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8:13: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尤其是动滑轮.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不是动滑轮穿线错误、就是钩码不停地掉落.要将探究活动有序开展起来似乎很难.课后我进行了思索,怎样把探究活动有效开展起来呢?看来得先手把手教会学生组装滑轮.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组装定滑轮动滑轮时,先固定什么?然后绳子从滑轮的什么部位穿过?并且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筋.比如动滑轮:先固定什么?学生答:绳子.我就演示固定绳子的一端.问:接下来绳子如何穿?学生答:从滑轮底部穿过.我就演示这一动作,在演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动滑轮容易侧翻.我问:如何让动滑轮不容易侧翻?学生答:在动滑轮下方挂上重物.很顺利地解决了动滑轮组装问题,为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赢得了时间.可见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细致的引导是学生成功完成分组实验的重要保证.
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次数很多.细数了一下有如下探究:①学生组装定滑轮、动滑轮.②探究定滑轮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如何变化.③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④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⑤探究动滑轮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如何变化.⑥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⑦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这么7个探究活动穿插在一堂课中,这堂课就显得太过饱满,内容过多.因此,对探究活动的整合很重要.经过思考后我去掉了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教师指导把组装滑轮的方法贯彻下去.第二个探究活动也去掉了,我打算通过对定滑轮实质的分析,将“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不变”这一知识点突破.第四个探究活动比较简单,实际学生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把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上.而定滑轮的探究活动只进行“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这一个.这样既精简了探究活动的次数,也突出了动滑轮这一重点.
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在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时,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要比较两个距离,必须要看4个点,物体移动时起点和终点,手在拉绳时起点和终点.我们在制作分组实验时,放置了米尺,但刻度太繁杂,学生容易眼花缭乱.我们就把刻度尺没有刻度的那一面用黑色记号笔每隔10 cm划一道横线,规定物体移动的举例为10 cm,学生观察绳子自由端移动的举例.这样减去了学生两道计算的过程,加快了实验速度,让实验现象更简洁、明了.优化了实验.
探究活动遇到的第四个问题是:实验数据不理想.在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这个活动中,用弹簧测力计倒着校零后测出的拉力总是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能是校零后,有的学生拉弹簧测力计的挂环,而有些同学是拉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实际上第二种拉法可以不用倒着校零,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外壳的重力已经被手的摩擦力抵消了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准确地拉着挂环,实验数据才接近准确值.
探究活动遇到的第五个问题是: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时.是比较拉力和钩码重力,还是比较拉力和钩码、动滑轮总重?这两种比较方法各有优点.如果比较拉力和钩码、动滑轮总重,那么F=G总/2这样的结论很明显,而且科学的物理规律很显而易见.而前一种比较“拉力与钩码重力”这种方式似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本节课我们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是我们的初衷.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看,第一种比较方法在课堂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而第二种比较方法可以在第二课时上教师再演示一下,把知识延伸下去.
其次,如何突破“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这一难点.我们使用了这样一种教师演示教具,来清楚的表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这是一个木制滑轮,轮的部分分为1、2、3三部分,这三部分内部用木质插销相连,亦可以分开.在演示滑轮实质的过程中,除去1、3两部分,然后仍然像滑轮一样,绕线、悬挂重物.学生很容易看到滑轮就是变形的杠杆.并对杠杆上的支点、动力、阻力的位置,以及力臂的大小了解清楚.也潜移默化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再次,在这节课中,如何设置情境,引入滑轮的概念.
1、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一个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庆十一歌唱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训练了同学们严明的纪律,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在活动中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开学初,我们就召开了各班同学的“理想与目标”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教育他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应该感谢父母、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年级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对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
好的班风学风能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九年级以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对学风不太好的班级,提出整改建议,达到全年级一盘棋的模式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入学,各班成立了班委、团支部让他们明确职责和任务,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求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结合课改精神,发挥学生特长
新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前半期我校专门成立了以九年级同学为主要对象的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招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现已取得良好的结果,九年级同学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音体美特长生,为学生进入高中多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5、常抓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是稳定,是关怀,是爱护。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为此,我们组展开了多次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校一天,安全一日”的原则。
6、抓好尖子生的辅导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定期与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各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期中考试中有一部分同学脱颖而出象香世贵、杨雅娴等成绩达到了697 与695,650分以上的同学有16人,600分以上的同学有52人,550分以上的同学有91人,这为完成全县前200名以及一四中的升学人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为英语、理化学科竞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管理方面
九年级拥有多数年轻教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今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九年级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常常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新课程改革也给我们一个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和谐、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的契机。为此,九年级在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
1.加强课改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开学初,学校专门组织九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为了此充分发挥年级组作用,每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年级组活动:学进度,研讨教学方法,相互听课,共同研究试题,缺少经验的年教老师向有经验老教师讨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年级学科的竞争力,形成了和谐的教学竞争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3.结合新课程理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新课程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难题。为此,九年级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备好了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后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回顾课堂教学的实际,撰写教学反思,这项工作不仅使年轻教师加快了成长的步伐,也使很多老教师获益匪浅。
4加强班主任工作,创建和谐班级
对于班主任,我们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尽可能多投入时间,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抓住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要求各班主任都能根据学校的每周教育工作意见自觉上好班会课,出色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班级还要能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面对成绩,反思过去,我们感到在这一学期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 1 推荐与《2010-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1、学生的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
2、不少老师任课量大,难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研究新课程教学。
3、课外活动的开展,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大力探索。
4、班级量化考核工作有待加强。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九年级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相信下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九年级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们九年级的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相关分页:「 2
参与式教学主要是指老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化学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能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能与老师有一定的教学互动。老师应当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要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进行转变,不能再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应当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有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常见的化学现象进行导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通过实验探究,实现全程参与
九年级化学教学课程中需要老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试验探究活动,进行实践,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的主要化学教学内容有大部分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践学习的。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程要求的试验进行自主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方案设计、试验实施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来让学生对所实践的知识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在当今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虽然有丰富课堂内容也有很多试验,但这些试验基本上都是演示试验,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学习,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才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记忆。
新课程下九年级的化学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相应的锻炼。老师应当通过设计探究活动试验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设计,要在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老师可以在试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试验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试验、自我总结,来使学生对探究试验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
三、重视反思、注重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最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的知识点能理解和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通过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研究,构建相应的化学知识体系。要在这其中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肯定和课堂交流,因此,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与学生进行课堂沟通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肯定和鼓励才能长久地保持,因此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或者其他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的评价不仅仅能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有效果,也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也应当使学生之间产生交流和竞争,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开展讨论交流,实现全员参与
老师应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因此可能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认识。因此,老师应当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交流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特点,要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能有兴趣地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老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没有办法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老师应当对思维活跃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式分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这样不仅仅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也能使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得到学习。老师应当在学生讨论中仔细听询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然后能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老师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能自我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的结论和方法。老师应当在小组学习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学会反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2年秋季期,广西将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环节。2009年秋季期我校引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学习、培训之后,在2010年秋季期,我校全面实施了“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四个环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学习小组内讨论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本节课内容或讲解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前置作业是实施“生本教育”课堂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
1.巧衔接,降低初高中知识台阶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生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教师要努力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在教材方面,我认真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的上、下册课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应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展和深化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高一的化学内容,我整理出了以下几点:
1.1 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对“氧化”“还原”的描述少之又少,学生所知道的常见氧化剂、还原剂仅仅局限在O2、活泼金属等物质,并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到这些,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做了相应的调整。既然学生在九年级未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则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按照现有的高一教材去分析这方面的情况,而是直接从化合价的升降引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2 物质结构部分。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只是举例介绍了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却没有涉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这些对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不利,并且在高一教材中要用到共价化合物和共用电子对以及化合价等概念,若不对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对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会造成较大影响。
1.3 酸碱盐部分。现在广西所用的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离子方程式等知识。而九年级教材中对于“离子”的概念强调不多,并没有从结构上去说明溶液酸性是由“H+”决定、溶液碱性是由“OHˉ”决定的,使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酸和酸性物质、碱和碱性物质。同时在九年级并未学过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在高中教学中,要及时对酸、碱、盐等几种类别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加以巩固并及时补充相应的概念。
1.4 化学计算部分。高一新生对化学反应的计算还停留在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常规模式,守恒思想在学生大脑中尚未形成,如果不顾及学生的思维局限性,直接频繁地运用“十字交叉法”“守恒法”“差量法”,他们一定会觉得很迷惑,所以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改变学生单一的解题思路,详细介绍这些高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练习也必不可少。
除了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外,作为一名教师,还得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能力素质情况。
2.巧激发,让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生本教育”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是在正式学习教材中某一节内容前由教师布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前置作业的题目。前置作业中的题目要有梯度,尽可能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不能太多太杂;问题要少,用填空的方式呈现,尽量用“你认为怎样?你判断的依据?你发现了什么?”等来激活学生思维。
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之前,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七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钾溶液,用pH试纸测定这7种盐溶液的pH,结果发现这些盐溶液有的pH小于7,有的pH等于7,有的pH大于7。学生议论纷纷,不知何故,于是他们学习的欲望被充分激活。我布置了以下的前置作业:
(1)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你是怎样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复习、回忆、巩固)
(2)怎样才能实现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什么微粒可以结合水中的H+ 或OHˉ?
(3)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中性,有的却显酸性或碱性?
(4)这些盐溶液显示不同酸碱性的实质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理解?
(5)从这些盐溶液显示不同酸碱性的现象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们带着疑惑、带着好奇、带着浓厚的兴趣津津有味地学习了起来。
3.巧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了一些在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师主导性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片面的追求形式而无实质:有情境却没有问题,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有温度却没有深度,有问答却没有对话,有小组却没有合作。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知教了什么,学生不知学了什么,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2010年秋季期,我校刚开始实施“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很多教师也有这样的误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要全面依靠学生吗?那就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就行了。有的教师甚至连教室都不去了。
案例:某教师在学生学习“离子晶体”这一节内容时,布置了这样一道前置作业:如何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证明氯化钠晶体结构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都未能完成这道前置作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而来?若教师能及时点拨,因为氯化钠显电中性,Na+ 、Clˉ各带一个单位电荷,所以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这样可以让学生省时高效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余文森教授指出:“改革的底线是不降低教育质量”。牺牲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改革从来都没有否认教师的“教”,只是要考虑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教多少的问题。如果一节课的时间学生都讨论不出一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当一个问题学生自学时间较长又没有结果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无用的自学和小组讨论上。例如,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这一块内容,教师不点拨讲解,单靠学生的自学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分析讲解,让学生能顺利地突破这一难点内容。
“生本教育”课堂上教师该教什么呢?我觉得一位特级教师的“三不教”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这“三不教”是: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看书不懂的但自己想一想能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的,不教。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才能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4.巧引导,让学生学之有法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同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因此在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要学”,而且“会学”,这也是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多年来高中化学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阶段。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就可以事半而功倍。我个人认为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化学常被认为是“理科中的文科”,常有学生认为“化学就是靠记”,因而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这种认识危害很大,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说理和事实来纠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化学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如《化学平衡》等章节的特点是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理论性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理解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理解规律,并逐步能运用。而《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公式多,计算量大。在了解了本单元化学学习内容的特点后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与反思。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每一节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用于反思学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的”“学了什么”“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等等。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再让学生归纳与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反思:
一是知识反思。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归纳、梳理,形成网络,便于理解和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本节课所学高年与以前所学的概念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二是目标反思。对照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反思自己还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分析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透彻、掌握充分。
三是能力反思。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能力、解题能力有没有提高,今后要怎样改进。
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网络更容易理解、消化和掌握;自己总结的方法更加实用和有效。
我在尝试“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在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自己也有一些困惑需要化解。最大的困惑在于“课时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不管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每一节课一定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无法完成,有时甚至需要两节课来完成,这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寻求解决的捷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实践、继续完善下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 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大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39-01
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来说,通常都是一种单向的只为学生灌输课程内容,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活动,这时学生所处的地位是被动的,会完全被教学方式所限制。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其主动的认识活动,这样可以帮助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
1 参与式教学法的含义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就是教师通过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创建设立更多的让学生感觉轻松的、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身的优点,自我反思自身存在不足,自主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2 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 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里,才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老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参与到教学活动里面。所以,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创设让学生感觉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可以让学生时刻在心情上保持舒畅,并且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让学生的各种因素都能够保持最佳的状态。教师在教授的时候需要按照学生各自的思维特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进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改变一下以往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尽可能的转变为主动学习。
对于九年级的化学课程来说,会更多的注意到学生累积的知识经验以及实际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在学习溶液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他们非常熟悉的海水开始介绍;在了解钢铁的锈蚀现象时,可以先让学生调查对其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在介绍燃烧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时,可以通过灭火的主要方法进行导入。所以,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情景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2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性学习
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方式,它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来引出教学,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实验天地等富有特色的内容,为参与式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充分理解这些内容设立的目的,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让它们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新闻里的资源结合到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挑选那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并且涵盖很多知识内容的事物进行介绍,从这些事务或者事件里找出问题,让学生探索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一些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等。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将矛盾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认知上产生一种明显的冲突,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地窖杀人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的课堂学习当中。
2.3 增加实验研究的次数,让学生能够全程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只有多做多实践,才可以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试验方案,自行进行试验准备,自己开展实验活动,自动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山东版新的九年级教科书来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加实验,从实际出发,逐渐让学生从部分的化学探究模式过渡到完整的化学探究模式上,逐渐的加大学生实验探究的范围。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在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自己去设计实验的方案来完成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实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实验当中来。
2.4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正确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与式学习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学生进行自行的反思,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逐渐的发现更多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反思,就很难让学生消化知识。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更多的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不管是在课堂教授中还是实验活动里,参与式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学生通常会对老师的态度非常的关切,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合适的评价学生。评价的时候不但要让学生得到结果,还应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全面的成长。
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开展校本教研,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提高我校理综科教研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2021届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全体理综科老师都要抽出业余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严格执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课后辅导 ”等重要环节。
(1)、备课: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本组教师每人每学期集体备课一次,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实行先周备课。
(2)、上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课前要“温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在质上有所提高,注意保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有适当的点评,尤其关注后进生的点评,要有一定的纠错措施。
(4)、辅导: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位教师要确定好提优补差学生名单,要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好提优补差工作,尽力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3、加强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1)、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教师从岗位实践出发,及时反思,认真研究,撰写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本学期理综科教研组每位年轻理化生老师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位老师听、评课不少于十节,要边听边思,做好记录及时评语,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本学期举办校级理化生竞赛,理综科教研组每位老师认真组织。每位老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认真抓好毕业班和非毕业班教学工作。
(1)、九年级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理科组老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回顾和总结上届九年级毕业班教学中的得失,根据本届毕业班学生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系统全面细致地梳理初中的知识,加强中考命题研究,积极收集中考信息,研究中考试题特点,预测出题方向,理科组的每位教师坚持每月编制一套单元练习题。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教学,献计献策,争取使我校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做好七、八年级生物的教学研究与常规教学,任课教师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单元测试要收到实效。知识梳理、试卷命题要落实到基础性知识。
5、积累和完善教学资源。
理科组的任课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容易出错的题和典型习题收录整理到错题集中,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是概念不清还是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是理解不透还是知识运用失误。错题集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综合学习资料的宝库,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6、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
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在网络应用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工作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教研工作计划,收集教师的宝贵经验,改进工作措施,努力使自己的教研工作计划为大家所接受。
2、 每月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以督促本组教师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3、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
4、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教法”、“学法”活动,并作好记录。
5、组织开展各学科课的活动竞赛。
6、组织九年级的学生辅导工作。
7.学期结束,收集教师个人资料并整理归档。
四.时间安排:
1.组织理综科教师学习教研工作计划。(3.9)
2.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3.30)
3.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4.10)
4.八年级生物研讨课----万颖。(4.18)
5.物理实验操作演练。(4.9)
6.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4.30)
7.七八九年级生物集体备课。(5.11)
8.九年级化学复习备考课---艾程。(5.12)
9.化学实验操作演练。(5.19)
10.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5.30)
11.九年级物理中考备考集体备课.(6.2)
12.九年级生物备考课---尹百涛。(6.4)
13.七年级生物实验操作演练。(6.5)
14.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6.10)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其基于互联网与智能移动终端完成了对传统课堂的变革,翻转课堂课程开展的始点就是学情调查,开展优秀高效学情调查需要从学情问卷层次、学情问卷设计、学情调查分析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方能做出精致的学情调查分析。
百度百科定义“学情分析”:指学生在阶段性身心成长规律、学习中所呈现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的现状以及基于现状的应对策略。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是课程开发时的首要环节,迫切而必要。
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情调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根据邻近发展区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学生学法、兴趣、能力结构、差异性,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分层导学、分层测评,努力实现翻转课堂的异步教学。以上将以学情调查为基础。
二、关注学情调查,学情分层呈现
翻转课堂课程资源具有可重现和后续优化的特点,需基于三个层次进行学情调查。
原始学情调查即基于学生未接触过化学教材之前时的学情调查,主要是化学涉及的概念知晓率、学法知晓率、信息来源渠道、学习预期、能力结构等。此学情问卷在八年级下和九年级下的假期用智能移动终端的线上完成。
初学学情调查即学生初读教材后进行的学情调查,主要是对教材文本中陌生知识点、难于理解的句段、概念,阅读后所产生的困惑进行学情问卷。完成问卷时间同前,区别在于自主阅读教材后分课题进行。
反思学情调查,即学生完成九年级学习后的暑期再次通读教材,对教材、教法、重难点突破、思维方法、学法等提出实施意见与建议。完成问卷时间为九年级暑期。
以上三种层次的学情问卷均基于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展开在线上完成,同时用专业问卷平台问卷星进行自主统计分析,以便于后期分析处理。
三、合理调查问卷,生成学情数据
科学的问卷基于科学的问卷设计,问题设计中可采用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问题结构而设计,组合使用,方能生成科学的学情数据。
四、科学分析学情,形成学情报告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将迎来九年级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学生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并适当进行拓展,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来完成的教学任务
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突出九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以圆满完成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化学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因为基础、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认真批改作业。
在作业批改上,做到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讲评作业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及时认识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4、重视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课前五分钟读、背诵重要知识点,适时让学生默写化学用语并进行比赛,优秀者给予奖励。指导学生在家里利用一些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增强趣味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生硬,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足;学生考试成绩不稳定,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训练、引导不够等,这些是我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新《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加了两项内容,成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融入了实验、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报告等活动,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而,在九年级化学“探究”活动中追寻“四基”效益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一、在九年级化学“探究”活动中追寻“四基”效益的实施
根据不同探究活动的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探究活动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开展:
1.资料阅读式
如果探究活动牵涉学生没有具备的知识、操作及能力较多的话,一下难以实施,可以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后再进行活动与探究。例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由于学生才刚刚接触化学不久,头脑中储备的化学知识很少,所以在探究前可以在黑板上提供相关信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现象的比较轻易地得出在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不同气体含量的情况。
2.问题引导式
对于有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分散难点,可以设计阶梯问题,循循善诱。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在探究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装满一瓶水?为什么要在管口放棉花?如何预热?为什么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熄灯?等等。
3.个人展示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的含量,这些内容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有的实验污染比较大,可以将探究活动设计成演示实验,如分子的运动现象;有的实验短时间内不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由教师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再展示让学生分析,如铁生锈。
4.操作实践式
(1)分组实验:有的实验需要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有的探究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如设计实验、画图等),需要讨论、合作完成,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2)独立实验:有的实验简单易操作,实验的现象明显,学生自己做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过滤。
5.小组竞赛式
有的探究活动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可以设计成小组竞赛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
二、在九年级化学“探究”活动中追寻“四基”效益的效果
九年级化学的“探究”活动中,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如酸雨、铁生锈、溶解等)。通过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追寻“四基”效益。
1.利于学习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于某些化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认识更加深刻。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的探究,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活动与交流,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利于学习实验技能
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亲力亲为、体验和强化训练的基础之上。如加热、蒸发、过滤、溶解等操作技能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且只有在实际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3.利于学习科学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
4.利于形成化学思想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讨论和交流、反思和修改,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观,感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及“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
5.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交流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口表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等。
三、在九年级化学“探究”活动中追寻“四基”效益的思考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探究”的内容,并且力争做到: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研究者、探究者,使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注重课前预习
探究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标。如:先阅读内容或者教师给出简单步骤,或者设计成条理清楚的学案等布置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中实验能顺利进行。
2.注重活动指导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组织和指导非常重要。如: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新的操作技能(如装满一集气瓶水、蒸发),教师要做示范性操作,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3.注重扩大活动场所
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现在我们注重比较多的是课内教材上的探究活动,对课外的关注较少。其实生活中也可以有很多探究的问题,如生活中一些溶液的PH测定、指示剂的制作及实验等。我们要将探究延伸到课外,以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4.注重安全问题
开始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是有点担心和恐惧的,所以教师要强调安全问题,包括操作安全、环境保护等。另外,告诉学生若出现意外,也不要慌乱,只要镇静、妥善地处理就没有问题(如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
5.注重评价方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设计的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教师一定不能简单地评价对错,要评价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成败的原因。另外,要提倡生生评价及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及欣赏他人。这样,学生不仅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知识,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完善自我,体验个人成就。
6.注重生活资源
化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炼出可以探究的内容(如水的净化),在教学中再由学生亲身体验,用反思的观点再认知,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并认识到学习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在九年级化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一定要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途径,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都得到巩固和发展,以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3.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现状分析
生情与学情本届九年级有6个教学班,307名学生,从八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看,总分690分,其中优秀线552分26人占8.5%。总分在450以下192人,语文达优秀线102人;数学优秀线78人;英语优秀线26人;物理优秀线21人。前50名单科不及格——语文0人、数学0人、英语6人、物理5人,前100名单科不及格——语文0人、数学2人、英语20人、物理38人。总分在450以下192人。
教师队伍:本届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年富力强,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只要发扬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支能够出色完成2011年中考各项指标任务的坚强有力的团队。
三、年级组工作目标
1、上省级示范高中达36人、上线率达12%;一类线60人,上线率达20%;普通高中140人、上线率达46%。
2、学生的毕业率达100%,流失率控制在3%以内。
3、学生的安全事故为零。
四、加强领导落实监管
1、中考备考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职责:①领导小组对校长负责统筹安排组织2011年中考备考工作;②领导小组负责学生补课期间的校园安全、就寝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安全工作;③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月考的命题考试评价;④领导小组负责中考信息的统一掌控;⑤领导小组负责落实招生工作。
2、值日安排
星期一Xx星期二Xx星期三Xx
星期四Xx星期五Xx星期六Xx
星期日Xx
值日职责:①负责教师上岗的巡视与督察;②晚自习的查寝;③年级组工作的检查与落实;④分管校长不在时代替行使其职责;⑤填写年级工作日志;⑤班主任负责周五晚上的查寝,周六、日巡视(包括就餐)。
五、教学工作
1、强化质量意识,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各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备课组要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做到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
2、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向常规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第一学期以新课为主,要求全体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备课,积极对学科内容的教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要广泛的搜集整理信息。力求让课堂内容丰富饱满,课堂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从一般到特殊,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要力求把知识点和考点讲清、讲透,最大限度的条理化、系统化,初步形成知识点与考点框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经常采取各种形式(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听取意见、建议,鼓励提倡反思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各取所长、学有所得;力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传授知识难易度、深浅度上把握好。学科间不占不挤,要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
第二学期以复习课为主,要求复习阶段,各学科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以课标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复习课要早打算早准备,各备课组要在上学期将考点分配给课任教师,写好讲义,改变以练代复习的坏习惯,坚决改变教师一言堂,不放手的习惯,给学生们一个自主的空间和时间,注重能力的培养,确保中等学生都能有明显的提高。
加强物理化学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每周要保证2节实验课和3个演示实验。
作业设计:首先是总的要求-----多运用自学、合作、交流、精讲、训练等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提高,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降低分率。
作业设计分层管理:目标生必须吃好吃饱,配之以发散思维的题型,中等生必须完成教材配套的练习和写作,学困生必须完成教材上基础性题目,其标准是正确率能够达到80%,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并且评讲及时,一般联习不超过一天,小作文不超过三天,大作文不超过一周,作业(考试)评价着眼两个方面,即作业质量、书写质量。
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合理控制好考试的频率、深度,抓住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备课组平时注意考试新动向,研究考试新要求。不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解决问题,研讨策略,注重考试命题的质量。命题要充分挖掘教师的聪明智慧,命题要紧扣考试说明;紧扣双基训练;紧扣2010年中考题型。平时测试批改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并且认真填写教务处印发的《Xx镇中心学校考试作业分析记载》,第一时间将成绩上报班主任。同时,积极配合教务处组织好每月一次的考试和质量分析。
3、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料。资料使用的原则是:备课组长汇同课任教师确定书目同科统一使用;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文科不得超过两种,数学不得超过三种,物理、化学不得超过两种,生物、地理仅限一种,针对优生各科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发散思维题型,每科必须有一种基础性较强的资料,便于各类学生使用;教师手头必备四五种资料,为教师命题和备课提供必要的参考;同学科教师要互相学习,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深入研究黄冈题型,逐步与黄冈题型接轨,平时教师讲课也要围绕黄冈题型准备。各备课组要加强中考备考的专题复习的准备,形成体系和特色。
五、年级德育工作
为了保证九年级的教学质量,努力争取把一大批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行为规范、成绩优良的毕业生送入高一级学校,本学年年级组德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定为九年组工作的核心。每一位九年级教师,都要认识到九年级不仅要抓教学质量,学生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抓德育与抓智育并不矛盾,抓好德育更能促智育,把抓好九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当作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认真开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主题系列活动。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毕业、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九年级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科任教师协助班主任工作,每次阶段考试后,科任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谈话,把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于教育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及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进行家访,寻求和家长的沟通。
(3)抓学风建设,强化道德品质教育。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行为规范的遵守不是放松了而是更严格。学风建设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仪容仪表、组织纪律、环境卫生都反映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严格的检查,使学生明确九年级一样要遵守一日常规。良好的校风、班风创设了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班主任一定要脚踏实地,注重从基本小事抓起,把学生工作做细、做实,改进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4)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好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特别对家庭教育有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六、主要工作与措施
1、安全工作立足一个“实”字九年级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特别是补课安全补课不得掉以轻心,从本学期起补课期间的安全工作由年级组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周五晚上查寝由班主任负责,学生就寝实行签到制,签到后交由寝室管理员负责,走读生实行家长接送制,包年级校长督查;周六、周日由班主任清点学生后交给科任教师,科任教师实行交接班制,发现情况后科任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午睡由班主任负责;食品卫生有Xx主任负责,Xx、Xx协助;学生食堂值班由年级组负责安排三位教师值班,其中包年级带队一人在校门口,一人在校内巡逻,一人在饭堂值班,搞好记载.
2、计划安排到位,立足一个“早”字要求各班级各学科对整个中考有一个前瞻性全方位的思考把握,计划要把握时间的节点,着眼当前,把握中考。
3、班主任工作立足一个“勤”字班主任要求强烈的责任心、科学的工作方法、明确的工作思路,班主任要做到“五勤”的服务意识,即手勤、腿勤、口勤、眼勤、脑勤,关心学生生活,加大对学生就餐、住宿的指导与教育;班主任要跟科任教师勤于协调,形成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紧密配合局面;班主任更要跟家长勤于沟通,结合每月的月考,进行家访或电访(每班一学期不得少于2次的小型家校联谊会),及时了解学生,汇报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4、“美文有约”系列活动立足一个“新”字本届毕业班的“美文有约”由两部分组成,上学期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教育、文学审美鉴赏教育、意志力教育,所有稿件由年级组审查提供,学生人手一份;下学期侧重于对学生考点知识点的培训、解题技巧的培训、心理辅导。使“美文有约”系列活动在“新”中求活求变求进。
5、班集体建设立足一个“引”字班主任要班集体建设看作是提高升学率的重要的根本的保证来看待,每个班必须要有明确的班风学风标准,引导学生爱班集体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有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6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地追求升学率,导致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严重“弱化”,加上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又比较短,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在课堂上“讲”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以做习题“验证”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现象也只是一味地去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在慢慢削减,而他们的实验技能也只会越来越弱。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本文将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进行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学习化学,能真正从心里喜欢上化学。
一、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开展化学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实验过程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中考化学不仅仅考理论知识,还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化学实验,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掌握每一个实验的注意事项,熟悉实验中的化学用语,进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团队合作精神越发重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而实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八年级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化学实验的首要原则,因此,实验课上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强调可能出现的意外,防患于未然。在使用有毒、腐蚀性药物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实验教学论和化学实验研究相一致。在设计化学实验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3.简约性原则
实验的设计要尽量体现简约性原则。八年级学生没有化学基础,所以实验步骤要尽可能的简单,实验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难情绪。
4.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还应考虑实验的趣味性。化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可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中体会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成效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并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现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主要成效做如下小结。
1.学生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初到实验室的时候什么都想接触,完全把实验室安全规则抛在脑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了。最初,学生上一节实验课会摔碎五六个试管或烧杯,到后面一节课下来,仪器几乎完好无损;学生遇到酒精着火也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慌张了,而且停止使用酒精灯时会自觉地盖灭;同学之间也不再嬉戏打闹;实验结束后,都会自觉地清洗仪器,按教师的要求摆放整齐。
2.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得到提高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的有条不紊,大部分学
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中,学生学会了如何
连接
仪器,并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同时对“温室效应”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检验软水和硬水”的实验中,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水,加强了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掌握了滴管的使用和振荡操作等实验技能。
3.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由一开始做实验时,即使出现与老师演示的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也不太在意,不会去质疑与思考,转变为每一次实验都细心观察,同伴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现象异常,则会找老师解答,并且学会反思自己在实验当中的不足。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时,有些学生的实验现象是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下层的后熄灭。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老师演示的不一样时,会勇敢地请教老师,然后积极探究答案。
4.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都积极亲历实验过程,特别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更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自制酸碱指示”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各种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它是一个变色探究实验。神奇的变色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探究、寻找科学规律。
由此可见,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并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还可降低九年级教师教学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压力,为初中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