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07:39: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技术企业党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当前建筑企业内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施工建筑企业中,不仅要以创造精品工程为目标,更应该改进施工企业的党务工作,加强对党务工作,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浪潮,带动企业内更多的员工热爱党务工作。以下就来介绍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务工作制度问题。
在建筑企业内,党建工作制度不健全,在企业党建工作中,人们工作并不主动,无法形成合力抓党建的局势,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1】。还存在负责人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及经办人跟踪不的问题紧,对于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企业的党务工作有始无终,在被动、应付式地情况下实施党建,党建工作趋于一般水平。
第二,党建目标不明确。
建筑企业内,党建工作中的责任目标并不明确,致使对党建工作有心无力,在党建工作中“走过场”现象严重【2】,落实执行存在弊端。建筑企业的党务工作中,没有全面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使部分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党务人员素质差。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的党务工作中对于新党员的培养方面还不够完善,而且部分党务工作人员工作执行上不够积极,使得施工企业的党建工作执行中出现不平衡的情况【3】。党务工作的执行与落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建筑企业党务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实执行。
第四,不具特色。
在当前建筑企业的党务工作方面,党务工作的特色还不够明显,缺乏吸引力,致使在实际党务工作执行中,党务人员不够热情,缺乏对建筑企业党务工作的有效指挥。并且,在建筑企业中,对于深化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党务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发挥党务工作在建筑企业内的作用。
二、改善建筑企业党务工作的措施
加强建筑企业党务工作水平,应该利用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优势,从多个方面促进建筑企业内党务工作的执行,有效避免传统党务工作中的弊端。以下就来介绍具体的执行对策。
第一,提高党务人员素质。
在企业中应该继续做好对年轻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工作,重视对党务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内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应该加强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在政工干部人员中,应该善于观察、唯德是用,对党员队伍进行党性培养,加强对企业内党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以及提高企业内党务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党务人员应对复杂局面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还要完善企业内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第二,健全企业内的党务制度。
在建筑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应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使之形成长效的机制,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的领导责任制。强化企业内的党务班子建设,为企业的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认真落实党务工作制度,加强党务人员对下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增强建筑企业内党务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党务工作水平。在建筑企业内部,针对在党务工作中应该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提高企业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当前企业内的党务工作水平。
第三,创新企业的党务工作。
【关键词】安全域 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关键词】安全域 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因电子政务系统受攻击导致系统瘫痪而使政务停滞的事例时有发生,而因网络完全问题导致的泄密事件也成为政务工作安全保密的主要威胁之一。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将以河南省党务内网市级为例,分析探讨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
1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障体系
党务内网中存在大量涉及国家秘密信息,内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包含管理要求和技术体系两个方面内容,国家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有明确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1.1 管理要求
根据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中关于按照最高密级进行管理的要求,将电子政务内网(党务内网)市级平台定为“机密”级,县(市、区)网络定为“秘密”级,并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规范》规定的相应密级防护要求进行安全保密建设和管理。所有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主体均应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应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其自身不可篡改。对于以数字文件方式在线或离线存储的信息,应将存储、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存储备份及输入输出硬件系统进行密级标识。凡是存储了党委系统信息的硬盘、光盘或磁带等离线存储介质必须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标识和管理。
1.2 安全技术体系
构建安全系统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单一安全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安全需要。 安全系统不允许有“短板”存在,党务内网构建了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次的全方位党务内网的安全技术体系。
2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最基本要求,主要从设备放置安全、通信线路安全、环境安全、出入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考虑:
党务内网的核心设备全部放在符合国家标准GB50174-1993标准的专用机房中。机房实行24小时监控并使用屏蔽机柜。通信线路采用移动公司的专用传输线路,设备和线路独立于其它网络,并对传输线路进行链路加密和线路屏蔽。通过物理分隔明确区域划分,为防护设备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对安全区域按照保护级别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结合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强化出入控制措施。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综合保障党务内网相关设备的物理安全,避免出现系统运行安全事件和泄密事件。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通过高性能防火墙、入侵防御、入侵检测、防病毒网关、密码机等安全保密设备核心交换机连接,即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1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是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而安全访问控制的前提是必须合理的建立安全域,根据不同的安全访问控制需求建立不同的安全域。
党务内网按照信息资源的等级、同时参照基础架构的功能和角色划分为4个安全域,分别为:市级网络中心、市委办公室局域网、市直单位用户终端、县级网络中心。
市级网络中心分为应用与安全服务支撑区、公共应用服务器区、运维管理区三个安全区,通过一台多端口防火墙实现安全区的边界防护。市委办公室局域网是市委机关的核心区域之一,网络边界配置防火墙。全市市直单位,通过防火墙、密码机和运营商城域网连接到市委安全域,网络边界配置防火墙。县级网络中心网络区域配置防火墙1台,负责县(市、区)委用户终端的安全防护和网络接入。
3.2 边界完整性检查
市级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应用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对非法外来接入进行检查和阻断;二是通过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对非法外联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综合运行防火墙技术、交换机或路由器的ACL和802.1x协议、隔离网闸等安全访问控制手段,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检查,拒绝一切未授权自私非法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用户终端。桌面终端安全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私自非法接入政务内网以外的其它网络。利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在线策略和离线安全策略,详细分配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授权访问资源,禁止多网卡和非法路由、红外接口、蓝牙、1394接口、USB接口等可能产生外联行为连接方式,并对非法外联时产生的非法路由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要能够记录非法外联用户、时间等,以备审查。
3.3 安全审计
审计系统能够真实地记录用户的操作或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触发自身日志功能而产生的事件数据;当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越权操作时,能及时告警或同时阻断;通过系统提供的审计记录能迅速地查找出违规者的真实身份。审计系统所记录的所有日志信息,均应储存在自身存储系统中,以备能够根据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或生成审计报表。审计记录不得轻易删除或修改,审计系统自身必须具备用户权限控制机制。
党务内网的网络审计系统采用网络旁路侦听的方式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采集、分析和识别,并对应用层协议进行完整还原,根据制定的安全审计策略进行审计响应。网络旁路监听不改变用户的网络结构,不影响用户的网络性能和应用业务,能根据用户或服务进行网络流量统计分析,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异常流量。
3.4 入侵防范
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是对网络入侵行为的检测和控制。它通过监视计算机网络数据报文,并对这些报文进行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一旦发现攻击能够发出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阻断、跟踪和反击等。目前最新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还引入全面流量监测发现异常,结合地理信息显示入侵事件的定位状况,应用入侵和漏洞之间具有对应的关联关系,给出入侵威胁和资产脆弱性之间的关联风险分析结果,从而有效地管理安全事件并进行及时处理和响应。
3.5 恶意代码防范
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要求,病毒网关应具备查杀当时流行的病毒和木马的能力,其病毒库应能够在线或离线及时更新,更新周期不应超过一周,遇紧急情况或国际、国内重大病毒事件时,能够及时更新。网络边界恶意代码的防范主要是采用边界防病毒网关过滤技术,主要有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一体化安全网关技术等,通过防病毒网关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安全代码检查,将可疑恶意代码进行隔离、查杀和过滤。
3.6 网络设备防护
各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审计等都必须具备管理员身份鉴别机制,可以采用帐号、静态口令、动态口令、KEY、数字证书等方式或两种以上组合方式进行身份鉴别。网络设备应限制远程登陆管理IP地址范围或禁止远程管理,必要时只允许少数或管理域的IP主机方可以管理权限通过网络登陆设备配置和维护操作,通过网络远程配置管理必须采用加密方式(如:SSH或HTTPS)建立连接,以防连接会话被窃听或篡改。所有操作必须有审计员帐号监督审计,审计管理员可随时查看系统管理员对网络设备所做的操作。
4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包括:系统配置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主机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安全审计、主机与介质管理(补丁分发、终端安全管理、介质管理等),其中主机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安全审计、主机与介质管理(补丁分发、终端安全管理、介质管理等)要求与省级网络中心部署的相应系统对接。
通过采用正版安全系统,系统加固,定期安全评估发现漏洞,及时安装漏洞补丁,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等保证操作系统安全。通过桌面安全管理系统(补丁分发、终端检查、接口管理、非法外联接入管理)、信息安全综合强审计系统(系统账号管理、操作系统使用权限管理)来实现,禁止用户用公用账户登录系统。在网络的应用与安全支撑服务区配置一部网络杀病毒软件服务器,负责所有接入网络的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的病毒查杀管理和病毒库更新。在网络的安全支撑区部署一套违规外联监控系统。在所有接入网络的终端上配置违规外联监控系统客户端。及时发现并阻断违规外联行为,并向网络管理人员发出报警。加强主机及移动介质的管理、硬件资产管理(登记计算机硬件配置,防止私开机箱)、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存储介质登记注册,规范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管理等。
5 应用安全
建立与省级网络中心体系一致的二级安全应用支撑平台,与省内网管理中心完成对接。包括市级证书认证和查询验证系统,同时接入市级身份认证节点和省级证书认证和查询验证系统,为市级网络平台提供证书服务;市级可信时间服务系统,与省级保持一致;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系统、单点登录系统及信息保护和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应用的安全保障,与省内网管理中心的系统完成对接。
5.1 电子身份认证基础设施
党务内网市级网络中心的应用和安全支撑服务区建设数字证书注册审批分中心(RA,Registration Authority)。市委RA系统对证书发放、管理,负责本市及所辖县、区委的证书申请者的信息录入、审核以及证书发放等工作;同时,对发放的证书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发放的数字证书存放于USB-KEY中。依托省内网中心的应用和安全支撑服务区建设数字证书注册审批分中心,并保证和其对接。
5.2 可信时间服务系统
在市级网络平台的应用与安全支撑服务区部署1套可信时间服务系统,防止用户对自己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否认,在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结合PKI/CA系统实现。
5.3 统一用户管理
通过体系一致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对系统内所需要的用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不同安全域的用户信息进行同步,保障用户身份的安全和一致性。按照省委办公厅统一规划建设。
5.4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通过体系一致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省电子政务内网(党务内网)用户的身份鉴别。用户访问受保护的业务系统时,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进行用户身份鉴别。建设单点登录系统,实现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根据用户的身份及访问权限,对用户访问网络、应用、资源的行为进行识别和控制。
6 数据安全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两个方面内容。
6.1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数据安全的基本要点之一。主要包括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要求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使用数字签名或散列函数对密文进行保护。接收方在收到数据的同时也收到该数据的数字签名,接收方依据数据签名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2 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数据在受损后恢复最快的数据安全措施,要求将系统重要数据利用光盘库、磁带机、磁带库或其它存储设备,复制数据的副本,并且将备份介质异地存放;数据备份方式可以选择海量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在首次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时,必须选择海量备份方式,要求每天对数据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每周对数据进行一次差备份。重要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系统包括硬件部分,要采冗余结构,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必要时使用存储区域网(SAN)模式进行异地存储备份。
7 小结
信息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安全保障体系。为保证电子政务内网(党务内网)的安全、高效运行,除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还必须有稳定合理、分工明晰的安全运行维护组织。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负责运行维护工作,执行安全运行维护职能,保证电子政务内网(党务内网)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参考文献
[1]戴黍,刘劲宇著.电子政务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2]李湘江.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J].现代图书馆技术,2002(02).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子政务的范围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括各级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其实现过程。
关键词:
网络环境;信息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创新
一、引言
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民主化进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需求也不断得到了满足。纪检监察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的监督部门行使的两种职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开展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机构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如何在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网络信息时代下,将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理念和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此为导向进行科学高效的决策,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效率,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强化纪检监察业务效果,为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是服务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前提条件。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有效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水平,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顺应时展潮流,加快纪检监察部门的自身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网络信息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呈现了多元交互性,自由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信息的传播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新闻传播机构,政府、企业、个人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传播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主流媒体的控制,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因此,在新的信息环境下进行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巧用信息技术,降低工作成本。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办案程序相对复杂、繁琐,工作量较大,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更加快捷迅速,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可以加快群众访信的回复、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加快案件的审查。在这种信息公开透明的组织氛围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对纪检监察部门的自身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在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依法履责,收集相关证据,查阅相关资料。因此,各个部门之间必须要做到信息流通,资源共享,沟通方便,协调合作。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定向化、目标化整合。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信息部门数据库系统的有机互联,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监察障碍和决策失误,有效整合案件审理材料,规避信息孤岛带来的错误导向,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校整合和合理共享。
3.拓宽民主诉求渠道,加快民主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诉求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广大人名群众有了更多参政议政的平台。公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监督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举报行为,使得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具备了更为厚实和坚定的群众基础。目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腐倡廉监察已经成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监察部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研究报告指出,17.4%的案件审理均来自于网络举报和检举。此外,在多互联网较发达地区,网络举报已经成为了举报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拓宽民主诉求的渠道,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遏制腐败蔓延的趋势,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纪检监察部门都将网络技术应用到部门内部管理中,以期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人才稀缺等问题使得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发展相对缓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部门的领导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有可无。还有部分领导只是将信息化作为传播信息,宣传党政、党务,公开政务的一种手段,在提高面向群众服务能力、推行纪检监察工作电子化、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和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对于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2.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利用网络信息化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其中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速度能够为案件的审理带来质的突破。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免会有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在举报平台上进行恶意中伤,传播非法、无效的虚假信息,为案件的审理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甚至造成颠倒黑白的后果。大量研究发现,纪检监察部门的信息公开速度与其所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具有正比例相关关系。因此,如何有效甄别举报信息,引导公民理性监督,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信息化人才稀缺。纪检监察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稀缺。大部分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具有优秀的法律素养,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十分贫乏。信息化技术的引入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否则很多技术都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新环境的不匹配,反而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机制复杂化的问题。因此,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干部队伍形象的关键。
四、网络信息时代下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纪检监察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现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网络信息时代下,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反腐形势,大力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力度,号召广大人名群众参与其中,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健康地活动,营造健康正能量的网络反腐文化环境。此外,要坚决打击网络上蓄意破坏、可以摸黑,不切实际投机分子。同时,各部门领导干部应该高度反腐倡廉宣传平台,主动公开工作方案和计划,做到信息透明,公正公开,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网络反腐倡廉文化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因此,纪检监察部门更应该顺水推舟,开拓思路,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反腐文化的宣传、加深人民的反腐观念,丰富反腐手段。
2.建立网络舆情监督信息迅速反应机制。网络舆情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督可以有效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网络信息时代下,快速、实时的网络信息传播可以使纪检监察部门快速截取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反腐倡廉工作不仅仅需要网民、媒体、百姓的监督,更重要的是纪检监察部门能够对监督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并采取相关措施。当然,对网络舆情监督的目的不仅仅是采取相应反应,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从而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某一系列现象。为了将网络舆情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网络舆情处置方案,针对网民反映的信息,对舆情进行获取、筛选、立案、调查、意见明确,做到透明化、公开化,从而给举报网民满意的答复。此外,纪检监察部门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网络舆情进行主动查案,主动进入可能引发舆论的地方,有序化地开展工作。
3.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信息化素养。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作为信息收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效率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所转变,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相关部门应该组织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化培训和指导,利用宣传、讲授、调研等易于接受的形式对相关一线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技术对日常工作加以规范,降低工作成本,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宣传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优点,从心理上消除工作人员的抵触心理,增强工作人员的认同感,从而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纪检监察队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给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与时俱进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纪检监察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熟练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对网络舆情和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环境,保证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目的。
作者:孙宇权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
参考文献:
[1]毕胜.新常态下企业纪检工作开展的困境与对策[J].时代报告,2016(36).
[2]孙立勇,张巍.推进科技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3]任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10).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状态下,如何做好铁路辅业企业党建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四有六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即:“有理、有情、有形、有效”、“要尊重人、要理解人、要关心人、要帮助人、要培养人、要引导人”,全面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所谓“有理”,就是要坚持传道与解惑相统一,以理服人,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由灌输型向启发型转变,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使广大职工明理守法,知理而行。要把握辅业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其重要内容就是要经常进行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形势教育。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特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改革和发展是自己的利益所在,深入了解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前景、存在的风险、面临的困难,帮助辅业干部职工树立适应新体制需要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患难、共荣辱的主人翁意识。
所谓“有情”,就是要坚持真情与实情相统一,以情感人,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说教型向情感型转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把党建工作寓于对职工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之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应把职工单纯看成受教育的对象,必须明白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如一味地批评指责,不去关心存在的实际问题,那么思想问题非但解决不了,而且还会引起较大的逆反情绪,当前,应加强对辅业职工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对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分流转岗或暂时还没有合适岗位的职工,要组织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的工作、生活需要,提供不同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和条件,绝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有丝毫歧视。要设身处地考虑、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所谓“有形”,就是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以形聚人,使党建工作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在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在当前铁路主辅分离、企业改制的重要时期,机制变化大,利益矛盾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疏通引导,解疑释惑。在企业以生产经营改制为中心的同时,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手段占领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弘扬好人好事,让广大员工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及时发现萌生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做好事前和事中的思想工作,尽量减少矛盾的形成。
所谓“有效”,就是要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要提倡科学的方法,提高职工党建参与意识,工作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主要表现为职工思想素质、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企业职工凝聚力和主人公意识的增强。
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的“六要”,既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也是环环紧扣的工作流程。尊重人、理解人是基础,关心人、帮助人是关键,引导人、培养人是根本。
新时期党建工作对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1.作为党务政工干部,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铁路辅业企业党务政工干部应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增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应做到清正廉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位子的问题,面子问题和票子问题。遵纪守法,积极培养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对党、对企业、对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职工,成为受群众信赖的知心人。
2.作为党务政工干部,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政策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拓展知识面。铁路辅业企业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一是保证和维护企业经营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是保证和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和队伍的稳定,因此,铁路辅业企业的党务政工干部应多了解企业的历史、发展史、生产经营、组织运作等情况,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遵循经济规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3.作为党务政工干部,要坚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信心。铁路辅业党务政工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所起的带头作用和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不要受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次要论,不要论,让步论”的影响,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和明辨是非的政治辨别力。要在职工中起好带头和带动作用,要保证、维护企业经济工作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1 理论介绍
1.1 SOA介绍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该模型将不同功能的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协议接口或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SOA是首个以企业业务长期发展为出发点的IT架构。
1.2 BPM介绍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一种针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化方法。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分析,针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设计和描述,最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便于实时跟踪、管理,进而达到以规范、标准的方式驱动企业业务的流转。
1.3 二者关系
SOA是一种自底而上的技术驱动创新,而BPM是自顶而下的一种业务驱动创新。二者的联合使用,可从战略层对企业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规划,同时还能从战术层进行更为合理的企业系统构架建设,通过不断的分析,识别出最具有价值的业务流程模式,然后基于SOA架构实施,必能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 基于SOA架构下的BPM的应用
2.1 案例介绍
M集团是一家大型能源企业,经过数年快速发展期,达到可扩张的阶段。该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市场资源以及品牌资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金融化、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做好了全面准备。
2.2 基于SOA的IT架构规划设计
2.2.1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
M集团在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架构设计应遵从战略一致性原则、国际信息技术战略发展原则、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原则、IT组织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原则、统筹规划与分布建设原则以及成熟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2.2.2 应用框架设计
在对信息化战略目标充分解读的基础上,M集团确定其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应采用一个协同门户,保障系统的扩展性和弹性;两套保障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防护管理体系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安全保护,防止重要数据丢失;三大支撑平台分别为硬件、软件和应用系统平台,应用系统以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为基础,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和应用;同时应用系统平台分为集团管控层、经营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三个层面,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四层业务应用是集团经营业务管理的核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
2.2.3 数据逻辑架构
数据共享若以连线为基础,则可能会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或者使不同应用之间形成繁杂的信息链接网络,这是应当避免的。M集团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数据平台作为中心支撑,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实际建设中,企业业务层面的主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和技术实现层面的应用集成应该作为数据共享支撑平台的核心。
2.2.4 逻辑部署架构
M集团核心数据库系统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通过冗余设计和并行处理方式,提高数据服务的可靠性;应用层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技术架构,利用大型商务服务器集群技术,将物理应服务改为虚拟应用平台,负责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应用系统的集成;业务系统均接入SOA提供的接口,不同业务系统数据可通过集成平成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工作,减少数据交换和集成的成本,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2.3 业务流程系统建设
2.3.1 集中流程管理的总体解决思路
集中流程管理对集团的基础支持体系进行了扩展,将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扩展至生产、销售、物流等全方位的业务系统。扩展后的业务系统将更加全面化,在对业务流程系统进行建设时应从三方面考虑:满足集团发展的需要;能够提高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2.3.2 集中流程管理的设计实现
M集团集中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人事、财务、权限和信息管控四个方面,本文以人事管理为例,对其设计进行简要介绍。
(1)人事管控的核心内容是对下属单位关键岗位人员的管控,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员任免、薪酬管理、考核管理等。
(2)人事管控的核心流程。人员招聘流程为: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招聘计划分层领导审批招聘方案人力资源经理审批聘用制员工分管领导批准重要职位人员录用入职人员试用期考核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是否录用;关键岗位晋升流程设计如下:人力资源部、党务工作部或二级单位党委对接班人进行考察集团分管领导决定是否需特聘人资部、党务部和二级党委提交选聘综合报告二级党委、总经理、董事会审批报告。除以上几种业务流程外,人事部还包括高层、中层领导业绩考核、员工调配、年度薪酬总额结算、年度培训计划编制等多项业务,并根据业务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度越来越大,企业依靠资源占有和生产扩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而基于SOA构架下的业务流程建设,则能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方案,优化内部管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围绕国际化工城的战略定位,紧紧依托金山区现有化工产业基础、物流配套设施和战略枢纽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大化工企业的引领作用,强化生产、经营、物流、金融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协调各大通信运营商实施管线、基站、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组织编制亭林等镇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全年共建设管线120多沟公里。全区宽带用户9.8万户,出口带宽30G,固定电话装机20.9万户,移动电话52万户。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协调建设“化工品电子交易平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BtoB电子商务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协助化工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化工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该平台可实现产品数量、价格的和更新、网上交易;洽谈、交易合同撮合;合同处理与查询、成交信息查询、交易统计等的电子交易功能,已获得中国石化石化股份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的支持,并得到了市信息委的专项资金扶持。
3、举办企业信息化系列培训讲座。我们对全区的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摸清其信息化基本状况,分析其信息化观念和形势。结合调研宣传,引荐软件研发企业进行信息产业资质的申报,并在金山门户网、金山企业网等网站设立信息产业政策相关栏目,宣传和解读各类信息产业政策,供企业参考和应用。年度,共举办企业信息化系列培训讲座4次,130余家企业的2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以农村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市信息委的试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1、加强农村信息化宣传,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多种媒体和渠道,因地制宜地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组织召开了金山区农村信息化现场推进会,回顾总结前期我区农村信息化主要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市信息委领导对我区的农村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金山模式”。
2、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扩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统一网络、统一场所、统一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实现集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完成廊下镇、枫泾镇、金山卫镇和吕巷镇的55个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又建成了69个“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到全区124个行政村(5个农村居委会)。基本体现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为民办事、合作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政府管理、教育培训、便民服务”六大功能,推动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的信息化。
3、开发“二大”应用平台,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
建立全区统一的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城镇党务管理、村务管理等应用,并完成对区人口库系统、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区级OA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整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便民利民的目的。
开发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市农委等条线资源为支撑,深入挖掘本区个性化、特色性的涉农信息资源。对外,通过金山农业网、农信通、农产品交易平台等多种渠道,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业大户、农产品购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各类信息服务;对内,通过建设规模经营户管理系统,有效落实农业补贴,提供辅助决策等服务。规模经营户管理系统被评为年度市区县信息化优秀成果奖。此外,通过建设蔬菜管理子系统,将金山优质农产品加工、产品、服务等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农民组织化生产提供服务。
4、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按照本市“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的要求,成立了由区信息委、教育局、妇联、农委组成的金山区“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工作小组,对本区10个培训点进行了认定与授牌,并对各培训点的相关教师进行了农村信息化师资培训及指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培训质量。制定了培训普及计划并积极实施针对农村基层管理者、专业农民及有积极性的普通农民的培训工作和针对普通农民的宣传工作,经过精心组织与合理安排,目前已完成3066人的培训和20139人的宣传普及工作,分别达到年度培训和宣传普及指标的110%和101%。
三、以发展信息产业为先导,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认真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宣传、引导、服务、交流”的宗旨,认真做好了信息产业政策、专项资金申报、“双软”资质认定等方面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使企业受惠于产业政策。加强了传统企业和软件企业间的合作与提升,对处于游离状态的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做好了规范和引导服务。通过举办信息化培训与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企业营造了互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认真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统计工作。按照《软件业统计报表制度》,对注册于我区的软件认定企业进行按季度定期网上报表统计,根据获得的相关运营指标,全面分析和掌握我区软件产业的基本情况、总体规模和发展现状等,并对我区信息产业运营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和落实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依据,也为履行服务企业的职能提供数据基础。年度,共有40家软件企业季度报表数据进入统计系统,其中软件认定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33家,非认定软件企业7家。
3、完成了软件认定企业年审、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申报初审工作。根据《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软件企业认定实行年审制度”的要求,经自愿申报,市软件企业认定联席会议办公室对2007年度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及2007年度认定的软件企业进行了年审。年我区共有30家软件认定企业参加了年审,其中通过区信息委初审的28家软件企业全部顺利通过市信息委年审。今年又有3家企业获得软件认定企业资质,使我区获得软件认定和系统集成相关资质的企业数量已增至33家。
根据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初审工作。共有注册于金山区的13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参与申报,其中“AutoCAPP—全自动工艺生成系统V1.0”项目获得市信息委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四、以电子政务应用为基础,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管理能力
1、升级改版区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升级电子邮件系统及镇、区OA办公平台,更新数字证书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区办公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同时,政务网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已覆盖到全区各部委办局、区直属单位(部门)、区属企业、各医院、学校、村(居)委会,联网计算机用户已超过5000户。
2、有序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协调各大通信运营商接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区、镇(街道)二级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增强城市管理领域的统筹监管、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能力。
3、开发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子系统。围绕城镇政务管理工作中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等内容,建设全区统一的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子系统,形成较完整的城镇政务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事务的管理水平。建设城镇党务管理子系统。围绕基层组织、党员、党务等党建工作,开发全区统一的党务管理系统。建设村务管理子系统。将社区事务受理工作向村级的延伸,实现在村一级的民政事务、计生事务、残联事务三大类事务的服务。并实现一体化的村务公开信息公布。建设城镇门户及授权管理子系统。通过统一门户系统,对区内各单位的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授权实现不同用户不同的办公平台,增强了个性化的办公平台功能。同时,将区内已有的系统和在建的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使各个系统的数据资源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4、完成区公共服务中心机房建设。针对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我们对新大楼的中心机房进行了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和遵循新中心机房的标准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完成了地板敷设、UPS电源安装、精密空调安装、机柜安装、气体消防系统安装,大楼弱电间的网络布线以及交换机的安装和调试,下半年陆续将服务器和安全设备搬进新中心机房进行调试,将服务器群分为内网服务器群、外网服务器和托管服务器群进行分类管理,在国庆期间完成了光缆的切割。
5、拓展人口基础数据应用。一是完善来沪人员管理系统。根据人口办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来沪人员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多项统计功能,修改了部分程序,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二是完善人口库系统。对原有人口库系统进行了整合,完善和丰富了统计功能,对人口库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开发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区所有残疾人员信息库,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将各自掌握的残疾人员信息通报给残疾人联合会,以达到优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6、加强了区级公务网分级保护改造。为了进一步提高区级公务网的安全性,根据区保密局的要求,对区级公务网域各接入点进行分级保护改造,对原有的网络方案、保密要求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分级保护的改造方案。区级公务网改造实施后,能够提升区级公务网的安全性、保密性。
7、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区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统筹各政府财力渠道建设经费的使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按照《金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审核办法,对全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统一管理和资金审核。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2009年度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申报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和分组归档。
8、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一是制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购置了相关的信息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完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定。二是突出重要时刻的安全保障,通过加强外网网站漏洞扫描,内网服务器群系统加固,健全值班制度等措施,确保了奥运期间信息网络安全。三是加强网络的日常安全维护,定时地对中心机房的所有服务器的系统进行补丁升级,加强托管网站的管理,加大网络监控力度,防治病毒和控制流量,保证了区政务网的安全、畅通。
9、全力推动社保卡的发放和应用。围绕“突出应用、强化服务”的宗旨,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卡和居住证的申领、发放和补换卡工作。一是推进社保卡扩大申领工作,将社保卡发放范围扩大至0-18岁的人群,共发放社保卡23701张、婴儿卡16819张。二是认真做好敬老服务专用卡发放工作。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为本区户籍的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具有乘车记次功能的社会保障卡31628张。三是开展新学年学籍卡申领工作,共发放学籍卡11540张。四是办理来沪人员临时居住证65711人次,为市民补换卡8705张。
五、以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根据区“作风建设年”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文明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组织召开金山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全体成员会议,总结部署年度工作,明确了年度诚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指导推进全区诚信建设活动开展。组织开展3.15消费者维权宣传活动。指导和帮助区劳动局、食药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区劳动局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和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有2家企业被评选为诚信示范企业,40家企业被评选为诚信企业;区科委组织开展了“创建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有12家企业被评选为“2007年度创建诚信企业活动先进单位”。三是组织开展年金山“诚信活动周”宣传活动,召开政府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及应用研讨,探讨执法信息共享内容、方式、途径以及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政府的执法信息逐步公开透明,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上街设摊宣传,普及信用知识,提高市民和企业对信用认知度,不断营造“诚信金山,和谐生活”氛围。举办企业信用管理及应用讲座,让企业知道如何建设信用管理制度和如何规避商业交易风险,促进商务诚信健康发展。
六、以推进信息公开为契机,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公开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公开渠道有效拓宽,受理程序明显规范,公开内容不断深化。
1、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公开意识。组织开展《条例》和《规定》的学习宣传,深刻理解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公开的范围、方式和责任,把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作为公开的重点。同时对照《条例》对已公开的目录、指南和信息进行了修改补充。
2、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按照《条例》和《规定》的要求,重新明确了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区级层面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协调推进,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同时,明确了各政府机关的办公室为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推进、落实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工作机制完善,公开内容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保密审查制度、信息协调制度、内容核对更新制度,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截止年底,全区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98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6.4%,新增规范性文件110条,提供服务类信息1021条,提供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1882条,网站专栏页面的访问量161万人次;收到公开申请43条,答复42条。
围绕国际化工城的战略定位,紧紧依托区现有化工产业基础、物流配套设施和战略枢纽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大化工企业的引领作用,强化生产、经营、物流、金融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协调各大通信运营商实施管线、基站、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组织编制亭林等镇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全年共建设管线120多沟公里。全区宽带用户9.8万户,出口带宽30G,固定电话装机20.9万户,移动电话52万户。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协调建设“化工品电子交易平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BtoB电子商务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协助化工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化工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该平台可实现产品数量、价格的和更新、网上交易;洽谈、交易合同撮合;合同处理与查询、成交信息查询、交易统计等的电子交易功能,已获得中国石化石化股份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的支持,并得到了市信息委的专项资金扶持。
3、举办企业信息化系列培训讲座。我们对全区的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摸清其信息化基本状况,分析其信息化观念和形势。结合调研宣传,引荐软件研发企业进行信息产业资质的申报,并在门户网、企业网等网站设立信息产业政策相关栏目,宣传和解读各类信息产业政策,供企业参考和应用。年度,共举办企业信息化系列培训讲座4次,130余家企业的2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以农村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市信息委的试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1、加强农村信息化宣传,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多种媒体和渠道,因地制宜地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组织召开了区农村信息化现场推进会,回顾总结前期我区农村信息化主要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市信息委领导对我区的农村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2、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扩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统一网络、统一场所、统一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实现集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完成廊下镇、枫泾镇、卫镇和吕巷镇的55个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又建成了69个“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到全区124个行政村(5个农村居委会)。基本体现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为民办事、合作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政府管理、教育培训、便民服务”六大功能,推动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的信息化。
3、开发“二大”应用平台,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
建立全区统一的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城镇党务管理、村务管理等应用,并完成对区人口库系统、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区级OA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整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便民利民的目的。
开发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市农委等条线资源为支撑,深入挖掘本区个性化、特色性的涉农信息资源。对外,通过农业网、农信通、农产品交易平台等多种渠道,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业大户、农产品购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各类信息服务;对内,通过建设规模经营户管理系统,有效落实农业补贴,提供辅助决策等服务。规模经营户管理系统被评为年度市区县信息化优秀成果奖。此外,通过建设蔬菜管理子系统,将优质农产品加工、产品、服务等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农民组织化生产提供服务。
4、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按照本市“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的要求,成立了由区信息委、教育局、妇联、农委组成的区“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工作小组,对本区10个培训点进行了认定与授牌,并对各培训点的相关教师进行了农村信息化师资培训及指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培训质量。制定了培训普及计划并积极实施针对农村基层管理者、专业农民及有积极性的普通农民的培训工作和针对普通农民的宣传工作,经过精心组织与合理安排,目前已完成3066人的培训和20139人的宣传普及工作,分别达到年度培训和宣传普及指标的110%和101%。
三、以发展信息产业为先导,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认真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宣传、引导、服务、交流”的宗旨,认真做好了信息产业政策、专项资金申报、“双软”资质认定等方面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使企业受惠于产业政策。加强了传统企业和软件企业间的合作与提升,对处于游离状态的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做好了规范和引导服务。通过举办信息化培训与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企业营造了互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认真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统计工作。按照《软件业统计报表制度》,对注册于我区的软件认定企业进行按季度定期网上报表统计,根据获得的相关运营指标,全面分析和掌握我区软件产业的基本情况、总体规模和发展现状等,并对我区信息产业运营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和落实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依据,也为履行服务企业的职能提供数据基础。年度,共有40家软件企业季度报表数据进入统计系统,其中软件认定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33家,非认定软件企业7家。
3、完成了软件认定企业年审、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申报初审工作。根据《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软件企业认定实行年审制度”的要求,经自愿申报,市软件企业认定联席会议办公室对2007年度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及2007年度认定的软件企业进行了年审。年我区共有30家软件认定企业参加了年审,其中通过区信息委初审的28家软件企业全部顺利通过市信息委年审。今年又有3家企业获得软件认定企业资质,使我区获得软件认定和系统集成相关资质的企业数量已增至33家。
根据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初审工作。共有注册于区的13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参与申报,其中“AutoCAPP—全自动工艺生成系统V1.0”项目获得市信息委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四、以电子政务应用为基础,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管理能力
1、升级改版区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升级电子邮件系统及镇、区OA办公平台,更新数字证书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区办公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同时,政务网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已覆盖到全区各部委办局、区直属单位(部门)、区属企业、各医院、学校、村(居)委会,联网计算机用户已超过5000户。
2、有序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协调各大通信运营商接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区、镇(街道)二级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增强城市管理领域的统筹监管、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能力。
3、开发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子系统。围绕城镇政务管理工作中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等内容,建设全区统一的城镇政务综合管理子系统,形成较完整的城镇政务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事务的管理水平。建设城镇党务管理子系统。围绕基层组织、党员、党务等党建工作,开发全区统一的党务管理系统。建设村务管理子系统。将社区事务受理工作向村级的延伸,实现在村一级的民政事务、计生事务、残联事务三大类事务的服务。并实现一体化的村务公开信息公布。建设城镇门户及授权管理子系统。通过统一门户系统,对区内各单位的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授权实现不同用户不同的办公平台,增强了个性化的办公平台功能。同时,将区内已有的系统和在建的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使各个系统的数据资源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4、完成区公共服务中心机房建设。针对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我们对新大楼的中心机房进行了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和遵循新中心机房的标准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完成了地板敷设、UPS电源安装、精密空调安装、机柜安装、气体消防系统安装,大楼弱电间的网络布线以及交换机的安装和调试,下半年陆续将服务器和安全设备搬进新中心机房进行调试,将服务器群分为内网服务器群、外网服务器和托管服务器群进行分类管理,在国庆期间完成了光缆的切割。
5、拓展人口基础数据应用。一是完善来沪人员管理系统。根据人口办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来沪人员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多项统计功能,修改了部分程序,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二是完善人口库系统。对原有人口库系统进行了整合,完善和丰富了统计功能,对人口库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开发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区所有残疾人员信息库,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将各自掌握的残疾人员信息通报给残疾人联合会,以达到优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6、加强了区级公务网分级保护改造。为了进一步提高区级公务网的安全性,根据区保密局的要求,对区级公务网域各接入点进行分级保护改造,对原有的网络方案、保密要求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分级保护的改造方案。区级公务网改造实施后,能够提升区级公务网的安全性、保密性。
7、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区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统筹各政府财力渠道建设经费的使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按照《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审核办法,对全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统一管理和资金审核。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2009年度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申报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和分组归档。
8、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一是制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购置了相关的信息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完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定。二是突出重要时刻的安全保障,通过加强外网网站漏洞扫描,内网服务器群系统加固,健全值班制度等措施,确保了奥运期间信息网络安全。三是加强网络的日常安全维护,定时地对中心机房的所有服务器的系统进行补丁升级,加强托管网站的管理,加大网络监控力度,防治病毒和控制流量,保证了区政务网的安全、畅通。
9、全力推动社保卡的发放和应用。围绕“突出应用、强化服务”的宗旨,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卡和居住证的申领、发放和补换卡工作。一是推进社保卡扩大申领工作,将社保卡发放范围扩大至0-18岁的人群,共发放社保卡23701张、婴儿卡16819张。二是认真做好敬老服务专用卡发放工作。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为本区户籍的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具有乘车记次功能的社会保障卡31628张。三是开展新学年学籍卡申领工作,共发放学籍卡11540张。四是办理来沪人员临时居住证65711人次,为市民补换卡8705张。
五、以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根据区“作风建设年”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文明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组织召开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全体成员会议,总结部署年度工作,明确了年度诚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指导推进全区诚信建设活动开展。组织开展3.15消费者维权宣传活动。指导和帮助区劳动局、食药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区劳动局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和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有2家企业被评选为诚信示范企业,40家企业被评选为诚信企业;区科委组织开展了“创建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有12家企业被评选为“2007年度创建诚信企业活动先进单位”。三是组织开展年“诚信活动周”宣传活动,召开政府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及应用研讨,探讨执法信息共享内容、方式、途径以及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政府的执法信息逐步公开透明,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上街设摊宣传,普及信用知识,提高市民和企业对信用认知度,不断营造“诚信,和谐生活”氛围。举办企业信用管理及应用讲座,让企业知道如何建设信用管理制度和如何规避商业交易风险,促进商务诚信健康发展。
六、以推进信息公开为契机,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公开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公开渠道有效拓宽,受理程序明显规范,公开内容不断深化。
1、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公开意识。组织开展《条例》和《规定》的学习宣传,深刻理解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公开的范围、方式和责任,把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作为公开的重点。同时对照《条例》对已公开的目录、指南和信息进行了修改补充。
2、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按照《条例》和《规定》的要求,重新明确了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区级层面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协调推进,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同时,明确了各政府机关的办公室为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推进、落实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工作机制完善,公开内容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保密审查制度、信息协调制度、内容核对更新制度,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截止年底,全区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98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6.4%,新增规范性文件110条,提供服务类信息1021条,提供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1882条,网站专栏页面的访问量161万人次;收到公开申请43条,答复42条。
供电企业的后勤主要是指汽车运输、物业(食堂、环境、安保)、卫生医疗、接待、VI管理等。后勤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保障、服务、安全、形象四个方面。把后勤工作搞好了,就会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好的心情投入到安全生产等重要的工作中去,就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后勤管理工作对主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供电企业的后勤部门还需要提供诸如会议室预定、餐饮预订、停车场管理、车辆管理等,随着业务发展,服务项目将不断的扩展和增加,这些事务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外部形象。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企业后勤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杂、高、急”。所谓杂,就是工作繁杂,企业后勤工作除了配电、营销、规划基建、财务、党务和政务外,所有管理上、服务上的事,几乎属于后勤部门。所谓高,就是质量要求高。后勤服务,既要吃苦耐劳,又要服务周到;领导交办的工作,既要领会意图,又要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如接待工作,既要勤俭节约,又要让上级或来访人员满意等等;要求比较高,某一项工作如果有疏漏,都会给供电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所谓急,主要是临时性、突发性、应急性的事情比较多,容易造成工作准备不足,处于被动局面。针对后勤工作的这些特点,如何使供电后勤部门的工作适应全局性工作要求,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呢?从我局后勤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后勤工作提升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流程,固化表单
精细化管理的精,就是精确,精益求精;细,就是注重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制度化、标准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细化分工,要求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
如何落实精细化管理呢?我局的实践来看,就是进行流程化管理,表单化作业。
流程化管理中,业务流程是管理对象,强调组织框架以流程为导向进行设计,并且保持业务流程的持续创新与再造,从而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各项活动。企业后勤部门的职责是提供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确保服务质量仅仅依靠员工的觉悟来实现是不可靠的,必须将后勤服务纳入到流程化管理当中,确保以相关的制度与规范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
如何进行后勤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呢?根据企业的现行规章制度和后勤业务流程目录,系统地梳理企业后勤业务流程,明确后勤业务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实施顺序。做到工作标准明确,行为主体明确,后勤业务处理痕迹明确,并绘制出企业后勤业务流程图。确定企业后勤业务的每个步骤的起点、终点、工作标准、工作内容、配合岗位、主责岗位、配合部门、主责部门、实施证据等内容,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生动、形象地贯彻到后勤业务流程化管理当中,从而提高后勤业务管理的效率。具体形象表达为: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具体做法如下:
(一)管理制度化
收集各种制度、规定,作为表单流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制度规范的作用就在于它能直接规范员工行为,规章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二)制度表单化
将各种制度、规定、记录进行表单化处理,是表单流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支撑。制度要得到好的执行,就解决制度如何“落地”的问题。表单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破解了执行制度“怎么做”的问题。制度表单化是以工作表单为载体,将文本制度要求作为表单的执行内容和顺序,所以表单不过是制度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照表单中项目和步骤执行,就是遵章实施的过程,制度表单化突破了企业基础管理的传统思维逻辑,解决了长期困扰管理者的制度如何“落地”的问题,实现了决策者满意,执行者愿意的多赢目标。
(三)表单流程化
使用流程管理方式对表单进行执行,是表单流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重点。需要充分了解后勤管理的需求,梳理表单在实际工作的执行流程。表单流程化就是要将表单明确的工作细分为标准化的步骤,并对其中的非标准化因素制定控制与管理办法。
三、落实流程表单管理后的效果
(一)能有效地为后勤基层员工减轻负担。每个员工均可一次性找到自己岗位涉及到的所有业务类别,找到所有需完成的工作业务节点以及所有指导如何完成业务节点的业务表单,而不需要在制度中查找那些才是适合自己岗位的内容。流程及表单均经过审核,不仅满足现存有效的制度、标准,还适合日常工作实际。后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需按既定的流程步骤、要求进行,不存在应用或者查找规章制度的困难,不需要记住规章制度的各个条文,也不用担心对制度存在理解偏差而造成工作失误,能高效完成工作,既降低了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工作压力。
(二)提高了后勤员工的培训效果。流程及表单是培训新员工很好的教材。新员工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很快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员工对照自己的岗位掌握相应的业务流、工作流,即可满足工作需求。结合流程和表单开展培训,将更具针对性,更加直接、简单和高效。
(三)有利于后勤工作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勤管理流程化表单化为后勤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网络管理比较容易。我局在后勤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上线运行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后勤设施管理、电力设施保护等管理系统。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手持PDA等终端设备进行后勤工作的现场、实时管理。
参考文献
[1]《南方能源观察》顺德经验专刊.中国南方电网
[2]《浅谈如何提高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水平》.《管理观察》.广西冶金研究院 黄卫华
李刚 1952年3月生,江苏邳县人,2001年任徐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为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外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
华桂宏 1966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博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个人专著《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等2部,发表《论金融现代化的性质》等学术论文50余篇。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一所培养商贸领域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占地1460亩,校舍总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25个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先进的试验室100余个。学院现有教职工780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院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立足商业,突出职业,强化创业,服务就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三条“大学生创业教育街”,建有江苏教育超市、无锡精工装饰公司、梦之岛信息技术公司等多家“教学公司”,并与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
张立今 1954年5月出生,安徽淮北人,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份至今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先后获得淮北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多个荣誉称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安徽省首批被教育部批准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占地55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48人,各类在校生13815人。学院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列前茅,连续四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一、坚定信仰,把握舆情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细致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定势。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解决生活所需;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第一时间获悉世界资讯,了解和跟踪新闻热点。网络,使人类个体和居于全球不同地域的各类社会群体共享信息平台,缩小了距离,增进了融合;网络,也催生了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时代。只要愿意,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微博、QQ、网上论坛等社交平台,信息,发表言论,宣泄情感。信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不乏存在一些弊端,互联网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虚假信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此,国家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第291条中专门增加了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专家提醒网友们,现在微信、微博、论坛上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为了赚取关注度或点击量,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虚假信息,以往可能最多是治安处罚,行政拘留几天,但以后,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了,其中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坐7年牢。当然,网友们对信息不加甄别、不加思考盲目转发,同样可能触犯这一条规定。为此,面对海量云集、五花八门、真假难辩、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党群干部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决防止在多种思潮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人云亦云;要经得起多元思潮的冲击,不断增强把握舆情的能力,清醒地辨析和引导职工把握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二、勤奋努力,提高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职工的学历水平、专业层次、文化素养、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诉求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党群干部不但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工作能力,还要勤奋努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习政治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生产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熟稔自己业务的同时,持续拓宽自己的知识涉猎领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在做好党群工作中赢得主动权和职工群众的信赖支持,也才能真正实现党群工作的“有为有位”。为此,党群干部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增加个人知识总量,提高知识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