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5 17:52: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来说,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它既有管理科学的规律可循,又有艺术运用之妙。除了需要运用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随机应变、周密计算、经验判断、当机立断等能力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营销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引入情景教学,创造一种虚拟的市场环境,使得学生可以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实践,进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充分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应变能力。

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了一种游戏教学的方式――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利用一些模拟设备,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啤酒游戏,为了对啤酒游戏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我们在近期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尝试了啤酒游戏教学,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啤酒游戏介绍

啤酒游戏是20世纪六十年代MIT 的Sloan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该游戏是在生产与配销单一品牌啤酒的产销模拟系统中进行的。参加游戏的成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他们每周的决策就是订购多少啤酒,唯一的目标是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得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总价值最大。四个角色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订货传送单来沟通信息,不能有其他方式的信息交流。

在该游戏中,消费者需求变动的幅度很小,然而通过整个系统的放大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即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不料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骤降。从而验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本次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啤酒游戏熟悉供应链系统中的库存管理;比较各种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劣;学习库存管理策略中各种参数的意义和设定方法,并通过修改参数观察订货量、库存以及成本的变化规律。

通过该游戏使学员们认识到以下几点:1、时间滞延、信息不足对产销系统的影响;2、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3、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到自己若想成功,其他人也必须成功;4、突破一定的习惯思维方式,以结构性或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寻找改善绩效的可能;5、避免组织学习的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效应、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问题)。

在游戏进行之前,教师首先设置游戏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供啤酒游戏的有关信息以及游戏的任务,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基础理论的准备,主要有供应链的运行程序、规则、库存以及订货策略、需求预测方法等。并准备游戏的道具,有啤酒(用扑克牌上的数字代替啤酒,如扑克牌上的数字为3则代表三箱啤酒)、记录单、订货发货单、客户订单预测与实际对照图、库存坐标图和运输示意图等。

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对游戏的角色进行设置;其次明确角色的任务,并且对角色中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派;然后讲解游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说明游戏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分发道具,开始游戏。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监督供应链中各个角色的工作情况,并详细记录游戏过程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游戏结束后,通过对学生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游戏的结果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啤酒游戏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啤酒游戏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何将啤酒游戏和市场营销课程相结合,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有很多切入点,如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点,引入啤酒游戏呢?经过我们反复论证,认为在营销策略组合中的分销渠道策略中引入此游戏最为适合。原因有以下两点:

1、理论基础决定实践的效果。营销组合策略这一章节往往安排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以及STP(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之后进行讲授。这些可能会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使啤酒游戏顺利开展成为可能。

2、内容最贴近。在市场营销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中,分销渠道策略中介绍的分销渠道与啤酒游戏中涉及到的企业非常吻合,也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游戏的进一步开展。

在分销渠道策略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会提及产品如何经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企业转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些企业正是啤酒游戏中涉及的供应链上的企业。而在教学过程中提到的运输、仓储、存货控制等商品试题分配功能,正是啤酒游戏的游戏环节中所涉及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分销渠道这一章节,顺利地引入了啤酒游戏进行游戏教学。

三、啤酒游戏的应用效果

将啤酒游戏引入市场营销教学中这一新的尝试,使我们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对啤酒游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热情都很高,对游戏教学的效果也比较满意;游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理论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啤酒游戏教学的得失,可以发现啤酒游戏教学的应用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市场营销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啤酒游戏作为一种全过程的教学方式,从理论学习、游戏准备、游戏操作以及最后阶段的总结和分析都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效果评定。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啤酒游戏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输入式课堂教学方式,突破实际工作情景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又有很强的真实感,且富有竞争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整个啤酒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像力,进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3、解决了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啤酒游戏过程中,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而又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以争取游戏的胜利。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下学到的知识,学生很难有效运用到游戏实践中去。这也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市场营销教学的不适应性,它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应变能力。而啤酒游戏的引入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现实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各类具体问题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由于游戏教学的方式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游戏的准备、操作和总结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广泛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理问题的全局意识。

本次啤酒游戏的教学对于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本次游戏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事先的估计和准备都显得不足,导致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操作的出错率比较高、团队协作意识不够高、学生对于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思考得不够充分等。但从总体说来,本次游戏教学还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四、啤酒游戏教学推广建议

从本次游戏教学的实践来看,游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老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推广啤酒游戏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方面:(1)对于游戏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要便于学生理解;(2)在游戏教学前,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游戏和准备游戏,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游戏实践中去;(3)游戏开始前,要详细地做好游戏中的角色分工,以免出现游戏不能协调运作的情况;(4)游戏进行的初期,教师要对整个游戏运作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学生正确进行游戏操作;(5)游戏结束后,要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以便学生加深对游戏的理解。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华文

×一、课程实习目的及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本次实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实践机会。

×(一)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

×市场营销专业在第六学期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但是,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方面,还需要经过一定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本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知识升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现“几个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

×⒈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结合。

×⒉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⒋实现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结合……

×通过以上“几个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内容,并明确后续课程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目的以及实际应用方向,使其自觉形成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动力,自觉充分利用在校有利条件,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进一步缩小学生对知识认识上的差距,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工作作风。

×(四)帮助学生发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本专业自第五学期末开始,学生已在各自导师指导下,接受相关专业指导与学习。这次专业课程实践,可结合“高年级导师制”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指导学生进一步发掘和发挥自己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五)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次专业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报告撰写,有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课程实习内容(以下企业均指实习单位)

×(一)了解企业概况

×、了解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认识和了解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了解企业经营思想和战略方针,分析其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

×、了解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情况。

×(二)了解和分析企业营销环境

×、了解企业的经营项目和内容,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宏观、微观),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了解企业是否重视市场调查工作?是否需要开展市场调查?是否建立起了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什么?

×(三)了解和分析企业市场机会与企业营销策略

×、了解企业开拓市场的综合情况及效果。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情况:包括目标市场是如何确定的?目标市场的构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组合?产品组合对目标市场适应性如何?市场竞争状况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其合理性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构成,对营销活动有何影响?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促销(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策略,效果如何?你有何改进意见?

×(四)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状况

×、了解企业销售管理业务过程和手续,包括交易方式、付款与结算方式、运输方式、运输过程责任和风险承担范围及划分等。

×、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统计指标和营销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和控制措施,企业各个营销部门的职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和分析企业在营销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

×三、课程实习要求

×(一)课程实习内容要求

×、要求在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认真完成上述实习内容,并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全貌建立起完整概括性的认识。

×、应尽可能多地参与营销业务活动,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企业有关人员学习、请教。

×、抓住时机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实习期间,除第条外各项规章制度应按照校内制度执行。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注意培养自己认真、虚心、勤勉、自强、创新的精神,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实习期间要求填写实习日志。其具体要求是:每天纪录当天的实习情况与主要实习内容,定期或不定期交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盖章或签字。

×实习结束后将实习日志交由指导老师检查。

×实习结束后,原则上由营销教研室组织实习答辩。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二)课程实习报告要求

×、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营销状况(包括对企业营销环境与市场机会的了解与分析、企业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等);

×()具体实习内容;

×()实习体会或收获。

×、实习报告要求:字。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印。具体要求如下:

×()封页:见附页。

×()正文:一级标题:,号字,加粗;

×二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三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正文:,小号字,行间距倍行距;

×插入页码(居中);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参考文献】

×卢泰宏主编,《营销报告——营销在中国》,广州出版社,

×薛求知,无国界经营,上海译文出版社,

×发达公司产品简介,。等等。

×()页面设置采用默认值

×()文中的图、表均需要统一编号并标出,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意义,必须清晰完整。

×(三)课程实习纪律要求

×、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本地。

×、要求给予高度重视,严格遵照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报告必须独立完成,并注意对资料的筛选、统计、分析和处理。

篇3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优点

1.1专业性更强,学生更拔尖。

因为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对学习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时常分析和归纳总结学习过程中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并且加以熟练。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结合,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课程能更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且方便于实施。

1.2能够培养专业性创新型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物流市场营销可以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摆脱以往“一个模子”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理论知识,亲身的动手体验,满足了学生对物流市场营销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师资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低。对物流市场营销学科,年纪较大的教师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缺乏,这违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而年轻的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还有一类教师,是来自于企业,这一类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因此院校的教师团队存在一些漏洞,教师团队一日不得完善,学生的进步之日可谓遥远。站在院校的角度,对物流专业的学生,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在某些院校,它还是学位课,重中之重。物流市场营销讲究的除了理论,还讲求实践者的能力以及经验。一味地在校园里,在课室中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难以理解。学好这一门课的捷径便是校企合作,一方负责赋知识,另一方负责予经验,可是这存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力度也不足。院校一心想培养出本校心目中的理想人才,便在校内建造实训营,可是这始终是模拟的,学生终究不能进入企业内部学习,不能到真正的场地上实践,所以学生培养出来的能力还是有差距的。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3.1完善课程的考核机制。

物流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程强调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那么考核机制也不能只是专注于卷面上的考试。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百分制”考核机制,平时学习成绩占30%,卷面考试成绩占30%。实践考试成绩占40%。这样的百分制考核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该模式增强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全面性,监督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督促学生自觉学习。

3.2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深入到企业中实践学习或者定期地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岗位的规范操作以及职业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最新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高相应法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3加强校企合作。

如:物流在学生眼中简单地说便是学生每天接触的快递,可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想要深入地了解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市场营销,还需要把学生带到企业当中去学习,去了解。如果把学生放进京东商城,学生就会了解到当中的运作情况。如果把学生送进聚美优品企业中学习,学生就会清楚海外购以及极速免税是如何利用物流进行销售。在企业当中能学习到的知识真的是包罗万象,而学校是不能给予的。校企合作还可以汲取国外学工结合的方法,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的为的是应用,基础便是理论知识。我国的校企合作也可以如此,教学的过程是在企业与院校双方交替进行,共同培养物流市场营销的应用型人才,就是部分学院制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完成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就可到企业跟师傅学习,一边在企业做工一边接受师傅的教导,另一边又在院校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总之,做工与学习交替进行。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协商开设物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并与在校教师交流互相传授经验。

3.4改革教学方法。

一是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个人,每一小组代表一间物流公司,每一位队员担当不同的角色,如总经理、策划员、客服人员、市场调查人员、销售员、财务人员等。每一组都必须完成一下的任务:公司的名称、商标的设计、市场状况调研、公司经营的项目、市场定位与细分、消费者行为分析和营销策略等。最后每个小组上交一份完整的综合的策划书,再站在台上向班上的同学推介并解释细节,并且台下的同学进行提问,由台上的同学作答。最后,教师就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课堂上活跃轻松的氛围,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思考与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这将是以社会上实际存在的企业为例子进行剖析,教师搬出例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物流市场分析跨国企业的营销环境,令学生自主收集国际营销文化环境的相关资料并自主整合,得到初步的观点。在堂上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案例的讨论,挖掘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最后会对整个过程以及学生所做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评。

【参考文献】

篇4

学号:xxx实习时间:XX年7月26日---8月13日

实习单位: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

指导教师:xxx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在九江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们对港口的经营管理、以及其它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实习性质:专业必修实践课。认知实习是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目的: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实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市场营销,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通过实习活动,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认识实习目的是使市场营销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对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科性质形成初步印象。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在市场总的重要地位形成基本感性认识。

实习任务:认识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港口运输的实地参观考查,了解港口货物的物流程序,以及货物运输方式与过程;在掌握国际货物运输最主要的方式-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下,全面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实务操作流程。

二、实习地点:

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的机关本部以及外贸码头分公司、龙开河分公司、货运分公司和集装箱分公司等公司。

九江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九铁路交汇处,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贸易口岸。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口岸,上通重庆,下达上海并延伸直达世界各地,全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已开辟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直达或中转航线,1991年获准对外籍船舶开放,XX年被列为我国内河25个主枢纽港,XX年确定为交通部重点联系港航企业和被列入国家"xxx"规划扩大开放水运口岸。2012年辟为对台直航口岸。

2012年2月1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九江港的改制,与九江国资委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简称:九江港)。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人民币,上港集团占股比91.67%,九江市国资委占股比8.33%。公司下辖10家分公司,2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货物装卸、储存、中转和水陆运输;集装箱拆装箱、清洗、修理;仓储、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船舶靠泊、船舶拖带、船舶分解队、船舶燃物料供应;船务、货运;港口机械设备制造、安装和销售;港口设施租赁;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

目前公司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8座(含2座租赁泊位),工作泊位3座,其中5000吨级泊位9座,堆场总面积32万平方米,岸线总长2190米,铁路专用线8条近3000米,各类装卸机械设备200余台,最大起重能力50吨,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

三、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共去了总部的生产业务部和下属分公司的经营管理部。生产业务部和经营管理部主要负责营销、揽货、货物调度、出口操作、储运、进出口等活动,在每个部门,通过阅读内部资料,以及诸位师傅们的讲解,我对业务流程有了充分的了解。

出口业务流程,从宏观上看,货主有一批货物通过航运出口,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货要可以运--即货主自主或我公司报关员代为海关报关,同时根据目的港、中转港情况或其他航运条件限制,确定是否能够承运货主的货物。二是要把货装在船上--即要有适当的箱体盛放货物,还要有舱位。三是货要集港--即在航运前,货物要在指定的时间运送到指定的地点,统一集港。

出口业务的流程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首先,生产中心业务员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或电话承接业务,业务员根据货主提供的信息及货主的需求并结合当前的航线、港口情况确定是否能够承接此票货物运输,同时要确定是由货主自行报关还是委托我公司为其报关。确定后,将货主所提供的信息录入系统,生成货物委托书,并通知出口操作部相关航线操作员。出口操作业务员根据货物委托通过系统为客户订舱,并生成提箱单,并将相关信息传至箱管部与储运部。客户自主决定是自己装货集港,将货物运至堆场,或是由我公司储运部出口陆运科代为进行出口陆运。最后,集装箱在港口集港,装船运输。财务运作以及相关单证操作贯穿整个流程。

除以上对业务流程的学习外,我阅读了很多内部资料如船期表,九江港务有限公司各内部期刊。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加深了我对航运这一商业领域的了解,包括中远以及全球各大船公司的业务情况;熟悉了中远承运的各大主要航线--亚太,美西,美东,欧地以及内支线,同时也记住了国内及全球各主要大型港口;记录了与航运有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缩写意义;学习了imo国际危品条例,各危品代码所代表的危险品种类以及相关九江港务内部文件;阅读了与货运有关的国际公约以及国内法律,积累了一些常识;知道了一份完整的进口陆运项目招标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篇5

1.1市场营销管理具体内容负需求(改变):当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产品感到厌恶,甚至愿意出钱回避它的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改变市场营销;无需求(刺激):如果目标市场对产品毫无兴趣或漠不关心,市场营销管理就需要去刺激市场营销;潜伏需求(开发):潜伏需求是指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物有强烈的需求,而现有产品或服务又无法使之满足的一种需求状况。在此种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重点就是开发潜在市场;下降需求(重振):当市场对一个或几个产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状时,市场营销管理的就应找出原因,重振市场;不规则需求(协调):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一年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在不规则需求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对该市场进行协调;充分需求(维持):假如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目前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这是企业最理想的一种需求状况),市场营销管理只要加以维持即可;过量需求(降低):在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超过了企业所能供给或所愿供给的水平时,市场营销管理应及时降低市场营销;有害需求(消灭):有害需求指的是市场对某些有害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对此,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加以消灭。

1.2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也就是企业为实现企业任务和目标而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的管理过程。更具体地说,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发展市场营销组合和决定市场营销预算;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

2市场营销管理总体把握中的环境分析

市场经济是否繁荣兴盛,与国家发展战略有直接的关系,而企业在市场中是否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与企业管理者对营销管理的总体把握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营销管理的先行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环境变迁等隐形因素。只有如此,企业管理者才能够站在发展的角度来来制定市场营销管理政策。影响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环境因素非常多,其中需要注重考察的就是政治法律因素,尤其是与市场营销管理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初次之外,社会文化因素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等。某些省份正是由于社会文化比较繁荣,带动了市场的繁荣,最终使得市场营销管理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经济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当前国家所处在的经济发展状态等都会影响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环境因素除了上述几点外,还包含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有些省份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无法修建交通公路,因此市场必定不会繁荣,市场营销管理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市场营销,因为当地人们由于交通方面的原因只会针对性的购买物品;另一方面,技术环境,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比较高,其市场必定会繁荣,企业对市场营销管理也就更加的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要能够充分掌握上述环境因素,采取营销管理对策时,能够趋利避害,免除环境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现代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3市场营销管理总体把握中优势定位与竞争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国家采取的主要发展方式,其必定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而其合理性主要就是指其优势。而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应该了解这些优势,并且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市场营销管理中能够利用的优势如下:首先,区域优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距离原材料产地非常近,这样厂商就会非常多,减少营销成本,此外,如果企业位于交通枢纽区域,产品运输将十分方便;其次,信息优势。市场营销管理中如果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营销管理将更有针对性,尤其是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随着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企业能够随时作出调整,进而赢得最大效益;最后,声誉优势。良好的声誉能增加交易者彼此的信任感,减少其风险预期和交易成本。优势越明显,就越具备吸引力,越有可能成“市”。缺少优势的市场最终可能只是“宽”,不大可能是兴旺发达的“市”。因此,作为市场的营销管理者,营造出自己独特而又明确的相对优势是营销管理中的战略任务。不同的市场之间会有一定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对购买力的分割。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竞争性营销策略的设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营销。互补、共生、优势放大(增效)是处理竞争关系时必须认真研究、充分利用的重要方面。

篇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91-03

“商品模拟交易会”是由经贸管理类多个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是组织学生仿真模拟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商业企业、运输企业、公司(收购商)和银行机构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由学生扮演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商品洽谈、交易、开单、款项结算、运输业务办理、仓库存货的收发管理等业务,并最终完成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生成相应的经济信息。从2010年开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老师为主的,其他专业共同参与的大型跨专业、跨行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商品模拟交易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一、以“商品模拟交易会”实现多专业共同参与高仿真实践教学的目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组织2008级经贸系的学生开展该大型跨专业实训项目,至2014年,每年开展1次,每次持续时间1~2周,参与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该项目开展5年来,参与此实训项目的学生达3200多人,这些学生通过扮演会计、出纳、开票员、广告策划员、营销业务员、仓管员、配送员、银行信贷员、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业务发生票据的产生及传递路线,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办理程序;通过实训,学生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以“商品模拟交易会”解决专业群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的难题

有市场供求就会有买卖交易,有买卖交易就会有商品流通,有商品流通就会需要物流,而商品买卖和物流势必产生相应的款项结算,而公司经营的好坏需要进行财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经贸系专业群建设基本上涵盖了上述所有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经济活动涉及的行业需要,该实训项目设置了商业、运输业、银行等不同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按工作性质关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单位),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为了能更好完成该实训项目,发挥各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我们原则上选择专业对口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大致岗位设置和分工如表1所示。

三、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两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我们多年开展的跨专业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几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项目中所需实践技能得以不断提高,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立项建设,该项目获得立项,和我们多年举办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中确定了两门会计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课程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软件内容。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与用友及金蝶软件公司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罗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学生毕业前的一次专业技能综合大练兵,融合了前面4个学期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目前,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合作共同编写了《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教材,两本校企合作教材已于2015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市场营销专业完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中所需营销知识与技能,完成了核心课程“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辅导材料、慕课等的建设。我们与南宁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南宁营销公司、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银邦集团、一叶连锁店有限责任公司、东翼今天连锁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完成了校企业合作教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的编写。该教材于2014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三)电子商务专业完成“淘宝创业综合实训”一门核心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后,为了使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广西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的背景下,我们和企业合作完成了“淘宝创业综合实训”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并把这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超星慕课。

四、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探索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2010年以前实施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后,通过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在技能方面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经验后,从2010年起,三个专业正式实施“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准员工教育是指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然后正式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和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和杭州赢动商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培养符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优化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自2010年专业群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项目以来,我们根据实践中各专业所需技能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述每个专业在第四个学期都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与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广西住朋购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合创盈丰投资管理中心、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的实践技能。

五、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教学实践技能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广西南宁才金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手工实训室,与金蝶(中国)软件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投资与理财专业与深圳国泰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与奥派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共同建设了移动商务实训室。

2012年,由专业群各实训室联合建设的“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六、“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成效

(一)课堂与商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通过实训,学生比较直观地亲身体会到组建成立公司应办理的工商注册登记应准备的材料和到银行开户应完成的相应手续,真正感受到作为出纳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也认识到办理支票结算应加盖的“银行印鉴”是什么概念。而作为运输公司在接收运输业务时该填写的托运单和运费计算、开发票,以及运送货物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实地操作后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为运输企业在货物配送上该注意的细节。而作为担任银行工作人员的投资理财专业同学也更深刻理解作为信贷员该如何审核资料控制放贷额度,作为柜台工作人员如何办理客户的转账结算业务。

(二)过程与结果、成本与利润高度融合。以“目标利润”等工作业绩为导向开展的营销活动,促使学生明白价格决策的重要性,业务部的学生和财务部的学生共同完成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决策,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市场询价、业务洽谈、签订买卖合同、商品成交开具发票等市场经营活动获取利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气氛活跃。特别是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写广告、策划、谈判等。有的学生直言参与这个活动让他们掌握到了很多原来不曾了解和接触到的东西,懂得了其实做营销不是简单的跑业务,还要了解法律、政策、管理和财务知识才行,电子商务的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是激起了创业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要自己创业开办公司。

(三)理性与感性、实践与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实训实战操作,学生对业务办理流程有了感性认识,也掌握了在每个工作环节有关原始单据的填写方法和填写要求,并对各联单据的用途和传递有了深刻的了解,弥补了以前在上专业理论课程上只看单据,而没有真正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填写和传递,对原来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完成发票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出库单、入库单的填写、传递和审核,进行财务核算,让他们领悟到作为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严谨细心,不能马虎大意。

(四)岗位与团队、个人与社会高度融合。该综合实训项目是由多专业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同一家公司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商业公司开展的经营活动必须跟运输公司、银行、公司等产生联系,因此单位跟单位之间、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因经济往来产生的经济纠纷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协商解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实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一个工作任务。

七、实践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以来,取得下列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本成果主要是在本院经管类专业推广和应用,直接受益的经贸类专业学生人数达14000多人,间接受益的管理类专业学生10000多人,整体提高了经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群中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年获自治区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被确认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建设完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超星慕课2门。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院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区级信息化比赛获二等奖1项。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2010年至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获奖10余项。

第二,推进了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校内新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淘宝创业实训室和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外新建了3个紧密型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人,电子商务专业的“杭州赢动订单班”、会计专业的“南宁才金订单班”相继成立,这种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在全院的经管类专业中迅速推广,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校际交流与互动扩宽了成果的影响力。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广西银行学校等区内多所高中职院校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商品模拟交易会”并与相关专业进行交流,较好地促进了专业群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八、体会与设想

(一)体会。经过5年多的实践,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开展专业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广西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3%以上,就业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成为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篇7

关键词: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53-02

中国市场营销经过30年的发展,原来简单的推销工作已渐渐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态势和市场发展需求,仅仅依靠浅层次的营销手段使得企业无法取胜,决策者“拍脑门”的方法也使得企业不足以获得竞争优势。市场环境的演变越来越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可以揭示和把握市场规律,抓住市场规律,预见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科学采取营销策略进行营销管理。因此,企业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决策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而营销工程正是一门辅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的规范学科。在科学决策的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些专业人才将目前基于经验或者意见的决策转向基于数据的决策,借助于多学科的知识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分析工具,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市场效率。而营销工程师(Growth Hacker)这一新型工作岗位也逐渐在美国硅谷兴起,重点结合了市场营销和程序员的不同技能以适应平台营销的需要。但是我国对营销工程人才的培养则十分欠缺,尤其在企业实践中几乎没有营销工程师这样的岗位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目前对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说明优秀的营销工程专业人才仍非常缺乏。因此,对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经过专业系统培养后的人才动手实践能力强,能迅速满足企业和社会要求,切实符合发展现状。当然,目前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更多是针对企业的生产一线,除了基本知识外对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外,综合来看,学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要将知识视为培养的基础,将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同时将这两者与素质协调发展,以更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兼得的目标。营销这门传统学科,之前的发展中更多是借助简单的头脑模型帮助企业制订相关的决策依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营销学也不断快速发展,不仅仅依托于最基本的概念营销,而是为现实问题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支撑。目前营销学已逐渐模仿设计工程学,通过问题导向进行市场调研并收集数据,运用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来模拟市场需求和消费情况,帮助企业制订有效的营销策略。所以说,与传统将营销视为一门艺术的观点相比,现在更多的企业和学者将营销看作一门严谨的工程学科。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旨是运用SPSS或Excel等专业的数据处理工具,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人才培养的内涵来说,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并进一步能够采用定量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型将现实中的营销理念转化为特定的营销运作决策和行动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1.知识结构的高层次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销工程软件的具体使用并不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营销知识与数学基础,但是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整体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全面性,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掌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都应结合社会需求,在营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种知识结构,保证高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高层次性,为社会未来服务。

2.技术的可操作性。首先,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学习,椭培养的人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营销模型,以充分准确地分析数据结果。其次,营销工程技能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营销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相关营销工程软件的运用及结果分析。这一特点决定营销工程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纳应用,用心学习并掌握营销工程具体软件的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就可以。

3.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营销工程操作软件的学习并不基于专业的营销知识,但是营销决策本身是非常注重实践与应用的。尤其是针对企业非常具体的营销决策,企业所处不同的决策阶段也会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营销模型,而市场现象变化及所处营销环境等都需要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将这些转化成数据,或者探究数据背后的市场规律。只有对市场具有敏锐的洞察性,才能将实践中的现象反映成具体的数据,并会正确熟练使用相关软件、数据处理等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

三、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1.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及定位。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市场调研部门、销售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而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职业目标就是成为营销工程师。营销工程师与传统的销售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要求以更专业、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对企业和客户展开销售。营销工程师的根本目的就是完成销售任务、使企业的营销活动达到持续经营的状态和效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现实营销问题,基于顾客需求的满足提高企业的营销价值。作为21世纪的新兴行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包括:①协调员――厂家与经销商的桥梁,第一时间处理问题;②业务员――深入零售商终端,为经销商维护零售点网络;③宣传员――深入终端及农户,宣传公司产品;④调研员――调查市场信息及动态,发现问题及商机;⑤咨询顾问――协助客户,提高经销商运营管理水平。

营销工程师要求相关学生在就业后可以完成如下岗位的职能:①研究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相关信息,包含行业发展动态、国家与地方区域政策变化及趋势等,收集现有市场竞争者的相关信息等;②基于市场调研数据对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进行设计、建立与维护,拟定企业现有产品整体营销方案和各阶段的销售方案;③基于市场调研和预测制定具体产品或项目的价格,并根据已有的销售状况进行价格策略的调整;④定期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研,并基于数据分析问题,做出总结报告;⑤能够单独制定企业具体项目或产品的营销方案、市场规划、市场销售策略、产品拓展等工作,并编写方案设计报告等。

2.应用型营销工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方面,学习性任务包括微观经济学、营销策划、运筹学、市场调查与统计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性任务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营销工程、问卷设计与分析、SPSS及Excel的运用等;拓展能力培养方面,则重点实践能力,模拟参与企业营销数据处理的物流规划与设计、市场细分综合模拟、仓储选址及运输选择、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课程等。

四、应用型营销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1.硬件软件设施的配备。营销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数据决策模型的处理和运用能力的锻炼,因此需要配备在数据仿真、运算和分析等运行快速的计算机CPU等硬件设施,而在培养中为了有效实现结合企业的应用性,采购企业ERP模拟沙盘、人工神入实验需要的相关数据模拟软件等。

2.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保证应用型营销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可以增强营销工程专业人才与企业的互动,将掌握的营销工程分析和决策的定量方法运用于营销实际,通过了解企业调研需求、获取市场数据、运行企等,使企业的营销管理决策行为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10-0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对商品开发、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商业的实践和研究也越来越关注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商品学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等全过程,是一门涉及面广、交叉性强的应用型学科[1]。开设商品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商品的特点和经营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商品学课程被经济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高度重视,逐渐成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基础课。

高校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双边活动[2]。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教材中高度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作者在五次商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基于师生双边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现将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商品学的教学内容

在商品贸易的发展下,18世纪德国开始系统地研究商品学。随后商品学陆续传入其他国家,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关于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呈现出两个分支:一是商品学基础,从商品决策角度介绍了商品分类、商品品种、商品质量、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和商品储运等内容;二是分类商品学,以不同行业提供的商品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商品学、家电商品学、纺织品商品学、中药商品学等内容。

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企业综合及部门经济管理人才的特点,笔者选用了万融主编的《商品学概论》为教材,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实践,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介绍商品及其使用价值理论,包括商品的本质、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的品种与质量、商品质量的认证与监督、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的储存与运输、商品与环境等诸多内容。

二、商品学实践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是商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商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商品学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不足;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理论知识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少;缺乏实验室操作和实习基地训练,学生不能对商品使用价值规律获得直接而生动的表象认识。

三、商品学实践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课程信念

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其教学目标不同,基于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因此,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地规划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商品学课程对于专业培养的意义与价值,树立“学以致用”的课程信念,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课程的学习任务。

以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为例,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要的专业类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市场营销专业是为企业培养各级营销管理人才,其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营销知识,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商品学的重点是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等方面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完成企业的营销活动。而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系统化管理人才,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与方法。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商品包装、运输与储存使得商品在交换和流通过程中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规划和调整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商品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理论联系实践,丰富教学形式

商品学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经济与社会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然而,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商品及市场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商品质量监督与检验”这一教学内容时,引入我国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作为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并讨论这样的问题:谁是三鹿奶粉事件的责任方?他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学生认真分析和积极讨论了政府、奶粉制造厂家和三聚氰胺制造者等主体的相关责任,并踊跃地从政府部门职能建设、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对商品质量监督和商品质量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入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群体的讨论与协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局面,最终实现教学双赢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学习“新产品开发”这一教学内容时,将全班28人分为三个项目开发小组,分别承担了闪光警告显示牌、宾馆用IC卡电子锁和防碰撞提醒器的开发设计工作。各项目组分别从概念设计、市场可行性分析、功能分析、外观设计、工艺设计以及服务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教师根据各项目组新产品开发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分别给予优、良和中三个等级。这种以项目为单位的教学方法在项目组内部强调分工协作[4],在项目组之间开展竞赛,既鼓励了组内成员的合作和团结进步,同时以小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上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为商品学在商品的分类、商品的统计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现手段,在商品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商品质量管理”这一教学内容时,安排2个学时的上机实践课,帮助学生掌握运用Excel实施统计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传统的质量数据处理方式是使用人工计算来分析和处理,其效率和准确度明显不高。然而,Excel软件的统计功能为商品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例如,直方图可以显示商品质量数据的分布和质量波动的状态,排列图可以识别造成商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控制图可以判断商品质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掌握了统计质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而且对商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五)规范成绩考核,加强过程管理

学生的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与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可以激励和鞭策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通过考核所反映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合理、有效的考核内容,以此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管理。

教师首先公布课程考核的具体项目与权重。商品学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个人作业、小组集体作业等,占总成绩的50%,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是为了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阶段效果;期末成绩则采取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进行测度,占总成绩的50%,不仅考察相关的知识点,还增加案例分析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多方位、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使学生谨慎地面对每个考核模块,杜绝考核中的机会主义。

四、改进对策

(一)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多学科的角度提高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二)丰富实践教学平台

商品学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不仅需要开设实验课对商品质量的理化检验方法进行实践,还需要参观大型的卖场考察商品的分类、包装和储存等。开辟课堂以外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研的国家级项目以绿色低碳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更加强调商品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生态包装等。因此,将科研的内容和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吸收与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我叫 ,是 学院市场营销类的一名大专生,即将在明年六月份毕业;同时我也是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名本科生,在大专毕业证颁发之后,将获得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证。

在校期间,我除了学习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学习了《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visual.foxpros》等基本的实践课程,并先后获得了劳动局所颁发的office等操作员证书、供应链管理erp证书。另外,还将获得物流师资格证书和物流职业经理人证书。

我努力学好专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学习了本科的相关课程,例如,《物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另外,在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的学习中外,我还立足于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三点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朝着现代化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十年寒窗的生活造就了我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每天迎着朝曦起,伴着日光而归的历程赋予了我较硬的本领。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待工作热忱、吃苦耐劳、为人和蔼忠诚是我对自己比较客观的评价。

篇10

2我国物流企业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是基于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进程加快而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现代化特征,为提升社会资源运转效率、加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尤其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一些具备优秀管理能力、市场意识和战略发展意识的物流企业都在提升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将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不断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采取诸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扩充市场份额,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然而就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市场化意识不足和竞争能力弱的局限,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表现也乏善可陈,甚至其正常发展也举步维艰。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众多物流企业被市场淘汰,其中中小物流企业居多,也不乏大型物流公司,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的新的需求,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开发和营销服务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现代化的物流发展格局,但就物流服务营销而言,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低效营销模式下,缺乏现代化营销能力,表现如下:

(1)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意识欠缺

企业缺乏市场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营销是企业拓展业务能力、占领市场份额,进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高效途径,也是必要途径。现代企业发展无不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组合达成销售产品的目的。然而就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而言,很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服务营销意识还残留着诸多传统的、甚至计划经济时代诸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顾客上门”、“等组织安排”之类的被动观念意识,企业自我宣传、自我推广、市场竞争意识等观念薄弱,企业经营未能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还停留在“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一初级阶段,而不能真正了解市场需求,以“客户需要什么”的现代营销理念为导向运营管理企业,由此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2)物流企业品牌意识欠缺,产品单一

同传统产业一样,物流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已经成为企业利润增值的优势甚至是核心资源,世界范围内的大型知名企业无不重视品牌建设,致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客户提供更为高端的服务,并从品牌中获取最大价值增值。然而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并不注重品牌和形象建设,企业和产品缺乏有效知名度,市场影响力弱,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活动,从事一些简单的和普通的物流服务,企业管理者也缺乏战略发展眼光,品牌意识淡薄,往往在经营决策上会更为看重眼前利益,甚至为此投机取巧,牺牲企业形象。同时,企业品牌一定程度上由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决定,作为服务性行业,物流企业的产品也就是其物流活动所能表现出来的服务,因而物流企业高效能、高质量、创新性的服务能力和意识就成为物流企业树立品牌的主要依托。然而我国一些物流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差,尤其众多中小企业目前也仅能就简单的仓储、运输、装卸、配送提供服务,而不具备信息化、集成化、定制化等现代物流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单一、低端、传统、低质,严重影响其市场拓展能力,尤其是高端市场服务能力。

(3)缺乏准确市场定位及战略发展意识

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自身市场定位不明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不清,如有些企业盲目扩展,仅仅重视业务数量和短期利润,而不注重业务质量和长远利益,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市场低端产品竞争激烈,有些企业为争夺业务量甚至不惜大打价格战,既压低了行业整体利润,也使企业无力扩大再生产和实现自我现代化升级,无力拓展现代和高端物流业务,也因此导致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高端市场却又面临着物流能力不足、物流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上述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也有着直接关系,相比于国际物流发展,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物流人才培养不足,尤其是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市场化发展,其中既包括物流现代化运营管理人才,也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中,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物流专业教学和市场营销教学课程,但普遍没有物流与市场营销方面结合的教学课程,导致复合型的物流人才缺口很大,不仅影响了企业战略发展能力,也对物流企业服务营销能力造成很大影响。

3基于4PS理论的我国物流企业服务营销策略优化路径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已经向国际开放,我国物流企业也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营销意识,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高效的营销策略组合提升物流服务营销能力。

(1)树立现代化物流服务营销意识

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拓展市场份额,除了强化自身物流服务能力之外,还要具备先进的市场化理念,树立现代物流服务营销意识,应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型,即要求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应从“我能生产什么”向“客户需要我生产什么”的观念转换,通过市场定位、市场细分、产品开发等环节的实施将企业生产经营同市场紧密对接,通过翔实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客户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改进的物流服务项目进行整合、强化,由此找准市场需求点,并据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另外,基于物流产品“虚拟”化的特点,应采用“化虚为实”的策略,通过现代化的物流和仓储设备、富有热情和能力的公司员工等实体形象彰显公司实力和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意愿,注重细节表现,这也要求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具有现代物流营销意识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革新服务营销意识,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树立“处处连接市场、处处体现营销”的意识,提升市场活力。

(2)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注重产品创新

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依赖其所占有的资源实现的,在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产品越能找准市场定位、越能符合客户需求、越能表现出高效优质的特性,则企业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强,效益就会越高。鉴于此,物流企业在实施市场营销产品策略时,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针对市场空白和市场热点开发、创新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针对市场发展趋势确立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产品开发生产目标,以此占领目标市场,这一方面要求企业注重提升自身产品实力,强化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其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引入定制化服务、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等现代物流服务产品,在产品上要走个性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获取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物流产品也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通常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其产品利润最大化,然而从营销角度讲此时的产品也开始向衰退期过渡,最终会退出市场,因而此时企业一定要适时创新和升级产品,通过推出升级的或者全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保持市场份额,加强和拓展原有产品的服务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产品创新对物流企业同样意义重大。作为服务性产业,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因而基于客户需求及时更新和创新产品,对于市场营销而言同样重要。

(3)注重品牌策略,强化战略发展能力

严格来说,品牌策略是产品策略的衍生策略,但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品牌对于企业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利润增值也具有重要影响,因而为众多致力于世界市场的企业所关注和研究。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并不重视品牌建设,因而即便在同等物流运营服务能力下,在同国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的竞争中也会处于劣势地位,企业产品不具备品牌优势也就无法实现价值增值,严重影响企业利润,也不利于企业开拓高端市场。品牌是企业实力、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理念、企业客户服务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在市场资源整合和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增加利润、拓展市场份额,甚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要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要求企业以长远战略发展眼光经营企业,不断强化战略发展能力,致力提升企业实力、打造高质量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还应注重维护企业良好的正面形象,甚至必要时可以牺牲短期利益换取市场认可和尊重。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期和艰辛的过程,需要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着眼细节,持之以恒,高瞻远瞩,不断积累,最终达成以品牌换市场、以品牌换效益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获取价值增值回报。

(4)科学实施多种营销策略组合

企业还应立足4PS营销策略理论,实施多种营销策略组合达成市场营销目标。4PS理论要求企业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除重视产品外,还应关注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因素,科学实施组合营销策略。就物流企业服务营销而言,首先,其价格战略应在遵从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依据企业发展目标科学设定价格,在企业发展初期,可采取低价策略达到迅速吸引客户、占领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企业成熟阶段应适当提升价格以维护企业正常利润,在品牌成熟阶段则应采取高价路线彰显企业品牌价值以及回收企业维持品牌形象所付出的成本;同时企业也应严格管控成本,以增强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在渠道策略上,除传统的营销团队销售外,还应积极利用外部渠道资源、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引入网络营销手段、利用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等方式多方拓展和整合市场资源;在促销渠道上,则应树立现代化意识,除传统价格促销活动之外,还应重视“形象”促销和“品牌”促销,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篇11

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逐渐暴露出如培养目标面临功利化的侵蚀、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课程深度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有待深入、社会认可度和毕业生质量还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高职教育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大多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不符,不能有效地区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证书能力培养不相吻合;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严重脱节;教学方案与不同等级的职业证书考试缺乏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不能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与高职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应;师资和设备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培训与资格鉴定考试方面出现重复或分离现象严重,这些均反映高职院校办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1、缺少专业标准

在专业划分上,国家层面的专业划分过细、相似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高职教育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大体趋向一致,一个专业名称对应多个培养目标和完全不同的岗位;学校层面没有与企业情况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师对企业部门和岗位情况不了解,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的部门和工作岗位。

2、能力定位不准

多数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不够了解,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上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毕业时拥有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并且不能迅速顶岗。这说明高职院校存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定位不准,分不清本科与高职学生能力的界限状况。

3、知识定位混乱

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种途径:从应届本科生、研究生中选入;从相关企业单位引进;从高校或科研单位调入引进兼职教师。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来源渠道仍占很大比重,占85%。高职院校知识定位混乱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学习,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不知何谓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适度、够用”;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知识优化配置,前后课程没有持续性,导致学时过大;知识衔接性不好,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主线。

4、教学标准粗放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有教学大纲而没有与之配套的细化单元课程的标准,授课内容深度随着教师教学水平变动;教学标准及教案由教师个人编写,没有经过严格论证是否科学,没有体现教师团队智慧,而且学科体系色彩重,教师难以转变教育观念。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差异,目前学校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职业标准有较大差距。

二、课程体系设计开发方法的特征

1、借鉴性

国外高职教育起步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高职教育体系,例如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加拿大的“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的教育。这些模式均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并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多种能力观,为配合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力求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充满新意。这些对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行性

国内的“职业能力系统课程”是基于“就业导向”课程观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在理论上提倡“够用为度”,在实践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在设计培养计划时设置了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拓展课程体系,目的是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社会需求。

3、标准化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培训学习包”强调课程、考核标准化和课程内容的实用化。它强调标准化的思考,是学校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可以督促学校严格执行教学标准,可以发现学校违反标准的问题,并依法给予罚处,可以检查标准的规定是否科学、合理,反馈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标准,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4、可控性

ISO9000质量体系的管理理念是可控性的操作,可以进行教学过程控制、质量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检查督促教学质量整改的落实情况,参加教学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以有关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对各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达到教学质量资料的完善与教学进度目标的完成。

三、以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营销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运输、通讯、金融、旅游酒店,甚至教育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多个领域,既要与企业产品打交道,更要与客户打交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首先是服务性行业人才,其次是跨行业的、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将更加复杂、更加现实和多层次。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且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营销专业从助理营销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入手,研究市场对管理和财经类人才需求的特点,归纳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点,倒推课程体系。培养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和市场预测分析能力;较强的营销管理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公共关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能够责任心;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助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建立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体系目标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为培养目标。无论是每门课程的设计,还是整个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开发的目标,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无论是专业建设的总目标,还是课程子目标,都要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在营销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邀请行业营销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在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报考助理营销师。

3、以职业技能为标准衔接高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衔接课程内容三要素的各自内涵与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特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增强适应性,专业教学内容比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要宽泛一些、基础一些,并且能满足营销岗位群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根据岗位需要去有地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

四、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课程体系开发总体要素包括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两类文件和一个教学法指南。

1、调研分析阶段(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

(1)目标。疏理确认营销职业岗位并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营销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论证。表1为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表。

(2)内容。调查区域本行业企业营销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并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营销部门和营销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并分析营销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表2为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表。

(3)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头脑风暴)等方法,使企业专家、具有本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本专业全体教师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职业行动情境进行研讨、分析、总结、确认(四个环节)并提出建议,最终形成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支撑教学质量控制表格与教学文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2、课程方案开发阶段

(1)目标。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知识构建。

(2)内容。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职业行动领域的确认;由职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表3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表。

(3)方法。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企业专家依据基于认知规律和能力进阶的规律进行研讨(头脑风暴)并构建课程路线;基于职业能力细化原则分解体系架构;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注意学习领域课程、能力要求、知识点分配,最终形成以下文件: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学习领域开发分析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总体知识结构;课程方案开发专家评价意见表;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计划。

3、课程设计阶段

(1)目标。设计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及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2)方法。课程负责人教师团队、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设计、研讨基于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构建系统化课程学习情境、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课程单元、多种能力指标考核出现的课程文件对应表格、课件、讲义或教材、教学法、网络课程,最终文件要求形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方案表;课程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表;学习情境设计表;项目单卡(引导文法);单元课程设计表。

五、结语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其课程内容是将教育对象导向职业标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职业能力的内涵正在被重新结构化,它不再只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代名词,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开始进入职业能力要求的职业标准的含义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定位知识重构,知识独立获取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线,根据市场营销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

(注: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2年度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DGZ12Y028。)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