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6:43: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临床检验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2沟通能力欠缺在实习中,很多学生比较在乎教师对自己的印象,老是担心自己的操作不过关被带教教师责骂,因此不敢与教师进行沟通;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操作不够熟练,担心患者指责,因此不敢与患者交流,也有些学生认为检验科与患者接触少,没必要交流;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是中专生,学历低,而其他实习生有本科生、大专生,怕他们看不起自己,因此没有主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有些学生整天埋头干自己的事,很少与教师、同学交流。以上这些现象导致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弱。
1.3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检验科不仅有患者的血、尿、便、痰等分泌物,还有化学、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险品等,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与其频繁接触,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3]。有的实习生认为检验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少,职业防护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与检验人员关系不大;有的实习生不穿工作服,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口罩等。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仅不利于检验质量的提高,也会危害实习生的身心健康。
2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进行教学改革,将实验教学与临床接轨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宗旨,紧扣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理论,结合医学检验临床实际工作,为学生以后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实验考核应以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将临床操作标准作为考核标准。
2.2岗前培训,明确实习目的实习前,学校应将实习手册发放给学生,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手册内容,召开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讲解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实习虽然换了学习环境(从学校到医院),但不能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并且要通过自学、参加医院的业务学习等方式更新医学检验知识。同时,在今后的实习中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3严格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健全临床实习管理部门,对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经常派专职人员到实习点巡回检查。医院应对实习生进行短期培训,包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加强医技实践、医德医风教育等。对违反医院制度的实习生给予严肃处理,使实习生对自己有所约束,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家长应配合学校和医院对学生进行督促,了解学生是否按时上下班及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2.4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检验科是医院防止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因此,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应组织实习生对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进行系统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用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带教教师要对实习生强调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另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各种器具及时消毒、清洗,对各种废弃标本分类处理,遇到操作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的情况,应立即消毒处理,并视污染程度向带教教师报告。
1.1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正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对检验申请单进行正确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确保字迹清晰,并把患者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标本来源、诊断、检验项目)等写清楚。若医师错填、漏填原因,使得检验人员无法获取患者全面信息,以至于在检验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生理变化进行判定,导致出现误诊、漏报以及错报等现象,会引起医患纠纷[2]。
1.2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是提高送检标本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在采集标本前,告知患者各种具体注意事项,避免各种生理因素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若患者处在较为兴奋以及激动状态的时候,其体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等也会因此升高;患者刚运动完时,其体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因此升高,且还会给血糖等指标变化造成影响;此外,饮酒、吸烟、过度疲劳以及服药等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应该要告知患者避免身体处在上述状态时候进行检验,选取合适时间再行检验[3]。
1.3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
在采集患者标本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几个事项:1)对申请单的信息和标签的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保一致。2)患者在采血的时候最好采取坐卧位。3)采血的时候避免止血带过紧、避免采血时间过长,禁止对穿刺的部位用力拍打。4)对标本进行保护,避免其发生溶血或受到污染。5)确保采集标本的器材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2加强检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该过程主要是包括实验室接受采集标本、仪器的维护、试剂的准备、质量监督、检测结果等环节。
2.1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
只有确保仪器处在有效的状态,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必须要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做好日、周、月的保养计划。在对部件更换的时候,对保养做好书面记录,便于日后查询[4]。
2.2做好试剂的准备
在检验之前,做好试剂的准备,严格按照实际说明书进行操作。对于那些暂时使用不到的试剂应把其保存于冰箱中,避免挥发;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试剂,要定时对其稳定性进行观察,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试剂,要立即处理并更换。
2.3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临床检验属于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为此,必须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作为依据和保障,确保每一个检验的环节都有据可依,使其处在规范受控的状态中,以此来进一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必须要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保护,确保仪器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对室间以及室内的质量控制,若出现失控情况,应立即有失控记录可供查询,并及时采取措施改正。其次,对于原始的记录要进行保存,这些原始的记录是检测过程数据资料最直接的反映。最后,任何一个检验项目,都应该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开展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有效性以及规范性。
3加强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对检验结果进行仔细审核
当前,医学检验系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检验人员之间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患者信息录入、标本编号和分离、仪器的操作以及审核、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发出报告单、检验信息的反馈)都是紧密相连的。为此,要求检测人员必须要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的核对,避免出现信息错漏,一旦发现,应立即纠正。此外,还应该对检验结果进行仔细审核,对各资料、数据、参数等进行分析和对比,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要深入到临床一线,收集患者病情资料、了解标本采集的实际情况,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
3.2建立严格报告单签收制度
通过建立严格报告单签收制度,加强报告单管理的规范性。对于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必须要由专人送达,实行专人负责制。检验科要根据科室的情况,严格制定一套关于管理检验单的制度,对于保存时间、领取方式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便于日后的查询以及核对[6]。
3.3结果分析和解释
若检验的结果与患者临床的诊断出现不相符的情况,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问题所在。现今,人们对于医疗知识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很多患者都想知道病因所在,为此需要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做出相关的分析和解释。此时,就需要检验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检测技术,并积累丰富经验,秉持良好的职业精神,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综上所述,检验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诊疗提供依据,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阐述了检验分析前、检验分析过程中、检验分析后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加强检验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关键,进一步推进了临床检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苏红梅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宋长庆.临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6,13(08):990-993.
[2]王有法.有关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1(09):666-668.
[3]艾根伟.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9(07):243.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迅速在全国展开
血栓与止血是新兴的一门学科,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涉及血栓与止血问题,在发达国家,血栓与止血的检验已作为常规,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我国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国内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分子生物学对内皮细胞调节血栓与止血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蛋白功能的研究,[5]揭示了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栓与止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对血小板功能(血小板糖蛋白和凝血功能,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代谢及调节功能)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而且对新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的作用。[7]血液凝血反应是以麦克法兰的凝血级联理论为根本,但近年来修订和补充了很多内容。如多组分子作为一个单位来研究其辅助因子的蛋白酶凝血反应,澄清了许多复杂酶的结构和功能,更新了观念。另一个积极的反应是凝血蛋白酶激活反馈,例如加速和扩大在反应的凝血和负反馈调节作用、活化凝血的作用,更深刻地揭示凝固行为。[8]经典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路的激活不断发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凝血机制外源性和内源性的两种系统。止血与血栓实验质控在我国刚刚起步,有作者对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各种因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凝血因子Ⅷ最不稳定,在32℃保存24小时,因子活性只为原活性的5%,活性丧失了95%,在4℃保存24小时,因子活性只为原活性的30%,活性丧失了70%。最稳定的凝血因子为Ⅻ因子,在32℃保存24小时,活性无任何变化。蛋白C分别在-20℃、4℃、20℃、32℃保存24小时,其活性分别为原活性的87%、80%、56%和42%。而纤溶酶原则随保存温度的增高和时间延长纤溶活性增加。这些资料对于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流式细胞术在我国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2检验人员工作现状
2.1检验工作对仪器的依赖性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检测仪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学检验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医学检验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传统的人工检验模式已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的检验技术所代替。而检验仪器从使用到维护保养更是依赖检验人员的操作,因此,向检验人员讲授仪器相关知识也愈发显得重要。
2.2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日益紧密
近年来,检验质量与自动化程度已明显提高,可是由于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与临床检验应用的复杂性等因素,检验与临床的关系反而出现断截现象,在对疾病的诊断上不能做到很好的衔接。因此,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增强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的全程控制,并与临床积极沟通,得到临床的反馈和支持才能真正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水平。
2.3各医院对科研立项愈发重视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每个学科不容忽视的问题。检验医学专业不仅实践性强,而且是传授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科研思维和方法的学科。针对目前各个医院和检验毕业生临床就业点对科室人员科研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针对高职毕业生寻求再教育及再发展的特殊性,在高校学习期间让学生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就显得越发重要。
3结合临床就业实际应采取的措施
3.1以就业为导向改进现有课程结构
以实践体系为主线,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增加适应就业需求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课程内容;结合临床就业实际,在高职检验教育中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增设临床检验仪器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熟悉临检、微检、免疫等各科室常见仪器的维护与使用,并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做好仪器的质控工作,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
3.2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沟通、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缺乏双方情感的共鸣,检验与临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检验人员连班、加班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大量的检验数据,甘当临床医生的助手,希望临床医生理解、信任检验科的诊断结果。但临床医生经常会抱怨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及报告的不及时,双方的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将很难确保医疗质量。因此,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教学内容刻不容缓。对于高职检验教育,一方面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增设检验结果判读的学习,加深检验学生对各类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理解,从而对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初步判断,减少误判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临床医学概要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中,以“案例教学”等形式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专题教育,使学生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善于与临床医生交流,赢得临床医生的信任,减少与临床医生的隔阂,从而真正发挥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2标本的采集环境与检测结果
采血的与检测结果:在采血的过程中,患者采用何种对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不同下,一些检查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与卧位相比,当患者采用坐立位时,其静脉渗透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此时,会有一定量的水分转移到间质中去,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内的水分减少。研究发现,与处于卧位时相比,当人体采取直立位时,其血浆总量会大大降低,一般会降低12%左右。而在血液中有大量直径>4nm的成分,这些物质无法穿透血管壁,从而不能够进入间质,由于的变化使水分进入间质后,使血浆内的含量升高5%~15%,所以会造成数据的较大差异。止血带的使用与检测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止血带有着广泛的使用,而它的使用会导致静脉压力的改变,从而也会引起一些检测指标的变化。有学者研究了使用止血带2min和1min后的血液中各物质的改变,结果发现,使用2min与使用1min相比,能够同蛋白质结合的物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高,如总蛋白上升5%,AST上升10%等。如果压迫时间继续增加,>3min,则此时静脉会进一步扩张瘀血,大量的水分转移到间质内,导致血管内的血液大大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从而使乳酸升高,pH降低,K+和Ca2+升高。止血带的正确使用一般不超过1min,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血管不明显,需使用止血带时间较长时,可以间歇使用。避免溶血的发生:当护士对患者抽取血液样本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筒,在抽血操作时,还要注意抽血的速度和方式,速度不宜过快,当把血液注入试管时,要把针头拔去,缓慢推入,防止将泡沫推入到试管内。如果试管内加有抗凝剂,则要注意不能放入较多的血液标本,应该适量加入,并且将血液和试管内的抗凝剂摇匀,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消毒剂消毒后略停片刻,待干后进行穿刺,否则容易造成溶血。输液对标本的影响:如果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接受了静脉输液治疗,则其血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使血液内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此外,静脉输液输入的物质本身也会对一些生化指标产生影响,尤其是糖和电解质。采血量不足导致结果不准确:采血人员对检验项目所需血量了解不够,标本过少,使实验所需血清量不够,实验室反复离心会使细胞内成分溢出,导致结果不准确。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要尽量做到及时送检。要用指定的送检箱,固定标本,保证标本不外溢、不污染。由专业护理人员送达。
所谓抽样误差,指的是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会因为存在变异情况而与总体不符所产生的误差。避免抽样误差的方式是增加样本数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抽样误差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样本数量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1.2误差的排除与控制
1.2.1检验样本:样本在采集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误差产生。比如对患者采血时,如果手臂刚好事前有过输液,就会使血样标本被稀释,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面对此类情况,检验科室应该从样本的检验需求出发,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和完善。同时,操作人员要明确注意事项,保持严谨的态度。
1.2.2设备仪器:对于检验设备而言,提高了检验效率,为医师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在外界环境、使用频率的影响下,必须经常对设备进行校验工作。对于此,应该制定设备的操作管理规定,让检验人员掌握注意事项,从而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规程进行。还要对仪器进行及时的保养和检修,制定设备保养的周计划、月计划。对于检验试剂而言,应该确保检验试剂是相同的批号和规格,并且委派专人负责试剂的保管,加强试剂的管理工作。
1.2.3人为因素:在检验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尽管可以通过复核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发生率,但工作人员处于繁忙时段,就会顾及不到复核工作。在开展检验工作时,要培养检验人员的职业修养和工作态度。检验人员要对实验误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会议的方式来增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检验人员能够了解并掌握操作规程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
1.2.4加强管理:通过对以上误差进行分析和排除,要求检验科室必须加强管理工作。
①分析检验内容的需求,完善现有规程,制定固定的误差控制方案。
②将检验工作的内容和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检验人员身上,并且要对工作质量负责,科室主管对检验工作进行监督复核。第三,医院的人力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职责评测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以工作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采取奖惩措施。
2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
2.1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在检验前,应该核查患者的个人信息,做好相关记录,提出各种注意事项。对于采集标本的处理,应该进行审查登记,在试管的标签上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等,与申请单进行核对,确认一致。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标本放在不同的试管内,妥善保管。在检验中,准备检验试剂,配置要按照相关说明进行,关注试剂的挥发作用、放置时间、放置方式等。在检验后,检验结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和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往的结果对比,或者再次进行取样检验。
2.2室内质控
检验科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室内质控。具体来说,第一,血液细胞计数、尿化学、凝血因子检查等应该保证每天做室内质控。第二,特定蛋白、细菌药敏、鉴定核酸扩增等项目可以不每天测定质控,但要建立质控体系,更换试剂批号后进行质控。第三,建立详细的操作卡片,绘制室内质控图,明确试剂的配制规定。第四,每月末对当月所有的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开展本月室内质控评价。
2.3室间质控
①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需要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证实施。可以在科室内成立临检、生化、细菌、免疫等专业小组,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②积极组织参加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第三,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质量控制基础知识,对每次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并加以改进。
3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措施
3.1提高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提升对于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医师和护士进行认识教育,提高检验室的检验水平。护士要协助医师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在检验前处于最佳状态。医师检验时要仔细,落实各项检验注意事项,对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最终制定出满足患者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
3.2加强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检验走向了系统化和自动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交接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例如检验信息的录入、操作仪器的审核、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检验结果的反馈等。这些工作的执行,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检验结果失真,就和近期的检验结果相对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准确性。
3.3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医护人员
检验工作的参与者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就要提高参与人员的专业水平,具体方式就是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而培训的方式,则应该多元化发展,例如自学、组织培训班、开展实践学习等。
3.4加强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维修保养
医学检验设备和仪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决定了质量控制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因此,对于检验室的要求,应该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保证设备仪器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按照规范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总之,质量控制工作想要顺利进行,医院就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医学检验提供最佳的环境。
3.5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原始记录
现代社会人们的法治观念得到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原始记录是检验人员保护自己的有力工具,在医疗纠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检验科室要健全原始记录,专人负责档案的存放,促使原始记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6和临床医师进行交通沟通
医学检验是整个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此,检验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和临床医师多交流沟通,告知检验项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促使诊断标准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临床检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借助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临床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又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见实验室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作用。为此许多医院都配备了高精度、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然而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工作,仪器的操作、调试、保养及维修都得人工才能完成,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
1 临床检验中常见问题
1.1 标本引起的问题。
1.1.1 标本采集方法不规范:没有向患者讲明正确的采样方法,如咳痰留取痰培养者,未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去除口内大部分杂菌,未用清晨第一口痰,也未深咳,以唾液当痰液。如直接从输液手臂抽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不拔掉针头即将血液注入试管造成血标本溶血。
1.1.2 采集时机不规范:如体内血药浓度正是最高时,采了尿标本,甚至是血标本;有些在对气管插管的患者采样时,气管内刚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痰液稀释剂后,紧接着吸痰,留取痰培养标本培养结果阴性。
1.1.3 容器选择不规范:无菌试管上面无使用有效期;痰液培养未全部使用无菌容器。
1.1.4 标本不合格: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分析血常规,要求用抗凝血,当采血时不充分混合均匀,会导致血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
1.1.5 随意使用抗凝剂:如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
引起实验结果偏高;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
1.1.6 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采集后,由护工送往化验室,在采样到未检验之前,必须确保标本中的原始菌不死亡也不繁殖。如果标本搁置多时才送往化验室,致使少量痰液、伤口拭子、粪便标本送到化验室已干燥。
1.2 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引起的问题。
1.2.1 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导致仪器灵敏度合精确度降低,从而引起实验结果差错。
1.2.2 检验人员对检验仪器设备各功能和操作方法都不太了解,没有依照说明书设置不同的参数或没有选择正确的模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1.2.3 所用试剂与设备的要求不符合、不配套,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1.3 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医学检验工作终究还是人的工作,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仍然掺杂着人为因素的影响,诸如检验人员拿错病人的标本;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出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出;有时甚至出现任意改动检验报告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2 解决方法
2.1 加强正确采集标本及质量控制理论学习。并规范操作要求采样后在化验单上注明采样时间,同时在检验科设立《不合格标本退回登记簿》。进一步加强对检验人员质量控制理论的学习,要求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对全面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做好质量控制原始数据记录登记保管工作,对失控现象即时处理,减少失控率。在主观上要重视室内质控,因为其是室间质控的基础,不具备严密的室内质控的检验科是不可能有好的检验质量的。
2.2 改变不合理的工作程序。(1)化验室均要备齐所有规范操作中的物品。(2)采样时机:患者若当天已使用过抗生素,应在患者血药浓度最低时或次日清晨取样;让患者自留标本,要向病人讲清楚留取标本的具体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3)重视特殊病人的采样工作:输液过程中,杜绝从输液管中抽血,也不要在输液肢体上抽血。对急需了解的生化指标,要知道输液中的禁查和适查项目,避免因采血、送检项目不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耽误诊断、治疗工作。
2.3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的解决方法。对不合格标本,如有凝块的要重新取血。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正在服用某些影响检验结果的药品;粪便标本应送检有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潜血实验要问清最近饮食情况,并和医生咨询用药情况等。
2.4 由于设备和试剂引起检验差错的解决办法。(1)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各类管道等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清洗。(2)加强保管排除故障:对各种仪器试剂都配有专人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并且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3)建立仪器日常记录应建立仪器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对设备的保养和养护工作。
2.5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检验人员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严格按照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对临床标本做到三查三对,如有可疑标本应协调临床科室以明确原因;如对标本持有异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进行总结分析,要求检验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综上所述,临床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掌握检验技能,从个方面努力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医师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过渡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的必须手段,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临床实践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临床实践工作稳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1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实施有效管理方法
质量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求,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要体现质量的发展性和适应性,树立全面素质质量观。我院作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近几年来每年接收400至450名来自不同医学院校的本科、大专、中专医学生,要管理好这些学生,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才行。我院设有一名副院长主管教学,设有主管实践教学的科教科,并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临床设有内、外、妇、儿、传、五官专业等临床教研室,并配备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室秘书。根据各校的实习计划,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按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手册,建立了实习出科理论考试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实习管理办法、医德医风教育、病例讨论办法、教学病例收集、评教及评学制度等。定期召开各教研室主任会议,了解各教研室的教学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各教研室派一名主治医师指导学生临床实践,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2多种措施相结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水平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强化老师责任,让带教老师理解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劳动观,强调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学习培训和学术活动相结合,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因此对年轻老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及考核让合格者上岗非常必要;高年资医师除负责年轻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外,也要传授教学经验,并可纳人继续教育的计划中川。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医、药、技、护等人员参加专升本、研究生学习,全面提升了我院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和带教水平。
2.2配备教学编制为切实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本院按床位编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编制,以减轻临床医生压力.使带教老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人教学。
2.3检查教学质量,严格各科考试实践考核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是否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主要从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基本诊疗技能及医德医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科实习结束后,要求各科根据学生必需掌握项目严格考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临床技能考试时选用新人院的病例,让实习医师模拟住院医师身份对接诊病人进行系统处理。从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列出详细的方案。另外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让实习医师独立对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穿术操作。带教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和讨论,考试结果记人各科实习成绩,不合格者重新学习。
2.4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就成了临床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通过形象的图片,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各种常见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新进展记住,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尤其是电脑及网络的应用,通过Intenret网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学科的发展方向,从网上下载下来,到周末各教研室上大课时用,由各科中级以上职称带教老师主讲,主要内容为本学科发展趋势和新技术进展,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各专业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属于本科教学的考查科目,相对于内、外、妇、儿科等其它考试科目来说,认为是小学科,学生们对本学科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部位均为狭窄、深在的腔道,解剖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神经血管较多,需借助光源照明及各种专科用窥镜、显微镜及影像等检查设备来完成,其复杂的特点增加了本学科的教学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耳鼻咽喉科的持久兴趣〔2〕,更体现了学科的特殊性.
1.2对策
加强制度约束,突出本学科特点和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临床见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阐明本学科与临床多门学科都产生交叉融合,其新理论及新理念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多个学科.很多耳鼻咽喉科疾病因其不同的症状而分散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忽视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理念,从而陷入久治不愈的“怪圈”.
2制定合理规范的临床见习教学计划
纵观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规模及趋势,学科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临床见习工作中,需制定完善而缜密的教学计划,每一内容都应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教学内容合理、有序、完善.在临床见习初始,向学生说明见习内容的统筹而紧凑的安排,针对常见病和部分学科交叉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以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保证各见习内容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的同时,鼓励同学做出信息反馈,提出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达到教学相长.
3临床见习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1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的临床典型病例,其中应包含该病的临床表现,明显特征,大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讨论来寻求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和经验,便于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把学习知识设置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使其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4〕.
3.3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维权意识提高,病种的增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临床教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彰显其优势和重要性〔5〕.在教学过程中,以大量的窥镜视频图片、录像、模型、基本挂图等手段预习,同学之间互相扮演患者进行示范性检查练习,与此同时,教师及时指导操作,纠正错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3.4强调学生是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其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临床实践、主动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此教学方法溶知识性、趣味性、场景性于一体,更能帮助学生从医生患者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将来走向临床奠定基础.
2005年10月24日我院荣获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检查,并颁发了资格认定证书(证书编号XF20120117)。在此背景下,医院专门设立了受理全院临床试验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GCP)办公室,2004年成立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2009年伦理委员会机构挂靠在我院综合档案室,伦理委员会审查的所有书面决定、会议书面记录以及会议图片等,由档案专业人员负责归档管理,自2009年以来我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共进行42项伦理审查(包括新项目24项、项目方案或知情同意书修改及其他等7项,其中1项为加速查审。跟踪审查严重不良事件11项)。笔者承担本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兼职秘书工作数年,结合法规及本院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对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为临床伦理审查文件管理提供参考。
一、我院伦理委员会档案管理现状
临床试验是人类控制预防疾病、维护增强健康、拯救延长生命以及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所必需的一项工作。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各国或组织的GCP都把《赫尔辛基宣言》作为临床试验中保护人类受试者的道德伦理准则;临床试验方案与修改及其他有关文件必须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开始试验研究之前,必须获得每一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及时给予救治,伦理委员会都应介入其中,并全程跟踪。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包含管理文件及项目审查文件两大类。
1.管理文件: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职责;伦理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及秘书职责;专业履历、任命文件;伦理委员会委员培训记录;伦理审查、监控材料清单;临床研究主要伦理问题的审查技术规程;伦理审查费用的管理文件与记录;年度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
2.项目审查文件:申办方提交的审查申请书;受理通知书;伦理委员会审查工作表、会议议程、会议签到表、投票单、会议记录;伦理审查意见、批件;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结题报告、年度报告等。
3.其他:项目研究负责人责任声明、伦理委员会与项目研究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就申请、审查和跟踪审查问题的往来信件、跟踪审查的相关文件。
二、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的文件管理具体措施
1.加强伦理委员会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事务性工作[1]。我院在综合档案室内设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运分利用了我院综合档案管理已达“国家二级”水平的优势。一是有熟悉档案业务的档案专业人员任兼职秘书,确保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能顺利地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综合档案室备配有档案柜、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碎纸机等档案管理必须的基本硬件设备,还配备防虫片、空调、抽湿机、消防喷淋、防盗铁网等安全设施,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建立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管理体系做好伦理审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管理类文件: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会各成员及秘书职责、人员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件材料归档与管理制度。
(2)项目审查类文件的标准操作规程:总则、审查依据及适用范围、伦理审查体系的建立、伦理委员会组成及任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流程图、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须知、伦理审查会议准备及议程、伦理委员会对试验方案的审查要点、加快审查、伦理审查的决定、传达决定、伦理委员会跟踪审查、会议记录、临床研究中主要伦理问题的审查技术规程。
(3)历届委员档案包括每位委员的简历、聘书、声明、培训证书等。培训记录包括委员们进行伦理培训幻灯材料、照片、文字记录、试题等。
(4)对项目审查文件类进行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规范,为做好伦理审核工作奠定了基础,伦理委员会秘书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①项目初次审查须提交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清单包括SFDA批件、组长单位批件、申办者资质证明、临床试验方案、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药检报告、研究者手册、受试者量表、紧急联系卡、受试者招募材料、保险证明、主要研究者简历、实验室参考范围值等方面内容,申办方将以上须提交审查资料做成统一文件夹经过项目负责人审核后并附电子版文档资料一同提交伦理委员会。
②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秘书接到初审资料后进行认真地核查,查看报送资料是否符合要求,监控材料齐全与否,若无异议,出书面受理通知书。提交资料审核通过后将编出一个受理号作为项目归档编号。
③一般在项目受理一个月内召开伦理审查会议,伦理委员会秘书负责通知会议日程,伦理委员会秘书必须在审查会议召开前3-4天把所要审查的资料电子版发电子邮件给各位委员及专家,提交给每个成员预审,保证他们有足够时间审阅,使会议规范明确,全程了解,业务熟知而做到一丝不苟进行审核,认认真真履行职责。
④召开会议时,研究者用多媒体幻灯汇报10-20分钟,并回答伦理委员会成员的提问,这样可以让各位委员对项目有一个直观的、概括性的认识。如果是已实施的项目,对研究方案或知情同意书的修改,也必须经过会议讨论,要求研究者说明清楚修改的原因。秘书负责记录会议内容作为出具审批报告的依据。
⑤会议进入决定程序时,研究者和申请者离场,每位到会委员对每个项目进行实名投票(每位委员对每个项目均填写一张投票单)。这样保证每位委员不受其他委员意见的影响,每个项目的投票单均归在伦理档案材料中保存。
⑥会后出具审查报告,并提交伦理委员会主任审核签字。审查决议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的书面形式传达给GCP办公室,并附成员签到表原件1份。
⑦会后写新闻稿投于本院网站,并附审查会议照片资料,对审查到会专家、项目的汇报人员情况作简单介绍并详明审查会议决议情况等。
以上资料由秘书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待项目结题后作为完成项目分开统一归档。伦理委员会秘书对归档的文件资料严格执行登记、签名与核查制度。此外项目发生的不良事件跟踪审查、年度总结等也应定期整理归档。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伦理委员会应建立档案管理及文件保密的标准操作规程,做好伦理审查资料移交和借阅管理工作,规定可借阅伦理委员会档案的人员,明确针对借阅档案人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伦理审查工作的规范化,伦理委员会秘书及时收集文件资料等各类信息,及时更新,标注新的文件版本号,做好秘书日记。
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在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建设。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接收临床研究项目时,工作要严格按档案归档的规章制度执行操作。伦理秘书必须按规定把审查所形成的资料收集完整并妥善保管;其次,秘书收集的文件资料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对每一项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的试验研究需列出保存资料的清单,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类编排归档;最后秘书必须确保及时归档,避免个人分散保存,造成资料的流失。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才能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及完善。
目前,美国西部伦理委员会、香港城市科技大学等工作卓越的伦理委员会都已建立伦理委员会信息化评审、管理平台。[2]因此,我们也有待借鉴国外伦理委员会经验建立伦理委员会信息化评审、管理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