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1 13:29: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听说教学法论文

篇1

 

1 引言

成为一个双语者已经流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只要有人学英语的地方就势必有人教英语。众所周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根本性的地位,怎样有效的传授英语一直是众多英语教学者试图探寻的话题,而词汇教学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枝。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得到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2 词音传授

学生对词汇掌握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相应词汇发音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对语音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遇到新词时,教师都需要传授该词的发音,可通过自身朗读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播放磁带或视频的方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相关单词。

语音传授只是词汇教学中的一部分,而词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恰当正确地使用单词,而这又得从始于单词意思的掌握。

3 词意教学

3.1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GTM)

语法翻译法始于十九世纪,是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的新名称。此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强调词汇的记忆,注重文本的翻译,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语法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之交的语言教学方法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日,此法还是教育机构所采用的标准语言教学手段。Prator 和 Celce-Murcia列出了语法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其中与词汇教学联系最紧密的是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中以母语传授为主,较少地应用目标语;②很多词汇是单个列出来讲解的;③用语法来讲解构词原理,以词形变化和语音变化为中心。

在中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根据①和②,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要是通过汉语来进行,并不怎么主动使用英语。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换言之,英语教师在呈现新单词的时候,给出单词并直接把单词翻译成汉语1(1是指这是本文所讨论的第一种具体细化的词汇教学法,下文中的2-8类同)。例如,单词characteristic:教师先给出该单词,并同时用中文告知意思为“特点,特征”(可能是直接读出,可能是在黑板上写出来,也可能是用屏幕呈现)。而根据③,又可以延伸出三种词汇呈现法: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解释意思2,如用“regularly”来解释“on a regular basis”;运用词汇列3,如用“fry, boil,bake,grill”来解释“cook”;用构词法或常见词缀4,如“achievement 和achieve”,“possible 和 impossible”

目前,语法教学法还是很受欢迎。很多语言教师还是在用这个方法来传授新词汇,因为此方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学生面对此方法往往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3.2 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实用语言学家,特别是CharlesBerlitz,通过努力创立了现在所谓的直接教学法。该方法的基本前提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要跟母语习得一样:要有较多的口语交流;要自发的运用语言;不要在二语和母语间互译;不(或几乎不)分析语法规则。Richards和Rodgers总结了直接教学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其中跟词汇教学最有关系的两个原则是:

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是通过演示、实物和图片来传授;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是通过概念联想的方式来传授;

仅仅教授日常词汇和句子。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

具体地说,以直接教学法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用画图片、图表或地图来表现单词的意思5,如单词airplane,gear-box;②用实际物体来展现单词意思6,如单词flowers,blackboard,basketball;③用做手势或表演来呈现7,如washing face,playing cards。

直接教学法非常地受欢迎,尤其是在私立学校里,该方法被更加广泛的采用,因为私立学校里,教师很可能是外籍教师,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很适合该教学法的要求。但是,受财政预算、教室大小、时间和教师背景的约束,直接教学法很难在公立学校中得以实施。

3.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 ---ALM)

听说教学法是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结构语言学家从事于他们所谓的对各种语言的科学性的描述分析。教学方法研究者则把这种分析运用到了语言教学中(Fries 1945)。同时,行为主义者提出了学习条件和学习习惯形成模式,这两者正好与听说教学法的练习形式和模仿任务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听说教学法的特征中,与词汇教学最有关的一点是:词汇是严格限制在语境中,并从语境中得以学之。该法跟前面所讨论的教学有所区别,它强调词汇要在语境中得以传授,不能单独讲解8。比如,教师传授单词“grumble”时会有以下描述,说“some people grumble about everything. For example,they grumble about the weather. If it is sunny, they say it is too hot. If itis cool, they say it is too cold. They are never happy with the weather. Theyalways grumble about the weather. So have you got the meaning of ‘grumble’here?”

听说教学法在高校中相对来说要更受欢迎,因为,它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量,而高校里的学生的语言情况正是满足了这一点。

4 结论

成功的教学没有诀窍亦没有捷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教师也是独特的。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在刚一开始采用某个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觉得该方法是如此的明智如此的实用,其实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有教师自己提炼出来的,经过反复尝试,反复实践,反复改进得以形成的。但是,没有理论做基础的话,教师是很难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的。只有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付之于实践,才能有恰当的教学法进行包括词汇教学在内的外语教学。

5 建议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建议仅供外语教师们参考:1)准备例句。例句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而不是直接从字典里抄来的,因为学生有时也会用字典查单词,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很多例子都是跟字典里一样的话,学生就不愿再听教师讲解,他们会觉得,反正讲的内容自己都能查的到,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2)请学生先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若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意思。3)考虑如何用相关的词汇(如同义词、近义词等)来呈现单词意思。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4)想想如何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5)思考该单词会在何种生活实景中用到。论文写作,直接教学法。也就是呈现一些相关单词的生活实用案例,若能把新学的东西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正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及方法”,《外语界》,1996.4

[4]H.D.Brown. 2001,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篇2

 

1.引言

成为一个双语者已经流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只要有人学英语的地方就势必有人教英语。众所周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根本性的地位,怎样有效的传授英语一直是众多英语教学者试图探寻的话题,而词汇教学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枝。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得到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2.词音传授

学生对词汇掌握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相应词汇发音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对语音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遇到新词时,教师都需要传授该词的发音听说教学法,可通过自身朗读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播放磁带或视频的方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相关单词。

语音传授只是词汇教学中的一部分,而词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恰当正确地使用单词,而这又得从始于单词意思的掌握。

3.词意教学

3.1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GTM)

语法翻译法始于十九世纪,是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的新名称。此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强调词汇的记忆,注重文本的翻译,进行大量的写作练期刊目录。语法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之交的语言教学方法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日,此法还是教育机构所采用的标准语言教学手段。Prator 和 Celce-Murcia列出了语法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其中与词汇教学联系最紧密的是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中以母语传授为主,较少地应用目标语;②很多词汇是单个列出来讲解的;③用语法来讲解构词原理,以词形变化和语音变化为中心。

在中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根据①和②,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要是通过汉语来进行,并不怎么主动使用英语。换言之,英语教师在呈现新单词的时候,给出单词并直接把单词翻译成汉语(1是指这是本文所讨论的第一种具体细化的词汇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下文中的2~8类同)。例如,单词characteristic:教师先给出该单词,并同时用中文告知意思为“特点,特征”(可能是直接读出,可能是在黑板上写出来,也可能是用屏幕呈现)。而根据③,又可以延伸出三种词汇呈现法: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解释意思,如用“regularly”来解释“on aregular basis”;运用词汇列,如用“fry,boil,bake,grill”来解释“cook”;用构词法或常见词缀,如“achievement 和achieve”,“possible和impossible”

目前,语法教学法还是很受欢迎。很多语言教师还是在用这个方法来传授新词汇,因为此方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学生面对此方法往往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3.2 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实用语言学家,特别是Charles Berlitz,通过努力创立了现在所谓的直接教学法。该方法的基本前提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要跟母语习得一样:要有较多的口语交流;要自发的运用语言;不要在二语和母语间互译;不(或几乎不)分析语法规则。Richards和Rodgers总结了直接教学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其中跟词汇教学最有关系的两个原则是:

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是通过演示、实物和图片来传授;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是通过概念联想的方式来传授;

仅仅教授日常词汇和句子。

具体地说,以直接教学法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用画图片、图表或地图来表现单词的意思听说教学法,如单词airplane,gear-box;②用实际物体来展现单词意思,如单词flowers,blackboard,basketball;③用做手势或表演来呈现,如washingface,playing cards。

直接教学法非常地受欢迎,尤其是在私立学校里,该方法被更加广泛的采用,因为私立学校里,教师很可能是外籍教师,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很适合该教学法的要求。但是,受财政预算、教室大小、时间和教师背景的约束,直接教学法很难在公立学校中得以实施。

3.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ALM)

听说教学法是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结构语言学家从事于他们所谓的对各种语言的科学性的描述分析。教学方法研究者则把这种分析运用到了语言教学中(Fries 1945)。同时,行为主义者提出了学习条件和学习习惯形成模式,这两者正好与听说教学法的练习形式和模仿任务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听说教学法的特征中,与词汇教学最有关的一点是:词汇是严格限制在语境中,并从语境中得以学之核心期刊目录。该法跟前面所讨论的教学有所区别,它强调词汇要在语境中得以传授,不能单独讲解。

4.建议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听说教学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建议仅供外语教师们参考:

1)准备例句。例句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而不是直接从字典里抄来的,因为学生有时也会用字典查单词,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很多例子都是跟字典里一样的话,学生就不愿再听教师讲解,他们会觉得,反正讲的内容自己都能查的到,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2)请学生先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若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意思。

3)考虑如何用相关的词汇(如同义词、近义词等)来呈现单词意思。

4)想想如何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

5)思考该单词会在何种生活实景中用到。也就是呈现一些相关单词的生活实用案例,若能把新学的东西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及教师进行的相关教学改革发现,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中利用语块教学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语块理论依据

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提高他们对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的掌控能力。Lewis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语块教学法,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掌握输出语块的能力。根椐Lewis(1997)的语块教学理论(Lexical Approach),语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形式较为固定,如果将语块作为整体学习并储存在记忆中,在实时交际和使用时直接提取,不但可提高语言资源信息处理效率,而且会大大提高语言输出和表达的流利性、地道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并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的基本规律。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状况及学生学习环境分析

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在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了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部分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河北科技大学建立了基于计算机与课堂“2+1+X”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使用能力,也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河北传媒学院也根据自身学生特点,对英语口语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各二级分院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3-5人为一组录制口语视频,形式可以为播音、主持、小短剧、配音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与口语水平。尽管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诸如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态度、教师队伍的思想动态、学生的配合情况、硬件设备的配套、教学管理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英语基础差、创新思维能力强、专业评估标准特殊等种种因素,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育的边缘和弱势,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模式下如何克服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的障碍,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及学生自身及其专业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中更适合使用语块教学法。

三、语块教学法在艺术类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艺术类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建设而忽略英语学习的问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往往达不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故学生的英语的学习理念和策略一方面要通过创建校园英语文化来改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思维方式,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加大运用语块教学的力度。

1.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增加语块的输入。现在的教与学,即教师和学生都在强调词汇量的问题,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他们的听说读写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其实不然,死记硬背的词汇就如一潭死水无法流动,如何让它们有效、恰当地运用到听与说的言语交际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明白构成语言的是 “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并不取决于其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储存了多少预制词块”。当学生了解到在交际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取决于语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清晰的语言输入和流畅的语言输出主要是语块运用的结果,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语块的输入。

2.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增加语块的输出。有效地输入只是外语习得的一个前提,而高质量的输出才是二语习得的目标。为提高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要有意识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语块输出机会。比如,在听说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识别、注重重要的语块之外,还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利用口头或笔头形式回答问题;此外,在课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语块方面的练习,比如完成语块遣词造句、写作等任务,甚至借助语块进行演讲、辩论等。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结束语

语块是语言的半成品,把它作为输入、记忆、储存、输出的最小单位,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方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在听说教学中,利用语块教学法,增加学生的语块量比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影响更大。语块教学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新途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教学改革来完成这个任务,大多数高校为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把英语课程划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门。

视听说教学现阶段基本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认知法”,广泛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即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情景进行反复练习来提高听说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们对听说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实践练习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就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应鼓励各种教材和教法并存,注意扬长避短,各有侧重,相互融合渗透以结合各地实际吸取众家之长。因此,为提高视听说课堂教学效果,在视听说教学中提倡采用认知-交际法,即在原有的交际法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适当运用认知法讲授一些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等,然后运用交际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采用认知-交际法的缘由

1.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认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认知法主张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认知规则,指导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它是一种关于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智力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而又全面地运用语言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或学习理论。

(1)认知法的优点。在外语教学中,认知法重视母语的桥梁作用,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情景化的实践,认为语言受规则支配,语言学习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活用过程;重视有意义性的学习方法,强调有意义的操练,而不是简单模仿的机械运动,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使外语教学更加情景化、交际化。

(2)认知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缺点。认知法是建立在以英语句型为中心的基础上,能使学生掌握所学外语的语法系统从而为培养交际能力准备条件。然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而不只是认知其语法规则。而懂得语法规则的人也不一定具有外语交际能力。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脱离语言的实际运用,它局限于学生孤立地记住功能、情景和表达形式的关系。学生以核心句型为出发点所创造的句子往往生搬硬套,从而背离实际的语言环境,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2.交际法概述

交际法也称作功能法或意念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提出并形成的。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使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要能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外语。在教学过程方面,交际法强调语境化、交际化,即提供真实的情景和创造外语的环境让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交际教学法在教学原则上偏重于语言功能的掌握以及真实语境中的语言流利使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运用真实语言进行交际,在一定场景下完成交际任务,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1)交际法的优点。它的优点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技巧,鼓励学生力争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

(2)交际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缺点。交际法的缺点是教学内容更多考虑的是情景教学,而不问其难易程度如何,违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影响了学生认识语言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班编制过大,视听说班级一般在50人左右,非常不利于教师组织听说教学,也削减了学生获取交际能力的机率。另外,在起始阶段,需要有一定语法和语音基础知识要求的交际法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遭受沟通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刘佳对比中外教师课堂学生的不同时发现:学生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态度更积极,但他们仅仅只是模仿外教的发音以及肢体语言。所以当他们有时遇到新的单词而不会表达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肢体语言。然而,他们的错误语法却很少被更正。有些语法错误和肢体语言甚至会影响到语言的流畅和连贯性。所以说,我们国内的老师应该适当地运用交际法。

3.认知法和交际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结合的可行性

通过比较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现这两种教法都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课堂时间有限,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等等。交际活动是一种输出,输出必须建筑在输入和吸收的基础上,整个语言教学应该遵循先输入和吸收,然后才输出的客观规律。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是开展交际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交际活动会成为空中楼阁。[5]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应采用认知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认知法”获得知识,然后同学们之间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演讲与辩论等形式进行“交际法”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认知-交际法理论概述

认知-交际法就是在整合认知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优点的同时,去除两种教学法固有的弊端,适当运用认知法讲授一些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等,从而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型”的视听说课堂,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1.“以思维为突破”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且体现在这个民族特定的语言之中,中英文因为思维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英语语言有简单明快、直截了当的特点,自然也反映在它的思维方式是直来直去。中文的思维方式是“画龙点睛”,也就是常说的兜圈子。

(1)描述顺序不同、偏重点不同。英文对问题的陈述是先描述结果再描述过程,而中文则是先描述过程最后描述结果;中文倾向于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英文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英文按照重要程度来描述问题,而中文按照时间顺序描述问题;中文是从轻到重,偏正结构,而英文是从重到轻,正偏结构;中文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后说,英文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来说;英文由内往外,由近至远描述,中文方由外往内由远至近描述。

(2)信息内涵不同。英语实际上是一种细节化的表达语言,语言和信息大多数时候是等价的,用比较细节化的方式把所需要表达的内容详细的表达出来,语言比较“直白”。中文是一种更偏重整体,更“含蓄”的语言,大多数时候语言本身蕴含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听众或读者自信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例如,“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难得糊涂”等等,从字面上看,很直白,但是“意境”很丰富。

因此,将认知-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时,尤其是在用英语口语进行表达的时候,要提醒广大同学注意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要在脑海中建构英语的思维模式,就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突破口,让他们学会用英语思维,从而显著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以文化为背景”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更有益于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因此在将认知-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时,在“认知”部分,要鼓励同学们多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英美文化知识水平,这样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义,才能更为准确的进行视听活动。

3.“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说教师、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两个重要的主体,这两个主体服务于“学习”这个中心,“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同等的,地位是均衡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两者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围绕“学习”这个中心,一同进行互动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辅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学习者;教师依托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教学工具,采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达到最初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积极地讨论、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最后达到学习的目的。

4.“以练习为重点”

(1)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认知-交际法并不只是侧重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强调语言规则的学习。语言规则是基础、是根基,只有掌握它,语言学习才能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视听说口语课堂上,在学期伊始就要针对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语法、语音规则等知识的讲授,让他们打下深厚的语言知识基础。

(2)重视口头交流的练习。认知-交际法认为学习外语既要达到语言的准确性,又能够流畅的交流。而口头交流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体现方式。所以语言的学习要量化,不但在知识量上,更要在质量量上进行强化要求。认知-交际法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口头交流,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经验交流、辩论会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的用目标语交流,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认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语言进行交流,只有通过交流,语言的意义才真正得到重视。实行认知-交际法在保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开发,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很大的提高。

1.认知听说中的语法知识和规则

因为大学生学外语的时间有限,而且缺乏说外语的环境,因此必须借助文字来及时归纳总结,认知所学知识和规律。因此采用认知-交际法的教授视听说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应系统性地整理、归纳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优先将这些知识分层次、按步骤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要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成自己的语言,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英语。

2.先输入-听

从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得知,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输出是对输入语言的个性化加工。学生只有增加语言素材的有效积累,才能做到有效输出。听是摄取语言、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运用语言的基础。婴儿是在听的基础上才逐步开始了发音、词汇、句法的习得过程。所以教师在视听说课堂上都要尽量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习得环境,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和学生能力相当的视听刺激,让他们更加深入地领会语法知识和规则在具体语言中的广泛应用。

3.后输出-说

根据文秋芳教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1)语言准确性偏低。相当一部分考生语感差,没有节奏,失去爆破掌握不好,词尾辅音后加元音,少数音素严重混淆;过去时错误比较普遍,第三人称后不加“s”。(2)语言流利度不够。句子中有过多不必要的停顿,说话中加入大量“ye”,重复过多。(3)讲话内容没有新意,缺乏思维的深度。(4)对话中交际原则掌握不好。有的只顾自己讲,不听对方讲话;有的抢对方话头,不让对方把话讲完。

文教授总结的这些问题四六级口语考试中、视听说课程口语期末考试中也累见不鲜。因此,为了改变哑巴英语、大学英语口语幼儿化的现状,在大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再复述,或表达赞成/反驳,以口语输出检查听的效果。教师还应充分注意到发音的重要性,花大力气纠正早期的语音问题,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等。教师也要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口语焦虑心理和其他不利的因素,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4.查缺补漏

篇5

【论文摘要】听说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如何搞好听说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外语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从项目式教学法论述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可行性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外语作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高职的英语教学须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听说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更好地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研究。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集体展示项目成果,鼓励小组之间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项目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应给每个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就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给各个小组打出分数,或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水平给各小组投票,选出最佳项目完成小组。评价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所作项目进行反思,使其总结出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评定结果找出自己所完成的项目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原因,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下一次项目自作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总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实践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虞苏美等.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6

1.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听说能力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也是其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听说领先”的口号很早前就被提出,但“哑巴英语”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率低、学生能力提高缓慢的现象非常普遍。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2.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缺少足够重视。在很多高校,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精度和听力两部分,根本没有涉及到“说”。这就导致学生也对口语提不起兴趣,口语成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著名语言学家斯万(Siwan)[1]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他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流利性,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注意(notice)到语言结构,对其进行假设验证(hypothesis-test)和有意识的反思(conscious reflection),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地方院校是由低层次的学校、学院升级而成,许多教师学历水平有限,有些老师后来继续进修到在职硕士学位,却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现在学生大多为90后成长的一代,而他们身上最具有网络时代的特征。在多媒体声音图像刺激和庞大的信息量的环境下,他们的兴奋点变得更高,对信息有更多的渴求。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围绕词汇篇章和语法分析,没有运用多媒体和声像、图片来丰富自己PPT课件,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语言的变化,文化的变迁不做任何涉及,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3学生口语学习环境较差。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英语口语练习场合匮乏等,造成许多地方高校口语学习氛围差,学生口语练习缺乏动力,以至于地方高校的学生整体口语水平很低。

3.行为—认知教学理论及尝试

“行为—认知教学法”理论上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并涉及外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的重要内容。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外语教学法发展成为“听说法”和“认知法”。“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2]创始人华生提出的刺激—反应(S-R)论。“认知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rroll(1965)提出的[3],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开创的认知心理学“认知—符号”为理论基础。“听说法”和“认知法”理论长期对立存在。“行为——认知教学法”由国内语言学者尹德谟[4]提出,它吸收了“听说法”和“认知法”在心理学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的优点和长处,借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刺激—反应”在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是认知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行为认知教学法”[4]理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听说领先”,以文字和声音作为语言信号,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即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或相继进行。同时,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从而能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正是实际语言环境中需要交际者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应以实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语言输出和应用,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语音教学在常规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发音各具特色,自己发音错误,自然不会听懂正确的发音语汇,就更不用说进行成功的语言表达和互动。学生语音意识和语音基础非常薄弱,发音还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为此,极有必要培养语音意识,加强语音训练。然而,在传统语音教学中,语音学习教材繁冗枯燥,练习句型和内容陈旧不实用,且毫无趣味性,学生只是做消极的机械模仿。“行为认知教学法”强调: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

我在语音和口语听说教学当中进行了几次教学尝试,通过即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和相继进行互动来提高听说表达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输入内容进行有效输出,不断强化。我分别开展两次英语口语和语音发声训练班,分别为期两个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并在实际的自然情境中做口语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的兴趣。上课内容;以语音、语调和听说口语互动为主,做基础的语音演示和操练。并用实用的交际英语模块来进行情境口语互动,内容紧凑连贯,其间伴随着游戏,气氛轻松活泼,以互相鼓励,趣味和实用英语为主。在实际的交流应用中,对所学的语音、词汇和常用习语进行纠正、巩固和强化。虽然每次授课时间不长,但学生们激情饱满、热情洋溢。每一次发音跟读模仿时神情专注,每一次口语互动时都很陶醉享受,完全焕发出了另一种光彩。这不同于在传统课堂上那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我后期以一对一形式对所有参加过口语和语音发声训练班的同学和未参加过训练班的同学进行了口语考试。内容有单词造句、句段朗读和选择话题做简单陈述,考试每人平均持续5分钟。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语音语调和流利度上表现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学生语音更标准,表达更加流利。

4.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熟练地交流信息,成为合格的英语人才。要想做到这些,关键需要教学工作者做更多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相长,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教育是要改变受众,要寻找适应受众的接受方式才能最终对其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Cook,G&Seidlhofer,B(Ed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2.

篇7

1、说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十分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才有正确的的依据。其次,要熟悉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便于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既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轻而易举达标,浪费课堂时间。具体到每一节课,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对这一课时已经知道了哪些,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已知的基础,使教学尽可能少地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防止学生产生无聊和枯燥感。

第三.要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可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些教师将这三个目标孤立开来,或者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说教材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既反映了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又是课程的具体化形式,体现着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与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并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而且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技能练习的主要指导。

要说好教材,就必须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难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都要分析清楚。

3、说教法

由于教学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学法,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操作要点、适用范围和具体作用,力求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法,而说课活动则激发了教师研究教学法的动力和灵活应用教学法的表演机会。优秀的教师总量善于艺术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4、说学法

教师不但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理论,还要了解所教的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学习心理状况。说课者必须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手段来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以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学习系统,其主要内容有:预习、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归纳共性、找出差异、寻疑解难、边听边思、作好笔记,及时复习,自我检验、自我校正、勤思善问、科学用脑等等。基本的学习方法还可分为五大类:摹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解决问题学习法、逻辑推理学习法、总结提高学习法。无论怎样分类和用什么名称,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实践性和独立性这六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特征。

5、说程序

教学的具体实施都是有程序的,说程序,就是要阐述对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的教学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对于教学中的一般细节问题通常中忽略不提,对主要过程安排的思路要交待清楚,对板书的书写过程和布局的思路也要讲明。如何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过程有关,更与执教者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有关,只有真正理解了,才有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来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来精心安排设计好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再通过听说双方的交流,可以使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

教学课堂教学中的程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程序,除了应注意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外,还应注意数学科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程序应体现数学中的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等,也还要体现数学特有的公理化方法、分类方法,逻辑方法和化归方法等。

二、“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好“说课”活动呢?通常情况下,教师如果能注意以下三点,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说课”与学习理论相结合

说课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就要将说课与学习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教师“精读”和“广读”教育书藉报刊。“精读”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选择一部或数部经典教育著作,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读熟、读懂。“广读”即博览群书,教育著作要读、人文科学要读,在广读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说课”与上课实践相结合

篇8

一、后教学法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密切的关注。众多英语研究者和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心理学、认知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相继创造出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许多教学法。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法是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法都不能解决所有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断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去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教学法出现。

二、后教学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学法”没有出路,以库马(Kumaravapelu)为代表的学者经过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学法”,从而将教学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线上来。作为后教学法的集大成者,库马提出了由具体性、实际性和社会性三个参数组成的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它并没有提供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法,而是提出了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从而摆脱了教学法选择的困惑。首先,应当明确“后教学法”不是某种简单的、具体的、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统一的、不断发展并指导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它对教师、学生和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参数,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一)三种身份重新定义

后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学生、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义。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涉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并积极学习各种新的理论从而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学理论。二是对学习者的重新定义。后教学法认为理想学习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师帮助下实现自我调控,最大化自己的学习潜力;他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并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三是对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二)三个基本参数

后教学法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众多教学法中,选择何种教学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后教学法提出的以三个基本参数——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为教师进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机构里教一组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实践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及教师理论的形成,它拒绝把理论家视为知识生产者、把教师视为知识消费者的两分法,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创造理论,在实践中实施理论。社会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现实。它拒绝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主张开发利用带入课堂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数三位一体,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三、后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首先,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不同班级应该准备不同的的教案。应当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背景、课堂反应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识的前提下,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说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其次,课堂实践应当灵活,根据实际适度调整。例如,在讲解生单词的时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应的观察,发现该单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就可以略过或加强学生对该词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学实践需要有教案以保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师应当注意多观察学生,根据其掌握状况适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量,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教师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或者被迫放弃交际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法,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内容乏味,学生没时间消化吸收所授知识,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每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作为授课重点。同时应当对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这时如果该课的任务量大,就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在以后的课堂上再作讲解,从而保证课堂任务量适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堂设计同等重要。在传统教学法下,记单词、预习课文或完成课后练习题似乎成为固定的课后作业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者身份的转变。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英文资料,学会自主学习。例如介绍学生看优秀的原声电影,推荐可读性强的优美英文短文,针对课文让学生作简单的相关话题报告,或者令学生准备下一堂课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为文课后作业的形式。

参考文献

篇9

当前,我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的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不仅要看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证书,还对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和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盛行的ESP理论。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作为一线英语教师,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认真研究学习建构主义和ESP理论,旨在努力创新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与ESP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契合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本观念,即注重人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专门用途英语或称特殊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教学研究尤其受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关注。这是由于 ESP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针对性强,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理论可以指导实践,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而传统的EGP则仅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教。1985年,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学者Strevens提出了ESP的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要;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汇、语法、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必须与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可以只限于某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属于ESP还是EGP呢?有研究者提出,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服从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即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的需要设计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公共英语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划归到ESP的范围内。ESP代表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是高职英语教育的精华所在。

综合这两大理论,笔者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尝试。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

高职英语听说课将听和说融合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但是高职学生往往无法达到自然、流畅而准确地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的目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教师支配着一切教学活动,实际分配给学生操练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要么缺乏学习动机,积极性不高,要么因胆怯、害羞而不敢开口讲英语,抑或认为没有适当的口语环境练习口语。要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上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关键在于学生愿不愿意开口说话。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高职生对于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是持欢迎态度的。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游戏教学,在情感上是有需求的,他们希望以一种轻松、享受的方式练习听说。事实上,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减少了学生由于基础差所产生的胆怯或害怕犯错误的顾虑。另外,将某些英语游戏附加上比赛的性质,引入竞争机制,使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建立起更多的个人成就感。游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为互动协作提供和谐的情境,促进成功的英语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

当然,游戏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性而本末倒置。在这一环节,绝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采取与视频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少有成效的。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人为的、模拟的英语情境,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视频教材在英语情境教学中具有一般文字教材所不具备的优势:(1)可使学生接触自然地道的英语。影视作品所使用的英语是原汁原味、地道的英语,当然也是自然、纯正的英语。(2)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商务往来愈发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必需。(3)视频材料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比如商务专业或旅游专业的听说课,可以将接待、介绍、谈判、景点解说等通过视频加以展示,具体的人物、场景、情节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下去、看下去、学下去,通过模仿强化听说,实现学习者大脑的“语法内化”,最终获得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如临其境,可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但是将视频材料用于听说教学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教学敏感度,绝对不能将其当作简单的影视鉴赏课。要运用视频教材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经过刺激、反应、模仿、强化四个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频实现视觉、听觉与感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刺激神经系统,达到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模仿看似枯燥乏味,却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融入剧情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置身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在不经意中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与句型语法等,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实现从单纯模仿到自主运用的转变。

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现实法等各种方法尽可能地逼近现实,还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工具间的交互性,体现听说课教学的广泛交流性。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发端于古老的“学以致用”及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近年来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要达到对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通过聆听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去感受和理解。这便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的观念更能体现学习的本质特征,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由“学会”到“会学”。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当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积极参与。

ESP理论注重英语教学有一个特殊的目的,这个目的规定了使用英语的具体场合,也规定了应该具备的语言技能。结合当前职业教育要契合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笔者在听说课教学中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场活动分解为具体的模块,比如我院开设的商务、旅游、文秘等专业,可以从外事接待(迎送、单位介绍)、产品/服务推介(功能、业务介绍)、商务洽谈、一线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开展英语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

关注听说课的情感因素

篇10

1.引言

英语学习中听力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技能,而且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渠道,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对听力的比例也作了调整,由原来的20%的比例调整到了目前的35%。而目前正在试点的英语新机考四级考试中的听说部分甚至占到了70%。面对这一形势,很多院校和大学英语教师都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及教学设施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说能力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该学科其他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客观地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探索出一种能有效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要。

2.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

多年来,各高校一直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听力材料录音,学生进行复述或完成相应听力理解练习。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对听说练习丧失兴趣,而且这种模式下输出的材料信息量很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国内高校也逐步把该技术应用到听说教学中,使得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资源更丰富、更立体化。但是仅靠引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不从根本上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就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有效提高听说教学的质量。

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情况,笔者对某高校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1)听说课程课时少,而课下的听说练习又缺乏有效监控;2)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3)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设备,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单一,学生参与机会少,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获得显著提高。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技术层面的更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效提高听说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依靠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3.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知识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依据这种理念,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性、主动性及合作性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情境性教学环境。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形式丰富静态语言输入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优化动态语言输入源,加强教师话语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输出活动,并提高学生输入源的质量。

(2)创建问题空间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视听、听写、故事复述、讨论,情景表演等任务设置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知识,使知识外化并实现自我反馈。

(3)创建一种以“合作原则”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通过交流、讨论、争辩、教师针对性指导等多种形式,设计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

(4)建立起有效评价系统。通过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

4.建构主义听说教学模式下教师与技术的交互作用

教学交互活动是听说课程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教与学行为再度整合的关键,教学交互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一直以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主要关注技术的改进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实际上,单纯的技术手段不足以构成学习者听说能力获得显著提高的因素,而师生间交互作用的实现也需要建立在教师与技术良好交互的基础上。只有发挥教师和技术的交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上各种交互活动达到最好、最积极的效应。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必须加强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多媒体各种设备的功能和操作,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技术弥补自身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使学习资源具有最大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并提供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

5.结语

面对社会上对学生听说综合能力需求的加大,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一套系统的听说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有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理论作为支撑,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完善。只有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才能使这个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网络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篇11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外语作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高职的英语教学须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听说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更好地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研究。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