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18:24: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容器育苗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68-01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别名千年红、扇骨木,是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在我国一般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平原和丘陵,性喜光,稍耐阴,忌水渍和排水不良的黏土。石楠不仅树形优美,四季常青,而且其叶、花、果都具有观赏性。春季嫩枝、幼叶鲜红艳丽,初夏白色小花覆盖整个树冠,秋后红色果实缀满枝头,极为美丽。正是由于石楠具有观赏期长、观赏性强的特点,使其在园林绿化中作为观赏树种一直备受青睐[1]。近年来,石楠大苗和石楠球价格不断上涨,供不应求。为了增加林农致富途径,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活率[2],笔者根据生产中的育苗经验,将石楠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育苗户参考。
1 育苗前准备
1.1 种子采集与处理
选择10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挂果石楠树作为采种母树。石楠种子在江南地区一般在10—11月成熟,果皮由鲜红转至褐紫色时方可采收。过早采收,种子未成熟,种子发芽率低;过迟采收,石楠种子极易被鸟食,难以收集。采收后的果实,经堆沤、搓揉、漂洗后可获得卵圆形棕褐色的纯净种子,种子阴干后沙藏至春季播种。
1.2 苗圃地的选择和设计
1.2.1 育苗地选择。容器育苗最好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这样育苗可以人为控制温、湿度,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苗木生长快,育苗周期短。如果条件不具备,需在野外进行容器育苗,必须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光照充足、利于排水和灌溉的阳坡地,忌选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风口处和阴暗处[3]。由于容器苗质量重,运输成本高,要坚持“就近造林,就近育苗”的原则,选择距造林地较近、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为宜。
1.2.2 整地做床。首先将育苗地的杂草、石块清除,然后平整土地,做到土碎、地平。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雨量较多,一般采用高床育苗(即将容器袋装土后摆放在与步道相平的床面上),苗床宽1.0~1.2 m,床向一般为东西向,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和作业方便之需而定,步道宽30~40 cm。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进。
1.3 容器选择
石楠种子较小,一年生苗木高度30~40 cm,可根据造林时间选用不同的塑料容器袋。雨季造林可选用6 cm×12 cm的塑料容器袋;秋冬季造林可选用8 cm×12 cm的塑料容器袋。
1.4 基质配比
容器育苗基质选择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宜选用成本低、来源广、具有一定肥力且保湿、通气、透水的材料作为基质。宣城市宣州区一般采用黄心土、火烧土、腐熟的饼肥或厩肥按照6∶3∶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为预防苗木病害发生,基质中加入硫酸亚铁25 kg/m3后,将基质翻拌均匀,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7~10 d,揭除薄膜后翻至无气味后方可装袋。
1.5 装填基质和摆放容器
1.5.1 装填基质。基质装填前其含水量以土壤饱和含水量的50%~60%为宜,不能过干或过湿。基质过干,装填浇水后,基质易下沉且容易造成板结;基质过湿,容易结块,不便操作,也不易装实。基质装至离塑料袋口上缘0.5~1.0 cm处。
1.5.2 摆放容器。将装好基质的塑料袋整齐摆放到苗床上,袋口要平整一致,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并在苗床周围壅土。
2 容器苗培育
2.1 播种
2.1.1 播种时间。石楠种子发芽早,沿江地区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过迟种子已露白,播时易伤胚根。
2.1.2 种子处理。将沙藏种子取出淘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数次,阴干后播种。
2.1.3 播种方法。播种前将容器袋内的基质用水浇透,再将种子均匀播在容器袋中央,每个容器袋内播1~2粒种子,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用细孔喷壶浇少量水湿润种子,然后在苗床上盖塑料薄膜小拱棚,棚高40~50 cm。
2.2 播后日常管理
2.2.1 浇水。种子发芽前至幼苗生长初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应多次少量浇水,土壤不宜过干或过湿。苗木速生期浇水应量多次少,待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浇则浇透。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出圃前一般要停止浇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浇水应该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严禁中午高温时段浇水。
2.2.2 通风。随着温度升高,小拱棚要适时通风,棚内温度达到30 ℃时,即可揭开拱棚两头的薄膜通风,棚内温度不超过38 ℃,否则幼苗可能灼伤。在气温达到苗木正常生长需要时,要适时炼苗揭摸。
2.2.3 施肥。一般根据基质肥力和苗木长势适时追肥。速生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苗木快速生长;速生后期施以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叶面追施氮肥可用尿素800~1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叶面追施磷钾肥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雾。追肥也可结合浇水进行,将肥料配成200~300倍的水溶液施用,前期浓度不能过大,严禁干施化肥。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施肥,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2.2.4 间苗、补苗。幼苗出齐15 d左右,每个容器袋内只保留1株苗,多余的苗拔除,并对缺棵容器袋及时补苗。间苗和补苗后要及时浇水。此外,发现杂草,及时清除,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2.2.5 病虫害防治。石楠病虫害较少,苗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治猝倒病可在幼苗期每隔10 d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苗床。防治立枯病可每隔10 d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洒苗床。虫害主要有蚜虫,防治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洒。
3 苗木出圃和造林
3.1 苗木出圃
石楠苗高达到15~20 cm时,即已形成良好根团,可在雨季出圃造林。秋冬季造林,苗高一般在30 cm以上,方为合格苗。
3.2 起苗、运苗
起苗应与造林衔接好,一般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就地栽植的,起苗前应控水;如果运输距离较远或不能及时栽植的,应在起苗前一天的傍晚将容器袋基质浇透。起苗时用铁锹切断穿出容器袋的根系,不能硬拔,严禁用手提苗茎。运输工具最好选用专用起苗周转箱,以防苗木受损。
3.3 造林
容器苗造林以雨季来临前7~10 d效果最好。栽植前要小心脱去塑料袋,保证根系土球完整,定点挖穴,用细土堆于根部,轻轻压实,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栽植深度以苗茎土痕上方1 cm为宜。石楠树耐修剪,可培养成石楠球,也可培养成自然树形,栽植密度可根据培养方向灵活确定。
4 参考文献
[1] 红叶石楠容器育苗技术[EB/OL].(2010-08-23)[2013-03-20].http:///xuchang/lykj/syjs/webinfo/2010/08/1282528244935672. htm.
中图分类号:S7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2802
1引言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inn.)Franco)为柏科常绿乔木,又名扁柏,树皮浅褐色,薄皮状剥落,小枝扁平,鳞叶,交互对生;花单性、雌雄同株,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干旱及寒冷,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以钙质土生长最佳,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我国西北部山区广为栽培,是北部山区造林绿化的主要苗木。
侧柏以种子繁殖为主,而生产生活中多以容器袋育苗为主,容器侧柏苗在造林实践中成活率高,已广泛应用林业造林绿化项目。现将容器侧柏育苗技术详述如下。
2容器育苗技术
2.1种子处理
将侧柏种子放入大缸中,加入足量的水,水要浸没种子,用棍棒反复搅匀,间隔30min搅拌一次,使悬浮物、不饱满的种皮、吸足水分后漂浮于水面的杂物浮于水面。待6~10h后,捞出漂浮于水面的杂物和劣质种子,最后捞出沉于底部的合格优质种子晾干待用。为保证出苗率、出苗整齐,实际生产中,侧柏种子在点种前,多催芽。用20~30℃的温水或冷水浸种。
2.2选地作床
容器侧柏育苗最佳时期,每年3月上旬至5月底。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过筛(土壤细小均匀),以便种子顶土破芽。容器袋多用7cm×14cm或8cm×15cm的容器袋,,由于侧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选地作床时,要选排水良好,忌水涝的地方,床池多以1.0m×1.5m为主,便于后期作物管理。基肥可在土壤中加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
2.3营养土的配置
一般以黄土为主,采用作育苗低床,挖出的黄土和过筛后的森林腐殖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每立方混合土需加入硫酸亚铁0.25kg(磨成粉末状),25%的多菌灵粉剂0.5kg,过磷酸钙2.5kg,与混合土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沤消毒灭菌,5d后即可装袋使用[1]。
2.4容器袋的选择
选择塑料薄膜7cm×14cm或8cm×15cm的容器袋,袋底粘封,靠袋底下部打12mm的小孔12~18个(即6~9对),若培育大苗(苗高达100cm以上)袋的规格可加大,选用容器塑料钵,如18cm×26cm或17cm×23cm均可[2]。
2.5装钵、点种、覆土
装钵:将隔筛后加施基肥的营养土装入营养袋中,放置于床池中,摆放整齐、挤紧,尽量使容器袋摆放在同一平面,左右成线,中间不留间隙,防止后期间隙太大,土壤墒情流失大,容器袋缺水而影响出苗。
点种,覆土:将选好的种子,以每钵2~3粒为佳(每亩播种量15~20kg ),点于装好的营养钵中,点种深度为1~2cm,最好事先用短枝点一个浅坑,放置于2~3粒种子,种子点完后要均匀地撒上过筛后的细土覆盖,切忌覆土不宜太厚,以0.5~1cm为宜,均匀地覆完土后。盖上草帘,浇透水(注意浇水时,水不能太大,以防冲乱容器钵中的种子,影响出苗率)。待2周后揭草帘,进行幼苗锻炼(揭草帘、幼苗锻炼最好选在阴天无风的清晨或下午。幼苗锻炼最少需1d,以防苗木后期生长日烧、日灼的伤害。)
2.6间苗、除草
等到侧柏容器苗长到4~5cm时,可间苗,以1钵留1苗为最佳。为防止养分竞争,更好地利于苗木生长,间苗要留大苗(健壮苗),除去弱小、有病菌的苗木(结合除去杂草)。间苗要选在阴雨天,土壤墒情良好,以防止间苗时,拔断苗木。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长到5~6cm时应注意增施肥料,可在阴雨天气按每亩2.5~4kg尿素拌草木灰或黄绵土均匀撒在容器袋表面。西部及陕北地区8月底以后禁止追施尿素肥料,防止过于徒长,冬季寒冷伤及木质部造成苗木干头冻害。
2.7病虫害防治
苗期如发现有病虫害,立即喷施1%硫酸亚铁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以后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可预防立枯病发生,用50%敌百虫粉剂诱杀地下害虫(蝼蛄虫等)。
2.8苗木出圃
起苗前,苗木应该浇透水,补充苗木水分。保证苗圃地土壤湿润、疏松,防止伤及土壤根系,拔乱苗木,伤及容器钵。尽量少伤根系,起苗后立即修根,分级按数扎捆,泥浆根应及时假植或造林。
在整个苗木出圃过程中要严防苗木根系失水、风干,影响造林成活率。
2.9移植及造林应用
将1年生的侧柏容器苗,选健壮、长势好的按数包装。造林时应首先撕去容器塑料袋,将带营养土的侧柏苗置于18cm×20cm或20cm×22cm的坑中填满土壤,株行距30cm×40cm或40cm×40cm。栽植后应立即灌盖浇水,确保造林苗木的成活率。
3容器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具有以下优点。
(1)苗木能形成完整根团,起苗、包装时不伤根;
(2)苗木活力强、苗木成活率高,栽植后没有缓苗期;
(3)由于是带原土栽植,根系完好,几乎不受损伤,对造林地适应性强,所以春、秋两季均可造林,不受常规造林季节限制,延长了造林时间。
育苗所用培养基质经过精心配制,最适于苗木生长,苗木生长迅速,育苗周期短,1~2年苗木即可出圃、造林。
容器侧柏育苗时,节省良种,每个容器袋只播1~3粒种子,由于营养、光照、肥力、水分基本一致,培育出来的苗木出苗整齐、苗木健壮。
造林质量高,一般不会出现窝根现象。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17-01
花椒属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 ylum),为油料和调香料树种,可入药,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花椒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是荒山、荒滩造林、四旁绿化以及发展庭院经济的优良树种。
1小苗培育
1.1苗圃地选择及整地
培育花椒容器苗应选择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病虫害少或无根腐病、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透气性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作苗圃。苗圃的整地与常规育苗整地相同。
1.2种子处理
花椒种子外种壳表面含有一层腊质,需要将腊质去除种子才能吸水发芽。处理种子时采用3%-5%食用碳酸钠溶液浸泡花椒种子3-4 h,过滤后的种子拌粒径2-3 mm的细沙搓洗,直接将腊质全部去除[1]。
1.3播种
播种时间应选择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播种前先将苗床用木板镇压平整,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播撒于苗床上,然后覆盖粒径为1-2 mm的细河沙,以厚度为种子粒径的2-3倍为宜,浇透水,再覆盖草,草的厚度以不见土壤为宜。
1.4拱棚建立
用宽1.5-2.0 cm、长2.0 m的竹板插入土壤形成“拱形”,将厚度为0.02 mm的农膜盖在“拱”上形成棚,地膜与土壤接触处用土压实,形成封闭的环境。
1.5幼苗的出土及管理
播种后20-25 d幼苗即可出土,幼苗出土10%-15%时,将覆盖的草揭掉,并视苗床的干湿适时浇水,保证苗圃湿润,幼苗长出4-6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植。
2容器育苗
2.1营养土配制
花椒要求土质湿润肥沃、pH值呈酸性至中性土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因此,配制营养土时要充分考虑苗木对肥力的需要。配制营养土的方法:在1 m3土中加入普钙15 kg、饼肥10 kg、复合肥3 kg,充分搅拌均匀,即可装袋。
2.2容器袋选择
选择容器袋时要考虑苗木的转运和搬运上山造林时的牢固性,该文采用桐城市生产的8.0 cm×12.0 cm×0.8 mm容器袋,两侧各打4个直径为0.5 cm的孔。
2.3营养土装袋及摆放
用厚度为3 mm的薄铁皮制成楔形圆筒或竹筒等工具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袋中,并稍压实,营养土略高于袋沿。每床摆25袋,床与床之间留宽80 cm的步道。袋与袋之间应摆放紧密,不留空隙。
2.4苗木移植
花椒容器苗采取幼苗移栽的方法,这种方法培育的苗木能均匀整齐地生长,空袋率少,出苗率高,苗木生长健壮,便于生产管理。幼苗移植时应对小苗进行分级,将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栽在一起,以保证今后苗木长势整齐。因花椒种子萌发时期不一样,第1批幼苗移植完毕后,要对苗床进行管理,10-15 d移植第2批幼苗,直到苗床的种子发芽完成后即可完成移植。
幼苗移植应选择阴天或阴雨天气进行,用竹签在装好土的容器袋中心插一个深3-5 cm的小孔。将花椒幼苗放入容器土壤中,深度比原土痕略深,并压紧,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不留缝隙。移植后浇透定根水,再用竹块搭成小拱棚,将地膜覆盖在小拱上,并用泥土将接地的地膜两侧压实,以后注意浇水,直到苗木出圃。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将小拱棚两头敞开,以利于通风降温。
3容器苗管理
3.1补植
幼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5%左右,但为了节约容器,提高出苗率,幼苗移植后5-7 d应进行检查,发现移植幼苗死亡的要及时进行补植。补植用的小苗应比移植时的苗木稍大(即多2-4片真叶),补植后要对补植的容器浇透水,以充分保证整批苗木整齐,出苗率高,方便管理[2]。
3.2 浇水
容器苗的水分管理根据苗木的生长时期和气候变化来调节,幼苗移植成活后,苗木较小,水分消耗较少,但抗旱能力弱,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幼苗移植成活20 d后,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气温也逐渐升高,这时浇水量要大、要浇透,但是次数可相对减少。在晴天棚内温度高,苗木蒸腾量大时要多浇。相反,阴天棚内温度低,苗木蒸腾量小,可以少浇或不浇。
3.3除草
杂草与苗木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对苗木危害极大,必须及时消灭杂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步道可用草甘磷30 k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注意要在无风的晴天中午用药,(下转第223页)
(上接第217页)
最好采用超低喷雾,注意不要喷洒在苗木上。
3.4施肥
容器苗生长期所需要的营养,除了依靠营养基质外,在整个苗期还要不断追肥。因容器袋营养空间较小,不能供给苗木长时间生长的需要,为确保苗木正常生长,追施肥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苗木成活后20 d施第1次追肥,第40 d再追施1次;追肥浓度为0.2%-0.3%,氮、磷、钾的比例为3∶2∶1,第1次用喷雾器喷雾,第2次用洒水壶浇灌即可,到第60天后苗木高达到20 cm以上即可出圃上山造林。
3.5病虫害防治
花椒病虫害虽多,但因是冬季小拱棚容器育苗,苗木有棚与外界隔开,加上气温和空气湿度都较低,不利于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故其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为地老虎,每天清晨检查苗圃,如果发现及时除掉。病害主要是花椒锈病,如发现叶背后有黄色斑点时,即可用50%锈枯灵喷施1-2次,每隔7 d喷1次即可防治[3]。
4苗木出圃
花椒移植容器苗经过约60 d的精心培育,苗高在20 cm以上,地径在0.3 cm以上的苗木即可出圃。苗木出圃前10 d就要开始炼苗,每天早晚将小拱棚上的地膜揭开,使苗木逐渐适应环境。虽然移植培育的容器苗木都比较均匀,但是也有约10%的苗木较差。因此,苗木出圃时要将苗木进行分级处理,将不合格的苗木移到另外的苗床摆放好进行施肥、浇水等日常管理,15 d后方可出圃上山造林[4-5]。
5参考文献
[1] 李境玉.花椒的育苗技术[J].现代种业,2011(1):51-53.
[2] 宋国栋.花椒树的育苗及其栽培管理[J].甘肃农业科技,1991(12):19.
1 芽苗培育阶段
1.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通透性好,又有蓄水能力的干净山黄土。整平苗床,一般苗床宽100~120cm,步道宽25~35cm,苗床高10~15cm,土壤上松下实,有利保水,然后用托布津0.5g/L喷施进行床土消毒,同时用90%晶体敌百虫1g/L液向土中浇灌用来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和蝼蛄),适当施用复合肥,钙、镁、磷肥;由于播种之后出苗之前一般不对苗床喷水,因此播种前要保证苗床湿度,保证种子发芽有足够的水分。
1.2 种子处理
采用高锰酸钾溶液0.2g/L液,甲基托布津0.6g/L或用多菌灵1.6g/L溶液[1]对种子进行处理。采用温水溶液浸种,一般中小粒种籽浸种24h,水温控制在50~55℃之间,倒入种子后,将水温控制在35~40℃左右,24h后捞出,清洗干净,等待播种。
1.3 苗木播种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各品种生长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安排播种时间,一般大粒种子先播种,时间在一月份后春节前,一般播种15~20kg/40m2(如楠木类、红豆杉、香樟);中、小粒种子后播,一般安排在2~3月份中旬,按9~10kg/40m2(中粒种子,如木荷、香椿、松杉类等)和15~20kg/40m2(大粒种子,如壳斗科青冈、樟科香樟、楠木类、南方红豆杉等)的用量均匀撒播于苗床之上,再根据种子大小严格控制覆盖土层厚度,以覆土盖住种子为宜。种子盖土后,立即搭好棚架,盖好薄膜,并在苗床四周撒上鼠药,防止鼠害。
1.4 苗床管理
种子覆土后,床内一般不喷水,但要经常巡查有无干燥现象,有无鼠害;在种子没有出土之前,棚内温度可控制在35~40℃左右;种子已有零星出土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防止烧苗;种子大部已出土时,白天要做好通风工作。种子出土后,每隔一周喷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止赤霉病,用恶霉灵防止猝倒病、立枯病,待幼苗几乎全部出土时,白天要揭膜,接受太阳光照射,使幼苗健壮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炼苗,可进行移栽工作。
2 苗木移栽阶段
当幼苗长到3~4cm,真叶叶片3~4片时,可进行苗木移栽工作。
2.1 容器基质配比
配比好的容器基质,是容器育苗的基础,采用东北泥炭为主要材料,再用珍珠岩调节通透性。基质比例为3∶1,如东北泥炭12包∶珍珠岩4包。再加1.5~4kg进口缓释肥,用人工均匀拌料,再用搅拌机过滤搅拌。
2.2 移栽要点
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等有利时机(但要避开冷空气影响期间),抓紧做好小苗移栽工作。移栽时注意以下三点工作:进行移植前先要在苗床喷些水,使床土松软;移栽时要将苗根放直,不能窝根;栽种时要确保根系与泥土充分接触,容器内不能形成中空部位。
移栽好后,将容器苗移植到苗圃地,并拉上遮阴网遮盖,减少阳光直射。移栽后一个星期内,必须保持幼苗环境有一定的湿度,当连续阴雨天气后,出现晴天,要及时收起遮阴网,让阳光照射几个小时,有助于苗木生长。
当苗木长到15~18cm左右,要进行苗木分级,苗木按等级分级:生长高度16~18cm,150株/m2,生长高度12~15cm,180~200株/m2。分级后20d,要给苗木适当叶面施肥,主要用喷雾器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每4~6d施喷一次。6月中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要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段时期天气炎热,病虫害发生逐渐严重,喷施托布津、多菌灵防治防治根腐病、赤霉病等病害,喷施安打、吡虫啉、好年冬、毒死碑等防治青虫、蚜虫、白粉虱、夜蛾幼虫及蝗虫等虫害。
3 苗木炼苗阶段
每年9月底~10月初,要进行炼苗,即将所有苗木拉开遮荫网,施复合肥为主,促使苗使苗木木质化生长,保障好出圃苗木的质量。
4 肥料、播种比较试验
2012年以木荷为例(表2),对不同的肥料用量、播种时间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肥料达到一定量时,容器苗木生长量与肥料的多少关系不大,高生长和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但与种植时间的早晚关系密切,早播种早移栽的苗木高度和地径明显优于晚播晚移的,因此,在气候允许情况下,育苗各项工作要尽量提前。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95-01
随着生态林业的发展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对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育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1]。对于造林工程来说,苗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苗圃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场所,采取何种苗木培育技术和措施,是与林业育苗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优良的育苗管理措施和技术是保证林业需求的根本条件[2]。反映育苗理念的有效方法是对苗木的质量进行评价。以往人们评价苗木质量通常采用苗体粗细、大小和根系等外观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因为同样标准的苗木可能是因老化形成的。因此,要借鉴先进国家的苗木理念对苗木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完善,对传统的外观评价标准进行补充,例如扦插使用的苗木是否具备愈伤组织、是否充分经过了幼化处理、根系是否平衡等指标,这样就能够形成合理、科学的苗木质量的评价标准。
1 林业育苗现状
当前,林业系统育苗都是采用塑料袋、辣椒管、蜂窝纸等装黏土的传统育苗技术,这些方式往往存在偏根、卷根及苗木根系纤细等现象,十分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也是我国林业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3]。育苗技术的缺陷,使得苗木产量无法提高,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和管理措施。目前,采用容器育苗技术是较为有效的育苗措施,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苗木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现阶段我国林业育苗现状。由于人们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对林业容器育苗技术的盲目信任,认为容器育苗技术能够保护苗木根系免受外界不利影响,从而保证造林效果。事实上,容器育苗技术的根本理念在于培养幼苗根系组织达到平衡,在进行苗木培育的时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苗木根系造成影响,苗木根系受到伤害以后便无法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占据主流的是易分解穿透、无需回收单体的育苗容器,其他多数容器种类已放弃使用。最典型的容器是Fertiss无纺布育苗容器,此外,压缩饼圆形育苗容器是最新研究发明出来的先进容器,近年来该容器也逐渐在林业育苗中得到推广使用。因此,要对传统的容器育苗技术进行改造,提出新的育苗技术和方法,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必将会有更多的先进育苗技术应用于林业育苗工作中[4]。
2 林业容器育苗技术
Fertiss无纺布容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先进育苗容器技术,该容器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轻基质材料和无纺布,容器是由机器自动制作而成,再经过焊接布缝并填充基质即可制作成型。配备在成型机上的料斗是用来装基质用的,通过料斗将基质装入成型的育苗容器中,最后通过机器将容器粘合。由电子设备对粘合好的容器进行控制,由成型机中将容器推出,然后用1个无齿的气动锯片切断,并堆放在机器的出口台上就完成了容器制作,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人工装箱。可根据容器尺寸大小的不同调整进料口,这样就能够制作出口径大小不同的容器,以供不同的苗木育苗使用。切段长度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改变。通常情况下,苗木的体外根茎应当在一段时间的停水,干枯组织由空气自然切除,从而形成愈伤组织。Fertiss无纺布容器的另一特点是育苗过程中根系可无阻碍穿伸,不存在缠根的现状。造林完成后不需要经过蹲苗期,入地滞后就能够生根速度快,地上部分也能同时直接猛涨。这一点是其他容器所无法企及的。
2.1 基质配制与播种
在配制基质时,应充分混合各种原料,使其形状一致,均匀分布,避免出现不同容器的干湿程度不一样的现象。容器育苗通常采用点播或条播的播种方式。发芽能力强或者经过预处理的种子,播种量为1粒/穴,如果种子发芽能力弱且未经过预处理,则播种量则为2~3粒/穴。
2.2 科学施肥
林木容器育苗通常采用以基肥为主、辅助追肥的施肥方式。施用基肥的方式是在配制基质的同时将适量有机肥添加到基质中,从而增加基质中有机质的含量,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追肥则是在结合灌溉在土壤中施用速效肥,一般微量元素的土壤追肥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可喷施叶面肥配合土壤追肥。生物肥料能够明显促进苗木生长发育、提高苗木产量和品质,因此可采取菌根真菌接种技术施用生物肥料,通常有施用菌根肥料和森林菌根土接种2种方法。菌根肥料的施用时间一般是出苗后,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发育,与其形成共生关系;森林菌根土接种的方法是按照容器的大小,在已培育过同种植物的土壤中施入菌根土20~30 g。
2.3 容器苗安全越冬
容器育苗与大田育苗相比,没有土壤对苗木进行保温,因此极易受到冻害。植物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是苗木根系的临界温度。该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栽培基质。幼根通常处于容器边缘,很容易受到冻害。如果幼根被冻死,只有老根就会造成植物生长缓慢,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为提高苗木的耐寒性,生产上常将苗木置于稍高于临界温度的环境下,对其进行耐寒锻炼。冬季到来之前,应将苗木转移到保温设备中越冬。苗木在春季移出保温设施之前,也应对苗木进行适当的锻炼,使其逐步适应外界环境。
3 参考文献
[1] 魏红亮,周晓光.浅谈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27.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05-01
采用容器育苗造林,不仅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方便、对苗木伤害小,而且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同时容器育苗还可以节省育苗地和种子,便于集约管理,造林后缓苗快,有利于苗木速生丰产。
1 前期准备
1.1 育苗地选择
容器育苗的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通畅、通风光照条件好的半阳坡,切忌选择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风口处和阴暗角落。
1.2 育苗容器准备
由于育苗容器的种类繁多,且形状、大小、制作材料等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应结合需要栽培的树种、育苗周期的长短、苗木规格及习性等来选择不同的育苗容器[1-6]。
1.3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的配制是容器育苗成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精细选择和合理配制营养土。我国北方常用的营养土配方及适合培育的树种见表1。
营养土的配制一般步骤为:一是将培养土的基质材料进行粉碎,然后过筛直至达到颗粒大小要求。二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将过筛后的基质材料进行混合。三是将混合后的营养土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达到一定的湿润程度,即营养土装杯后不会从容器的排水孔中露出,且将其握成团后不变形。在营养土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配制的场所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且保持清洁,防止在拌土的过程中混入有害的病虫。如果营养土是使用机械混拌,则需在使用前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不同的树种生长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阔叶树的pH值一般要求为5.7~6.5,针叶树的pH值要求为4.5~5.5。此外,在用容器进行松树、栎树育苗时一般还需要接种菌根菌,通过共生作用促进植株的生长。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求透气、保水性能好,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配比要合理,且不含有杂草种子和病虫害。培养基的消毒方法为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70 g/m3均匀拌入培养土内,加盖塑料薄膜3~4 d,揭去薄膜7 d后待药物气体挥发完毕即可使用。或用营养土加入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 g/m3或60 g/m3与40%的甲醛300 mL/m3对水30 kg混拌均匀后,用薄膜封闭7 d后装入营养钵备用。
2 基质装袋及播种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育苗容器内,容量为容器的90%~95%。选择优良的树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一般要经过浸种、催芽及消毒等处理,既可以促进苗早发、快发,又可以减少因种子表面附带病菌所带来的病虫害。一般每个育苗容器中播2~3粒种子,然后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3倍,以不见种子为宜[7-9]。
3 水肥管理
播种完毕要立即浇水,且要浇透。如果种子较小,也可以先浇足底水,再播种,最后再用细嘴壶浇少量水湿润种子,防止浇水量过大冲掉种子。出苗期和幼苗期要经常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可过多,只要保持培养基湿润即可;速生期浇水次数要减少,但是应加大每次浇水量,做到培养基干湿交替;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出圃前停止浇水。不同发育时期要施不同的肥料,及时掌握苗木氮、磷、钾养分的匹配,另外,在苗木木质化后要向苗木喷洒叶面肥,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
4 抚育管理
幼苗出齐10 d左右,间除过多的幼苗,每个容器只保留
1株苗,这样才能有利于苗木的木质化速度。
容器育苗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管护、抚育好苗木。前
期工作的投入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抚育管理,以防止前功尽弃,常言道“三分植苗,七分管理”的道理就是这样的,松土、除草、遮阳,病虫害的监测、防治,野生动物的毁损,人为破坏等都要管护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
5 病虫害防治
在使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易发生灰霉菌病、立枯病及苗木猝倒病。防治方法:经常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同时使用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立枯病可用敌克松拌种进行解决[7-9]。一般在进行春季浅耕时,可以混施2%~3%硫酸亚铁水剂4~5 kg/hm2或50%辛硫磷乳剂2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苗齐后喷施1%等量式波尔多液。幼苗期喷施2%~3%硫酸亚铁水剂9 000 kg/hm2防治根腐型立枯病;幼苗期灌施50%辛硫磷乳剂5 kg/hm2(0.1%)防治小地老虎、金龟子;猝倒型立枯病的防治可以用五氯硝基苯混代森锌(3∶1)40~60 kg/hm2制成毒土混50倍细土。坚持预防为主,对症下药,在生长期每隔7~15 d使用1次杀菌剂,在虫害高发期要及时用药防除。
6 参考文献
[1] 齐小平.宁南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70-171.
[2] 潘庆全,张满水.林业容器育苗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10):20.
[3] 海晓明,王鹏,闫志军.油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13-214.
[4] 陈凤英,缪美琴,袁国胜.我国容器育苗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开发,1989(2):30-32.
[5] 杨永利.浅谈容器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2008(1):36.
[6] .容器苗造林方兴未艾[J].内蒙古林业,1992(9):25-26.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01-01
油松是喜光树种,种子繁殖力强,主根系发达,为深根、直根系树种,主根明显,侧根伸展较广,吸收根分布地表30~40 cm,能穿透风化沙土层和的岩缝,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性能,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1-3];油松枝叶茂密,树姿雄伟,树枝平展,形态古雅,孤植或成片栽植均较适宜,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油松抗寒力较强,适应大陆性气候,在年降水量仅300 mm的地方,也能正常生物长,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油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适应大陆性气候,抗寒力较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但油松属直根性植物,主根长,侧根粗壮但较少,因此露根苗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为50%左右,容器苗的造林会提高成活率到85%左右。但由于油松根系长而少,裸根苗在工程造林中成活率较低,移植容器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苗干粗壮,枝叶浓密,侧根和须根发达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地块选择
育苗地块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有遮荫设施或有遮荫条件的地方。但土壤的选择比较粗放,因为对组培的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苗床视地形和排灌的条件决定,床宽为10~12个容器(容器直径为12 cm,苗床宽1.2 m)。如果采用低床培育,一般深度为15~20 cm,地埂比容器高5 cm左右为宜,苗床底一定要整平,以便蓄水,床与床之间要留工作面,以便于除草等管理[4]。
2 容器选择与基质组培
容器必须选用农业地膜制成的厚度在2~4 mm、直径为10~12 cm、高15~18 cm的容器。容器底部和腰间必须留有几个通风眼,以保证苗木的透气性。
因为油松为阳性树种,深根性,喜酸性、喜光、抗瘠薄,但怕水涝、盐碱,在重钙质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因此,在土壤基质组培时,应选用偏酸性的森林土,清除森林土中的杂草、石块、树根,但不要过于细,以便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土壤组培比为森林土70%+净细沙粒10%+沤制的农家肥(羊拌粪)+硫酸亚铁3%+化肥2%(二氨、尿素)。
3 种子处理及装袋
温水将种子浸泡24 h,再用GGR液50~100 mg/kg浸种8~12 h,然后置室内摊放催芽5~7 d,待有1/3左右的种子裂口吐白时播种。将组培好的土壤进行装袋,土壤装至距容器1 cm处,将土壤敦实。
4 做床播种
苗床视地形和排灌的条件决定,床宽为10~12个容器(容器直径为12 cm,苗床宽1.2 m)。如果采用低床培育,一般深度为15~20 cm,地埂比容器高5 cm左右为宜,苗床底一定要整平,以便蓄水,床与床之间要留工作面,以便于除草等管理。播种时采用点播方法,如果种子已催芽,点播时防止“捻牙”,从而影响发芽率。播种时将种子撒在容器杯内,再用森林土覆盖在,覆盖厚度约1 mm,以不过厚、能够防止太阳灼伤为宜。播种后用遮荫度为60%的遮荫网遮荫。并且适时用喷灌机具喷水,保持保持容器湿润,防止板结,影响出苗率。
5 苗期管理
出苗后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且每隔5~7 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轮换喷洒,防止苗木病害的发生。除草时,必须用“手掐”的方法,以防伤害幼苗,另外防止鸟啄幼苗。苗木后期,视天气进行浇水、除草等抚育管理。在11月中旬进行冬灌,灌水时要灌透。另外,要用麦草等覆盖物进行覆盖,以保证苗木越冬。翌年4月中旬或5月上旬揭去覆盖物。
6 移植苗培育
6.1 苗根处理
苗木选择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木进行培育。生产时坚持随起随栽的方法装袋,避免苗木不进行假植的环节,以保证苗木根系不失水,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起苗后按照容器的大小,根据苗木根系的长短酌情进行剪根,避免出现“窝根、露根”现象,剪除部分不能超过根系的1/3。
6.2 装袋
装袋时先将组培好的土装入容器内1/4高,然后把油松苗直立在容器中间,同时一手提苗,一手装组培土,边装边轻墩容器,装土至容器1/2高时,轻轻提苗,使苗根不在容器袋内出现“窝根”,装土至距容器上口1 cm处为止。然后将装好的容器按照事先整好的床面进行摆放,摆放要平整,要求容器口要在同一平面上。摆好后要将容器间的空隙和周围用土填充,以便固定容器不发生倾倒。
6.3 后期管理
装床后马上浇灌水,一定要用小水浇透、渗透,使苗木的根系吸足水分。以后的浇灌视降水情况和容器的保水情况而定。据观察,容器袋的组培土容易凝结,加之不易深挖松土,所以必须保持湿度,以便保持良好的透气。苗木定根后就开始生长,生长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每周进行交替性叶面喷施。除草一定要采取“除草、除小、除了”的方法进行人工除草,切忌用化学除草剂。苗木进入生长期以后要进行跟踪观察、记录生长量及发病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一般在霜降前后7 d左右进行冬灌,要做到“灌足、灌透”,用一年生油松苗进行培育的要覆盖,使其安全过冬,到翌年五一前后揭去覆盖物。
7 参考文献
[1] 鲁敏,李英杰,王仁卿.油松容器育苗基质性质与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关系[J].林业科学,2005,41(4):86-93.
容器育苗具有培育时间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因而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木容器育苗造林具有种子省、苗期短、节约圃地,苗木抗逆性强,造林季延长、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林分质量好等优点。尤其对于造林成活率低、种子昂贵的造林树种,必须采用容器育苗。
1 育苗季节及种子处理
1.1育苗季节
一年可选择春育雨季(5、6月)造林和秋冬季(春节前后)造林。但宜提倡春育夏造,选择2月底(赣南)至3月上中旬(赣北),即霜期过后,日均温达10 ℃以上进行春播;9月底(赣北)到10月上旬(赣南),即初秋低温始期(连续2天以上日均温低于20 ℃进行秋播。
1.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0.5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5 min消毒,取出洗净,可再用GGR6号20~30 ppm浸种 4~12 h(视浸涨为准),晾干备用。
2 圃地选择
为减少运输,节省圃地,提倡“育苗绕着造林山头转”,即尽量在造林地选择地势平坦、向阳、避风、近水源而不积水的山坡,山窝为育苗圃地。
3 容器选择
容器材料要求质轻价廉,通气透水性能好;稳固性和解体性能好。目前,可选择8*12 cm,打孔塑料薄膜袋。
4 配制营养土
应就地取材,选择通气透水、保肥性能好、肥效高、有利根团形成的材料配制营养土,如土地 10 cm以下的黄心土、堆肥、厩肥、枯饼、灶灰、磷肥等,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二点:一是要多加些通透性好的材料(火土灰等);二是充分堆沤腐熟,严格消毒灭菌,对配制材料要捣碎过筛,混合堆沤半月至一个月(对难以腐熟的枯饼等要另行堆沤发热腐熟)以后才能混合使用;三是调整好酸碱度(PH值5~6),酸性过高可加熟石灰,碱性过高可加盐酸或硝酸盐(老墙土)调节。
5 温床催芽及芽苗管理
5.1砂床育苗
先用粒径2~3 mm的洁净河砂,做成厚10 cm宽100 cm的砂床。也可在普通大田苗床,盖上4~6 cm厚的黄心土作催芽床。将晾干的种子均匀撒在砂床面,每平方米播量为0.25~0.35 kg,然后覆盖细砂淋透水,最后用竹片沿苗床南北插成拱形,盖上农膜,保温催芽,并注意农膜换气控温。
5.2一般种子
播后一周到半月种芽露出床面,此时温度调控在25 ℃~30 ℃之间,对水的需求量增大,要及时淋水,要否淋水可视砂床面露白来判定。松类当芽苗带壳长出土面要注意揭膜、换气炼苗,并注意病虫害防治,喷洒 1 %波尔多液,预防病害。发现猝倒病,立枯病,及时用800倍液的敌克松和多菌灵喷洒。当芽苗长到3~4 cm高时,可起苗移栽。
6 营养土装袋和容器苗床设置
塑料薄膜袋容器的装袋,用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将薄膜袋口撑开,一只手拿薄膜袋,另一只手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填入袋中,抖实填满,并按苗床东西方向每平方米400袋摆放(即每行摆20袋),苗床的长短依地形而定,留足步道,开好排水沟。
7 移栽
前一天将芽苗床和容器中的土淋透水,随起随栽。将选拔出的芽苗(根据发芽迟早分批起苗),放入配好的GGR6号10~15 ppm溶液中沾根后,及时移栽入容器袋中,移栽时,用事先准备好的锲形竹签(长15 cm、宽 2 cm,厚0.3 cm)在容器袋土中心点垂直插一个洞眼,植入芽苗(幼根过长需切根),其深度以不露出白色根为度,再用竹签离芽苗2 cm处斜入土(比植穴略深)将芽苗压紧。移栽后,如发现芽苗“不精神”及时换苗。
8 苗期管理
8.1保湿、遮阴管理
在容器育苗中,保持土壤湿润及芽苗遮阴是确保苗木成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移植后的10 d内,除阴雨天或土壤潮湿外,每天需喷雾状水1~2次,以土壤湿透为止。如在高温天气,要用遮阳网遮阴,有条件的,使用悬挂式微喷设备,在中午前后喷雾,以降低大棚内湿度,增加棚内温度。
8.2施肥管理
坚持先淡后浓、量少次多、多磷钾少氮肥的原则。初次施肥在芽苗成活且有新叶长出时进行。肥料以稀薄腐熟人粪尿进行喷施为宜,浓度掌握在1 %~2 %。施肥后结合保湿喷雾,清洗芽苗叶面。
8.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早中期危害较多。病害以茎腐病等为主,可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洒。虫害以蝼蛄、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多。蝼蛄等地下害虫,可在晴天晚上用敌百虫500倍液进行喷洒或用毒饵诱杀;其他害虫用马拉硫磷1000倍液加敌百虫800倍液喷洒。
8.4除草
中图分类号S794.2;S723.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58-01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属漆树科黄连木属乔木,原产我国,北自河北、山东,南至广东、广西,东到台湾,西南至四川、云南广大地区,其中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黄连木抗逆性强,为干旱石灰岩山地造林的重要油料、木材兼用树种[1]。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在35%左右,果肉含油率在50%左右,种子含油率在25%左右。黄连木油可食用,也可制作肥皂、油,治疗牛皮癣等。黄连木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碳链长度集中在C17~C20之间,与普通柴油主要成分的碳链长度极为接近,非常适合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用黄连木种子2.5 t可产生物柴油1 t。黄连木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致,可供建筑、农具、家具和雕刻等用材[2]。树冠高大圆满、叶形细长柔美,秋后叶色鲜红、果实蓝红相间,亦可做城市观赏绿化树种。其嫩叶可制茶,树皮、茎可入药。
近年来,受市场和育苗技术的影响,黄连木苗木需求不断升温。为切实搞好基地建设,尽快形成黄连木规模化生产、加工产业链条,黄连木苗木培育、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同时成为生产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黄连木种子含油高、表皮腊质层处理、育苗成功率低的问题,结合实践,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和物力、出苗率和成苗率高、效果显著的育苗技术,现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及处理
为减少运输,节省圃地,提倡“育苗绕着造林山头转”,即尽量选在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地势平坦、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就近造林、育苗,就近取土。
在平整的圃地,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一般宽1.0~1.2 m,床长不限,可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 cm。宜采用低床[3]。
2育苗容器选择
容器材料要求质轻价廉,通气、透水性能好,稳固性和解体性能好。可采用圆柱形有底塑料薄膜容器,直径13 cm、高20 cm,薄膜厚度为0.02~0.06 mm,在其中间均匀打4~6个直径0.5 cm的小孔,以利透气。
3营养基质的配制、消毒和装袋
营养基质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采用的营养基质主要成分为利于透水、透气、保持水肥的森林土、草皮土、耕作土、生黄土等,适当配些蛭石、珍珠岩、锯末、树皮粉、河沙、木屑等,以保证苗木根系生长、呼吸及其吸收养分、水分,重量轻的基质还可便于起苗和造林运输。大面积推广应用时,主要采用耕作层的表土,配加一定的腐熟厩肥、堆肥以及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等化肥。选择一般的土壤,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用0.5%高锰酸钾溶液,每100 kg营养土喷洒5 kg),以减少土壤杂菌感染,并根据土壤情况,配施杀虫剂。
配制的营养基质各成分要混拌均匀,干湿要适中,以手攥不粘手、土成团为好。装袋前要过筛,保证土壤细碎。装填容器营养基质要压实,手提不漏、浇水不塌陷为准。装填营养基质应以容器上沿2 cm处为宜,以利播种覆土和育苗洒水。袋装满后,顺苗床紧密排列整齐,袋与袋之间空隙用细土填上,否则将影响苗木出土、生长和管理。
4播种
4.1种子处理
3月初将种子用60~70 ℃的清水浸泡24 h,然后再换1次常温清水浸泡2~3 d。等种皮充分软化后,用力搓4~5遍,将种皮及种子外腊质层完全搓掉,然后用驱避剂处理,以防冬季鸟兽危害[4]。用炉渣灰拌种、装入编织袋,白天经太阳曝晒,晚上搬至室内保持温度,15 d左右种子开始裂口发芽,80%以上的种子开裂、1/3露白时,及时播种[5]。
4.2播种量
黄连木种子千粒重92 g左右,容器育苗7 500 m2/hm2(除去40 cm的步道),约170袋/m2,每袋播种子3~4粒,需种量为375~450 kg/hm2。
4.3播种方法
播种时将种子集中在容器中央,不要重叠,覆盖种子的土层厚度为1.5 cm。播后浇足底水,浇水时要小水漫灌,并注意控制水头流量,防止水速过快而冲走种子和基质。及时覆盖细碎秸秆、干草或地膜。
5苗期管理
5.1除盖
当出苗量达到50%以上后,可视气温情况逐步揭膜或揭去覆草。连续晴天高温时,可将覆膜不定距划破放风,防烧苗;大部分出苗后,逐渐将覆膜全部划破;当苗充分锻炼、出苗整齐后,将覆膜或覆草揭去。
5.2间苗
在幼苗出齐1周后,间除过多的幼苗。每一容器内可保留1~2株。对缺株容器及时补苗,间苗和补苗后要及时浇水。
5.3追肥
当苗高15 cm时,开始追肥。采用叶面喷施,用0.2%~0.5%尿素水溶液,速生期共喷2~3次。追肥宜在傍晚进行,切忌午间高温时施肥。
5.4浇水
浇水要及时适量,播种或移植后随即浇透水,在出苗期和幼苗成长期要多次适量勤浇,保持培养基质湿润;速生期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
5.5除草
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圃地无杂草,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要防止松动苗根。
5.6整床
育苗期发现容器内基质下沉,须及时填满,以防根系外露。及时防治病虫害。
5.7防止日灼害
主要表现为幼苗出土后因日灼导致苗木根颈处腐烂,可喷水降温,在晴天中午地面温度升高前及时喷水降温;遮荫处理,可采用搭荫棚或使用遮荫网[6]。
6起苗运输
起苗造林前1周浇水1次,既可增加塑膜容器内土壤的湿度,又能保持塑膜容器土壤的紧密性,不致松散。起苗、运输时勿挤压,确保营养土团完整无损。剪断容器外的根系。
7参考文献
[1] 刘玉龙,石质红.太行山区黄连木大规格容器苗造林成效对比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8):17-18.
[2] 徐金燕,石玉琴.中国黄连木播种育苗技术[J].经济林研究,2001,19(4):35.
[3] 刘克锋,柳振亮,石爱平,等.黄连木容器育苗及其抗旱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2):27-30.
[4] 赵和文,柳振亮,于建军,等.黄连木种子处理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3):42-45.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ll)属于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树高达20m,常见于海拔1 500m以下山地或丘陵常绿或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米槠树形高大、美观,叶椭圆或长圆形。早期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抗风力强,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在庭院观赏及营造防火林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米槠一般都采用种子繁殖,造林时多采用裸根苗造林。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栽植地,苗木生长期长、成活率低下,从而影响到造林成果。而容器育苗与裸根苗相比,具有育苗周期短、不需占用肥力较高土地、适用多种立地类型和不同季节栽培、节约用地用种、根系形成好、造林成活率高、便于育苗工厂化和造林机械化的特点。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棕南村育苗示范基地,此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6℃,年均降水量1021mm,年均日照时数2140h,无霜期220d。
2 容器苗的培育及管理
2.1 播种
选择晴天播种,种子均匀撒于营养袋里,适当覆盖用细筛筛好的黄心土,覆土不能太厚,能把种子压住即可。播种后要用茅草覆盖,盖草后不宜马上盖膜,待下雨将所播种子淋透后再适当灌水湿润营养袋,以促进种子吸水发芽。
2.2 出苗期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间要注意观察营养袋的情况,主要是:做好保温保湿及防人畜破坏工作。一般种子播下后要100d左右才出苗,出苗期要注意观察出苗情况,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揭去农膜和茅草,并做好拔草、防猝倒病、防倒春寒、防灼伤、防干旱等工作,拔草和防病虫危害很重要,要做到见草就拔,坚决不能让杂草滋生,否则不仅容易产生病虫害,拔草时也会因草根太深,拔除时会将小苗一并带出;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发生,主要是土表面部位感染病害而造成幼苗大量猝倒死亡,在防治病虫害时可用多菌灵喷施,每2天1次,连续施用几次才能见效,如果效果不理想,最好配制波尔多液浇灌,也要连续施用2~3次效果才明显;虫害主要是注意防治地老虎,可用呋喃丹等杀虫剂毒杀。另外,幼苗在出土至移栽期间,要注意观察苗木生长情况,若幼苗泛黄,生长明显缺肥,可在下雨的时候施用少量尿素,以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期施肥千万不能多,要量少次多,否则容易烧苗。
3 容器苗移栽及苗期管理
3.1 苗圃整地
移植用苗圃要选择水源充足和排水透气性好的农田,最好是新挖的生荒地,二耕土以上不宜使用。整地要求和常规育苗相同,底肥可用磷肥为主。
3.2 移栽时间
苗木移栽时间看苗木生长情况而定,一般苗木生长到开2片新叶时移栽为宜,移栽时剪去过长的主根,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可提高成活率,在短时间内恢复生长。移植天气以阴天或雨天天气为宜。
3.3 移植密度
床面宽100~120cm的苗床,一般每行栽12~16株,行距8~10cm,35株/m2左右。
3.4 苗期管理
3.4.1 防病虫害。最容易发生的是虫害,尤其是刚栽下的苗木极易被小地老虎啃吃,因此要注意杀虫,可用呋喃丹毒杀。
3.4.2 除草管理。除草要及时,做到保持圃地无杂草。除草时间以雨后土壤松弛时最容易拔除。只要管理到位,一般苗木栽下后2个月即可全部郁闭,除草工作量随之降低。
3.4.3 肥分管理。根据我们的经验,追肥以速效肥为好,如西洋复合肥就是比较好的肥种。追肥时间宜早,栽下后1个月即可追肥,一般6月中旬~7月中旬最佳。这个期间若追施尿素至少要施3次左右,以量少次多为宜,追施西洋复合肥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用1~2次即可。早期追肥可促进苗木叶片快速生长,提早郁闭,可极大地减少除草的工作量。另外一个好处是苗木前期生长快,在7~8月份旱季到来时,苗木已具备较为发达的根系和较好的抗旱能力。
3.4.4 水分管理。如果不是大旱之年,只要苗木早期生长正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水分管理。但是,充足的水分却是米槠苗木生长的重要保障,如果要取得优良的苗木质量,加强水分管理很重要,有条件的,连续1个星期不下雨就要适当灌溉。在米槠生长旺盛期,如果遇到严重干旱,可导致苗木叶片萎缩、枯黄,甚至落叶,因此要注意观察,如果连续干旱,发现生长异常就必须及时灌溉。
1 育苗地地理概况
实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元宝山森林经营所苗圃,地理位置为北纬46° 30′42",东经127°45'10",平均海拔240米,无霜期115天。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610毫米―730毫米圃地土壤为草甸土,土质、水质良好,苗圃地土壤为黑壤土,PH值为6.5-6.8。 土壤理化性质较好。
2 技术措施
2.1种子处理
采用冬季沙藏法,在1月上旬将种子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后,捞出用清水洗两遍,再用30℃左右温水浸种24小时,将种子捞出后与湿沙混拌均匀,种例为1:3,混合后的湿度以用手握成团不出水,松手即能裂开为宜,将混拌好的种沙放入专用种子坑内进行沙藏。种子坑选择背风朝阳的地方,坑深1.1m,长宽根据地势和种子量确定,种子坑底平铺砖,以利排水,沙藏时,先在坑底垫10―15cm的湿沙,将种沙混合物放入种子坑内,用直径4cm左右的木杆在坑内留3―4个孔,以利于通气,种沙混合物上面再盖20cm的湿沙,要用铁丝网封顶,以防鼠害。待种子坑内冻实再盖上50cm厚的草帘遮荫。在春播前7-10天将种子取出,筛除沙子,将种子放入催芽棚内进行种子催芽,白天种子堆的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保持10℃以上,保证种子湿润,当种子表面露干时,用20℃―25℃的温水加湿,经常翻动种子,以免造成种子出芽不均匀,待20-30%左右种子扭嘴即可播种。
2.2、整地作床
2.2.1 圃地选择
在圃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首先平整土地,清除杂草、石块,做到土碎、地平。
2.2.2 作床
作低床,床低于床埂20-25 cm,床净宽1.1-1.5米,床埂宽30-40 cm,床长依地势而定,一般情况下5-10m为宜。
2.3育苗容器的选择
采用黑色塑料有底孔的营养杯,直径为8-10cm,高15-18 cm为宜。
2.4育苗基质的配制
基质土采用圃地土,另加10-15%±杂肥(腐熟的牛、羊粪),外加过磷酸钙2-3%,为防止地下害虫发生,用50%辛硫磷乳油预防,每立方基质用20-30g,用水稀释后均匀拌入基质中,基质消毒杀菌采用硫酸亚铁粉剂,每立方基质均匀掺入1.5-2公斤硫酸亚铁粉剂,掺拌均匀。
2.5 装填基质容器摆放
将掺有杀虫剂和灭菌剂的基质用水湿润,要求含量在10-15%,在播种之前把容器填装好,要适当墩实,以免浇水后下陷,填装基质不要装的过满,一般低于容器口0.5-1 cm,将填装后的容器整齐地排放在苗床里,容器间的空隙用细土填实,以防浇水后容器倾斜。
2.6播种
播种时间在五月中旬,采取人工播种覆土的方法,将经过处理催芽的种子播在容器里,每个容器播3-5粒,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覆土,覆土厚度以种粒两倍为宜,再镇压一次。注意覆土地后立即浇水,防止种子芽干。
2.7苗期管理
2.7.1水管理
在出苗期要保持种子层湿润,浇水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待幼苗出齐后,进入生长初期,幼苗嫩弱,容易发病,是保苗关键,浇水要根据基质墒情适时适量,适当蹲苗,苗木长出真叶后,适当增加每次浇水的数量,减少浇水的次数,促进苗木生长,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可采取灌溉法浇水,浇水本着不旱不浇,量多次少的原则。立秋后,控制浇水。
2.7.2追肥
在苗木地上长出真叶地下长出侧根后即可追肥。追肥的原则是少量多次,追肥量逐次递增,间隔期10天左右,当年追肥2―3次。追施肥料以硫酸铵为主,由60kg/hm2逐渐递增到90kg/ hm2,追肥方法是将硫酸铵稀释后喷施,喷施氮肥后要及时喷水洗苗,以防烧伤茎、叶,并浇透水,保证养分的吸收。在苗木生长后期,为防止苗木徒长,增强苗木木质化,在七月下旬或八月上旬开始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浓度在0.2-0.3%,次间隔7-10天。
2.7.3病虫害防治
根据“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病虫害防治原则,在幼苗出齐后,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施,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以免产生药害,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7―10天。在苗木生长期,可喷施多菌灵、百茵清防治,次间隔7-10天,
2.7.4其他管理
在出苗期,由于幼苗顶壳出土,要注意鸟类啄食危害。
在幼苗进入速生期前进行间苗,定苗,可结合除草进行,除草要及时,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2.8越冬管理
采用埋土防寒法,具体做法是:入冬上冻前灌透冻水,在土壤结冻前将防寒土打碎,将云杉苗用土覆盖好,土层厚度超过幼苗稍部 5 -10 cm ,待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适时撤去防寒土。
3 小结
营养杯育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建彬.天山云杉育苗技术[J].农村科技,200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