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检验员事迹材料

检验员事迹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2 17:06: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检验员事迹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检验员事迹材料

篇1

我国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逐步开展了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但是我国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无法真正的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细节的控制提供试验结果的精准参考。而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的当下,技术人员则要注重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检测内容,把握检测要点,提高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精准度。

1道路桥梁工程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内容

在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具体检测时,技术人员需要明确检测内容,涉及到路基土石方填筑检测、桥涵构造物检测以及路基路面检测等。在上述质量检测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道路桥梁施工原材料,应根据具体的环节对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水泥、砂石以及土料等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并评定材料等级,确保使用的原材料质量达标。

2道路桥梁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分析

2.1水泥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水泥是道路桥梁工程最为常用的原材料,因而要首先确保做好对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执行具体的水泥试验检测技术时,检测人员应了解水泥的相关指标,包括凝结时间、标准稠度下的水泥用水量以及水泥胶砂强度等,并将这些指标当做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对水泥原材料的凝结时间进行测定,具体应在检测好标准稠度下的水泥用水量的前提下进行,当明确不同水泥的净浆穿透性后才能够对用水量进行确定,并进一步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二是检测水泥胶砂强度,此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泥、标准砂以及水的比例。具体应在行星式搅拌机分别倒入水和水泥,并保持低速搅拌30s,并将标准砂加入锅炉搅拌机中,在高速搅拌的状态下可以制备出胶砂试件。对于制备成的胶砂试件,要对其进行24h的水中养护,之后进行脱模处理,并对脱模试件进行强度检测,得出具体参数;三是对水泥的安定性进行测定,采用雷氏法,将水泥煮沸,观察雷氏夹指针的增加量,若≤5mm,则可判定水泥安定性合格。

2.2砂石料试验检测技术

2.2.1真实密度试验砂石料的质量与材料的真实密度密切相关,真实密度指的是一定单位条件下砂石材料真实体积的质量。在进行真实密度试验时,一般采用李氏比重瓶法,但是需要对砂石进行提前研磨处理,并对其进行高温烘干,使其达到一定重量标准之后进行称重。称重时应保持环境温度误差在±5℃范围内,此时得到的结果才精准。对于称重完成的材料要将其放置在密度瓶内,并用水进行煮沸处理,处理过程中闭口的空隙中会有水分进入,由此可以在置换法的原理下测量出样品的真实体积,试验人员此时需要借助质量公式计算出真实的材料密度。试验人员基于改善试验成效的要求,也可以在李氏密度瓶法的前提下,在取值时,取石料密度的大约值,并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但是要时刻关注试验结果,若大于0.02g/cm3,就要重新进行取样与试验。2.2.2孔隙率试验砂石材料一般都会涉及到孔隙率这一参数,因而在对其进行质量试验检测时,也要注重进行孔隙率方面的检测。试验人员应以密度试验结果为参考对孔隙率进行精准计算,并确保其精度值为1%。

2.3钢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钢筋材料对道路桥梁工程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对其进行质量试验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主要对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弯曲变形系数以及断裂之后的伸长率进行检测。具体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法和弯曲试验法等。通过拉伸试验法,能够明确钢筋断裂之后的具体伸长率,也能够得出钢筋的抗拉强度。而通过专业的弯曲装置则可以开展专业的弯曲试验,由此可以对钢筋的变形系数进行精准判定。而在对试件进行弯曲试验之后,观察钢筋外表现,若没发现裂纹,则证明钢筋材料质量达标。

2.4土料试验检测技术

篇2

道路试验检测是道路施工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它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道路监理质量验收工作的有利补充。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反应了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放心工程工作的推进,对工程监理和质量验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道路试验检测方法的改进也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道路原材料的检测方法及道路路基的试验检测方法。

一、道路原材试验检测需注意问题及方法

1、原材料的取样

样品取样必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普遍代表性及科学性。水泥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具体做法是:先在同批次水泥中取出若干袋水泥,数量大致为水泥总量的5%,然后在已取出的每袋水泥中取出等量样品均匀混合,最后从混合均匀的样品中取10kg左右用于实验。

砂,石取样的具体做法为:分别从料堆的底部、中部、顶部及不同深度处取出质量大致相等的样品并均匀混合。根据规范,碎石需取40kg,黄砂试样则需取10kg。在实验设备较为落后,数据准确率不够高的情况下,则可考虑适当增加样品的取用量,以备增加试验次数使用。

2、水泥试验

水泥质量的试验检测是工程试验的基本工作。因为质量合格的水泥是高质量混泥土的基本前提保证,也是工程质量的核心内容。每批需要进场的水泥都需进行试验检测,都需在进场前一周在现场监理的监督下由专业检测人员进行取样、送检,检查结果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水泥的检测应重点检测其强度是否达到要求,若如因储存不当而引起水泥强度下降,则必须降低水泥的标号。

3、砂及碎石试验

砂及碎石检测应遵循产地品种不同需分批次逐一进行检测;同一产地同一品种需定期进行检测的原则。必要时施工单位可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标本供监理和专业试验人员进行经验目测判断,一旦发现可疑之处便可取样进行报检。砂的检测项目主要有:细度模数(采用筛分方法获得)、团块含量、云母含量及含泥量。检测项目指标超标后的处理措施有:①细度模数在细砂范围内:若进料量较少,可依据计算值添加适量粗砂,搅拌均匀后重新取样检测;若进料量较多,可考虑重新确定混泥土配合比,适当减少混合料中的细砂含量。②团块含量超标:含量较少时可考虑现场剔除,含量较多可考虑振动筛除法。③云母含量超标:立即判定本批次砂不合格,立即清除出场。④含泥量超标:可考虑对试样进行翻洗。

4、混泥土检测

混泥土检测是道路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核心工作,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首先试验模块的尺寸及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测量弯拉强度时试块尺寸为150mm×150mm×550mm,测量抗压强度时试块尺寸为150mm×150mm×150mm。试块浇筑养护完成后应对其尺寸进行校对核查,防止其尺寸出现较大的偏差。试块表面严禁出现蜂窝麻面,如若试块在试验中出现蜂窝麻面,应立即停止试验,用水泥浆进行填补找平,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如若蜂窝麻面现象严重,必须重新进行试块制作。

二、道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

1、地基系数检测法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匀,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但是路基在长期的行车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塑性变形不均匀变形,引起路面病害如:路面裂缝,路面不均匀沉降,路面坑槽等,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行车舒适性,甚至有可能引起较大的行车事故。人们很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想用单一的物理指标来概括衡量路基变形是难以实现的,并适时的提出了地基系数这一力学指标来对路基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行直观描述。地基系数测试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地基系数测定方法:首先将检测装置底板与支架水平放置,同时用配重较大的车辆提供支撑反力,然后缓慢分级进行加载,加载时要保证每一级荷载的加载都是在地基充分下沉变形后进行的。在进行地基系数检测前应对地基进行预压以减少荷载板与地基间的缝隙对试验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还应在施加每级荷载地基变形稳定后,对千斤顶荷载进行补充以减少因地基沉降而产生的卸载值,以保证试验荷载始终为一稳定值。

2、灌砂法

灌砂法主要用来测量路基压实度,在国内孔隙率这一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路基检测中,而这一指标主要采用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和灌砂法获得。环刀法和核子密度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并且规范明确规定核子密度仪法只能用于过程控制,不能用于质量评定。现在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缺点进行简要介绍。环刀法缺点:①环刀规格不够规范而引起操作误差。②环刀灌入深度难以控制,环刀在灌入待测土体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力度不足会引起环刀装土不够饱满,又要防止用力过大,使环刀周围土体因受到挤压引起密度增大,在环刀从土体中取出时受到过大阻力而引起环内土体的扰动。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力度是很难把握的。③试验进行中水分蒸发易引起密度误差。核子密度仪法缺点:①核子密度仪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会造成一定伤害。②需进行打洞操作,会不可避免的扰动测定洞壁附近的结构,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相比之下,灌砂法的优势就较为明显,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在进行孔隙率测定时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测出的数值波动较小,所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先在现场地基中取出土样并称其质量,然后用标准砂换算出等质量土样的体积,质量除以体积就得到湿密度。干密度在知道土样含水量后便可测得,孔隙率在测得填料密度后便可根据规范推算得到。

3、探地雷达法

探地雷达法也叫做路基密实度检测法。探地雷达主要由主机、电波发射机接受机、计算机及附件组成,主要用于路基深度大,用普通方法难以检测的填方路基,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无损检测。探地雷达法就是按照电磁波的特性来进行工作的。它主要是通过不同厚度的介质对于电磁波的反射程度来判断其路基深度。所以如果某一段波组较紊乱,或可以探测到类似于抛物线的形态时,则可确定该段异常,具体问题可能是空洞或者回填不实。

三、结语

道路材料检测以及道路路基的各种检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变通的采用,既要注意对以前的试验检测经验进行总结又要注意防止对以往工程检测方法死搬硬套,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应多想多做,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取舍,力求得到最真实有效的检测数据并且一定要杜绝为了减少试验工作量降低试验费用而对数据进行编纂的现象。

参考文献

篇3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而原材料的试验检测,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在合理应用材料、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道路桥梁工程中主要原材料介绍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原材料种类有:土、集料、岩石、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锚具、钢筋、钢绞线、橡胶支座、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中,最常用是土、水泥、钢筋。

二、几种常用原材料检测方法总结

1土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土的试验主要包括筛分试验、击实试验、CBR(承载比)试验和液塑限试验。

1.1土的筛分试验

筛分试验是土的颗粒分析,反映材料的级配指标。颗粒的尺寸大小分析是对土的分类的一个必要测试,尤其是对粗粒土,它可给出不同尺寸的颗粒间的部分关系。通过试验检测可以确定土的组成成分和尺寸界限,这些尺寸可以决定土的性质。检测方法为使用标准土壤筛(筛孔直径分别为63mm、50mm、28mm、20mm、14mm、10mm、5mm、3.35mm、2.36mm、1.17mm、600μm、300um、150μm、75μm)过筛,通过每个筛子对材料的筛分,得到每个筛子的筛下材料百分比。

1.2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是通过含水量和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求得最大干密度(MDD)和最佳含水量(OMC);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现场压实程度的检验标准。理论上,只有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的压实效果最好,能够达到最大压实度。检测方法是将备好的土样加水,得到5种不同含水量的试样,用击实仪自击实模内分层进行击实,获得每个含水量对应的一个干密度,得到二者的关系曲线,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就是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3 CBR试验

CBR试验的中文是加州承载比试验,承载比(CBR)试验是土工中最重要的试验,是路基土的强度指标,判断土的承载能力。所谓CBR值,是指试料在CBR试验机的贯入杆的贯入量达2.5mm时的单位压力对标准碎石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荷载强度的比值。简言之,CBR值是在2.5mm的相同贯入量时,土的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的单位压力的比值。检测方法为先做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MDD)和最佳含水量(OMC),然后把试样调到最佳含水量,共计三个试样,用三种方法分别击实,三种方法是(a)4.5kg,5层,每层62下;(b)4.5kg,5层,每层30下;(c)2.5kg,3层,每层62下。击实完成后得到三个干密度,然后将击实后的试样连同试模泡水4天,再进行贯入试验,在贯入量为2.5mm时的压力比上标准压力,标准压力是已知的,可得到三个CBR值,对应前面得到的干密度。在对数坐标中,以干密度为横坐标,以CBR值为纵坐标,得到关系曲线, 在关系曲线中标出最大干密度,再找到最大干密度的 90%,93%,95%的干密度的值,和干密度对应的CBR值,用来判定土料等级。

1.4、液塑限试验

液塑限试验求得塑限指数来确定土的可塑性,反映材料的可塑性指标。

液限值的确定:定量增加土样的含水量,进行贯入试验,得到含水量和贯入度的关系,贯入度20mm时的含水量就是土样的液限值。

塑限值的确定:将土样加入一定的水,用手在玻璃板上进行滚搓,成一细条,至断裂为止,测细条的含水量,即塑限值。

塑限值和液限值之差,即塑性指数,液限值是材料从液体变塑性体时的含水量,塑限值是材料从塑性体变固体时的含水量。

2水泥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重要胶结材料,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水泥质量的检测尤为重要。水泥常用的检测指标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3天抗压强抗折强度和28天抗压强抗折强度。

2.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要测定水泥凝结时间,首先需要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首先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确定标准稠度水泥净浆所需加入得用水量。按照此用水量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制成标准稠度净浆,装模刮平后,放入养护箱内养护。以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在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第一次测定,使用维卡仪测定凝结时间,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当维卡仪试针沉至底板3-5mm时为初凝状态,达初凝状态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达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安定性采用沸煮法测定。用雷氏夹制备好试件,放入养护箱内养护24小时,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将试件放入沸煮箱试件架,在30分钟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个小时。沸煮结束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判别,2个试件煮后雷氏夹指针尖端距离增加距离平均值不大于5mm即为安定性合格。

2.2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用450g水泥、1350gISO标准砂、225g水,用行星式拌和机搅拌后,装入40×40×160mm棱柱体试模,在振实台上成型,试体带模一起放入养护箱养护24小时,然后脱模在水中。到实验龄期(如3天,28天)后将试体从水中取出,先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用压力机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3钢筋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钢筋重点检测其力学性能,主要有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弯曲变形系数等。

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可用拉伸试验获得,先按相关要求切取试样,用打点机标记原始标距,使用准确度等级1级或更优的试验机。设定试验力零点,夹持试样,开始拉伸,拉至断裂,测定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等参数。

弯曲试验是以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试样在弯曲装置上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评定为合格。

三、结束语

原材料试验检测作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非常琐碎和繁琐的环节,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以仔细和认真的态度,规范的操作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对道路桥梁工程中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定,从根本上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广辉.论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 [J].交通标准化,2014(12):204-206.

[2]朱伟.论述道路桥梁工程的原材料检测[J].城市建筑,2014 (06):302.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7-02

一、引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发展速度的加快,相应的各种材料的标准和规范也在发生着变化。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却没跟上形势的发展,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对新材料、新标准、新方法的了解较少,认识肤浅,实际应用能力差,毕业后进入建设第一线时的盲目和不知所措状况较突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改变目前面临的现状,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

二、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技术”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形体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应用技术。二维码可存储多种形式的信息,具有可加密、纠错能力强、可靠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随着国内4G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扫描二维码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恰恰是对这些新兴技术最为崇尚的群体。因而,适时把扫描“二维码”的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方便快捷,也很符合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直接获取数字资源,减少学习环境的切换,可以进行专注深入的学习。同时,利用二维码搭建的学习支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小组协作的交流。

三、虚拟资源库的建设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中的问题,确保资源库数据的科学性、前沿性,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组织具有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知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虚拟资源库的构建。

(一)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依托新材料新规范建设的虚拟资源库与现有的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不相匹配,因此需要基于虚拟资源库的数据编写《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新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将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授的方式――验证型实验,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同时,将新规范、新理论、新材料编入,视角更多的放在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材料,并添加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完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

本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制作,以录像和动画为主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该课件(或视频)不仅包括大纲规定的课内8个学时的实材实验,还补充了工程中常用的钢材拉伸、冷弯性能等常用材料的实验录像。

依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一平台,完善授课录像及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在常规网络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每次实验内容补充丰富的工程实例、工程案例和由于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工程事故,突出实践取向,构建基于工程案例的网络资源库。同时加入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作品,建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资源库。

紧密联系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最前沿,将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及自保温建筑材料等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实验制备和检查方法等纳入网络教学数据库。

将以上搜集、制作的课件(视频)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电子教案、实验教材、实验资源等转化成网上辅助教学资源,以完善网络辅助教学。

(三)整合构建资源库

将构建的实验动画、视频以及辅助教学资源整合、归类,形成各自标签,然后上传网络形成二维码资源库以供学生扫描、查看。本课题采用ZZY.QR二维码识别生成器,将构建的实验视频、动画、仪器及操作步骤等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各自标签,只要用手机或者PAD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全部熟悉。这可以使生成的二维码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图1)。

(四)更新维护资源库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会造成原有二维码资源库的滞后与错误。为保证本课题所建设资源库的科学严谨性和前沿性,需要依据最新的材料标准和规范重新进行实验并制作课件,以对资源库及时进行相关的修正和更新。

四、资源库的应用

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二维码资源库操作简单、互动直观的优点,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重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验证材料性能。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轻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欲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境况,需要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的作用,同时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将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将成为这一改革的有力武器。课前任课老师通过发放相关实验资源的二维码信息,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实验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等网上辅助教学资源。同时在观看仿真动画与视频的过程中,对关键性的操作步骤或重点地方会出现相关的问题,回答完成问题后才能继续观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实验操作过程遗忘等问题,可以在各实验仪器贴上相关资源的二维码,以便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验,课后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预约界面,同时需要进行未完成实验的学习以及相关实验安全、操作流程和实验注意事项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设计或感兴趣的实验,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以及实验安全问题预估报告,通过实验指导老师评估,可在实验员指导下进行实验。

(三)完善学生考评体制

以往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的比重比较低,实验学习考核形式简单,主要是填写实验汇报。因此需要提高实验成绩的比重,完善考核形式。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可以丰富考核机制,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进入资源库学习,并进行相关实验的习题测试。任课教师能够在终端查看到学生学习进度以及测试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考评机制。教师可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高频出现的错误点进行讲解。

五、资源库应用总结分析

(一)应用效果总结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的二维码虚拟资源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其具有资源集成度高、便于交互等优点,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应用,我们发现: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了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学生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虚拟资源库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1)扫描二维码进入资源库学习需要大量手机流量。通过联系三大电信运营商获悉,目前的移动网络业务包月费用相对于学生而言偏高。(2)学生遗失二维码。对于在课堂上发放的二维码图像,部分学生不注意保存,致使在后期复习时出现丢失二维码的问题。(3)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二维码虚拟资源库的建设旨在辅助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虚拟资源库,不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讨论决定:(1)在实验室覆盖无线网;(2)将每一节实验的二维码图像附在实验指导书对应章节;(3)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组长的职责,督促学生交流学习。

篇5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新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并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原料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拟从其应用型人才特征及食品原料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新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主要是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3]。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新的类型层次的大学本科应用型教育,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4,5]。

(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食品专业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更要强调专精实用[6,7]。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每一种应用型人才都是社会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一般是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食品专业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二、食品原料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都为工厂和企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改革与创新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现实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及食品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涉及到营养学、卫生学、市场商品流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举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不能与时俱进,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五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是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尤为重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途径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明确新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原料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食品原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粮油原料、水果蔬菜原料和畜产原料三类食品原料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食品原料有系统的认识,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确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原料品种学生都缺少感性认识,因此,若按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模式,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8]。食品原料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尤其对于一些因条件所限,不能实地进行参观考察的食品原料,应多收集一些典型图片和网络视频资料,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下载、购买或自己动手拍摄等多种途径解决教学素材的问题。

(三)重视食品原料学课程实习、实践环节中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食品专业的学生参观实习一般都去食品生产工厂,但只看到食品是如何加工和包装的,而对食品原料如何生产和流通,几乎是一无所知[9]。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多去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场所选择要注意多样性,既有分散的农户生产,也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果蔬种植企业、水产养殖场等。

(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与创新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种教学方法如举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对换式教学等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枯燥,深受学生欢迎[10]。近年来,有不少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出自食品原料环节,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事例为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食品原料即一日三餐的原料,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经验体会,利于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谓角色对换式教学,即针对部分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分组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制作PPT,后上台讲解,时长十分钟左右,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计算机操作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怡.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应用型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17(3).

[3]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

[4]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5]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7(4).

[6]李文虎.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4).

[7]秦祖泽,唐受印,俞贵邦,黄俊伟.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3).

[8]舒留泉.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2010,31(10).

[9]谢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J].课程与教材,2009(7):135-136.

[10]谢翠英,冼绍祥,方熙茹.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

课题来源: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

篇6

为保证热电厂机组安全可靠的运行,热电厂需定期严格进行机组大修,对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进行检验监督是大修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机组的整体运行。机组大修之前,工作人员需依据机组的运行情况与时间制定检验大纲,其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金属材料的检验监督、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压力容器的全面检查、锅炉内部的定期检验[1]。汽轮机与发电机的金属构件是金属材料检验监督大纲的重点。热电厂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与锅炉等特种设备,其检验监督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机构来进行,而检验人员须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件。笔者就此对热电厂机组大修时金属材料及特种设备的检验监督及管理系统进行粗略探讨,仅提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检验监督依据、设备材料

1.检验监督依据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热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等规程及金属材料检验监督、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全面检查、锅炉内部定期检验等的大纲为主要检验监督依据。

2.所需设备

检验主要采用无损检测手段(测厚、磁粉、尺寸、渗透、射线、硬度、超声波、金相检验等)和宏观检验方法为主;硬度计、角磨机、磁力探伤仪、金相显微镜、光谱分析仪、X射线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数字式游标卡尺与尺寸测量工具等为检验所需主要设备;甘油、砂轮片、去漆剂、钢丝轮、磁粉反差增强剂与着色渗透探伤剂等为检验所需主要材料。

二、检验监督条件

1.视具体情况拆除保温,搭脚手架,打磨检修位置。需拆除保温的部件要保证拆除面积符合检验要求;需搭脚手架位置要保证架子的可靠安全;按要求对主要金属部件打磨(附金属部件打磨部位表1),并保证去除锈垢、飞溅物与氧化皮;需电源位置提供220V标准电源。

2.提供所需检验金属部件的名称、材质、规格等基本参数;新焊口填写焊口无损检验委托单前,应经焊工自检及质检员专检合格;其他需检验金属部件,均应填写检验委托单并注明检验内容与位置。

3.去除发电机与汽轮机叶片表面的锈蚀与涂层,并分别编号。

4.汽轮机缸体、阀门、静叶与阀门等铸锻件需先经检修人员行本体宏观检查,应特别注意变截面处的检查,委托检验部门对可疑部位进行金属检验。

5.检验螺栓时,宜全部拆下直径小于90MM或者质量小于5KG的[2],送至金属试验室检验,若无法搬运可进行现场检验,应先对螺栓打钢印编号,后委托专业检验机构检验。

三、检验监督时机

1.检修开始时,防爆防磨人员须及时进行压力管道u锅炉的外观检验工作,据发现问题,开展下一步金属检验工作。割管工作要尽早进行,据割管检验问题,开展下一步割管或换管工作。

2.检修刚开始时即对压力容器安全附件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安全附件要及时进行处理,要保证合格的安全附件在机组运行前回装完毕。

3.汽轮机部件金属材料检验的重点是螺栓检验,应在保证检验条件的前提下尽早开展高温螺栓检验工作,预留充足时间以备更换不合格的螺栓之需。

四、检验流程

金属检验监督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有力保证,需格外重视,因金属材料的检验监督是机组大修金属与特种设备检验监督中的主要工作。

五、检验报告

每个周末应整理开办一期检修简报,上报相关部门与领导,更好的使其及时了解机组大修中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检验监督进度与具体情况。当排查出某些部件有较大缺陷时,应加办检修特报,令相关部门及时知晓设备检验的状态,以利于进一步检验工作开展。检验工作人员还应及时整理部件分项报告,待所有检修工作结束后,向有关部门及时提交整体的检验报告,并得出整个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检验结论。

六、检验监督工作注意事项

1.金属割管管样的长度宜控制在500MM以上,标注相应位置,并要填写委托通知单后再提交予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2.设立专门的项目部门,统筹安排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检验监督工作。

3.检验过程贯彻委托单制度,保证相关部门金属检验工作的相互配合;检验时若发现缺陷,应落实缺陷委托单与缺陷封单制度,及时解决与消除缺陷,保证部件质量[3]。

七、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管理系统优化建议

目前多数热电厂对热电厂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这主要体现在:1.缺少明确的管理职能机构;规章制度不健全;2.作业人员培训不足;3.缺乏相应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化程度低等。

1.选拔专业管理人才,组建专门的管理职能机构,明确职权范围,合理组织与统筹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检查监督与管理工作,协调好与相关质检部门的接洽与互相配合。

2.加强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强化学习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检验监督的基本工作技能与规程制度,并进行考核,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进取,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3.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原则,健全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3.1健全静态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旨在实现热电厂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的静态信息的管理,以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科学管理。静态信息包括:名称、型号、编号、生产厂家、制造单位、技术参数、使用部门、使用时间、备品配件、保修日期、图纸及相关的信息。不同静态信息映射不同材料设备,用户可通过数据库查找与管理相应材料设备。

3.2健全动态信息管理模块

对材料设备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管理及动态管理过程,其管理结构如下图1:

从设备注册到设备报废,此8个模块用于用户填写相应申请,相应职能部门负责审核工作,并提交管理部门备案;设备审核模块主要用于职能部门审核用户的申请;审核报告模块主要用于显示用户的各类申请审核的结果;动态跟踪模块主要用于对金属材料与特种设备进行生命全过程的跟踪,用户可通过特定通信设备,与系统进行联系,以查询或者确认相关设备当前所处寿命程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