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08:47: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读者张亚琦
张亚琦读者: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练习者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是一种使身体、心灵与精神达到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现在国内很多人在选择练瑜伽时,首先考虑的是减肥、美容或增高。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与古老的瑜伽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人体的每一个关节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长期超过这一范围的高强度活动往往会给关节带来近期或远期的损害。如果急于求成、强度过大或者难度过高,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如肌肉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炎症、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瑜伽病。
身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不外乎遗传与环境两大方面。其中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最大,可占到70%左右。环境因素则包括营养、睡眠、运动、疾病和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以静力拉伸为主的瑜伽运动有增高作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只能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发育;也就是说,瑜伽和跑步、体操、踢球等运动的作用是一样的。然而,骨骼和软组织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练瑜伽,又有很大的受伤风险,而且可能对骨骼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瑜伽中有一种姿势是骆驼式,即弯腰后仰,双手撑地。若过度练此动作,容易引起椎管后方的椎板和韧带损伤,严重者还可能损伤脊髓,医学上称为过伸性损伤。再比如,练瑜伽拉筋能增强腰骨和关节的柔韧性,有一定好处,但儿童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练习不当更容易造成损伤并留下后遗症。总的来说,不建议儿童练瑜伽。
医生鲁俊仁
假性高血压是什么病?
医生诊断我患有假性高血压,还说这是一种真实的病,不是假的,把我给搞糊涂了。请问,假性高血压究竟是什么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
读者高明军
高明军读者:
所谓假性高血压,指的是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假性高血压主要分为以下5种:
临界高血压也称为边缘性高血压或高正常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的标准确定为140/90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虽然临界高血压不属于高血压范围,但其中有20%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
高原性高血压凡在海拔较低地区时血压正常,而到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毫米汞柱,并且伴有高血压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才算是高原性高血压。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缺氧。
波动性高血压波动性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常变动在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之间。由于血压具有波动性,一次很难准确地测出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必要重复检测。
潜在性高血压有一些患者,在受到某种刺激或应激负荷时血压增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病。潜在性高血压是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造成的。
白大衣现象有些患者见了医生就紧张,当医生示意要测量血压时,患者的血压即刻升高,但在离开医生后血压即恢复正常,这就叫高血压的白大衣现象。医学界认为,这是患者对测量血压的条件反射,多见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者或年轻临界高血压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之故。
假性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10个方面:
1.不宜长时间伏案工作,以免大脑过于紧张,血压升高;
2.早晨醒来不应立即下床,应先仰卧片刻,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变化;
3.切忌屏气用力排便,以免引发脑出血;
4.早餐宜清淡,如一杯牛奶或豆浆、一个鸡蛋、一片面包;
5.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6.坚持晨练,量力而行,不宜剧烈活动,轻度的活动有利于缓解动脉的紧张;
7.温水洗澡,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压;
8.午餐后稍活动,然后小睡一会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9.尽量不要挤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宽松出行方式有助于稳定血压;
10.饮食应少盐、少油,应避免暴饮暴食。
医生陶永军
寻常型鱼鳞病是怎样遗传的?
上周,我一岁半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寻常型鱼鳞病。医生说,这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没有这种病,我记得已过世两年的父亲好像患有皮肤病,却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种。请问,寻常型鱼鳞病是怎么遗传的?
读者杨珲
杨珲读者:
鱼鳞病是一种以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鳞屑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由于遗传方式、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不同,该病临床有多种分型,其中最常见和多发的是寻常型鱼鳞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出生时皮肤外观正常,出生数月后发病,此后随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皮肤干燥,皮面出现细薄的片状鳞屑,皮损以四肢伸侧为重,尤以小腿明显,同时伴有掌跖角化增厚,手背、上臂、股外侧皮肤增厚,有时还伴有指(趾)甲变脆、毛发稀疏等。一般患者在1~4岁时症状已经较明显。皮损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加重,在潮湿温暖的夏季减轻。部分患者成年后皮损可逐渐减轻。患者常有家族遗传史,自幼发病持续终生。中医称为“蛇身”、“蛇皮”,民间旧称“鱼鳞癣”。
寻常型鱼鳞病主要有两种遗传方式:第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遗传特点是: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患病,每代人均有发病,发病几率为50%,每代人中男女发病率相等。第二,性联遗传,也称X-联锁遗传。主要遗传特点是:几乎全是男性发病,女性仅携带基因,发病者极少。男性患者不会将该基因遗传给儿子,却将该基因遗传给所有的女儿,而女儿的儿子有一半机会接受该基因而出现症状。根据你所提供的有限信息来判断,你儿子的寻常型鱼鳞病可能遗传自他的姥爷,而你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医生龙聚泉
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我们的日常食物安全吗?这个问题令人担忧。请问,亚硝酸盐究竟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读者门向阳
门向阳读者: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在食物中,如粮食、蔬菜、肉类和鱼类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用盐,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有的为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除用于染料生产和某些有机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工业外,在食品生产中亦用做食品着色剂和防腐剂。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造成亚硝酸盐的急性中毒。人体摄入0.2~0.5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可致死。长期摄入低剂量的亚硝酸盐有致癌、致畸的可能。
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短则数十分钟,长不过1~3个小时。症状以紫绀为主,皮肤黏膜、口唇、指甲下最明显,并有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心律不齐、昏迷或惊厥,甚至死于呼吸衰竭。
日常生活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到正规商业网点购买食盐,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盐类物质。另外,要严把入口关,做到“五不吃”: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隔夜菜和变味的剩饭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品,不吃劣质熟食品,特别是外观鲜红的肉制品,不吃腌制时间不足9天的腌菜。
医生李爱民
我妊娠9周,呕吐得很厉害。尽管这是正常现象,但让我非常痛苦。请问,在不伤害胎儿的前提下,怎样缓解孕吐呢?
读者颜仕仪
颜仕仪读者:
孕吐是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大约3/4的孕妇会在某个阶段出现程度不同的孕吐症状。完全避免孕吐症状的出现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恶心和呕吐的严重程度。这里有10个办法,供你参考:
1.不强迫自己。生活中,尽量避免可能让你觉得恶心的食物或气味。如果觉得吃什么都恶心,不要着急,吃那些能提起你胃口的东西,不要过于追求营养,多少吃进去一点,总比吃下很多高营养的东西但又全吐出来强得多。
2.吃冷食。试着吃些凉的或室温状态下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的气味没有热的食物那么强烈。
3.枕边吃零食。在床头放点饼干等小零食,早上醒来时可以先吃上几口,然后休息20~30分钟再起床。如果你半夜醒来感到恶心,也可以吃一点来缓解。
4.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或随时吃点零食,一刻都不要让自己的胃空着,因为空腹是最容易引起恶心的。如果有胃口,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清淡食物,有助于抑制恶心。
5.避免吃高脂肪食物。高脂肪的食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消化,油腻、辛辣、酸味和油炸的食物更会刺激已经变得脆弱的消化系统。
6.小口喝水。尽管喝水对预防脱水非常重要,但也不要一口气猛喝,把胃胀满,因为这样你的胃里就盛不下其他防吐食物了。如果吐得很频繁,可以尝试饮用含有葡萄糖、盐、钾的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7.避免空腹服用孕期维生素。孕期维生素应该在吃东西时,或晚上入睡前服用。如果脆弱的消化系统已经很难承受含铁较多的维生素,可以要求医生更换含铁较少的孕期维生素。
8.试试含姜的食物。研究显示,姜能够让孕妇感觉胃舒服一些。把生姜切碎,用热水冲泡,就是一杯姜茶,很方便。另外,姜糖也是不错的选择。
9.戴穴位腕带。在药店里可以买到一种预防晕船的棉质腕带,对预防孕吐同样管用。另一种像手表那样的电子腕带也不错,它是用微弱的电流刺激相应的穴位,起到止吐作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对孕妇无害。
10.服用维生素B6。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6,可以缓解孕吐,但不可擅自增加剂量。
如果上述办法对你都不起作用,建议请医生给你开一些孕期可以安全服用的止吐药。
医生魏浩
我真的是“白虎星”吗?
我今年21岁,却始终没有长。为此,我都不敢跟女伴们一起去洗澡。除了不长,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症状。听人说,没有的女子是“白虎星”,是“克夫”之相。请问,我是得了什么病吗?有办法治疗吗?
读者小李
小李读者:
一般情况下,人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便会出现、腋毛等第二性征。女性开始生长的年龄,约为12岁左右,通常出现在发育之后。
生理学研究表明,有无,的多少,可因家庭、种族等不同而不同,既与遗传有关,也与某种因素导致的毛发异常分布有关。稀少甚至无多数属生理现象,如身体无其他内分泌器官或性器官病变,只不过是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由于生长受体不健全,使生长不正常,完全无损于身体健康,也不妨碍性生活。对于稀少或无的女性来说,只要无内分泌疾病,体格、生殖器官、及月经都正常,就不必为此烦恼。
但是,稀少、无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脱纳氏综合征、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等内分泌疾病,以及毛囊病变等局部病变。建议你去医院接受检查,排查这些疾病。
至于“白虎克夫”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没有丝毫科学依据。现代女性何必在意这些封建迷信的说法?
医生赵奇峰
包皮过长有哪些危害?
做婚检时,医生说我的包皮过长,建议我去医院做环切手术,否则会给自己埋下诸多隐患,也会给未来的妻子带去各种各样的伤害。我很害怕,也有些怀疑,这么多年来不是好好的吗?请问,包皮过长有哪些危害,环切手术有危险吗?
读者孔青
孔青读者:
包皮是指头外面包着的内外两层皮肤。进入青春期后,的发育极为迅速。发育成熟的应是体粗壮,头部膨大,全部,包皮延至体上,只是在下方借系带与连着。如果包皮过长,就会覆盖,但仍可翻露。如果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头粘连,使不能翻露,则为包茎。
包皮过长对身体极为有害。首先,包皮过长,包皮下就会堆积豆腐渣样的包皮垢,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头包皮炎。炎症性粘连可影响包皮松动,形成继发性包茎,甚至导致尿道外口狭窄。其次,头包皮炎反复发作是诱发癌的重要因素。我国癌的发病率相当高,约占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一半。而癌患者90%以上包皮过长,且发病年龄比大多数癌症早,甚至在20岁以前。由于包皮过长相当普遍,不少人缺乏生理卫生知识,不注意经常翻开包皮清洗,更增加了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高等工科院校里的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是以机械公差与配合的标准以及技术测量为研究对象,是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同时也是生产企业的计量和检验人员从事专业职能的理论基础。它主要介绍各机械产品互换性相关标准,精度参数的测量方法、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的后处理等一系列基础的问题。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然而要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等方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由基础理论上升至实践的系统学习。作为机械类学生如果对本门实验课不求甚解甚至将会导致我国制造业的固步不前,因此针对目前现状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实验设备及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涌现,实验教学环节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所要用到的测量手段及仪器设备必须不断更新,相应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方式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以往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授课教学过程中,内容理念通常十分陈旧,老师们注重的是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性,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别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了。目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在实验教学环节上,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自己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好的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本质。
二、授课方式方法的改变
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点多,知识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且本专业国家标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若采用教师仅限于书本,照本宣科不但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的教学难度也大,倍感压力。因此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中,应该结合工程实例以及本学科的重大突破性事件以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把那些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结合视频影音等来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且记忆起来印象更加深刻。一个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质量,制定一个良好的授课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上说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在实验室进行授课时,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室的教学与课堂上老师所教的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实验操作原理就是根据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的。所以在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前,教师就应该检查学生们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课程的预习情况。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不能直接靠听老师讲来解决,就可以带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清楚,并且掌握得更透彻。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中就有很多专业术语单单靠讲授,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比如轴测量和孔测量,这要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体验。在实验室课堂中,教师们要先为学生讲清楚实验的原理以及每一个步骤,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大概技术测量轮廓。然后还要学生跟着自己实验的进程来填写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在实验课程进入状态后,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一起进行试验,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测量数据、验证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的讲解,指导学生一起进行操作,让其明白每个数据的来源以及其原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实验测量的过程,又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解决设计与制造矛盾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因此这门实验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实际问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只有带着问题亲自深入到实验实践环节中去,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每种测量方法的概念、每个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除了培养学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的能力。学生们不能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老师们根本不能了解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记熟所教知识。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部分,每所学校都会有考试,因为它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最直接的检验方法。其实考试也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考试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没有学好,然后进行改进加强知识巩固。除了书面上的考试,实践操作考试也不能少,它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了起来。实验操作考试不仅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一举两得。进行了考试这个环节之后,还要对试卷进行评讲,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得到较好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成绩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要进行鼓励,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与重视。
四、结束语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理论性及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课,对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来讲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契机,只有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摸索的脚步中继往开来,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浪萍,李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
0 引言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包含几何量公差参数和误差检测两方面内容。是从事机械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本门课的学习需要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做基础,同时这门课的良好掌握,也是后续更好的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的手段和技能。由此可见,《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与桥梁,重要性可见一斑。
1 教学方法体会
这门课程特点很鲜明: “四多一广”。即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同时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怎样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大家理论扎实,技能熟练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理论教学方面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够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重点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此前提下开展。有人说,高职教育理论不重要,关键的是学生会操作。但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谓的技能也只是没有根基的高楼,看似高大壮观,实际不堪一击。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
本课程在公差与配合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基本术语和定义,以及项目代码等。如果只是一味机械性的灌输,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难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术语和定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概念的讲解中,多举一些实际加工和测量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加工和测量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在讲解“形位公差中的圆跳动和全跳动”,如果只是单纯照着课本上的平面图来讲概念,很难理解。但是换个角度呢,以大家在实训时的加工场景为背景,通过介绍圆跳动误差和全跳动误差是如何利用百分表测量得到的,反过来推出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的概念,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引出了一种常用量具,百分表。为后续测量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操技能方面
本课程包含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误差的检测。认识不同的量具并正确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每个工程人员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同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测量技术部分的实验必不可少。
量具种类繁多,价格高低不一,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一些常见量具在课堂进行演示教学,并且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都有收获。另外可以参观工厂计量所(站),了解计量工作的性质及任务;参观量具生产厂,了解量具的制作和检验方法,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对生产实际有初步的认识。
2 存在的问题
(1)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存在一定难度,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理论部分内容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学习过程相对单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2)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学习中要用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很多同学基础薄弱,相关课程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给本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困难。
(3)由于本课程课时安排有限,理论和实验部分往往很难兼顾,实验课时常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压缩,导致误差检测部分的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差。从教师到学生,都应提高对专业基础课实验的重视,呼吁学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3 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安排已经无法很好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对教学内容和实验环节进行合理删减和优化
高职高专的理论教育是以实用,够用,能用为原则。鉴于本课程的课时有限,必须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删减。比如 “典型零件互换性”等章节,专业性很强而内容冗长。包含了孔与轴、滚动轴承、键与花键、螺纹件、圆拄齿轮等零件的互换性。教学时,一般可着重讲述1~2种零件的互换性,比如孔与轴等。其余不做过细讨论。
对实验环节的调整,主要是考虑测量仪器的种类繁多,无法一一详细介绍,要做到有重点,有针对的讲授和训练。对于大家熟悉而常用的仪器,主要是加强使用技能的熟练性和规范性,比如百分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能角度尺等;对于一些大家陌生但普遍的仪器,则要详细介绍其用法、功能和使用场合。比如三坐标测量仪、气动量仪及角度仪等。
(2)理论和实践环节合二为一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和实验分开讲授,这样讲授有其弊端,比如很多同学轻理论重实验,导致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有些同学过于依赖课本,理论脱离实际。可以考虑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验任务环节,带着任务学理论,带着理论做实验,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比如在讲授几何量公差参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一个简单装配体的课程设计贯穿其中。
几何公差参数这部分包含了测量技术、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测量和标注。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可以插入一个简单装配体的测绘设计。首先是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如果单纯对照书本介绍量具及其用法,单调且枯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置一批结构简单的装配体,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测量、读数并且进行误差的数据处理。在尺寸公差部分内容中,进行了概念和项目代码的讲授后,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在装配体的相关零件图上进行尺寸标注。然后是形位公差的测量与标注,根据装配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需要标注的形位公差项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同学们自己测量得出结果,进行标注。接着是对装配体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标注。有了《机械制图》的基础,很多同学对表面粗糙度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不过只是字面的理解远远不够,本门课要让大家对粗糙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会大家如何测量粗糙度值后,由同学们自己对装配体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正确测量和标注。最后老师对同学们做的测量和标注进行必要的指正,同学们进行查缺补漏,找到这块内容中自己的薄弱点。具体实施过程见下表: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和同学们的实践同步进行,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高,收获较大。
(3)课后作业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本门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定义和项目代号以及测量实验,不应强调公式的推导及数据的具体计算。所以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的课后计算选择题,应注意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和思考性题型。作业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比如实验报告,学习心得,或者参观体会等。
本门课传统的考核形式是纸质考试,以卷面成绩作为本门课的最终成绩。考核的内容集中在概念的记忆和数据的计算上,并不能全面反应同学们对本门课的学习掌握情况。所以应该对本门课的考核形式进行改进。可以考虑一种开放性的考核形式,比如以某一零件为任务,完成这个零件的从尺寸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然后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教师对同学的测量过程和最后的标注分别打分,完成考核。
4 结语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建设对于机械专业同学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重视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基本可行,在实践中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有待于进一步修正与深化,使之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通过不断努力,必将使《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得以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是机械类、机电类、仪器仪表类、材料成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相关基本理论、了解标准化的生产思想、掌握精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看懂图纸中技术要求并对给定的零件进行精度设计。本课程的知识与贯穿于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整个生命周期,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我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只学过《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两门专业课,因此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对机械专业术语接触相对较少,对教材中提到的很多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立理解不够深刻;另外,该课程符号多,概念多,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重点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尺寸的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尺寸链等内容,对于具体零件的精度设计及检测往往讲的很少甚至不讲,这将导致学生在后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零件精度设计时对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较弱,甚至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本课程总学时一般为32学时,实验教学环节仅有4学时,设置尺寸的测量、几何公差及粗糙度检测两个实验环节,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等都不够熟悉,实验课上学生就像走马观花,看实验老师演示完后自己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仍然糊里糊涂,对实验的内容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完成都很困难。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难以适应以后的工作需求。传统的对课程的考核往往采取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考试内容多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为了取得高分通常是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知识的应用。且因考试设置在期末,对于试卷中反馈的问题教师往往也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纠正。可见这种考核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显不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2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以工作需求为导向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尺寸的公差及检测、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模块二:典型零件精度设计与精度检测,内容包括齿轮、螺纹、轴承、键连接等零件的精度设计方法与精度检测方法。模块三:机械零件测绘与精度设计综合实训,该环节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机械制图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的知识对给定零件进行测绘及精度设计。在学时分配上,模块一:16学时,模块二:8学时,模块三:8学时。实验环节不再占据理论课时,实行开发性实验管理。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有效改善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对知识运用能力差的问题。
2.2产品零件进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针对上述提到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的问题,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模型、并从工厂搜集一些机械零件,包括齿轮,轴承,轴,箱体,端盖,螺纹,减速器,齿轮油泵等,上课时将零件带到课堂,并在讲解理论过程中及时与这些实物结合进行举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讲解“孔和轴”的概念时,先给出基本概念并作出解释,后可以将轴承、齿轮、带轮等模型让学生观察,将“孔”的概念与轴承内圈、齿轮孔、带轮孔、键槽等实物结合起来,将“轴”的概念与轴承外圈、传动轴、键等实物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概念不再空洞,难以理解。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对典型的零件结构多了一份认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方式教学。例如,讲解尺寸公差的选用,几何公差的选用,粗糙度的选用等章节时可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选用公差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之后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一个零件,让同学针对具体零件进行讨论,要求明确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等常识,后讨论如何选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及粗糙度。并规定每一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2.4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对公差与测量实验室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并实现开放式管理,开发了十几项开放性实验,实验清单中既包括孔的尺寸测量、轴的尺寸测量、各种几何公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等基本的测量项目,也包括综合性测量项目,对于给定的零件按照图纸要求检测其尺寸、几何公差、粗糙度,并作出合格性判断。实验清单中的所有项目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例如,理论课讲完尺寸公差与检测,学生课后可到实验室学习该部分相关的实验项目,在理论课讲到典型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精度测量时,学生课后可到实验室学习综合性实验测量项目。实验教学不仅要完成使用仪器的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有关量仪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方面的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实验应该:(1)要有真实性;(2)要有代表性;(3)要利用实验机会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每一实验操作前要求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自己学习相关实验设备名称、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方法,进入实验室后先对学生前期准备知识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由实验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实验完成后,要求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中需要有本次实验的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零件图并在图中标注所测量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等项目。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课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5综合实训强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最后一个模块设置机械零件精度设计与综合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对给定的具体零件分析其工作原理,使用要求,对零件进行测绘并对关键位置进行精度设计,最终以零件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方式等具体技术要求的形式提交大作业,这一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将机械制图、互换性、机械工程材料的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各门课程之间不是孤立的。该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对本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2.6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本次教改过程中,打破过去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双向考核,理论考核又分为阶段性考核、课堂现场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实践考核包括开放性实验动手能力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每次考核内容教师都要严格把关,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后期的教学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及训练。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下,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3结论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后期改革的方向如下:3.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教师多年在高校承担理论教学工作与实践生产存在明显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教师所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需要教师了解生产发展前沿,在以后的教改中,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利用假期让教师多参加生产实践。3.2教材建设问题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传统的教材不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编写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迫在眉睫。
4致谢
能够取得以上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我们机械基础教学团队各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在教改中付出辛苦汗水的各位同事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贾鑫.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河南农业,2009,(5):41-49.
考试是一种很严格的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为保证结果的公平性,考场必须有非常强的纪律约束,并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严禁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会承担法律与刑事责任。我国是考试的发祥地,其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考试”一词由“考”和“试”二字组成,“考”和“试”是两个意义较近的概念,都有检测、考查、考核等意。将“考”和“试”二字连用,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卷七《考功名》篇有:“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之意,“试”字则更侧重于测度优劣之意。当“考”和“试”合为一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一、考试的概述
考试一般是指“由主试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场所,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应试者的德、学、才、识、体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测度或甄别活动”。
1.考试的本质:就考试本质而言,“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研究客体,关键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即鉴别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考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测量和评价。我国著名的“考试学之父”廖平胜对考试的普遍本质属性高度抽象,提出“考试”的尝试性涵义:“考试是一种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运用有关资源,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
2.考试的目的:考试有两种主要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3.考试的分类: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可分为效果考试、资格考试两种。
(1)效果考试:效果考试仅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制定后期的教学或学习方略。效果考试的典型代表有课堂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核心目的是给考试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的资格。严格来讲,资格考试其实也是效果考试。资格考试的典型代表有小升初、中高考等。此外,托福考试、GRE考试、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是资格考试。
4.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面试、口试、网上考试、操作考试和交流式考试等。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期末最后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由于考虑到及格率的要求,为了让试卷成绩比较低的学生能及格,有的时候老师“不情愿”地要把平时成绩拉高才能让其及格。这样做既不合适又不符合教学规律――为什么平时成绩那么高的学生试卷成绩那么低呢?上级部门教学检查时也难以自圆其说。在笔试考试中主要考核该课程的相关术语定义、国标规定等理论知识,在期末复习时很多学生热衷于考前划“重点”,然后突击复习,这样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取得不错的笔试成绩,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期末开卷考试或随堂开卷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的方式。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时有书可看,不用怎么学,到时候翻翻书就行了,所以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不够。三是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老师按照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给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也很难体现公平公正,难免会有老师的主观意识。许多不爱学习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老师拉关系上,爱学习的反而不见得成绩高,严重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我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是按照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本课程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加上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低,缺乏学习信息和习惯,学习能力弱,学生普遍上课积极性低,课堂纪律不太好,在后继课程或课程设计环节中涉及本课程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显得极其淡薄,更有甚者像没学过这门课似的。
三、教学改革后的考核方式
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大多数学生虽然都能顺利通过考核,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能力角度看,在后期的课程学习和工作中,许多学生在对公差项目与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都很盲目,不知道对零件该提什么公差要求,也不知道公差值该如何选取,只能照抄照搬或胡抄乱标。这说明传统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要将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平时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和出勤率等综合考虑给出期末成绩。经过几年的教改尝试,我院现在按照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100分=考试成绩×60%(闭卷理论基础×30%+开卷设计综合×30%)+平时表现×10%+作业成绩×10%+出勤成绩×10%+实验成绩×10%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具体说明如下:
1.闭卷考试内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如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规定、基础理论等,同时加入技能证笔试考试涉及的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需要记忆的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开卷考试内容:综合设计应用部分,如需要查表计算、需要类比等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决的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核同学们对精度设计思路的掌握。以减速机轴和轴承、轴承和箱体内孔的配合为例,首先考虑个零部件之间是什么配合性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精度等级?采用什么基准制经济性更好?其次要考虑配合处各零部件有什么样形位公差的要求?比如同轴度、跳动、对称度等要求。最后要考虑零部件配合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各个公差项目要求和公差等级、数值的确定都以首先满足使用性、其次满足经济性的要求而定。
3.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主要以上课纪律、听课效果及回答积极性等考虑,我们不妨先给每个同学80分作为基础,表现好一次加5分、表现不好减5分。
4.作业成绩:作业成绩按照百分制直接给出。
5.出勤成绩:每个学生也先给100分出勤成绩,每缺一次课扣5分。
6.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部分构成,学生如果觉得实验成绩低,就可以要求重做,老师根据同学最好的一次成绩记录。
在期末考试前把平时成绩先在班级进行公布,以免老师为了及格率而“不情愿”地提高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老师辛苦点,但是效果比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映本课程教学的全周期情况。我院第一次实行这样的考核方式时,有的学生不够重视,平时成绩比较低,最后导致不及格,整体及格率也比较低;第二次继续深化考核方式,消除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学生总体成绩大幅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牢,教学效果显著。
四、结语
期末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采取这样综合的期末考核方式有效地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最近三年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及格率分别是67.2%、79%和92.5%;平均分分别是65.4、76.8和82.6(数据是以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进行统计的)。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是一门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3.
[2]赵学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2(4):193-19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用性很强,在机电类的各个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制造等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重点课程。由于这门课程中相当多的内容都十分抽象,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它是一门既重要又难学难教的课程。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考核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基本理论部分坚持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实行综合化
1.应用为主,够用为度。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结果教师是被动地讲,学生是被动地听,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所授内容与实践脱节较大,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的基本理论部分应以够用为度、适用为限,适当缩减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技能学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时数减少,就必须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较少用到的内容不讲或少讲,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只讲结论,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增强学生查用国家标准的能力,课堂上演示和练习查阅表格,学会零件各个公差值的查阅和标注;突出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有所侧重。
2.教学内容实施综合化。
在教学实践中,以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为标准,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1) 以《互换性应用及概念》作为第一章,代替传统的第一章《绪论》。用机械行业中的典型例子――齿轮泵作为载体进行切入,将轴、箱体、轴承、键、齿轮等零件直接摆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出它要在机器中正常运行就必须和若干零件配合,就必须有一系列的公差与配合的要求。先讲解零件的磨损到零件的维护、更换,然后介绍互换性的原理,提出几何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从而介绍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将《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状位置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概念及检测》中的基本内容综合成《基本几何量精度》。重点介绍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尺寸公差标准及标注,常用表格的使用,形位公差的标注;并通过常用经用的机械与综合的例子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技术测量基础》、《极限量规》的内容综合成《测量技术基础》。重点介绍量具、量仪的选择与使用、极限量规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分类。
(4)将原有的《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圆锥的公差与配合及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测量》、《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综合成《典型零件的公差测量与综合应用》。着重介绍这些零件的公差及测量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做到会查表、标注、计算、测量;并通过减速箱的例子,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进行综合测量,要求学生能确定减速箱主要零件的配合与公差。既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能有完整的要领。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实行多样化
1.寓理论教学于实践教学中,增加学习乐趣。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概念多、术语多、符号代号多、记忆多,学生学习本课程常会感觉枯燥无味,这就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例,边观察边测量边讲解,给学生看、想、说、练的机会,一方面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
2.采用分组、分层、互动的学习方法。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另外本课程的实验也比较多。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教学时,把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更容易采用师生互动教学,也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在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了教育目标,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了素质教育。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制作电子教案,利用CAI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于概念非常抽象的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概念,采用多种视听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能极大地丰富并扩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三、强化实训,实验内容实际化
传统实验课程的开发、设置、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活动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职责只是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而且,教师经常是为做实验而实验,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较快的学习到有关基础知道,但不利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结合生产实习、结合零件图进行实验。比如,在测量内、外径的实验中,以往都是教师讲授工具的原理与使用要点,学生进行测量。现在实验时结合实例(如减速器的孔轴),给出代号¢60H7/g6,而不是直接给出最大、最小的极限尺寸。在实验时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回忆掌握不同的配合,更能检查学生在查表、分析、计算、工具选用、测量等多方面的掌握情况。实验成绩的评定根据:分析、处理问题及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学习态度四大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基础实验完成后,进行综合的实验,选用减速箱的装配图、箱体的零件图,让学生根据箱体件的工作情况自己确定箱体件的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项目、公差值及表面粗糙度等内容。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公差标准、技术测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化
长期以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的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定学生的优劣。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甚至形成了“不重实验,只知考试,考完就忘记”的怪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于衡量学生的真正水平,体现不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考核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为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养目标,应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将考核分为三部分:
(1)平时表现: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实验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考核:将减器箱配合与公差的确定、测量作为考核内容(设定难度的高低及不同层次要求的完成内容),进行分组测量,在规定时间内得出测量结果,并确定主要零件的配合与公差,以测量结果与操作过程作为评价标准。
结束语
通过这些年的课程改革实践,笔者的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现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实现了课堂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62-03
一、立式光学计结构及工作原理[1]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测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图1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1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若反射镜4经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像7与刻度尺8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2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二、实验测量步骤及实验过程误差分析[2]
结合学生利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工件的实际情况,针对整个测量过程中从实验操作到数据处理,全面分析各种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提高测量准确度。
(一)实验测量步骤
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仪器调零、误差测量及数据处理3部分。
1.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2.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3.调整仪器零位。
(1)参看实验图1,选好量块组后,将测量面置于工作台11的中央,并使测头10对准上测量面中央。
(2)粗调节:松开支臂紧固螺钉4,转动调节螺母2,使支臂3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上测量面轻微接触。并能在视场中看到刻度尺影像时,将螺钉4锁紧。
(3)细调节:松开紧固螺钉8,转动调节凸轮7。直至在目镜中观察到刻度尺影像与μ指示线接近为止[实验图3(a)]。然后拧紧螺钉8。
(4)微调节:转动刻度尺微调螺钉6[实验图2(b)],使刻度尺的零线影像与μ指示线重合[实验图3(b)],然后压下测头提升杠杆数次,检查零位稳定性。
(5)将测头抬起,取下量块。
4.测量工件:将被测工件放在工作台上,按实验规定的部位(在三个横截面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径向位置上)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5.判断工件的适用性。
(二)实验过程误差分析[3][4]
实际教学中发现,在未将刻度尺的零线与指示线调节到重合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就急于进行测量,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还有一些学生在调零结束后未抬起测头而直接将量块抽走,对测头以及量块表面造成磨损,影响后续实验。仪器调零、偏差测量及数据处理这3个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与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关外,如何教会学生做实验、进行数据处理等对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针对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以下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在调零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讲,然后学生操作,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进行完整、正确的操作。因此,将学生分组并指定组长,每组都配有实验仪器,老师先简单讲述实验原理,接下来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演示一起进行相关操作,此时,老师要重点强调每步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和不良操作的地方。一遍完成之后,每组组内轮流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同时,一人在操作时,其他人也可以监督、学习,大家共同来纠正他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也进行相应辅导,使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仪器调零。测量过程的教学方法和调零过程类似,老师对工件的实际偏差测量进行演示、讲解,并重点指出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重点问题,重点演示,着重强调。同时,要求每组代表跟着自己一起操作,完成之后组内学生轮流操作,老师在巡查辅导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教会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不能老师讲完所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后,学生再进行操作、测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学生必须同步进行,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数据处理是对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据处理方法及所用原理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老师应针对实际情况,逐步验算实验数据及演示处理过程,并跟踪查看学生实验处理结果,遇到问题及时辅导;也可按组进行,组内相互讨论,纠正各自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长将最终实验结果、结论提交给老师批阅。对于学生数据处理结果精度低的问题,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作图结果,找出导致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如描点粗糙、取点数值误差大等等,有针对性地纠正,以使学生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三、结束语
应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尺寸误差是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实验项目。结合实验教学情况,本文介绍实验测量步骤并简要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提出应对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扬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1.前言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也是联系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纽带。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选用合适的公差与配合,并能正确地标注在图样上,以及掌握一般几何参数和典型零件的测量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也为学习后面的课程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课程的特点是术语定义多、代号符号多、标准规定多、经验总结多,而逻辑性、推理性的内容少,刚学时会感到枯燥、记不住、不会用。要教好这门课,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授课时数少。
目前,我校开设的《精度设计与标准化》理论课时数为32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安排8学时动手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光滑圆柱体结合的精度设计、测量技术基础、形位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的检测、尺寸链及典型零件的互换性等。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相冲突,实际授课时往往基本理论和知识所占比重较大,实践应用的课时相对不足。为了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完成教学计划,从第6章之后只能选讲其部分内容,象尺寸链和圆锥结合的互换性等一般不讲。8个学时的实验也只能选做4~5个项目。由于授课的课时不足,学生训练、消化的时间较短,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
2.2教学模式单一。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的教学一般是采用不分专业的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开课、统一考试。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对着教材“讲深讲透”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种全面讲授的教学方法无法使教与学形成互动。从教学内容看,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认知性内容多而创造性内容少。国家标准一般几年更新一次,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生产实际,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难以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上。
2.3实验环节问题较多。
一是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使用双管显微镜测量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而这项参数在新标准中已经不采用。二是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满足不了近来学生人数增加的规模,实验课表难排;三是部分实验设备技术含量不足造成采集数据不准或质量不高,如:测量螺纹参数的小型工具显微镜结构太简易,新购置的仪器连必要的夹具都没有,只能自配。四是实验效果不佳,任课老师直接带学生实验,往往对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熟。五是实验教学方式,通常由指导老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仪器结构后再示范,学生跟着操作并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和完成实验报告,这种验证性的实验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思考与改进措施
3.1适当增加课时数。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涉及机械产品及其零件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技术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获得机械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课时数太少会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使学生真正能掌握和熟练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并使学生对几何量的全貌有所了解,应在规定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课时数。
3.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当取舍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内容,合理使用课时数。对于那些能够承上启下或贯穿全局的“过程性知识”,要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对于教材中难度等级一般的介绍性知识,可通过具体例题,适当穿插讲授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时老师只起到辅导及答疑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可以自学的一些文字叙述性内容,教师可不必细讲,只提出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自学。对于教材中前后相关的综合性题目可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精度设计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精度设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要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精度设计教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熟知最新标准,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07-02
当前,我国在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表现为企业对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
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机械加工行业一线所需要的高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即,学生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有对机械工程行业前沿的实时把握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一、机械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机械专业的实验教学而言,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目前的实验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按不同的课程分类开设,各实验之间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偏少,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几乎没有。例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中,尺寸测量、锥度测量、几何公差测量等几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对于这种验证型实验,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实验过程及原理,就能完成实验课程,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没能得到及时的加深、理解,无法从技能上得到较大提高。
2.实验教学方式落后。多数实验是教师先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方法再去操作。机械类的很多专业课实验学时是包括在课程总学时中的,这就会受到授课学时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中常常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即以教师主讲和操作为主,学生能真正动手操作的实验不多。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实验知识,自己动手验证的很少,这对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来说,演示实验无法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3.实验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师资力量低,许多教师在理论知识上表现出较高的教学能力,但在实践上没有较多的操作技能,实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依旧以讲课为主,给学生编制好详细的操作步骤或者直接按照教材步骤进行讲课,很少能脱离教材而灵活地完成实验操作教学。
4.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具有片面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课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确定。对学生在实验课前的相关实验方案制订等其他准备工作、实验结果的独立分析以及其他反映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给予评价。这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的主动性都无法考查。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内容多样化。将各门课程的实验划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并在实验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列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验证性实验占总实验课时的20%―30%。对于设计性实验,只给学生提供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实验中增加轴系搭建、机械运动方案创意设计等设计性实验。对于本实验,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实物完成机构搭建,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画出机构运动图、相关设计装配图等,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锻炼。
此外,改进实验室的老旧实验机械设备,从机械工程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企业现状,设置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并将实验内容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设计性题目和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各组的学生自己完成设计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的运行和分析,直到最终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每个学生都可以献言献策,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验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例如,在数控加工技术实验中引入计算机辅导实验,在机床上进行操作之前,先在计算机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具体的实验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实验。
3.实验考核方式过程化。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评价实验结果时,参考的标准应该趋于过程化,如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的预习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具体完成实验的质量、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建立和完善多方面的实验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质量,也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求职欲,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此外,对于大量规律化的实验评价,可探索采用计算机网络评价学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提交实验结果、评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并且公正客地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各类设计和综合类实验,学校可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为学生的正常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5.强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机械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强的优秀教师积极从事实验教学,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参加相关培训,研制创新性强的实验设备,并能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
6.借助各学科创新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和训练是很不够的。近4年来,我院利用工程训练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工程应用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本田汽车节能大赛等多种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良好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论
实践教学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考核方式、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创新竞赛等方面全面进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颖,杨定新,胡政.硕士生专业课程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2015,(3):113-114.
[2]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教育导报,2011,(1):151-152.
[3]张桂菊,肖才远.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77-278.
[4]强华,肖定寿.《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6):204-206.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QIANG Hua,LI Zheng-wang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2-03
我国工程界、教育界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2]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等。”[4]结合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标准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教学中的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基础实验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生提高工程素质与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平台。[6] [7]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践能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研究、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8] [9] [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对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如实验教学课程独立设课,不再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逐年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对学生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然较低,且实验项目单一,缺乏对多学科、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实验项目内容;另外实验项目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中知识点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课程的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形成准确、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办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发挥。可见,对实验课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刻不容缓。[11] [12]
二、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以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考核体系等方法,结合现阶段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努力改变现有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考核促学习,考核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充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革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首先,尽量在每项实验内容的讲授中引入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典型工程实例,增强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通过开发改进仪器装置,整合实验内容,使常规实验项目内容与工程实践更为贴近。例如将动平衡实验中通用待平衡转子用高度仿真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风扇、泵的叶轮、普通电机转子代替,采用现有实验系统对这些传动部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测试并矫正,增加实验内容的工程真实性等,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改进更能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二)开发新实验,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是工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锻炼其专业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点面结合”的主动教学模式,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其次,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内实验创意在课外延伸。例如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试验中将方案设计放在课下完成,增加课后实验问题分析并提出机构或结构的创新性方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注意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内容尝试采用“实验小组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实验评分增加组内评分环节,以考查学生在组内实验中的领导力、参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拓宽学习空间
2012年起,慕课(MOOC)的先进理念开始席卷全球,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14] [15]在课程改革中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并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全面开放。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进程。线上学习主要包含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资料及习题内容整理上传以及课前课后的互动讨论,通过现有的教育在线系统及微信群通讯交流方式即能实现相关的功能。“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生诚信、自主素质的提高。必须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登录、点击、作业、答疑,同时可以采用同伴互评、教师课前提问的方法来主动约束规范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线下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师主要作为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解答者和推进者而存在,作为一个聆听者、引导者、帮助者,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水平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且存在抄袭现象。这不仅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投入程度及实验收获,而且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必须改变现有机械基础实验的教学成绩评定模式,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基础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图1为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框图。
新型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必须考虑对规定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常来说,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评价方法除应对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要对实验操作、分析、表达、实验习惯、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还应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来对实验方案的贡献情况,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来进行考量。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实验思考与附加项。最后在学期末实验课程结束后增加考试环节以强化学习效果。所考实验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类基础性题目,以课程中常规实验题目为主,有既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容易上手,难度低,但起评分也较低;提高性实验题目内容为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拟定,其有一定深度及难度,但起评分也较高。考试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档,分档完成后题目由抽签决定。实验考试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验考试成绩等于学生实验考试分数乘以实验题目起评分。而学生课程成绩综合所有实验项目评定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来确定。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对每次实验内容有更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组内抄袭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为准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主动、更热情、更独立,同时,更自觉地思考。
三、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并且认证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在工程教育的主体地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以培养行业内认可的具有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来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
通过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也证明,相关措施紧密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这对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 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4]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5] 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36-38.
[6] 蔡晓君,傅水根,窦艳涛.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7] 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等.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10-214.
[8] 王庆九,钟瑞明,顾大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25-127,187.
[9] 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7-139.
[10] 宋立权,何玉林,李成武,等.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88-91.
[11] 蒋宏春.机械基础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机械基础教育,2012(1):56-59.
[12] 奚鹰,浦海英,熊学训,等.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72-74.
中图分类号T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150-02
高校机械类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型号复杂,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特点与管理要求、模式也不尽相同,况且对高校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科研状况,因而只有加强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才能尽可能地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学校节省资金,增加效益,才能确保机械类基础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1 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的构成及特点
机械类基础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汽车实验室等等。这些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型号各不相同,性能、实验目的和实验操作方式、方法也千差万别,进行实验的班级学生又很多,每个人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及熟练程度又各不相同,所以对仪器、设备容易造成损坏,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各高校实验室有些设备、仪器老化,更新资金不足,因此,对老旧设备、仪器要经常进行技术检测和维修。
2 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涉及的几个方面和具体措施
从上述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的构成和特点可归纳出其管理和维护涉及的主要方面和措施如下:
1)健全机械类基础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制度。实验室应备有防火、防盗、防触电和其它安全措施,以保证实验教学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各种安全设施状态完好,实验人员会使用安全器材;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和事故苗头,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要切断仪器设备和照明灯的电源;实验室应保持文明、整洁,为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2)规范机械类基础实验室学生规章制度。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实验;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不准大声喧哗,只准许携带与本实验有关的书籍文具;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只有在仪器各部分功用及操作方法完全弄清之后,方可动用仪器设备,如有疑难,要向教师提问;凡是电器设备,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断电;实验中要仔细操作,爱护仪器,凡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不准乱动;在实验过程中,不按操作规范而由于主观原因损坏仪器设备者按损坏价值全额赔偿。实验完毕后清理仪器设备及周围环境,经实验教师检查,实验报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机械类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仪器、设备故障诊断方法有:(1)异常振动法: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都有其特定的频谱形状,设备的不同故障往往有不同的离散频率的振动与其相对应;(2)异常声音识别法。例如,机械原理实验室飞轮调速实验台在工作时,传动平稳,噪音极微,仅有弹簧加载器的撞击声。如发现噪音变大,应检查零件是否异常;(3)材质劣化:所谓材质劣化,就是指构成设备的材料比开始使用前发生了某些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能明显地下降;(4)松动:在振动多的场所,容易引起螺栓、螺母和螺钉的松动。例如:机械原理实验室飞轮调速实验是通过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调速实验,观察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现象。此实验在机器停用时,应检查飞轮调速实验台所有紧固螺母,对于松动螺母应重新紧固。
4)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维修方法和措施。机械类基础实验室常用维修策略包括:本部门维修,学院维修和外协维修。其中本部门维修是指采用自行维修方式修复设备、仪器。自行维修又包括状态维修、定期维修,改善性维修、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等。对不同的维护对象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例如,螺栓组联接实验台要经常检测设备导线连接是否完好,电阻应变片是否老化,如果老化,数据不准就应及时更换电阻应变片,在螺栓上其对称的两侧各贴一个电阻应变片。在螺栓上粘贴应变片时,螺栓首先要进行表面处理,用丙酮来擦拭螺栓表面,以获得清洁、干燥、新鲜的表面;然后在电阻应变片背面涂502胶,再晾置片刻,以吸收空气中微量水分,实现固化。然后将晾置适宜的电阻应变片与螺栓表面紧密粘贴在一起,然后把螺栓上的应变片引出端用导线联接到试验台上的接线柱上,这样就完成了本设备的修复过程。带传动实验台要经常检测变阻器(灯泡)的好坏,对于灯丝损坏的灯泡要及时更换,操纵控制部分中的线路板、调整电位器、指示灯、保险丝等都属于易损坏部分,要经常检测、及时更换。对仪器、设备要经常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保养,设备,常规检修等,例如,螺栓组联接实验台,螺栓和螺母之间要进行机油、保养,避免螺栓和螺母之间生锈。滑动轴承实验台箱体内的油要检查是否够用,以免影响压力表的计数不准。带传动实验台要检查它的传动带是否老化,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才能延长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只有这样才能改善设备运行环境,保持原有性能和精度。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各种检查手段,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尽量降低故障发生频次,保证仪器、设备平稳运行。
学院维修方式:是指在自行维修方式下,仍无法修复设备、仪器情况下,采用学院维修方式。由学院维修部门负责维修的一种方法。
外协维修:外协维修包括厂家或专门维修设备的单位维修和购置设备配件维修。厂家或专门维修设备的单位维修:由申请单位寻找联络厂家或维修单位,并与其初步进行维修方案和维修费用的商议。购置设备配件维修:凡确定通过购置设备配件进行维修的设备,要有设备维修账目和《配件验收单》。
5)对于老化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常见的老化部件和相应的故障模式主要包括:橡胶、塑料有机物部件老化:例如,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的橡胶垫片的老化。油、压力油老化:例如滑动轴承试验台的油老化。金属部件的老化:例如,螺栓疲劳变形。电子部件老化:例如,电阻应变片的老化,切换开关、继电器等部件的老化。电气设备绝缘老化、氧化等。列出老化仪器、设备的故障部件清单,确定维修方式,最终达到重新使用设备、仪器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告诉我们只有加强高校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健全卫生制度,规范学生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方法诊断仪器、设备故障,对不同仪器、设备采用不同维修策略,才能保持仪器、设备原有性能和精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为高校节省资金,保证仪器、设备在机械类基础实验室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