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0:30: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化教学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Key Words::Information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Pattern、Constructivism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扩大受教育人群范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许多探索,从CAI、卫星电视、多媒体到教育网络,努力运用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要弄清楚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了解信息化教育的概念。2001年9月,祝智庭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给信息化教育下的定义是: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征。[3]
基于此定义,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有利于因材施教;4)有利于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6)有利于信息能力的发展等优点。
2.信息化教学的现有模式
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自主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5]
2.1 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集体的讲授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它可用于一定规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知识、技能的培训,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基于网络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中,却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双主”教学,而且它还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
2.2 个别指导教学模式
在远古时代,教育是上下代之间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虽然存在着低效的特点,但是却能够因材施教,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CAI软件、聊天室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实现。个别辅导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的实施,也可通过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
2.3 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的答疑大多是由教师来担当的。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学生”合作模式就是在异地学生中创造学习单元或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小组中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这种模式把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存在着远程学习小组划分的问题,划分的办法应根据学习要求和其他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常见的分组类型有:1)讨论型(10-30人)2)协同型(3-5人)3)伙伴型(2人)。
2.4 讨论型教学模式
在网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利用现有的BBS实现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讨论学习一般由专职教师管理,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区内留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语言或评论都能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这种学习由具有权威的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5 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创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基地。教师把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网上练习资源放在教学基地上,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在Internet上学习课程内容,也可将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学习。此模式包括自学课程内容、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点辅导等。
2.6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却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计算机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优点,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涉及三个环境阶段(情境资源展示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成果与交流环境)、五个要素(研究主题、活动程序、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网络支持系统)。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虽然为人们看好,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这几年信息化教学发展进程缓慢,其在教学上的作用并没有被真正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化教学手段尚未被充分接受
要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从主观上来讲,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不大愿意去改变这种方式。从客观上来看,计算机及其网络是一门新技术,而教师们捏惯了粉笔,对电脑操作不大熟练或者根本不会操作,对电脑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敢去尝试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信息化教学“曲高和寡”,难以普及。
(2)CAI软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的CAI课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许多课件“孤芳自赏”,无人问津。CAI课件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差、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系统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差主要是指CAI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其学习进行诊断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在CAI系统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CAI系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学生看成知识仓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这个仓库中灌输知识,新的媒体的介入使“书灌”变成了“电灌”,学生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缺少知识间的联系,不但知识难以迁移、学以致用,而且不便记忆。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使得系统的交互性差、灵活性差,不能进行协同学习,相互交流,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3)CAI课件的广告宣传不够
现有CAI课件的广告宣传不够,所以许多课件“养在深闺人未识”, CAI课件的重复开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现在操作平台更新快,许多CAI课件尚未被投入使用就面临了淘汰的结局。
(4)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力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维护力度不够,许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在开发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但是任何一个系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护、修改、补充,而这些工作却并不为人重视,所以无论在网络教室、校园网还是在Internet上,人们所能找到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软件的内容通常都比较陈旧,或者比较粗浅,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
(5)网络环境存在负面效应
信息化学习意味着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张“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对信息化学习产生冲击,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种种不良信息充斥网中,造成网络的污染。另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理性工具淡化了非理性的情感,数字的脉冲取消了生存现实的乐趣,从而使人际关系冷漠、疏远,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恶化,在现实中难以与人沟通。尤其是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成熟,更容易被诱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6]
3.2 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观念,普及电脑知识
我们要积极宣传信息化教学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为教师创造学习电脑条件,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电脑及其网络知识,为信息化教学做好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应该让它能运用于教学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CAI软件的质量
提高CAI软件的质量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其次,要增加教学人员的参与程度;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CAI软件不能停留在单机上,一定要网络化,要交互性好,界面要开放灵活,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熟悉教学环节、了解教学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在CAI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让用户(教师和学生)参与,以便了解用户的需要,目前的CAI软件摆花架子的不少,真正的实用性强的CAI软件不多,这主要是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缺少沟通,如果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让用户自始至终的参与,将使软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软件的开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商要有利可图,才会加大投入,所以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才能鼓励开发商推出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
(3)加强CAI课件的广告宣传力度
CAI课件和其它产品一样,需要被人了解,但是现在为教学软件作广告的不多,许多课件的名称看似相同,使人无法识别它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创意和特色。
(4)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
信息化教学系统开发完成后,开发商和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由于教学系统不同于其它产品,其内容和形式更新较快,需要及时更新,在校园网上,要充分利用好Internet中的资源,及时将好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将其尽早地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避免教学系统成为“无源之水”。电子教材的设计和开发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心理学、传播学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科学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学习者的感受,使信息化学习更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使用单位的领导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系统建立以后的投入,这样才能使系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不至于造成系统的空置和浪费。
(5)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做好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严格管理,这是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另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为学生学习进行组织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同时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方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远在几十公里甚至是几百公里之外的学生,更应为他们及时提供信息和服务。为了能使他们安心学习,消除孤独感,教师通过E—mail、电话等多种途径传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包袱和畏难情绪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排解,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例如,针对入学后学生中反映出来的对远程自主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教师及时给每位学生分发《教师寄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放眼未来,顽强拼搏。
4. 信息化教学的展望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已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Internet和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并使其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虎添翼,蒸蒸日上。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0
[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 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受到很大冲击,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尹子武,2011)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领域。
本文立足英语教学教法的改革,结合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英语课堂模式的结合,研究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个性化英语综合课程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细化为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这三方面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1.研究现状回顾
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发展。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的,是当前英语教育教学探讨的最紧迫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已提出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如:何克抗(2012);曹进、王灏(2007);谈言玲,严华(2007)等。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或较浅显地介绍了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或侧重于个性化英语教学的某一方面,至今尚未有论著用实证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信息技术的新模式背景下彻底而深入地探讨英语综合课程教学个性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及策略。通过分析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明确了改革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院校英语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外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还采用以教材和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弊端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难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新模式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个性化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具体操作办法及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如:提出开展个性化英语教学的途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这些是需要明确的改革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探索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增强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的,这是本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探讨究竟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环节,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引入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一方面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要求和个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进行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发展均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这些信息化手段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化手段的负面影响,或降低至最小,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三个方面探讨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框架。
1.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个性化
教学准备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构思和设计,主要包括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个性化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传统角色,由“教”变为“导”,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个性化地进行教学设计(集中讲授与分层教学)。
①学生分层。大学生不仅存在语言潜能的差异,而且其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
②讲授分层(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
2.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个性化,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环境的个性化,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或模拟英语语言环境。
(2)课堂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运用多媒体实行个性化教学。可以利用情景教学原则、任务型教学原则,运用歌曲、电影、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3)课堂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水平,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及学习形式。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课堂授课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5)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余丽华,付香平,2006)。因此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指导性地计划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英美国家文化背景介绍、英文影片等。
(6)适应新的师生交往方式。由于交往媒介发生了变化,教学由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走向个别化教学,而不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交往方式由单向转为交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3.课堂教学评价阶段的个性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实现个性化评价,注重评价分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四、结语
本文尝试将信息技术与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探讨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及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曹进,王灏.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外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03:53-57.
[2]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06:58-61.
[3]韩秀莲,冉亚维.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之浅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120-121.
[4]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5]谈言玲,严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7,05:37-4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实施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属于美感的认知和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将会逐渐形成对于美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所以说,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树立审美观、陶冶其审美情操,甚至是完善其人格的关键。为了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应该从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出发,研究和制订信息化条件下适合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美术教学要求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
1.循序渐进的知识技能培养方式方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处于从不了解到了解的渐进过程。在这一阶段,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能力,以引导式教学入手,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的培养。
2.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还不成熟,一般来讲,其主动认知能力比较弱,需要从教学的角度充分调动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其关键。
3.渗透式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观的培养方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情操和审美观的培养需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渗透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不仅要满足信息提供的多样化,而且要求信息内容的系统化和简易化,能够被小学生接受、理解。
二、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适用模式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教学过程,对于教学效果来讲也会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课堂环节主要包含导入教学、欣赏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本章中主要从这三个环节出发,探讨信息化在小学美术教学模式革新中的应用。
1.美术课堂导入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一些10岁左右的孩童,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都十分有限,因此,为了使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抓住他们的心,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环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美术课导入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想办法采用与众不同的导入方式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在课堂的初始环节,教师播放与本堂课有关的多媒体教学视频,采用声音与画面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欲,让学生沉浸其中。这种借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一方面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多样化和真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奠定了基础。
2.美术课堂欣赏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欣赏环节对整个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各种美术图片的欣赏培养起美学的概念和意识,从而为他们进行美术实践打下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将挂图、照片等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这种欣赏课的教学模式死板、生硬,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驱动下,教学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堂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环节。在课前,教师可根据课堂需求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素材。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以连环多样、主次分明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在集声、光、动、静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中,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充分体会到美术欣赏课的乐趣,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且易于接受,突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填鸭”“满堂灌”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从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应中建立起教学成就感和自信心。
3.美术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教学中同样有用武之地。例如,在教学美丽彩虹的实践教学课上,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个小组放映不同场景下的彩虹变化的DV,先让小学生开始了解彩虹的颜色变化,之后,在放映幕上放映出之前做好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色标图,让学生自主辨认七种不同的颜色。
通过上述DV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能够从美术课中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将美术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起绘画创作的灵感,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美术实践课的效率,让他们从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起美的意识。
总之,成功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让课堂效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是一个难点。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声、乐、画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内容的求知欲,值得我们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1]。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实践机会少。一般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太高的要求,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一年来进行。而学生由于即将面临毕业,需要对许多问题进行处理,所以也就相应的减少了社会实践的时间,或者是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了毕业社会实践成为了一种形式,丧失了原有的价值。(二)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较小。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企业来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只能去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去完成实践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所以也就很难体现出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即便是一些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实践单位,这些企业也只是将学生当作了免费的劳动力,认为培养学生耗时耗力,所以把一些无足轻重的任务教给学生去完成。学生没有实际上手操作的机会,只能够在一旁进行观摩学习。不经过亲身体验也就丧失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学生的专业技能依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严重影响了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三)社会实践缺乏现代性。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信息成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2]。如今,会计领域已经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过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有所提高。然而我们各大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还是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手工记账能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实践给予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且缺乏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以后,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中去对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显得无能为力,还要重新花费时间去自己学习,费时又费力。
二、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更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更新,提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3]。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相应的才会产生行为的变化。一是要将信息化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来。除了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增添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软件操作技术的等课程。二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时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意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在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时,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把具体的动手操作步骤留给学生去自主完成,切实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二)创新会计教学考评体系。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所以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评为主。这种考评方法即片面又缺乏科学合理性。用这种方法考评也是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以成绩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进行革新,将学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课程的实际表现融入到当前的考评方式中来,促进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的构建。(三)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除了平时的课后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之外,学校还要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感知和学习,将实践的价值实现最大化[4]。由于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估计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面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积极的充当好中间协调人的角色,构建双方互动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四)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化的信息实践技能,而且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更扎实、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结语
通过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探讨,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信息会计人才。
作者:张黎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杜俊娟.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10:36-37.
中图分类号:G71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互动式白板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对信息化教学在具体课程中的实现方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优化。以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结合信息化技术予以创新,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现代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借助恰当的媒体手段可以实现要素之间的畅通联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的引导者。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将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将会变强,学习过程亦会变的充满乐趣。现代信息化技术正是这一恰当的媒体手段,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型的教学模式
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对相关的知识的直接讲解。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信息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实现这种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的多元化趋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料,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呈现出更多的形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2、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
因为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不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很多问题。问题不辩不明,在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下,通过“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的多向交流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透彻知识点的内容。通过社交软件、手机APP、大学空间城等方式,信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升级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而且可以延伸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而不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的限制。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实现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多元化。
3、合作型教学模式
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合作完成知识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松散的分组变为明确的分工,把学生较为单一的个人学习模式引导为团队学习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内沟通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渠道沟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主动性。借助网络平台和软件程序,学生们在接受任务之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实时沟通,安排好组内的分工。通过任务的分解可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通过组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可以交换意见、互通成果,从而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提升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团队效率和凝聚力。
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在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应用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以微课教学为例,首先需要对微课形式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同时,还需要告知相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应当采用系统教学的方式,逐步告知资料查找、课程录制、资源上传、网络互动等步骤,最终实现教师对微课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
2、优化教学设备
设备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必要前提。现代化的计算机、高速的网络、流畅的网页、清晰的投影等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需要对现有教学设备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及时优化教学设备,在物质基础上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展开。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方法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虽然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生动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合理安排、运用仍然是优秀教学的精彩所在。针对教学对象的多面性和教学过程的多变性,教师需要在做好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适时进行创新。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在教学形式上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路径。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创新,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从提升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入手,在教学方法改进上加强,同时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设备更新上予以配套,以期促进现代化信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宗营,姜旭峰,纵静,赵媛莉,等.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保障新能力[J].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2013,01:127-128.
[2]韩冰,王杨,沈秋敏,等.中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ICSSH 2015),2015,09:176-177.
[3] 姜艳丽,张学超.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95)
[4] 程丽,王寅龙,王聪丽,王希武.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 价值工程.2013(03)
2立足信息化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实际的实践时,其中涉及的所有教学过程都要具体而微。首先,教学要创设一个情境,目的是引入所要讲授的项目;其次进行项目分析,使学生明白到本节计算机课程所要实现的内容是什么,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怎样;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巩固一遍,使学生加深印象,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计算机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都要根据具体的课题,采取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引入教学项目时所提到的引入情境,其实就是为了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课程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被抓住了,自然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节课所研究的项目时,可以充分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变为具体的实践,类似微博或是资源库等具体的信息化内容,在这时就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辅助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够在两方面体现出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可通过信息化模式使学生接收到通过演示讲解呈现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的演示使得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更为便捷地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现代化的特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思维僵化,使学生提高计算机课程相关素质的同时,更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此外,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突破更为动态化,本身课堂教学就是动态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其中的实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动态、不定,易于指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3发散信息化教学落实课后反思
当下社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教育等不同领域,及时做出反思都尤为重要。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实践后进行课后反思也同等重要,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而言,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检测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基于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进行具体的课后反思时,首先反思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是否真正起到实效,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属于理论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因此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课后反思要考虑到这一层面;其次,反思课前的备课内容是否充分,所备课内容是否会对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作用,是否很有效地借助了信息化的教学平台等,最终目的即是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提升其计算机课程的综合能力。当然,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基于这一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因此,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水平,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折中性的、或者少量掺入传统型教学模式来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授,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认知和操作水平。
4实践信息化教学教师能力探讨
第一,教师要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反复实践应用中找到突破口,不断地变换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要掌握其中的融会贯通,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的放矢地做出详细贴切的评价、建议和鼓励,使他们在树立信心的基础上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二,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要学会虚心学习,能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将自己尚未掌握的教学要领取来,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将其视为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第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难点,教师因此要尽量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学生要能学习新的知识,那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尤其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等兼备型人才。第四,教师要学会控制调理自己的情绪。中职学生本身就不太好管,那么教师就必须学会掌控自己情绪,坚守快乐教学的模式,尽量少生气。中职学生底子差、纪律不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将其纠正好也并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要在控制好情绪的基础上,向学生耐心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为主要工具,讲授和课堂灌输为主要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是教师,其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学习器材进入学校、课堂和家庭,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使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和多种学习工具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的新知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方法对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综合刺激,还能用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有利于使学生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中心、是主体,由传统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因此,教师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喜爱,它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将做好的课件在校园网上,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材料,采用Web技术,利用超链接组织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资料。
2.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通过网络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若不想公开所提问题,可以直接给教师发电子邮件,使教师因人施教,实行“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一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师给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和空间,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地呈现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由传统的被迫学习转变为独立主动地学习,最大可能地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3.互助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通过教学网络布置学习任务,在教学网站上答疑,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或浏览学生在论坛上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学生也可将自己学习研究的成果在教学网站上,或通过网络交互功能进行讨论。网络互助互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和速度。
三、两种模式相互渗透,优势互补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现代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缺点是教师易忽视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有可能偏离教学目标;而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则恰好相反。“主导―主体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发展、深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吸取、包容和发扬,既不是简单的取代和抛弃,更不是无原则的折衷,而是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指导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建立起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探索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系统的教学方式,认真踏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整合,并且对涉及到教学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过程与评价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积极创设更多有利于教学系统的方法与程序,从而更好地促进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信息化教学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在整个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十分充分的交互性,继而更好地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绪,进而更好地推动教学的直观化、动态化与模型化。另外,信息资源利用其非线性的超文本以及更好的超媒体的链接方式,可以更好地符合人们本身的思维方式,继而对于更好地表现人们思维的复杂性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思维的良好推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自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本领,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够很好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实现多个角度的完美阐释,由此而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整个知识的整体构建。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了这些资源,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唤起学生在记忆深处中关于知识表象与经验的理解,继而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同化掌握与顺应性接受。
另外,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被融入学校教学当中,对于教学的实施者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包括要尽可能树立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的观点,这样做也可以进一步促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全面开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默契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牢牢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养成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等教学工具观等相应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教
学结合的特点分析
电子商务课程之所以适合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自然有着其自身不可忽略的显著特点,要更好地认识这一规律,自然要尝试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去认识它。首先,从横向方面的整个来看,学生在对电子商务这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在一个相对比较特定的时间内做到内容上的交叉与融合,不仅要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有关内容,还要培养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以及培养教师在必备的教学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能力等。其次,从纵向整合方面看,可以了解,学生在认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深入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还要积极体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环境。
具体而言,分析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主要分为4个阶段。
1)对信息技术的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信息技术知识与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相对而言是独立存在的,它们被看做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教学。
2)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积极辅助学校传统教学的发展,还要尝试作为教学演示的主体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手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发生潜在的关联。教师将电子商务教学贯彻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也要积极引领学生更好地融入这一具体的教学实际中。
3)信息技术的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充分展示出信息化教学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高效的声音和图画为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相对比较轻松和自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探讨与掌握,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也极大地提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兴趣。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就要借助网络信息这个大平台与客户进行交流,因而对这个方面能力的掌握可以很好地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发展的需要。
4)对信息技术的融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革,继而更好地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掌握其自身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模式俨然成为教学发展的主流,营销类课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必将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3 营销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的现实性不足
分析
在实际操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营销课程的整合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信息化教学与电子商务课程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在于它们之间进行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整合现实方面的主要情况、整合的难度以及整合的主要途径等各个方面。同时,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特征,从而直接导致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整合教学的过程中碰到许多共性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整合的概念理解还存在偏差。常说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营销类课程进行整合,主要是指将它们进行更高层次的互相适应的过程。这种互相适应绝不是对一方自身特点的缺失,还是要将整体与个体进行一个更好的交叉融合。同时,还要使它们完全处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和谐的统一高度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尝试尽量将信息化教学与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乃至课程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一个高度整合,从而形成更为自然的有机组合的形态。
其次,参与这一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方面的素养还有待提升。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应该充当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还要主动成为整个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下活动的组织参与者的角色。因而,这种高标准的挑战强烈要求教师具备更多信息方面的技能,或者说是在信息化实践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方式方法。学生也同样要积极具备一定的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现实需要。
最后,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换,信息技术想要实现更好地与电子商务学科的结合,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殊性,继而真正达到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目的,使得营销类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移动成果的展示,如智能手机、移动式平板电脑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除此之外,据2013年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网民的人数规模就已经达到了6.18亿。其中,55.1%的网民人数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而且在该年龄段中,学生的比例占25.5%,并且学生所占比例中有67.2%是中学生。所以,由以上数据所得,学龄人群在互联网使用群体中还是占有较大比重,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了,现在已经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量的“低头族”了,而且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方便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进步,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将移动互联工具用于学习中,将其变为学习工具,方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在载体与平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1]。
一移动互联网所具的时代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包括终端、软件以及应用三个层面的、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利用无线电的通信方式来获取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三项时代特征:
(一)移动化特征
在移动化互联网的时代下,通信移动化、商务办公移动化、娱乐移动化甚至于教育教学的移动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透露着互联网具有移动化的时代特征。
(二)差异化的时代特征
在移动终端隐秘性与私密性的前提下,这就要求移动数据必须具有差异化,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必须细化,才能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传等现象,因此,具有差异化的时代特征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主流。
(三)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随着各种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例如大数据、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企业要想实现差别化的服务,就只有具有向用户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占领一席之地。此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也能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私密性[2]。
二移动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移动教学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移动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与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其具体指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的内容与老师指定的教案系统的、全面的、有目的展开教学。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移动多媒体等智能设备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国民行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约束[3]。
(二)移动教学的实施条件
移动互联网教学存在泛在性的特点,即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移动教学,但是必须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前提下。移动网络教学需要有智能移动终端的辅助以及在互联网的帮助作用下才能够实现。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不完全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国民用移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所占比例达到了88.9%,其比例远远超过了固定互联网设备所占的比例,另外,我国网民的平均每人每周的上网时间长达26.1个小时,并且还持续处在上升阶段。
三移动式信息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电子教材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学所用的教材及资料都是用纸质版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的。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设备相应的会比较丰富,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图片等方面的处理等,都相比纸质版的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此外,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还增加了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重大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会减少更多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更清楚的向学生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使用移动网络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简单的、纸质版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局限性,可呈现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电子化的教材将会是移动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4]。
(二)移动式教学下的互动化
学生对某项陌生事物的学习与认知总是有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这期间,只有进行反复的探索,反复的实验求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在传统的认知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长期的教授,但是,使用移动互联的移动教学模式,使电子教材程序化,就可以大幅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也可以其他与同学进行互动,进行商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电子教材将互动化学习这一特征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教学的困境
以上讲述的电子教材的信息化、程序化以及互动化虽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的方法,并且具有随时随的学习的优点,但或多或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移动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冲击仍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1.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的规定与使用移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自主学习的特点相矛盾。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教师主讲,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移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帮助学生负责解答疑惑,这样一来,两种教学方式就产生了矛盾。3.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系统全面的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相背离,移动教学进行的是片面式的碎片性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五关于解决教学困境的主要措施开展移动教学首先就要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积极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提高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要想使移动教学能够在学校进行推广,就首先要提高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逐渐改变以往的学生上课出勤考核方式,既不能放弃原先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2.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与移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自我发挥的平台,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移动设备的优势,转变教学的主角,学生主讲,教师负责提问,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3.系统教学变为重点讲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授课主要是根据课本以及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样虽然具有条理性,但是却失去了其中的乐趣,学生听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教学设备的资源,在授课中进行穿插讲解,可以将其教授课程分章分节,在其中插入视频、音频等,实行片段式讲解,将重点着重剪出来,这样不仅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5]。总结以上内容,移动教学将会是一个更加方便、生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与困难,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化教学模式归根结底具有不可避免的而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一种教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2]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3]余飞,刘思宏.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信息化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5-87.
二、高职德育教学现状
1.生源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多数因为中考的失利、过去学校生活中老师、家长对自己的不够关心、不够信任、不够理解等造成如今他们或多或少的自我、自卑;迷茫与迷失。加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对职校生的偏见,造成自暴自弃,思想上、品德上、学生、行为上都存较大的缺馅。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
2.德育课堂现状
在长期的德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是认为专业课对未来找工作更有利,二是德育教学内容方法死板。德育课的授课形式一般是讲解加板书,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师甚至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法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只是被动地学习,尤其德育课(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理论性较强,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习兴趣。课堂常出现教师唱单独戏的现象,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差。德育课发挥不了育人的功能。要打破一现状,教师教法有待改进,一定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问题的分析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听课的效率。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
三、高职德育教学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高职德育教学课堂现状,有利于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加,主动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规则,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以致用。
2.课堂效果
改变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学习方式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教学的开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生学习变得主动。
四、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德育教学课堂应用中的实效
信息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德育教学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本文以德育一年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为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素养提升》的知识点——“人生四张名片”,通过多媒体制作了四张行为幻灯片,分辨对应的素养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知识点——“团队合作”,学生上台做游戏,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音乐,随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通过视频播放知识点——“职场素养”,让学生直观了解职业素养要求,并能结合自身实际与本专业要求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职场适应能力;课后作业——通过E-mail将作业或疑问发给老师或发送到学习平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意见与看法,对知识进一步巩固。整个课堂将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多媒体、网格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效果,牢牢掌握《素养提升》课程的要求。
五、对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德育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1.信息风暴冲击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大量广泛传播的信息充斥着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得学生过于依赖网络资源,不肯动脑筋。
2.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懒于查阅各类书籍,更乐于求助网络资源,过多关注教学形式和方法而忽略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资源的利用、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实现不了教育、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91-02
1 前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课程标准改革大背景下的时代产物。因为语文课程的新课改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出创造性阅读的习惯。只有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可以真正成为高效的阅读课堂,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精神的学生,将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能够肩负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担。这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时展的信息化趋势来采取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进行有效学习的途径与方式之一。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的新课改标准,语文教学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思维的发展能力。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是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所在。可以说,语文教学中如果缺乏了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会使语文教学显得毫无生机,无法培养出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学生缺乏主体性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根据新课改的标准来进行教学,仍然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自己当成整个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所在,学生仍然是整个语文阅读课堂上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与倾听者,教师的权威性地位牢不可破。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兴趣逐步减少,学习自主性与兴趣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从而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沉闷。
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匮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起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机会,从而让本身知识与能力有限的初中生难以完成一些较大难度的语文阅读任务,这也就干扰了他们语文阅读知识的获得与理解。事实上,鉴于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应该组成一些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学习。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在阅读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讨论的机会,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都缺乏互动式的交流,当然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会很好。
课堂教学资源不够充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难以很好地满足初中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难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学生只能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问题发现与解决,根本无法进行向课本以外的思维探索与发展。
3 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尽快从教学套路与困境中走出来,因此应该搞清楚导致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所在。根据目前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教学环境的限制。基于这些原因分析,应该尽快采取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自身为主导的教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真正让语文课本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让学生在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创设出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其能否成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的真正本质就是应该激励与鼓舞学生的学习斗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阅读课本身的枯燥乏味,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创造出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堂,让学生能够置身于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语文阅读课教学需要,使用一些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并借助于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能够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学生对于阅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的结合下优化阅读课效果。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营造出一个和谐开放的阅读氛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让本就显得无生机的阅读课程变得更为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广泛运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传统的语文阅读教材中的知识内涵与外延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从而让教师在重视学生内心感受与体验的前提之下,积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为和谐开放的语文阅读学习氛围。这样的话,初中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为开放且广阔的阅读空间中进行学习。当然,初中语文教师显然不能忽视自己的引导与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积极向上的阅读学习情境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清楚学生的内心想法与体验活动,然后有机结合教学情境来设计一些与学生的阅读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与阅读文本间距离的缩小,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在这种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利用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把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向课外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开辟内外结合、拓宽阅读空间的新局面。事实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知识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关系重大的环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基点,不断向教学内容外的知识资源进行拓展,从而有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并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容量。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化特点来赋予课文以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从而让语文阅读课实现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学习与体验的多维拓展与延伸,同时还充分体现出课堂的情感性,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不断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力,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来切实增强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