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厕所革命的具体措施

厕所革命的具体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9 14:44: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厕所革命的具体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厕所革命的具体措施

篇1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备受政府的重视。城乡融合进程中,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城乡融合加速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从重要性上来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反过来也会影响城乡融合的进程,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困境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在环境建设方面也在极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农村清洁工程等,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受传统农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严峻城乡融合的同时,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一些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农村工业总量逐渐增加,这也加大了农村环境的压力。且在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多数地区没有做好污染预防和处理工作,反而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主要表现为:工厂地理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农田和水利的污染,不仅容易产生纠纷,也危及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农村工业规模在扩大,但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更新缓慢,污染总量在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村工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大;现有的农村工业污染监管不足,且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1]。基于上述问题和情形,农村工业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业污染问题难易解决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长久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且小农经营模式导致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使用,大量的化学品造成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城乡融合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能够专注于农业耕种的人数变少。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反而人们在农业生产时更加依赖于农药、化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时,农民秋收时会将秸秆等进行二次利用,作为能源使用,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之后,农民对秸秆转化成能源的需求减少,因而近年出现了大量的秸秆焚烧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在养殖方面,目前许多家禽的粪便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多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这也给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造成了污染,且由于农村中饲养家禽数量的增多,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三)农民生活污染趋势加剧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更为强烈,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城市居民身上,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且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专业设施,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难易处理,这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不强,经常随意丢弃垃圾,加大了垃圾的处理难度;二是许多农村地区缺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没有生活垃圾管理主体。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大量的生活垃圾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城乡融合发展既给农村带来了诸多利好,同时城市为提升环境质量,城市的污染也在向农村转移,如一些高污染企业迁至郊区或农村。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或蔓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进一步加剧了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也会被农作物吸收,加大了农产品污染的隐患。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部分城市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农村地区缺乏集中的垃圾处理厂,或是没有将这些城市垃圾运回城市,使得农村堆放的垃圾总量增多。农村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生物多样性遭到,气候也会受到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源于当前环境危机,原有治理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为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同时弥补资金不足、技术不足、保障不足等问题。

二、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为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负责,同时也是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负责。城乡融合不仅是经济的融合发展,更体现在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等多层面的有机互动与融合,且在城乡融合进程中要避免城市污染向城市蔓延,农村环境治理更要汲取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一)以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城乡融合等发展战略,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处的空间环境,鉴于农村原有生产方式、资源和能源使用方式、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环境治理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具有复杂性,因此要综合考虑和整体设计,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统筹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制定完善的人居环境改造方案,进而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以改善环境和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为共同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是要放弃发展经济来保护环境,实际上,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最终依然要依靠经济发展和技术力量。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看到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归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要树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平衡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增加农村的收入,同时要高度重视工业污染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而是在充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如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等[2]。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发挥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厂、绿化带等。此外,通过拓展农村公共服务,还可以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

(三)以统筹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要目标城乡融合发展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也应抓住机遇,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城市面临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如何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融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发展面临劳动力不足、人才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要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发挥城市和农村现有的优势,只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综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人居环境的改善能够为乡村发展奠定物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在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环境与生计双赢目标的指引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着重考虑如下方面。

篇2

Abstract: Green construction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is used to guarante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safety and so on.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maximize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sections. Promoting gree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ruly "four sections one green"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fro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 angles 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green concept is analyzed, believe to be engaged in relevant work colleagues have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绿色施工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微观行业实施控制的方法,所强调的“节约”,是建立在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基础上的节约,意在创造一种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的全新施工体系。绿色施工的提出,其本身并非一项具体技术,而是对整个施工行业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要求,其影响范围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是空前的。施工企业会因推进绿色施工增加施工过程的难度,也会因施工措施费增大而使项目成本增加;但在宏观效果上,会因绿色施工推进,逐步显现环境污染减少、短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进而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绿色施工” 实质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具体地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建筑”的“绿色通道”。

1绿色施工含义

绿色施工的内涵大概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含义:①是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②是节约资源,降低消耗;③是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④是基于绿色理念,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即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质量保证,促使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绿色施工措施

绿色施工措施,着重从:①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节约能源及节约水资源措施;②在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节约材料措施;③按各工程用地及所需人员情况,制定临时用地指标和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等节约用地措施;④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资源这四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2.1节约能源措施

能源节约主要包括电能节约(施工现场用电、生活区的用电、办公区的用电的节约)、节油控制及大型机械设备优化选型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2.1.1电能节约措施

项目用电均采用分路供电,施工、生活用电均设置分路计量装置,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能损耗。

1)施工现场用电控制

①项目合理规划现场施工用电线路,合理布置施工区用电设备,尽可能减少大功率设备的安装使用;②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③除夜间确需施工的部位确保照明外,其他无关区域均要求关闭电源;④现场电焊机等配备配置空载短路装置,实现降低功耗。

2)生活区的用电控制

①生化区宿舍内均同统一安装节能照明灯;②各栋宿舍楼均采用限流装置、分路供电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③在宿舍醒目处均粘贴人走灯灭等友情提示标语;④生活区宿舍内杜绝自炊或使用电热器。

3)办公区的用电控制

①正常办公期间,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不用时,均设置在待机状态,下班后全部关机;②办公内饮水机必须处于良好状态,严禁对沸水进行长时间加热;③办公做到人走灯灭,严禁长明灯现象,同时关闭空调和饮水机电源;④办公场所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照明均采用节能灯;⑤办公室空调均采用1级节能产品,并严格按节能要求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的设置。

2.1.2节油措施

土方开挖阶段,项目通过优化栈桥布置,缩短了机械的运输路径。大底板砼浇注过程中,采用废旧钢模自制溜槽进行砼浇注,减少砼机械泵送,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现场合理布置,尽量利用塔吊吊运,尽可能减少汽车吊等用油设备的使用。

2.1.3大型机械的优化选择

现场机械选型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小功率的机械设备。

2.2水资源节约措施

水资源分为常规水资源和非传统水资源两种,现场对水资源节约和利用方面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2.1水资源节约措施

现场主要通过:①分路供水,严格实施生产、生活分路供水系统,并设置分路计量装置;②统一采用节水型产品;③现场施工车辆均采用高压冲水设备进行清洗;④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做到人走水关等相关措施严格控制水资源浪费。

2.2.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现场建立了循环水系统,专门设置循环水池,将降雨水及基本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排水沟排入三级沉淀池的废水存储于循环水池中,既按环保要求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又使沉淀水重复利用。施工场地四周均设置统一连贯的排水沟进行排水。另外,基础基坑井点降水阶段,废水量较大,项目集中在沉淀池安装水泵,作为施工养护水、冲洗车辆用水循环使用。主体施工阶段,利用地下室收集雨水和从排水沟排入三级沉淀池的废水作为车辆和道路冲洗及抑制扬尘的用水。

2.3材料节约措施

现场材料节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钢筋、砼、模板等余料预制现场零星构件或利用其来加固结构支撑体系;②采用成品化、工具化的临时设施作为现场临时围护结构;③合理优化钢筋接头方式,尽可能采用机械连接及电渣压力焊连接方式;④废旧木方采用木方接长技术,对短、废木方进行接长实现再利用;⑤砼实现80%过磅率,严格控制砼方量;⑥采用商品砂浆或干粉砂浆替代常规自拌砂浆;⑦现场及生活区采用周转式彩钢板活动房作为办公和宿舍,保证重复使用率100%,现场围挡及库房充分利用原有拆迁阶段未拆除的围墙或旧砖。

2.4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积极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做好施工现场用地保护,主要措施如下:

2.4.1积极应用新建筑材料

①杜绝使用粘土砖等粘土制品,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损失;②通过技术变更,将地下室及裙房内原砖砌隔墙改为使用ZM轻质隔墙板,实现高效快速施工的同时,也达到了创效的目的;③主体二结构外墙砌体均统一采用小型砼空心砌块;④主体二结构内隔墙采用蒸压砂加气砌块。

2.4.2施工用地保护

①现场围墙尽量利用拆迁房的旧墙和老围墙,在此基础上再稍加以美观、经济的装饰后作为工地围墙;②要求地连墙施工方将施工用地临时重车道从常规的地连墙内侧改到地连墙,充分利用其做为临时施工道路;③现场裸土部位利用小区正式绿化所用的部分花草树进行绿化;④利用原有场地拆迁废、旧砖,砌筑仓库、工具房、厕所等临时建设施。

2.5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主要从:“声、光、尘”控制、环境保护、土壤及地下资源保护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2.5.1光、尘”控制:①噪声控制:夜间施工全部均按政府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且与周边社区做好沟通,并张贴告示,严禁现场鸣笛、敲打,做到材料轻拿轻放等;②现场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空压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隔音罩;③砼支撑拆除采用爆破技术,降低噪音的产生。

2.5.2污染控制 :①照明光束全部俯射施工作业面,严禁平射设置,禁止工地内灯光直射围墙,碘钨灯等灯具均配设了防眩光罩;②夜间尽量控制减少电焊等产生强光的施工作业,电焊等强光作业时均采用遮光罩进行遮挡。

2.5.3扬尘控制:①现场均实行全封闭施工,结构施工阶段外架设置整齐、清洁的绿色密目安全网,并定期进行冲洗;②施工现场道路和生活区地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安排专职工人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和清扫;③施工中全部使用商品混泥土,现场使用水泥筒仓也采取防尘措施,筒体表面清洁,避免锈斑和锈蚀现象;④在渣土,垃圾控制方面,做到工程挖土随挖随运,且装载的渣土不超过运输车辆箱体、上下沿口,并保持运输车辆盖板的闭合覆盖。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采取封闭式容器装盛,及时清运。

2.5.4生活区环境保护

①现场和生活区分别设置三级沉淀池和隔油池及化便池,并定期进行清理;②对生化污水和施工废水排放定期进行PH值测试,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③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④采用商品砼和商品砂浆,现场无自拌砼,砂浆现象,无运输引起的起尘等现象;⑤禁止使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⑥基坑降水设计时通过减少降压井数量和降低降压深度,减少了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通过监测数据保证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5.5土地及地下资源保护

篇3

目前,我国养殖业正处于一个由家庭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的时期,与养殖数量和规模增加相伴而生的是环境问题。大量的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些还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防止和消除畜禽粪便污染,对于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常见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

1.1粪污全量收集还田。粪污全量收集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养猪场中,是采用自动挂粪与水冲式结合技术,将养殖猪的粪便采集到化粪沉淀池中,经过沉淀与发酵处理,利用地下管网与粪污输送车辆,将转化为肥料的粪便输送至灌溉田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畜禽粪便的处理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灌溉田的施肥成本[1]。1.2固体粪便堆积发酵。固体粪便堆积模式是指直接对畜禽粪便进行统一管理,主要与羊场和牛场对接。当固体粪便发酵完毕后,可以作为农家有机肥就近还田,提升利用效率。当前多数农村合作社都采用堆积发酵模式,将粪污发酵后用于饲草种植,该方式可以节省大量肥料成本。1.3粪污沼气发酵循环利用。粪污沼气发酵循环利用模式主要适用于生猪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场,不仅要搭配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还要搭配沼气转化设施。具体为将固液混合粪便放入发酵池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场区及周边农户。同时,粪便发酵后形成的沼渣与沼液通过无害化处理后,成为养殖场饲草基地的主要肥料,使农业养殖与种植体系相融合[2]。1.4固液分离处理技术。固液分离模式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奶牛养殖场,通过对奶牛的粪便进行分离处理,将固体粪便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同时对液体粪便进行氧化塘发酵处理,之后应用到蔬菜灌溉施肥、农田施肥中。一方面可以节省农田施肥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畜禽粪污的处理效率,例如分别对干湿粪便进行单独利用,可以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

2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在粪污处理工作中,各地虽然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并且引进粪污处理技术,但是由于畜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粪便排泄总量不断增加,已经超出多数农村地区的粪污处理峰值,而且也存在粪污收集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其本质原因是缺乏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与畜牧行业的发展速度没有协同,长期处于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势必会导致大量粪污无法被有效处理与转换,最终影响到农业地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有些地区在建立养殖场时,为了保证养殖空间,压缩粪污处理空间,没有重视粪污处理工作的资源化利用问题,缺乏长远规划,盲目建设,这样也严重影响到周围人群的工作与生活[3]。2.2资金投入量较低。在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粪污处理资金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是各地政府缺乏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则是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后期开展有效的维护体系,才能保证粪污处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养殖户而言,都愿意将资金投到扩大养殖规模中,而没有提升粪污处理措施相应资金的投入。大部分养殖户对于粪污处理的方式为直接还田与堆积,固液粪便缺乏有效处理,直接投入到农田中无法发挥出最大效力,而且没有经过发酵处理,其自身携带的毒性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2.3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将研究重点放到粪污处理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上,然而大部分养殖户不重视粪污处理技术,缺乏长效发展规划。在粪污处理工作中没有引入先进技术,从而导致相关工作缺乏技术支撑,直接影响到畜禽粪污处理的资源利用效果。

3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果的优化措施

3.1加强宣传定期培训养殖户。在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工作时,要从多方面展开,例如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定期对养殖户开展培训,使其养殖技术与生态环保理念得到革新。因此,为加强资源化利用在粪污处理中的体现程度,相关部门要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具体内容如下:①提升养殖户的粪污处理意识,引导其积极学习粪污处理技术,并且融入到养殖场的规划运营中。②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③构建严格的监督管理模式,对各地粪污处理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且落实到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对屡教不改的养殖户进行处罚,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鞭策效果[4]。3.2合理设置粪污处理过程。对粪污处理全过程及内容进行革新,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畜禽养殖分散,点多面广,围绕畜牧场建立农田施肥体系,保证养殖场产出的畜禽粪便被有效消化,这样才能让养殖户看到切实利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对粪污处理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不仅可以提升粪污处理水平,还能够加强资源利用效果,为农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具体为对当前的粪污处理模式进行探索,找出不足与问题,针对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技术引入等方面进行解决,各地政府也要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大力扶持乡村基层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根据畜禽养殖特点,制定合理的激励模式,促进粪污处理工作的良好开展[5]。3.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养。无论是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的规划设计,还是具体措施的执行,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畜牧行业要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并且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从生态环保理念、资源利用方式、粪污处理技术等方面,对技术人员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丰富完善,以提升人员的综合水平。例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使技术人员学到更多的领域知识,准确掌握粪污处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阻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保证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4科学结合“种养”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为种植行业与养殖行业制定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根据畜禽粪污产出总量,在周围构建相应的种植消化系统,保证粪便的发酵与处理质量,减少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同时满足周围农田的肥料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反向推导策略,例如对农业生态格局进行划分,根据地域内的肥料需求,建立畜禽养殖基地,保证粪污处理中的肥料产出量与周围环境整体需求相契合,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结合,使绿色健康的农业发展理念扎根。

4结语

构建农业生态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话题,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重点关注畜禽粪便对生态环保造成的破坏,积极引入资源化利用理念,对传统粪污处理模式进行革新,保证农业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本文对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现阶段常用的粪污处理方式,其次指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之间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具体为对养殖户展开综合培训,合理布置粪污处理全过程,加强工作人员的培养,科学结合种养殖工作,促使畜牧行业与生态环保理念的进一步结合。

参考文献:

[1]陈红,王浩岩.黑龙江省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与对策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7):71-74.

[2]朱赫,郭光成,胡海彦.基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探讨及对策思考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6):257.

[3]檀学进,刘开东,代永联,等.莱西市畜禽养殖现状和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调研[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4):56-58.

篇4

1 南川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背景

1.1 规划背景

1.1.1 区位特点

南川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是连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南川东街旧城片区坐落在南川区中心地段,西北侧毗邻南川政府广场,形成极具商业价值的城市核心区;北边紧邻重庆市重点中学-南川中学;东城为花山公园,半溪河从东街旧城片区西南角流过,自然景观资源优越。

1.1.2 经济背景

南川东街片区自古是南川的旧城区,是南川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宗教、整治核心片区。这里曾是城区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小商业店铺、批发市场、手工业作坊及一些传统老字号店铺密布于此,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及文化经济的潜力。

1.1.3 社会背景

对于东街片区的改造,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看待,应该更看重其社会效益。东街旧城区的衰败现状已明显制约了南川区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该片区的合理布局规划与有效开发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从该片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同时对提升南川区的整体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改造范围

南川东街旧城区是老南川的核心片区,规划面积约为33公顷。片区四周分别由东环路—南大街—半溪河—新民路—新华路—城北路—公园路环绕围合,形成以解放路为中心,大小“鱼骨”状次级街巷相互连通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结合商铺、单位和其他功能结合的旧城片区。

2 东街旧城片区改造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2.1 整体保护原则

老东街传统尺度街巷主要分布于老东街两侧,多建于解放前,历史悠久,多为商住混合的低层建筑,呈鱼骨型放射排列,低层高密度,小面宽大进深,空间由“街”到“巷”到“院”有序展开,渗透感良好尺度亲切,骑楼大量存在,空间丰富,老东街街巷空间除了有民居、巷道、环境等“显性”要素,更离不开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隐性”因素。因此,整体性保护原则就是将这些所有体现街巷空间形象的特质要素都纳入保护内容中,这些内容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工的,既包括外在的也包括内在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涵盖精神文化方面的。

2.2 传承发展原则

东街片区过去是南川的旧城区,是南川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宗教、整治核心片区,现在秉承“传承发展原则”,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多方面整体思考,合理衔接,使东街片区继续成为南川城区社会经济的“动力核心”,并使整个片区成为城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理念应有创新,吸取国际国内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在尊重街区历史、保持原有风貌和历史氛围的前提下,进行更新和发展;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调整生产、经济结构、提高片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2.4 传统商业模式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

南川区是重庆市旅游重点区,将新兴旅游产业与旧城区商业开发紧密结合,有机联系是发展片区经济,吸引外来游客,创造多种产业结合新型模式的重要手段。

3 东街现状问题

3.1 建筑衰败现象严重

3.1.1 建筑年久失修

老东街两侧的大量低层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其结构和设施均超过使用年限,破损、腐朽严重,部分建筑面临倒塌的危险。

3.1.2 安全隐患严重

街区内的建筑鳞次栉比,街巷宽度3米左右,最窄处仅为1.5米,既无法通行消防车,也不能满足最小防火安全距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3.1.3 内部设施状况

内部设施陈旧、简陋,功能再乱,户型不成套,私密性差。部分原生居民或单位住宅在外部自行搭建了砖混或其他结构厨房、阳台等,通风、采光较差,卫生条件也不能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居民感到诸多不便。

3.1.4 违章建筑众多

由于历史原因,片区内居民自建违章建筑较多,很多住宅之间间距达不到重庆市城乡管理技术规定的正常采光间距,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3.2 建筑风貌受到破环

传统居住环境与特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与居民的现代话生活需求存在巨大矛盾,特别是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和环境卫生设施(厕所、垃圾集运)等严重滞后,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而导致居民乱搭、乱建、乱架(电力、电讯线)、乱堆(垃圾)等自发行为,破坏了传统的空间环境特色。

东街片区虽然传统风貌犹存,但近年一些新插建的建筑没有在高度和格调上与传统建筑取得一致,已严重威胁到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周边的大部分建筑均系七十年代左右的多层砖混建筑,严重影响了街区的风貌。东街南口处有一水果批发市场,紧邻天主教堂,与历史街区视觉冲击较强。

3.3 沿街商铺密集、缺乏统一规划

东街片区传统街巷空间层次丰富,建筑沿街面较长,底层沿街商铺较多。但商铺缺乏基本得的分区规划,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成型的商业分区,缺乏吸引力,大多以小规模餐饮及小商品零售为主,大多居民仅以商铺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在城市中心区这样的地段没有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

3.4 交通系统无组织

规划区内交通设施缺乏,基本没有社会停车场用地,区内车辆多在路边随意停放,且停放空间有限,道路断头路、“丁”字路口较多,交通组织彼此分离,缺少合理的环路联系,成网率低,交通组织无序,人车混行,布局不合理。

3.5 缺乏公共配套设施

东街片区大多居民仍使用液化气、蜂窝煤作为热源。片区内仅设有1处公厕。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居住人数众多的片区也缺乏幼儿园、小学等配套设施。

3.6 公共活动空间匮乏

片区内部传统街巷尺度较小,建筑密度大,且不断有居民进行扩建或加建,使原本就显得局促的公共活动空间日益匮乏。片区内没有成片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居民无法开展健身、晨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3.7 景观绿化缺乏与周边景观的联系

片区内单位和民房较多,景观绿化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场地周边的景观节点没有呼应,与场地东侧的花山公园更是缺乏联系。优质生态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4 项目规划与方案提议

4.1 东街片区旧城改造业态

(1)东街片区作为南川城市发源地和近代革命集中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价值,建议将老东街保留下来,将其打造成为南川的“宽窄巷子”。通过对老东街现有建筑保护、改造、复原、新建、迁建等措施,使老东街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南川原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南川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南川市民参与和体验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变现南川人民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活”的城市博物馆。

(2)东城片区位于南川的核心地带,具有极高的商业区域价值,加之目前南川区缺乏大型规模的商业综合措施,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充分利用该片区的地理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应将该片区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3)东城片区内原有批发市场两座,然而这两个市场设施简单,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交通不便,未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且批发市场位于住在之间,对周围居民有不良影响,建议将批发市场搬迁并重新整合,以实现其真正经济价值。

(4)东城片区作为城市中心金融商业旅游区,应当具有相应级别的星级酒店和特色旅游酒店。

(5)项目用的内部原有北街农贸市场即将被拆迁。在重庆市政府对各区农贸市场环境集中整治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座环境好、规模大、配套完善的农贸市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规划选址中应结合商业开发模式,考虑周边住户的需求。

(6)其他产业业态分布应考虑集中成片的原则。

4.2 交通布局

尊重东街旧城片区原有交通系统和道路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形成合理的路网体系,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

4.3 主要步行系统及公共空间

应解决现状用地内人车混行的步行交通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实现人车分流;充分结合场地周边现状,设计市民公共活动空间。

4.4 城市景观绿化系统

东城片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建立场地内绿化体系与场地周边优质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联系。

4.5 基础设施改善

改善基础设施是片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旨在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居住质量。应利用建筑更新改造增加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设施、青少年活动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在整治片区环境的同时尽量开辟一些公共空间,增加街道绿化,增设环卫设施;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整治片区的上下水管线、电力电信线。

4.6 开发思路与旅游规划

4.6.1 开发思路

市场导向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本方案的关键所在,借地产之便,营文化之实,将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建筑、旅游、教育等各种资源融于一炉,提供中国特质的文化资源,成熟一个开发一个,以精品取胜,兼容并包,形式多样,最终以强大完备的文化设施和源源不断的思想,通过各种现身说法的活动来吸引人群。

大手笔,细耕作;重整体,放局部;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基本配套设施以及核心区自主开发,鼓励业主或经营者提前介入,根据各自需求参与设计,已提高物业使用的针对性,在大格局和谐的基础上鼓励个体建筑风格的发挥,以丰富片区风貌。

4.6.2 旅游规划的具体措施

(1)纳入区域旅游体系

街区应与周边旅游资源相结合,融入南川乃至重庆大旅游圈中,形成整体优势,从区域中获取信息、资源,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南川周边旅游景点除了南川本地的金佛山、神龙峡,还有武隆的仙女山、万盛的黑山谷,目前这些都是重庆周边游的热点地区,东街片区旅游规划与前面景点不重复、不重样,可与这些旅游区联成一体,吸引周边景区的游客游玩之后到这里消遣,所以可以纳入重庆周边2-4日游。

(2)旅游产品开发

1)充分挖掘宗教、民俗、美食、建筑文化

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在培育他们的历史环境中提供给旅游者,则可大大加强历史文化城镇趣味。挖掘宗教文化,恢复天主教堂钟塔等历史价值比较高的宗教建筑,并开展礼拜活动,让人可以在其中真正体验宗教生活;在老东街上很多店铺里的美食是让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修缮这些店铺并在里面摆放一些南川特有生活用品,这样就可以让你在品尝美食同时还能欣赏南川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东街的建筑肌理和传统建筑,让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放慢自己的脚步并细细品味这些细小的差别。

2)古树的保护利用

古建筑和古树共同构成历史氛围和景观风貌,缺一不可,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保护古树周围的环境不受破坏,其次给予古树编号命名的保护方法,实行统一管理。

(3)旅游设施建设

风貌特色街区(老东街片区)有利于旅游产业的集中打造,街区内部的服务设施功能应主要以酒吧、茶馆、私家院落、小客栈、高级会馆、手工作坊为主。

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要以人为本,以主要旅游线路为主,进行布局建设。建设不在于盲目追求现代,重点放在具有地方独特建筑风格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上。结合山水、地形,创新树异,融入环境,形成较强的文化氛围。

4.7 招商引资措施

长期以来阻碍东街片区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招商问题。近几年来也陆陆续续的有开发商对这片热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这些开发商基本都是同样的原因而最终放弃,困扰这些开发商的问题就是拆迁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80年代,因为租金低廉,一些具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家,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留下的大量造型优美、设计精良但实际使用中却已废弃的厂房里开画室,办文艺沙龙,慢慢地这些废弃的厂房有了新的活力。具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加上废弃厂房的独特建筑风格,使得这样的艺术形式甚至后期发展成为的商业形式,为市场广泛认可,也逐渐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加强对这样焕发着原创艺术精神新活力的废弃厂房的管理,逐步规范,促使其成为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典型,就有最早的英国伯明翰的布林德利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埃森工业遗址旅游区。在我国的有,北京的798、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和武汉的汉阳造等。

从原厂房的废弃,到艺术家自发聚集,到原创艺术氛围的形成,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介入,到最终的高端商业氛围的形成,这就是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到成熟的完整的生命周期。本文研究的主体就是,在创意产业时代,此类在原废弃工业旧厂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这种新出现的产业机构调整以及后来演变成由政府主导的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与管理,对政府及社会而言都是一个新课题。

本文对比研究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798模式和被主管部门拔苗助长后迟迟未能发展起来的武汉“824汉阳造“产业园区应该具备不同的职能作用。职能作用发挥得好,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就会完成整个产业机构的调整和物业形式的蜕变,比如北京的798。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好,就会出现揠苗助长,产业园区并未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重新陷入新一轮物业荒废的情形。本文就是从地方政府究竟在工业遗址类创意产业园区的不同发展时期中具备什么样的职能作用着手,对比798成熟完整的产业蜕变过程和824残缺的发展状态,为主管部门在此类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发展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北京798和武汉汉阳造两个园区发展阶段

北京798艺术区是偶然形成的,由艺术家自发积聚形成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回顾798艺术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其分成四个发展时期,即自发积聚期―生存争议期―政府规范期―定位调整期。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初发展状态与798艺术区不同,汉阳造省去了艺术家自发积聚的过程,省去了在无序状态下的资本积累过程。直接由政府介入,进行干预与规划。从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雏形期―政府规范期―定位调整期。

1.1 自发积聚期

798艺术区的自发积聚期是从1995年至2003年,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没有这个时期的发展。这个时期的798艺术区是由艺术家自发积聚形成的,集中了大多数艺术家的原创作品,也是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时期。

1.2 生存争议期

(1)798艺术区的生存争议期:2004年至2006年。这个时期798艺术区的大房东――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将798艺术区拆除,建成电子商贸中心。这是798艺术区生死存亡的时期。为了保护这片土地,曾经的艺术家们还一起在798艺术区内静坐,以表示抗议。社会的争议使得朝阳区政府的再三考虑后,决定将798艺术区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项目。2006年7月17日,出台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认定了包括798艺术区在内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

(2)汉阳造的雏形期:2005年至2008年。曾经在北京798艺术区工作的艺术家蒋义回到武汉,在当时的“汉阳造”租下一个厂房,想将这里变成另一个“798艺术区”,成立 “824创意工厂”,一时在武汉声名鹊起。逐渐吸引大量艺术家、工作者前来入驻。这里就形成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雏形。但是在其自身还未发展完全时,汉阳造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并开始介入,进行干预和规划,使得此阶段只形成了雏形就戛然而止。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汉阳造的生存争议期,地方政府是否决定拆除这片土地,是否决定介入、是否规划汉阳造,等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省去了自我积聚这一阶段,省去了资本积累过程,而直接到了第二阶段。地方政府可以说从汉阳造开始发展就已经介入,则798艺术区是在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后,才由政府规划管理。

1.3 政府规划期

(1)798艺术区的政府规划期:2007年至2010年。这个时期的798艺术区已经成为由民间性质转变为官方性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汉阳造的政府规划期:2008年至2012年。2008年8月5日,汉阳区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10月17日,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始动工。地方政府的介入让曾经的“824创意工厂”华丽变身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通过地方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果。截止到2011年12月26日,园区总共入驻了设计、原创艺术、教育培训、影视制作、商务休闲、展览、展示六大类71家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亿元,上缴利税4000万元。尽管如此,汉阳造的发展仍然出现了困境,失去了活力,比如,缺少艺术氛围,租金高昂,商业化浓厚、街道冷清,等等。

1.4 定位调整期

(1)798艺术区的定位调整期:2011至今。在这个时期,上涨的租金使得园区内的艺术家逐渐搬离。艺术原创动力消失,游客增多,798成为一个旅游景点。(2)汉阳造的定位调整期:未来。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缺少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汉阳造没有798艺术区发展的时间长,却比它衰落得早。与798艺术区相比,汉阳造是一个失败的创意产业园区。

2 政府职能在创意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

2.1 自发积聚期――地方政府“无为而治”

在自发积聚时期,北京798艺术区主要是由艺术家、市场、文化企业为主导。在这个发展时期,完全是一种自发组织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地方政府则起到“无为而治”的作用。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然是由艺术家蒋义发起而形成的,之后也陆续入驻几位艺术家,但是,时间很短暂,还未形成气候就由地方政府介入,所以,汉阳造的发展缺少这个时期。

由两个园区可知,在自发积聚时期,地方政府应该是“无为而治”,完全由艺术家自发组织,自发积聚、自发管理,需要形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形成一定程度的艺术氛围。为以后园区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生存争议期――地方政府宏观规划

在生存争议时期,无论对北京798还是824汉阳造,地方政府都是一个主导者的身份。地方政府决定是否发展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是否保护工业遗址,在作出肯定决定的时候,地方政府则开始着手介入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当中。不过,是从宏观方面进行规划与管理,形成大致的发展方向。此时的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就多了一层官方色彩,容易导致园区的艺术氛围逐渐丧失,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在保护工业遗址,保留历史底蕴,保持艺术气息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2.3 政府规范期――地方政府微观管理

在政府规划时期,地方政府已经完全渗入到798艺术区中,政府制定《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附录1),由其可知,其中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三条规定了集聚区享有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优惠,北京798艺术区是北京市认定的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则798艺术区可享受这项优惠。并且又制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具体地对798艺术区进行规划和发展。具体地来说,就是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制定优惠政策等等。

在汉阳造方面,武汉市汉阳区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附录2)。如表1。

汉阳区政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来干预、规划汉阳造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主要在协调业主、项目策划、推介招商、改善园区硬件设施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遵循“科学规划、挖掘文化、强化特色、提升层次”的原则以主导者的身份介入。

此时地方政府出现过度管理的现象,没有把握一个“度”,导致798艺术区出现租金上涨、环境嘈杂、艺术家纷纷搬离的现象,汉阳造则是租金高昂、街道冷清、失去原动力。两个园区都有商业化浓厚的现象,缺少历史底蕴和艺术氛围。由此可知,在政府规划时期,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微观管理,并且把握管理上的“度”的程度,将宏观规划时制定的政策具体化,在保护工业遗址,依托历史资源,保持艺术气息方面继续制定具体措施,为防止出现以上的现象,地方政府更应该进行细致管理,为园区打造一个完善的工业遗址环境。具体地说:

(1)地方政府应保护工业遗址,依托历史资源。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改造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应该以历史为主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必须遏制过度商业化,不能让原本的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化浓厚的“小资场所”。比如,规定保留墙上原来的标语;保留工厂的建筑风格;规定改造工厂机器,创作成艺术品;规定不定期地以工业遗址为主题举办展会或者宣传会,等等。

(2)地方政府应遏制过度管理,准确把握“度”。这个时期地方政府仍然是主导的地位,但不能每个地方、时时刻刻都扮演着主角的角色,该管的地方就管,不该介入的时候,就适时地做一个“旁观者”。如果地方政府过度管理,会使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管办不分。

(3)地方政府应处理好政策与市场的关系。从微观方面制定好政策后,地方政府应处理好政策与市场的关系,让政策与市场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和衔接。使企业享受优惠的政策同时,也能融入市场,并且能更好地运作。

(4)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中介组织。地方政府应该在企业、市场与政府之间建立一层中介组织,这将会使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中介组织了解到市场的现实需求,并且反馈到企业。其次,也能帮助地方政府政府起到监督、严格把关、正确引导企业入驻的作用,也为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4 定位调整期――地方政府“搭台”,由市场主导

在定位调整时期,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在经历了前三个时期后,同时也具备这个时期发展所需的条件,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开始“搭台”,由市场主导。在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都是由政府主导,但在这个时期得由市场主导。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说,近几年参观游客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2011年超过300万人次,最多时一天有几十万人,厕所道路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人员明显不足。所以,在这个时期,地方政府应该抽身退出,作一个“搭戏台子”的人,完全由市场主导。地方政府就成为了一个“服务者”,起引导作用,剩下的由市场主导,地方政府应该做的是完善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制定有效的融资制度;培养创意、管理人才;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完善知识产权法,等等。为园区内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消除障碍,任由市场主导发挥。

3 总结

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经历自发积聚―生存争议―政府规范―定位调整这四个时期,地方政府在这四个时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职能作用,每个时期的职能作用都会不同。

北京798艺术区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自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并且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的时期介入,但产生的结果却趋于类似。798艺术区经历了完整的发展时期,而汉阳造缺少第一个发展时期――自发积聚期,同时,地方政府介入后,其微观管理也有不当之处,使得汉阳造还未发展起来就开始衰落。

从汉阳造这个失败的例子知道,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不同发展时期应该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自发积聚―生存争议―政府规范―定位调整这四个发展时期。地方政府在这四个时期的职能作用都应不同,第一个时期是“无为而治”,第二时期是宏观规划,第三个时期是微观管理,第四个时期是政府“搭台”,由市场主导。换言之,第一个时期,地方政府无需介入管理,任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自由发展。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是由政府主导,由大到小的范围,开始介入到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当中。第四个时期,地方政府是为园区的发展“搭台”,由市场主导发展。

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需要一个完整的发展时期,而且需要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发挥不同的职能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会发挥得更好,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也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寒风.工业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北京798艺术区案例分析[J].个案点击,2010(12).

[2] 赵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寻求“汉阳造”工业遗址保护之路[J].艺术理论,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