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8 13:38: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篇1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很抽象的、难懂的、难记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好生物化学,达到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次课,重视学生的首因效应。一般说,第一次课是学生最具有好奇心的一次课。怎样抓住他们好奇心,是我们生物化学老师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学生能理解的事物来引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调动学生思考生命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便于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讲解,给他们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开篇有益,对后面的具体内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后的每次课我尽可能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了解到生物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强调其知识性,着力于把最成熟、最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自然是必要的。然而,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这又是不够的。科技方法和科学思维是最具生命力、最具创新性的因素,必须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先进科技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具备的特点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引入以启发式为主,以简单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如以我们每天的饮食入手,以学生关心的形体美为导言,如何能享受美食,又能健美,引入各个物质代谢的讲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强化重点内容和知识点的教学

生物化学由于其分子结构和代谢的复杂性,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书。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因此,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明确区分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和参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重点和知识点,浅显的或扩展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或浏览,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学习、知识点的系统学习、难点与疑点的分析与讨论,将繁杂的内容形成若干个知识内核,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学习针对性强。糖、脂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对物质代谢篇的介绍讲解中,我将生物氧化一章调到代谢篇之前先行介绍,让学生首先对生物体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形式——生物氧化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在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其计算。这样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明白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了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2、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们在讲到氧化磷酸化时,如果我们只用非常专业的语言讲解呼吸链的一长串的酶促反应,然后再讲解ATP生成和利用,其结果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我们用水轮机发电的原理和过程来比喻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水轮机发电的原理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能量转换方式,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的势能只有转化为电能才可能被各种电器所利用。同样,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只能是ATP的化学能,而不能利用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能。细胞内把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ATP的化学能,这个过程就是氧化磷酸化。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学生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动物冬眠不会冻死;为何人不吃肉也会长胖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1、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本原理的必须环节,在生化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合理优化组合实验项目。如实验内容不仅涵盖了糖类、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相关实验,而且包含生物化学的核心实验技术如电泳、层析、离心、滴定技术等。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例如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材和黑板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做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辅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DNA复制的整个过程。

总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索式教学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实验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等,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化学教学日臻完美,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育芳: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它从分子层面阐述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规律,它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多变。生物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全面素质,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针对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研究,因而一些概念及反应过程就十分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大,加上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针对课程特点,结合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内容,突出主线。此外,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强调重点、难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打破只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知识被动地接受,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彻底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注意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

1.探究式教学为主。探究式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化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生物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趣味教学,直观教学为辅。在探究性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情况下辅助以趣味式教学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活跃的氛围中领略生物化学的魅力,而且记得牢,学得活。

(1)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要用一些自制的小道具直观地展现一些生化内容,这种辅助教学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毛线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用橡皮泥做的模型讲解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等。这些方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快地记住了所学内容的要点。

(2)趣味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营造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将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和“从头合成”用“大树”和“小草”的生长来类比,在讲解大分子物质代谢中和同学们关心的减肥联系起来,这些都容易唤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积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这种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讲授的内容大部分采用多媒体图片教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理、核酸的变性和复性、电泳原理等),这样可为课堂教学增加信息、节省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依靠图片来形象记忆。在图片教学的基础上,其中的部分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给出(如电子传递呼吸链、DNA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等),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想象,建立起生动的生物作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课堂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实验课堂进行如下改革。首先要精选实验内容,由教师布置实验要求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再由学生简单地讲解实验的原理,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不完整的地方由教师补充讲解,随后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最后通过实验报告阐述选择实验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实验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在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分成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三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透明度、公平性、合理性,克服以往平时成绩不易量化的缺陷。且考核评价方式中各部分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在第一节课需要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如何能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从而能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能轻松灵活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8(b)-0000-00

我国目前是生产粮食的大国,从之前的粮食严重供应不足,到现在的粮食储备大国,跟我们运用转基因技术、化肥农药等等这些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现在一些问题开始渐渐显露出来,我国现在成为了癌症高发国家。人们的各种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说,如何正确的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如何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保证我们的视频安全是当务之急。从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说只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营养搭配等知识。现在的人们普遍缺乏营养饮食的观念,而且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挑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饮食的现象渐渐成为普遍现象。而且初高中生,本身就是用脑的关键时期,所以渗透进营养教育是特别有必要的一件事。

1为什么要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

1.1营养饮食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

高职的学生们,不只消耗体力,脑力消耗也特别大,所以要求营养一定要跟上。保证其营养的充足和均衡能是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去应对学习和生活。相反的,如果营养跟不上去,很容易导致学习劳累,学习的欲望低。所以说,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特别重要。他能给学生的饮食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帮助,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食物,怎么样的饮食是营养的是健康的。这样就能按照这个去进行饮食。针对学生已经有的那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学生也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修正。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

1.2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性高

如果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进行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反感。而营养教育的内容则不同,他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会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讲求的是面面俱到的知识点讲解,详细但是很难全部记住,而且也要求学生一整堂课都要全神贯注,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会感到压力特别大,精神特别疲惫,渐渐的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会采取在课堂上睡觉等手段放弃学习。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因为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营养教育增加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实用性

之前我们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时往往不注重实用性,讲解的知识深奥难懂,而学生学习了之后并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最后经过时间的变迁都渐渐的忘记了,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学习。而营养教育是实用性特别强的,所以说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入营养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

2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方法

2.1首先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

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首先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我们虽然讲究趣味性和实用性,但是实现这两个学习目标的前提条件是首先打好生物化学知识的基础,对它的主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如果没有打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基础的话,想要进行营养教育渗透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了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之后,在渗透营养教育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2.2其次把营养教育结合主干知识渗透

生物化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营养教育和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结合渗透,在讲解主干知识的同时连带着渗透营养教育,在讲解营养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着主干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讲解。在渗透的同时,也要多采用实验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生活中因为错误的饮食搭配导致中毒或者身体不健康的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物化学这一学科的奇妙魅力。比如说可以讲解一下钙铁锌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如果元素过多有什么样的危害,过少又有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果正确补充和控制这些微量元素等等这些知识。

2.3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 高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启蒙阶段, 因而需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所以, 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渗透营养教育的进行,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很多疑问,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也使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奥妙。 同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对高中的学生, 在进入到生物课堂时, 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早点接触到实验,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进程演示实验时,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在讲解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上面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 由于对照实验这种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因此, 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将生物酶与普通的化学催化剂对位对照、设计不同 pH条件下, 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 设计不同温度下, 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等。最后教师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解释, 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2.4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 可以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 同时不能忽视高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例如, 在讲解 ATP 的作用时, 生物教师可以引申地讲解 ADP 等与 ATP 有关的知识点,从而促进高中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 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综上所诉:我们要属于先进的教学观念,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进去营养教育。因为营养饮食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同时营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就是营养教育可以增加生物化学的知识实用性。因为这几个原因,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在生物化学课堂上把营养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而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要掌握好生物化学的主干知识、把营养教育结合主干知识渗透、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信如果在课堂上把这三种方法运用好,一定可以把生物化学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01-03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该课程是生命科学院开设的重要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拓展课程[1-4]。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州会议上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基础课,教育部“面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5]。如何使“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既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又能突出化工类特色,是目前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关键作用。教师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系统中的诸多要素进行设计,才能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本文结合化工类学生特点,在对生物化学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构建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1.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是构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分析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教科书有两种功能,一是教学资源的功能,二是教学工具的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存在,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与此同时教材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作为教学工具,教材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再造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多重价值,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关键。所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多重价值,就是指认真的钻研,深刻理解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活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工科院校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材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知识”向“素质”转变。比如,在讲到“核酸变性、复性、杂交和核酸研究技术”这一章节时,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原理上的信息价值,还要挖掘它更深层的探究价值、应用价值及情感价值等。比如与之相关的社会研究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小球藻的开发应用、DNA指纹技术以及高科技成果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所产生的情感价值等,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2.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思想状况,才能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课程授课的对象是化工类本科三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和思维发散性较强,已系统学过有机化学,但生物学知识薄弱。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我们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80%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科研内容和科研动态,85%的学生要求增加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内容。这说明他们关注职业发展,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结合这些学情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用科研带动教学,用实例来延伸课本知识,并以此为契机,准确抓住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安排和组织学生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及相互统一的。比如,DNA复制这一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复制的特点、过程以及DNA损伤和修复,它是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平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让它成为学生探究科学、联系社会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突显工科特色,教学中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发挥着调控的作用。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微观抽象,概念多而繁杂且学时有限,加上工科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薄弱,增加了理解难度。如何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地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启发式、科研反哺、案例式及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归纳并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科研反哺,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思路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步骤。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技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跟基因工程紧密相关,通过介绍克隆羊、转基因大豆、亲子鉴定等这些同学们熟悉的技术以及结合教师团队研究的课题,比如转基因富油海藻的培养,这也是目前有关生物质能源比较热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结合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出课堂内容。

2.营造氛围,授业解惑。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比如DNA变性,教师通过现场展示的DNA双螺旋模型进行阐述,把原本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同时抛出思考题,变性后DNA会引起哪些理化性质变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再抛出第二个问题变性后OD260为什么会增高?通过巧设悬疑,层层递进,引发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从有关DNA双螺旋的结构和组成上考虑,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答案。通过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复性是变性的逆过程,这跟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概念相类似,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出复性和减色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导想,拓展应用。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加强基础、面向应用。教学中多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比如核酸研究技术,通过列举DNA指纹技术将书本知识得以拓展,DNA指纹技术这个在刑事案件中用得非常多的技术手段,常用于罪犯的指认,而Southern印迹的杂交技术就是其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另外,还可以跟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发散思维;通过知识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师生的双向互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4.总结反馈,深入探究。生物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难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精练的语句把教学内容总结出来,再给这些语句赋予特别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一些暂时难以理解或易混淆、易遗忘的知识的印象,方便其记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但是这种转变,更多强调从被动到主动,从一元到多元[6]。通过“DNA分子杂交能否用来基因诊断”、“食用玉米油氢化制造的黄油还是乳化制造的黄油有益于身体健康”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5.多元化训练,提升综合能力。课堂学习始于课外,结于课外,课后的温习与拓展,迁移与巩固,是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由于生物化学对于化工类学生来说属于考察课,平时成绩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因此以自主研究题为载体,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可以拓展课堂知识;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小组课外讨论,并进行课堂PPT展示,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成果的形成与共享。同时教师加以点评,通过课后的多元化训练,不仅可以实现课前课后的教学互动,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构建教学平台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借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去亲历、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构建了四个教学平台。

1.学生活动平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地构建学生活动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堂课通过教师巧设悬疑,引发学生去讨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实例,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课后多元化作业,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师生互动平台。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归纳;通过案例呈现,学生分析,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同时教师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活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平台去实施,这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科学、充实、突出其实用性,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教学方法要适宜,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难点之一是分子杂交技术,通过Flas演示分子杂交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的画面,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难点之二是重组DNA技术,通过科研成果分析、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4.情感交流平台。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构建情感交流平台。结合大三学生关注职业发展的特点,课堂上注重科研带动教学,通过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通过课后多元化训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调研,经常反思教学,及时整改,师生情感得以交流,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教师应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凝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平台的构建,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其友,张云波,王永强.化工专业本科“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2,(6):49-51.

[2]赵越.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08-109.

[3]高健.工科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7):113-114.

[4]刘宝亮.非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2009,37(7):218-219.

[5]李再资,黄肖容,谢逢春.生物化学工程基础[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91-02

食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的重要性。营养和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是人类永远关注的一个话题。人类的健康状况受到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的威胁。人们缺乏合理的营养知识,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会使体质变差,是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的诱发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合理营养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对其脑力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疾病的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向学生传授营养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对其生长发育及完成学习任务等均有重要意义。高职生多数在校住读,饮食要由自己安排,随意性大, 容易因膳食结构不合理而降低其营养水平。多数高职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欲望较低。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营养教育,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意识。在校高职生不健康饮食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其缺乏一定的营养知识有关。营养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营养知识,纠正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二、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营养学教育的途径研究

(一)帮助学生理解营养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对营养概念缺乏正确地了解,导致了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吃方便面,有的学生为了苗条而节食,有的学生习惯把零食当主食。营养是指食物被人体摄取后,经过一系列转化过程如消化、吸收和代谢等,把食物中的物质进一步转变成生命机体的基本构建成分,同时为机体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机体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把与营养有关知识点渗透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

上课过程中,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在讲授教材相关知识点时可同时引入营养学方面的教育。在营养知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把日常生活中错误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有关的重大案例展示给学生看,并通过形象的语言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等相关问题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对营养等知识加深认识。

1.在讲述水和电解质代谢的时候,其内容涉及细胞的构成元素,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典型元素介绍它们的营养作用。例如讲述钙时,首先向学生介绍钙的重要功能。钙的重要功能有: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缺钙正危害着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基于以上Ca的重要功能,不少厂家生产出各种类型的补钙产品。教师向学生讲述补钙内容时,告诉学生不能盲目补钙,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补钙产品的宣传不实现象。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是补钙的最佳方式。生活中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海带和虾皮,就完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钙。贫血现象在学生中发生率比较高,一部分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在该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铁对机体的重要作用。铁属于微量元素,主要来自食物,主要作用是参与体内物质的运输;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等。如果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由于铁质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据统计,血红蛋白铁占人体含铁总量的65%。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营养不良、摄入不足引起,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饮食导致铁的吸收障碍,比如过食冷饮、暴饮暴食等。人体对铁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胃酸、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促进铁的吸收;植物性食品中的植酸、草酸等阻碍铁的吸收。在学生了解了铁的作用及多种吸收影响因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建议,动物内脏如肝、血、心、肚等含铁丰富,要适量摄入,其次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等。

教师讲解矿质元素镁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镁对机体的重要功能,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镁的来源。镁元素有助于骨骼构造,人体含镁量50%~60%存在于骨组织中。镁能激活细胞内各种酶系统,从而广泛参与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镁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镁对神经系统和心肌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起到镇静和抑制作用,因此镁被有些专家称为天然的镇静剂。记忆力减退和学习能力变弱在一定程度上与镁含量不足也有一定关联。许多食物中都含有镁,尤其是绿色蔬菜和谷物。一般情况下饮食中的镁即可满足生理需要,但是生活中有些同学不喜欢吃绿色蔬菜,导致镁缺乏。通过上面介绍,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日常饮食中要适量摄入绿色蔬菜的原因。镁盐过多也可抑制钙的吸收,因钙、镁在吸收时有相互竞争作用。

讲解钠元素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冬季的时候,不少地方的人们会腌制大量的猪肉、鱼等肉制食品,还有些人会制作大量咸菜如腌制泡菜、豆瓣酱等。腌制的肉制品及咸菜中含有较多的盐,盐多就意味着机体摄入的钠超标,继而为高血压的发生积累物质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注意在腌制蔬菜、鲜肉等食品中会产生大量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腌制的咸鱼中及泡菜、酸菜中,煮熟的剩菜如白菜、香肠、肉类等隔夜后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我们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险。

2.蛋白质部分是生物化学课程中重要讲解内容之一。教师通过蛋白质功能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摄入蛋白质。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大头娃娃”事件,让学生明白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人体内细胞组成、催化作用、免疫调节、运输营养物质、参与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等。基于以上蛋白质的重要功能,所以人体每天必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结合阜阳市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营养,特推出免费提供“营养早餐”(一盒牛奶,一个鸡蛋,一块面包)的活动,结合此事例介绍“营养早餐的营养在哪里?”讲蛋白质分解代谢时,让学生明白肝肾功能障碍病人为何不宜高蛋白饮食。人体摄入蛋白质食物后,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氨,氨是有毒物质,在体内的去路主要是在肝脏中转变成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

3.在讲到糖类时,通过共同讨论诸如“不吃早点行不行”等问题向学生介绍糖类物质的重要作用。糖类是日常生活中机体能源的主要供能物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早上不吃饭就来上课,通过介绍不吃早餐的危害让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果没有进食早餐,大脑活动没有足够血糖利用,学生在听课期间会感到疲劳、脑力无法集中、反应迟钝等现象,影响学习效率。长期不吃早餐易造成胃炎、胃溃疡、胆结石等疾病。

4.在讲到脂类时,通过介绍脂类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减肥的合理方式。讲解脂肪代谢知识点时,穿插介绍引起肥胖的各种因素。为了身体健康,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不能单纯依靠盲目节食来减肥。不少女生为保持苗条身材而不顾身体健康,每餐吃得很少,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结果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有的人心情不好时,胃口大开,吃大量食物发泄烦恼,也会导致肥胖。还有些人不考虑身体代谢平衡错误,认为只吃水果就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减肥方式。大学生在校期间晚上睡得比较晚,会引起晚间加餐现象,这也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向学生介绍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高脂低糖或高糖高热量饮食是导致脂肪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中有部分瘦人会出现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等原因导致的。

三、结束语

健康是个不老的话题,关注健康就是关注未来。从高职生物化学角度讲授营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变被动为主动,减少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畏惧。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认识程度,使其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自觉地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积极推广和普及营养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赵霖.五味平衡科学理论[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8).

[2] Banerjee S’,Dias A’,Sh i n kre R’,etal . Under - nutrition among adoles-cents : a survey in fives 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Goa[J].Natl Med J India,2011,24(1).

篇6

2学生对苗、侗特色文化融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于期末教学结束后,在2012级护理9、10、11、12、13、14、17、18班每班随机发放25份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参与调查的学生情况为:女生18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5.45%,男生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55%;文科生111人,占56.06%,理科生49人,占24.75%,中职升高职生38人,占19.19%。由此可见,该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文科生占多数,还有近1/5为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自我学习态度评价、课堂现状评价和课堂教学方法评价3个方面进行。

2.1自我学习态度评价

学习态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对自我学习态度的评价中,选择为了将来就业的学生有93人,占46.97%;选择喜欢医学,立志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学生有76人,占38.38%;选为了奖学金及荣誉的学生有15人,占7.58%;选无所谓,不挂科就行的学生有14人,占7.07%。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但也不可忽视有7.07%的学生选择得过且过,认为不挂科就行。在对生物化学重要性的认识上,选择“重要”的学生有173人,占87.37%;选择“一般”的学生有18人,占9.09%;选“不重要”的学生有7人,占3.54%。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对医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说明大部分学生重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2.2课堂现状评价

在对课堂知识的难易程度的评价上,选择“难”的学生有146人,占73.74%;选择“一般”的学生有44人,占22.22%;选择“简单”的学生有8人,占4.04%。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程知识较难理解。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评价上,选择“合理”的学生有142人,占71.72%,选择“一般”的学生有43人,占21.72%;选择“不合理”的学生有13人,占6.5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选取较为合理,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有待改进。在对课堂教学进度的评价上,选择“合理”的学生有121人,占61.11%;选择“一般”的学生有50人,占25.25%;选择“不合理”的学生有27人,占13.6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进度较为合理,部分学生认为欠合理。综合以上3个方面可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程较难,但课堂教学内容选取和课堂教学进度还是较为合理的。

2.3课堂教学方法评价

对将苗、侗特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学生有166人,占83.84%;选择“一般”的学生有29人,占14.65%;选择“不喜欢”的学生有3人,占1.51%。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融入民族特色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选择“喜欢”的学生有87人,占43.94%;选择“一般”的学生有74人,占37.37%;选择“不喜欢”的学生有37人,占18.69%。有43.94%的学生喜欢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说明对于不易理解的生物化学课程,四成的学生喜欢教师的直接讲述。对小组讨论教学方式,选择“喜欢”的学生有128人,占64.65%;选择“一般”的学生有57人,占28.79%;选择“不喜欢”的学生有13人,占6.5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也喜欢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喜欢将苗、侗特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喜欢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因此,对于知识不易理解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因其基本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生物氧化单元为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实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一4个班1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个班63名学生,实验组2个班62名学生。2个班级学生均经2015年高考统一招生录取,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均具有可比性。教材都选用由何旭辉主编、2014年第7版《生物化学》[1],使用该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本研究选取生物氧化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3学时,同一名教师授课。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根据大纲要求,对照组和实验组课堂教学时数均为3个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2份微课视频(包括NADH电子传递链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内容(.zjmc.net.cn:6678/TEST/)、教学课件、课前练习、课前学习指导等。课前学习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及任务、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完成课前练习的批阅,总结课堂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教学的前1/3时间用于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解答课前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2/3时间设计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两个课堂活动。电子传递链的知识点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扮演电子传递链的不同组分,模拟电子传达的过程,加深理解和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讨论案例:(1)患者误服苦杏仁数粒,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加快,之后出现发绀和昏迷现象。检查:血中查出氰基,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初步判断患者为哪种中毒?该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还有哪些抑制剂引起机体中毒的机制与此类似?(2)2001年9月23日傍晚,4例患者先后承接10吨2,4-二硝基苯酚的装车业务,由于需要倾倒物料,操作时面临飞扬的化学粉尘气流,接触了大量2,4-二硝基苯酚,于9月24日凌晨3时起,以几乎同样的中毒症状相继由120急救车送入浙江省东方医院就诊。2,4-二硝基苯酚曾用作减肥药,其机理是什么?现在已不使用了,因为大剂量摄入会引起生命危险,如上述患者,这是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分组(5人/组)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负责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和鼓励,引导讨论方向,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学生打分,记入平时成绩。1.2.2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通过2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网络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diaochapai.com/in-dex),从学生反馈的层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2)生物氧化章节理论课结束1周后对学生进行课后测验,2组学生均采用同一套试卷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生物氧化章节的知识点,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和案例分析。测验成绩≥85分为优秀,60~85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采用翻转课堂进行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2.2课后测验成绩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学生平均成绩和优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提到了课前,并且通过课前学习指导和课前练习来保证课前的学习落到实处。课前练习和反馈也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证学生课堂上的高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翻转课堂的这些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有很高的认可度,有超过70.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后测验包括对基本知识点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不合格人数较少,但是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该研究仅对生物化学的生物氧化章节内容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翻转课堂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实践探讨。目前,翻转课堂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和实践,如医学统计学[2]、生理学[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4]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翻转课堂将增加学生课外的学习量,对于理解和记忆难度大的内容比较适合,有些简单的内容并不需要此模式,用传统的讲授法已可解决。

篇8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上课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决定如何学习以及什么时候学习。这种课程形式源于美国,起初是由于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无法参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为保证这类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而用录屏和录音等软件将授课内容录制后,让学生在家也可以完成上课学习的过程。[1]后来这种形式发展为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家自学,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向老师提问。这种授课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在网络上搜索更多相关的资源来补充学习。在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课程及不同的老师,不再受到班级授课的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节奏及风格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使用包括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技术因素,主要是教师所使用的视频及音频软件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到课堂中的知识,软件的好坏及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接收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所有信息;二是设计因素,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往往需要设计本节课程的流程,包括难点、重点的引入,强调部分等。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设计更为重要。一节好的翻转课程,需要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堂所需要讲述的内容重新安排。视频课程与在线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后无法与学生互动,教师无法在视频课程中通过设问及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录制课程时使用更多生动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三是监测因素,好的翻转课堂应该在录制过程中有意地设下一些问题或者内容,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通过提问来监测学生是否观看了课程。[2]随着翻转课堂的推广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的方式,也成为教师向大众推广课程的一种手段。将翻转课堂放入网络后,就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叫作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称MOOC)是一种在线开放式课程,在国际上有众多的慕课网站,例如可汗学院、Coursera及edX等,这些网站汇集了众多国际顶级高校的优秀教学视屏。慕课是开放性课件与开放教育资源的产物。[3]在以前,世界范围内各个高校的课程资源是相对封闭的,同一区域内的高校可能存在可以互相选修的案例,但不同地区之间的课程资源交流是很封闭的。直到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开放课程计划(MIT OpenCourseWare,简称MIT OCW)。MIT OCW的提出,使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资源与互联网链接,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访问这些课程。随着MIT OCW计划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开始了自己的开放课程计划,在短短5年内,OCW的访问量就达到了成倍的增长,这也体现了开放课程是未来教育的趋势。随着开放课程的发展,开放课程的使用情景也呈现出了多样性,开放课程的使用者主要分成教师、学生及自学者。通过开放课程,这些使用者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完善知识体系及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这三方面是开放课程使用者的主要诉求。在2005年的项目调查中,517名在线访问者接受了开放网络教程的调查,其中,60%的访问者表示他们在开放网络课程种类中对课堂录像更感兴趣,这些使用者中学生占到了44%,自学者占到了40%,教师仅仅占到了14%。这也反映出了开放网络课程使用者的分布情况。截至2016年3月,MIT OCW在线课程已达到8个分支,900多门免费的在线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一级学科。这些课程主要以教学为主,时长往往在45分钟左右,讲授知识点多能够涵盖普通教学中1个学时的全部内容,形式依然以教师上课为主。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一门探索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的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前,需要学生有系统的化学及生物学知识基础。因此,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会涉及很多的生物及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来重新组织知识体系。慕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应该更加偏向于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及课堂知识的应用。尽管慕课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慕课并不能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慕课在生物化学中还应该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庞大,因此在设计慕课时更应该选择在短的时间内讲述更多的内容,而不是将一个小的内容放大、放长去讲。学生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课中及课下与老师的互动来解决,这种方式也符合翻转课堂的本质。学生在观看慕课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反复观看,以加深理解。

根据翻转课堂与慕课的特点,设计生物化学慕课时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课程的引入应该生动有趣

由于慕课的制作在后期能够加入多种动画,因此动画和模型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中所涉及的物质的结构及功能。例如,在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播放大量的动画视频,这样在慕课中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多个动画视频,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些动画中所蕴含的知识要点,这样的慕课才能够帮助教师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为轻松,并且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再会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

2.课程的讲述应该重点明确、高度概括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教师往往通过延长讲述时间来完成。慕课的授课过程中这些重点及难点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的案例来讲述。教师在设计慕课时应该将大段的讲述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总结,并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加深理解,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完善学习计划。

3.课程结尾需要总结本次课程的知识点

在慕课的视频录制中,字幕的使用尤为重要,字幕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还能够通过片尾的总结,帮助学生将本次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知识点罗列后应该在后面加上时间轴,方便学生直接跳转到想重复学习的部分。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捕捉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及慕课的广泛使用,使信息时代变革教学方法变成了一种可能。生物化学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较为复杂并且抽象的,慕课视频的录制能够将这些复杂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慕课的使用是一种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所有教师都是慕课的表演者,表演的语言及情绪都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课程体验,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

参考文献:

篇9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宗旨的,传授知识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符合化学教育的规律,阻碍学生的素质提高,特别对于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中职职学校表现更为突出。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对于中职生来说一方面课堂容息量大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难度大、复杂又难以理解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课堂学主习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将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探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是每个中职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

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生物化学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推出精品课件每位化学课任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因为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设计者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选择使用的化学教材进行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精品课件最大限度地将各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远程共享;各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也以最快的速度交流并加以推广使用。最终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关于生物化学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原理扎扎实实地学好生物化学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1.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者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动视频技术、动漫设计技术、工艺美术技术、文字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种表现手段来将生物化学教材中的多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充分表现出来。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单元DNA的复制由于DNA半保留式的复制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而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演示DNA双螺旋链是如何解开的、复制是从何时开始的、复制链是如何延长的、又是如何终止的。经过学生们观看、思考和讨论就能得到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们掌握DNA半保留式复制规律知识点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遗传的社会价值从视觉感官中体会到要点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2.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声音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生物化学《核酸的化学》一单元中,教学内容抽象、难度大,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且易造成概念模糊,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将能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比如酶原的激活中胰蛋白酶原受激酶的激活使第六位赖氨酸残基与第七位异亮氨酸残基之间的肽键断裂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比较科学准确地理解酶激活的实质和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传输通道单一、信息容量小,传输速度慢、效果差,单纯的文字板书、声音都远不如画面图像易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靠老师讲靠表格,靠模型等手段的教学与微机课件比较立刻相形见绌。利用CAI则能将我们人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在代谢过程中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逼真的主体画面;精练的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加大教学容量和密度

现代计算机技术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含的知识信息量非常巨大在多媒体教室一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内把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从公式推导、人体发生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具体过程从分子层面进行放大式的演示能把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并无法想象的抽象的概念放大后直观地、形象地演示出来根据需要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大跨度地运用视频技术展示生物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使课堂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多媒体软件因其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使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这种高密度教学是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先进的化学教学课件的引入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保证多媒体技术成功地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刻苦学习自觉将先进的多媒体机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应用技术,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掌握这些技术积极学习并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现代化学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课任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能的培训,实施多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应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

2.深入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精心挑选精品教学课件

目前使用的化学教材体系中知识结构较为注重对原理和理论的介绍据调研得知当前使用的教材对文字叙述和公式的演示的内容比重大同样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文档式展示导致课件内容单调、枯燥感觉不到现代科学气息这样做显然是不可取的对教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这就对课堂教学课件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必须深入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既要熟悉化学理论与实验过程精心分析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动漫、视频、音频融入教学课件中才能做出与实践内容和教学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精品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3.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随着跟进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作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跟进目的在于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课件设计者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设计思想与教学思路需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改进多媒体课件之前,课任任老师一定要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新科学成果。利用当前使用效果最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注入更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技术比如“云计算”技术,制作出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用的教学课件,更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3.2不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理论上如何成功在课件设计时刻注意不能脱离学生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才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灵活,一切都要视课堂教学需要而更换,再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好的、强有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3.3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全国各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实现了共享,大量的精品化学课堂教学课件可供教师挑选。尽管如此教学课件的开发研究一刻也不能放松,要通过教师对课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完善,要源源不断地制作性能更加优良的课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之,时代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这样才能在面对大量的课件信息从中挑选适合本人教学需要的课件活化教材激活课堂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学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 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是能现学现用,学以致用。教师轻松、有趣地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放松心情,积极调动思维和教师配合,并且踊跃加入到课堂活动中。

二、重视学法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法设计时要进行学法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学法设计以章、学段为单位整体设计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规划。学习方法有很多,结合生物教材可以进行如下几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1.整体学习的方法

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进行教学。这样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实验―探究的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讨论交流法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学习思辨方法、表达方法,讨论则可以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4.整理归纳的方法

提炼要点,如列表、画结构简图归纳知识体系等。

三、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篇11

生物界丰富多彩,生命之谜,魅力无穷。中学生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易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并勇于探索和实践。因此生物学教学有着优越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或距学生最近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设计问题情景,激起学生了解其中原由的兴趣。如:为什么吃糖会长胖?(糖的代谢)为什么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的形成)? “春蚕到死丝方尽”有科学性的错误,错在哪?(昆虫的变态发育)等。

2.选用并分析最近发生的、和社会“热点”的问题或例子,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生态平衡破坏”时,补充事例:1996年,专家估计,全世界约有老鼠150亿只,世界人均摊2只多;而1997年5月6日《人民日报》载,阿根廷首都老鼠惊人的多,全市人均摊4-5只,市区沿河岸的待区人均摊7只,难怪有位家庭妇女惊呼:“老鼠钻进我的被窝里了!”学生自然就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要演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探索、指导学法、疏导知识、指导阅读、辅导练习等方面。

1.引导探索: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知识的条件,指明探究的方向。如以形态结构为主的课应多采用直观手段,探究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以生理知识为主的课则应借助标本、模型、挂图、实物、电教媒体等给学生以观察、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原理。

2.指导学法:教无定法,学无常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对概念要记忆;原理需理解;同类知识可用归纳法;易混淆知识则用比较法等等。笔者曾在蛙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各发育成哪些器官、系统的教学中,将教材中较为复杂的内容编成“呼消腺体内胚层,外感表附和神经,其余全由中胚生。”的顺口溜。这样一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笔者还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些速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课堂笔记的速度和效率。

3.疏导知识:对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疏导。可通过讲解、板书、投影把知识脉络、教材体系向学生交待清楚,重点分析透彻,难点相应突破。这样通过疏导使知识化繁为简、由难变易,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光合作用的过程编成歌诀:“光合作用两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有光光解并储能,固定还原生成糖。”这样一来,效果很好,学生当堂就把光合作用的过程给掌握了。

4.指导阅读: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直接来源于此,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主动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5.辅导练习:练习是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运用的考察。对学生练习中暴露出的普遍性的错误,要集体辅导纠正、剖析原因指出纠正的方向;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帮助纠正,这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措施。通过辅导练习,既可以弥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不足,又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欠缺,有利于教师改进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练习中学生将“线粒体”写成“细粒体”或“线连体”等的错误就可通过批阅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通过独立思考去主动选择和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