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2:48: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实践性。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航空公司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技能的需求及标准,根据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内容和特点,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严实作风、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本科教学及航空电子维修特点的工程训练三层次课程体系:工程基础平台、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和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明确课程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用。
2.1工程基础平台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具备专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通过学习基本加工技术、航空维修规范性技术资料、飞机的总体布局和工作概况,使学生对飞机维修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及感性认识。同时参照航空公司适航维修标准和维修流程,对学生进行维修工程技能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航空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2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
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养成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以航空电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基本训练,以飞机典型电子系统为载体开展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飞机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各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建立完整的飞机电子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
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和航空公司培训学员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着眼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飞机维修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航空电子维修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航空电子维修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3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
通过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校、民航局各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编写民航统编教材,推进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步使课程内容达到科学、合理。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民航维修技术、维修方法的发展,更新、完善训练项目的内容,对于专业实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习科目,在涵盖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提出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更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以适应民航发展实际需要。研制一批集电子拆装、通电测试、模拟排故和标准线路施工于一体的新型机务培训平台。将课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拟再现飞机维修现场环境与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维修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科技训练机会,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实习飞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资源构建仿真与实训相结合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环境,以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要求,通过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边讲边做,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演示并配以图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结合航空典型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分析故障、排故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注重启发式、探究性教学
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3充分利用现有实习飞机进行实践教学
通过真实的飞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正的航空维修环境中进行学习,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各项专业维护和排故要求。
4.4通过软件虚拟实现,提供一个高真实度的现代民航客机操作环境
1实践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实践性。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航空公司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技能的需求及标准,根据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内容和特点,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严实作风、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本科教学及航空电子维修特点的工程训练三层次课程体系:工程基础平台、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和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明确课程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用。
2.1工程基础平台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具备专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通过学习基本加工技术、航空维修规范性技术资料、飞机的总体布局和工作概况,使学生对飞机维修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及感性认识。同时参照航空公司适航维修标准和维修流程,对学生进行维修工程技能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航空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2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养成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以航空电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基本训练,以飞机典型电子系统为载体开展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飞机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各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建立完整的飞机电子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和航空公司培训学员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着眼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飞机维修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航空电子维修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航空电子维修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3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
通过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校、民航局各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编写民航统编教材,推进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步使课程内容达到科学、合理。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民航维修技术、维修方法的发展,更新、完善训练项目的内容,对于专业实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习科目,在涵盖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提出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更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以适应民航发展实际需要。研制一批集电子拆装、通电测试、模拟排故和标准线路施工于一体的新型机务培训平台。将课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拟再现飞机维修现场环境与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维修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科技训练机会,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实习飞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资源构建仿真与实训相结合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环境,以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要求,通过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边做,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演示并配以图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结合航空典型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分析故障、排故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注重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3充分利用现有实习飞机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真实的飞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正的航空维修环境中进行学习,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各项专业维护和排故要求。
关键词 :学习路径图 企业员工培养 培训 应用
近年来,随着学习路径图概念的提出,传统意义上“学以致用”的培养模式逐步被“用以致学”的模式所替代。然而,在“用以致学”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进行设计及管理,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用,进而提高绩效,已成为当前企业培训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某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培养为例,谈谈学习路径图理念在培训设计上的应用。
一、学习路径图介绍
学习路径图,也可以被理解为人员成长培养手册或学习护照,是指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既包含课堂讲授,也包含岗位实践及其他活动练习等。
二、绘制方法实例
学习路径图的绘制包含工作流程梳理、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方案的制定以及学习地图的绘制等几个步骤。
1.工作流程梳理
工作任务分析即通过对具体工作流程的梳理找到流程或典型任务中由于知识和技能不足而引起的瓶颈,进而将其锁定为学习目标。
以航空公司5年左右一线生产维修人员为例,我们应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得出其工作任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例行维护工作按要求完成并签署;二是制定排故方案;三是排除故障。
2.学习任务的建立
笔者对以上三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及评估,形成了针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模型,进而建立起以下学习任务:
第一,工作任务一对应的学习任务:包含飞机维修各类工作单签署规定,绕机检查注意事项,飞机机型知识,维修专业英语,沟通技巧等。
第二,工作任务二对应的学习任务:包含维护手册使用,MEL查询,时间管理,团队建设等。
第三,工作任务三对应的学习任务:包含常用工具使用,安全知识,飞机机型知识,维修专业英语等。
3.学习地图的绘制
根据上步确定的学习任务,笔者通过行动学习法、访谈法等评估各类学习中能够获得稳定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及对成本、风险等进行预估后,对以上各类学习任务进行合并汇总,形成课堂讲授类(理论学习)、课后实践类(岗位实习)及主题分享类(活动开发),具体方案如下:
参考文献
[1]朱春雷著.学习路径图—— 建设培训体系的基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据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国内工科毕业生只有10%符合跨国公司聘用标准,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从实习教学角度考虑,究其原因是离散的课程实践环节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致使工程设计能力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而民航飞机维修又是国际化程度高、跨专业、多种技能知识综合运用的特殊工作,实践证明毕业生只有符合其国际化标准,才能胜任飞机的修理、改装等任务。
1 飞机电控实习教学的现状
航空电机学与飞机电气控制是本校电气类的专业课,而飞机电控实习又是对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该实习科目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目前的实习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不够规范,不同老师执行标准不同,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认同;(2)工程应用背景不明确,和飞机实际电气控制有差别;(3)设计性和知识综合应用性不强,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能力强的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能力弱的学生则完不成教学任务;(5)现有的实习设备不能做到电路功能的扩展,学生无法将设计好的电路用在教学设备上,不能做到电路控制的实际运行。
2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改革思路
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 、运作(Operate)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表示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这四个环节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周期,并以这种工程体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掌控能力等。可以说CDIO 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其提倡的“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CDIO教学理念,改革和完善飞机电控实习教学,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理想方法。
根据CDIO教学理念,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依据现役飞机维修需要,制定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完成该习科目的设计选题的构思与论证;(2)通过设计环节将选出的实作题目按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设计与实施;(3)通过实现环节完成具体的实习科目的教学;(4)通过运作环节对该实习科目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完善和改进。
3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实施方案
3.1 实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采用阶段式、层次式结构,将项目操作分为两个阶段、两个层次进行
(1)“构思”,以工程为背景,分级实施。要求学生实现运五飞机(较简单)升降舵电路控制功能,学生需要以航空电机学和飞机电气控制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了解运五飞机升降舵如何操纵,升降舵活动范围与飞机姿态的关系,依据电路设计原则制定控制电路方案,并在研制的电控箱内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他们设计运行成功,则可以进一步实现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路控制(相对复杂)。他们需要了解飞行员如何对其操作、主操作和备用操作的关系,飞机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之间关系等,在运五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再设计,控制电路采用模块化(带插槽的控制板,控制板上有相关电气元件),电路功能扩展采用插件方式实现。
(2)“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学生分流情况实施。运五飞机升降舵操作电气控制相对简单,容易实现,但也需要资料查询、自行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摸索,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能了解设计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在完成运五飞机电控功能实现和运作后,此时学生已经出现了分流状况,便更进一步地设计了(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气控制)。他们依据以前(运五飞机升降舵设计)经验,选择相应技术路线进行设计。教师只需要把握好设计功能是否和真实飞机工作状态一样,其设计方案与选择技术路线是否能够实现,电路设计是否新颖等关键问题即可,其它的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3)“实现”,强调所学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标准化操作。教师按标准线路施工要求检查相应的电路安装接线、布线、工具使用、仪表使用。如果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只需要求他们利用其所学的手册进行查询,做到检查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4)“运行”,主要检测和确定其设计与构思是否完善。电路设计安装完毕后,需要通电运行,以判断其设计是否有缺陷。针对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实现的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反思在构思、设计阶段的得与失。
3.2 基于CDIO教学理念研制相应的教学设备
工程项目设计是工程实践的精髓,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来完成。所以相关教学设备也需具备能按照CDIO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2010年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获批飞机电控设备箱的研制项目,重新研制相关教学设备,使其能够具备工程设计及功能扩展的能力。项目共研制控制箱16套、模块化控制电路板8套,控制面板预留出开关、仪表、电流调节元件、信号输入及输出装置、信号灯等装置,为电路设计提供了硬件支撑,学生可以按需选用。电气元件按模块化组成可插卸电路板,功能扩展只需将设计好的电路板插在控制箱插槽内就能实现。该实习室还配备手册查询设备,装有相应的标准施工手册、机型手册,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学生设计时所需的各种资料,从而大大改善了该科目的实作环境。
3.3 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
通过考核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按照CDIO培养模式进行实习是教学改革目的。原有的考核只重视完成的标准、工艺,没有涉及到工程设计,因此通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具体考核标准如下:实习报告的质量占10%;设计方案占20%;进度合理,分工明确,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占25%;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占15%;项目是否完成占10%;总结报告相互交流情况占20%。
3.4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CDIO 主张通过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科学知识与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获取;这种经验是把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在该项目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选用相关的资料、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完成教学任务、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阶段性工作、检查其设计、构思是否合理,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否顺畅,考核其设计、构思、是否新颖,有无创新。
将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应用到飞机电控教学中,并对所选题目难度、实用性、与所学专业知识(飞机电气控制与飞机电机学)相关性和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精心选择适合实习教学的题目,将所选题目细化到必做题与选做题,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实习操作的潜能,实作题目以解决相关工程问题为背景,以任务的形式交予学生进行实施,来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或自主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组实施与考核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CDIO教学理念实施的飞机电控教学方法及研制的教学设备,能够建立起学生的工程价值观,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分层分流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经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珍香,李全福.基于CDIO模式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5-68.
[2] 郭小勤,王鑫,李漓.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设备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64-67.
[3] 陶勇芳,商存慧. CDIO 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4] 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
[5] 曹勇锋,张可方.自制设备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135-137.
[6]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7] 周学君,赵亮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1-112.
在本人培训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这次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让我学到了培训方面的许多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到对航空维修部门的人员培训需要规范和标准。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将培训内容以及如何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心得和体会作一总结。
一、了解成人培训的特点,因材施教,作好课程设计开发。
成年人学习的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遗忘快,目的性强,自我意识强。
企业的员工的培训往往都是对成年人进行培训,培训效果受到,如;培训执行技巧,培训流程管理,培训方案设计等多种因素影响。
针对成年人学习目的性强,自我意识强的特点,做培训之前首先作好培训需求分析:通常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人员访谈法,现场观察法,记录分析法等,
其次作好课程开发设计,成年人学习动机时常有两种,成长动机、匮乏动机,针对其学习动机:,用良好的课程内容往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吸引学员,让学员知道学习的结果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职业生涯道路得到不断拓展。
二、充分掌握培训技巧,加强互动教学,花足够时间进行课程准备。
培训技巧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游戏法。
根据调查:讲授法,听可记住10%;讲授+示范 ,听+看可记住25%;作练习,听+看+读+写,可记住45%,角色扮演,听+看+读+写+互动,可记住85%.
所以为成年人培训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机务维修人员常常在休息期间进行培训,有的是在上早晚班期间过来培训,他们从心理上抵触培训,所以培训效率极低,一个好的培训教员首先应该引导学员,让他们了解为什么需要花时间过来培训。
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通过互动如做游戏,或讨论会等让学员感到培训生动有趣,从中确实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培训教员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准备,才能作好课程开发设计。
三、了解OJT培训的特点和方法。
OJT(ON JOB TRAINING)培训实际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好,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在保证飞机能正常营运的前提下,使学员掌握维护飞机和系统的方法,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机载设备,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飞机手册和维护飞机的工具设备。
最终目的是快速提高学员的维修能力。
1、OJT培训首先注意培训安全。
在飞机上,或模拟机上进行培训必须牢记安全,尤其是在飞机上操作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飞机安全,飞机上设备安全,工具设备安全,要求学员必须遵守安全程序,使用有效的技术手册,同时必须按照教员的指导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结束后飞机必须复原。
2、OJT培训要制定好计划,而且多让学员亲自动手。
计划不但要有总体计划,还要有每天的具体工作计划。总体计划要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实施级别和培训内容。
每天的工作计划要包括每天的工作任务,教员的工作项目,制定日程表。工作前教员要把工作分派好,合理分组。而且多让学员动手操作,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员实习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警示其他学员,同时使用工具设备耗材要作好记录,工作完成后作好清点总结。
四、OJT培训带来的启发。
成年人往往喜欢通过"做"来学习。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亲自动手干一下。而且习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联系比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学内容越真实,效果就越好。
教员最好将课堂教学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了解并抓住成人学习的特点后采用适用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OJT培训就是基于这种培训方式,所以作好OJT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民用航空维修企业人员素质快速提高,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师傅带徒弟"这种"传帮带"培训模式,有着OJT培训的影子,在短期内为现代民用航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推动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傅带徒弟"培训模式,在企业培训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年代,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现代民用航空企业的维修部门不但面临安全压力,同时面临人员匮乏影响生产的压力,"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仍然还会长期存在,无法取代。
老师傅有操作经验,但知识相对老化;年轻人虽然掌握了不少新知识,但动手能力较差,思想作风,工作习惯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且有的师傅不愿或不真心带徒弟,有的师傅不会带徒弟,如何让师傅的经验和年轻人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本人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较好的方法是培训"师傅",设法打造一支与现代航空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的培训启蒙教练员队伍。
充分重视培训"师傅"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新员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习惯通过短期培训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师傅带徒弟"这种"传帮带"培训模式,潜移默化才能更好实现。
其次可以节约培训成本,以点带面,解决企业发展与人员匮乏的突出矛盾。而且良好的师傅团队更容易宣传企业文化,更容易使优良的维护作风和精湛的维护技术得以传承。
常言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所以建议维修部门应该制定出当一名合格师傅的准入标准,定期培训师傅,并列入档案管理。
同时要求师傅带徒弟要有工作计划,要制定相应目标,而且对师傅徒弟都要有相应考核和奖励机制,保证培训的落实到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4-03
一、前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学科起源于美国,到目前为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学科,此学科主要研究利用各种工业工程技术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整体效益,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工程的学科已经成为其主要学科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外大多知名高校都建有工业工程的学科或学院,在工业界工业工程师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我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相对较晚,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二十几年历史,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制造业、装配业、化工也等诸多行业已经得到了认可获得很好的应用,高等教育也已有将近200所高校开设了IE专业。但是,各个学校的发展历程、行业背景、优势学科等各不相同,其专业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所以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一条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研究[2]~[6],但是对于以民航为背景和应用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还未见公开发表。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民航飞机数量以及从业人员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民航企业开始重视采用诸如供应链管理、ERP等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我国民航维修管理方面整体上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维修工程分析、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现场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化技术和能力的人员严重缺乏。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作为民航的高等院校,迫切需要研究民航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出适合民航发展需要的掌握工业工程技术的人才。
二、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特色
国外知名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会根据当地市场和产业需求定位和设置课程,学校甚至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开设较少考虑区域因素和当地及行业优势,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应依托行业优势――民航维修,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维修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中国民航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叉融合的普通高等学校,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工业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是目前中国民航唯一一个依托于民航维修定位于航空维修管理的本科专业,其特色在于将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民航维修管理紧密结合,为民航业培养复合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专业的经验,结合行业背景,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以工业工程技术为主线,为民航业培养优秀的维修管理人才。其特点体现为:
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民航维修的相关知识。
以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教学目的,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工业工程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
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想。
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针对航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维修管理、生产调度的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综合美国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几个特点: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专业基本课程主要是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选课体系广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特色专业,应以民航为背景,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从纵向来说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如图1所示,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除主干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从横向课程分类和专业所需掌握知识点角度来看,所有专业课程包含的知识体系包含了5大类课程,如图1所示:
1.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基础课程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可靠性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课程。
2.航空维修相关知识:我校的IE专业应紧密结合民航机务维修背景为行业服务,此类课程包括机务工程英语、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类: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航空维修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维修生产运作理论等。
4.维修管理及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及课内实验的学习,将机务维修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类课程应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维修工程与管理、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应用统计学等。
5.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航空维修方面的动手能力,接触机务维修实际,包括认知实习、金属工艺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系统实习、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发动机系统实习、维修管理工程课程设计等。
这些课程体现了我校I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航空维修的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航空维修管理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航空器维修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从事民用飞机维修相关工作、维修工程管理类等维修管理工作,还能从事工业工程资源优化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民航业的用人要求。
四、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整体来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等。(2)使用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针对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航空维修领域最新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3)基于民航实际的航空维修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课程知识点及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4)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1)基础IE技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装配流水线设计、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航空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国民航大学的IE专业实践环节可利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维修企业,如国航、南航、东航、AMECO等企业,作为学校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航空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将民航维修企业运营中跟工业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环节:工程文件管理、飞机排班计划编排、维修质量管理等作为模拟实践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契机开发仿真实验系统或与相关单位共建联合模拟实验室,把企业搬进课堂。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专业,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由于我校作为国内唯一的民航综合性高校,引进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较为困难,所以师资的后期培养尤为重要。针对I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民航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航业IE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对民航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和研究了面向民航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提出了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同时,并研究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专业培养的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报,2005,15(3):89-91.
[2]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峰.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3]胡开顺,李帅,赵少勇等.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1):109-112.
2009年4月3日至5月3日,作者随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第一批赴美国培训,先后到华盛顿、纽约、波特兰等城市,对波特兰社区学院(PCC)等11个社区学院进行了考察学习。2011年6月13-26日又随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赴美国,对波音公司与高等学校的合作进行了考察和交流。通过参观、座谈、个别谈访、培训、参加董事会议、教室旁听、专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重点对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学习结束后,带领研究团队对校企合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行业院校办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分析
民航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民航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给民航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属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优势与特色是“依托行业加强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集聚优质资源,国际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安全理念贯穿培养过程”。但在示范学院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感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行业特殊人才培养的高要求,需要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帮助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既拥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应该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各行业优秀的生产和管理人才,而校企合作为造就这些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美国校企合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合作主体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度高,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高,学校对社区及企业贡献率高。政府立法规范校企合作,设立基金扶植校企合作,设置项目促进校企合作,监控保证合作效益。企业认识到提高雇员素质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纷纷主动与学校合作。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技能标准制定、监督和具体实施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其次,校企合作目标明确、认识到位。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捐钱捐设备,合作双方要为学生和学员服务,要能实现资源共享。[1]
二、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经验借鉴
通过美国飞机制造企业和飞机销售企业的帮助,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波特兰社区学院和德事隆集团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践。校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缔结战略同盟关系,采用项目合作推进模式,开展行业岗位资格证书教育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师资交流与培训、专业教育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启发,引导学校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第一,调整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学习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适当调整职能定位,为学院的服务对象多作贡献,满足行业和区域的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目前尤其重视继续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要求,提供大量的成人培训课程,提供弹性的课程满足职前和职后教育的需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民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飞机维修执照培训等多种类型培训,2011年培训近10万人天。
第二,坚持以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构建或平行、或交叉、或叠加的多元高职课程结构,使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
第三,建立兼容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降低办学成本。
加强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选拔与聘任工作,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实现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并逐步使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第四,以制度为载体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制度的建设使得高职办学模式得以创新,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校企合作双方有良好的联系与联络制度,包括信息有效沟通制度、感情联络制度。
三、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个案研究表明,波音公司通过一个“波音高校关系管理网络”,与世界各地的170所学院和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波音公司慈善捐款的预算,将相关经费分配到该网络中的各高校,通过讲座、项目咨询、课程开发、捐款、设备捐助、实习等活动,使波音公司与院校之间保持了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使波音公司分享了他们对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与波特兰社区学院签订的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建设国际合作的通用航空培训基地,得到了世界著名500强集团之一德事隆集团的大力支持,以及集团旗下赛斯纳飞机公司、莱康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贝尔直升机公司等的鼎力帮助,吸引了美国一家培训企业和波特兰社区学院的积极参与。美国的航空企业和学校以及中国的航空企业和学校搭建平台,共同开展通用航空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是资源共享的成功案例。
民航是国际化的行业。民航高职教育要做强做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基于上述认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实践行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2]
战略导向机制。校企合作需要双方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企业、高职院校合作的结合点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教学资源、师资等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以行业院校独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寻求与民航企业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坚持为民航经济发展服务,即专业设置重点适应民航保障安全和优质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提出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教学内容适应于职业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保障民航安全的飞机维修和航空港安全检查等专业在校生始终占全校在校生的50%以上。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促进校企双方和谐发展,实现从战略的高度认知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生机与活力。
利益驱动机制。学院根据自身特点、优势,以及自身的办学层次定位选择科研的层次,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在应用领域内为企业作出贡献。在学校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为高等职业教育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行业、企业力量和资源,形成了强大合力,为解决职业教育在经费、师资、基地、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开辟道路。
项目牵引机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基础,在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中达成合作“双赢”目标。近几年将合理的专业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校企合作的关键项目。
学院以由校企合作主体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桥梁与纽带”,以专业设置与建设为项目开展有效的合作,坚持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充分依托行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国内外民航企业和学校合作,以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运行与管理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课程、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的全面改革。尤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7个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通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落在实处。注重国内外民航行业标准和规章的融合,结合明确的职业岗位标准,按照“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思路重构了“课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需要的内容。构建了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民航特有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民航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安全检查、空中服务等岗位业务流程为主线,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学院建设了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共完成了188门院级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通过合作项目,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和院校合作,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特色、行业认可、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有利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建设主体多元化,政府指导、企业参与,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民航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民航飞机维修工程、航空服务等民航特有专业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实训平台”,满足在校生技能培养、全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实现校内实训、岗位生产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场所)47个,校外实习基地161个。飞机维修实训基地拥有31架飞机,140多台飞机发动机,5万多种飞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这些主要得益于航空企业的支持。
实施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质量监控。将民航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的红线;将实践教学和基地实训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将教师教学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并重,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人才培养学校与民航企业的密切合作,作为质量监控的要项,从而促进学院培养既熟悉国内民航行业标准,又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双通”型民航高技能人才,使得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实现全面优化。
政府协调推动机制。企业和高校是社会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校企合作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需要有政府架设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即政府运用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手段,促进校企合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向行业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在政策上明确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政府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具操作性的优惠政策;使政府发挥中介组织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协调校企双方合作需求,沟通校企双方在培养计划、培养规格、教育质量评估以及办学条件支持与扶持等方面的事宜,创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有效的协调、扶植与监督机制。如,国际民航运输协会主动介入民航运输国际证书教学,每次考试都派专人到校,试卷全部带回批改,保证了质量和成绩的可信度。
经过学习与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并坚持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开展校企合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实现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与民航运输服务行业发展和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深度融合,保持了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谁来培养人?靠什么条件培养人?”的问题进行,项目成效突出。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民航特有专业公共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共建”的建设理念,“双向参与、同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建设方式,“整合校内外、境内外、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建设思路,及“学历教育、员工培训、技术开发、科普教育”的功能定位等,有效解决行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设备、教师、教材和考试等瓶颈问题,在工学结合培养高质量行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构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作出了示范,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80-02
一、引言
目前,民航机务人员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在岗培训,理论培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实践培训在模拟维修环境进行模拟维修操作培训,而在岗培训是在飞机维修现场进行,但是由于维修成本以及维修安全的要求,学员在岗培训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参观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学员对飞机结构、操作以及工作过程了解甚少。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成本,在理论培训过程中引入虚拟维修,将实践培训与在岗培训过程中部分内容转移到虚拟操作中。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民航机务人员的培训转入以模拟机辅助教学为主的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需要在维修现场进行的维护训练操作转入虚拟维修系统,大大降低培训成本,避免培训过程中出现工作失误,提高飞行安全。当前世界的虚拟维修模拟器主要有美国Aerosim Mechtronix、加拿大CAE以及法国Faros三家公司,虚拟维修系统涵盖机载系统,按照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数据包提供的系统设计文档进行仿真建模。但是,这些虚拟维修系统的采购与维护等成本巨大,不适用于教学过程中。本文提出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分析目前主流机型(例如B737NG、A320等)的机载电子系统逻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机载系统原理、基本操作等内容,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适用于课外自学机载系统的相关知识,方式灵活,大大降低了维修模拟机的教学成本。
二、民航维修培训关于机载电子系统内容的需求分析
机载电子系统的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民航规章要求的专业知识为着眼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适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覆盖下延伸工程技术应用的内容和关键点。因此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建设内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引入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实现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纵向链接,达到理论和实践统一。
(一)基于民航法规的机载电子系统培训需求
民航作为国际性运营行业,从机载电子设备的设计到机载电子设备的报废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满足国际通用标准,作为机载电子设备使用和维护者的培养也不例外。在机务维护领域,所有维护工作必须遵从飞机注册国的民航规章与标准,我国范围内的飞机维护人员资质要符合CCAR-66部的要求,民航培训机构在培养机务维护人员时要满足CCAR-147部的要求,这些民航规章的制定必须遵从国际规范ATA-100。因此,机载电子系统素材库的建设内容,必须符合CCAR-66部、CCAR-147部和ATA-100规范的内容要求。综合各民航规章总结民航飞机的机载电子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监视系统、导航系统、飞行管理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机载维护系统,如图1所示。
(二)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机载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逻辑等内容,总结任何电子系统都是由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管理、核心计算机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输入接口实现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等输入,包括来自导航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模拟信号、来自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机构的离散信号、来自控制面板的数字信号等内容。
输出接口以灯光、音频、数字显示等方式将机载电子系统参数、状态等内容呈现至机组人员,包括控制面板的各种状态灯、飞机各站位的声音提示以及驾驶舱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显示等内容。
电源管理实现仿真电子组件电源供应以及系统通电逻辑,实现各种电源供应状态的仿真。
计算机是机载电子系统的核心组件,在通电正常情况下,根据输入接口的信号,生成输出信号,其中包括正常信号处理、故障处理以及自测试逻辑。
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素材库设计
(一)虚拟仿真对象建模
虚拟维修仿真对象建模主要包括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两个部分。
1.几何建模。首先通过3dmax、Creator、AC3D等三维视景建模软件构建机载系统各组件的外观,在设计与实现中按照机载系统实际尺寸进行构建,实现三维的几何模型,然后通过OpenSceneGraph系统实现几何模型渲染,该系统支持VRML2,AC3D,DXF等不同3D文件格式,使呈现出的模型与实际机载系统各组件外观相近,达到真实感官效应。
2.物理建模。物理建模准确反映机载电子组件的物理运行状态和物理特征,仿真机载电子组件在不同外部环境和电源条件下的正常和异常操作。机载电子组件功能复杂多样,依赖的物理原理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组件仿真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来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机载电子组件,分别从组件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接口、故障处理逻辑接口、自测试逻辑接口、音频警告接口和系统功能接口等几部分进行物理建模,实现真实飞机环境中机载电子系统运行状态的复现。
(二)三维虚拟场景生成
基于虚拟仿真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系统采用一台计算机、一个显示器、音箱等组成,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驾驶舱的仪表系统显示、各控制面板的模拟操作、电源跳开关的闭合状态、头顶面板操作与灯光显示灯内容。(1)计算机是系统控制中心,包含几何模型、物理模型、系统工作逻辑等内容的仿真以及信号源的模拟,计算机对模拟信号源以及来自于其他系统的模拟输入进行处理,生成输出信号,分别与其他系统接口、显示输出、音频输出等相连;(2)显示器实现驾驶舱各仪表板显示以及控制面板、电源面板的操作,显示器所呈现的仪表、控制面板等按照实际机载系统的位置进行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驾驶舱仪表、系统操作等相关内容。
四、结语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能够直观呈现机载电子系统的显示、布局以及操作,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展示实际机载系统的相关内容,学习效果较好。
2.占用场地较小,解决了实习场地不足的问题。仿真系统采用一台电脑与一个显示器组成,比传统的维护训练器的体积大大减小。
3.维修成本很低。由于采用了仿真技术,实际维护过程中仅需要解决软件的bug以及部分硬件出现的问题,相对比维护训练器维修成本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妍,崔永利.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技术,2006,(11).
[2]王晨.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81-02
引言:
“电子显示系统”是航空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是飞机机载导航监控参数和图形的显示系统,是飞机的人机界面,也是飞机机载电子设备先进程度的重大衡量指标之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悉飞机仪表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情况,而且需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仪表系统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景意识和故障维护能力。但是仅通过文字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学生无法对仪表参数显示、布局有直观、深入的了解,学生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普遍相脱节。
基于以上需求,需要对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营造立体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掌握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显示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本系统与其他航线可更换部件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由此达到建立民航电子设备维护初步思路的目的。因此,课程改革需要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为方向,以满足民航机电维修和航空工业机载电子系统研发和认证为目标,主动适应民航飞机电子系统维护第一线实际工作需求。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工业界逐渐认识到由于严重脱离实践,高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波音公司等许多大型工业公司纷纷列出他们亟需的工程师必备素质详单。为此高校工程教育必须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工业生产领域的需求[1-5]。
国外高校开展了很多基于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麻省理工大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分解为本科生的各类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工程实践训练项目。本科生实践课程中能够得到工程实践培训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研究、模拟以及角色扮演中去,并且在实习期间还要承担部分实际工作。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清华大学在清华新百年首次教改方案《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同时提出了“探索学科特色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综合化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改革目标
“电子显示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飞机显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仪表的判读,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飞机电子系统维护基本方法及维护操作程序,熟悉本系统与其他航线可更换部件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由此达到建立民航电子设备维护初步思路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隔离和排除显示系统故障的能力。
航空机务维修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知识从事复杂系统的运行、维护的工作,对航空机务维修人员而言,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国内外航空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目前,院校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与航空企业的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工程机务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是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调整。“电子显示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专业选修课程,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需要针对教学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准确分析目前课程目标与航空公司需求间的差距,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重新定位,探索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讲授、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习(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到课程内容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因此,建立电子显示系统的知识结构,设计和规划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就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
机务维修领域的内涵不断丰富,新技术、新机型不断出现而引发的机务维修理论和技术的飞跃发展,使机务维修工作呈现出新特点,如:飞机系统模块化,系统功能综合化;数字化程度高,其中包括传统的电气产品,也大量采用微机处理及监控;元器件小型化,新元器件被广泛应用;控制系统软件含量增多,系统升级方式快捷。机务维修技术不断更新,大量先进的检测设备不断引进到机务维修领域,亟待提高维修水平,进行深度维修等。因此,作为机务特色专业课程,“电子显示系统”课程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体现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逻辑规律和知识演进体系,我们在课程中要强调这些逻辑规律,并通过具体的知识点予以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问题到概念,再到方法,以及方法之间的比较,通过实际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尤其是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以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原则,使课程体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用电子教案、动画形式表现一些具有动态特征的EFIS、EICAS显示过程。
课程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时效性和可观测性。传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环节分离,时效性不强,我们通过利用A320、B737模拟机、CBT教学,加大比例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环境等资源构建仿真航空机务维修工程训练环境,促进学生的消化和理解,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果突出。
2.教学手段的更新。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出传统教学的长处和专家的经验值是课程组深入研究的主要教学手段改革问题,这需要不断寻求适当的、有效的结合方式。首先,要重视实践环节,突出仿真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通过利用模拟机、立体化教学素材资源、CBT教学、专业实验室,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其次,要以立体化手段营造精品教学环境。情境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现场环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座舱显示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教学网站扩充课堂内容,提供大量课外补充资料、电子课件和在线自测。Bb学习平台将有限学时的课堂教学扩充成无时空限制的在线教学。把CBT教学软件、自制课件和教学DVD资料片配合使用。CBT、动画、视频等形象地表示出难以理解的动态显示过程和实际维护工作,图声并茂,所用时间不多,但效果很好。最后,要改革考核方式及质量监控体系。对考核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研究成绩分布与教学的关系,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3.课程主要特色。随着飞机系统模块化和综合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先进检测设备广泛应用,要求学生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这需要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研究。高度的行业特色及高度的岗位工程特性,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工程实践,因此,课程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实践环节。维修行业的国际化特征,要求维修人员掌握国际上的先进民航科学技术和相关管理模式。随着机务维修工作日趋综合化,要求机务维修人员应该具备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因此,课程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课程依托自动飞行控制实验室教学设备作为研究的硬件平台开展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把现代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论及维修手段运用于实践,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模拟机、CBT教室、实验室教学环境很好,设备配备齐全。同时,教学改革的开展还具备良好的社会资源,利用我校与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与航空企业形成的持久、有效的合作机制,在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得到第一手相关材料和数据,为课程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等提供有利保障。
致谢:本文为中国民航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行业需求为目标驱动的“电子显示系统”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实践》(CAUC-ETRN-2015-6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媛华,严广乐.系统工程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325-328.
[2]鲍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环境教学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0)175-17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78-02
民用航空业作为全球发展最好的行业之一,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其发展需要的航材资金,是航空公司最大的资金消耗和资产类型之一[1]。目前,有相当数量民航特色类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会在航空公司从事航材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胜任航材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方面的知识,但目前各大民航特色类院校设置的相关课程多针对飞行器制造、维修或驾驶专业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对缺乏工程理论知识、工程实践条件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难度过大。因此,有必要针对民航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发一门既能涵盖所有飞机结构与维修的知识要点、又难度适中、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程。《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够使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专业性、特色性,为学生后续学习航材管理课程做好铺垫,为其日后从事航材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的课程定位
基于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将《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定位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设计有别行器制造、维修专业及驾驶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既保证知识点的覆盖性,同时控制好难度和深度,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确定授课内容及重点,形成教学建设方案,增加趣味性、增添认知性、更具实践性,确保学生掌握从事航材管理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民用飞机的结构特点及各系统的基本构造原理,掌握飞机维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对飞机的基本结构及维修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打好基础。
二、《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教学内容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有别行驾驶、维修专业的《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从实际出发,简化复杂的结构、原理等知识,拟构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来帮助串联所有知识点,侧重于介绍飞机构造与维修的全景知识,尽可能地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教师讲授。筛选后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1:飞机概述模块。主要包括:飞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ATA100、ATA300等飞机规范、飞机维修手册IPC、AMM、CMM、MMEL、MEL的内涵及特点、SRM、WDM手册的基本内容。
模块2:飞机结构模块。主要包括:飞机基本尺寸参数、各部分构成材料、飞机舱门的种类和位置、飞机水平、垂直安定面、飞机驾驶舱、客舱的窗户组成、飞机的机翼及小翼。
模块3:飞机设备、内饰及灯光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驾驶舱设备、客舱设备、货舱设备及应急设备、飞机驾驶舱灯、客舱灯、货舱灯、勤务舱灯、外部灯及应急灯的外观及作用。
模块4:飞机动力装置及发动机模块。主要包括:飞机动力装置构成、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空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指示系统、排气系统发动机起动系统、发动机滑油系统。
模块5:飞机液压系统及起落架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主液压系统、地面勤务系统、辅助液压系统及液压指示系统、起落架系统中主起落架系统、前起落架系统、机轮和刹车装置。
模块6:飞机引气、空调及电源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气压系统动力源中1发引气系统、2发引气系统、辅助动力装置引气系统及地面气源系统、飞机空调系统、飞机交流电系统、直流电系统以及备用电源系统。
模块7:飞机通讯及燃油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燃油系统中1号油箱、2号油箱、中央油箱及防喘油箱、油箱放泄活门及燃油量指示系统、飞机供油系统。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是需要实践性操作的课程,如果仅从理论上讲授,容易造成学生对飞机结构及配件缺乏实际认知及直观感应,难以胜任日后的航材管理实践工作。因此,有必要根据大纲进一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方式和具体课时结构,构建适合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更具认知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主要设计以下实践教学内容,分别通过设计成小任务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
任务1:认识飞机的外形和尺寸
这部分主要涉及模块1、模块2的教学内容,通过带学生到某飞机的停放现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飞机,观察飞机机体的表面,弄清楚飞机各部分的结构及材料,对飞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求学生观察飞机机身上各种开口位置和数量,对飞机的登机门、舷窗、以及维护飞机的各种口盖和舱门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任务2:参观飞机内部,了解驾驶舱、客舱和货舱结构
这部分主要涉及模块3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以及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驾驶舱设备、客舱设备、货舱设备及应急设备的构成及作用;掌握飞机驾驶舱灯、客舱灯、货舱灯、勤务舱灯、外部灯及应急灯的外观及作用。
任务3:了解飞机发动机系统
这部分涉及模块4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实地参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飞机发动机系统,简单介绍原理,重点介绍实物。
任务4:认识飞机停放、起飞和着陆装置
这部分涉及模块5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现不同飞机的停放、起飞和着陆装置,或者带学生前往停放有不同飞机的现场,参观飞机实物。让学生重点观察飞机的起落架,期间,给学生讲解起落架的基本功用,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飞机起落架的配置和结构形式。
任务5:认识飞机的燃油供油系统
这部分涉及模块7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飞机上储存的燃油在飞机上是如何分布的,油箱指示系统如何识读,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授飞机供油的方式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语言形式或视听手段描述真实的特定情景,具有极大的生动性,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情景,从而建立真实的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2]。该方法在《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精选一些来源于有关飞机各部件出现问题和维修的实际案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对航材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启发引导教学法
启发引导教学法要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涉及的在实践和理论上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介绍种种观点,诱发学生思索,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航材配件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以及敏锐的战略管理理念,以及将来作为航材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独当一面的能力。
教师运用启发引导教学法,主要针对优秀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各类实践性教学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到民航运输企业的航材基地进行现场实习等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该方法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思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中小任务,并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互动开展学习[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培养目标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以及新技能的掌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掌握飞机部件和维修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规定时间内规定任务量有利于学习者克服懒散的学习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小组形式,小组任务的布置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开放性任务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论
航材管理是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为使学生具备从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开发专门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飞机结构与维修方面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设计了《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对其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期望为民航特色类院校的类似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推进,近几年民航行业发展迅速,航空运输量和飞机保有量剧增。我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一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示范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使命,因此我们坚持探索基于行业标准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求寻找出一条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之路。
我院从200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机务技能大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逐年递增,竞赛内容不断丰富,已成为组织良好、比赛项目多元、竞技效果明显、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目前技能比武已经成为具有师资培养、师生交流、校企交流、教学改革研究等多功能平台。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技能比武的经验,阐述针对飞机维修专业逐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以赛促学”的教学特色的探索过程。
一、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的意义和特色
我院于每年6月份举办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截至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从效果上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技能比武可以在团队精神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促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系、选拔优秀选手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意义。
1.促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培养方案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通过比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参赛学生对机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间接反映出我们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平台。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题库,题目的等级分为基础和综合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的是基本技能部分,比如打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综合部分主要是系统部件拆装和系统故障排除,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好地贴近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3.促进校内多方的交流
师生同台竞技是我院技能比武的一大特色,在比武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跃校园的学习气氛。在比武期间我们邀请学院相关部门领导现场观摩,让他们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情况,便于加强制度建设帮助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4.促进校企交流
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成为技能比武的专家和裁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然后对现有比武细则进行改革,使细则日趋合理和成熟。企业的专家参与比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展现本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招录我校学生的意愿,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我们利用现有平台积极与企业合作举办了多期在职人员的岗位比武大赛,比如南方航空公司和白云机场集团公司等,先后在我院举行了全国性的技能比武。我们的部分教师也被邀担任裁判和专家组成员,对于提升我院的技能比武水平以及促进校企交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5.形成选拔优秀选手的平台
以校内机务技能大赛为平台,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学生去参加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机务技能比赛,拓宽学生在民航业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比武细则的介绍
制定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比武细则是成功举办比武竞赛的关键。在每次的技能比武之前我们都成立领导小组专门研讨比武细则的相关问题,成员主要由教学线和学管线的骨干教师组成,分院院长和书记亲自主抓。教学线的教师负责完成专业技术性的工作,而学管线教师则是负责完成组织方面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比武细则。
1.比赛分类
比赛按照飞机维护过程中机务工作的特点,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通过机务基本技能与飞机系统维护的实操题目,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赛——在飞机或者发动机上设置2到3人才能够完成的综合性项目,考核参赛学生团结协作、迅速和保质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2.内容设置
比赛项目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既有不同专业特定的项目,又有跨专业统一的竞技项目。内容主要以各专业的机务基本技能为主,如《自制简易抢答机》、《飞机线路捆扎》、《飞机蒙皮修理》、《角铁锯缝》、《飞机紧固件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也有飞机系统的内容,如《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B-737机轮拆装》等;除此之外,更有体现学生业余爱好、平时积累的《自制飞机模型比赛》以及《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表1 比赛项目设置
比赛项目 参赛专业 时间
制作简易抢答器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2小时
飞机线路捆扎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30分钟
飞机蒙皮修理 飞机结构修理专业 2小时
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40分钟
B-737机轮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60分钟
角铁锯缝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2小时
飞机紧固件保险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30分钟
常用工具识别 所有机务专业 30分钟
自制飞机模型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注:其中,《B-737机轮拆装》为团体项目,3名参赛者为一组进行同台比拼。
3.评分人员与评分标准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是举办任何性质的比赛所追求的基本原则。因此,比赛裁判组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并避免老师作教过的学生的裁判。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的搭配比例为2:1,个别项目甚至达到1:1,从而确保了比武的公正性。经历了六年大赛的累积,目前已经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家库,以方便校企双方举办技能比武时能够资源共享。
评分标准和评分过程主要参考CAAC-66部机务执照考试的模式,比赛评分标准以评估单模式为主,每个操作步骤都划分了详细的得分标准,方便裁判员根据参赛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分。评分过程裁判只是负责扣分,不负责计算分值,最终得分由记分员负责计算。
4.奖项设置
每个项目分别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此获奖证书可作为学生找工作时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材料,以展示其个人能力,提高其找到理想工作单位的成功率。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再经过选拔之后,指派专业老师进行专项培训后,可获推荐代表我院参加全国性或世界级的机务技能大赛。教师奖项同样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取得第一名的教师可以获得等同于年度教学质量优秀等级,评职称可以优先推荐。
三、取得的成果
随着六届技能比赛的成功举办,我校从当初缺乏内涵的技能比武,到成功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的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师资培养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培”、“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激励机制。我校鼓励教师与学生们同台竞技,获得优胜的教师可等同于当年的教学质量评比优秀等级,在评定职称方面获得优先推荐的权利。这样既能鞭策教师尽快熟练掌握技能,成为了培养教师的重要补充途径,又能从某种程度上检验自身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实施。
在学生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学”的激励机制。作为一项最直接反映学生专业技能的比赛,技能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的奖金、奖状之外,还会在其毕业实习课程中获得加分,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果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抵消学分的优惠政策。
2.建立了完整的流程和竞赛题库
国内许多高校都举办过各自领域的技能比武赛,有许多值得我校借鉴学习的经验。在将外校的成功模式与我校自身特点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带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机务比赛流程。
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在举办第一届技能比武之前,我校就邀请了企业专家联同我校的骨干教师,建立起了机务技能比武题库。经过六届比赛的积淀,技能竞赛题库又发展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子题库,包括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飞机部件维修专业的题库,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在每次比赛前,会邀请企业专家对比赛的题目进行审核,确保每个比赛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而在每次竞赛后,又会组织各个专业的骨干教师,针对竞赛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题库进行修改和完善。
3.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
我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共建技能比武平台的协议,邀请企业人士参与技能比武活动中,为顺利举办技能比武打下扎实基础。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通过定期来我校当裁判的方式指导竞赛和教学的相关事宜,同时邀请教师们到企业一线获取教学素材,形成良性互动的交流环境;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对技能比武进行观摩指导,促进了企业领导对我校教学的认识,使他们更了解我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更愿意招聘我校的毕业生,形成了良好的校企人才长效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技能比武是一个非常值得重点打造的平台,已经对飞机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影响,有利于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师培养、教改课题研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另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规范操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是难得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