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02:37: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言
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数学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秉承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物流专业课程学习对数学知识的具体需求,确立好数学教学为物流专业课程服务的定位,调整好数学课程安排,突出数学教学与物流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多年来,笔者一直担任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学与物流专业课程的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数学教学在物流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服务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促使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稳定发展,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物流专业中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课程如数学应为物流专业课程服务,抓准两者结合点,让数学更好地辅助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因此,物流专业的数学要着重渗透到物流专业课程的问题解决当中,使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物流专业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数学为物流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实际上数学为数学为物流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货物打包耗费成本的计算:
例某物流公司为某工程队托运一批室内装饰专用的镀金圆锥形物件,该圆锥形饰品高为m,底面直径为2m.
托运过程中为保护其外观,工程队要求为每个饰品包一层特殊厚度绒布,该绒布每平方米成本为0.8元,托运50个这种类型的饰品,该物流公司至少得花费多少成本在包装绒布上?(π取3.14,可用计算器)
分析:要使成本最少,则每个圆锥形饰品所用的绒布就得刚刚好覆盖它。
又如仓库货物囤积问题,例Maersk 马士基(丹麦)物流公司从德国运送一批电子产品到巴西,其中运送这一批货物的总成本为集合H, 货物囤积仓库消耗费用为集合P,那么集合H、P之间的关系为?
分析:货物与仓库囤积关系可转化成元素与集合关系。
以上这些物流行业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几何及数学计算能力支撑,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能为物流专业课程服务,数学课程与物流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是时代的潮流,在教学上能取得双赢的收益。
二、数学教学与物流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数学课程是物流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辅助专业课学习,体现其服务性。物流专业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有效解决专业课程学习中有关数据计算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物流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而且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两者的结合点,激发学生求职欲望,有效达到数学成为专业服务的目标。数学教学与物流专业课程的结合主要有:
(一)挖掘数学知识与物流专业运费核算问题的结合
由于物流行业中的货物常常采用陆地车辆运输或航空运输,它们都统一规定6000cm3的货物折合为1kg来计算,即体积重量=货物体积÷6000cm3/kg,因此,数学中的物体体积计算问题,可以与物流运输中有关货物体积重量的案例进行有效结合,如:
一件长方体形状的货物,底面长为30cm,宽为25cm,两底之间的距离为80cm,这批货物共1000件,物流公司有一条从广州到北京的货运航线,按每1 kg体积重量收取20元的运费标准,则运送这批货物从广州到北京需花费多少运费?
分析:其实,这类问题实际上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构建体积V的解题模型,再用货物体积V求出货物体积重量,那么运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物流专业之中处处可寻觅数学实际应用的影子。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把涉及物流专业运费核算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快速、准确构建出相匹配的数学模型来,并最终领悟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就可以了。如:
力讯物流公司托运货物,按货物重量收取托运费,规则如下:
(1)5公斤以内(含5公斤),收费20元;
(2)5公斤以上,每增加5公斤,收费增加10元(不足5公斤的按5公斤计算)。
如果某批次货物总重量为20公斤,请根据题意,写出收费与重量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假设托运费为y元,货物重量为x公斤,如图 (1)构建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下结论:力讯物流公司托运货物,货物重量不大于5公斤时,收取托运费为20元;货物重量大于5公斤小于或等于10公斤时,收取托运费为30元;货物重量大于10公斤小于或等于15公斤时,收取托运费为40元;货物重量大于15公斤小于或等于20公斤时,收取托运费为50元。
由此可见,将看似纷繁复杂的物流专业案例与数学恰当结合,可成功地将“繁杂”的问题转化成为思路清晰、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具体应用时常显现于物流专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学好数学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运用数学知识帮助优化物流运力、降低物流成本
数学中函数的简单计算问题,可以把物流货物运输路程、时间的实际工作情境引入其中,让学生体会到函数计算问题并不枯燥,能帮助我们解决物流专业课程里出现的有关“如何优化运力,降低劳动损耗”的问题,从而提高物流公司盈利额,如:
已知广州、衡阳两城市相距大约780km,某物流公司运输工开货柜车以80km/h的速度从广州市驶向衡阳市,在衡阳市物流货仓停留了1小时卸货,然后再以90km/h的速度返回广州市,到达广州市后货柜车至少需1小时进行机头降温,然后才能继续使用。那么从货柜车从离开广州市开始算起,若想再次使用该货柜车需相隔多长时间呢?
分析: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分清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距离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建立此题的解题模型,从而突破物流作业中运力调配问题的解题难点。
数学中物体表面积、体积问题,可以结合物流运输前有关货物包装材料的损耗问题,如:
国内某快递公司接到一项托运任务,托运一批上等的圆柱形和田玉饰品,该饰品底面直径为25cm,两底之间的距离为20cm。为了运输过程不磕碰其外观,快递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为每一个玉包上一层厚厚的防震布,已知防震布每平方米成本为0.6元,运输600个这种玉饰品,该快递公司至少得花费多少成本在防震布上?运输该批饰品至少得用多大的货箱才能装下全部饰品?
分析:要使成本最少,则每个圆锥形饰品所用的绒布就得刚刚好覆盖住它,这涉及数学里求解表面积的计算,而货箱的大小,则涉及数学里求解体积的计算。观察出这种特点,我们就可以构建出表面积、体积的数学模型,将看似杂乱的数据关系转化成清晰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实现数学与物流专业课程学习的高度结合。
(三)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流专业有关最大盈利、最大增值问题
对于数学里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我们可以用于解决物流公司运营管理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帮助顾客判断选用何种方案会使运费最实惠,让学生在物流背景中快乐地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如:
广州市某新成立的物流公司对进出口电器的运输,在港口采用固定规格的集装箱进行运输,成本消耗为1000元/个,收取托运客户2000元/个,日发量为1000个。春节前,公司为了回馈顾客,决定降价大优惠。根据以往的统计,如果单个电器集装箱运输每降100元,前来托运的电器集装箱就会增加200个。为了使优惠期间日利润不少于平时,优惠期间降价范围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分析:通过细细研读题目,整理出:
利润=(托运单价-成本单价)电器集
装箱总量,在优惠期间降低托运单价会提高托运量,但降价过多也会降低利润,所以降价的范围应保证至少使利润不低于优惠活动前。设每个电器集装箱托运降价x元,构建出(1000-x)(1000+200x)≥1000000(x≥0)的函数模型,然后进行分析,找出结论。
数学中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引入物流公司资产投入和企业自身增值的问题,体现数学在物流专业中的实用性,提升数学魅力,如:某国际快递集团现有总资产12千万元,如果按现在集团经济增长形势,保持增长率在1.25%,问哪一年该集团总资产超过14千万元?
分析: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设x年后该国际快递集团总资产达到12千万元,建立解题模型:12×(1+0.0125)x=
14千万元,得出结论:x=≈12.4年,其实这就是把学生熟知的指数和对数互化问题转化为物流资产运营问题,可见,数学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面是很广泛的。
(四)利用数学知识辅助物流专业市场需求调研,合理调配货物
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知识,我们可以结合物流专业里有关货物配送问题来进行剖析,例:
三组职中学校的学生参加了某物流公司关于给广州所有外资超市配送货物情况进行了调研工作,对广州所有外资超市需求情况进行了分类,然后画了一张图,如图(2)。其中U表示广州所有外资超市所需所有货物的集合,A表示广州市有荷兰牛奶巧克力需求的外资超市组成的集合,B表示广州市有美国加州提子需求的外资超市组成的集合。
(1) 图中哪部分表示既有荷兰牛奶巧克力需求又有美国加州提子需求的外资超市?
(2) 图中哪部分表示有荷兰牛奶巧克力需求或有美国加州提子需求的外资超市?
(3) 图中哪部分表示既没有荷兰牛奶巧克力需求又没有美国加州提子需求的外资超市?
分析:这道题出现的货物种类繁多,我们要透过表面挖掘出隐藏在题目之中的解法,其中问题(1)涉及集合中交集的运算,问题(2)涉及集合中并集的运算,问题(3)涉及集合中补集的运算,梳理出题中个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解题的具体流程也就生成了。这种类型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能与物流专业携手并进,两者的亲密结合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共同取得进步,实现共赢的局面。纵观以上分析,通过对物流专业知识特点进行挖掘,我们能将数学知识、方法有效镶嵌到物流专业课程学习中,实现数学纯理论知识的通俗转化,为学生架设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阶梯,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奇性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探索、研究自己所在专业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案例,使数学应用有效达成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宗旨。
三、总结与建议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入物流专业知识,能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渴望学习,让学生深切感觉到,物流专业课程问题的深入研究离不开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过来,数学知识的恰当应用也能辅助、简化物流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降低专业学习运算方面的难度,拓宽专业知识研究的范围,增加专业领域研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张顺燕. 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教师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保证专业课的顺利进行。
一、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
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往往只会考虑到该门学科的前后延续性、整体性和次重点。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专业性突出,专业课程是教学的主旋律,数学等基础课程应当为专业课程服务。八类核心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心骨,基础课程为辅助教学,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全力为社会打造专业的技术人才。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应当首先打破学科之间各自为营的陈旧观念,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和各学科间协调配合的教学观念。
二、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数学课程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根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职业岗群,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师应针对专业进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数学的职业应用价值,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师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在调整过程中教师可不必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这样,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有用之处。
另外,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建立一套独立而全面有效的数学题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最优的教学效果,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的角色。
三、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是以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进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从头讲到尾,演绎着纯数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学生也多是机械化接受,应付考试,毫无乐趣和生气可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教师应大胆尝试创新,打破死气沉闷的教学模式,探索数学实验、合作交流、动手游戏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设计,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寓于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中,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明显加快。在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分不开的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教育的发展,在科技水平当中,主要占主导作用的是数学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小的时候就抓好数学教育。在小学的教育中,数学教育作为三大主科之一,都得到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要符合当代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们最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是小学的三大主科之一,那么为什么国家教育部要将数学列为最重要的学科,首先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很近,在生活中我们能够遇到数学的知识,我们学习了数学就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比如,大家都知道数学里面的一个定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在生活中建造公路的时候,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都是取这两个地点之间的连线,也就是那条线段。由此看来,学习数学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会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培养学生们的逻辑关系和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们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当前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数学教育理念不符合当今时代。
我国的课程还在进一步的改革,传统的数学教育的方式已经不再使用于当今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的理念也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变化,我们要运用科学技术的方式进行数学的教育,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们改掉数学课时枯燥乏味的想法,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成绩,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必须要有比别人都厉害的数学专业知识,在当今的就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就比较低,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校可以送教师去先进地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师本人可以再空闲的实践提升自己的知识,进行自学。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水平,才能够教同学们,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三)教学目标不很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
(四)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
三、提升数学教育的方法探究
(一)培养学生们的主体学习意识
在当今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
者。学生们要认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就要让学生们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让同学们觉得学习了数学,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方便。
(二)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知识复杂多变,它的知识比较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遇到自己不会的,在这个时候,学生们不要仅仅依赖教师,遇到不会的问题,自己也不动脑筋,就去问老师,这个时候学生们就要开动自己的脑筋,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分析题目并找寻答案,如果实在不会的题,我们可以去找老师。在自己想问题,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们进入了大学校园的自学,让学生们懂得自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创新数学教育的模式
在数学教育的模式中,要想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身为数学教师就要创新自己的数学教学的模式,让同学们提高对数学的兴趣,而不是一提到数学就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教师也可以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在数学的几何学习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放到多媒体教学上,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看到什么样的才是书中介绍的图形,也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几何变换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变换着的图形进行视频方式教学,学生们就会更加明了的指导几何图形是如何转换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也会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创新意识。
一、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
恩格斯说:“要辨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数学,就难于创造出当代的科学成就。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越高,对数学的需求就越多。
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学数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思想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培养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是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培养的是一个人的终生能力。高等数学充分体现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类比思维、归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通过高等数学这一载体很好地体验这些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公理化思想、极限思想、结构思想等。数学素养高的人才,遇事考虑缜密,办事讲究原则,想问题全面,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其他学科无可代替。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缺少创新,难以适应专业课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不高,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学生的作业来看,抄袭现象严重;从考试来看,传统的考试方式陈旧落后,考试不及格率高。
3.一些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没用。从管理者角度看,他们认为学生高等数学不及格率高,影响学生就业率,因而对高等数学课时一减再减,有的院校个别专业甚至砍掉高等数学课程。
三、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1.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自身建设。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压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沿袭或借鉴本科的模式。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任务与本科不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不能照搬照抄本科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建设。教材不但要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重点要放在满足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上。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和两个淡化,重视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重视专业应用需要;淡化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技巧,淡化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教师要讲清数学概念,注重概念引入的实际背景,强调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方面的教授和培养。学生要正确理解概念,掌握定理、公式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删除复杂、难度较大的计算,提倡学生学习并运用现有的数学软件解决计算问题。从学生所学专业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合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克服数学抽象、数学困难的心态,为知识的教授形成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为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数学的应用空间,突出高等数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尽可能地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为专业服务。
2.教师要转变思想,增强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为何一门理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高度抽象,应用广泛,又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兢兢业业从事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会出现上述现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等数学课程没有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各专业课程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如何在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增强高等数学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问题、归纳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高等数学的教师要转变思想,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专业课程服务上。
3.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有自信心。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正是这一点往往成为一些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的心理障碍。有的人因为高中数学学得不是很好,对高等数学学习起来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这门课程。增加对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会很容易接受这门课程,也会发觉其实这门课程并不难。要从简单、基础的数学思维转到对高度抽象、复杂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越难的学科越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如果不断地掏出心思去学它、懂它、理解它、体会它,就能产生兴趣、感觉到它内在的美。这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必要条件。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加强与各专业课程衔接,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构架上,坚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对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重构,以铁道运输专业为例,除将导数的应用与定积分的应用进行整合,将建立函数关系、数列极限、极限的保号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高阶导数的求导法等内容加到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学习情境中。把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等一些理论及证明删掉。对高等数学中一系列难点问题的讲述进行系统改进,并对高等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中的漏洞予以弥补。
3.编写适合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计划编写《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教材两部。《高等数学》为基础数学部分,各专业必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数学文化等。《工程数学》为应用与提高部分,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学。主要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线性代数初步、拉氏变换、概率论初步等。《工程数学》为各专业选学方便,尽量做到每章内容独立,各成体系。
关键词: 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定量分析;高校
Key words: Mathematics course;mulit-level teaching;quantitative analysis;colleg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71-02
1问题的提出――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背景
近几年来,连续的高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昔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但扩招带来了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的新问题。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差异更为突出。这对于新升的二本院校,尤为突出。从我院的数学教学来看传统的自然班、齐步走教学方法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不够学,而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学习赶不上,两极分化突出,易导致不良循环;水平差异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控制;真实的效果评价难以掌握,易出现高比例重修或高比例高分。而数学课无论是作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作为一种基础工具都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2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根据我们对前几届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那些需要有较高理解能力的内容,需要提供由“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组成的“分层次”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性建议,是“分层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分层次”大纲不是简单的对内容进行精简,而是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教学理念的突破。
2.1 “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培养的效率,减少因学生差异扩大造成的差生比例;二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成才途径。实践研究中着力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手段、方法的探讨;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建立健全分层次教学体系框架,突出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考试环节的合理性,为适应分层次教学,必须认真研究考试测评。
2.2 教学班分层原则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时进行分班,第二学期开始实施。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依据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二是个人意愿,三是学生学习特点。根据我院实际,数学系现阶段,每年招收120名新生,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班A、B、C班。A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对数学问题善于思考有浓厚的探索的兴趣。B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够较易接受数学知识。C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接受目前所学数学知识有一定困难,对数学有畏难情绪。三个层次班相对固定,但可以适当流动,实行滚动式分层次动态管理。
2.3 层次班教学目标三个层次教学班教学目标均不降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A班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教学中采取对数学问题的深入讨论,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为考研和进一步从事数学研究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素质。B班依据教学大纲,着重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再学习能力。C班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降低论证推理能力。
2.4 层次班教学内容三个层次教学班选用统一的教材,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分析》。在参考书的选用上,给A班学生推荐具有一定难度的,达到考研水平的辅导书。给B班学生推荐难度适中,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教学辅导书,对C班推荐较易的参考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底,围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内容不追求广度和深度,选择例题要适中,举一反三,精讲多练。对A班考虑到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授课内容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取较多信息,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5 层次班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分为考试成绩(80%)与平时成绩(20%)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作用。由于各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卷面分数的60%的题目为基础题,这部分试题按B班的教学要求命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剩余占40%分数的题目按难度逐题递增设置,这样就满足了对各层次班级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同时又因所有学生都使用同种试卷,避免了异卷考试所带来的不公平因素。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三方面,其中单元测试由各层次班自主命题。
3实践结果分析
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数学系2007级1,2,3班《数学分析》进行了教学实践,采用了“分层教学”后,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所有参研人员,在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中,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授课中,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在研究工作的后期,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部分多媒体课件及系统的总结报告,为推广实施大面积的分层次教学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和理论框架。
3.1 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对不同的层次班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消除了两种极端心情,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学生的各求所需,尤其是C班学生不再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调查各层次教学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的满意度达到了88%以上。
3.2 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增强了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类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较以前有显著改进。
3.3 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通过对上届学生同时期学习平均成绩和方差进行对比定量分析,平均分数同比提高6分左右,同批学生与未分层次时相比也有明显提高。
3.4 授课教师更能得心应手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学也更有针对性。
4分层次教学实践结论
4.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生源差异扩大,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解决教学质量问题,不会对基本教学质量造成根本的影响。
4.2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时,学生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分层次的培养方案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方法。
4.3 分层次教学使更多学生对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高的理解和掌握,对学习数学有了更高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有了适合自身的发展。
4.4 竞争流动机制的采用表明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从学生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对学生正确估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使他们通过努力在大学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5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所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推动了高校教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12.
[2]杨孝平,刘德钦,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3,19(6):27-31.
[3]母丽华,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73-174.
[4]关鲁玉.大学数学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技术,2006,(4):122-124.
[5]史本广.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2(4):129-131.
[6]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01.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改革.虽然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进行最彻底的一次,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次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不能完全覆盖的,例如:视图与投影、始建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以及数学建模等等,这些内容在现在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中是比较薄弱的;另一方面是对原来的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如对立体几何的处理,采用了新的方法———综合法和向量法.因此,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地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提高.众所周知,高师院校是培养教育基础工作的根源,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等综合型人才的重担就要落高师院校的肩上.因此,对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3.现代高科技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已成为“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介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已经成为过去,现代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和高科技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
脱离原来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内容创新、素养本位”的教学思想,确立新的培养目标———端正的思想、品德兼优,并遵循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原则:一是树立“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甩掉传统的教学观念;二是重视学生数学观念、数学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三是教学方式应该由以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知识的强化,拓宽学习领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五是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并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改革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构成了课程体系,然而对课程类别、各阶段主要教学目标、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主干课程改革方向以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这些分支机构的改革就实施了课程体系的初步完善,再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就构成了完整的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以阶段教学目标为主,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创新、实践”为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为主要改革目标.另一方面是改革数学专业课程.数学课程是在校学生的一个致命的弱点,现在普遍存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现象,因此,课程改革中,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非常的困难.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构建合理、适应性好以及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里,教学设备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渐渐地跟上社会的步伐,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对于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解析几何等学习中,只是有老师教,学生学,通常情况下学生都处于被动,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现代教学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教学设施,来实现高师数学专业课程的体系改革———树立“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将就业的目光投向中小学,对于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来讲,唯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师资,才能在这场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得到发展。但是,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却出现了下滑趋势。因此,针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增强师范特色,狠抓教育教学技术
师范性是师范院校与其它大学的重要区别,是教师职业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数学专业素养则是与其它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是数学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师范性与数学专业性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两个方面,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学科学,掌握必需的数学专业知识,具备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又能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适当地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重视师范性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例如,美国的师范性课程(不含教育实习)占总课时的17%―18%;英国的教育类课时则占总课时的20%以上;而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师范类课程多占总课时的15%―20%。除了在课时上要给予保证,发达国家师范院校开设的师范类课程、开课形式也是极为丰富的,例如,英国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术课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而选修则由比较教育学、多文化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课程组成;新加坡的小学师资教育也大体如此,甚至划分更细。可见,加强课程的师范性已成为各国师范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色,充分表明了教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中小学生更擅长接受比较直观的知识,为了能比较好地解决知识的理论性和学生对学习要求的趣味性这一矛盾,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而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则应担负起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科学技术的重任。
二、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而小学阶段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将比较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但是,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在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能在此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错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密的数学思维。
作为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被称作“老三基”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国内外所有本、专科院校数学专业所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但是目前国内现行教材基本都是供本科院校使用的,对于师范专科生来讲,这些教材存在着难度大、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不均衡等问题。师范专科生学习这三门课的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严肃的治学态度、言必有据的数学习惯、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以及能用一些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初等数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问题形成前瞻性的看法,对初等数学命题的真伪有比较好的甄别能力,因此师范专科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的数学专业训练与本科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专业都是有着较大区别的。第一,与本科阶段培养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数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专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因此,专科层次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以后教学工作中将会接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一般来讲,专科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专科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在目前专科层次数学教材比较匮乏的情形下,对教材内容我们应有区别地对待,在保证数学体系完备的情况下,以够用、有发展潜力为原则,删繁就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掌握与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
以《数学分析》为例,多元函数部分无论是对后续课程的开设,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其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于《数学分析》,我们应适当简化多元微积分的内容,加强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理论部分的严格化和现代化处理。由于现行中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原来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在中学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刘玉琏先生所著的《数学分析讲义》中第一章大部分内容和中学教材有重复,因此在第一章的学习时,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而对于数列、级数,以及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微分等内容的应用在中学大纲中已经得到体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的运算规则,这为高校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内容的理论化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一元微积分的理论与方法都比较成熟,可以通过对一个内容的比较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因此我们应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条理化的思维。而对数学分析中多元函数与函数项级数部分,由于其概念和性质的难以掌握,但是又与生产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上,舍弃比较繁杂的证明过程,只要求对定理内容、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比较丰富的实例解决定理要怎么用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减少对重复内容的学习,加强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
三、开拓数学视野,适应自我提升需要
由于专科阶段的学时较少、学生素质较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专科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如本科生,本科层次的大量内容,尤其是应用数学知识,在专科阶段都无法教授,但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使师范专科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比较有趣的数学活动,并使他们对学有余力又有浓厚数学兴趣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指导,因此在专科教育阶段我们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与中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例如线性规划、概率与统计、简单的程序设计等。其中概率与统计、线性规划等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理论体系比较完善,方法易于掌握,因此,这些课程应当考虑在专科阶段开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简单的算法在中小学出现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发展也验证了上述趋势。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我们要冲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根据专科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课程。
此外,为了让专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诸如数学史、数学美学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一方面,这些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弥补专业课开设过少的不足,从而开阔专科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比较粗略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数学美学中诸如孪生素数、四生素数、完美数、回文素数,以及数学史中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内容都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这些趣味知识,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应针对专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够用为原则,从全面提高专科生的数学专业素养出发,使专科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数控专业学生数学底子薄弱、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积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尽量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职校专业差异大,统编教材缺乏针对性
数学新课标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职高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显然,职校数学教学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结合本专业特点,注意数学学科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再确定数学的教学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比如:以数控专业为例,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数控基础和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就应该把立体几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但统编教材其内容繁杂,教学体系大而全,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深度,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学好专业课程,这显然有碍职校很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师要想扭转此困局,就必须思考如何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才能切实为专业教学服务。
(二)职校学生底子薄,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职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成绩普遍不良,个别学生对简单的四则运算都一知半解,数学水平远未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要让这样的学生学有所获,上课听得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组织教学,强调与当前教学内容的衔接,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空中楼阁,毫无成效可言。
然而,由于没有一套针对学生实际的教材和教法,教师只能是根据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地组织教学,一味强调完成“教学进度”, 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要知道,制订职高数学“教学大纲”是在假定学生“已基本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授课对象是“已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教师如此“敬业”,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得甚解、下课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摈弃传统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措施
几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三淡化三强调”,从改革教材教法入手,辅之于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调整,从点到面,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低起点、重实用――改革教材;小步子、重参与――组织教学;求进步、重运用――实施评价”为特点的我校数学课改模式,具体的实施措施为:
(一)淡化教材的统一性,强调内容的适用性
为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走出“失败者”的心理阴影,重树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经过仔细的调研与分析,决定根据“贴近学生实际,降低教学难度”的原则,对统编教材作适当的删减调整,淡化统编教材的统一性,使教学内容更适用于学生的实际。为此,在调查反馈、实验总结、完善提高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订了第一套《职高数学校本辅导教材》第一、第二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指导》,分别安排在高一和高二教学。在该套教材里,我们努力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反复循环,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既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作业量,又落实了知识点,使教材简明、实用,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有所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强调内容的针对性
在试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容还存在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需要”、“为学生发展打基础,为后继课程服务”的课改思想,学校又决定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材内容,淡化教材的系统性,提高专业针对性。为此,学校成立了既有数学教师参加、又有数控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并围绕两个“贴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重新构架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是:
1、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第二套教材保留了应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教学需要的相关内容,删除了一部分职高学生暂不太需要且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与统编教材相比,我们删除了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使其与学生的现有基础水平相衔接。比如,在第二套教材中,我们删除了分式不等式部分,仅介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删除了
2、强调教材的针对性和运用性。整合教学内容,体现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
预备初中知识,做好初、高中衔接。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筛选,选择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以备新授前进行复习,或单独成章集中进行复习和强化。
拆分传统的三角内容,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介绍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知识,列于共用基础平台。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及正弦型曲线放到工科专业模块,特别是对于数控类专业,增加利用三角函数进行工件的有关计算,如数控编程中节点坐标的计算问题和分度圆锥角的求解问题,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理顺解析几何内容。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会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需求,列于共用基础平台。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作为技术工人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放到工科专业模块,大幅增加数控编程所需的解析几何知识,满足数控加工的实际需求。
改造立体几何内容,变形式化的论证为数学知觉与数学兴趣的培养。去掉繁琐的形式化数学证明,变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为饶有兴趣的实验操作课程。通过操作得到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三视图、机械零件的锻铸,切割、裁剪等实际问题。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体,丰富学生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套教材突出体现了“学科教学 服务于专业需要”的原则,从满足数控、机械专业教学需要的角度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主要做法是设计了大量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阐释相关的数学知识或理论,例如,为便于学生掌握数控编程中关于“零件编程轮廓线”的问题,即节点的坐标问题,我们就在教材“直角坐标系”这个知识点中,设计了一个与之相关的例题:
图3-15
已知编程用零件轮廓(长方形ABCD)尺寸如图所示,试求节点A,B,C,D的坐标,真正做到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教材”。据统计,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占了教材总例题和练习的相当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3、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框架与体系作了大幅度调整,全套教材分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分别编写,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并采用交叉讲授的办法安排教学,以满足各专业在不同时间段的实际需要。
根据以上原则修编的新教材,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素质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运用性。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机械专业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还安排了少量开拓思维性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突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淡化课堂里的说教,强调学生的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重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努力淡化教学的说理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逐渐尝试探索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渐进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遵循求实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问题的引入,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策略,贯彻“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操作模式,讲究精讲与自学相结合,把学生从课堂中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其基本环节主要有:教师组织讲授新知识――例子讲解――新情景中学生练习――学生讨论点评――教师小结讲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3、洞察学生的情感世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找回曾经有过的信心和勇气。
4、通过学生板演和口头表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想、交流情感、展示自我的场所。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改工作经过全体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一)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是我校教师改革统编教材的初步尝试,是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但其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另外,我们对于如何合理地将向量、概率等内容编入教材也暂无清晰的思路。
(二)校本教材还没有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
总体而言,我校“数学校本教材”的教学要求与难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感觉教材要求低、难度不大,上课吃不饱。这就要求我们还须进一步修改教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数学老师普遍掌握数控知识存在很大问题
总之,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专业需要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提高,我们的课改工程一定能取得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高秀娟(1969- ),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吉林 白城 13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2012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数学建模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酸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项目编号:20101564)、2010—2012年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白城地区酸雨状况的研究”(项目批准号:吉教科合字[2010]第128号)和2010—2013年白城师范学院教研项目“解析几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24-01
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学校,学校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课程教学中。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范院校社会信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改革进取,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益。
一、高等师范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德修养。师德修养集中体现为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并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德高者才能让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德修养,打造教师人格魅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要注重展示良好的师德风范,使学生从心里接受自己,构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时刻不忘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铭记言传身教是教育的两大法宝,养成自省和慎独的作风,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2.专业修养。胜任教师工作,专业素养举足轻重。专业水平不仅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储备和掌握,还体现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学生见识较广,思想敏锐,对事物的分析、见解能力较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深入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除了教学工作,教师还要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工作,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提升教师专业修养的有力途径。
3.观念更新。课程建设需要观念的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首位;明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将课程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轨道上来,寻求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改革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开发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
4.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未来的希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有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研科研等方面对其加以点拨。(1)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通过制订带新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督导听课制。给青年教师适当的压力和指导,可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3)发挥教研室职能。通过教研室教科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一同搞教研。(4)外出进修。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二)教学方式建设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力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学艺术,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就必须与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原有的教学方法因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而注入新的活力,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也会孕育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以求得多样化的发展,这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向心力。
2.寻求最佳模式。要争取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最佳教学模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学生和教师都能以高昂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教师有教授知识的热情和冲动,学生有和老师分享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随时畅达,课堂气氛紧张而不失活跃,师生互动意识强;学生学有成效,有进一步探索新知和创新的强烈愿望。
3.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引导学生兴趣入手,按照一定的次序,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探索新知,并通过信息及时交流,保证课堂教学紧凑有序地进行。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大为提高。
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首先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者从简单的粉笔加黑板逐步过渡到黑板、粉笔再加上多媒体的多元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从平面走向了立体。通过相关软件展现出以往教学中不能实现的复杂图形的演示、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研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科研题目,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模式来完成。针对多数师范生未来职业是教师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学习,然后由学生讲出来,从中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传授知识的宝殿,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圣地。
(三)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材料,教学能否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征是分不开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规定着学生学习的范围、层次和方式,限定着学生的主体活动。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全面建构学生主体活动机会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材料。为此,我们深挖教材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抓关键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高等师范学校数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
要在数学专业课程建设实践中取得实效,必须坚持 “学生为本,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扭转过去重技巧轻概念的做法,揭示形式逻辑推导所掩盖的概念的背景和实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阐述讲授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各种思想方法的精髓。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清概念的背景和应用,注重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重视数学建模活动,从建模选手培训到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学院的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三,利用数学符号计算软件为平台,解决数学中的计算、演示、推理、建模和模拟等教学任务,结合理论和实践,发散学生思维。要使数学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平面变立体,繁杂的脑力劳动得到机械化处理,纯理论问题转成实际操作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116);梧州学院重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08A0080)
数学建模是当今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事实上,当有数学的出现并开始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创立于两千多年以前的欧几里得几何,17世纪发现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都是科学发展史上数学建模的成功范例,这些模型的建立解决了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本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的数学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包括物理领域和非物理领域)的根本方法,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学科应用数学解决问题都是通过数学建模这个过程把数学与本学科融合起来,从而使本学科“达到完善的地步”的.因此,数学能力具体来说是数学建模的能力与学科专业能力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
一、数学建模可以建立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一个实际问题),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问题的内在规律,进行一些必要的简化和抽象,然后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方法和工具,把实际问题描述为一种数学结构(数学问题),对之用数学方法加以求解,最后对原问题作出回答的整个过程.从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看到,这里需要的能力包括: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要用数学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是什么,要理清问题当中的各种关系和脉络,把握好这个问题本身.
2.洞察能力
洞察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从错综复杂的对象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把握好各种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搞清楚主次,这就是洞察力了.所以从某种度角度来看,我们的洞察力看到的世界是本质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洞察到问题的本质后,还有一个对问题进行学科分析、描述的过程,需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思考,包括解决问题的步骤、步骤之间的关系、步骤的风险和收益,进而抽取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路径,描述过程关键点的基本工具有流程图、数据流图等.若是一个大问题,或者需要从系统层面来解决,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规划,进行整体性考虑.分解可按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子问题,另一个就是把问题的解决分解为不同的阶段.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分解和规划的能力.
4.“翻译”能力
这里包括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把经过分析、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最终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表达(翻译)出来,得到问题的数学模型,即从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过程;二是对得到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得到数学结果,最后还要把得到的数学结果用学科语言表达(翻译)出来,即从数学模型回到问题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当中,数学模型实际上就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它是通向彼岸的必由之路,它的两头都连着问题本身.这种双向的“翻译”能力是应用数学解决学科问题的最关键一步.
5.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得到的数学结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之进行检验.这是对数学模型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朝尽可能准确的方向努力的能力.当然,数学建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模型满足一定实际的要求,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精度就可以了.
6.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才能形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技术,这种技术才是在实际中能直接运用的.因为,往往一个实际数学问题求解过程的计算量是非常巨大的,用人工通常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数学建模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要学会几种常用的数学软件,如编程语言Mathematica、Matlab、Lingo、Lindo、Mathcai,统计软件Spss、SAS,办公软件Word、Excel等.计算机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就如虎添翼,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了.特别是现代社会,离开了计算机,就好像农民没有了农具,外科医生没有了手术刀一样.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传统数学教学的过程主要训练的是人的逻辑推理的能力,称为演绎数学.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不但能锻炼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训练人的归纳推理的能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不但应该重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去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建模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13-02
一、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人才参与其中,去解决高科技行业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这对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数学的发展跟不上其他行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不能满足对数学理论需求较大行业的发展需求,势必会拖行业的后腿,阻碍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好形势下,各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数学人才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数学学科要发展,靠的是更多更高层次的数学人才,而数学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培养的数学人才相对就多了,数学学科也相应的发展起来。所以提高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所接触到的每一堂课都是高质量的,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上述三方面的意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影响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
影响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进行探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自上世纪末中国大学扩招以来,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大幅度壮大,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有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老师同一学期担任几门专业课程,整个学期疲于上课,对于如何去上好课乏于思考。很多高校的数学专业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2.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素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崇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老师上好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那上起课来就会表现出不自信,照抄教材,很少或基本没有拓展,教材上没详细介绍的内容也就含含糊糊过去了。良好的教学态度是上好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态度表现为备课充分、上课严谨、爱生如子等。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提高。如果一个教师对上课敷衍了事,基本上不备课,上课时只带教材,上课照本宣科;对于配有教学课件的课程,教师只在上课前浏览下课件就直接上讲台的话,这怎能保证上课质量?较强的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教学技能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体现在个性化上,如板书、语言组织、课堂幽默的运用等。教师的教学技能越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三、关于如何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至于如何提高大学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考虑,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从管理层面入手,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可能由于办学规模的壮大,教师配置跟不上办学规模,有些高校的数学专业课程实行“任课教师上课,任课教师出题,任课教师改卷”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这就使得在整个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漏点题”或“教师给人情分”等现象,造成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水分。更有甚者,少部分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出十几道题,叫学生带回去做,而期末考试题就涵盖其中。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应从学校的管理层面入手,建立“教考分离”制度,实行任课教师负责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辅导,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则由其他教师负责。甚至可以先建立题库,考试试题从题库里随机抽取,考完后再由任课教师以外的教师来评阅试卷。另外,为了激发和监督任课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教学良知,学校相关部分可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奖惩机制,由教务处、督导组和院系相关领导负责执行。如对上课质量高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上课质量差的教师暂停其上课资格一年,在这期间学习其他教师的上课方法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上课技能。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里的名言,它意即教师应该给学生言传身教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为人品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教学良知,是难以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就更不用说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所以要想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组织的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弄清楚何为师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该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说些与自身身份背道而驰的话,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2)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难以在台上发挥自如。若教师上起课来照本宣科、板书照抄,不能延展和扩充,即使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解释清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局限于本教材之内,对于不同教材中的提法或观点,学生全然不知,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任课教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要经常去学习不同教材中的方法、观点,学习最新的研究结果,然后总结和归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补充。例如:在数学专业课程《泛函分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穿插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和趣闻轶事,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完“不动点定理”后,可以把关于此定理最近的一些推广和应用告诉同学们,这样不仅让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教学艺术和教学激情的水平提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上一直保持全神贯注是很难的,他们难免会开小差。在教学内容乏味和上课教师没有激情的情况下,学生还会昏昏欲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问题。对数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而言,此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笔者认为这需要任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激情的水平。什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的活动。教学艺术具体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口才、板书、仪容仪表、课堂的及时批评和表扬等。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什么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在课堂上特别是在数学课的课堂上,适当应用教学幽默对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数学课程的课堂一般不乏沉闷,如果任课教师能在某知识点处适当幽默一下,顿时能把气氛活跃起来,能使学生精神起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能展现教师的才能与机智,更为重要是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教学激情,即是对教育的一种热爱,专注、投入、执着。它是一种活力,也是一种敢于挑战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是充满自信的、一走上讲台就神采飞扬的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而富有激情的教师就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对新学期的开始充满欣喜和期盼,对学期结束或学生毕业离校又恋恋不舍。如果一个教师教学充满激情,他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就能感召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欢快愉悦,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和这个教师担任的这门课程,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以上某些观点参考文献[1,2],类似的探索可见参考文献[3])。
总之,要想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机制建立上入手,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现代教育事业就如服务业一样,要想让“顾客”满意,就得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想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得有良好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