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27 08:09: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综合素质评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综合素质评价

篇1

1、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有时不次于考试成绩。例如,在浙江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权在高校。

2、高考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权在高校。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07-0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显然传统评价学生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各学科的评价中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被告角色”,学生们开始主动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原来单纯的受测者也成为了评价者。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

1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从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学生一生发展中起导向作用这也有赖于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阶段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成形时期,所以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也对学生在这一时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护航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进步表现,突出评价的阶段性和基础性。这些具体的日常行为涉及到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大范围的表现,因此也要求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在社区里表现不一样的现状,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更加完美,培养出高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如果说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导航作用,那么身心的健康则对学生的发展起保驾的重要作用。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求高道德素养的接班人,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只有身体和心理双健康才能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如何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代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能力为核心,是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做好这些,各学科教师要共同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杜绝学生面对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不一样的现状。

4 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自主发展,力求做到五个一:找到一个岗位,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篇3

学校基于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认识,根据国家提出的深化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结合市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方案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有序地开展了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的系列工作。

一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融合。1.与主题班会融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评价主题活动,利用情景再现、技能展演、成绩汇报等形式,既教育了学生,提高了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又完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2.与课堂教学融合。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做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比如,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学期末给每个同学写一首小诗;人文综合课程期中评价中使用团队评价;教师将课堂观察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相结合,开发了“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表”,既有教师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学校特色课程融合。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发现之旅”特色活动课程、生态综合课程、体验式阅读等。以“发现之旅”为例,这是以IB课程理念来设计的系列校园活动,将传统的学生活动系列化,经过不同主题的驿站(体育站、科技站、新年文化站、读书站、合唱站等),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发现新的世界。活动形式是在传统的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每一年设定一个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主题,如本学年我们的主题是“我荐我偶像”。学生可以自选书目,在班会中推荐自己的偶像并进行演讲,然后班级推选出一本书。年级、学校可以在班级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推荐、展示、投票活动,最后推选出年度偶像。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会互相评价。与此同时,我们制定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观测点以及相应的学生能力水平描述,用于对“发现之旅”主题活动中每个学生个体的评价。教师可根据指标体系,对学生在每个观测点上的表现做出评价。

三是综合素质评价与课题研究融合。学校先后承担了3个以综合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们教育理念、人才观、价值观转变的过程。在洗礼之后,教师们对学生更加宽容、更加理解,更关注学生们今后而不是眼前的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篇4

1、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潜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2、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务必的压力。每一天坚持锻炼,正确应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务必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用心向上。

3、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状况的学习方法,用心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潜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4、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忙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群众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状况。乐于参加群众活动,能够为实现群众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3、在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4、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5、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篇6

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形势的需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我在落实德育序列化教育,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目的及意义

1.1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2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动能和珍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需要”和“激励”,“需要”是马斯洛的学说,共有五个方面,“激励”有两种:一是行为激励,二是认和激励,我的依据是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激励分三个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气氛,使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变化,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遵循这三个方面制定的。

2.2内容依据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中学生德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定的。

3、遵循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2科学性的原则。

3.3导向性原则。

3.4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3.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6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五个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共24项,内容分年级体现了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评价手册除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外,还有家长助评。体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思想。

5、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资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区教委选了三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验,一所是松鹤小学、一所是牛首镇竹条一中、一所是樊城区最好的中学三十五中。从试验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次试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鹤小学,两周一次小班会,班会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主持,学生首先自评,然后学生互评,现量化,每次班会老师订出一个主题。竹条一中每次评价后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然后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家长,三十五中评价出星级学生(分五种一、学习进步最快,二、品德进步最好,三、是最有创意,四、劳动最积极分子,五、综合素质最优。)实施评价方案后,他们不仅认真的做自我批评而且认真的帮助别人。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一些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政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升运动与健康品位,审美与表现能力!

7、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面向不同的有差异的学生,开发人的多种潜能,要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经常的评价。

7.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我认为把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最后确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文明礼貌、自尊自信、团队精神、审美情趣、良好体质”等18个要素。

7.1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学生和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除研究性学习能力外,每项均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扎实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我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与开学,而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应追求“高附加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1综合素质评价能深化办学理念,形成稳定和谐的评价文化

8.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8.3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格与学力基础

9、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经历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看到了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了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引发了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9.1寻找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平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许”统一

9.2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触角的延伸,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

9.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境地,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不如不改;“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这种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篇7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

我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我深切地爱没有那些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那激情澎湃的言辞。我总能在平时唱响国歌,随时关心国家的大事。同时我也是一个热爱班级的人。我平时能随时地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还不时地提醒其他同学要保持班级的环境;我始终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迎接挑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

篇8

由此可见,探索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制,真实记录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历程,充分发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点。在近五年的实施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 组建项目组,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重点

东城区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东城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成员由教科所、信息中心、中教科、各高中校联合组成,负责管理和协调相关工作。项目组重点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班级建设相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课程评语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等。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业务,涉及教育、教学、教务等多个部门,经过一轮的实践,各校均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并设专任教师统筹落实。例如,宏志中学的职能分工体系如下:教学处指导学科教师组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认定及录入;教务处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科模块学分认定和成绩录入;政教处组织年级组完成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以及评语的填写录入;信息处对各部门进行网络技术指导。

■ 评价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确保评价有内容可操作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把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内容、可操作,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特征的评价。

思想道德方面。各学校结合德育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内容实施评价。宏志中学在社区服务方面,以一个活动一个单元主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共8个单元主题:奉献爱心、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绿色环保、崇尚礼仪、关爱健康、文明守序、公益效国。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评价。

学业成就方面。各校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并利用橱窗、板报让学生去认识自己,撰写个人目标。学生在“我的发展目标”栏目中填写了三年的发展规划,同时增加了“理想的职业和大学”等内容。

合作与交流方面。如东城区的模拟联合国活动、高中生辩论赛活动及双语导游活动等,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171中学采用学长制,即由学生管理、帮助学生的制度,为多数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增添了表现的机会。

审美与表现方面。各学校纷纷通过合唱节、戏剧节、读书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171中学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做“有层次 无淘汰”的教育,在审美与表现方面设置了3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如音乐艺术方面:人人参与的普及层——“新年炫声”卡拉OK大赛;部分选拔的推优层——新年汇报演出;创新拔尖的特长层——金帆合唱团新年音乐会。3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该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为评价做好内容准备。

运动与健康方面。学校有各类的体育选修课,同时多数学校都举办体育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运动与健康,以及学生个性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

个性发展评价方面。大部分学校通过社团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包括心理社团、动漫社团、吉他社团、环保社团、生物社团、模拟联合国等。如北京二中实施“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课程体系,建立了选择性课程结构、多元化课程设置、个别化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 进行情景式记录评价,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针对性

评语怎么写一直是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内容雷同的问题,以及对评语评价主观性和功利性的质疑,东城区师生实施了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评语评价,即情景式记录评价。无论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还是班主任的评语,在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都对学生特定场合的表现进行了描述,这种情景式的记录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

为实现情景式记录,大部分学校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个人电子文件夹档案,有的班级还建立班级日志,有的学生用电子日记的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这些均为评语评价积累了鲜活的材料。

学生自我评价:依据情景成长记录所积累的鲜活材料,撰写评语评价。如“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在机器人选修课上,我与同学合作搭建自己的足球机器人,还尝试了编程;在戏剧中的心理学选修课上,我第一次尝试设计调查问卷并完成整个调查,还编写了心理剧……”

课程评语:“分班后,你以积极的心态很快融入了班集体。老师惊喜地发现,你开始敢于展现自己。从上课不敢回答问题,逐渐变得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声音还是有点小);在班级‘化学电源知多少’的比赛中,你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电池的发展史》ppt制作,并协助发言的同学播放课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你的这些变化,经过努力,你一直要寻找的自信回来了。希望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班主任评语:“在我的记忆中,你是我10年来所教的学生中向老师鞠躬最多的一个学生,也是对别人说‘谢谢’最多的一个学生,不少同学背地里叫你‘傻根儿’,我想,在这种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你的朴实与执着的一种敬佩;你并不聪明,但是却凭着自己的一股钻劲,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你的家境并不富裕,却毅然向汶川的同胞捐出了一百元钱;你的音乐天赋并不高,但凭着一股韧劲赢得了乐队小号首席的位置……”

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科教师评价,还是班主任评价,在评语里都包含着对评价对象的客观行为描述,正是因为这些描述为价值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增强了评语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

■ 探寻评语填写的思考点,让总结性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总结性评价的呈现是《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以下简称《报告册》)。《报告册》是对高中学生三年成长的总结,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水平。《报告册》中的评语评价主要是由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和特长成果、高中学生评语、研究性学习成果3部分组成。项目组通过分析《报告册》评语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学生不知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的现象,探讨学生评语填写的思考点,从而指导师生进行有效评价。

如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可以围绕职业理想、座右铭、性格特征、兴趣特长等方面,真实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和特长与成果,可以分别从社会实践活动、奖项和个性特长(或兴趣爱好)、优秀品质和班干部经历(或社团活动)3个方面去记录和评价;研究性学习分为4类,即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献文学类、技术设计类。

目前,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行为、班级建设的结合点主要是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评价还必须与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区分开来,二者所评价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01-02

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因此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整个评价研究的重点。通过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采用了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和即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从而构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今天我就对小学生数学课堂评价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评价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对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具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听课时投入状态,合作交流时的认真状态,回答思考时的思维状态,都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和引导方面的教学能力。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差异性,还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观察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映行为(包括上课走神等等),情绪变化的状态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课堂学习行为评价研究中我们发现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可以为教师全面评价学生、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让教师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行为,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

二、课堂即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的是“以知识为本”,重心是评价教师的教(教的设计、教的过程、教的效果),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评估,忽视了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本数学素质的发展的评价,在形式上、方法上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1)评价主体单一。(2)评价功能单一。(3)评价途径单一。(4)评价内容单一。(5)评价方式单一。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解放思想,发表他们的评价意见。而我们只需做的是在中间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高效的思考。比如说,我在上《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在认识过长方体特征后准备了一个课堂实践,从16根小棒中选出12根小棒搭制成一个长方体。具体如下表:

结果在我准备的四种袋子中,许多同学展示出来都是1号袋搭制成功,其他都说不可以。教师:“不少同学搭制的长方体长宽高长度分明,的确不错,了不起!”进而,教师说:“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经理要你设计一个只有长宽相等的长方体,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查,你能用这些袋中的小棒搭成吗?好好研究一下1号袋和3号袋。”(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评析:巡视课堂,学生都在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对1号袋和3号袋进行搭制。但在评价前,学生多以1号袋,颜色相同的小棒为一组棱搭制为主。展示作品大都正确无误,但教师用“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经理要你设计一个只有长宽相等的长方体,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查,你能用这些袋中的小棒搭成吗?好好研究一下1号袋和3号袋”对评价进行指引。

在现在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自主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我们在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提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以“他提的问题对不对”,应该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高效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在数学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化”思维意识,有了“数学化”的观察、更好地提高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数学问题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评价反思能力、数学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实施教学环节的每一处时都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魅力,在欣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都应该充满着关爱、包容和鼓励。当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我们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篇10

综合素质发展评定自我评价范文一: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学习能力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各种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 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足,在学习中还是容易马虎。我 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每一件事情都会做的更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的人。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 社会主义建设贡献 我毕生的力量 。

三年来, 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积 极思维,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 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努 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 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 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 自己,提高自己的 ,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 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 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 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 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 级联欢会,集体 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 表现较 出色, 获“最佳辩手”称号。

我爱好运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力求德、智、体全 面 发展,校运会上,在 800 米、200 米及 我也发 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 劲” 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 保证 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 更加广阔 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 为几年来的中学生 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综合素质发展评定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综合素质发展评定自我评价范文三: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 着我的心,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 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 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 父母工作忙, 不在家时, 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帮助表弟表妹学习, 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 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 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 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 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 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 地完成各科作业。

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编程》特长班的学习,并获奖。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 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 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 和自立能力强。

三 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 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 会尊重和鼓励他。

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

我的 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 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 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 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 运动与健康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 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 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篇11

作者简介: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细节性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见,在高中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综合素质及其评价问题,同时对评价的方法与保障措施提出建议。

一、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

“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是综合素质?”

对于“综合素质”,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界定。“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该文件要求,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同时指出,综合素质评价应以2002年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具体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2006年2月,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研讨会”。此后,“综合素质评价”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献和文件中,其评价内容也基本定型为六个方面。

后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发生了变化。2014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而2014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又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将“综合素质”理解为“非学术素质”,具体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这是绝大多数省的做法。其中,有少许省对这六个方面做了细微的修改:如湖北将“创新与发现”作为其内容之一,而青海增加了“实践与创新”这一内容,浙江则将这六个维度改造为综合评语(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 、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五个方面。此外,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别规定为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和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二是将“综合素质”理解为“学术素质”和“非学术素质”的综合。如北京市规定,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由基础指标(思想道德、学业成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发展指标(个性发展)两部分构成。又如,河北省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模块修习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基础素质发展评价四个部分,其中基础素质发展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三是将综合素质理解为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如《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规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其中,“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智”的二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体”的二级指标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美”的二级指标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此外,《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另一个地方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

从逻辑上讲,“综合素质”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包括学术素质(以考试成绩表征的素质)和非学术素质。研究者在考察了国外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后,发现“基本上都没有把学生的学术能力或者学业成就排除在综合素质之外,而都是把它作为一块十分重要的内容”“把综合素质界定为除学生的非学术能力之外的素质,则基本没有”。[1]如果这样去理解综合素质,那高考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显然,在现实中,高考并不是,也不会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而且高考的作用与重要性远大于综合素质评价。基于我国高考及其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一现实,只宜将综合素质理解为那些通过高考无法测出来的素质,其内容包括“非学术素质”,也包括些高考无法检测出来的“学术素质”。

二、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综合素质是指高考无法测出来的素质,那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是不是应该对这些方面的素质分别进行认定,然后再合成一个总成绩呢?目前,绝大多数省的做法均如此。然而,这样做不仅无法准确测出综合素质,还会进一步导致教育的异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其实,这涉及到教育目的观的问题。

研究者认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2]但长期以来,“独立个性”在教育目的中蔽而不彰。这或许是我们长期培养不出世界级创新人才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今天这个民主、开放而多元的社会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必须引起重视,而且必须在考试评价制度中予以确立。而这依靠统一的高考制度无法完成,故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担当起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重任。

长期以来,我们对“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了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全面发展就是让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高水平的发展。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让学生接触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志向进行深入学习。换句话说,全面发展的教育虽然要进行全面的教育,但并不要求(当然也不反对)学生各个方面都达到高水平的发展,而是希望学生接触全面的教育,进而找到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教育绝不能止于“全面发展”,而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素质教育即追求人的个性发展独特性与整体性的教育。基于这一认识,该研究者认为,从“本质”上讲,“综合素质评价是个性发展评价”。[3]

综上,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对高考无法测出的素质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发现学生除考试成绩以外的个性特长。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或者是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只是评价内容的示例,而不是完备的评价体系,或者说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没有涵括所有内容。以此为基础,可以对评价内容进行修补。只要是学生身上具备的、高考无法测出的良好素质,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它可以是学术素质,也可以是非学术素质。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古文功底非常深厚,由于有限的几道高考题不足以反映其古文功底,那该学生的古文功底这一学术素质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同样,假设另一学生特别喜欢生物,在读高中时已经自学了许多大学生物课程,并立志将来要做一个生物学家,但以高中课标为基准的生物高考无法评价该生生物方面的学术素质,因此它也应该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

三、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评?

进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逐步细化再综合”的方式。依照这一思维方式,不论我们在细节上做多少修改,评价中的难题仍旧无解。问题的关系不在于细节性地修补,而在于转换综合素质评价的思维方式。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只能用“优势领域鉴定”的方式呈现。如前文所述,几乎所有省市采用的都是“逐步细化再综合”的方式。这一做法表现上看全面、合理、操作性强、逻辑清晰,但它只是为了领导和管理的方便,没有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际出发。

综合素质之所以无法通过高考来评价,就是因为它本身难以量化,故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本身就不合理。而对每一个指标给出分数或等级,然后再将它们进行合并更是荒唐。合并的前提是,被合并的素质具有同质性、可替代性,而上文所说的六个方面(或其它不同的维度)的素质不具备同质性,更不具备彼此可以相互取代的特征。比如,一个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我们不能以“学习能力”强来弥补。

另外,勉强合并的结果是掩盖了某些优良(或不良)素质。假如一个学生因舍己救人获得了“道德模范”的称号,那他“道德品质”这一维度按理讲就可以得100分(或“优秀”),但其它五个维度均没有突出表现,因而只能得60分(或“合格”)。最后综合起来,其综合素质只有66.7分(“合格”的水平)。一个被评为“道德模范”的学生,综合素质只是合格,显然不合情理。这不是因为其综合素质低,而是因为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是采用了求高求全的思维方式。

那到底如何评价综合素质呢?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是个性发展评价”这一思想,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进行,以便发现学生在任何一个可能方面存在的优势素质(或个性特长),因为若仅从有限的几个方面去评价,又假设学生的某一发展优势不处于评价的范围之内,那这一优势就得不到发现,进而会受到忽略或压制。因此,在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时,不应该将多个维度的评价结果综合成一个总的结果;而应该只呈现学生发展最好的一两个方面,并说明其发展程度。其它方面,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不提及;如果有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所在。这就是所谓的“优势领域鉴定”的方式。在对综合素质每一维度的下级指标评价上,也应如此操作。如果某一维度有三个指标,某学生在某一个指标上表现特别好,得了“优秀”,在其它指标上没有不良表现,那该学生在该维度上就应该得“优秀”。换句话讲,如果某种素质人人都有,而且差别不大,那在综合素质评价时就可以不涉及,因为对其进行评价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还增加了评价的工作量与难度。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适宜采用日常观察的方法。综合素质不能通过考试或现场表现检测出来,且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多半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那它只能凭借日常观察法来判断。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性的观察时,要注意两类行为:一贯行为和关键行为。这两类行为都能充分证明某种素质的存在。“一贯行为”是指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贯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果某一学生常年照顾其生病的奶奶,那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该学生具备“孝敬”的品质。“关键行为”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主动做出的最能代表某种素质的行为表现”。[4]如果某一学生在上学途中看到一儿童落进了冰冷的河中,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将其救出,这一行为也充分说明该学生具备“舍己救人”的品质。对于这种特定行为,我们不能要求其表现一贯,因为他不会经常遇到类似于“儿童落水”这样的情境。

其三,对于每一个评价内容,只宜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由于综合素质具有难以测量的特征,所以在衡量每个维度或每个指标对应的素质时,采用分数制的方法行不通,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个“道德品质”得85分的学生比另一个只得80分的学生优秀多少,优秀在哪里。另外,因为综合素质的模糊性使其评价具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假若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采用分数制,就会导致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家长、甚至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分分计较”,进而导致更多的腐败、公平问题。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尽管能回避这一问题,但它通常会遮蔽学生的某些素质。如:一个学生在“道德品质”这一维度得了“A”,我们不知道他是因为舍己为人,还因为拾金不昧,或者因为孝敬父母,抑或其它行为而得“A”。掩盖的结果是,高校在招生或用人单位在招工时,无法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某种他们所需要的素质。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只能采用“评语评价”的方式,写实性地描述学生的素质及其表现。

四、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得到真正落实,不仅取决于评价本身做得如何,而且还取决于良好的外部保障机制。

第一,必须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对于是否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让其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起实质性作用,学者意见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将其纳入高考,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更多教育不公,还会导致教育腐败增加。然而,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引领”着整个基础教育发展。现实的逻辑是,整个基础教育,均以高考为中心:高考要考的科目,就认真教;高考不考的科目就不教或应付性地教;在高考中占分比值大的科目,就重点教;占分比值小的科目,就一般地教。基于此,如果不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那它就不会受到真正的重视,进而会被虚化。但从各省出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高考方案看,综合素质评价均没有实现与高考的“硬挂钩”。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可能会招致更多的腐败,但要明白:这不是综合素质评价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制度的问题。因此,为了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还需要改革管理制度。

第二,必须建立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人们之所以对综合素质评价有种种担心与顾虑,根本原因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而这又源自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如果综合素质评价失去了信度,评价结果自然难以在高考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或者被用人单位利用,而且评价本身对学生也起到了“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首先,如果发现学生以及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则应禁止该学生在三年内(或其它合适的年限)再次参加高考。其次,如果发现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或其他公职人员造假,则应停止其公职。再次,如果是相应的领导造假或参与造假,则应开除其一切公职。只有如此清晰的界定了造假的后果并严格予以执行,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要的诚信体系才会形成。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对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的学生,不论是由其本人造假还是其监护人造假,都必须给予处罚(如禁止三年之内参加高考);如果姑息了这一行为,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亦不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造假而得不到处理,那综合素质评价对该学生和其他学生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而且还起到了反教育作用。第二,如果某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得不到严厉的处罚,则会带来更多的人在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最终使综合素质评价千疮百孔,形同虚设。第三,诚信本身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生违背了诚信原则而又不给予处罚,那就等于说综合素质评价违背了自己制订的原则。第四,触犯了诚信规则,接受处罚,这就是法制意识的前身,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对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不诚信的学生给予处罚,或许是建立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良好突破口。

第三,充分发挥“熟人”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所谓“熟人”,就是指对被评价者非常熟悉的人。因为是“熟人”,所以他们对被评价的学生最熟悉,其评价才最真实。正是这个原因,国外非常流行“同行评价”。如果诚信体系和惩罚机制完善,熟人在评价过程中不敢轻易替某些人作弊。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熟人效应”(即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为自己的熟人争取不正当的利益),评价过程必须是一个公开辩论的过程,并以相应的方式(如录音或录相)备案。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熟人”应包括学生自己、同学、父母、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建立一个由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定委员会。在具体评价时,应先由学生陈述自己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并提供证据;然后由评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再经过公示以及申诉;最后评价结果。如此评价,不仅操作性强,而且也避免了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合成难的问题。

所有的保障机制,都需要主管部门做出顶层设计,并以政治的力量加以保证,而不能仅仅依赖某些学校、某些地区进行试点,因为这些保障机制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仅涉及某些学校、某些地区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允t,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