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习先进人物体会

学习先进人物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5 17:41: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习先进人物体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习先进人物体会

篇1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72-01

一、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实效性弱化的现状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普遍适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榜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虽然,榜样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作用,但是效应的弱化使其大打折扣。对于这一点值得深思。

(一)当代青少年漠视榜样的存在。当代的青少年多出生在90年代后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接受的模范榜样的教育,原本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正面的积极意义,相反,对任何人物、事物产生不屑一顾的反感思想,对典型模范更是漠视之存在。一方面,青少年对于学校和社会所树立起的榜样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也不理解榜样、楷模的行为,对其个人价值进行“拷问”;另一方面,认为榜样的行为不值得学,也不想学,不想发扬榜样自身所彰显出来的崇高的精神。

(二)当代青少年对榜样的认识不足。之所以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实效性弱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一代青少年对榜样的认识不足。很多青少年都在困惑:为什么要学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怎样学习,现在的社会能容纳什么样的行为。对典型人物的崇高品德、伟大精神、模范行为缺乏充分地认知和思考。有的青少年对榜样的名字都全然不知,那如何还谈得上学习榜样的事迹和弘扬其精神呢?以上的种种都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对榜样的认识不足。

(三)当代青少年对榜样的学习存在本质的错误。新形势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典型的英雄人物在其心目中失去了往日的形象,早已代之的是纷繁复杂的演艺圈的众多明星。偶像崇拜已出现了广阔的市场,青少年无条件地追随和崇拜自己的偶像,完全颠覆了榜样学习的本质。对榜样学习出现了意识上模糊的现象,对雷锋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排斥与讽刺。现如今,榜样学习的核心已失去了方向。

(四)榜样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化。诸多事实证明,榜样只有在大家被认可和接受的前提下才能被人们所学习与效仿,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更新发展,人们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过于单一的传统的榜样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的需求。简单的书本教育、电视广播等形式显得单一,很难对有学习压力的当代青少年有深刻的影响。

二、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传统的先进人物体会浅薄。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填补业余时间的空白,例如,沉迷于网络―玩游戏,不思进取,传统的雷锋精神早已抛之脑外。甚至对学校的榜样教育产生排斥,没有把榜样的行为与精神发扬到现实生活中。对榜样的学习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当代青少年对先进人物的体会太浅薄,成为青少年榜样教育缺乏实践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传统的榜样教育的方法有待改进。首先,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的榜样教育方法还属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其方法和措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脱离了现实,实践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普遍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内容死板,不易于青少年接受。其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宣扬榜样的光辉事迹,部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空洞、乏味,令青少年产生反感。这样过激的宣传效果反而起到负面影响。

(三)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习工作的压力。新时期下,处于竞争时代的青少年,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压力,极易产生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自我解脱、逃避现实成为当代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下,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腐败社会现象成为衡量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腐蚀着青少年,削弱了对其崇高精神的追求。学习工作的巨大压力对榜样学习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三、提高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实效性的思路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关键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凝聚在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和优良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鼓舞青少年奋发图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向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继承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良传统。从自我出发,点滴做起,营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加强家庭文化教育,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贯穿每个家庭。全方位引导青少年。

(二)努力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各行各业,都讲究方法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使我们事倍功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青少年榜样教育问题上,更要研究实际情况,发现适合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点在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榜样教育的新内容,变换教育的新形式。注重把组织、宣传、座谈、辩论等结合起来,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互动式的教育方法。

(三)建立榜样荣誉机制,保障榜样权益。现实众多案例摆在眼前:有的人见义勇为值得他人学习,可是得到模范榜样的称号却难上加难,有关部门不能解决,榜样自身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榜样得到了荣誉称号,其奉献与索取有失平衡,令青少年学习起来有后顾之忧。因此,建立榜样荣誉机制,可以确保榜样的个人权益。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代青少年的榜样教育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同时又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提高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为社会培育优秀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

作者简介:房秀娟(1987- ),女,河北人,河北经贸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篇2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一)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使用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当使用者移动头部时,虚拟环境中的图像也实时地跟随变化,拿起物体可使物体随着手的移动而运动,而且还可以听到三维仿真声音。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交互性。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计算机能根据使用者的头、手、眼、语言及身体的运动,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及声音。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3.多感知性。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分成三种类型

1.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型虚拟系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使用者必须头戴头盔、手带数据手套等传感跟踪装置,才能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由于这种系统可以将使用者的视觉、听觉与外界隔离,因此,用户可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虚拟现实中去。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用户可完全沉浸到虚拟世界中去,缺点是系统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推广。

2.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由一台普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使用者通过键盘、鼠标便可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快速虚拟系统(Quick Time VR),是采用360度全景拍摄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用户在普通的电脑上,利用鼠标和键盘,就能真实地感受到所虚拟的情景。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是一套经济实用的系统,在教育领域可以广泛应用。

3.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是利用远程网络,将异地的不同用户联结起来,共享一个虚拟空间,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例如,异地的医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虚拟手术室中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

二、虚拟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

1.利用虚拟技术,创设真实情景,实现形象化教学

虚拟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为了再现历史情境,以往的历史教学主要依靠课本的文字图片,教师的语言描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想象出历史情景。而VRML语言可以将多种样式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综合起来,再造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千百年前以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学习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甚至可以摸得着,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形成较为深刻的历史表象。比如可以让学生“亲自”走进早已倒塌的中世纪城堡,去领略那份神秘与惊险;可以让学生在虚拟历史博物馆中漫步观赏,甚至可以“亲手”触摸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让学生“亲身”去指挥并赢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或许还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呢!

由于虚拟技术的教学实现了人的临场化,多种媒介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个器官,并且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的被动性,使参与者与虚拟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学生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那些抽象、枯燥、难懂的历史学习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能力。

2.利用VR技术进行仿真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人物形象。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虚拟历史人物、伟人、名人等各种人物形象,创设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自然、亲切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可以与虚拟的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同志等)一起座谈、交流,通过先进人物的言行来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虚拟技术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历史模型进行虚拟,例如:纽约达顿中学六年级学生上历史课,孩子们被带进了一个虚拟的考古环境中,逼真的场景,甚至挖土时都能听到啾啾声,使孩子们完全进入角色,难怪一个12岁的孩子会说:“计算机上的遗址就像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样,如果挖出了一个新文物,我们觉得就好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它。”原本枯燥的历史考古学因此变得有趣,充满了诱惑力,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篇3

关键词:“故事课”;物理教学;应用

俗话说:“前人不摆古,后人不识谱。”在当今社会中,影视明星、著名歌手、著名足球运动员在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而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则默默无闻。所以当前的中学生,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穿的是“星”一样的装束。他们可以把影视明星、著名歌手的名字说出一大串,但是对于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于科学家、发明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作为教师,如果不去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的贡献等等,就是失职,学生心目中将永远树立不起科学家、发明家的光辉形象,学生将不能从他们的成就轨迹中获取更多的教益。因此,将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引入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教学的需求。

一、“故事课”是物理学科课型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通常的物理课型中,只有实验课、知识课、习题课。在实验课上,学生与硬邦邦的实物打交道,感受不到人物的鲜活;在知识课上,学生与抽象的概念打交道,只感受到文字叙述的冗长;在习题课上,学生与繁杂的公式打交道,感受到字母的抽象。很多学生都对物理学习感到害怕、厌恶,缺乏探索世界奥秘的热情和勇气。但科学家、发明家则大不相同,曾有人问物理学家丁肇中:“你这样刻苦工作,你不觉得苦吗?”丁肇中笑着说:“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二、“故事课”是物理学科完成德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新大纲要求我们中学物理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完成德育目标,还要给学生以方法论、世界观的有效引导,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选择。讲故事无疑是最简单又最奏效的方法。

1.以科学家的巨大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有选择地插入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讲述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等,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讲述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等华裔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钱学森突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核专家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研制原子弹、氢弹……这些事迹能激发学生巨大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雄心,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从中得到啡ず吐足,并转化为创新活动的动力。

2.以科学家的曲折事迹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物理学习需要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很多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却不知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也不好,儿时的爱因斯坦直到三岁说话还不流利,六岁上小学成绩平平,经常因语言迟钝回答不出老师提问而受罚,爱迪生八岁才进学校念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因老师骂他糊涂蛋被赶出了学校,可见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并不是神童,也是由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也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却不知道英国的焦耳是普通的酿酒师,并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却精确测定了热功当量,英国的法拉第只受过初等教育,13岁就到书店当学徒、美国的富兰克林也是幼年即辍学到印刷厂当学徒,却都为电磁学做了重要贡献。瓦特只是个修理工却改进了蒸汽机,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学却获得了千多项专利,荷兰的惠更斯学的是法律,德国的迈尔和亥姆霍兹,意大利的伽利略学的是医学,却都在物理学中做出了贡献,可见一个人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不是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3.以科学家的处事风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科学家坚信真理只有一个,坚信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敢于去质疑权威,反对迷信,能不带任何先验成分地去寻找真理: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的说法才发现了匀加速运动;泊松质疑菲涅耳光的衍射理论促进了泊松亮斑的发现;科学家也只相信自己找到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真理,为了尊重事实、传播真理,勇于同权威作斗争,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伽利略为宣传日心说,被判终身监禁;迈尔宣扬能量守恒定律,直到被逼精神失常;布鲁诺宣扬日心说被活活烧死。

但是,科学家又坚信在真理基础上人们能获得一致的意见,因而为了寻求真理,主动与人合作,或者自荐:卢瑟福给汤姆生写自荐信并附上论文,从而成为汤姆生的接班人;法拉第给戴维写自荐信并附上笔记本,从而成为戴维的助手。或者寄望他人超越:王淦昌发表了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被美国的阿纳采纳才测出了中微子;麦克斯韦给美国的托德写信建议通过天体的运动测以太漂移,从而使迈克耳孙测出了不变的光速。或者向世人大力推荐他人:当范德瓦尔斯的后无人重视时,麦克斯韦运用自己的权威大力推荐,终于激起了人们继续研究气体规律的热潮;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发表后,无人相信,是爱因斯坦大力支持后才激发实验验证的。

三、“故事课”为学生凸现科学的思维方法

辨证思维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讲解概念、定理、定律、习题时无不用到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但如果教师能在理性思维的同时,再多一点感性思维,介绍一下这些概念、定理、定律的认识过程,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逻辑思维的威力,比如介绍比萨斜塔实验的实验原因,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在讲“磁场“和“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讲解安培、法拉第和楞次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就能加强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磁通量等关键点的把握,就能让学生把握到电磁学的脉络体系。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具有突发性的思维方法,类似于灵感、顿悟、奇妙启示等。向学生介绍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凯库勒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就能让学生知道“天道酬勤”,知道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人们长期探索、长期求证的结果。

四、“故事课”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科学信念

爱因斯坦说过:“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可以说,一切科学都建立在三个基本的预设信念之上:规律性、可知性、实在性。

科学家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一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某种理论来描述这种秩序,这种理论叫规律。为了找到规律,他们应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即使最平凡的也不放过:伽利略看到教堂吊灯的摆动发明了钟摆;阿基米德看到浴缸溢水发现了浮力的奥秘;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思索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了发现科学奥秘,他们感觉敏锐,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现象:伦琴做阴极射线实验时无意中发现2米远的荧炎屏发荧光,他没有忽视这一现象,终于发现了X射线,贝克勒耳研究磷光时为了检查相纸是否漏光,发现了元素的放射性;赫谢耳在双子星座内看到一颗绿色星体,没有随便地当作行星,从而发现了天王星。

五、“故事课”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创了机械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特斯拉制造出没有换向器的电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开创了电气时代;原子弹的爆炸开创了核能时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又开创了信息时代,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介绍这些划时代的成就,能让学生牢固地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充分感受到人类智慧在改造自然方面的威力。

但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的因素,着重表现在武器的使用和对地球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介绍爱因斯坦呼吁停止研制原子弹,介绍意大利的“绿党”,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文关怀,就能了解到科学发展的负效应,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之,“故事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必须多加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