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14:06: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国贸实务 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
一、前 言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这期间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尽管世界各种经济危机不断,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的交往仍然不断加强与深化。为此,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层次逐年提高,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到业务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国际经贸职位在高速增长后保持了稳定需求态势。因而,高等教育要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贵州财经学院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已6年,在这6年的仿真实验教学开展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如仿真实验室硬件建设已具规模、教学模拟软件试用和选购工作完成、仿真实验教研室已成立、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已确定、仿真教学大纲编写及习题库建设已完成等。但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外贸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对此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在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仿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实验转化为专业综合实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贸人才、实验教学和科研结合及创建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特色等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熟练掌握其内容对于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考取报检员、报关员、外销员乃至国际商务师都具有重要意义。客观上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以课本进行进出口业务的讲授,不能呆板地对各项贸易条件逐条讲解,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2006年起采用浙江大学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今年起采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世格软件合作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亲自体会如公司成立、核算、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各种基本进出口贸易环节;体会、熟悉国际贸易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在模拟实验平台的操作中,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英文来处理各种业务函电部分、外贸单据与合同,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大有益处。
3.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上,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建立业务,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对网络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对学生综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确定主题以后,学生将基本独立利用一般互联网资源、平台专有资源进行综合查阅、筛选,思考、分析、解决完成布置的主要任务,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取得的成绩
1.积累一定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设经验
仿真实验室是国际贸易仿真教学的平台,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和其它教学软件构建的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并已成功地把过去局限在实验室的局域网与校园网和互联网对接,实现了开放式模拟实验模式。教学软件是模拟实验的核心,对此我们已经了解、学习、掌握和试用了国内各大软件开发公司推出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如上海外贸学院的软件、浙大浙科软件和南京世格软件等,对各种软件优缺点、仿真度和运用流程已基本掌握。
2.多年对学生的专业模拟实习指导为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从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立至今,每年6月至7月我们都将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从学生的实习前组织准备、上机模拟到实验报告写作我们都进行耐心的指导,实习完后的问卷调查,学生给予的反馈意见成为模拟教学改进的推动力。同时随着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从2008年起,每个学期在学生完成课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后,还为学生安排6个课时的仿真模拟训练,同学们纷纷反映这样不仅学习了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3.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资料充分
首先,我们已拥有6年的学生实习报告及问卷调查,这让我们掌握了一线实习的学生实习情况和反馈,这是实验教学开展和摸索中取得的宝贵实践资料;其次,采购和收集了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高校编写的仿真实验教材和国内做得较好的仿真实验软件开发公司提供的实验教程等资料,如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浙大浙科公司提供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试用手册和《国际贸易外贸单证教学软件》使用手册等资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并编写了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一些资料,如国际贸易仿真教学题库等。
4.师资力量雄厚
从事仿真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参与和学习各种形式的关于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的培训班,与软件开发公司交流学习的经历,从中吸取和积累了一定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经验。我们先后派老师参加学习由上海高校商务实验中心组织培训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培训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计算机模拟研讨班。今年国际贸易教研室教师参加由贵州财经学院组织培训的经济学仿真模拟教学等。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仿真模拟教学课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仿真模拟教学的一定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模拟教学课程上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如果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个体系的话,包括很多内容,除了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外,如商品学、营销学、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哪些应该进行模拟教学,哪些课程不能进行模拟教学,怎样进行模拟教学的相互衔接等。过去我们的做法只能仿照全国在国际贸易仿真教学上做得比较成功的高校的做法和模式,自身缺乏科学的论证,更无自身优势和特色可谈。
2.仿真教学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个认知的学习,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未真正开展。
这主要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仿真教学软件智能化开发程度不够,通过我们对国内较优秀的软件试用发现,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验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软件设置的流程,一步一步的完成软件系统所规定的任务,软件平台本身和平台背后的教师无法设置一些突发事件和问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无法锻炼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无更多外贸实践经验,在模拟教学中无法给学生设置更多的问题。
五、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认真理清理论讲授课程的内容与课时要求
从作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看,理论知识的讲授48课时为宜,占用一个学期,其中可以安排6课时作为认知实验,如合同填写、提单填写、信用证填写等。首先,教师要对进出口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精讲,这是顺利进行模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可以安排在专业实习正式开始前进行,时间以3周、每周2~3小时为宜。
2.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教师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模拟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对于“练什么”(任务和目标)、“怎样练”(方法和措施)、“什么时间完成”(进度)都要做到明确具体,心中有数。为每个学生分配担当的角色,主要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学生作为独立的公司代表,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既定的规则下,学生自由地进行业务伙伴的寻找、交易的准备、交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等活动,最终达成目标。
3.教师认真点评、指导与考核
针对进出口业务人员模拟操作的关键性环节,如函电磋商、拟定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修正和讲解。同时利用软件自带的机制对学生的模拟操作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
4.后续培养环节的提高
除了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环节外,真实的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后续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真实的实验就是安排、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去,把在实验课程上学到的东西放到具体的工作中,将真实的实验与模拟实验有效结合。
5.论证我校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
认真论证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两个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由于这些课程理论相互联系,进一步研究相关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关系,如理论性较强的《国际经济学》、实务性较强的《海关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及《跨国公司经营》等,是下一步要做的课题。
一、前 言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这期间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尽管世界各种经济危机不断,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的交往仍然不断加强与深化。为此,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层次逐年提高,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到业务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国际经贸职位在高速增长后保持了稳定需求态势。因而,高等教育要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贵州财经学院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已6年,在这6年的仿真实验教学开展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如仿真实验室硬件建设已具规模、教学模拟软件试用和选购工作完成、仿真实验教研室已成立、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已确定、仿真教学大纲编写及习题库建设已完成等。但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外贸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对此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在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仿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实验转化为专业综合实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贸人才、实验教学和科研结合及创建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特色等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熟练掌握其内容对于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考取报检员、报关员、外销员乃至国际商务师都具有重要意义。客观上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以课本进行进出口业务的讲授,不能呆板地对各项贸易条件逐条讲解,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2006年起采用浙江大学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今年起采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世格软件合作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亲自体会如公司成立、核算、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各种基本进出口贸易环节;体会、熟悉国际贸易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在模拟实验平台的操作中,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英文来处理各种业务函电部分、外贸单据与合同,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大有益处。
3.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上,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建立业务,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对网络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对学生综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确定主题以后,学生将基本独立利用一般互联网资源、平台专有资源进行综合查阅、筛选,思考、分析、解决完成布置的主要任务,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取得的成绩
1.积累一定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设经验
仿真实验室是国际贸易仿真教学的平台,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和其它教学软件构建的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并已成功地把过去局限在实验室的局域网与校园网和互联网对接,实现了开放式模拟实验模式。教学软件是模拟实验的核心,对此我们已经了解、学习、掌握和试用了国内各大软件开发公司推出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如上海外贸学院的软件、浙大浙科软件和南京世格软件等,对各种软件优缺点、仿真度和运用流程已基本掌握。
2.多年对学生的专业模拟实习指导为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从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立至今,每年6月至7月我们都将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从学生的实习前组织准备、上机模拟到实验报告写作我们都进行耐心的指导,实习完后的问卷调查,学生给予的反馈意见成为模拟教学改进的推动力。同时随着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从2008年起,每个学期在学生完成课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后,还为学生安排6个课时的仿真模拟训练,同学们纷纷反映这样不仅学习了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3.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资料充分
首先,我们已拥有6年的学生实习报告及问卷调查,这让我们掌握了一线实习的学生实习情况和反馈,这是实验教学开展和摸索中取得的宝贵实践资料;其次,采购和收集了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高校编写的仿真实验教材和国内做得较好的仿真实验软件开发公司提供的实验教程等资料,如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浙大浙科公司提供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试用手册和《国际贸易外贸单证教学软件》使用手册等资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并编写了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一些资料,如国际贸易仿真教学题库等。
4.师资力量雄厚
从事仿真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参与和学习各种形式的关于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的培训班,与软件开发公司交流学习的经历,从中吸取和积累了一定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经验。我们先后派老师参加学习由上海高校商务实验中心组织培训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培训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计算机模拟研讨班。今年国际贸易教研室教师参加由贵州财经学院组织培训的经济学仿真模拟教学等。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仿真模拟教学课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仿真模拟教学的一定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模拟教学课程上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如果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个体系的话,包括很多内容,除了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外,如商品学、营销学、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哪些应该进行模拟教学,哪些课程不能进行模拟教学,怎样进行模拟教学的相互衔接等。过去我们的做法只能仿照全国在国际贸易仿真教学上做得比较成功的高校的做法和模式,自身缺乏科学的论证,更无自身优势和特色可谈。
2.仿真教学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个认知的学习,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未真正开展。
这主要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仿真教学软件智能化开发程度不够,通过我们对国内较优秀的软件试用发现,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验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软件设置的流程,一步一步的完成软件系统所规定的任务,软件平台本身和平台背后的教师无法设置一些突发事件和问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无法锻炼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无更多外贸实践经验,在模拟教学中无法给学生设置更多的问题。
五、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认真理清理论讲授课程的内容与课时要求
从作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看,理论知识的讲授48课时为宜,占用一个学期,其中可以安排6课时作为认知实验,如合同填写、提单填写、信用证填写等。首先,教师要对进出口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精讲,这是顺利进行模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可以安排在专业实习正式开始前进行,时间以3周、每周2~3小时为宜。
2.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教师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模拟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对于“练什么”(任务和目标)、“怎样练”(方法和措施)、“什么时间完成”(进度)都要做到明确具体,心中有数。为每个学生分配担当的角色,主要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学生作为独立的公司代表,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既定的规则下,学生自由地进行业务伙伴的寻找、交易的准备、交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等活动,最终达成目标。
3.教师认真点评、指导与考核
针对进出口业务人员模拟操作的关键性环节,如函电磋商、拟定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修正和讲解。同时利用软件自带的机制对学生的模拟操作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
4.后续培养环节的提高
除了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环节外,真实的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后续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真实的实验就是安排、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去,把在实验课程上学到的东西放到具体的工作中,将真实的实验与模拟实验有效结合。
5.论证我校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
认真论证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两个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由于这些课程理论相互联系,进一步研究相关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关系,如理论性较强的《国际经济学》、实务性较强的《海关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及《跨国公司经营》等,是下一步要做的课题。
有别于以物理化学等理科为代表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年来在经管类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在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调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实验体系的优化整合,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创新
针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创新:在实验设计上体现多层次、模块化、综合性,构建基础实验平台、课程单元实验平台、课程综合实验平台、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体现专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类实验平台。这部分实验主要分计算机技术基础大类和专业基础大类。信息技术是当代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已成为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必备的技能。对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修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内容,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比如跨平台的操作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和素质结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专业基础大类实验主要在大专业、大学科的背景下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如:基础会计实验、统计学实验、运筹学实验等等,目的是使同学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应用软件,为专业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课程单元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单元或章节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少,综合性体现也较弱,但它可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为后续的综合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比如开设的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税法、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原理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近20门课程的实验项目。
课程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会计电算化实验、统计技术实验、电子商务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销售系统实验、期货投资分析实验、税务征收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在设计时将多门甚至全部专业课内容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实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与管理模拟仿真实验、电子银行模拟实验、电子商务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沙盘决策模拟实验、ERP 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3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技术创新
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技术选择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创新各种实验技术,构建一个用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目前教学中使用的实验技术主要包括手工操作实验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技术两种。
在手工操作实验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ERP沙盘模拟的引入。通过ERP沙盘模拟可以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借助实物沙盘的各种设施模拟企业的主要运作过程和企业资源配置过程,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亲自体会并模拟企业的团队建设、经营决策、营销策略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等等。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对企业全方位的认识、参与,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硬件环境,通过购买软件、二次开发或合作开发等各种方式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实践结果表明,目前像金蝶K/3 ERP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模拟软件、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模拟软件、金蝶人力资源系统、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软件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效果明显。
4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在高度重视实验技术、方法与手段的同时,应注意各种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形成学生之间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4.1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
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培养人才的要求,实验的模式必须多样化。实践中我们采用的实验模式有体验性的实验、角色性实验、实证性实验、仿真模拟性实验、创业性实验等。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我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形式,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变教师灌输为启发、讨论、互动,变机械式完成实验过程为研究、探索、合作。例如,电子商务实验中,我们将每5个同学组成一组,利用电子商务软件系统,教师只布置实验要求,方案由每组学生自行策划,合作实施,共同完成。
4.2利用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实现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技术辅助教学创造了技术前提。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可远程监控各实验室设备运行情况,实现了网上预约实验课程,课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设备、实验环境以及实验过程。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置实验项目,编写实验大纲,查阅学生实验报告并进行反馈。同时,通过互联网学生能自主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查阅实验预习资料,如实验项目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流程等。
4.3多元化的实验考试与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1-02
一、引言
关于商务英语,Ellis and Johnson(2002)有这样的界定:“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加有效的沟通能力。”因此,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一种。商务英语不但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语言基础,更需要有很强专业性。其教学目的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更侧重语言实践和交际技能培训。
二、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瓶颈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讲授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课堂的讲课时间几乎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传统英语教学多注重讲解如何遣词造句,以及相关的语法结构。然而,由于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学生仅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没有了解相关的贸易背景知识基础上,他们有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其正确的含义。由此一来,也就谈不上学以致用地顺利完成该行业的基础操作。
按照书本上的章节照本宣科,学生仅能模仿不同语境下英语语言使用方法。然而因为没有真正的体验认知,所以根本无法真正地融入。因此,他们所学习的基本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表达是相对分离的。通过背诵,在考试中取得的高分,在实际应用中变得没有用武之处。比如根据学生在企业进行商务实习之后的反馈,他们普遍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本校所开设的商务基础课程中,唯有“外贸函电”是与所学习所背诵的匹配度较高的,而其他的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似乎总与背诵的模式不尽相同。
笔者所在院校虽然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商务模拟训练实习和商务口语实习两个实习项目,旨在加强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实践运用。但是由于贸易公司规模和实习时间的限制,以及现实中的业务风险和时间成本使得学生很难在贸易公司完成这类实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实习中真正完成从理论到应用、从活动到体验的循环。根据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手册和进行实习答辩的信息收集来看,有很多学生,将在翻译社翻译相关文件或是去酒店进行前台接待也划为了商务实习。而超过85%的学生,在为期2~4周的实习中,根本没机会实践完整的贸易流程,遑论成交了。同时对于学校和指导教师而言,因为学生实习的分散性,无法像传统教育实习一样,展开跟踪、反馈和即时指导。
三、体验式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最先提到体验的概念。Willis则在她的专著 A Framework for Task- Bases Learning 中提出了一个教学过程框架,Skehan 描述了学习任务实施的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任务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目标。Willis和Skehan的任务教学过程框架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模式 。
这与首先提出体验式教学法的美国的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 在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 → 活动(体验),也是吻合的。然而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应用之间却仍存在一个断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无法在动态环境中形成循环。但是实践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学生不但需要通过实践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更借由实操才能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流程之外,还可以搭建实训平台来帮助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可以对本地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这样可以对本地相关优势行业外贸发展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分析和对比,初步了解商务英语在实践运用中涉及的相关操作。同时在调研数据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相关软件搭建一个半封闭式的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该平台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进出口贸易中的所有相关业务板块,创建大量实例以及相应的操作练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外贸操作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业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交易中的各项工作。
四、商务英语类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推导,并且涉及不少数据提取和计算的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可以适当改变传统的知识讲解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协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我们将理论知识设计成一个具体的现实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商务实践能力。
1. 课程选择及背景
在此笔者选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关于商品报价的教学安排为例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型的应用。在国际贸易流程中,报价为其重要的一环。计算商品合理价格,牵涉到产品成品、银行各项费用(贷款利息,汇款、托收或信用证手续费等)、运输费用、商检、报关费、退税、以及需要考虑汇率风险等等。以往的传统教授模式为教师给定数据后,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虽然耗时少、效率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数据没有直观体验,即使能得到正确答案,也常常不知道其背后的原因,更谈不上举一反三。
2. 体验式教学实践开展
采取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先行筛选1~2个有代表性的商品,并在局域网或开放网络中给定相关信息的查阅渠道。学生以小组形式,从商品中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然后进行分析,讨论:①根据商品性质,采用何种贸易术语和收付款方式最为合宜?②报价时需要考虑哪些相关费用?③利润率和佣金会给报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计算出报价结果后,先进行横向比较,与选取同种商品的小组比较计算结果,交换关于计算过程及所选数据的理由,随后进行纵向对比,与选取另一种商品的小组比较一下诸如贸易术语、运输方式的异同,并交换各自选择的依据。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因为某个环节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出口公司产生多大的损失,也能了解商品贸易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在不同情境下,可以采取的组合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计算、分析之后,对于在报价计算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错误进行提炼和讲解,比如报关、商检、银行费用都应该采用报价价格计算,比如退税金额计算时要注意先行扣除国内消费税等。
最后,还可以变更贸易术语进行再次计算,或是从买方还盘的角度出发,在给定出口价格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利润和成本的倒推运算。
由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学会准确计算报价,同时也在体验中,学习到当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灵活处理。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仅仅注重教师讲授的方法相比,更能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3.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优势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情境和实际的应用,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与当代教学中一直提倡的任务教学和交际教学关系紧密。②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局域网搭建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广域互联网的即时信息更新。这种交互式学习,内容直观,反馈迅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式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以下不足之处:①由于体验式教学所要求的情境设计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相应便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并且会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②体验式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课时中,便会压缩传统教学中阅读、背诵、听默的部分。有可能会造成学生虽然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在程式化考试中,却没有分数的显著提高。
五、结语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团队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设计情境和案例,互通有无。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将实践内容在线化,数据化,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实现远程自学自练。
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商务英语自身的特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领悟知识,再将内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模式无疑更适合专业英语教学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化的需求。而由于该教学法的自身特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孙佳美(1970-),女,天津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统计与保险精算。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59-02
一、精算学科的特点
精算学是一门运用概率论等数学理论和多种金融工具,研究如何处理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中各种风险问题的定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精算不仅早已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已广泛应用于保险、金融、投资、证券等领域,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精算学是跨学科的综合边缘学科,是对各学科的融合。概括地讲,精算学科具有如下特点:
1.精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精算运用的环境离不开经济和金融活动,与此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知识、高等数学基础和保险原理等都应成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精算学主要是研究意外事件(风险)在财务、经济或商业上所产生的影响及提供对策,需要量化分析,因此精算学离不开统计。这包括数理统计、概率论、建模的基本数理方法以及其他与精算结合的模型等[1]。
2.精算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需要软件的支持。在实际精算工作中,精算师不仅要熟悉相关的精算理论,还要有更广泛的知识面[2]。尤其是精算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因此精算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如寿险、非寿险费率和准备金的计算都需要用计算机软件实现。
二、精算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
为了方便保险精算教学工作的开展,充分考虑保险精算学科的特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专门建立了功能齐备的精算统计实验室、金融分析实验室等,并适时购置或更新了一些精算软件、常用软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近年来开设了多门实验课程,分别涉及非寿险精算、经验生命表编制与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面。有些课程在本科生和硕士生中分别讲授,只是教学的侧重点和难度有差别。
1.学生亟需软件应用能力的训练
在学习精算实验课程之前,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由于北美精算师(SOA)资格考试或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需要,多数学生都习惯于用计算器计算,而对软件如何处理精算问题很少知道,一些学生之前甚至没有用过EXCEL的计算功能。即使有人熟悉EXCEL软件的计算功能,也对如何利用EXCEL等软件处理精算问题比较陌生。精算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如生命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准备金的计算等都要由软件来实现。学生要想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必须学习一些必要的软件。
2.在精算类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003年,南开大学开始在精算课程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精算基本理论的教学以外,通过设定一些精算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的目的寻找适合的软件解决方法。实验没有标准格式,只有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探索规律、撰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束,学生要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总结,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作为所学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活动为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和创新提供了充分空间。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如EXCEL、SPSS、Mathematica、Matlab等)处理精算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精算实验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精算中虽然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需要有软件的支持,但是只教授学生某个软件的一些功能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精算问题,以实验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探索软件解决办法是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软件应用的较快方法。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明确了精算问题,也学到了所需的某些软件功能,可谓一举两得。下面是本人在非寿险精算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一些实验,与大家探讨:
非寿险精算课程中可能设置如下问题:非寿险索赔次数和损失分布的拟合与检验(2个实验)、非寿险费率厘定过程、机动车辆保险奖惩系统的评价、准备金评估的各类方法等。教学中每个实验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有人对EXCEL的功能有较深入的了解,用Mathematica对方程求解或求极大似然估计的问题可能就可以用EXCEL的单变量求解或规划求解方法解决。虽然解决方法或所用软件不同,但是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实验结果应该也相同。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多挖掘新的解决方法,不要完全照搬课本中的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的总结,加深了学生对精算问题的了解及对精算软件的掌握。
三、对我国高校精算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1.精算课程的教学应适当引入实验教学
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如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含原湖南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精算教育,各高校也开设了不同的精算课程,有的高校还建立了精算实验室。如复旦大学复旦――通能太平精算实验室(Tillinghast Towers Perrin/Fudan Actuarial Laboratory)由复旦大学与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通能太平公司于1999年秋合作建立,实验室拥有国际著名的TAS精算软件,并通过“精算模型与软件”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精算实务及精算软件的应用。这是中国第一个精算实验室。现在一些其他院校也设立了精算实验室,例如2004年4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国际知名的创杰・德勤咨询公司(Trowbridge/Deloitte Consulting)达成协议,由该公司向其金融实验室无偿捐赠一套Prophet系统软件,仅做教学使用,以提高学生对精算技术的应用能力,支持中国的精算教育的发展。其他很多院校都设有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但是精算课程的实验教学还较少。
南开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1988年,由5个综合性实验室构成,每个实验室的建设都是在实验中心的平台上,以不同学科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建设,实现其功能与定位。具体为:(1)经济分析实验室: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侧重经济部分。包括实验与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物流和区域经济等方向。(2)金融分析实验室:以数理模型、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侧重技能与建模。包括金融工程和精算统计等方向。(3)实务模拟实验室: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侧重实务模拟。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财政、金融和保险等方向。(4)基本技能实验室:以统计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为基础,侧重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主要对经济类以及学校文科类学生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常用软件进行培训,加强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为经济类学生的转型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教师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技能,为教学、科研服务。(5)网络技术实验室:提供全面技术支持[3]。
依托南开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开展了多门精算实验课程,如寿险精算实务、非寿险精算、应用统计、灾因分析、经验生命表编制与分析、保险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定价理论、组合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等课程都分别开展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发现,对精算课程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解决专业理论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精算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适时编写精算类课程的实验教材
2008年,在多年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在经济学院的组织下出版了南开大学经济类系列实验教材,其中有几本精算实验教材,如《寿险精算实务实验教程》、《利率衍生品定价》、《非寿险精算理论与实验》等。另外,还有其他系列实验教材,如《中国财产保险重大灾因分析报告》等,这些教材目前均已投入使用,而且教学反映效果较好。这些教材的特点主要是提供学生精算实验的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结论。但是,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自行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学习,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查找所需的软件实现方法的过程中学到解决精算问题的方法。这些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精算课程离不开实验,精算实验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实验教材是计算机软件和精算理论相配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电子政务;实践
1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中的“电子政务” 是最热、最新、最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和专业,同时又是最重实践的学科和专业,必须加强实验环节并创新,才能达到本学科对学生的培养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模拟教学实验室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对学员进行电子政务整体概念的培训。按照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以便让学员在这样一个模拟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和情景式教学方式,使学员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从而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能够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此外,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行政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子政务是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手段,而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的建立对积极进行电子政务的探索与实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我国大多数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功能只限于科学研究,尤其在中国地方高校,集科研、教学、测试、培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建设方兴未艾。依托综合型大学一定的工科背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地方高校有必要建立集上述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从而起到促进科学研究、现代化教学、以及服务社会的综合功效。
2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论证
2.1 教学任务的需要
2.1.1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及多层次教学的需求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学科来讲,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由强调专业对口转变为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如何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力。因此,单纯以传授或积累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能将现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甚至兴奋,即使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在积极一挫折一成功的反复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教高司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来逐步替代原来的单一型验证性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电子政务实验室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性教育将大有裨益:可以为行政
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搭建电子政务的模拟平台,通过模拟电子政务实务,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原理,熟悉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工作规程,学习电子政务套装软件的基本操作,有利于摆脱以往教学中单一型验证性实验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为解决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动手操作能力。
2.1.2 整合教学资源的必要手段
电子政务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所有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如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环境工程、MPA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四、发展经济学适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五、发展经济学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7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二: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高校近年都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建立起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以学生为本,通过经济学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模式,牢固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专业;本科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一、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查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入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入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高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