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7 14:14: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保育员卫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

篇1

一、为什么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卫生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

(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二)幼儿正处于生长的娇嫩期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三)对幼儿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小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卫生习惯

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二)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小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小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策略

(一)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洗澡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作为保育员,如果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提出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保育员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保育员了。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吃饭要注意桌面干净……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二)注意矫正幼儿细小的行为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吃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如果不提醒和教育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了,于是开班会的时候我就和班上的几位老师商量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经过商量班上的老师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个小礼物。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我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三)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不但是老师还包括了保育员,对我们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我们的言行。对于幼儿,我们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李保育员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我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保育员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四)培养集体促进个别

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98-02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健康安全的重点,传统医学中的卫生保健只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卫生保健,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保健的范围扩大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存状态等等方面,对健康的理解更为接近本质。幼儿的卫生保健包含了幼儿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态的全方面的保健内容[1]。当下的幼儿主要存在着体弱、身体营养过剩以及家庭溺爱和不健康的心理教育的负面影响,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和压力较大,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在进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时要把重心放在预防和矫正上,通过改善幼儿园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和智育、德育来实现。

1 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幼儿卫生保健体系,相关的幼儿教育机构也配备了一系列的卫生保健设施,在城乡地区形成了较集中的幼儿保健网络,在幼儿的防疫、教育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基础幼儿卫生保健设施的相对完善,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却更加的突出。笔者调查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逐年增加,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幼儿的行为问题出现率高达20.47%[2]。这些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了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两个方面,影响这两个问题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幼儿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则包含了幼儿园教育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幼儿的卫生保健状况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家庭的内在因素,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压力的加剧,幼儿父母忙于工作,对幼儿的教育时间减少,但又对幼儿的期待较高,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满足幼儿,对幼儿心理、精神的满足却相对的减少,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现状。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基础设施方面,部分的幼儿园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其中城乡地区相对严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专业辅导。

2 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幼儿园自身的规范管理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构建一套完整的领导班,从园长到幼师,明确相关责任人的任务和责任范围,保证卫生保健工作依法实施。建立相互的监督体系,保证卫生保健工作的积极有效性。

2.2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部分幼儿园在建立时因为资金的因素,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全,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对其进行督促,要求完善,构建完整的教育和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幼儿的身体、心理健康。后勤工作是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一环,在进行物质采购的时候要仔细的选购正规企业的达标产品。在食物方面更要注意,选择绿色、优质、新鲜的蔬菜水果。在进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做好操作人员的自身的卫生防护[3]。合理的搭配幼儿膳食,根据幼儿营养需求进行食物的调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膳食的搭配。

2.3 建立幼儿健康档案 我国幼儿园主要以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相对较少,民办幼儿园在建立时候基础设施相对的薄弱,并且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经验,甚至只是简单的将幼儿园看作幼儿的托管所。幼儿园的卫生工作和教育水平也相对的参差不齐,在进行幼儿的健康控制方面更是难以保证。因此,各地幼儿园需建立自身的幼儿健康调查程序,构建幼儿健康档案。幼儿健康档案要包含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相关的心理状态,并且形成一套合理的评估标准,积极保障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治疗可能出现的问题。严格幼儿健康检查程序,保证每季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幼儿的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将这些信息记录到健康档案中去,并且及时的反馈给幼儿家长[4]。针对体弱幼儿和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幼儿进行私下的照顾,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并且要求家长及时对幼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矫正。

2.4 加强幼儿疾病预防工作,做好集体儿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幼儿园疾病预防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搞好预防接种,每个幼儿入园时做好“查验接种”工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按年龄、季节、适时、规范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须通过晨检和全日制健康检查,了解全园幼儿发病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健康幼儿。

2.5 建立良好的幼儿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需对幼儿的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和活动的时间顺序,在保证幼儿合理的户外活动时间的情况下,积极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保证幼儿的休息时间,有需要的情况下要进行午间的休息。幼儿园的合理生活作息制度是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成长,健康的作息对幼儿的心理稳定也有较大的帮助。

2.6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家长、学园一体化 幼儿的成长的关键环境就是家庭,很大程度上的幼儿身体心理问题都是根源在家庭中的。幼儿园要积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进行卫生保健措施和方法的教育,例如:开展家长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幼儿护理医学专家进行现场的教育,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疾病,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在幼儿膳食搭配方面,如何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膳食的搭配,保证幼儿的营养的均衡;在心理健康方面,幼儿的心理孤僻和相关不健康心理的外在行为表现,家长正确进行引导的方法等等。让家长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形成家长、学园一体的卫生保健,保障儿童的随时随地的心理生理安全。

3 总结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情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要从幼儿园抓起,从管理方法、基础设施、生活习惯、健康调查和家长帮助等方面入手,随时随地的保障幼儿的身体心理健康,保证祖国未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祝建平.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J].甘肃教育,2008,(15).

篇3

龋齿为3岁到5岁儿童的常见性口腔疾病[1]。该病发生率较高。根据2005年统计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五岁儿童的该病患病率约为66%。该病对儿童的危害比较大。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咀嚼及消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错颌畸形。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对于儿童性龋齿病的预防措施[2]。本文通过培养幼儿园5岁儿童口腔卫生和保健习惯,以及预防龋齿措施教育进行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2月时,我园5岁儿童共计78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人。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男童24人,女童15人。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通过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按照龋齿的标准检查方法及流程。给幼儿园5岁的儿童依次实施口腔检查。同时记录其龋齿情况。之后,给儿童发放“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带回家经家长填写之后收回存档。给对照组采取日常普通教育措施。而对实验组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及健康教育的指导。以及培养其口腔卫生的保健习惯。主要有:使用模型为儿童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逐一进行指导。要求儿童们早、晚于家中刷牙。中餐之后于幼儿园内刷牙。使用含氟的牙膏。给儿童和家长积极设置关于口腔健康的知识讲座。同时给予其有关的科普材料读物。要求家长对儿童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每年至少数量一次。努力做好龋齿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对于第一恒磨牙在萌出时要及时实施窝沟封闭。要求家长尽量控制儿童食用糖分高。或者是容易造成粘贴牙面的有关食物。在食用之后立刻刷牙。儿童的饮食一般为粗细合理搭配。教育其晚间睡前进行刷牙,且之后不允许再进食。在2013年2月之后。再次给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儿童实施口腔内龋齿检查,以及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前儿童龋齿状况及问卷结果。5岁儿童参与检查的数目共78人。患龋齿21人。患龋齿率26.9%。龋失补牙数共25颗。龋均1.2。龋充填率15.3%。33.2%儿童每日刷牙次数大于等于两次。56.1%儿童每日只刷牙一次。10.7%儿童平常很少刷牙。平均每日的刷牙次数小于1次。62.5%儿童常食用甜食。25.7%家长常监督其刷牙。68.5%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5.8%儿童未监督其刷牙。17.2%儿童于近两年内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 实验后儿童龋齿状况及问卷结果。

2.2.1 实验组相应情况。该组被检39人,实验组患龋率23.1%。龋失补牙数12颗。龋均1.3。龋充填率50.3%。实验组儿童与实验之前情况进行对比。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异。龋均显著降低。龋充填率则显著升高。实验组所有儿童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35.8%儿童经常吃甜食。47.6%家长常监督其刷牙,52.4%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95.4%儿童于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2 对照组相应情况。对照组被检39人。对照组患龋率38.5%。龋失补牙数23颗。龋均1.5。龋充填率35.7%。45.2%儿童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65.4%儿童经常吃甜食。23.1%家长常监督其刷牙,58.2%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18.7%家长从未监督其刷牙。63.5%儿童于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情况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其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的概率和家长监督刷牙比例,以及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的概率明显升高。同时常食甜食比例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的儿童在口腔保健习惯及行为方面和两年前对比。其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的概率和家长督促儿童刷牙比例。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的比例均显著升高。经常吃甜食的儿童比例显著降低。对于预防龋齿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五岁的儿童处于即将迈入乳恒牙的交替时期[3]。同时,此时的儿童有着快速发育的智力。也是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一定程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为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中儿童每星期有五天的时间,且每天8到9小时于幼儿园中度过。据研究证明如果对儿童在此时实施积极和有效的预防龋齿措施。则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发生龋齿的几率[4]。儿童养成良好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能有效地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因此可以让儿童自主选择有益于口腔保健的一些科普类读物。同时对儿童的口腔卫生实施一定的“幼儿园-儿童-家长”宣教[5-6]。这样可以使其培养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尤其是能够收到良好的防龋齿效果。由于龋齿的病因较为复杂,而且影响到儿童的龋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含有不良刷牙的习惯以及饮食习惯[7]。本文通过研究对幼儿园中实验组的儿童进行正确刷牙方式的指导。以及对其日常刷牙习惯和健康饮食的培养。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求诊牙医,进行口腔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的习惯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与预防龋齿的经验总结,能够明显降低龋齿发病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柳茵,梁少林,韦雪香,等.3-4岁儿童龋齿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0(8):231-232.

[2] 白亚丽,王新元.饮食习惯与龋齿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93.

[3] 马卫平. 5424名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1-352.

[4] 金樱子,康桂花.幼儿园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43-146.

篇4

1.保育员素质不高

调查表中的数据表明:保育员的年龄普遍为40岁以上,由于待遇偏低,很多都是招聘的农村无业妇女。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队伍的不稳定。保育员的培训机会很少,一般都是由各幼儿园的保健老师每学期组织一次保育常规工作要求培训,保育员的幼教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都难以得到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很大,幼儿园保育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2.保育员地位偏低

《纲要》的“保教并重”,把保育与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保育员为辅的等级观念,往往把负责“传授知识”的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把负责“吃喝拉撒”的保育员当作低人一等的“阿姨”,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要求比对教师的要求低,保育员的物质待遇也远远低于教师,在幼儿园的身份比较尴尬,地位偏低。

3.对保育工作缺乏重视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育工作为主,很少开展保育工作研究,对保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原本应该特别重视的保育工作成了附带工作。《江苏省优质园评估标准》明确要求幼儿园要达到“两教一保”, 很多幼儿园为了节约开支,压缩了保育员的配置,或用钟点工、保洁员来代替保育员的工作,保育员的配置低于国家标准,制约了幼儿教育的高层次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对保育员角色的认识

《纲要》赋予了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可见,保育员同教师一样,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抬高保育员的招聘门槛,按要求配齐配备保育员,适当增加保育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保育员也要改变以往“保育工作只是搞搞卫生、抓抓消毒等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旧观念,扩大保育的内涵,形成新的保育观念,比如: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由对幼儿的表面安抚到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由侧重“保”到注重“育”。保育员应强烈认识到保教工作是一个整体,保育员和教师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加强对保育员的岗位培训

(1)将保育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范畴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只有幼儿园对保育工作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培训中心或相关部门应该将保育员的培训工作放到教师培训工作的范畴中,这样无论是社会、教师还是保育员自身,都会对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更好地体现《纲要》的教育理念。

(2)扩大保育员培训的知识范围

区级的保育员资格证培训和各幼儿园组织的保育员培训仅限于卫生卫生保健方面的学习,保育员要做到保教合一,更好地做好配班工作,除了要懂得基本的保健卫生知识外,还必须了解基本的幼儿教育学、生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专门的保教机构培训应多方合作、扩大培训的知识范围来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养。

(3)立足岗位练兵提升保育技能

保育员队伍专业技能的提高,还必须依赖于日常的岗位练兵。各幼儿园要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业务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如可以通过“怎样帮助教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大讨论,提高配班技能;通过“教养保育问答”“安全防护知识”测试等,提高保育员的卫生保健能力、通过“讲故事”比赛等提高教师的组织带班能力等,以更密切地配合教师步调一致地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3.规范对保育员的常规管理

(1)明确保育工作管理职责

保健老师要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保健老师要善于发现保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实践、加强研究、提供指导,形成园长――保健老师――后勤组长--保育员上下畅通的有效工作管理网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

(2)建立细化保育工作常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保育员工作琐碎而又繁杂。结合《纲要》《规程》中对保育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各幼儿园要认真细致地制定《一日保育工作程序》及《班级保育常规工作要求》等,使保育员在具体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育工作常规的建立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如: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实践中逐步细化,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

(3)重视保育工作检查评比

篇5

幼儿园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上,忽视了保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幼儿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教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还要注重幼儿的情商培养,而“保教”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实中,幼儿园保育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保育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弥补自己在保育方面的不足,也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在提升保育员水平方面起到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一、 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

新时代的保育员应树立新的保育理念,重新认识保育员的工作,保育员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安全,卫生,饮食等生活方面的琐事,还要关注幼儿的性格培养,心理保健,生活习惯的养成。转变思想是提升保育员整体水平的前提。

(1)逐步形成明确的“健康观”。保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幼儿健康上,世界卫生组织赋予了健康新的含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保育员要把传统的“身体健康保健”的理念转变为“生理、心里、社会适应健康保健”。根据新的健康理念,保育员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还要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幼儿保育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幼儿生理心理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保障幼儿生活质量,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设施,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安排幼儿膳食,做到食物来源安全,制作过程卫生,食材搭配有营养味道好;要定期对幼儿用品,园内的教学和娱乐设施进行维护消毒,避免意外伤害;要热爱保育工作,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心理。因材施教,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寓教于乐,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要深入幼儿生活,切身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耐心抚慰,正确引导;要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道理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礼貌,谦让,友爱,互助的优良品格。

二、完善幼儿园的培训体系

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内部培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教师与保育员的基本素质和内在涵养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保育员的整体水平比较低,更应该提高自身修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幼儿园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培训资料,改进培训方法,为保育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打造高水平的保育队伍。

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幼儿园办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硬件指的是幼儿园的建筑设施、教学设施、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软件主要指的管理者,教师,保育员等人力资源。硬件的提升来源于资金支持,相对比较单纯,而软件的提升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长期以来,幼教系统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只重视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忽视了保育员的专业成长,使幼儿教育发展缓慢,所以我们要发展幼儿教育就应该重视保育员的专业培养,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明确保育员的工作目标。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扬实干精神,创造安全、清洁、

愉快的教育环境,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协调能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方向,就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知道保育工作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提高保育员的思想觉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认识到幼儿期是孩子发育成长和性格养成的基础时期,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需要保育员富有爱心和耐心,对孩子精心照护。提醒保育员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时刻保持正面形象。

三、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体系

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决定着幼儿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起着指导、监督、促进的作用。许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对保育员的录用,管理,考核没有具体规范的制度要求,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保育员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心,工作效率差、质量低。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制度,规范保育员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前提。第一,制定保育员录用细则,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拔录用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文化,有爱心的专业保育人员,录用标准是提高保育队伍素质的源头。第二,制定保育员守则,引导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加强责任感。第三,制定保育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时间,工作程序,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完成工作任务。第四,制定保育员考核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要定期对保育员的工作进行评定考核,考核范围包括考勤,卫生,安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反馈意见,工作执行等方面。做到有奖有罚,优胜略汰。第五,制定园长问责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加强保教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工作目标,合理改进管理体系,科学调控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把发展保育工作提上议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保育员把工作做好,做实。

四、保育员应持证上岗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日益成熟,教育工作者走上岗位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育员也应进行职业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训内容包括保育员职业道德,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学,营养学,儿童常见病,基础文化知识,幼儿教育发展方向等,从不同领域提高保育员的职业素养,通过统一考试,选拔优秀合格的学员,为幼教机构招聘保育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而幼儿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源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下转247页)(接下241页)是父母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承载着我们的理想和建设未来的责任,所以我们要从根源做起,重视幼儿教育,重视幼儿保育事业,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教育,有爱心,有追求的高素质专业保育队伍,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方面关爱孩子,辅导孩子,使他们在幼儿园期间“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6

在当今国家与社会普遍重视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核心,保育工作则是这一核心的基础。认真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工作质量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保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

一、保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1.保育的内涵。

要全面准确理解保育的内涵,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幼儿健康的含义。20世纪80年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健康四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指没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因此,保育工作要保证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当兼顾幼儿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健康发展。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意义上的保育还包括心理发育的内容,即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

2.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就已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应当提高保育和教育的质量。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及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对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和建议。可见,幼儿园保育工作一直受到国家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中观的角度来看,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核心,保育则是这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任何幼儿园要想获得良好的长期发展,必须保障每个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保证保育质量,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赢得其信赖。

最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即从每一个幼儿的自身发展来看,学前时期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期和关键期,此阶段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迅速性、不等速性、连续性等特性,是幼儿心理发育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认真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质量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二、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县五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走访发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虽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

1.对保育工作存在偏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等方方面面对保育工作存有偏见。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保育员就是清洁工,只要能干活,能吃苦耐劳就行,至于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无关紧要。一些家长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流露出对保育工作的不屑一顾。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造成保育员社会地位低下,待遇普遍较差。这样,保育员自己也慢慢地失去了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消极完成分内的工作任务,最终使得保育行为不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就幼儿园方面来看,调查中许多保育员反映,幼儿园园长在抓保育工作时其侧重点是“安全和卫生”,即工作标准是“不出意外事故、环境清洁卫生”,保育工作的其他许多丰富内容都被忽略了。特别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人,部分幼儿教师也轻视保育工作,和保育员之间缺少观念等方面的沟通,使得保教分家。

2.保育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笔者通过对几个班的保育老师访问,了解到她们基本上都是中专幼师毕业,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和理论。她们一致认为,虽然自己理论不多,但自己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知道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健康照顾好就足够了,至于教学的事情,她们只是做好配合而已,不干涉太多。

3.保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职业资格制度。一些保育员基本上是非专业的临时工或者合同工,没有取得相应的保育资格证书,也没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书等证明材料。因此,保育员上岗聘用的准入制度不健全。第二,工作内容不明确。保育员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细化,特别是关于促进幼儿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方面的内容在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内容细则上说法不明确,笼统模糊,甚至忽略,这也使得保教分离问题长期存在。第三,缺少奖惩激励机制。一些幼儿园未建立详细的业绩考评、奖惩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干的多与少、好与坏,工资待遇都一样,保育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建议

针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建议。

1.建设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

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素质是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要积极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把好人才质量关。

2.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篇7

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对保育工作的重视、保育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完整的制度、保育工作的质量较低等。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保育工作的质量。为此,幼儿园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科学的管理保育员队伍,定期培训保育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提高保育工作的质量。

一、保育工作的概述

(一)保育工作的概念

在理解保育这一概念的时候,必须要将幼儿健康这一概念放在首位。人们传统的意识将健康与身体划为一体,其实不然,健康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重新给健康下了定义。所谓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下。鉴于此,保育工作要处理好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幼儿的生活质量,推动幼儿健康成长起来。

从狭义的立场上来看,保育是指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然而从广义的立场上来看,保育包括了心理这一因素,确保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众多工作中,保育工作占据核心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保育工作质量的高与低影响到幼儿的身心是否能和谐发展。幼儿本处于特殊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成长发育具有以下的特点:迅速性、连续性等。与此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幼儿园保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很多幼儿园中并不重视保育工作,他们觉得幼儿最重要的任务是接受新的知识,以此,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保育员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严重忽略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不足

(一)保育与教育相分离

当前,很多幼儿园对保育工作的理解较为片面。很多幼师和保育老师是这样的认为:保育工作就是照顾幼儿的寝食等事务,忽视了教育这一方面。再加上部分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认为:幼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工作都应该放在学习之后。这些错误的认识让保育工作仅仅停留在“保”这一层面上,忽视了“育”应有的作用。

不论是保育老师与幼师,还是保育老师与幼儿,他们之间都缺乏必要的沟通。很多保育老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洁卫生,如果有空余时间,他们会找地方休息。保育老师并没有和幼师沟通,了解每位幼儿的习惯,探讨每位幼儿的缺点,这种不沟通现象导致保育与教育相分离,最终无法保证保育的质量。

(二)保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很多幼儿园所聘用的保育工作人员具有以下的特点:年龄较大、学历较低、观念较为落后。现阶段,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的年龄较大,再加上他们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他们将自身的工作定义为清洁卫生这一范畴内。他们觉得学习知识是幼师的任务,与自身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保育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当遇到突发事故时,他们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当问及如何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搭配食物。

(三)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首先,缺乏严格的职业资格制度。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人员都是合同工,他们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保育资格证书,这种不健全的准入机制,导致很多非专业的保育员进入到保育工作中,从而影响到保育工作的质量。

其次,缺乏明确的工作内容。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并不明确,再加上没有细化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幼儿心理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保教分离问题始终存在。

最后,缺乏奖惩激励机制。幼儿园并没有构建业绩考评制度与奖惩管理制度。一直以来,不管保育员干的好与坏,他们所得到的工资都是一样,这会严重挫伤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只想完成简单的打扫卫生工作。

三、开展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保教结合,凸显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保育员,其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要全面理解保育工作的内涵,认识到保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所起的推动作用。目前,幼儿健康内涵既表现在身体上的健康,又表现在心理上的健康。所以,保育员要关注每位幼儿的心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保育员要将保教相结合起来,发挥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真正做到保教结合呢?保育员与幼师间要相互沟通,彼此间多多交流想法。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其要鼓励保育员与幼师多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构建和谐、平等的同事关系。

(二)提高保育员的素质,实现保育员的价值

为了能够提高保育工作的质量,提高保育员的素质是关键。当前,从整体上来讲,幼儿园保育员的素质较低,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幼儿园管理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在新聘用保育员的时候,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确保保育员的学历满足岗位所规定的学历要求。通常情况下,要优先录用学历较高的应聘者。

第二,幼儿园要根据保育员的工作表现来适当提升薪酬待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做法做缩小保育员与幼师之间的距离,构建高素质、专业的保育员队伍。

第三,不管是在幼儿园内部,还是在幼儿家庭中,要大力宣传保育工作,让幼儿园管理者、幼师、幼儿家长都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改变人们对保育工作的看法,让人们重新认识保育工作。另外,幼儿园管理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定期培训保育员,让保育员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保育员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前,幼儿园的保育员往往都不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他们仅仅照顾幼儿的衣食住行。当遇到一些突发事故的时候,保育员并不能及时想到应急对策。

第四,保育员无法准确理解幼儿的某一些心理现象。在选择处理方法的时候,他们既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情绪,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求。鉴于此,幼儿园要构建完整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让保育员学习专业的知识,提高保育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保育员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他们会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还会考虑到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当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慢慢提高之后,他们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此时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保育工作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三)优化保育管理,使保育工作有章可循

构建完整的职业资格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个行业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必然趋势。保育员的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保育工作的特殊性。保育工作与幼儿园其他教学工作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提升保育员的业务水平。当健全了职业资格制度后,只有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者才能被录用,这种做法规范了保育员队伍。

细化保育工作的内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表面上来看,保育工作较为繁琐,但是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所以,要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卫生、环保为核心来细化保育工作的内容,保证保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当然,构建科学的、客观的奖惩激励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整的奖惩机制,运用保育员自评、保育员之间相互评价、幼儿园管理者评价等方式来对保育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评定,表扬工作表现积极的保育员,督促工作表现消极的保育员。有时候,还要组织保育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奖励在竞赛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保育员,肯定他们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在制定奖惩激励机制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的原则,以此来调动每位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推动幼儿向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确保幼儿的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为此,幼儿园管理者要重视保育工作,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起来,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性,推动每位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保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管理者要重视保育工作,充分发挥保育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育. 保教结合理念下幼儿园保育工作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王杰,周莹莹.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点滴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S2)

[3]孔露,卢清.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某幼儿园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篇8

一、前言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直至日后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保育的广度、难度不断加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保育观还滞留在随意化、经验化、家庭化,被动消极的状态。为实施良好的保育措施,实现对家长“优质服务”的承诺,我园加强了投入力度,把建设一支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队伍提到幼儿园议事日程。

二、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择优录用,提高保育人员素质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者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共同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发展。而要提高保教质量,顺应课程改革的新需求,首先必须改善和提高保育员队伍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好保育员的“入口关”。因此,我园在选择保育员时,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电视、社会及对口学校公开招聘,对报名招聘人员进行“讲故事”“舞蹈”“自弹自唱”“绘画”“上课”等内容考核排列名次,选挑有幼教专业学历、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和能力都合适的保育员,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女幼师生来园担任保育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保育员的质量。公开招聘制的推行,充分体现了择优上岗的原则,不断促进保育员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升,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新保育员上岗培训,帮助保育员尽快完成角色转化

1.思想工作与职业规划并行,明确发展方向

首先,思想上关怀,注重“精神成长”。加强保育员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把“教师”这份职业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工具。其次,帮助保育员寻找自身与优秀教师间的差距,共同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提供机会帮助她们“小步递进”达到目标。再次,为每位保育员设立“成长档案”,记录她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都是她们成长道路上的财富。

2.各类计划的多元岗前培训是促进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我园从教育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培训及指导措施。开学初对保育员进行了各类案头工作的岗前培训,使她们对案头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另外从专业上对保育员进行了“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员工作一日常规”“保育员应知应会”“保育员卫生工作项目标准”“如何教幼儿正确洗手”“常见流行病的症状、预防知识及消毒措施”等培训。

3.多种形式的跟班带教

“师徒结对、跟班带教”,是我园培养青年保育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在配班上选择有责任心、卫生好、有保育经验老教师做师傅,进行“新老一对一结对”,在一日活动组织及家长工作上给予精心指导。学期末对“结对”成绩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保育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规程》的学习和理解,已把如何提高保育员素质,提高保育质量,作为本园的目标之一。每月组织保育人员学习和召开保育工作会议,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保育员沟通与交流并逐一解决。并有计划开展保育组业务学习。例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幼儿安全工作及卫生消毒工作技能》《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等幼儿教育基础知识。通过开展学习、跟班指导、观摩交流、专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竞赛、制作教玩具、保育员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自弹自唱比赛、要求每个保育员每月写2~4篇保育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提高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进一步增强了保育员的责任心和专业化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保育质量。

五、科学有效地实施激励管理

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保育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优良园风,创办优秀园所的关键所在。对于刚来的保育员在进行岗前培训时要介绍园内团队文化,园内愿景,园内办园宗旨,园内核心理念!并且园长应亲自组织谈心,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对于老师们的热情给予鼓励与指导,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保育员大胆的工作,既让她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很快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激励了老师们共同成长,互相提高!

六、加强保育员专业技能工作规范性和娴熟性

1.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管理

目前,我园把加强保育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行为作为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园制定了“保育工作职责”“保育员日常行为规范”和“保育员一日工作规程”,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了规范、科学、有序的操作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订了不同岗位的月考核、学期考核细则,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了解保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园领导考察、家长问卷评议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评估工作,判断保育管理、保育工作的成效,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为保育员等级评定工作质量考核提供有效证据。

2.提高保育员工作的专业技能性

在保育员业务学习时,我们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强对保育员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从她们的基本功入手,要求保育员进园学习普通话,到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活动、交流活动,慢慢成为既能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又能独立组织活动的保育员。为了切实加强幼儿园保育工作,有效提高幼儿园保育人员的整体理论和业务素质,增强大家对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园从保育员日常工作出发,通过“叠被子”“梳辫子”竞赛,考察保育员工作的规范性、技巧性,大家在比一比、赛一赛紧张而有趣的氛围中,共同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成长。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现代管理的理念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及力量。只有优质的保育人才才能使保育事业优质发展,建立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是现代幼儿教育中刻不容缓的责任。总之,作为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在专于幼儿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管理,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篇9

认真贯彻落实《商丘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主体。

二、目前保育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之处:

1、卫生工作不能坚持,特别是物品归放、包干区、玻璃、死角等卫生做得不到位,经常会为一个大活动而加班加点地进行卫生工作的补差。

2、新上岗保育员对幼儿生活护理专业知识欠缺。

3、新上岗幼儿常见病保健知识欠缺,如对班内体弱儿的照顾和护理等。

4、新上岗保育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个别保育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7、参与辅助教学能力差。

8、电脑操作能力差。

三、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细则》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保健医进行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讲座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而对幼儿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和乐观的性格等品质的培养都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照顾孩子吃好吃饱、不生病、保证安全就是卫生保健工作好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幼儿园卫生保健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1、每周四中午日常工作培训。

2、每周五中午新人培训。

3、周二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电脑培训。

六、学习内容

1.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各种常见病护理常识。

4、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5、32中生活中易发意外防范常识。

6、解读、讨论幼儿园各类管理计划、措施、方案。

7、辅助教学的方法。

8、电脑操作培训。

9、开展保育组长帮扶新人活动,快速提高其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

10、每周对保育员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每月一次阶段性考核。

11、对保育员的规范操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理。

四、每月安排

三月份

1、幼儿园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2、组织保育员学习保育工作计划。

3、对保育员进行规范操作、工作流程的培训。

4、幼儿及保育员一日生活常规。 四月份

1、进行意外事故现场急救的培训。

2、对保育员进行室内外环境、物品消毒方法培训。

3、学习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五月份

1、组织学习《食物中毒预防指南》。

2、保育员练兵活动。

六月份

篇10

我们幼儿园配备3名保健人员:一名保健医生,两名保健员,班级按江苏省优质园标准配备两教一保,人员配备精良是确保卫生保健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特别是专业保健医生的配备,很有必要。我们的保健医生是卫校毕业,有多年医院工作经验,医学常识丰富,所以在平时的保健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保健医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可以从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健医生熟知各种传染病的防范知识,对疾病防控有比较好的措施,什么季节有哪些传染病非常清楚。因此我们三位保健医生每天严把晨间检查关,确保晨检质量,严把预防疾病的第一关,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把幼儿活动能及之处全部纳入幼儿园消毒控制的范围。另外幼儿园保健台帐记载规范,营养分析、食谱制定科学合理,我园经常配合区妇保所医生对其他姐妹园所非专业保健医生、儿保医生等给予跟班培训、指导和帮助。

二、工作落实细致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关键

“细”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要做好、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制度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细、想得全,才能做得到位。幼儿园都建立有《健康检查制度》、《疾病预防制度》、《环境卫生制度》、《消毒和隔离制度》等等。但是这些制度都是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单靠这些制度要做好保健工作还不行,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项工作中,需要我们去把它细化。我们分部门制定了消毒工作常规,包括各物品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前面是方法,后面是具体要求,每个部门都上墙,让保教人员明确各类物品的消毒操作办法和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日常物品消毒工作保育员承担的比较多,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保育员的这一块工作。园部和保健医生一起在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制定了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要求,从早上开始到下班,把一日工作具体的要求形成文本,打成表格,发放到每个保育员手里,人手一份,既有具体规定,又有数量要求,便于保育员具体操作,也方便我们管理人员检查督查。为了便于保育员科学配置消毒液,我们为每个班级准备大小不同的消毒桶,并用胶布帖好标签,让保育员清楚消毒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桶,放不同分量的水,投放不同数量的消毒片。每学期,我们还为保育员准备大小不同的布袋,用于装幼儿毛巾、水杯、调羹、筷子、点心盘等,这样既方便蒸汽消毒,又便于保洁。

“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结果,更要注重工作的过程和细节。管理者既要对全局了然于心,又必须对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亲自深入到第一线,检查并指导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幼儿园有安全卫生检查小组,人员由副园长、后勤组长和保健医生组成,安检是每日进行的,卫生检查是每周不定期地进行,在检查中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和班级老师、保育员进行沟通交流。

三、培训学习强化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保障

为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教职工的培训和学习。除了组织教职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外,我们还经常性定期由保健医生对园内教师、保育员进行培训,一般学期开学前一次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的例行培训。比如保育员,全部都参加了区进修校组织的岗位资格证培训,100%有合格证书。通过专题讲座式、现场指导式、问答式等方式积极开展保育员的园本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物品消毒工作方法、要求、餐点管理、幼儿盥洗、大小便管理、传染病预防知识等。针对消毒工作中的具体注意事项,重点反复强化,让园内保育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消毒常规,提高操作技能。除了在工作上进一步规范要求外,我们还通过培训和学习转变保育员的思想观念,要求保育员不要把角色停留在过去打扫卫生的阿姨上,现在每班配一个保育员,保育员就是幼儿的生活老师,是班级的一分子,使保育员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儿童观,从而更好地做好班级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四、检查考核规范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举措

篇11

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以激发保育员爱幼儿、爱幼儿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1.加强培训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让保育员明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里,保育员跟老师一样,是不可缺少、不可轻视的,与老师同等地位,与班级两位老师共同负担起班级的保教工作,各司其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担任好保育员角色至关重要。让她们明白一个优秀的保育员,不能满足于照顾好幼儿的生活、搞好卫生,还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教育因素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她们也是孩子的教育者。我们每次的家长会都让保育员也参与,让她们同时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在一日程序操作上,通过进修学校的系统培训和幼儿园有计划的培训,让她们熟练掌握保育员一日活动操作的程序,给她们以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一角色。

通过对保育员的培训学习,保育员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好坏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生存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实践工作。

2.加强沟通

一个人在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做好工作,发挥出个体的主动性。我们十分注重与保育员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有时间与她们交谈、沟通,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及时与她们个别交流,让她们没有心理压力,让她们体会到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她们的细心、认真及良好的工作态度,都是对幼儿爱的具体表现。幼儿园的许多大活动都邀请她们参与,比如“六一”的道具制作、自制玩具等,有的保育员表现出比老师更心灵手巧的一面。活动成功让她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她们意识到她们是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二、明确制度职责,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1.明确职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建立相应的制度、职责也是必须的。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职责,并做到让她们人手一份,让她们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方向。

2.制定一日工作程序

以保育员一日工作规范为标准制定相应的程序,将保育员一日工作细化,使保育员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形成了规章制度,把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在日常的行为上,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她们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如对“杯、巾、积木、玩具、紫外线灯”的消毒,我们要求她们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要求认真完成。当然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保育员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给她们一定的自。

3.完善考核标准

坚持考核与奖惩相结合,以增强保育员的责任心和提高竞争意识。在考核过程中,我们注意把考核与奖励相结合,充分调动保育员的积极性,以自评、老师评和园领导评相结合的原则,每年评出两位出勤率高、师德规范好、工作踏实的保育员为考核先进,并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样,连续两个学期考核均为末位的则给予淘汰。

由于幼儿园注重了保育员群体的成长,在她们自身得到尊重的同时,她们也感觉到了工作中的竞争,打破了保育员做好做坏一个样,安于现状的理念,

认识到不努力不提高将被淘汰。

三、实施自我管理,提高其工作自觉性

保育员的工作是繁琐的,更是细致的。每天、每周的消毒清洁、参与班级的管理等工作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但如果只制定而不落实,没有相应的措施,那么一切都是空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首先在每班建立“卫生、消毒工作登记”制度,将需清洁消毒的内容列入表格,保育员将日常的各项卫生工作常规化,如茶杯、毛巾、玩具的消毒、被褥枕头的洗晒、席子的擦洗、室内紫外线的消毒等清洁消毒工作都记录在册,并请配班老师签字。这样做我们感觉:1.让这些重要的工作都落到了实处,给孩子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2.便于她们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进行自我管理;3.变园领导的检查为自我督促,减轻保育员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