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6 09:39: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篇1

适当渲泄求平静 心理压力是由情绪波动造成的,因此,适当渲泄有缓解紧张、解脱精神压力的效用。可以在长者、好友面前倾吐心中的不快,把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也可采取转移法,离开当时的环境,心理便会逐渐平静。

调整思绪悦神情 要明智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而大可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要主动寻找“亮”点,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使郁闷沉寂的思绪得于调整,情感得于升华。

篇2

一、幼儿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在医学上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第一,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第二,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第三,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就儿童来说,有的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有的儿童怕见陌生者,有的儿童怕影子等等。

那么,引起儿童恐惧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儿童对事物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其次,由此及彼而产生的恐惧感,比如,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等凡是和毛有关的东西。

再次,缺乏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上老师突然提问等,儿童不知如何应对而心生恐惧。

第四,受到有关恐惧的影响。一般而言,处于儿童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儿童可以获得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会习得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孩子本身并不猫,但妈妈每次看到猫都会失态惊叫,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也习得了对狗的恐惧。

二、消除儿童恐惧心理的的方法。

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儿童的恐惧心理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依据对儿童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我多年的幼儿教育经历,总结出了以下克服儿童恐惧心理的方法。

1、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比如,五岁女孩对狗恐惧感,老师就要告诉她,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如果你不去伤害它,它是不会对着你叫的。或者有的女孩害怕蜜蜂,就给她讲蜜蜂的知识,人类不去招惹蜜蜂,蜜蜂是不会攻击人的。

2、让儿童慢慢接近所害怕的事物。当儿童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逐步接近所怕事物,分步骤、分阶段消除对特定对象的恐惧。有的儿童害怕兔子,就可以采用心理学家琼斯的办法:每当小孩吃饭时,关着小白兔的笼子就被带进房间里来,最初放到离饭桌最远的地方,以后一天天靠近桌子,最后可以把小白兔放出来在屋内跑。到治疗结束时,小孩一点也不怕兔子了。

篇3

对于这类学生,既要发挥其学习上的积极性,更要抓住尊师守纪听从教导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以其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成为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带头人,达到既帮助别人又改造自己的目的。为此,我首先在全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互关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然后我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小李是班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优良,处事公道,在同学中有影响,班干部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但他的思想顾虑较多,不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对一些违纪事件未能大胆制止,事后亦不敢如实反映。我便注意指导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布置任务,及时检查;有了点滴成绩,表扬他;出了问题,我为他承担责任。于是他主动大胆工作,不仅惜时、刻苦拼搏、成绩优秀,而且处处关心集体,为建设“团结、友爱、求实、进取”的班集体出点子,还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影响下,全体班团干通力协作,全班同学共同拼搏,在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和节上,大家齐心协力、勇于进取,敢于与强手比高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末,该班团支部被评为三水市“先进团支部”,该班被评为年度学校“文明标兵班”。小李同学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篇4

一、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问题

当今,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热情不断降低,甚至出现厌倦及放弃的心理,英语水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并不是外语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或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学生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崇师和从众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逆反心理、急于求成心理和依赖心理等。学生出于各种心理因素,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厌倦、畏惧、逃避、轻视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障碍。同时,由于心理和情绪的延伸性、延续性和扩展性,个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影响群体,使其他学生陆续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更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对教师来说,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充分挖掘和激励学生的潜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如何克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多运用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视听,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时,加以鼓励,使学生心中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信心十足,变得更有冲劲。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即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够认清到自己的缺点,树立“不比别人差”的观念,逐步培养自信心,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克服相应的心理障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激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才能把英语学好。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磨练学生的心理意志,增强其对学习成功与失败情绪的控制能力,促使学生排除不利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情感需要,要及时进行合理纠错,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的能力,能够自信地不断激励自己加倍努力,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这表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最强而有力的激励,兴趣也是一种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内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摆脱畏难、厌学等心理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恒心,潜能才能激发出来,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就会不攻自破。

(四)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心理相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有利于降低焦虑感,有利于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主动配合,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和爱护学生,教师既做师长,又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障碍。

(五)采取恰当的教学对策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800米跑是中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项目。它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它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特别是多数女学生对此项目表现出畏惧,不愿跑,成绩差现象,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高此项目成绩下降趋势,如何让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800米跑成绩就成为广大中学体育老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帮助女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800米跑成绩呢?

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的正确认识,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很多女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热情,加之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较少,对800米跑的效果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800米跑不感兴趣,认为该项目练起来单调、枯燥。又不能正确对待800米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学生往往是被迫参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承受不起较大运动负荷,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有半途告退的事情发生。

2、运动项目特点和女学生身体素质与需要之间的矛盾。800米跑属于中长跑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对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代谢能力要求较高,而女学生由于骨骼发育和心肺功能不及男生,在练习800米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甚至头晕无力、腹痛、恶心等现象,即生理学上的“极点”,尽管教师加以解释,但大多数女学生还是更愿意参加健美操、游戏等活动,这种心理需求和实践差异之间的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女生800米成绩下降,对800米跑产生抵触、反感、焦虑、烦躁、低落、厌烦、畏惧等不良情绪,并形成恶性循环。

3、不少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得多数学生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在800米跑的过程中,常以自己体质弱为借口,不敢迎难而上,并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对800米跑产生恐惧心理,这在女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4、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人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女生受个性差异的心理影响较男生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更脆弱,造成部分女学生对800米跑的练习和考核感到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学习,让学生知道800米跑的重要性

(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让学生了解800米跑的特点。练习800米跑有利于加强人体心脏收缩能力,提高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方法。因此,在学生第一次进行800米跑练习之前,教者要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清楚地了解800米跑的特点,把“极点”现象说明清楚。强调当“极点”出现时应该采取的对策:调整呼吸,保持呼吸和步伐的一致。因为800米跑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有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来维持运动中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当供氧量不能满足需要时,组织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进行得缓慢,使能量供应不能满足跑的需要,因而使跑步的速度下降、步长缩短、步频减慢。可见呼吸对发挥正确的跑的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真正认识800米跑的几个特点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就能主动去体验800米跑的过程的生理感受,而当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过800米跑的过程生理反应的感受之后,就能克服对800米跑的恐惧心理,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2)运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墙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800米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800米跑的锻炼价值是其它项目不可替代的,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指导学生把所学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锻炼效果。

2、增加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用表扬、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促进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不畏难险、勇敢顽强、勇于战胜困难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提高800米跑的积极性,提高800米跑的成绩。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加强锻炼

800米跑属于中长跑项目,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运动速度。在800米跑练习时,教师要尽量用精练而富有感染力、艺术性和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关心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感情变化。努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跑时可以加一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青春无畏,顽强拼搏”等口号,使学生更加兴奋,注意力更加集中。对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可以说“坚持,胜利就在眼前。”如测验或比赛时,对意志力差的同学如果剩下几圈时,说:“只有几圈了,”而不能说“还有几圈”,这样使学生的心理上感觉到马上就完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地完成练习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800米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两名身边可学的榜样,让学生的心目中有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不断地加强锻炼,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800米跑的成绩不断提高。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根据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地组织教学,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体育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如根据学校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800米跑练习,或者在操场上画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跑等多样形式的练习来分散学生跑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不感觉到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学生对集体项目的兴趣将足球比赛、美式橄榄球改编成速度耐力游戏在小足球场上练习,就是不喜爱活动的女生都能参加进来。运动负荷也较大,锻炼效果很好。

4、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个别女生因生理或其它原因而造成运动成绩较差产生自卑心理或信心不足等情况,教师应加以区别对待,教学中采用“爱心教学”、“激励教学”、“弹性教学”和“认同教学”等方法,帮助女学生克服800米跑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教学中经常采用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按能力高低分成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综合评估和横向跟综评估相结合,技术评估和能力评估(成绩)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树立对800米跑的自信心。减轻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800米跑的恐惧,提高了800跑成绩。

三、结语

总之,学生只有在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能保持愉悦身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排除影响学生800米跑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潜能与练习热情,让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投入到800米跑的练习中去,增强体质,提高女学生800米跑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问题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篇6

随着初中升高中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比较难学。作为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年级,是学生探索物理学习方法的过度时期。

高一阶段教材的重点集中在高一上学期,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与初中相比都有“突变”,高中物理一开始就学力学,尽管教材一再降低难度,但高一力学确实还存在较大坡度,从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看,主要还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静到动,由浅入深的。先讲动力学,学生除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涵以外,为了实际应用,还要熟练掌握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的思想方法,合理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的方法,以及由力的本质到运动的表象或由运动的表象再到力的本质的研究方法等等。特别是高一物理运动学三大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结合的计算,联立方程的求解,一下子把物理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这样难点较多,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梯度有些大,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二、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又具有一致性,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

(一)面向全体学生,正面积极引导。

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排除畏难情绪,针对个别最需要辅导的对象,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端正心态,定好角色,选准目标,科学辅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又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辅导作用。

一方面,每个班都有一些物理学习心理健康甚至素质还较高的学生,教师又在不断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矫正,使之健康;另一方面,学生间本身就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传统,所以他们一般都有能力辅导身边有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益于老师辅导的学生,只要教师再对他们加以点拨并营造出合适的氛围,他们就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许多有物理学习困扰或其他障碍的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进行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心理。教师通过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使那些不愿学的学生变得想学,不会学的变得会学甚至善学。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物理。但在学习中又觉得物理课本枯燥、物理难学。如何解决物理枯燥难学,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在教法的运用手段上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当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时,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得到某种满足。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学习力学常见的三种力后,研究自行车的学问,分析集贸市场上的“八两秤”。学习失重和超重时,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常常是生动、新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掘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的有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和升华,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

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比较强烈。他们要求了解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又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很有用,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

首先,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物理现象,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准确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最后,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练习应用,来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方式、选取哪些具体事例、选择哪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篇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我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就其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囿于陈旧的学习方法,导致低效。

笛卡尔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多数不注意掌握“预习是准备,听课是关键,作业是消化巩固,复习是提高升华”的科学学习方法。思考问题常表面化,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发散,死记硬背,造成条件稍一变化,便束手无策。在遇到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形成网络,松散零乱,虽有“头悬梁,锥刺股”之志,但仍致学困。

(二)背负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畏学。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努力,对平时所学数学知识“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考试屡考屡败,自感积重难返,从而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划入“另册”,自卑感沉重,自尊心和自信心扭曲,日复一日,渐渐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和畏惧数学的心理。

(三)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

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指出:“学习的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像爱因斯坦所讲的那样:像一头野兽被人用鞭子强迫吃食,灵性、悟性被深深压抑着。于是上课无精打采,课后抄袭作业,进而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习冷漠而厌倦,最终放弃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克服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需要是个性的积极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施分层次教学,并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一)克服学困生低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困生也具有“十年不窥园”的苦学精神,但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不理想。究其实际,他们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的方法。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做题。预习时找疑难,听课时抓关键,重要题目变式练”,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会学”。

1.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一个宽阔的知识背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去塑造丰富的知识背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我首先从培养学生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入手,使学生由“愿读”到“乐读”,由“读会”到“会读”。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比缺乏这种能力时的学习质量要好得多。

2.导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困生仍蕴藏着好奇心强、敢于发言的学习动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师问生答”的惯例,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问题何等荒谬愚蠢,我都给予肯定鼓励。记得学习因式分解时,在学生预习后,有一位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引起了哄堂大笑。而我却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角度展开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这个“问题”提得有必要。在这种宽松和谐热烈自由的氛围里,学生的意识得到充分张扬,不同意见构想相互感染,彼此启发,形成“脑力激荡”,进而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3.导练。

练习,既是对知识的消化巩固,又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更是对知识的挖掘延伸。练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要仔细。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正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根本性的错误。我引导学生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练习,例如:学习教材例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我启发学生:

(1)例题中的四边形有无特殊性?

(2)若改为特殊四边形,结论又有何变化?

于是,学生得到了下面的题组:

(1)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或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有何性质,猜想并证明。

(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或相等、或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有何性质,猜想并证明。

由此我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达到精练多得,融会贯通。

(二)克服学困生的厌学心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浓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改变数学枯燥乏味的现象,促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三个飞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选一些能激发兴趣的材料,如讲整数性质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将勾股定理时介绍费尔玛大定理,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等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最新数学发展动态常识,数学在现代高科技中的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趣味小知识,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等等,唤起学困生的求知欲。

2.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树学生学习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越足。我对学生总是抱有期待心理,充满希望,并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对教师的人格向心力,渐渐地转化为对我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教学,强化学习成功体验。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各种学习环境,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功体验。例如:在讲授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1)x2=9;(2)(x-2)2=4;(3)x2+2x+1=5;(4)x2-6x-8=0;(5)x2+2x+2=0;(6)2x2-3x-1=0;(7)0.25x2-3x=0.3;(8)ax2+bx+c=0(a≠0)。这样通过精设一些台阶式的数学习题,让学困生练习,一步步引导,由开始的低层次递增到比较高的层次,既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又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无止境,从而克服厌学心态,养成不断探索的决心和毅力。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好学困生的脉,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定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走出学困,从而圆满完成新时期数学教育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8

1.自卑型

这些学生多数为体质较弱者。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面对自卑型学生,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很容易就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要求,获得成功的。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2.抑郁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不合群,反映慢,动作迟缓。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让他们参与活动,动起来;女生安排韵律操,让她们随优美的音乐动起来。运动强度大小交叉,运动速度快慢结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让他们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运动的乐趣,使心境豁然开朗,逐渐喜欢体育,乐于参与运动。

3.恐惧型

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担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怕老师瞧不起,怕同学笑话。上课前会找借口逃避上课,担心自己完不成动作出洋相,想方设法躲避考核,以免结果让他们难堪。这种心理在技能要求较高的体育考核中出现的最多。此类心理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严重。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通过幽默的语言让他们放松心情,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做示范动作给他们看,或向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做练习时,尽量让他们先做,以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师要用微笑、鼓励的眼神鼓励他们。也可让他们多学一些单双杠、支撑跳跃(跳马、跳箱、跳山羊)、跨栏等项目的动作,以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因人而异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怕出丑、怕失败、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

以上三种心理障碍均可产生焦虑型心理,导致学生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做事没头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应及时教给他们心理调控的方法。如冷静思考法: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反复思考,总结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转移法:碰到不顺心的事时,调整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己高兴的事。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磨练,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心理弱点得到控制。

4.执拗型

这类学生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不愿主动帮助别人。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可简单采用强制的手段,这样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对这类学生,平时应与他们多接触、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可以安排他们到实力较强的小组,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短处;也可让他们到最弱的小组去指导同学,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遇事机智灵敏等心理品质。

5.追捧型

这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盲目追捧,跟在成绩好的同学后面摇旗呐喊,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送水、拿衣服,投其所好,狂热追随。对这类学生应诱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多示范、多联系,帮助他们逐渐提高技能,尽快拉近与成绩优异者的距离,不盲目追从。

与追捧型相反的是嫉妒型,这些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忌、贬低别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容易紧张,心理常处于压抑状态。教育这种学生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积极超越。让学生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分析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优势,发现适宜他们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发挥潜能,逐步得到同学的好评与尊重。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使其心胸开阔,学会体谅、理解别人。

篇9

跨栏练习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心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实践中有些素质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心理训练,影响了跨栏技术的掌握。为了促进跨栏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尝试,把运动心理学的认识过程动用到跨栏教学的实践中,对跨栏教学中的主要心理障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克服跨栏步中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正确跨栏步的技术应该是“三快一准”,即起跨落地快,攻摆上栏快,下栏着地快,起跨点和落地点要准。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表现为:(1)怕栏高、怕碰栏、怕起跨点远、犹豫不决,致使跨栏步的技术变形;(2)思想紧张,导致跨栏步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3)急于求成,导致跨栏为跳栏。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予以排除:

1、 不断强化栏感,克服恐惧心理。“栏感”就是对栏的所有特点与属性的精细感觉,是跨栏跑技术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准确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逐渐消除害怕心理,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从简单的过栏动作感知到复杂的空间、时间感觉;从建立分解动作到形成完整技术的表象,直至建立“栏感”。通过自我暗示的头脑里影像轨迹加深体会动作的表象和用力感觉。

2、 激发正确动机,克服感情障碍。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良好动机和强化“栏感”的训练很好地统一起来。

3、 减少伤害事故,增强心理素质。在跨栏教学中,由于初期学生动作不熟练,往往容易碰伤摔伤,这样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坚持练好基本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跨越器械(如鞍马、跳箱)的专门练习,以消除学生因受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经常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碰栏,首先要懂得在练习中碰栏是不可避免,碰了栏,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碰栏的原因,认真改进栏的技术,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 克服栏间跑中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栏间跑技术的特点是重心高,频率快,节奏感强。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是对三步过栏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出不敢发挥正常的速度,拉大步、捣小步、或跑到栏前急停等现象。虽然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学生本身来说,最主要的是他们不善于进行自我分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手段:

1、 树立自信心,建立栏间跑三步实际距离的正确概念。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测定自己平跑的正常步长和过栏后起落点的距离,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2、 降低练习的难度和强度,培养栏间跑的节奏感。降低和强度可适当地降低栏架的高度,缩短栏间距离跑三步或拉长栏间距离跑五步过栏。

3、 按事先划好的标志线跑,帮助学生确立适宜步长的感觉。培养其动作的连贯性。

4、 强调摆臂动作的作用。在教学中摆臂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但在实际过栏时合理的摆臂是能够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在栏间跑中快速的摆臂又可以提高步频和弥补栏间步长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跑速。

篇10

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一、体育测试前心理障碍分析

(一)胆怯或恐惧心理

胆怯、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体育教学中有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怯或恐惧心理、其中女生的比例更高,体育学习中,学生一旦产生胆怯或恐惧,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自我贬低,忧心种种,神经过敏,注意力降低,思维狭窄,焦虑水平提高.学生表现出心情压抑、肌肉运动差别感受性降低、运动表现模糊、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动作不规范,使不该参加活动的肌肉也参加了活动,出现多余动作,极大影响其掌握正确技术。更有甚者,呆立一旁,不管教师怎样苦口婆心劝说,仍无动于衷,使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造成学生产生胆怯、恐惧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状况欠佳;所学技术确有一定的难度或危险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止,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教师、同学的讥笑、羞辱;其他同学出现了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场地、器材、设备状况不好等。

(二)紧张心理

紧张,对于中学生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适当的紧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绩和能力,但过度的紧张就会使大脑皮层兴奋过强,信号扩散,能量消耗过大,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顾虑重重!心慌意乱!惧怕!坐立不安!情绪急燥等,这种情况,往往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动作失调、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产生原因:1)缺乏自信心,害怕无法完成动作要求。2)意志品质较为薄弱,难以达到测试要求。3)因少练或练习不认真,尚未掌握动作要领。4)过多考虑测试结果。

(三)淡漠心理

测试前的淡漠心理不同于紧张心理,呈消极的情绪,通常表现为:不积极准备,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体力下降、行动迟缓、心情沮丧、神情呆滞、对任何事情没兴趣、没激情、提不起精神,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体育项目的测试,无法进入最佳状态,也就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产生原因:1)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过度疲劳状态。2)身体有疾病。3)没有做好测试前的准备活动,机体各器官未能激活,造成学生心理兴奋程度明显偏低。

二、克服体育中考测试前心理障碍对策

(一)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生能从思想上高度的重视体育中考,意识到了中考的重要性,便是决定中考成绩的主要前提。只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教育部颁布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及《体育合格标准》等法规实施的目的要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练习中,并爱上体育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宣传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咱们有些学生老是觉得自己体育不好,可以不用练,到时候文化课多使使劲,多挣几分就可以了啊,这种思想意识是愚蠢的。应该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清醒地认识到这不单只是分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到位。但个别的家长还是会认为体育中考并不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值得,进而产生对体育学科不重视的思想。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应以细心、耐心、科学的态度向学生及家长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增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在中考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在考场上忘我的拼搏精神

进行各种形式模拟比赛,消除胆怯心理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特别是在考场上要有拼搏精神。这不仅能鼓舞学生的斗志,消除胆怯心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调动机体内的一切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进行各种形式的逆境训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考场上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逆境出现。如天气突变、身体不舒服或者第一项考试成绩不太好等等。对意志品质薄弱的考生来说,心理情绪会马上受到不良影响,生理功能失调而产生急躁、慌乱,从而导致比赛失常。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逆境,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提前做思想准备。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安排在逆境中的训练或模拟比赛。

进行意象练习,稳定完成动作的自信心意象练习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想象训练方法,能帮助考生建立自信心,完成正确技术动作。

进行自我暗示练习,调整临场心理情绪,自我暗示的练习也是心理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当考生参加体育考试检录时,就要进入考试状态,可暗示(默语)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相信自己”。所以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暗示的方法,增强学生应考的自信心。

(三)运动量的控制

运动量的控制,是指导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要制订训练内容和计划,并根据近期测验成绩,分优,一般和较差项目,做到有的放矢,进行强化训练,主要是以应考项目进行强化,一般考前三至四天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大,同时,注意全面安排各个应试项目的大,中,小运动量的比例,切忌满项或超负荷,防止过度疲劳而引起临场情绪波动,造成技术水平难以发挥。考前三至四天可以说是学生体力和脑力的休整期,它可以使学生在考试时身心不是处在疲劳状态,而是处于兴奋状态。同时,也要注意组织好课间操与阳光体育相结合,以保持常规的运动量,这也是调整,保持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注重个别差异与性别差异:有的爱动,有的喜静,有的易怒,有的易悲,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千差万别。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的发展空间和不断开发心理素质教育途径的有效资源。

篇1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波动性和迷惘性,他们正逐步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角色,但对社会、家庭而言,因其经济不独立,思想不稳定,世界观尚未成型,实际仍是“未成年人”。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不稳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较强。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波动。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

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适应能力差

(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落差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改变,大学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书呆子不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如果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对学业的不适应。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3)对经济状况的适应。家境富裕的学生优越感强,但他们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毛病和行为方式,高消费,不知道节约,不体恤人情冷暖,容易和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孩子产生隔阂。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大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那就是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偶尔会对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这样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出现人格偏差,面对生活没有信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个与社会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体系,对社会脉络的把握,对时代需求的适应,是高等技术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所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和影响到学生,高职院校处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结合部,是容易遭受负面因素袭击的易感人群。

(4)生活自主性的适应。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以及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从小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会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为大学生,心智却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心理樊笼的存在。

高等技术教育所倡导的是自主性和灵活性,在技能培养上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适合社会需要,在人才培育上强调学生将来能多专多能,能快速融入社会,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尖刀,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对技术能力的考验。而这些,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子,对于还仰仗家长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让他丢弃拐杖,让他从依赖的心理突然转变成自立自强的心理,是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而在阵痛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裂变的。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现实。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3.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

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他们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尚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前面他们很难成为强者。

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向社会就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女同学的发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个个体格健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生理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生理变异是心理变异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闭性,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诸颜色,并带有较多的社会性、政治性,对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存在着焦虑、对社会上的某些矛盾还不大了解,情绪容易波动,反映比较强烈。当然,绝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在增强,并能作自我调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受到溺爱,很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三、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

1.设置专门机构,专项管理学生心理问题,把学校医疗机构、学生管理机构发动起来,主动配合,采取措施,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采取体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常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2.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强化辅导员对心理问题的研究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