教育类课程采用的是模块化课程设置,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也是以模块方式呈现出来的。模块化课程(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课程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属于“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模块化课程模式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新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教育类课程的由过去的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材教法三大学科,演变成现在的六大学习领域、二十多个模块;开设学时和所占比例都大幅度增加;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明确规定教育见实习的时间不少于18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课程模块可以单独开设,也可以几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开设;课程开设的形式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课时分配也可以是弹性的,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课程改革是提高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集中体现。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也应采用模块化设置,与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接轨,既适应考试的需要,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面对较差的生源质量和庞杂多样的课程模块,学校不但不能迁就学生的水平而降低要求,反而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努力实现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直接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研究和尝试采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教师教的不应是死的知识,而应重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应将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学会学习。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等,最终实现自我管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学业成绩评定基本上还是沿用中等师范学校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绝大多数的课程都安排到期末一、两周内集中考试。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应试,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适应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当前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也要随之变革,最佳办法就是尽快实行学分制,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全部纳入学分制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方法上,保留必要的考试科目,增加考查课的种类,考查课可以涉及更多的课程模块,测验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教学评价种类上,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统一,采用多元化、灵活、弹性的评价方式,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10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2.强化问题研究导向。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指导。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案例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研究直接影响教师、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小问题,让教师在参与中有真切的体验反思,在体验反思中获得效益,在收获中感悟参与校本研训的价值意义。凡有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都要确定直接作用于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或系列研究主题,将课题研究具体化,让教师尽可能广泛参与,利用校园网络、研讨会、交流经验、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励参与,促进交流,相互借鉴,提高效益。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将师德培训列入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必修内容,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的师德培训。各校师德培训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贴近教师实际,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范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典范,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从2014年起,全面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和学分登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培训、教研、电教机构等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登记及管理,各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做好2014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网络登记及证书核发工作。举办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培训班,执行学分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三、保障措施

篇11

依照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依照我校实际,确立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强有力教师队伍,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为基本形式,营造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来达成教师团队之间的交流分享,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题系列下的多样化培训活动,引领教师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培养,催生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搭建平台,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努力办让教师满意的培训,继而全面推进三兴教育教学工作进程,完成继续教育工作指标。

二、工作目标

1、构建“研训—体化”继教机制,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形式和终身学习体系,深化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2、依照师训部的工作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以赛代训”系列活动。在3月中上旬,自下而上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汇报演讲比赛。营造读书氛围,让广大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演讲内容为“读书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书与我的成长”、“读书与我的研究”等。

此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小学组下分为新教师小学组、中青年教师小学组(45周岁以下);中学组下分为新教师中学组、中青年教师中学组(45周岁以下),通过镇级初赛,中小幼各自择优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县级初赛选拔,优胜者再晋级市级决赛。决赛阶段(4月15日——20日)举行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汇报演讲比赛。

三、主要工作

㈠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题下的校本研修同课异设系列活动。

1、围绕以生为本,部分学科开展“相同主题,不同建构”的同课异设活动,即:同学科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课。

2、运用比较法,寻找同中之异。每一个研修团队要集团队智慧合力设计一节课。两位执教者展示课后,分别进行教学设计由来及课后反思。

3、观课议课侧重关注点:通过何种教学策略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展开自主、互助学习的;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活动中态度、兴趣、情绪怎样;自主互助学习时间、人数;学生在什么场合下遇到困惑或者瓶颈?如何解决?

㈡开展小主题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动

3月中小幼开展相关活动,提炼确立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校本研修的专题,制定研修专题规划设计,并开展阶段性的围绕大专题的小主题的系列化行动研究。11月初,梳理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中的经验和问题。

㈢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

1、完善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方案。

2、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跟踪考核指导。骨干教师考核评价档案袋式评价方法。听评课、学习进修、考试、评定。总之,对其备、教、导、考、研全面考评。以记录骨干教师成长、使用,发展历程。实行动态管理。

㈣积极响应城乡教师结对活动。

按照师训部的《计划》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城乡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城乡联谊工作顺利开展起来。选派优秀的教师进入名校,与“送教下乡”的教师多交流,多学习,取得经验,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㈤强化教师自我培训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课改基本技能展评活动。搞好以中心校人员带头的自我学习、提高工作。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

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大练基本功,定期进行三笔字竞赛和展示活动。粉笔字天天练,钢笔字经常练,毛笔字挤时间练。学校在时间、空间以及设施上提供必要条件。搞好集体备课,实施同课异构课堂展评学习活动。互相听课,采长补短。

四、保证措施

1、建立领导组织,加强监管、指导力度。

2、充分发挥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典校带动作用。

3、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贯彻新理念,改变教法,学法,提高培训水平。把理论学习与随课指导结合好。

4、以语文教师培训为基础经验,抓好数学教师继教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