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00:59: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专业见习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基金项目:2009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点项目:高职教育“三段递进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2009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职商贸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2009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及改革研究。
几年来,调研小组调查走访近百家在闽企业及人才交流机构;个别面访多位省内高校、高职院校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及研究的教授、学者;邀请企业营销专家进行专业建设座谈会;通过电话、邮寄等形式向毕业生发放问卷获取就业资料。通过调查,调研小组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下为分析报告。
一、调研基本信息分析
(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政府强调要将福州市全面打造为海峡西岸区域消费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努力构建海峡西岸服务业强市。这些战略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从当前我省经济和就业形势来看,市场营销人才多年来一直高居人才需求榜之首,其中,对大专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占营销类人才总需求的比重快速上升,我省高职高专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数量和人才需求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二)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高职层次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通用化向专门化转变的趋势,企业在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张的进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分散在各地的市场,上规模企业如我省的七匹狼、安踏、九牧王等知名公司都有许多驻外营销机构,急需大量具备区域市场开拓和管理能力的营销专门人才;在中华英才网的十大职场人气排行榜上,销售代表排名第一,区域销售经理排名第二。
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在访谈中,资深HR认为:营销员多为单独行动,常处于一种无人直接管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并且他们的工作多与物、财打交道,又无人监督,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是赢得各方面信任的重要原因。从基层做起的就业意识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和经历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因此企业在选聘人才时特别看重人品。一般在招聘中,首要的要求是学生思想品德好,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学会做人,安心一线工作,不断进取。
(2)要有过硬的身心素质
营销人员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工作强度大,经常面对失败,企业对学生要求包括:健康的体魄,能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心理素质良好,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强,意志坚定,要有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充满自信心。另外,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成为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切实要求。
(3)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现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销售产品,而是包括了多方面,比如具备英语、计算机等通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撰写经济应用文、成本核算、沟通、营销心理分析、开展电子商务、客户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信息收集、推销谈判、营销策划、组建销售团队、构建维护销售网络、销售管理等营销核心知识和技能。所以,掌握基本的业务工作技巧的毕业生常能得到企业的青睐。
(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分析
1.一次性就业率分析
据跟踪调查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高达96.4%、97%、99%。
2.行业分布分析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有36%的学生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有19%的学生服务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此外,金融保险业也是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就业行业。
3.初始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据走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商业批发类、零售类及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推销员、业务员、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助理、区域经理助理等营销业务岗位。
4.毕业生升迁岗位分布状况
据走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由于工作踏实、能吃苦、素质好,工作表现出色,工作两三年后甚至一年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升迁变动,升迁岗位主要有:商业批发类、零售类及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区域经理等营销管理岗位。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尚有欠缺
一些学生较浮躁,择业片面追求高薪、优越的工作条件、不安心一线工作,跳槽频繁,较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网络构建。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文素质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我调节能力低,妨碍其岗位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学生将所学转换为所用的能力欠佳
理论难以结合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思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要切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培育之恩,并予以报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
综合分析调研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总结提炼出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推行“基于企业营销岗位任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三段递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
(三)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逐步推行交流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室实训室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情景模拟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企业项目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等方式,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实行模拟训练和实战训练及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和能力考核。在总结已进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谢尧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2] 洪凯.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2
[3] 尹彬.关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11
[4] 张炳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27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鄂州职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以下简称应电)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在示范建设中,围绕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监控、质量评价与反馈于一体的闭环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升
1.建立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建立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及实践教学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体系;二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以各类岗位工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标准体系。并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依据,贯彻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原则。
2.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及校、系两级督导制度等,加大选聘电子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督导员的工作力度,坚持说课及听评课制度,广泛吸收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质量监控,重点加强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3.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融入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全过程;把行业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岗位稳定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吸纳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并及时反馈信息,逐步形成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二、建立长效教学监控机制,确保专业教学质量
1.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要使质量提升惠及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
2.成立了两级级督导机构。根据高职的教育目标,我们成立了校、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学校设立督导室,院系设立督导组,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建立了教学质量预警机制,旨在加强教学过程控制。
3.采取的具体措施。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督导室、系教学督导组和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室主要采取教学巡查、随机听课(重点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师生座谈等方式进行督查,并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师德师风等进行监督、考察、评价和反馈;系教学督导组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和教学巡查、督导及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汇总等;教研室主要负责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进度监控、教研教改活动等。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有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督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师生座谈,说课(专业)比赛等。校外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间的评价反馈和专业调研等。建立教学质量提升机制,通过召开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座谈会、实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措施,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系统。新生入学教育时,跟他们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新生素质测评,制定学生职业规划,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每年举办一次电子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双导师制”。即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区域与实习内容,安排专业教师驻岗指导,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和顶岗中学生思想稳定工作,协调学生与企业的关系,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工作任务,完成技能培养工作。逐步形成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方便学生、教师、辅导员、学校、企业相互交流,也为学校的管理、企业评价提供便利。顶岗实习考核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
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取得的效果
1.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新生入学即进行入学教育并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学风。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技能大赛、创新科技活动。学生通过三年学习,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动手能力较高,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各种技能大赛获得各种奖项二十余个。
2.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大多数毕业生专业对口,主要分布在武汉富士康科技公司、TCL集团公司、精诚科技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及深圳莱特光电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起薪较高且工作较稳定,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大于95%。“鄂州职业大学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很有特色,特别是实训教学的方式,完全模拟现场生产环境,教学内容也紧贴现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基本功比较扎实,从学校到企业过渡很快,到岗马上就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企业就是需要这样的学生。”深圳莱特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光典先生这样评价本专业学生。
3.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高。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为鄂州市供电公司、鄂州电信分公司等企业职工和鄂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280人次/年;发挥专业的技术优势,与湖北大为电子、武汉市中夏无线电厂等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对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新疆博州技校等中西部职业院校进行对口支援,使被支持院校在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同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多次在湖北省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奖;2012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授予“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带头人被评为鄂州市人民政府享受专项津贴人员。
参考文献:
[1]王瑞,田勤,宋柏艳,曲杰.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4-0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职业英语,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了解学习者要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程度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尹春霞,2012)。教师通过需求分析,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姬姝(2011)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反复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需求分析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同时考虑学习需求和目标情景需求。其中学习需求分析涉及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尤其涉及对教材和教法的要求与自我评估;目标需求为分析涉及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目标。满足学习者需求既是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因而,需求分析在合理制定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容忽视。基于此,研究者从需求分析理论视角出发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说明一点:本研究是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调查并分析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需求。
1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南充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2013级的100位学生。研究目的为通过调查得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操作起来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分析:通过学生背景信息了解学生需求。它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和目标,即目标需求分析中的学习者态度、动机和目标;(2)课中分析:它涉及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使用、考核方式的要求,即学习需求分析中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尤其是对教材和教法的要求;(3)课后分析:这主要涉及学习成果,即学习需求分析中的自我评估。问卷答案采用单选和多选相结合的选择式,答案从A-K不等,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二是给受试者留有更多思考余地。有效问卷为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如下:从课前分析我们得出高职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目标。55%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英语,20%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商务知识,27%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参加商务英语相关比赛。这说明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趣和态度都有待提高。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商务英语专业,75%的学生选择求职需要,22%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仅3%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这个数据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就“我目前的学习目标”这一提问,5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词汇、术语和句型表达,85%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听说技能,5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阅读技能,88%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翻译技能,88%的学生选择商务专业知识,58%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能力,53%的学生选择团队合作技能,70%的学生选择创新思维能力,63%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能力,66%的学生选择解决问题能力,42%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估能力。不难看出学生尤其希望加强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英语翻译与听说技能,这对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就“我目前的考试目标”一题,86%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四级,73%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六级,92%的学生选择专业英语四级,25%的学生选择专业英语八级,88%的学生选择英语职业技能考试(口译、商务、文秘及其它),64%的学生选择课程考试。这表明学生的考试目标也较明确,他们尤其希望通过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英语职业技能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为这些证书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相比较,选择希望通过课程考试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至于仅25%的学生选择希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因为专八是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鉴定较有影响力的证书。
课中分析涉及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使用、考核方式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要求的调查,50%的学生喜欢有商务知识的英语教师授课42%的学生喜欢英语好的商务专业教师授课,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学生偏好英语教师教授商务英语专业课,毕竟商务英语属于英语专业这个大方向,学生喜欢甚至习惯于英语作为授课载体。这也能在“授课语言方式偏好”题目中得到共识,2%的学生喜欢中文授课,11%的学生喜欢全英文授课,7%的学生喜欢中英结合,中文为主,80%的学生喜欢中英结合,英文为主。那么怎样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又有一定商务知识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头戏。就对教师背景需求来看,从助教到教授的选项比例变化不大,这说明学生不太在乎教师的职称,他们在乎能否学到实用的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喜好,78%的学生喜欢英语听力,80%的学生喜欢英语语音,63%的学生喜欢英语写作,56%的学生喜欢英语语法,71%的学生喜欢英语口语,75%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综合课,47%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视听说,39%的学生喜欢商务英语阅读,没有学生喜欢国际贸易实务。这些结果除了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还和课型关系较大。我们比较容易看出学生乐于接受英语语音、商务英语综合课和英语听力,因为这些课程建设比较成熟,也容易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情感需要,学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商务英语能力。但仅学几门学生喜欢的课型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习的内容还要满足学生将来职业和个人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这一专业课的建设。这说明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再次是学生对教材的要求,14%的学生选择翻译版英文教材,48%的学生选择原版英文教材,12%的学生选择中文教材,35%的学生选择双语教材。这说明学生较喜好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但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双语教材成为了第二选择。最后是考试方式喜好调查:44%的学生选择试卷(开卷),17%的学生选择论文,37%的学生选择见习报告,76%的学生选择平时成绩,没有学生选择目前比较普遍的闭卷考试。排名前三的为形成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这说明考核应该多样化和尽可能实现教考分离。我们需要通过学生平时表现以持续评价学习成果并不断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开卷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见习报告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做好正确的自我评估以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并提高职场竞争力。当然,论文考核是一种有效地形式,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但应该增加专业实践性选题的比例,让学生感觉考核方式和市场接轨。从学生对闭卷考试的不支持,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得不到高职学生的欢迎,因为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实用性的职业教育。
课后分析涉及学习成果。在“学习一年商务英语专业课后我觉得以下哪些技能比较欠缺”这一题中,88%的学生选择英语听说技能,37%的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技能,75%的学生选择英语翻译技能,58%的学生选择英语写作技能,90%的学生选择商务技能,39%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能力,24%的学生选择团队合作技能,64%的学生选择创新思维能力,50%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能力,37%的学生选择解决问题能力,22%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估能力。这说明多数学生对商务英语阅读能力持肯定态度。但除了能看懂相关的英文合同、单证、说明书、广告等,我们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培养,如商务技能、英语翻译技能、听说与写作技能,高职商务英语不仅要求有专业的商务英语会话、翻译和交流,还要求学生会书写简历、商务函电、合同、广告、通知等。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培养,如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学生对高职商务英语的学习目标和考试目标较明确,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在课内、课外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第二,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待提高,首先教师需要是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其次教师需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和学生不断地交流使得教学信息及时共享。第三,多数学生承认自己商务技能欠缺,甚至觉得自己学习的英语与商务关系不大。可见,目前我市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不够突出商务知识和职业化教学,尤其体现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上。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相关时,即能满足当前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才会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于此,我们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需要突出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相结合的整体性、知识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第四,学生不支持闭卷考试,考核形式应该多元化和实践性,如见习报告、平时成绩、论文和试卷,甚至可采用证书认证的考核形式以提高学习针对性和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这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3 结语
本研究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是探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这样能深入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以期构建一种适合我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进而培养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以商务专业为主的“商务+外语”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一、“英语双导师制”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并进行调整。2004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第一稿。2005年10月,教育部组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组,2010年12日递交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及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只规范了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设置。对学科专业课程没有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有效地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河南省“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创新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英语双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工作,形成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
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英语“双导师制”是指,让中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并指导实习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我们在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去获取外国课下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用外语宣传祖国,介绍我们的科学文化。”鉴于以上观点。
我们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英文课程: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还需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译课程,例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的英译本。让学生以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根本,借鉴学习外国的文化,同时积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英语教育实习采用河南师范大学的分流实习模式。学生自愿选择学术、应用和英语教育三个方向。选择学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考取研究生为目的,只要参加校内见习就可以,其余时间复习考研;选择应用方向的学生可以到外企和翻译公司等地方实习。选择英语教育的学生参加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类学生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学期。
实施“双导师制”: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既有来自高校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的指导;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论前两个方面,主要探讨学习领域和相关模块。
(一)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我的国际影响力。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小学实习一个学期。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与文化;英文经典名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二)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中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中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学听课指导,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一个学期。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中学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中学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当代时展的需要,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施“英语双导师”制,探究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提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型,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一、引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及现实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树立正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则成为它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由于师资及学生素质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法和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因此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成为这类学校普遍的办学定位。为了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上。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玉林师范学院从2000年升本以来,十分重视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笔者将以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为例,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
二、现状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是在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高等职业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外语系有两专业,三方向,即:英语专业(英语教育方向和应用英语方向)和日语专业(应用日语方向)。在英语教育方面,我系已经拥有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无论在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地方输送了大批合格、优秀的人才。然而,在应用英语方面,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学生渴望实践与院、系提供实践基地相对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院提供的创新实践资源还是不少的,但相对于我系应英学生的需求而言,尤其显得不够,这其中有场地、经费以及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这一矛盾显得愈发突出。第一,校内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目前我院、系仅有语言实验室(5个)和咖啡屋(1个)供外语系学生实训英语视听说。第二,校外实训基地不足。我系实践教学基地有广西玉林宾馆有限公司、陆川县温泉九龙山庄、玉林国际旅行社、北流铭超瓷业有限公司、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西铁城领冠电子(梧州)有限公司、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等。
2、课程设置内容与实践内容不一致的矛盾
非师范英语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尽健全,实际应用性的课程较少;有些课程不能及时删除陈旧、重复及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增添相关前沿及应用性强的内容。而我系建立的实践基地不但少且小,而且它们开展的很多业务也和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大符合。
鉴于以上突显的矛盾,构建一个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原则与目标创新
非师范英语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意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原则: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多方面创新性研究;多样性原则:实践教学不仅要有统一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形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应用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其开放性更加明显。
创新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按多层次,系列化、开放式组织实践教学,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2、实践性教学理念创新
非师范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主要由教师、学生、设置的课程、教学方法构成。实践性教学理念应贯穿教学体系每一个环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非师英语专业建立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教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用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意识,理解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所教的课程的内容了如指掌,并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师英语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双基础能力培养创新
(1)英语语言基础能力培养
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跨文化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外贸、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英语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关于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交际能力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在各类言语事件中应谈什么话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实施各种语言行为的能力。因而,我们开设了符合培养目标和能力的英语语言基础课程。根据实践性教学理念,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把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第一,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语言实验室和咖啡屋(英语口语实训基地)完成,内容包括课堂报告、读书报告、辩论会、即兴演讲会、模拟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调研陈述、课件制作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寓知识性、竞技性、实践性于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动机,释放学生潜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第二,可以通过举办或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涉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比赛和竞赛,来丰富实践课的形式,延展实践课的内涵和空间。 (2)英语+商务基础能力培养
自2010年1月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协议全面实施,英语商贸人才奇缺,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我们在课程设计内容上要做适当的调整,重点突出英语+商务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要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课程学了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外,还掌握与商务有关的各种知识,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英语+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完成。学院应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个仿真的综合商务实训基地,由二个区域组成:贸易区、商旅区(旅游和饭店)。区内设有:接待、业务洽谈、报关、商检、银行、结算、资料整理与翻译等等科室。科室内有桌椅、柜台、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设备、数码相机、传、打印机、电话机等设备,开通内网和外网,可以实速上网。不同的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可以到这里实训,比如,《礼仪课》可以到接待科实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等课程可以到业务洽谈、报关、商检、结算等科进行实训;《海关英语》可以到报关科实训,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1)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多来来, 我系一直把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抓教学质量关。通过设立青年教师优质课、示范课、优秀教师等激励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大赛、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这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目前,我系复合型理论人才和能够指导实践的教师非常匮乏,师资严重不足。因而,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训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一,教师自身参加社会实践。第二,建立高校应用型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定期实践培训。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国际交流,派遣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提供各种机会出国留学实践。
(2)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非师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人素养:礼仪、妆容得体;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强;谦虚向上。第二,专业素养:英语基础扎实,主动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工作规程熟练,技能不断提高;有创新意识。
根据实践性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非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由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构成。专业见习主要采取示范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两种形式。示范性实践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观摩、学习,由实践基地的老师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对本企业的产品、业务、生产流程、服务管理等进行介绍、分解和示范,起直观作用,使学生易于掌握所学理论。设计性实践是老师提出实践要求,设计好实践问题,由学生自行根据实践目的和要求,进行实践设计,如:确定方案、安排步骤、选择方法,并独立操作,直至完成全部实践,写出实践报告。
专业实习主要采取顶岗实习形式。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理解工作标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职业素质,提高实践技能,以及顺利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他们的暑假,持J-1签证进入美国企业进行为期10-18周的短期实习,并利用实习之余的时间,在美境内实地体验美国生活,了解美国风土人情。每个参加项目的学生以合法纳税人的身份在美国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美国同事同工同酬。这样既可以提高英语技能,又能丰富实践内容,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四、结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很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只有切实抓好和落实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才可以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刘长江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些也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当今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专、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相关课程,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必须紧贴市场的脉搏。从“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应该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然而由于一些专科高职院校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教育目标不突出、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且专项资金匮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备,无法满足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需求。
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变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办出特色、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便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任务。为此,从实践层面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师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路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体现在“商务”和“英语”的有机组合。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商务技能的掌握,必须与相关知识进行协调;做到有效衔接、以促进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大胆尝试并努力创新,不断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方法和手段。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
(1)可以采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课程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升学生语言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针对不同课程,分别采用现场观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演讲报告、角色转换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
(2)应把教学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全面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和专业技术。我们不仅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媒体、网络课堂、模拟会堂等,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动态;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到相关成功企业参观学习,鼓励其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方向、及时调整状态、完善自我。
2、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已经被发达国家实践证实了的一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要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应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特别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获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1)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担课程教学: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2)各高校可尝试与境外合作办学,提高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水平和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据悉,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已与英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办学,并接受境外人员的访问。尝试这一做法,主要可以通过引进、“嫁接”;了解其他国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组织;汲取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而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新途径。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方式。当今,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高校可以享受国家的配套资金支持,而非重点院校及民办院校由于资金缺乏,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1、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需要,实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各高职院校可利用本校计算机中心,选择一些性能较稳定的标准机房,将其建成“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教师在模拟实训中运用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创设各种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的灵活运用。
2、根据高职教育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原则,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外贸业务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完成理论学习向实际应用的转变。
四、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从实践性和可行性原则出发,不断探索、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更有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26.
[2]谭小娅,柳吉良.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6.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设计理念
1.职业技能训练必须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注重和中小学合作,根据“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导向式的运行机制组织教学,保证顺利完成“专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的英语教师职业人才培养目标。2.注重学生语用能力、语篇能力、英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行动导向和能力本位,坚持“做中学、思中学、自己学”的教育理念,另外要做到“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3.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强化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仅要考量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还需要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步入教师行业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设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方案时,可以将“校校合作”为切入点,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总指导,以“培养学生英语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积极优化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为实现培养目标夯实良好基础。1.校校合作:高职高专学校可以邀请中小学英语优秀教师或者专家到校指导,带领教师走进中小学,互相沟通交流,了解英语岗位需求,结合需求分析岗位职业和课程内容。2.英语职业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学生通过基础英语、语音、语法、英语视听说的学习,可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职业技能: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应该将课程布置在最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因为已经在所在区域内进行见习和学习,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英语教学现状已经有充分的了解,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最后在教学法理论方面:职业技能课程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例如备课、写教案、课堂管理,提高学生教学技能。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弊端
(一)学生对职业技能缺少深入了解
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简单化,认为只有板书和普通话,这表明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职业技能。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直接决定这部分学生不知道英语职业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在翻阅《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探究》文献中得知:A高职学校针对教师职业技能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发放数量是95,回收91份。通过该调查问卷发现有45%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37%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要,1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由此见得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职业技能重要性。“对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内容了解程度”中,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在这些技能中,学生选择语言表达和普通话比例最高,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在书面表达和教学设计、教学设施方面的了解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关于“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态度”方面,部分学生积极面对职业技能训练,占总数的65%,不积极的同学占8.9%。由此可知,仍有大部分学生希望借助职业训练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和技能水平。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在专业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行为,主要表现出结构单一、课程比例失调。从课程形式分析,专业课程占据重要地位,专业技能课所占比例较小,并且单一,技能培养方面不完整,尚未做到坚持实践教学。上述问题表明,目前高职高专学校主要将专业课程放在首要位置,侧重专业课程,忽视技能课程,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专业意识的作用。甚至部分学校将职业技能和教师教育工作当作附加工作,各种课程在整合时间方面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和技能课程主要安排在后期,并且课时少,占总课时的10%,教育实习和专业课程间隔时间长。教育课程、技能课程在开设时间上存在晚和短的特点,导致学生不能尽早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不利于学生培养教师角色理念和意识。
(三)教师技能素养具有缺陷
英语专业学生接受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水平是重要保障。但是大部分高职高专职业技能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知识储备含量并不高,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技能操作不规范和没有实效性特点,因此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培训,直接对学生职业技能产生不良影响。养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本身具有实践性,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岗位实践。很多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践教育经验,在试讲和说课等方面不能做到计划性,因此不能独立担任指导学生实践工作。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示范教学,还可以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大量锻炼机会。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
针对我国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具备的教师技能水平,首先应该侧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师具备的技术水平是需要进行实践和训练的,制定多元化手段和方法进行专业训练,保证技能训练具有实效性和规范性。另外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注重职业意识熏陶
强化英语专业学生今后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对教师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前对教师行业认识比较模糊,并且在认识方面比较浅薄,存在误解和感性。因此当学生开始进入到上课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职业意识,将“职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在“教育专业”教育全过程。让英语专业学生明确认识中小学阶段教育对今后学习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到自身职业和专业的重要性,使其进行充分了解教师行业,逐渐热爱教师职业,而不单单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谋生的渠道。为让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可以提前从互联网下载关于贫困地区教学视频或者小学课堂现状,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并将当前我国小学学生课堂表现和水平做成数据,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职业意识。另外教师在开展技能训练时,应需要保证内容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将英语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生动和简洁的方法传授专业技能培训内容。
(二)优化课程设置
1.提升实践课程所在全部课程比例根据培训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高校高专在设置课程前应该适当缩减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实践课堂,实践课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师岗位需求,并根据教师岗位需求增加其他内容。规范、重视开设的技能课堂,例如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写作等。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养,在实践课程中将英语教学和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教学水平。2.英语教法课和技能培训先融合在教法课方面,可以每周设置四节,主要围绕实训设计课堂,在教学课堂中渗透技能培养。另外在班型方面应该采用“小班教学法”,小组间进行模式训练,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演练、评价任务。针对专业技能培训要有重点,将各技能间的内容相互渗透,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落到实处。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1.采取“院校结合”培训方法高职高专学下组织教师到教育一线进行教学实践和科学研讨,为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奠定基础。高职教师通过和教育一线教师相互沟通交流,探究培养师资的举措,保证在学校内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2.增加实训比重英语理论课堂应该占总课时的1/3,将剩余的课程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教学和备课、课堂点评,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3.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高职高专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到英语教学课堂中进行实地观摩,并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活动和教学观摩,让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课堂中延展到课堂外,确保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掌握英语职业技能。4.由“教”转变为“学”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将“以生为本”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思想从“我是学生”转变成“我是教师”。而要培养学生具备“我是教师”的理念,需要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观摩,培养学生创造性,为今后教师生涯奠定基础。
(四)培养实践技能
培养实践技能,首先让学生具备独立操作板块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将理论知识生动表达在课堂中,因此,在训练操作板块时,应该将板块氛围四个部分,一是训练英语毛笔字,二是训练简笔画,三是学习英语歌曲,四是制作道具模型。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检测。开设简笔画和制作教学道具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课堂中,可以将其合理应用。另外根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训练学生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能力。根据教师职业和师范教育特点,应该将教学模块分为三个模块:①训练学生的教师基本功、英语专业具备的能力。这个模块中可以开展英语书法和英语口语训练,采取“课堂集中训练”和“学生自练”形式;②开展“微格”训练,利用多媒体和音响设备,将技能训练内容与训练过程进行可视化;③见习、实习。当学生对英语教学技能和教师具备的素养有认知后,安排学生走进课堂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上交实习报告,并进行讨论、评价。
[关键词]
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估;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
学生学业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随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学生评价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改革的目标
学生学业评价体制应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评价内容应注重多样性、发展性,评价方法应注重多元化发展,评价形式应过程化、多样化发展,评价主体应面向多元化发展。
二、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改革的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评价应以实践能力评价为导向,研究科学的学业评价方法,突出过程性、发展性和个性化评价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拓宽学生成才渠道。
(一)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保障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前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科规律,立足实际工作情景,为培养适应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具备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服务。1.教学大纲在充分把握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商务英语类或商务英语特色课程教学大纲,跟随学科时展前沿,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广泛参照同类型院校同类课程大纲,逐步修改、完善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2.教学内容。商务英语类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是商务环境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课程内容应注重专业性、时效性、应用性。教学内容应涵盖与商务知识相关的不同板块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在传授语言和国际商务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科领域范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坚持有用性、实践性、和延续性原则,立足多样化、专业性、个性化培养,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相结合,各有侧重。第一、二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侧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具体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写作、泛读、口语、语音、听力、语法、综合英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专业四级测试、英语国家概况等,通过两年的语言学习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技能。第三、第四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侧重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具体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视听说、国际商法概况、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实务、经贸应用文写作、管理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学基础、英汉互译、听译训练等。在高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同时兼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为学生学习多样性、个性化创造良好条件。4.教材选用。商务英语类课程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求,因此要不断研究新形势,对于教材的选取要具备前瞻眼光,力求实际有效,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国家级规划类教材,这些都由国内知名的外语类出版社出版,经过全国上百所高等院校多年教学实践检验,备受好评的优质教材,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全球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而更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大数据时代下资源共享的便利,敢于并善于在教材选用及课程安排上进行不断革新。只有当课程设置做到科学、规范、实用、有效,学生学业评价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才可能真正对所学知识和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合理的评估,也才可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程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建立的基础1.课堂教学活动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类课程中在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课堂活动应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模式,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应用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有的多种课堂活动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微演讲、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这些形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面授机宜,而将专业教学立体化、纵深化拓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弥补了书本知识平面化的缺憾,力争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真实的商务环境,做到所学即所用。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能打破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环节的界限,学生可以进行远程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化。课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授课教师都会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型网站,提供大量的音、视频材料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使用;并通过公共邮箱、微信、QQ等其它多种线上联系平台,保持课堂的延续性,为同学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彰显专业特色,利用实践式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将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工作场景不可或缺。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势在必行。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科规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知识体系结构,大量参阅教辅材料和实践教学案例,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讲解商务活动中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实务,分享经验。企业中担任不同职位的职场精英包括生产经理、销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总裁助理、财务专员等就他们所负责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为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理解书本内容,将书本知识立体化,教学效果明显。在“请进来”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实习、见习、培训等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般的交际礼仪常识;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决策判断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全面、深入开展过程化评估工作是完善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机制的关键1.过程化评价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它重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具备全面、及时、深入、灵活、可持续性等诸多优点,已在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广泛应用。每门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都根据自身课程特点开发出一系列过程性评估办法,任课教师将平时多种形式的考评纳入期末总评,化整为零,有效地形成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监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近距离的交流,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化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背诵课文、对话、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电影配音、翻译练习、手抄报制作、电子杂志制作、读书报告、听写等,任课教师会将评价形式具体量化为等级或分数记录在册,为期末总评提供数据支持,过程性评估反馈出的问题也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源头动力。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考试,提高语言专业水平和实际社会竞争力。除传统的语言类证书考试(如英语专业四级TEM-4、英语专业八级TEM-8,大学英语四级CET-4,大学英语六级CET-6)之外,还向学生推荐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其它类别资格证书考试,如:BEC,ETTBL,CNBECT等。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网络自主学习成绩评定是教学辅助教学的重要补充。现有的网络自主学习主要依托朗文在线学习系统,包括商务联系和商务洽谈两个版块,商务洽谈和商务联系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中使用,两种平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语言学习与商务环境有机结合,结合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完成任务式学习,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网络平台是句酷批改网。学生可以反复提交修改作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这种做法帮助学生构建了实行自我监控、评价、修改和提高的学习环境,使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4.积极拓展实习、见习、实践、就业等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逐步建立学生学业社会评价体系。立足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将课程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结语
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已经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应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熟悉对外经贸和商务活动知识、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未来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丹倩.商科院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师资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李海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廖素清.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8).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07-02
应用英语专业作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崛起的热门专业,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经历了一段规模的快速扩张期,目前开设应用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超过千所,成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于2007年在校企合作单位诺亚舟小新星英语教育科技集团订单支助学生学费的情况下成功开设,2008年开始正式招进5年制自费生,可以算是一个起步比较晚,但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专业。
一、现状分析
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英语专业人才的与日俱增,从高职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其文凭和专业能力上的“弱势”,使得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与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当前对课程理论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普通高等院校,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型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讲求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化,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要想突破自己的“瓶颈口”,则必须注重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能力为核心展开。
1.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
目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以岗位(幼、少儿英语师资教育方向)为发展点,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构建课程组合模式,打破了本科学科课程过分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采用模块化课程将相关的职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过基于本专业发展较晚,实训条件差,在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中缺少统一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在大四第二学期的时候统一接受长沙小新星总部派来老师的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因而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同时在原有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开设过多,比如综合英语每周达到10课时,并且所使用的教材也比较陈旧,一直沿用新概念英语课本,虽然教材经典但课文中许多词汇及场景在如今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少,但基本上所有的授课老师依旧按照课本逐课讲解,导致学生五年的时间也只能学到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英语基础仍然非常薄弱。
2.就业跟踪调查情况
自2007年开办以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就充分体现了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自与小新星教育集团正式形成合作关系以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2012届第一次安排工作就业率就达到了100%,08级毕业学生除17人自主择业,其余全部安排到位,分布到7个省(分别是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福建、江西、河北)一个直辖市(北京市),40多个城镇地区,待遇较好,试用期三个月期间包吃包住,工资达1800元,并承诺试用期满后工资达2500元以上。同时根据就业跟踪调查现已工作两年的07级毕业生,工资在4000元—5000元间,工作环境较好,有的学生现已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通过跟踪调查也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如少数学生成绩较差,专业技能不强;部分学生好高骛远,对于到基层工作不安心;少数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表演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以适应就业的人才要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报告来看,学生将来从事幼、少儿教育英语的工作,需要在掌握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幼、少儿实践教学能力。
3.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硬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软环境”。
4.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尽量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调查研究及市场需求,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1.根据市场需求及毕业跟踪调查报告,结合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同时通过学院教务处、系教研室等部门收集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及教研室老师的反馈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2.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制订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
1.英语基础课程要突出听、说、读技能的培养,淡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强调实用性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建立由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每一学期的专业教学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肢体表演及实践教学能力来展开,其他专业课也要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安排。
2.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可根据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并结合学院实际,适时调整教材,编写有专业特色的教材讲义,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同时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如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书画实训等,主要教学内容围绕中小学及幼儿的英语教学工作环节展开,增加学生英语教学实训机会。
(三)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新教学手段。现在湘西职院应用英语专业里基本上仍然是“黑板、粉笔、教材、录音机”的上课模式,每个系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目前尚无语音室,导致英语教学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学生对新式教学资源的需要。今后学院应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的力度,更新教学设备,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到高职英语教学领域。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水平,利用多媒体网络创造交际语境,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情况整合教学资料,可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加大课堂英语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地道的英语口语水平,而且还要对相关专业领域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能力的需要,必要时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院应通过内培、外引、聘任等方式有计划地扩大师资队伍,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技术部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可以跟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作好准备。像我院应用英语专业(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方向)除了跟诺亚舟小新星合作外,还可以跟其他培训机构,或联系当地幼儿园、小学作为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语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而且具有一定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结合能力素质教育,在分析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专业的发展。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且掌握儿童英语教学法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完全使用英语进行幼、少儿学前英语教学。我们深感高职教育任道重远,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使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真正能够培养出社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修梅.地方师范学院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巩檀芳.中国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优化初步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4]盛湘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06(2).
[5]束定芳.外语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童生海.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3).
(一)就业方向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在2010-2013年四年里就业率分别为92.45%、91.41%、90.62%、90.58%,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此部分约占3.8%,主要是考取国家公务员及参加“三支一扶”的学生,其中超过半数是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工作;国有企业约占6.2%;通过专升本升学考试或其他方式选择继续深造的约占6%;与各类企业签订灵活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约为85%;选择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极少,比例仅为0.3%。
(二)就业现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也在逐年提高,这说明高职人才的培养切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总体就业形势正在往好的方面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之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了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复合型的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很受企业青睐,这给我国高职英语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另一方面,国内某家知名教育数据咨询机构对近年全国高职应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职层次的英语类专业连续两年排名居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的前十位,该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令人担忧。
二、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专业就业面窄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显示,目前就业市场上急需两种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一种是英语专业水平较高的毕业生,从事文字翻译类工作;另一种是融合了其他专业背景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从事涉外商务、旅游、会展、管理类工作。高职一般采用2+1或2.5+0.5学制,在校时间短,专业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不深入,不能较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对口职位大都集中在教育或导游等,涉及对专业知识或跨行业知识要求稍深的岗位,就显得毫无竞争力。这种情况造成大部分高职英语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完全对口,显然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提升,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佳由于在校时受生源基础、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能力不高,难以胜任有外贸业务的企业用英语进行咨询、讨论及读、写报告的岗位要求。同时大部分毕业生的英语可持续学习能力不强,知识面较窄,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学习主动性不高,难以将课程学习与行业能力有机结合,就业面受到局限,就业质量也不高。
(三)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一些求职者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择业预期高。加之对用人单位不了解,一味追求高薪与专业对口,一门心思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就职。但既符合市场需要又能提供优越条件的岗位较少,这样的职位竞争者又多,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角逐此类岗位的希望成功率比较小。
三、影响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及国内整体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企业用工需求大减,社会上整体“人才过剩”,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没有足够的资本同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竞争外,甚至在某些岗位上无法同一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竞争。很多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被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挤占。一些单位忽视本企业的实际需要,提高用人标准,盲目引进高学历人才,导致买方市场上高学历求职者挤占低学历求职者工作机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
(二)学生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响1.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欠缺高职类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普通本科生,即使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语言水平也不及本科院校毕业生。以笔者所执教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外语系应用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只是勉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和商务翻译等级等考试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这样的知识能力水平在供求本身就不平衡的人才市场上是毫无竞争力。2.毕业生和家长的观念对就业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理想跟现实是错位的,主要表现为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对薪水、福利待遇等方面要求偏高。一些家长还停留在旧的就业观念里,认为只有在有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单位里工作才算就业,对在非国有单位里工作非常不感兴趣,甚至持排斥态度。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就业的选择面,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英语专业如果不及时调整不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能面向市场,其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相脱节,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流于形式,没有有效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时对就业市场缺乏清醒的认识。
四、应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建议
安康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2704)。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既面临着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又将面临择业过程中遭遇更大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新建本科院校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如何使英语专业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关注的焦点之一。要切实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有效培养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新建本科院校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新建本科院校
所谓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后新增的本科院校。有统计表明,截至2010年3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61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国同期792所普通高校的32.95,在本科院校序列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目的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毕业后普遍是面向基层,直接就业,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这一点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培养知识广博、理论基础宽厚的研究型人才是不同的。从教育特征看,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性、一定程度系统性、一定程度学术性、一定程度创新性”。[1]它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还是从办学历史、经费投入上,都暂时无法和老牌、重点大学相提并论。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认识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在就业方面,由于在各行业卓有成效的毕业生还不多,学校的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在社会上还缺乏知名度,这使得就业率偏低。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面对并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
2.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是由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于1990年正式提出,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独特的能力。[2]
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作为竞争主体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对知识、能力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形成独具的,获取持续竞争力优势的就业竞争力,其主要由英语专业能力、英语实践能力、求职能力以及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等要素构成。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对英语专业的竞争态势作了如下描述:在全球化的新时期,“优秀的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社会挑战的中外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对外国文化的评判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宽阔的知识面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国际化外语人才”[3]。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努力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就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而言,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四项素质, 四种能力”。“四项素质”即由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构成的“综合素质”。 “四种能力”即由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4]
制约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影响他们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思想观念保守
当前,英语专业已不再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英语专业也和其他大多数专业一样,面临就业难的困境。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与重点大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显得毫无优势。但依然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进入正规公办中小学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这才符合自己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工资高、工作稳、离家近”仍然是他们的择业标准,但同时也是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有时学校即使提供了省外或省内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也往往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择业时常常面临重点高校毕业生的挑战,自卑、羞怯的心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2.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择业意识形成较晚
大学生要成功地就业,就必须先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较早地形成择业意识,同时树立明确的择业目标。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到了大三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择业意识,到大四才寻求自己择业的目标。同时,加上一些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了解不够,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这种状况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将必然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
3.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就是要有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应用型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还应在此基础上对某一方向或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不至于被用人单位看作是“一个英语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用得更纯熟的学生”。
然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一旦接触到商务、外贸、金融等领域,则几乎知之甚少,难以被用人单位录用,或是由于不懂这些专业知识而放弃就业岗位。当然,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也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首,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语调较差,口语表达不够流畅;在写作方面,有些学生对常用应用文的格式还显得不够熟练,这些都成为他们就业受挫的重要原因。
4.专业实践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众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不像老牌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训方面,既有着广泛的基地,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就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相当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联系实习来解决专业实践问题,这样一来,既缺乏实训的系统性,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难以保证实践的成果。当学生一旦在就业中要求展示其实践能力时,就显得“捉襟见肘”。
培养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就业择业指导与服务,较早培养择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英语专业大学生已不能再将自己定位为社会精英,而应是普通劳动者,这对提升他们的就业率尤为重要。为此,高校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先就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到省外,到基层,到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就业。其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尽早形成择业意识,尽量避免临近毕业时的“临时抱佛脚”现象。再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培训,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培训其职业理念,择业知识等职业素质。最后,切实采取措施,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校友资源、毕业生自身的社会关系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等,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开好专业方向课程
从目前人才需求看,用人单位多青睐英语基本功扎实同时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就必须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好专业方向课程。只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才会受到用人部门的欢迎。以英语(商务方向)为例,除开设英语专业常规的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外,还需开设商务英语翻译、商务礼仪等相关方向课程。“这关系到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5]
3.重视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不断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
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良好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首要的要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目前更显得必要。”[6]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需下大力气,不断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得体的英语口语,较强的读写译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别界限”不再“模糊”,凸显英语专业学生的实力。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应有一个“较高”要求,对此,“我们怎么要求都不会太高”[7]。
4.培养较强的跨文化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跨文化的专门研究是英语专业核心的培养目标。”[8]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为地方院校,在对外和国际交流方面,并无多少优势。作为这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要有清楚的认识,在日常学习中应自觉培养自己的外语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增强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基础课程,而实践和应用课程相对较少。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见习、实习,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采取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形式,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和企业联系、合作,探索建立“实践教学就业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我们能真正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增强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等.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基本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38-39.
[2]霍小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其含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8-48.
[3]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35―236.
[4]李新博.论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8):9―11.
[5][6][7] 庄智象:外语教育名家谈(1978--2008)[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