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6 18:00: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篇1

现阶段,我国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缓解了水资源缺乏的现象,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开发造成很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 南北地区耕地和水资源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所以要加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主要矛盾如下:

(1)水利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缺水问题很严重,面临很大的威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人口激增和资源的消耗面临严重危机,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2)水资源的利用矛盾突出,水资源的总量与需求之间,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之间,分配水量指标与地区发展之间矛盾尖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水资源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 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缺乏高效机制,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 水资源一直处于很紧张的状态,很多地区和行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3)水资源的管理缺乏管理机制,水资源的管理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水资源的管理没有一定的激励的作用,很多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浪费的现象。 我国农业水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 另外,城市水管的破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且对水质产生了第二次污染。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4)水资源的管理没有有效的节约用水的机制,水资源的管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与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机制, 出现有些管理单位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不高, 灌溉区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管理。

2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农业人口开始向城市逐步转移,城市中的用水也逐年增长,城市污染已经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也造成了城市地面的下陷,水利工程的不合理建设也严重危及着人们的饮水安全。

2.2 水资源保护体制不健全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市场上水资源供需方面的矛盾,所以在水资源的实际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形成谁开发谁收益、谁管理的局面,而中央和地方以及各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利益调节机制,这就导致了水资源在市场上缺乏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

2.3 水资源的市场分配不健全

虽然中国的水资源市场已经逐步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长久以来一种水资源十分廉价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这种情况不仅严重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节水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滞后。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动态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各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具有非常强的不可分割性,因此水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合理的统筹安排,拟定出能够满足长期用水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仔细计算和确定每条河流的污染承受能力,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强化城市水资源管理,保证重大项目的水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3.2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优化配制水资源水资源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是水资源浪费的最主要根源,低廉的水价是难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瓶颈。因此要加快建立价格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水平,加快出台具有全国性质的水资源收费相关的征收办法以及市场配套措施,使得水资源成为能够反映市场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占有有偿度,实行阶梯水价,征收水资源补偿费,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在合理确定水资源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规划,做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之间的合理调配,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要制定出全面的规划计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各个时间段的用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进行水资源使用的分配,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要做出每年的限制,做到审批严格。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要保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严格保证优先使用地表水的用水原则,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保证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齐心协力共同改善水资源使用软环境。

3.4 大力推行节水政策

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属于严重缺水。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大,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的重复利用率低,采取管道输入、喷、滴灌等节水措施,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3.5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达到全面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抽离和分解,使得污水和废水能够再次循环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逐步实现废水的再循环和资源化。 3.6 单一的目标向多种目标发展

水资源管理需要从单一的目标向多种目标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利用方式是从水资源自身特性出发的和社会发展利用的环境出发, 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把科学管理做为利用的标志,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把节约用水的行为变成全面的自主行动,建立节水灌溉的激励机制。鼓励用水单位节约供水,杜绝浪费水的现象,按照节约供水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对这些单位进行补偿。完善节约用水体系,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科学的水价体系能够保证水资源朝良性发展。 合理制定水价,防止水价过高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把供水系统列入相关的商品范围,并且进行灵活的市场调节,保证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在地方建立水价控制体系,防止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4 结语

人类社会与水资源的和谐相处,同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样,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都是水资源。因此,要树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推广运用新理论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多方位研究确定治理目标和主要对策,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科学研究,充分揭示其自然规律,以便人们遵循这些规律,实现人类社会与水资源使用的和谐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篇2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质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和各行业内部节约高效用水。水资源合理配置包括需水管理和供水管理两方面,在需水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水方面,协调各单位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

一、水资源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一些地方的河流组成中有径流量比较大的河流,在防洪控制方面没有很好的建设,江防标准较低,同时河道也存在着淤积非常严重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河流的入海口经常出现泄洪不畅的情况,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比较低,在防洪防涝能力上也偏低。

水资源管理

很多江河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下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情况还在持续的加剧,因此,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少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地区出现了水资源无法饮用的问题,导致人们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对可持续发展因素要进行重视,对水资源进行很好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目的,同时,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价改革不到位

难以使水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水价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节约水资源影响也非常大。人们在使用水资源时,水费的支出在家庭总收入的1%时,人们在心理影响方面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在2%时,人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对水量出现了关注的现象。在5%时,会对水资源进行重视,对节水问题也会比较重视,因此,要想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在水价方面可以进行调整。

缴纳水资源管理费

现在,我国的水价不是很高,因此,在节约方面不是十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利用,在水价方面能够进行必要的提高,也可以建设节水设施,利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水资源保护制度缺乏

一直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存在着比较模糊的观念,一些人认为水资源可以无限利用,将其作为能够再生资源来进行利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节约意识。还有些人认为水资源有价值但是没有价格,因此,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可以自由使用,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建设中,对水资源节约以及保护非常重视,这样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也能进行改进。

3、管理体制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体制落后、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的问题,这样在水资源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管理过程中,水资源价格较低,即使这样在收费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单位存在着机构冗杂,人员数量比较多,而且,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并存的情况,在技术方面存在着薄弱的情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1、水污染的防治

水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一定要解决污染问题,做好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工业布局问题进行重视,能够防止污染出现。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原则就是对污染总量和水功能进行区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在农业方面要想避免水资源的污染,要发展生态农业,对先进技术进行利用,加强农村地区规划,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要防止农村水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

2、健全防洪防旱体系

加强对江河的综合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提高江河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建设防洪工程,并且建立预警预报系统,保证防汛抗洪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配置情况进行分析,适应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使水资源和人口、耕地以及其他资源相适应,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沿海干旱缺水地区,必须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有些地区缺水问题突出,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3、提高全民节水观念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强化节水观念,让公众了解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水资源紧缺的严峻现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到人人关心水资源问题,自觉珍惜水、保护水,形成良好的节水社会风尚。强化计划取水、节约用水。实施计划取水和节约用水,通过对取水户下达年度计划取水指标,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造成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水价偏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外实践证明,制定合理的水价,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4、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灌溉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高,而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节水农业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为中心,围绕"开源节流"进行创新,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真正提高节水农业水平。

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

1、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职能,明确流域与区域的事权,以实现防洪、供水、用水、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地下水一体化管理。其次,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制度,统一分配水量,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水资源管理体系

流域内的各级政府应采用行政手段引导、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适合本流域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使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结构,鼓励发展节水农业,促使高耗水低产出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在项目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生态环境效益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加强流域内法律法规宣传

在流域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提高用水户守法、节水意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工作,合理保护水资源。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和明晰界定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权属关系,明确管理主体,理顺工作机制,制订和完善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定额用水、节约用水制度。同时,建立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依法管水、治水、节水、用水。

3、展开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方案,建立地下水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明确进行水事活动的基本规范。各专业、区域规划应当与流域规划衔接统一,明确对违背流域规划和流域统一管理行为的处罚制度,通过流域规划对工程布局和开发方案统一决策,完善配套流域水利工程设施,通过流域规划监督强化水资源管理,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关系,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水资源使用状况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重视,对水资源管理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经验,能够更好的加强水资源管理,同时也能对其进行长期利用。

参考文献

篇3

在我国的西北草原地区,水资源与当地生态系统的状况息息相关。由于以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比较差,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了无序的开发,导致了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断流甚至枯竭,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生态环保经济的发展,要想使我国西北地区草原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就必须重视当地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确立一条有序的、生态的、环保的水资源开发之路。

1、过去西北草原地区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所带来的问题

1.1地表水储量不足,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

由于缺乏有效的用水管理体制,西北地区的用水工程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河流的上游,由于上游的用水量比较大,导致了下游很多河道的断流甚至干涸。这就直接减少了河流对地下水源的补给,导致了地表水的储量下降,地下水的水位日益严重下降。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为例,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上游用水量的大增,使得输入下游的水量严重减少,进而导致了部分河道的干涸,出现了河道缩短的现象。

1.2粗放的用水方式直接导致了土壤的次生盐泽化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主要用于对农田、牧场及饲料地的灌溉上。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当地的用水方式非常的不合理。加上人们只注重灌溉,轻视了排泄,使得当地的土壤呈现出严重的次生盐泽化现象,而且,这种情况正在愈演愈烈,每年因为土壤次生盐泽化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以内蒙古的阿拉善、甘肃的石羊河流域为例,由于缺乏地表水的灌溉,人们迫不得已采用地下的苦咸水灌溉,加上技术上的不足,使得当地的土壤出现了典型的灌溉型盐泽化的现象。

1.3草场和自然植被严重退化

由于上游用水量的增多,使得下游的的河流出现了干涸、断流的现象,导致了整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不足。进而,影响到了当地各种植被的生长,也就出现了如今的草场面积的减少、自然植被的衰减等一系列问题。

1.4草场出现沙漠化现象

由于下游水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了当地各种植被的生长,使得原本应该覆盖着大量绿色植被的草场出现的现象。大面积的草场在风力的作用之下,开始出现草场沙漠化的现象。在塔里木河,原本有的170km的绿色走廊,现在已经消失殆尽了。

2、怎样合理的利用西北草原地区的水资源

由于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要想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就必须合理、有序的利用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2.1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

水资源作为西北地区当地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因子,我们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时,势必会造成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兼顾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要考虑周全,要把上下游和干支流之间的关系协调统筹好。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流域划分为一个单元,然后进行的统一的管理和调度,进行有序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加强蓄水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各种水资源的自用率,提倡节水型农作物的种植

要想合理的利用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除了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外,还要加大对现有降水的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农作物。在西北地区降雨比较充沛的季节里,应该积极修建河坝,拦截洪水,增强对水资源的存蓄能力,以备在降雨稀少的季节里使用。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科技能力,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苦咸水,争取在科学技术的带动支持之下,让苦咸水能够代替部分正常的水资源,让苦咸水发挥自己最大的功效。当地的牧民,在选择牧草等各种农作物种类的时候,要积极的选择、种植节水型的牧草和农作物。对于那些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应该建立绿洲饲料基底,加大对条件较好的土壤的利用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3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为水源建设环境,增加新水源

众所周知,森林对水分具有很好的涵养功效。由于森林有很多茂盛的枝叶,这样在自然降水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截留住雨水,避免了大量的雨水降落到地面上以后造成的水土流失。而大量植被也具有非常强大的根系,这些根系深深的扎根到了土壤的深层,那些被叶子截留住的雨水,就可以顺着植物的根系渗入到土壤的深处,这样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自然降水,而且还很好的补给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而提高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的储量。

3、结束语

水资源,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非常重要的分子,相关人员一定要制定合理、有序的开发管理规定,使得有限的西北地区匮乏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另外,大家还要提高对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循环利用。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开发技术将会应用到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来;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西北地区将会有更多的片片绿洲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参考文献

[1]郭中小,岳茂华,贾利民.西北草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草地学报.2009(4).

篇4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水资源的供给是制约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包括:量少且分布不均、需求量大、污染浪费严重等。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并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保证措施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由于我国降雨量的分配不均匀,导致南方雨水充沛,北方降雨量少且资源性缺水严重。降雨量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是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南方的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6.5%,,水资源却占全国总量的81%。北方的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3.5%,而水资源仅为全国总量的19%。受典型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雨时间的分布也不均匀,降雨量最大的时期集中在6至8月份的汛期,由于降水量较大并且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洪涝灾害。汛期过后,降雨量明显减少,但农业用水量以及工业用水量的需求却在不断加大,形成严重的季节性缺水,从而造成防洪过后又抗旱的局面。这种水资源供给矛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2 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用水需求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受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工业的不断发展造成污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已高达600亿吨,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污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被排入河流湖泊中,从而造成全国众多河段水域污染严重。由于水源被污染,最终造成水资源总量不断地下降。此外,我国北方由于降水量少,因此长期干旱,在严重缺乏水资源情况下,时常出现工业用水占用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占用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由于生态环境用水被长期占用,从而造成植被覆盖率减少以及土地沙漠化扩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1.3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了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以及工业用水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显现,影响了正常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的用水。此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在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普遍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未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干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民的收入甚至会造成农民的饮水困难。最终给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

近年来,受到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要想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就必须科学的开发以及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确保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要想让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互协调,就应该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一定不能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确保在合理利用的范围内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一定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不能只追求目前的经济发展,也要确保未来的经济发展。

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才能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丰富物资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加强国家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必须将速度控制在水资源的承载力度范围之内。因为过度的开发水资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最后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倒退,又要重新做好治理工作。所以,控制好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并努力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推动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合理的控制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能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必须要在环境资源的承载范围内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否则将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综合保障措施

经济措施

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水价相对较低,偏低的水价无法使人民群众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因此,可以运用经济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通过适当的提高水价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价并非一个单纯的价格问题,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价的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增加人们群众的负担,应该将水价控制在合理且在人民群众的承受范围之内。通过这种经济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可行的。

工程措施

由于我国降雨量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从而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则严重缺乏水资源。北方由于缺少降雨,已经造成河流湖泊干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以及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给水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旱灾,并对水资源供给矛盾的解决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南北地区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我国的南方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因而造成严重的季节性缺水。由于汛期的降雨量较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而汛期过后降雨量减少,又会造成季节性旱灾。通过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可以在汛期雨水量较大时充分蓄水,用来解决干旱期的灌溉问题,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季节性干旱,还能用于发电、养殖,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法律措施

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水污染防治法》、《水法》以及《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并加大对全民节约用水意识的普及,要积极地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水土保持以及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通过依靠法律措施来提高人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水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经济发展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实现依法治水,从而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结论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环境资源的承载范围内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并且要将经济发展的速度控制在水资源的承载力度范围之内,才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推动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罗恭和.吴孝娴.21世纪福建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A] .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 .1999年

[2]赵承.王立彬.我国水资源稀缺旱灾已普遍持续[N] .北京日报.2000年

[3]秦丽云.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的研究[D] .河海大学.2001年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gradually had came into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imes, with all kinds of energy more and more applied in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eing serious polluted and destroyed, the environment issue has become important equally with the population and food. At present, due to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sea levels rising, an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deteriorat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nergy problem is urgent. Among all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lack of water and water pollution have become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gives a superfici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P7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世界水资源的数量及其分布

水是一种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都是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经常取用的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补给的各种地表水、浅层地下淡水的储量和动态水量。

地球上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固、液、汽态,虽然其形态和分布各不相同,却由水循环在其表面形成一个整体。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公里,淡水总量仅占总水量的2.53%,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两极冰川、深层地下水还不能被利用,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河流水、吞吐湖泊以及参加水循环的浅层地下水,合计约360万立方公里,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由于水资源是流体,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补给的循环性。从全球来看,总水量是平衡的不变的,但由于各地区水文气象条件的差异,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是极不均的,下表为各洲水资源分布情况:

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世界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南美洲、大洋洲水资源最丰富,欧亚最少,其中亚洲人均径流量仅为4900立方米。

二、我国水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我国年降水量为6.2万亿立方米,平均降水深648mm,相当于全球总降水量的50%,年径流量为2.7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总径流量的5.7%,居世界第五,但于由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径流量仅为27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受季风影响强烈,降水分布不均,90%的地表径流和70%的地下径流分布在不到全国50%的南方,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此外,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明显特点,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雪,夏季降水多。有的地区水量过量集中,造成汛期大量弃水,汛期过后又水量缺乏,总水量不能充分利用。另外,我国的降水和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淡水比年径流量变化大,这种情况也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困难。

三、水资源对经济发展影响

1、水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人们日常生活,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中,水和粮食、能源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同属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兴衰存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足够的洁净的水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经能源更重要,它已成为地区开发的中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工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保护宝贵的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一方面更要防治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

2、水资源缺少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1995年的人口计算为2238.6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为世界第109位,而人均水量少于2000立方米的,国际上称之为严重缺水边缘。据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将出现用水高峰,全国用水总量将由2000年的7000亿立方米达到8000亿立方米,而我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约为8000到90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达到可利用的极限,人均水资源量将降至1760立方米,成为严重缺水国家。

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达400个,严重缺水的108个,其中,北京、天津等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挠,每年因缺水影响损失的工业产值高达2300亿元。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十几个省市的广大农村,一些地方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农业灌溉用水更是困难,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产值影响将达到10000亿元。

3、水资源过量开发对经济的影响

根据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原理,水资源在开采取用后,能够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补给,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由于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当某一地区多年平均取水量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时,将破坏水资源的平衡,会出现水资源的减少,产生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年取水量则是有限的。

水资源丰富地区可以有充足的水用来发展经济,水资源贫乏也需要水来发展经济,没有水怎么办,解决办法有三个:一是修建水库,把河水、雨水拦截、储存下来;埂把富水区的水引过来;三是就地取材,抽取地下水,前两个方法可以解决一个地区,甚至几个省市的用水问题,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但项目投资巨大,工期太长。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地下,利用打机井这一多快好省的方法来取得水源,由于短期利益所驱,一哄而上,你打你的,我挖我的,造成无计划、无组织、不科学地对地下水进行滥采,结果吃完浅层水,再吃深层水,吃完深层水,再吃岩峰水,把子孙后代的水都采光了、吃光了。同时还造成重复资源,机井报废经济损失。

4、水资源污染对经济的影响

(1)水资源污染现状

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悬浮物、有机物、细菌、重金属等)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用途。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点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②水源污染:农村污水和农用灌溉水;③扩散污染源:酸雨等。

我国近年来工农业发展迅常迅速,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受短期利益或地区利益所驱,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湖泊、水库中,超过了这些水体的环循容量,破坏了水体本身的自净机能,造成了水体污染。

(2)水资源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的水体污染比较普遍,还相当严重,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每年在2000亿元以上,同时也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水污染对工业的影响,大量有害物质排入水体,造成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江、河、湖泊受到污染,反过来影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甚迫其停产,造成更大的损失,如大连市棉织厂一种名牌色织色织布,因水质污染,水洗工艺达不到要求,42万米色织布中只有2万米达到优质标准,再如蚌埠市因水体污染,造成15个工厂停厂,仅半时间,经济损失就达1亿元以上。由于水质污染,还使工业用水的处理费用增加,主要表现在工业用水交换剂寿命缩短、设备腐蚀、管道堵塞,设备折旧率提高,造成工业产品成本增高。城市供水也因水资源污染不得不重建水厂或净化设施。如镇江自来水,因为湖水水质污染,枯水期不能产水,迫使投巨资新建自来水厂到长江主河道取水。

水体污染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变土壤的结构和属性,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城市近郊工业区的污水污染农田事件在全国各地都有,造成经常性的赔款。

水体污染对渔业的经济影响也非常严重。有害物质被鱼类吸收后,可使鱼体变形、有异味,甚至降低鱼的繁殖能力,使鱼类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特别是有毒物质进入鱼体,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日本的水俣病事件至今人们记忆忧新,其原因就是水中汞含量过高,鱼类吸收后转化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并富集起来,人食用这种鱼后,轻者双目失明,终身残废,重者伤及性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四、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物质,水资源是极其宝贵的有限的自然资源。联合国早已发出警告,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局部和地区的灾难和对抗,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规模的危机。21世纪水比油贵,会发生“水”战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缺少、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水资源如何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利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变得刻不容缓。

1、改进生产技术,减少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和农业用水利用率。

我国水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水重复利用率低,农业用水量漫灌现象严重,利用率极低。我国吨钢用耗水50―80m3,循环利用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吨钢耗水仅4―10m3,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发达国家为75%-80%,而我国仅为40%。我国农业用水年约需要5958亿m3,占全国水总用量80%左右,但由于目前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漫灌,耗水量与取水量之比仅为30%左右,若能普及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浇溉方式。达到美国的水平(耗水量)取水量为60%,则每年可节约用水1787亿m3,相当于建库容在20亿m3的大型水库90个。可见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可大量减少我国水资源的浪费。

2、“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

国际上近年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而我国由于技术资源量原因,在这方面进展缓慢,目前只能依靠“南水北调”工程来缓解北方缺水现状。苏北地区从长江汲水,从杨州市调至徐州市、连云港市,从2000年2月初至5月底已翻水累计超过60亿m3,相当于两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几代专家的数十年论证,“东线、西线、中线”方案均已实施,基本上解决了华化、苏北等地的缺水现状。

3、对工业废水坚持实行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加大执法力度。

“节能减排”在我国已实施数年,各省、市达标率均在90%以上,成绩是可喜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以后污染设施的正常运转,不要形成“一查一转,不查不转”的局面,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加强惩罚手段。

4、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改造和管理。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道大部分陈旧老化,漏水率高达50%,大部分水白白地被浪费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已是大多城市的当务之急。

5、对城市生活污水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治理。

据《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00)》统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300亿吨,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工业废水治防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在污水排放总量中的比率不断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建成履盖率达到了90%以上,逐步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循环利用。

篇6

一、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三、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报、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报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报,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篇7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活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其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以此为依据,利用教材中现有的案例、活动,必要时还可搜集其它文献资料包括乡土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重构,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四要素能够渗透整个教学环节。笔者在本课中设计的活动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契合如表1所示。

二、活动教学建议

活动一:以色列和中国西北的气候背景分析

活动内容:①在世界政区图中描出以色列和西北地区的轮廓,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两区域的地理位置;②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或两地区的气候资料),说出以色列和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找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③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分析和比较促成两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描绘区域轮廓图和描述地理位置能够使学生达到对区域的初步认知,构建区域的心理地图。两区域具有相似的气候特征,但成因不同,运用综合思维进行要素综合分析和空间比较分析,可进一步加深对区域的认知,并对第二章“气候的形成”相关内容进行巩固,做到学以致用。

实施建议:轮廓图的绘制可在有经纬网的空白政区图中完成,考虑到很多高一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较薄弱,应提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重点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的区域界线。

活动二:以色列和中国西北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对比

活动内容:①阅读“以色列的水资源及其利用”,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总结以色列自建国以来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②阅读“流血的石羊河”,分析以石羊河为代表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③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除加剧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外,还会对当地以及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可用关系图展示);④借鉴以色列的用水经验,为西北地区献计献策。

任务①课堂实际成果如表2。任务②和③课堂实际成果如图1。在活动二的总结中可以得出图2所示的分析思路,这也是本节课内容的统领与概括。

设计意图:以色列是世界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成功典型,“以色列的水资源及其利用”一文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详细介绍该国水资源利用的措施,学生经过阅读后总结归纳如表2,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再从这些措施实施的时间顺序可以看出: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造历程,而生产力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改善人地关系,使自然对人类的直接约束力减小。任务①的完成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对“人地关系”有了初步理解。

同为干旱区,西北地区的“干渴”与以色列展现出的勃勃生机对比强烈,促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图1可以看出:①水资源短缺不仅有因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的水源性缺水,即“地对人的影响”,也有因污染排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即“人对地的影响”;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资源短缺,还产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说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地如何协调”至关重要。综上可见,“人地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要素在此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施建议:通过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①和任务②,但如何合理构建任务③要求的关系图(如图1),则需要生生、师生相互交流讨论才能更加全面合理。需引导学生关注:关系图中呈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四大圈层的要素,它们的变化归根结底在于人类对“水”这一要素的干扰,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有初步认知即可。考虑到课堂时间,活动一和二可以同时开展,将学生分成两组:以色列队和中国西北队,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区域的任务,最终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共识。

活动三:六安市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资料,了解六安市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如政府在水资源的分配管理、水资源重复利用等方面的举措;工农业部门在节水方面的数据;公众节水意识用水行为的调查等。据此分析六安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具体活动设计如下:①了解水资源供给量: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展示六安市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河流分布等。学生在图中看到六安市境内有以史河、淠河、杭埠河为代表的七大河流,西南部有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等六大水库,还有依托六大水库建设的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淠史杭灌区。据此可以得出六安市水资源的总体特点是:水资源丰富(资料显示总量可达99.9亿立方米/年);水环境优越,西部的大别山是优质水源地。②了解水资源需求量:六安市人口总量为665万(2015年数据),要求学生计算人均每年的水资源拥有量,计算结果为每人每年1 550m3。对照联合国相关标准,明确六安市仍属于中度缺水城市。加之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还要肩负向省城合肥及周边城市供水的重任,所以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节水势在必行。③节水在行动:2013年10月,六安市开始创建“节水城市”,2015年4月,六安市通过省级相关部门验收,成为安徽省四个“节水城市”之一。依据课前从报纸、电视、网络等搜集的资料,说说六安市创建“节水城市”的举措和成效。课后对六安市居民“用水行为和节水意识”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

设计意图:利用乡土案例能够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促使学生切身体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这一观念落实到日常小事中,最终形成稳定的品格,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另外,通过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地理实践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实施建议:活动开展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四组。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以下资料的搜集和汇报,包括:政府方面,如水资源的管理分配、节水宣传、用水督查等;农业方面,如近年来灌溉用水的数据、灌溉方式的改进、种植业结构的{整、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等;工业方面,如企业节水设备的改进、实际用水数据、水资源重复利用情况等。一组学生完成对居民用水行为和节水意识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篇8

经查阅有关资料,灌区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调查了解,目前吉林省的永舒榆、白沙滩、饮马河等8个大型灌区的农业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的13%、12%,水稻单产是全省粮食平均单产的1.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继续加快大型灌区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生态建设都具有突出的意义。

二龙湖,位于四平市东部,地处东辽河流域,总库容17.62亿立方米,属吉林省省管第一大水库。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受干旱影响,水库蓄水困难,造成了灌区断流,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由此,不少地方的农工和农民不得不由当初的大面积水稻种植,改为种玉米等大田作物。

由此可见,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因此,在灌区供水紧缺的情况下,可参考对地表水的科学有效利用。在利用时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要有一个详实准确的数据参考。

南崴子灌区属于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偏少,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年平均气温为5.6℃,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正常年年均)为:

月 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 367.1 531.2 635.1 1627.2 660.3 518.5 224.5

积 温 657.7 898.9 1534.0 2262.3 2930.6 3449.1 3674.0

吉林省作为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5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7%,亩均水量为全国亩均水量的1/3,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之一,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灌区实行农业服务的特殊体系,要实现灌溉农业用水的节约和集约,既要考虑到服务体系(引排水沟渠),还要考虑到影响农业生产的客观因素,如气温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平公地区主岭市正常年景,末霜期在4月10日,4月15日稳定通过10℃;初霜期为9月25日,有效积温在3200℃以上,无霜期在135—145天之间,年度降水500—600毫升,80%降水集中在7、8两月,以2000年正常年景项目平均降水为例(毫米):

1月-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6.3 8.8 71.2 64.7 137.1 171.6 75.7 29.9 0.6 4.1

全年降水平均为579.22毫米,其中4—6月仅有143.92毫米,占总降水的24.8%。

笔者以为,在正常年份,灌区除去正常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一定的水资源保证,另外,还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蓄水保水措施,主要是加固对水利的设施的维修以维护,增强防渗漏能力,更主要的要加强对水库的维修与保养,增强蓄水和防洪能力,就本文的观点,笔者认为前者是主要的。

如何提高保水能力,就南崴子灌区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充分有效利用地表水。在正常年份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适时地在6、7月农业用水量相对减少,雨水丰沛的有利时机,引入灌溉渠系的地表水储存。结合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找出适合灌地区情况,并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方式。

吉林省的前郭灌区、梨树灌区和辽宁的盘锦,黑龙江的查哈阳,号称东北四大灌区。作为较上述灌区规模相对较小的南崴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25万亩,为中(二)型区,采用主要建筑物按四级标准设计,其余建筑物按五级标准设计,灌溉设计保证率P=80%;灌区内河道建筑物按十年一遇设计、二十年一遇洪水校核;灌区总体布置,设引干4条,总长度49.97公里,支渠40条,总长度139.55公里;设排水渠干沟141.30公里,排水支渠224.30公里,各类水工建筑物155座。除此之外,南崴子灌区还负责公主岭市的城市供水。由此可见作为服务一方农业经济和社会的灌区,在充分利用有力的自身优势保证一方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还要科学的调剂水源,集约节约用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调整充实机构。明确职责。灌区应与所辖的公主岭市的南崴子、二十家子、环岭乡等三个乡镇以及以及吉林省水稻研究所通力协作,搞好衔接,特别是与大面积水稻种植的南崴子镇的十个行政村、二十家子镇的两个行政村、环岭乡的两个行政村搞好协调配合,制定一套长久措施。编制完善性质有效的保水蓄水计划。

篇9

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蒙古的经济能否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势头、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如期实现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此,我认为,应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多年的实践表明,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根本,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以完善《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为重点,加快配套法规的建设,形成新时期管理水资源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要重点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水资源;要建立健全有效使用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切实制止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要建立健全应对水资源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抗御特大洪水及风暴潮灾害、特大干旱和应对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水资源供给安全;要建立健全水资源长效投入的法律法规,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强化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法,严肃法纪,确保各项内容的贯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

从当前内蒙古的水资源使用情况看,表象体现的是水资源短缺,究其根源

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目前,内蒙古的经济结构仍呈“笨、大、重”的特点,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的粗放式增长阶段,这种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低效益、低水平、低层次。正是这种初级资源性产业及生产手段的落后,致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因此,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内蒙古水资源短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应下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力争在短期内取得实效。要抓紧制定出台鼓励、限制和禁止用水的行业(项目)目录,明确不同行业(项目)的用水标准。要加快调整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用水结构从农业和农村用水为主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并重,向工业和城市用水倾斜。要加强对煤炭及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管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积极鼓励支持节约用水的资源深加工;要明确所有新上火电项目必经全部采用空冷技术,严禁使用地表水,坚决杜绝使用地下水。要改进建筑企业施工方式,特别要严格控制抽采地下水打基础的高层建筑,强制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绝不允许抽采地下水;要加强服务行业用水管理,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其节约用水;要积极发展用水少或不用水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改善水资源的发展环境,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水资源,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径就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选择一部分地区、产业(行业)、企业,开展循环用水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要大力支持企业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再利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积极探索实行分类供水制度,明确不同用途水质及价格要求,鼓励城市、农村牧区、企业和居民按用途使用不同质的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风尚,形成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意识。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使节约用水知识进课堂、进书本,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节约用水习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节约用水的氛围和机制,依靠大家促进节水。

四、加强科技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科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内蒙古的情况看,由于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水资源的科技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无论是科技人员队伍,还是科技设施设备,都无法满足内蒙古水资源发展要求。因此,要牢固树立科技兴水的思想,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加快水资源科技体系建设。要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文站、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水资源科技平台建设,夯实水资源科技基础。要围绕有效利用“三水”(地下水、地表水、天上水)、防洪抗旱减灾、水环境保护、流域治理开发、重大工程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快取得一批成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完善水资源监测、预警和质量技术监督、水资源技术标准体系,搞好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要以节约用水为目标,以企业和居民户为重点,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造就一大批水利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组织保障。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76-1

1塔里木河流域源流水资源的特点

塔里木河干流深处塔里木盆地腹地,本身不产生地表径流,水量全部来自源流,干流与源流关系极其密切。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形成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由降水直接形成水资源量占总水量的52%,冰川融水48%。总地表径流中河川基流(地下水)占24%。流域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四源流的最大和最小模比系数为1.36和0.79,且各河流的丰枯多数年份不同步。流域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6~9月来水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70%~80%,大多为洪水,且洪峰高,起涨快,洪灾重;3~5月来水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0%左右,极易造成春旱。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转化补给,不重复地下水补给量仅占总水量的6.6%。

2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综合治理滞后,水量配置失调,干流洪水漫溢浪费严重

根据资料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沿程水量的变化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有河床不稳定,多叉游荡性的河流特点,使沿程自然消耗了一定的水量。人为因素是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干流沿程本身的人类活动因素,更使得其下游来水锐减。

2.2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浪费严重

有资料表明,塔里木河干流的农业用水定额是1531m3/亩,工业用水万元产值定额是172m3/万元,不要说和新疆其它流域的农业、工业、生活平均耗水水平相比较高,就是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偏高许多。用水定额偏高,不仅带来了有关的负面影响(譬如土地盐渍化、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水源被污染等等),而且对水资源也是严重的浪费。由此可见,减少塔里木河干流各种用水定额,是必需的、迫切的,也是可行的。

2.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洪灾旱灾严重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流区除开都河以外河川径流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匀,春水贵如油,夏季洪水遍地流,大多数河流连续最大四个月(6~9月)水量占全年径流70%~80%,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最多可占85%以上,春季水量只占10%左右。源流地区洪水主要集中在天山、昆仑山的中低山地带,多突发性冰川洪水和局部暴雨洪水。

2.4工程布局不完善,缺乏山区控制性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建设投资偏少、工程标准低。各源流建设的都是引水工程,重建轻管,工程不配套,渠系衬砌率低,输水过程中的渗漏非常严重,损耗率高达60%~65%,同时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低下。对于干流河道、防洪工程等,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较少,河道处于自然状态,洪水来时到处漫流,大量水资源蒸发、渗漏严重。

3塔里木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3.1工程措施

3.1.1实现集约型灌溉方式

塔里木河流域灌区的工程大多修建于50或60年代,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再加上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造成灌溉水利用系数过低,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浪费严重,故大多数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完善。再者,灌区多采用漫灌的灌溉方式,不仅使水资源浪费,而且极容易抬高地下水水位,滋生土地盐渍化,污染地下水水源,对居民生产生活不利;而对“集约型”灌溉的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沟灌来说,则避免了上述的不足与缺点。

3.1.2疏浚、清理、整治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道

对塔河干流进行水均衡分析可以知道,河道漫溢水量占43.5%;河道渗漏占25.5%;渠道和水库引水占29.7%;河道水面蒸发占1.3%.塔里木河干流由于源流来水减少、上中游灌区的无序开发和恣意扒口引水,导致泥沙淤积,洪水漫溢十分严重,行洪能力减弱,对塔里木河干流的主要水资源(尤其洪水期的洪水)的利用极为不利,造成上中游水资源无益损失过大,而下游无水可用的尴尬局面,为了增加上中游的过水能力,保证下游的正常用水,必须对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的河道进行清理、整治。

3.2非工程措施

3.2.1加强生态、水资源保护

塔里木河的景观生态分为山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是水资源的供给源,在山地生态系统中要保护高山冰川和水源涵养林,把封山育林和更新育林结合起来,扩大森林覆盖率。绿洲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利用大户,控制绿洲用水将相应提高整个流域系统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加强水利法律法规的立法,公众意识的唤起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大量的水资源在人们不经意间慢慢流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应在社会公众中广泛唤起水是稀缺资源、水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从点滴做起看似简单,但成效显著。

水利设施是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在严格执行国家已制定的相关水利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强水利立法工作,促使人们自觉的限制自己的行动,形成“维护水利设施光荣,破坏水利设施可耻”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之感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爱水、惜水、节水”的习惯。

3.2.3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状况,适当地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严格控制灌溉面积,禁止盲目的开荒,大力发展干旱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草)、种草养蓄等措施,发展其他产业,减少耕地面积,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使各地区的发展建立在水资源承载力基础之上,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人民政府,水利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篇11

        0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的有限而宝贵的 自然 资源,是一切生态环境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但水的危机已逐渐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 经济 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遵循水资源共享、可持续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以供定需、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

        2 现阶段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农村 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步上升,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体制不健全 我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作为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国家所有,理应实行统一管理。而当前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结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各部门、各地方“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局面,否定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这种做法既影响了水资源的 科学 合理利用,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3 未能实现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我国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水价偏低。现在对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水价过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二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我县大部分农田还是采用过去大水漫灌方式,每亩平均用水量在600m3左右,高的甚至接近1000m3。三是节水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滞后。由于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不到位,农业水费仍然按每亩计收,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缺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存。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2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 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费和水价偏低。因此,应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加快出台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使水资源既体现国家所有权又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力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这不仅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至关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客观要求。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置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使用要做出 科学 合理全面的规划计划,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对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限制,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优先”的原则,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讲求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实施效率最大化选择。农业、 工业 、商业用水要有区别,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区别,用优质水、劣质水要有区别,而生活用水在节约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优先给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也要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