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00:14: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调研情况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区政府采购工作从1999年7月1日开始启动,正式实施后得到不断加强。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为*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区财政局,采购办人员由*区财政局相关人员兼任。区政府采购中心隶属于*区财政局,计划编制员额4人,实际在职工作人员3人。自1999年以来,*区政府采购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建立了有关规章制度,逐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努力创新采购方式,扩大采购范围,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有所加强。2007年度,*区政府采购总额达5416万元,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从采购项目看,货物采购金额4609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85%;服务采购金额807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5%。二是从采购方式看,公开招标金额2633.98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48.64%;竞争性谈判金额1018.83万元,占实际总额的18.81%;询价金额415.55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67%;单一来源金额64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18%。三是从采购形式看,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金额4132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6.3%;分散采购金额895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6.5%;行业部门采购金额389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2%。
二、总体评价
一是政府采购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协管员制度》、《*区政府采购特约监督员管理办法(暂行)》和《*区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等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政府采购各环节作了具体的规定。政府采购协管员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较好地解决了采购单位具体负责人和采购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采购部门与采购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得到了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有所提升。
二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稳步扩大。针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货物标准普遍较低的状况,*区将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单件3000元以上、批量5000元以上的货物均实行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货物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强化了政府采购意识、深化了政府采购改革。将机动车辆保险、机动车辆加油、机动车辆维修、办公纸张供应、河道灭蚊和商贸旅游规划编制等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了财政资金,
三是政府采购运行程序日趋透明。对单项批量预算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2007年全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现的采购金额达到采购总数的72.33%。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成立评标小组,制作招标文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开标、评标、定标,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每次评标会均邀请特约监督员、政府采购协管员及用户单位代表列席会议。同时,还积极争取杭州市政府采购部门的支持,每次评标除了一名业主代表外,其他专家由杭州市政府采购专家库密封抽取,促进了政府采购运行程序的公正透明。
四是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采购人依法采购、政府采购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办法不断完善,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无序采购现象明显减少。采购招标、资金支付、合同审核等方面的管理程序、审批环节比较透明。政府采购的运行规程和实施办法不断改进,采购的效率和效益有所提高。供应商投诉处理工作得到了改进,供应商诚信意识得到了增强,供应商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采购体制还不够规范。按照《采购法》的要求,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性事业法人资格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目前,*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区财政局办公室合署办公,区政府采购中心隶属于*区财政局,对政府采购预算审核、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数据统计等日常采购和管理监督工作均由政府采购中心具体承办,形成了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政府采购工作“管”、“办”不分,缺乏采购与管理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政府采购原则。
二是政府采购范围还不够广泛。目前,*区现有政府性工程采购内容还没有纳入政府采购数据的统计范畴,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因体制原因,未能纳入区采购办的统一管理,年度政府工程采购数据也未能归总反映。2006年度*区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371个,政府工程招投标项目款16828.1万元,中标项目工程款12660.62万元;2007年度*区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217个,政府工程招投标项目款8732.34万元,中标项目工程款6894.15万元。政府工程采购总量比较巨大,如何将政府工程采购项目依法纳入区政府采购办的管理,应引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是政府采购认识还不够到位。《政府采购法》从采购原则、办事程序和相关手续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为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但由于部门对政府采购改革的认识不够,导致措施不力,工作滞后,规避政府采购行为、规避公开招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单位没有充分理解政府采购的立法宗旨,片面地强调政府采购应当缩短时间、简化程序,认为政府采购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对政府采购存有抵触情绪。
四是政府采购宣传还不够有力。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政府采购及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支持配合政府采购工作的自觉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依法采购、政府采购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采购运行程序的透明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把握。要着力消除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错误认识,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信任度,确保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
四、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政府采购法》宣传,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认知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对政府采购改革的认识;定期召开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交流和培训会议,加强对政府采购骨干力量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业务辅导和培训,引导供应商熟悉和了解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提高供应商自身竞争能力。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探索。总体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形成工作思路阶段(XX-XX年初)。XX年,在城市社区建设取得显着实效、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巩固提高、延伸拓展”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思路,适时提出了城镇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概念;XX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推进城镇社区建设进行了部署;XX年3月,市委、市政府《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正式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XX年1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范畴,标志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这一阶段,在市级层面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开展学术研究等方式,对农村开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现实条件、内涵、工作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确定了把农村社区建设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突破口的工作思路,为下一阶段的试点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全市各地广泛开展了撤并村、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此外,XX年以慈溪市在宗汉街道庙山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起点,慈溪市、镇海区等地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这些试点为在全市开展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涉及家庭暴力的10个家庭,全部来自农村。施暴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2人,占20%,36-50岁的6人,占60%,51岁以上的2人,占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4人,占40%,初中、高中文化的6人,占60%;施暴者男性8人,占80%,施暴者女性2人,占20%。
这些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丈夫赌博、酗酒后殴打妻子;2、丈夫有外遇,对妻子没有感情,经常借故暴打;3、家境贫困,丈夫性情暴躁无故殴打妻子;4、家庭矛盾尖锐,儿媳关系不和。
1、女性在家庭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是家暴产生的主要因素。婚姻家暴中的女性,一是大多在婚姻中过度依赖家庭和丈夫,缺乏独立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由于女性在家庭经济地位上的不独立,或者在性格中的过分懦弱,在家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就形成了唾面自干的习惯,而把自己变成无足轻重失去价值感的“无形保姆”。二是处于婆媳关系中的农村老年女性,这些女性在家庭中毫无经济能力和地位,基本生活完全依靠子女供养,但同时因各种原因在家庭关系中长期和媳妇处于矛盾状态,其媳妇时常通过虐待、殴打等暴力行为来发泄积怨。
2、婚外情是导致家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前卫,婚外情现象逐渐出现,并有蔓延趋势。婚外两性关系不仅是破坏一夫一妻原则、妨碍婚姻家庭巩固的一种消极因素,而且很容易形成各种纠纷,一些男性因热衷于“养情人”、“包二奶”,对妻子和家庭逐渐产生逃避、厌恶的负面心理,妻子稍有愤怒反抗,就会实施家庭暴力,有的男性甚至将家庭暴力作为逼迫妻子离婚的手段。
3、“家丑不可外扬”的封建意识使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家庭暴力大多数发生在施暴者与受害者共同居住的家庭里,其暴力行为很难让外人知晓。大多数受暴女性往往受传统道德的影响,认为丈夫因脾气暴躁施暴很正常,不敢理直气壮地对暴行进行控诉和反抗,有的受暴女性出于自尊,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是个人的家庭隐私,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激化而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不向外张扬,更谈不上要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由此导致施暴者变本加厉,且不为外人知晓,隐蔽性很强。
1、严重侵害妇女身心健康。家庭暴力发生后,受暴女性不仅身体上会遭到严重伤害,心理上也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和阴影。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惧、压抑的家庭氛围里,会导致逐渐丧失自尊和自信。
2、破坏家庭的和谐稳定。家庭矛盾一旦演变成家庭暴力,就会容易陷入家庭暴力-家人反目-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夫妻或母子、婆媳之间的裂痕必然越来越深,最终导致家庭关系逐渐恶化。
3、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长期在家庭暴力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内向等心理障碍,生理、心理要承受更多的伤害和煎熬,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切实发挥妇女娘家人的维权作用。成立镇妇女法律援助站,同时对社会公开妇联维权电话,与本地公安、司法、各村分工合作,加大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为受害妇女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与维权服务。同时与村、相关部门建成网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村妇联组织从源头防治,一旦发现某户发生家庭矛盾问题,及早参预,及时处理,做好第一时间保护人。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根据旗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组成由我任组长,旗人大常委会委员参加的调查组,在旗公安局有关领导和人员的陪同下,于年月日至日先后深入到镇做重点调查。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调查组每到一处,首先召开由当地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计生办主任、新农合办负责人、学校校长、民政助理、2-3名旗乡两级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当地派出所年以来户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参会人员进行座谈,征求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旗公安局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全面听取了旗公安局年以来户政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交换了意见。通过以上调查活动和公安局有关领导的情况介绍,调查组初步掌握了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户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旗公安部门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内容的“三基建设”活动为契机,以人口管理、数据维护为基础,以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户政管理综合职能,提高业务水平,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住重点,户政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旗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户政管理工作。每年年初在召开全旗公安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召开户政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户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我旗户政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
1、“户口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年以来,旗公安部门结合“全区户口整顿专项工作”,开展了户口调查核对工作,使部分涉及户口重复、一人多户、应销未销、人户分离、户口遗漏、登记项目差错等突出问题得以解决。据调查了解,年1月至年3月,全旗共发现一人多户71人,补入遗漏人口1837人,办理户口主项变更2640人次,办理户口辅项变更832748人次,补报往年出生1268人,变更更正身份证号重、错号码127人。
2、积极推进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自年全面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来,旗公安部门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制定申领发放制度。严格规定申办、领取、发放程序,杜绝假证、错证问题的发生。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纸、“草原110”等多渠道组织宣传,增强群众的办证意识。三是分配换证任务。将二代身份证换发任务分配到各基层派出所,与派出所所长签订责任书,并实行派出所换发二代证数量月末通报制度。四是开展便民服务。主要有上门集中办证、为盲人免费换证、开展异地办证工作。截止目前,全旗已换发二代身份证213074人,占应换证人口总数的69%。
3、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两口一屋”﹚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为做好“两口一屋”管理工作,我旗公安部门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建立警务服务室。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和《公安厅关于社区和农村﹙牧区﹚警务战略的实施意见》,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密切警民关系。目前全旗共建农村﹙牧区﹚警务室60个。二是对各辖区内16至45周岁的公民,特别是暂住人口、人户分离人员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摸排。三是对治安复杂场所、案件多发区、租赁房屋集中区进行清理整顿。四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制度。填写《出租房屋登记表》和《流动人口登记表》,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对外来人口实行网上比对,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按照“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要求,初步实现了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的全纳管和全覆盖。五是依靠基层组织力量加强对“两口一屋”管理工作。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他们掌握各家各户情况的特点,为公安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截止目前,全旗已登记暂住人口4085人,寄住人口85710,房屋出租695间,重点人口395人。
(二)转变作风,服务更加规范。
近年来,旗公安部门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改进服务态度,查摆和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漠视群众疾苦、对群众诉求无动于衷、对群众合理要求“冷、硬、横、推”等服务态度问题,教育和引导广大户政民警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端正执法态度,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群众对公安户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1、严格规范执政行为和执政程序。严格规范的执政行为和执政程序是公证执法,文明执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旗公安部门的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警务公开制度。
要求户政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执行。本次调查中,所到的基层派出所都将户政民警工作职责,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及收费标准张贴上墙,严格规范工作流程。要求户政民警看重事实、注重证据,严禁把人情、关系当成办事的准则,杜绝违规办事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主动将户政管理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并规范“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的工作模式,将户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公布于网上,增加户政管理工作透明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户政管理监督体系。旗公安部门制定了户政管理责任倒查制度,纳入工作长效机制。
2、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为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公安部门完善了相关便民措施。一是印制服务便民卡。公安部门将户政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时限、收费标准统一印制在服务便民卡上,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的同时,强化了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延伸服务。对需上门服务的群众发给警民联系卡,实行预约服务;为老孕幼残开通“绿色通道”,只需拔通警民联系卡上的电话号码,民警即上门服务,回所办好后,由责任区民警下辖区直接送到群众手中。
﹙三﹚夯实基础,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低保、新农合、粮种补贴、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等惠民政策的增多,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作为证明居民身份的主要证件,其用途越来越广泛,户政管理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对户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户政管理队伍。年以来,旗公安部门先后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户政管理工作实际,教育和引导户政民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每年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户政民警素质,适应日益增多的工作任务。三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旗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户政管理队伍建设,在现有警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年初从局机关下派15名民警充实基层户政管理队伍,年末归队。为牧区配备蒙汉兼通的户政民警,保证户政管理工作警务用车、办公经费等基本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保障基层的工作运转。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旗户政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任务仍然繁重。主要表现在:
1、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有待继续提高。近两年来,户政管理工作队伍得到加强,装备有所改善,经费逐步提高,但与我旗地广面大的实际相比,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与所承担任务还不相适应。基层派出所人员少、工作量大,办证采集设备陈旧老化、维修困难,移动装备短缺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同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科尔沁派出所新成立不久,户政工作尚未开展,其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急待解决和落实。
2、农牧民户籍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在旗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乌日图、格日乐等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牧民户籍管理的建议”,对此,旗公安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调整充实了基层户籍民警队伍,制定了统一的户籍“变更、更正审批表”和“补入遗漏审批表”,利用集中换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的有利契机,对人口信息进行核对,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审批程序及时纠正。但由于我旗户政管理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量大,目前仍有部分群众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的基本信息有差错,给一些居民群众在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是在落实惠民政策时造成了许多麻烦。
3、二代居民身份证换证任务仍然艰巨。截止调查时,我旗有户籍人口341787人,周岁以上人口308169人,已更换二代身份证213074人,仍有部分群众应换证而未及时换证。
4、户政管理工作群众基础薄弱。部分居民群众对户政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户口簿和身份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主要表现在:出生申报不及时、死亡人员注销不及时、基本信息随意填写、人户分离现象较为严重、二代身份证不及时更换,为户政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几点建议
调查组通过认真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长抓不懈,继续加强户政管理队伍建设。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增多,户政管理工作对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群众的应得利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户政管理工作队伍,是做好户政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旗公安部门要高度重视户政管理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户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充分调动户政管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充实加强基层户政管理力量,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户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旗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派出所装备建设,解决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现有条件,确保户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充分发挥群众主体的作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其对象均是贫困户,到户受益也是贫困户。因此,我县扶贫工程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过程。
2.注重整合捆绑资金。贫困村整村推进涉及内容多,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扶贫、财政首先把产业化扶贫、劳务扶贫、残疾人扶贫等各类资金捆绑在贫困村内,其次县乡两级都要协调水利、农业、畜牧等农口部门和国土、民政、教育等涉农部门资金共建扶贫新村,壮大了到户资金规模。从项目的实施看,充分体现了各部门项目集中使用的扶贫效果,体现了大扶贫的理念。
3.拓展定点帮扶工作。以县“挂、包、帮”工作机制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贫困村,领导、干部、党员1+1帮扶贫困户制度,把列入了年度扶贫解困目标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并主动向领导汇报,为今年启动的每一个贫困村协调落实1名县级领导联系,1-2个县级部门帮扶,有牵头、有落实、有措施的明确了到户机制。
(二)经验
1.坚持扶贫首扶制。一是坚持“第一、特殊、瞄准、集中”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以贫困人口为首要对象,首先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殊困难安排部分资金解决;二把握首扶资金量和扶持贫困面。在落实首扶资金的基础上,关键还要把贫困户与一般户同等对待规划、落实项目资金。甚至在此环节也应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困难给予倾斜,甚至是全额补助。
2.确立重点和标准。即确立了财政扶贫资金规划重点和标准问题,一是在规划对象上,重点是到户项目。新村扶贫资金重点规划贫困户到户项目,其次是村级公益项目。二是在建设内容上,重点是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坚持解决贫困户迫切需要问题的原则,尤其是重点规划如:贫困户危房、饮用水、连户路、沼气池建设项目。发展产业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区域布局、龙头企业的覆盖,新村扶贫资金对贫困户生产发展需要适量补助,产业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到村,协调农业、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资金扶持。另外劳务扶贫培训也优先选择新村内的劳动力培训输出。
3.推行公告公示。推行3级公示公告制,即在媒体上公告新村扶贫的政策、对象、资金、建设内容等。村具体公示项目资金申请、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公示扶持的农户和村级公益项目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规模、补助资金,建设的标准等。入户张贴到户项目资金明白单。通过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真正做到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二、扶贫到户工作取得的效果
探索完善了“扶贫首扶制”、“群众参与制”、“竞争比选制”、“项目监理制”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机制,其中,前十年扶贫开发到户机制,客观上引领了项目村通过参与扶贫新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推进工作。
(一)实现了“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及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雏形在当地的示范。
(二)扶贫政策概念在一定范围深入人心。例如,在前十年扶贫规划中,代湾村属省级新村改变最贫困、最闭塞的面貌,通过十年专项扶贫,交通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实现了社社通泥结石路,基本消除了无房、草房等贫困现象,产业得到了发展,如小户型水果产业、其它养殖产业等;中桥村更是受益于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仅水泥路份额占全镇第一,关键是交通瓶颈的打开,也打开了群众致富的门路与激情,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前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形成以獭兔、柑橘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獭兔出栏数在全省居第一,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入户调查63户贫困户(含扶贫户、五保户和残疾人户),涉及人口131人。以下是入户问卷分析的结果:一是从经济收入来源看,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经济收入来源较单一。二是从收入水平看,63户中有生产能力的48户2012年的经济总收入(毛收入,含生产成本和用功成本)每户在2万元左右,人均毛收入4400元左右,低于我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看病、就学等需求,生活较困难。三是从家庭劳力看,有生产能力的每户有2-4个劳力,人均耕地1.1亩,生产工具落后,浅丘地貌决定了劳动强度大,用工投入多,生产率低下。四是从文化程度看,主要劳力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不高,观念的落后,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是导致贫困的根源。五是从生产条件看,“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又地处长江以北,缺乏水资源,蓄水条件差,常受旱。困难和问题表现在:
(一)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村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我县不少地方缺乏摆脱贫困的特色农业项目生产经营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助农增收致富狭窄。由于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联合与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还在起步探索阶段,直接影响到农户家庭经营的水平与收入,若遇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户收益流失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致贫返贫因素复杂,存在农民温饱不稳定的问题。代湾、中桥村基本生产条件较为脆弱,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由于群众的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患,极易返贫。据调查,正常年景下每年约有7%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其中因病、因灾、因子女上高中大学、建房和婚丧嫁娶返贫和举债的占了大多数。
(三)劳动力输转水平低,劳务收入少。在我们走访的63户农户中,60%的农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在外搞劳务,工资性收入虽然占到家庭总收入的51%,但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外出劳动力年均劳务收入仅在9000元左右。绝大多数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技能,主要以干苦力活为主,且输入地和职业都很不稳定,经济收入偏低。还有少数地方由于家庭生产离不开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少。
(四)整村推进任务大,投入不足。中桥村正值整村推进项目村,代湾村是整村推进项目规划村,根据目前进展,明显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同时从整体上看,由于整村推进点多面广,村级项目需求量大,扶贫开发的效果有限,大部分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难以为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五)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地区由于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观念陈旧,直接影响到社会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一些地方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两后生”未得到及时培训,缺少一技之长。乡村卫技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弱,很难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普遍。不少乡村各类文化设施几乎是空白,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六)许多已建成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直接影响到作用效益的发挥。在过去10年的扶贫开发和各类建设中,实施了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项目,一些地方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管理服务,重完成任务、轻效益发挥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扶贫济困的政策措施亟待完善。一些项目的实施违背了政策的初衷,比如农村危旧房改造,由于补助资金有限,特困户自筹能力低,自设门槛,项目很难落实到特困户。
(七)是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整合困难,全社会大扶贫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近几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还做得不够,事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如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以及其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各搞各的规划,各确定各的项目,各下达各的资金,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往往造成有的项目几家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问题,致使整村和整个片区推进效果不够显著。在行业、部门和社会扶贫方面,由于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一样,扶贫效果往往差异性较大。
(八)是乡村两级班子建设需要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我们走访的2个乡镇中,多数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都较强,有为贫困群众多办实事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发现一些乡镇领导思想业务素质不高,管什么的不懂什么,学什么的不搞什么。还有少数乡村干部作风不扎实,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慢、质量差,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比较大。不少乡村干部存在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一些能够动员群众办得了的事长期搁置,这也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当前扶贫开发已到了以重点贫困带片为攻坚任务的关键阶段,责任十分重大,必须将扶贫开发作为今后十年的重要任务继续抓紧抓好。充分认识打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特殊政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全力开展扶贫攻坚,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尽政府所能,倾全社会之力,多管齐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二)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规划,并制定好具体的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我县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扶持的关系,做到区别对待,突出重点,保主保重,特别要注意由过去单一、零星的扶贫措施向集中扶持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转变;由整村推进同时向特困片带的整体推进(包括道路、农田、水利、人饮、水土保持、农村新能源建设等)转变,集中力量解决好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非常差的特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
(三)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位,其次加大整合力度。与贫困户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始终是决定和影响我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规划时,统筹各级各部门安排到县的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打捆使用、重点投放到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区域,形成整体合力,提高使用效益,真正做到以扶贫连片开发促进支农资金整合、以支农资金整合推动扶贫连片开发。
(四)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通过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准确识别低保、扶贫对象,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针对贫困人口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切实加大直接扶持的力度,努力做到对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扶贫对象应技尽扶。一是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政策规定,规范操作,增强透明度,提高公正性,坚决防止基层干部非法占有和优亲厚友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现坚决查处,从严处理。二是要科学划分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对象,加快推进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机制有效衔接。
1、我乡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9家(烟花爆竹经营店8家,油漆经营店1家)。9家店面规模都不大,库存较少,安全管理相对容易。
2、我乡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摆正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喊在口头上,不抓落实。特别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乡就那几家小店没啥大的隐患。
(二)是安全投入有待增加。部分经营者由于经济薄弱等原因消减了安全投入,放松了安全工作。消防设施,警示标志投入不足。
二、如何改进和完善我乡安全生产状况
1、针对各经营户特点分类管理,帮助他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烟花爆竹店、油漆店,必须根据其行业特点,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签订责任书,注意消防安全。
2、创新思路,预防第一
安监办必须创新思路,改变以往管理的滞后性,坚持预防第一的准则,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一)强化宣传,重视教育
(1)、创新方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动脑筋,使安全宣传形式多样化,安全生产知识家喻户晓,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全面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全面推进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一是继续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做好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的新培训和再培训,落实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大力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建设。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尤其是着力提高村级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职责清楚,台帐明白
(1).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体系。
认真做好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做好企业的责任签订,落实企业二级责任制,为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打好基础。同时考核要到位,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并严格兑现安全生产考核奖惩。
(2).做好台帐管理,做到有据可依
进一步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台帐制度,及时更新企业资料,特别是特种设备和人员的信息状况,做到台帐清楚。
(三)落实检查,整改隐患
1.安监办要认真开展日常检查工作,了解安全生产近况,要清楚本乡、本行业、本企业有多少隐患,怎样来进行整改,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隐患及时劝其整改。同时做好各大专项检查工作,保证企业生产安全。
三、针对现状,提出计划
1、贯彻落实“委办发[2014]22号”“遂府办函[2014]4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层层监管,互相监督。
2、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建立安监办数据库
继续深化管理体制,加强乡、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的交流,互相取经,全面提升我乡的安全生产水平。同时,完善乡安监办的数据库管理工作,将台帐做好,做清。特别要做好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数据管理工作,明确检测状况,做到实时监管。
3、积极做好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思考规下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2)可用财力情况。2013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为178950万元,其中完成财政总收入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我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达到76%。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378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679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4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08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4460万元。剔除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中有专门用途的49593万元,实际形成财力的上级补助收入26092万元。(详见附表2:__县近十年上级补助收入明细表)
(3)土地出让收入情况。自2010年开始,我县土地出让收入与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的增长,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0304万元、5432万元、9310万元、42490万元,剔除空转及政府性奖励支出,近四年实际构成财力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3555万元、5432万元、2__万元、20439万元。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多、投入大,土地出让收入如同杯水车薪,远远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详见附表6:__县近四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统计表)
(1)公共财政收支预算:预算安排财政总收入91368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54544万元(包含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年结余497万元;调入资金23992万元,县级预计可用财力122831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22831万元(不含年中上级追加的专项指标),其中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9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33万元。
(2)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39961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827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财力456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3992万元),预计当年结余8万元。__年公共财政预算留有缺口23992万元,为确保收支平衡,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调出资金弥补。由于我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及还本付息都有较大缺口,实际上无法调出资金用于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
我县财源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影响大。支柱财源主要是三大块。一是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大多属外购外销“两头在外”企业(本地资源仅占20%左右),主要靠税收优惠政策搞活(原是福利企业政策,后是废旧政策,再后是再生资源利用政策),2011年再生资源利用政策取消,为完成财税目标任务,2012年我县按缴纳增值税额的23%予以贴息,2013年按缴纳增值税额的33%予以贴息。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该行业分别缴纳税收14801万元、21346万元、28131万元、27805万元、349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51%、52%、50%、44%、50%。二是铁矿行业,主要分布在大坪,共有18家企业,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缴纳税收1714万元、3122万元、3859万元、2926万元、214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6%、8%、7%、5%、3%。三是水电行业,先后投资新建了股份制的宝沙电站、万年桥电站、两江口电站、扶竹洲电站、渔仔口电站、老坡口电站,全县已建电站149处297台,装机24.2万千瓦,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税收5185万元、5772万元、5629万元、8613万元、7812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18%、14%、10%、14%、11%。近年随着我县城市建设项目的拉动,房地产税收及重点项目税收逐年增加,形成我县比较稳定的税源,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税收2189万元、6619万元、8219万元、11793万元、157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7%、16%、15%、19%、23%。(具体详见附表四《2009-2012年大户分行业税收入库比较表》)
2009年我县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6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46家。2010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4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0家。2011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7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__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20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6家。2012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__县丛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达到32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9家。2013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__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4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55家)。
2013年决算报表上报财政供养人口16228人。2013年我县实际11767人,其中在职人员8327人,离退休人员3440人,全县月工资支出3327万元。2013年财政供养人员平均人员经费为4.7万元(含工资及社保缴费)。(具体详见附表七《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情况表》)。
截止__年2月底,我县累计负债总额40.34亿元(不含__年拟建设项目7.16亿元及__年热水温泉旅游节项目约6亿元)。其中BT项目(融资代建)债务18.45亿元,分别是:城建开发公司为业主的道路建设、道路绿化、办公楼、公园建设等未付工程款14.03亿元;经济
开发区为业主的标准厂房、公租房、开发区路网建设等1.41亿元;公路局为业主的汝永公路3.01亿元,非BT项目债务4.0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及公路、办公楼及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小城镇建设等;银行贷款及债券合计17.87亿元(具体详见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总表及相关附表)。我县2013年6月经审计的政府性债务为17.6亿元;2013年12月上报省厅的政府性债务为18.5亿元。 我县为保证县重点项目支出,除大力筹资融资外,县财政采取了二项措施保证临时性借款:一是县直单位资金及财政局各股室专项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管理局管理;二是成立融资专户负责筹融资。截止__年2月底,县财政资金累计借出17亿元,剔除融资专户筹融资到位款7亿元及总预算会计暂存款调账弥补2亿元,财政实际借出资金超过8亿元,大大超过财政资金安全警戒线。若城建开发公司、经济开发区等借款大户不大力筹融资及时归还借款,将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支付。(具体详见附表五《财政性资金借出情况表》)。
(一)税源结构单一,完成任务压力大。我县的主体税源是矿产贸易税,矿产企业中除了采掘类企业就是粗加工企业,极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2013年有色金属税源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占国税收入的比重75%,税源受政策及行情的影响大,极不稳定。财税任务的完成主要靠财政高额贴息引导矿产企业引入外地资源通过贸易创税。2013年通过财政贴息完成的增值税3.57亿元,其中2013年入库3.21亿元,__年元月份入库3600万元,为此我县支付了11940万元的财政贴息。第二大税源是电力行业,2013年电力行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1%,是我县相对较稳定的税源,但是增长潜力不大。第三大税源是房地产行业,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税收比重逐步增大,20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3%,占地税收入的比重为57%,成为地税的主要税源;传统商业、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等税源,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税源总量不大。__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为91350万元。除去有色金属税收,实际稳定的税源不足任务数的一半,房产税收受政府投资及政策调控的影响大。预计__年实际税源3亿元左右,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
(二)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平衡压力大。我县财政保障能力极低,总体上还处于“吃饭财政”,面临的新增支出压力非常大。一是尽管我县2013年干部职工津补贴已达21000元,排全市前列,但由于上级规范津补贴奖金发放,干部职工要求津补贴增加的呼声仍然较大。二是落实“民生100工程”县级配套的压力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生态建设、旅游节开幕式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县级投入的压力非常大。四是对“两头在外”矿产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去年贴息支出达__90万元。收入增长但是可用财力并没有增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要。__年预算留有2.4亿元的缺口,预算执行难以平衡。
(三)政府债务沉重,财政资金风险大。我县的政府债务实际已达到40亿元,还不包含__年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旅游节项目投资将产生的新债及财政资金实际借出的8亿元。这些债务投入的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少,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债没有资金来源,最终需要县本级财力来归还本息,给财政增加了压力和风险,按2013年我县12亿元左右实际财力来计算,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四)项目建设增多,筹资融资难度大。近两年我县项目建设项目多,战线长,资金需求大,今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需保障的资金至少在20亿元以上,计划通过各融资平台融资10亿元,通过出让储备土地筹资4.5亿元,通过以水电公司为主体发行中期票据5亿。2013年我县融资工作突破历史,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今年融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县是国扶县,财政总收入规模仅9亿元,银信部门等借贷方怕我们偿债有风险,对我们普遍惜贷、吝借,因此要完成筹融资20亿元,难度非常大。
2009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24316万元,2013财政总收入达到79428万元,是2009年的3.27倍。近年的高增长形成了税收的高基数,实际税源与税收任务矛盾日益突出,税收目标任务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预期。靠高额贴息来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即没有增加可用财力,又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虚增影响上级转移支付的分配。上级分配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根据各县市的可用财力缺口,依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基本是按客观因素分配。一个县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越大,上级分配的转移支付越少。2005年至2009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较低,我县这几年构成财力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较快,六年来每年平均净增1840万元。近几年由于收入增长过快,我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基本财力保障机会奖补资金增长大幅下降,2012年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仅增加395万元,2013年增加2082万元,是由于2012年我县财政收入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同样也影响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增量。杜家毫省长在全省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改革收入考核机制,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罗霄山片区扶贫县的考核,财政收入考核不是重点。我们要控制总量,把握增幅,逐步把财政收入的水份挤出来,把我县虚增的地方财政收入降下来,这样更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用财力的有效增长。
(二)强征管,确保收入颗粒归仓。认真总结收入征管经验,深入挖掘增收潜力。首先抓重点税源,当前的重点税源仍然是矿产企业,各乡镇及征管部门要针对当前政策做好企业工作,无论是铁矿企业还是有色矿产企业都要争取扩大购销规模,加大税收贡献;其次是抓重点行业,地税部门要切实抓好建筑安装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加强房产租赁税收的征管,加快税收结算,实现应收尽收;第三是抓重点税种,在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国税和地税部门当前要重点抓好所得税的征管,做好上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加大查补清欠税款力度,加强税源监控,严防税收跑、冒、滴、漏。
(三)重绩效,切实规范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压缩
二、发展现状
(一)借着“村两委”换届的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一肩挑比例达到92%,平均年龄从52岁下降到45岁,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0%。全镇成立村产业合作社25个,均由村“两委”干部领办。
(二)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存,产业竞相发展的思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粮经复合)市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等特色农业园区17个,规划总面积8500亩;新增规模化养猪场16家,预计全年新增存栏1.8万头。全镇形成以石狮、高坝为核心辐射带动双凤片的集体经济产业带,产业带内石狮、高坝等7个村分别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25万元/年;以小桥为核心辐射带动子金片的农旅融合产业带;以明星、多宝为核心辐射带动片的粮经复合示范带;以村为核心的片农旅产业园。全镇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31家,土地流转率达60%,高标准农田达50%,机械化水平达80%。
(三)创建“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2个,示范村2个,创建村7个,引进项目资金1620万元。开展“四大革命”,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5个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户厕改造969户。建成公厕7座,整治彩钢棚17万平方米。加强村民自治,加强推进民情恳谈制度,持续开展“五星文明户”“文明庭院”等评选活动,树立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加强禁毒平安建设,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全镇未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
三、存在问题
1.农村人才缺乏。根据统计,我镇60岁以上农民高达40%,在家务农青壮年占全镇常住人口比例不到30%,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更是屈指可数。农村人才,特别是拥有专业技能的农村人才,特别缺乏。
2.规划缺乏专业性。现目前我镇的整体性规划均由镇上相关股室干部完成,部分规划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可实施性。另外,有专业人员进行提前设计规划的项目均为散落式单个项目,没有进行全局性规划设计,缺乏连贯性,难以连点成片。
3.基础设施薄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镇整体的基础设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仍然存在。例如片和子金片的部分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方面,场镇排水管网、场镇周边河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亟需整治。另一方面,因受2018年“7·11”、2020年“8·16”特大洪灾影响,太平村3社洞儿湾山体滑坡,形成特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21户51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顺河村沿河村民住房安全受到威胁,遇雨季存在洪水进户的隐患,急需整治。再一方面,村社道路、塘堰、提灌站、供水站明显不足,辖区供水站覆盖人口不足30%,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大多数村在干旱季节因水位下降出现季节性缺水。严重制约了群众生产生活及其发展,特别是地势较高的村社如:顺河村、栖云村、柏龙村。
4.项目实施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况,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但往往难以顺利解决,容易造成项目进度缓慢、项目推进突然中断的情况。比如我镇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途中,常遇电线杆、通讯桩挡住道路的情况,需要协调电力部门、电信公司配合施工,将电线杆、通讯桩移走,但因沟通协调问题,常导致暂停施工来等待桩杆移走。
5.农民发展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经过脱贫攻坚的“大踏步”发展后,对当前农村生活十分满意、安于现状,缺乏自主迈向更好生活的斗志,也不愿意配合镇、村的发展规划,导致项目推进中出现矛盾纠纷,影响整体进度。尤其是片经济发展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无村集体经济。绝大部分村经济仅仅依靠分红;塘堰、校舍承包出租等,经营性收入少,造血功能严重匮乏。
四、下一步发展举措
1.树立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引导和动员创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参加村“两委”选举,切实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统筹协调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选,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增强其凝聚力和执行力。加强农村干部人才建设,稳定基层“三农”工作队伍,还要从经费和制度保障层面着手,适当提高下乡补助标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运用政治激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多种方法,完善乡村人才和基层干部吸纳、使用机制。同时,构建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为乡村干部人才队伍“加油充电”、提升能力搭建平台。
2.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城镇规划相关的专业人才引进,在进行人才招录时,适当提升城镇规划相关专业的人才招录比例,让专业人才发挥专业才能,提升城镇规划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提升现有土地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土地规划专业工作人员知识储备,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会、自我知识补充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其业务能力,做好规划工作。
(一)市场供应货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总需求量120884吨,可供应总量121971吨。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吨,可供应量60360吨;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应量28004.2;钾肥需求量9868,可供应量12202.2;复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应量21405。全市市场化肥可供应货源充足。
(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四)经营主体较多,供销社优势突出。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网点619家,其中供销社网点292家,农业“三站”网点37家,个体工商户290家。龙头企业主要是供销社系统的辉隆集团分公司、东升农资有限公司、东农农资有限公司等;供销社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占市场份51.4%,其中化肥经营市场份额达到65.1%,超出全市市场份额的一半以
(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
进入2013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
(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12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
(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我校教师16人,学生214人,信教人数0人,即无信教现象及其他有关情况。
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全体师生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体师生政治敏锐性强,思想统一,政治立场坚定,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能力强,无任何信教行为。
一、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现状
**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3人,平均年龄43岁。
从组织构架上看,各子公司、二级厂都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设备管理和点检人员,虽然各单位对设备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从公司到厂/子公司、车间、班组各个层级的管理网络是健全的,运行是有效的。
2006年以来,随着红、**的相继投产,以及公司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而实施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使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装备水平的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仅从资产数量和规模两个指标看,2005年以来,资产数量由8019台(套、幢)增加到17488台(套、幢),增幅达118%,资产规模由60.65亿增加到150.39亿,增幅达148%,设备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步扩大和加深;随着红、**的建成投产,管理区域已从单一地区向跨州市发展,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在加大。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进步,设备运行安全有效。
**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年 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资产数量
(台、套、幢))
8019
11899
12768
12945
17106
17488
设备利用率(%)
79.31
86.49
83.91
82.71
84.7
86.46
事故故障停机率(‰)
3.11
2.72
2.78
2.52
2.81
2.00
设备事故
11
19
18
9
11
7
备件平均库存(万元)
/
/
39712.80
53906.16
50530.04
备件总消耗(万元)
/
/
42049.54
56606.01
63005.01
备件周转天数(天)
/
/
345
348
293
(说明:备件指标中,2008年4月以前(ERP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2005年以来,在资产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备件平均储备资金逐步控制,2011年8月备件平均储备48167.47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353.58万元,备件资金周转天数也降至267天,为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2008年以来,通过星级设备管理体系这一平台,“三大”规程和“四大”标准得到持续有效改进,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环保设施、防雷减灾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生产单位/子公司、基层(车间、班组)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对生产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的治理,使设备运行、检修、备件、固定资产投资及资产处置等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有效,通过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基础数据和技术档案。同时,在开展星级设备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设备管理队伍培养了人才,一大批年轻的设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特别突出,为今后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星级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设备低故障、低成本和高质量、高效能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其促进作用得到各单位的一致认可。
目前,此项工作正按PDCA循环的原则,持续不断地优化完善,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改进。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2010年,以**厂为试点,启动了“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项目。点检管理网络化的建成,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了设备点检管理体系,提高了现场点检工作效率,实现了点检记录无纸化,点检结果传输网络化,提高了点检工作实效,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个层面及时掌握设备状况,使设备点检工作得以真正落实,为及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故障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拓展了SAP系统PM模块使用的宽度和深度,也为建立健全专职点检员的业绩指标,为指导、检查、评价点检员的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深化设备点检制找到了一条新路。这项工作今年继续在**、**及本部其它生产厂推广。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4、设备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坚持推行修复“三定”管理(可修复性的判定、修复内容及价格的判定、修复后成果评定),采取正激励手段,修复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4875.88万元,2011年上半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3425.86万元。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2010年就创造效益近400余万元。
逐步规范完善了闲置、报废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2004年-2011年8月废旧物资处置变价收入累计达到2.2亿元,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建设、调整运行机制来规范项目投资管理、约束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逐步规范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等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的收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决策科学、监管有效、效益优先;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2007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185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4亿,现在,**已具备年产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二、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员紧缺,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的人员构成状况,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异,对后续生产组织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
(1)人员紧缺。近几年随着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充实到新生产线、转岗分流和自然减员等因素,导致设备系统人员紧缺。目前设备系统人员共928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8.75%,其中设备管理人员:22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15%;设备点检人员41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9%。近期新区投产在即,人员紧缺问题不仅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操作人员也同样面临紧缺问题。
(2)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目前公司设备系统中近82%处于30—50岁这个阶段,30岁以下年龄段人员不到12%,后备人员储备不足,已出现后继的年轻专业人员储备断层,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如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或操作维护专用特殊设备的人员(如行车、磨床、锌层测厚仪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稳定生产影响很大。
(3)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设备系统人员统计情况看,学历为大本以上的有162人,仅占总人数的23.75%,其中研究生学历仅9人;41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仅占总人数的44.18%,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仅35人,仅占总人数的3.56%,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大型化、高水平装备的管理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分析工作亟待加强。
(详见附件1:设备系统人员统计表)
2、维修力量总体薄弱,维修技能下降,维修质量有待提升。
维检中心业务扩张后,维检力量和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骨干人员分流过多而补充不足,熟练技工少,补充人员短期内无法上手,所承担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明显,特别是在中夜班对故障处理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时间较以往延长,拖延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有影响生产组织的情况发生。
3、备件采购质量和采购周期的问题。
这次调研中还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备件采购周期较长,不利于备件库存控制;部分备件虽然采购价格低,但质量差,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甚至发生因备件质量导致的设备事故。据统计,2006年以来,因备件质量不良造成的设备事故就有23起,占事故总数的31.5%。因此,今后在备件采购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性价比。
另外,备件修复管理过程中信息跟踪困难,部分备件外委修复周期过长。功能承包存在以包代管情况,功能承包消耗定额统计工作较为薄弱。
4、设备事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从2005年以来,虽然设备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由于备件质量原因造成的设备事故占了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维护不周、失修引发的事故也占了一定比例,而且事故集中发生在2006、2007年,特别突出的是**,反映出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因素带来的后续影响;另外重复性事故也时有发生,**厂四烧制粒机2次事故、**2#精炼炉真空断路器击穿2次、1#转炉高速轴断2次,虽然是备件质量原因导致的事故,但也反映出我们在事故管理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反映出满负荷的生产节奏给设备带来的影响,也反映出拼设备现象,如何处理好生产组织与设备管理的关系是今后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的工作。
5、设备老化问题已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整个公司设备的制造,投产年限不同,设备的装备技术水平差异较大,设备运行、维护的受控性也有差异。本部大部份生产线已投产近二十年,存在设备老化问题,特别是一些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困难,设备零星事故多;红、**设备也已运行六年,高炉、烧结机、连铸机等设备都面临中修问题。
6、工艺流程、设备档次对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目前,昆钢的设计审查只能依靠少量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不能完全有效地对设计进行优化,因此有的项目存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EPC总承包模式因时间节约、投资可控,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优势而在公司得到较多推广,但在建设过程中,因总承包**平参差不齐及考虑到其自身利益问题,总承包商存在降低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问题,这也给投运后的设备运行管理带来不良后果。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设备工作将继续按照“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针,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努力提升设备综合效能,发挥好设备的保障作用。
1、发挥设备能力,实现保产目标
下半年,发挥设备能力,保证生产稳定顺行,是设备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为此,需要全司设备系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要将各个层级的点检、巡检工作落实到位,履行好日常点检和维护设备的职能,避免突发性事故。
二是正确操作维护设备,严格遵守制度,重申“清洁、紧固、调整、、防腐、安全”十二字方针,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是精心组织好后几个月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和检修效果。
四是按照节点组织好新增产能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产,早日释放投资效益。
2、继续以星级设备管理为平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星级设备管理体现了对设备实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完善的制度体系、程序体系、评价体系和改进体系,将有助于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自2008年开展设备星级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星级设备管理向更高星级推进时,低星级基础工作保持巩固不够扎实,2010年评定时开具的不符合项及待整改项中,有100项不符合项,135项待整改项。其中一、二星级的不符合项47项占47%,待整改项110项占81.5%。因此,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推进星级设备管理的关系,将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地推行下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公司将加大星级设备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希望各单位继续深入开展好星级设备管理工作。
加强巩固一、二、三星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一切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务必请各生产厂/子公司进一步加强落实好星级设备管理各项工作,真正使星级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继续做好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坚持强化备件计划源头管理。通过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做到“建立计划管理网络、严格计划编审程序、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规范计划填报内容”,充分发挥备件计划龙头管理作用,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备件计划命中率。
为规范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供应质量,加强设备、备件采购供应流程中“监制、出厂前检验、到货检验、入库前检验、质量跟踪”等工作,减少或杜绝因设备备件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在投入使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重损失,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昆钢股〔2009〕204号设备备件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加强备件修复管理。进一步规范备件修复“三定”管理,完成在ERP系统建立备件修复申报(无纸化)管理模式,提高备件修复管理效率。
夯实备件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备件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继续组织备件定额工作,2011年备件定额编制率达80%以上;继续组织备件图纸电子化工作,2011年备件图纸电子化率达50%以上。
与国贸公司共同做好降低单一来源采购工作,抓好备件、材料的技术资料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物料申报管理,为保质采购打好基础。
3、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继续发展,必然造成人员的进一步分流,检修力量的进一步消弱,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点检定修制,并探索和推进操检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要以点检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分步推广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深化设备点检制;要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梳理和理顺点检管理体系,完善优化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进一步明确点检职责,组织好各个层级的点检工作,建立起保障设备的四道防线。
加强岗位日常巡检。由操作工通过听、闻、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修理,及时排除小故障;对关键、重点设备,班中定时巡检,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操检结合,建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组织设备专业联检。利用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通过点检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统计,以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建立指导设备检修的第二层防护线。
专业联合技术诊断。即在日常点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建立保障设备的第三层防护线。
设备劣化趋势管理。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设备的第四层防护线。
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公司增效益做贡献。
设备管理最终要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费用,实现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要树立设备终生价值管理的理念,强调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全过程的管理,特别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清楚明晰地界定项目的范围、工艺装备的选型档次,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在招标时,除报价是最主要因素外,也要将从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组织管理能力、信誉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要以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为主要参考指标,从设备的选型设计开始,全系统考虑设备终生价值管理。
要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把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作为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要树立以“养”为主的理念,提倡主动维护。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对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维护管理,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测仪器,要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从而减少故障维修、事故抢修,不断优化设备维修制度,延长维修周期。
继续推行备件零库存、检修业务、备件材料的功能承包管理,规范和强化功能承包定额统计工作,制定下半年功能承包及零库存实施计划,清理现行功能承包项目并积极推进延续工作。
4、加强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加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当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随着生产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管、用、养、修设备的人才要加紧培养和储备。
各单位在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培养和积累的过程,要注重各岗位后备人员的培养,对具备潜力的人员,要提前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锻炼。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将组织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各单位要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完善个人自主学习提高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对先进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研究,可组织国内同行业及各单位设备系统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5、根据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思考和研究设备管理工作。
随着新区分公司的成立,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思路,今后**将形成**、**、本部、新区四大生产基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设备管理工作如何调整和定位,是我们设备系统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明确职能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四、体会和建议
通过这次交流、调研,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到了**目前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企业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相比,在提倡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同时,更提出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还要重视它的经济管理,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通过全员参与来推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