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23:35: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个别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是中、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之一,需要呈报相关支撑材料。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比例的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很是单薄,能力也不敢恭维。为此,学校不妨将培养重点转向本年度参加中、高级职评的摸底教师,重点提高他们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操作?要明确牵头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动,印制《指导教师手册》(包含职责、聘书、计划、活动记载、检查评估、指导成效、工作总结等册页),举办师徒结对仪式,期中检查,期末评估,注重实效,让《指导教师手册》成为评委权衡参评教师的鲜活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凸显过程管理,将此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启动经济杠杆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津贴未尝不可,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即便单凭行政手段推进也不会有难度,因为提升参加职评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利己、利他,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二、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恰当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可见,教师的功力应该彰显在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应当体现在课堂里。江苏省、市、区(县)各级职评文件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的要求,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满意度要求从无到有,从80%提档到85%。顶层制度设计已体现刚性要求。职评《申报表》还新增了任现职以来“课堂教学满意度”栏目,并要求将近三学年度的满意度对应地填写到过去不被看重的教师《业务考核表》相关栏目,将职评文件具体化为评委评判的工作环节和要点,可谓用心良苦。
课堂教学满意度从何而来?通常的做法是学校,成立满意度测评工作小组,在学期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项目删繁就简,测评后迅速统计、汇总、分析。这不仅仅是为职评工作积累第一手数据情报,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受岗位设计的限制,人事、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限的高一级职称指标与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职评工作中怎样发挥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指挥棒作用?譬如学校可根据校情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设定符合文件规定的下线门槛,对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将教师本年度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基本信息列入《民意测评表》;公开述职须向教职工面对面告知任现职以来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等。其实,学生对任课教师知根知底,更有发言权,他们会在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态度、课堂效率、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公允的判断。好教师,之所以课堂教学满意度高,因为他们工作认真,备课充分,课堂效率高,作业批改、反馈及时。没有评价诊断,缺少药方,必将害人害己,遗患无穷。
三、组织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
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遭社会诟病已久,“取消”“铲除”论文条件一说常见诸报端。毋庸讳言,论文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一位教师有了5—10年工作的历练,应该对教育教学工作某几方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虽不一定是原创性、前瞻性的),整理成文,以期发表,对自己是“凤凰涅槃”,对同行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育职业本质的回归和论文要求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教育论文是教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不能因为存在只會“教书育人”不会写篇文章的极端个案,而全盘抹杀教育论文的普遍价值。所以,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方面,2016年江苏新出台的职评文件除对乡村教师“不作硬性要求”外,对其他教师在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方面,仍是不折不扣的。
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的学历、资历已经符合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条件,手头除几篇市、区(县)级三等奖论文外,居然还拥有冠之以“中国×××”机构的多篇高规格等次的论文获奖证书。外行对这样的“高规格”论文肃然起敬,内行人则嗤之以鼻,因为用这样的论文申报高一级职称,无异于买彩票、撞运气。
为满足教师在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专业刊物(标注ISSN和CN号)上的迫切要求,学校不妨每年精心组织一次校级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被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联系发表。此举不仅能为教师职评添加砝码,也能为今后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积累丰富的素材,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对于女教师群体,需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
近几年,一些学校符合中、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教师呈“井喷”的态势。但受职评指标数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教师要经历2—3次的登台述职“机会”,尽管述职内容不断刷新,但“屡战屡败”。其中女教师占比接近60%。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资历相同的教师中,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概率大,工作业绩体现得更全面,导致每年落选的部分女教师积压过多,这是主要的;其二,多数教师在入职的1—3年内,工作还处于适应期,在之后成长的5—8年内,女教师因孕期、产期等特殊原因,教学一般要耽误1—2年,与其他教师相比,教学工作终端显示不那么硬朗。在职评指标偏紧的情况下,部分女教师的民意测评票数略逊一筹。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学校体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体育后进生的厌学心理,主要是指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缺发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时屡遭挫折,在心理上形成失败情绪,并因此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同时有些体育教师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其结果,往往是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对成功丧失信心。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自信心。
那么如何矫正后进生厌学的消极心理呢?
一、消除疑惧与对抗情绪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相互接纳的情况下才能上好体育课,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大多数教师对后进生易反感,厌弃,而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谅解和信任。因此,教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认识和情感障碍,给他们注入更多的爱心,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以赢得他们的拥护和信任,对体育教师转变看法,增强向师性。
在具体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体育游戏,比如“喊数抱团”、“猫逮老鼠”、“大海网鱼”等。通过这些游戏能很快的消除师生之间的疑惧与对抗情绪,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二、 平等对待教育论文,增强自信
实践表明,教师对体育后进生的轻视是存在的,这种轻视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他们往往表现出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以至于逃避学习,习惯于以异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
1、集体教学时,尽量照顾后进生,位置一般放在中间,前后左右都安排好的学生,已尽量使学生看到老师同学的规范动作和听清讲解为原则杂志铺。
2、分组教学时,要尽量培养一些骨干学生,帮助后进生学习,同时也培养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抓两头带中间,不要忽视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每辅导一次就有一次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的信心。
4、通过心理暗示法,使体育后进生克服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可采取,“呐喊法”老师喊:“1、2”,学生喊:“3、4”;老师喊:“3、4”, 学生喊:“嗨、嗨”;老师喊:“嗨、嗨”,学生喊:“嘿、嘿”; 老师喊:“谁最棒?”,学生喊:“我最棒!” …… 老师每次发出口令,要要求学生也喊出口令同时完成动作,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多灵活运用“呐喊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激情。
三、利用成功体验,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针对体育后进生的个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调动体育后进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如要换练习方法,改变动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力量、速度、节奏)适当降级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使体育后进生也能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情感体验。这样,通过不断地强化,不仅可以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动机水平。
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期望选取教学内容,比如,每节课可以教一些学生喜欢的“健美操”、“武术散打”、“篮球”动作作为热身运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借助心理补偿,克服自暴自弃
所谓心理补偿,是指人们在心里失衡失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掩盖或抵消自己的弱点的不足,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心理学研究表明,补偿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可以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从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教育论文,有的后进生跑得慢,却投的远,有的后进生投的近却跳的高等等。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鼓励后进生发挥优势,由强到弱,再由弱变强,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逐步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
在具体教学中多评论体育后进生的优点所在,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是了不起的。比如评论不完美的动作,说:“这个动作很有潜力!”、对于错误动作,说:“有点紧张,不过很矫健”,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还是有优点的。从老师的认可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
五、区别对待,注重个别教育
一些教师崇拜教材,不敢越教材一步,因而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个性色彩;甚至有个别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转化处理。也有一。些教师,为了简单而机械的应试的需要,往往一味地倚仗教辅资料,单一地实行“拿来主义”,并没有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征,整合出自己的教学资源来。其中,特别是对于课本转化成“教材”的这一重要环节,一些教师常常将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学设计”“复制”到自己的教案本上,这样,教师的“自我”就被他人的资料所淹没了。
2、迷失于他人的教学模式之中
教学方法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可是在日常教学生活过程中,真正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并不很多。一些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并实践出自己的教学范式来,因而教学处于操作的层面多,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少,缺乏教育智慧与教学个性风格。
3、迷失于学生之中
许多教师的一生,恐怕除了学生以外,自己什么也没有。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就是教师的一切,学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或最高尚的体现。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一些教师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这种价值观并不一定科学。诚然,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发展上,但是,毕竟学生的成才与教师自我的实现并不能划等号。陶行知早就强调过“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的“双创”观,他告诫我们既要创造出学生的成长,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来。可惜我们往往只记住了他的前半句话。
应该说,教师的“自我”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自我的存在而已。因此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找回“自我”。
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自我”的眼光去梳理教育现象,其次要追求“自我”。在教材的解读中,寻找自己的个性理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探索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更符合教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独特的个体教育资源,寻找区别于他人的教育智慧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自我开掘;恰当地穿插自我的社会生活阅历,适时地渗透自我的社会人生感悟,合理地宣讲自己学习的体验与学习的表达。
教师的“自我”,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自己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应该说教师自我生命的建构、自我事业价值的创造,是其教育生命的最高价值体现。一方面,他在创造自我的时候,也能极大地创造学生,因为他是在创造学生的过程中来创造自己的;另一方面,他的“自我”人生价值的创造,会为社会、为人类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教师怎样建构“自我”呢?
叙述“自我”
口头叙述,向同伴教师叙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加深自己对教学行为的认识与体验,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书面叙述,即是教育叙事。个体的教育经历总是独特的,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最好的教育成果。应该说师本教研的最佳方式就是教育叙事,教师在叙事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可以加深对自己的反思、可以最终形成“自我”。
整合“自我”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我们不能被它们所淹没,而应该将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行融化与再创造,以形成独特的“自我”。其中,学习、吸收、借鉴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忘记了“生成”自我的环节。如何生成自我?经常进行自我总结是最必要的途径:我们要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教育方式是什么、教育智慧在什么地方,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就能提升自我、整合自我,从而建构出“自我”的教育风格,最终成长为教育家式的教师。
物化“自我”
一、虚心请教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以为然。向中老年班主任以及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并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诚心拜师。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拜师"不应只是几次交谈或听课,而是长期观察、跟班见习;学习的重点还不在于其具体的做法,而是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乐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指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批评。
二、勇于思考
思考活跃、思维敏捷,是青年教师的特点,也是青年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的优势之一。"勇于思考"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不迷信权威。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班主任对此感到心烦。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班主任研究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三、广于阅读
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来说,广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因此,青年班主任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一般说来,为教育科研而进行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著作。这是青年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理论素养。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教育家的著作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阅读这些报刊,可以使我们从别人的研究中或者受到启发,或者避免课题"撞车".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
四、善于积累
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采矿"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青年班主任可留心这四方面的材料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材料。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灵世界的文字。二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特优生、"双差生"、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三是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还需说明的是,对这几方面的材料,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查用。
五、勤于写作
埋头耕耘不忘抬头看路 时间加汗水仍然是许多学校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教学经验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在惯性中周而复始,且越拧越紧,苦不堪言。“磨刀不误砍柴功”,虽说“请进来,走出去”开门办学不可能频次很多,但每次聆听和体验都能打开教师眼界,拓展视野。只要坚持,也唯有坚持才可能完成教法、教学行为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组织活动激发教育情趣 有效的活动是良好的教育载体,活动本身与活动评价则是促进工作,激发教育情趣和热忱的助推剂。笔者所在学校的活动是其它学校大都开展过的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当然也有自己学校特有的设计意向和功效。区教育局安排教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学校改为每年进行;改文明办公室评比为评奖;增设按月进行的班容班貌评奖,提高班主任待遇;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卡拉OK有奖竞赛、教职工摄影比赛、教师手抄报比赛等。
排忧解难关注后顾之忧 人们对教师的社会期望很高,然而教师首先是社会人,把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作为压力赋予教师,还是让教师自觉去靠近或追求,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企盼社会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教师的要求也不要一味停在理想层面,应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去调控和激励;要宽容教师,而不苛求教师,不要让教师成为可怜的教师,而要努力让其成为可爱的教师。学校要做好近距离关怀教师、贴心教师的组织支撑,要让教师们因学校而自信、自豪,并通过学校组织平台发出更响亮的合理诉求。
为此,学校在合理要求教师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教师的疾苦忧愁,更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学校依托工会网络了解教师心声:涉及婚丧嫁娶、孩子上学、看病报销、家庭照顾等方面的,学校均及时送上祝福和关怀,尽可能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涉及学校内部建设方面的,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教代会提案,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教代会优秀提案,如学校教师对街道表彰的优秀初三老师的民主推荐办法颇有意见,认为仅仅从初三教师群体中民主推荐决定人选,不妥帖,应加以集中,从量重质优两个方面进行限制,学校听取了大家意见,修改完善推荐方法。又如,针对教代会的最佳提案――学校食堂伙食改善,2013年1月,学校决定进行食堂管理的全面改革:改食品无资质零碎配送为资质规模配送,专聘厨师改善烹调,把好食品校级验收,公示每天所进物品数量和价格,核出当天每餐的实际价格,并把每周食谱和每日餐价在校园网上公示。
调整上位要求,让教师开心
教育评价中分数唯一论导致的一系列行为让教育脚步仓促,无法从容。成绩排名是目前教育的“罪恶”之源,“当代教育偏离了自己,去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的罪恶”,而成绩排名正是让教育去寻找自己以外东西的“催命鬼”。不按成绩排名来自何方?来自教师,冤枉!来自学校,不完全!来自教育局,也许!来自政府,政府说来自人民,因为我们办的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终于,教育走进一个滑稽的悖论。一方面,人们追求社会公开,追求教育公平,没有比分数更让人放心的教育衡量了,所以,让分数说了算成为招生录取的唯一;另一方面,唯分数的教育评价偏离了素质教育航线,这样的教育机制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只会把人教僵化、教死。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离开“考试炼狱”。
教师评价的最荒谬之处是基础教育教师考核学术化,姑且不论大学教师的学术化苛求,中小学教师真的需要生产这么多论文吗?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发表要求为中国知网可查,最好是核心期刊。对此,熊丙奇认为,简单要求的期刊和数量,以此作为对学者的考核依据,是严重的学术行政化和功利化,背离了基本的学术常识。有必要打破我国学术界的“论文崇拜”。有人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过千万,而全国被认可的中小学教育论文期刊约为1000种,每期按50篇论文计,一年可发表充其量60万篇,其中还要去除高校教师与教育名家所占的一部分,这样又怎能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呢。于是,催生了表、钱文交易、期刊扩量,而之日往往又是束之高阁时。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比,迫于各地市级送评压力,不去评比或难以评比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最后主要以论文“盖棺”,甚至出现了个别教学并不出众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改善学校行为
校本实践中,学校在教师专业引领、活动激趣和排忧解难等三个层面改善行为,让教师更开心。有以下几点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7-02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为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回顾近年《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过程,调阅教研室多年上课后的师生评语及追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信息,结合本学科当前的教学工作状况,广泛阅读他人已发表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经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拟采百家之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 大学课程的时间设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程在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学习,但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高等数学》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的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其后几年的课程均很少涉及[2],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遗忘,尤其对那些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药代动力学部分中大量的公式推导,感到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另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安排的学时就很少,教师课堂上没时间为学生补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学习上感觉困难。因此,建议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召开基础课代课教师与相应专业课代课教师的座谈,明确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进而在时间上两者相衔接,尽早让大学生学习过基础课后,即开始相应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基础课知识的巩固,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必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教育,从而节约教育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本院自从2004年在本科药学专业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以来,全部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制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动画,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节课的“写写擦擦”中解放出来;但从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个别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如非关键字过多;内容摆放位置不协调;字体大小、颜色对比不合适,动画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减弱,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Powerpoint课件,个别教师甘于居于幕后充当“配音演员”的角色,缺少了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使得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的降低;③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关于不同制剂在体内、体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多为文字性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以动画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药代动力学部分,由于存在大量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采用Powerpoint进行授课,同时利用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致使公式推导的过程前后无法连贯,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在Excel辅助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3]提供的方法“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制作Powerpoint课件,尤其其中的动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上教学中其他教学方式的较少应用,致使部分教师对板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书写与更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之各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3 实验部分的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操作技能、论文写作和课题汇报的能力。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采用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以往的实验结果。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围绕实验内容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当然,学生也可自由说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验中,学生不一定非要按课本或老师要求去做,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不得擅自提前离开,要逐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实验中的观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要对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有条有理,同样给予鼓励。
对一些实验前的教师演示性实验,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借鉴文献[3]的方法,实施全程录像,录像中用一些特写镜头将实验操作的难点表现出来,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不理解,可以对这部分重复观看,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复杂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I期实验室为依托,把接到的横向课题按实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科研的一般程序,在学校图书馆或系部电子教室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格式和目录,以其所学尽力撰写研究者手册、实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选择较优者在全班公开讨论,对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受试者筛选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和见证健康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身体检查等各环节,从参与实验中更清楚地认识受试者的入选、剔除的条件;样本采集过程中,分批组织学生参与受试者的管理、监督服药、样本采集、样本的分离及受试者的监护工作;样本检测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摸索、样本的预处理、进样分析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统计报告;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制作幻灯,要求学生随机个别汇报,师生共同评定;最后,要求主要参与者撰写科研论文,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版面上发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汇报,目前已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上发表了“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等效性评价”等科研论文2篇;并且学生从幻灯片制作、课题汇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授课的艰辛,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的出现小瑕疵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去年开始,本院对药学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就是每个教师都要从班级里随机抽取数名学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先把自己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逐渐熟悉研究内容并跟随教师或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实验技术,聆听硕士生的课题汇报,再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相关文献,反复研读,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方法,然后自己选题或根据教师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的交叉,同时学生的热情、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不断激发教师的灵感,为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4 讲授例题与作业设计
药代动力学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不断的计算演练,才能熟练掌握各药代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解题思路,因此,例题与作业是课程设计中的必要部分[4]。对于典型例题讲授时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点拨;其次,可选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配套的习题集,选择其中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题目进行讲解,也可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下次上课时,先行提问,再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工作
5.1 理论课的考核
目前对学生的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来进行,但闭卷考试因限于考试篇幅和难度的需要,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能力,而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相对较少。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反映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文献[5]所介绍的半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值得借鉴。
5.2 实验课的考核
为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课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内容的回报等,尤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表现突出、有独到观点的学生,要求教师应记录在案,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本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生为本”,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景荣荣,张文祥.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应用案例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80-381.
[3]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91,158.
本学期我们校组织全体教师重温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理论及xx在xx年教师节会议讲话,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学习时间周周得到落实,我校采取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每周坚持集中学习2小时,其余时间自学,边学习边写,每人本学期不少于18次。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人翁意识和育人意识。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为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做顶天立地的好少年,突出抓好《小学生手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具体的做法是:
1、xx大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育,并将规范的内容进行细化考核。
2、严格升降国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充分利用班会、校会,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校在10月28日开展了一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座。11月初我校举行了“感恩”活动演讲比赛。
4、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行了跳绳、踢毽子、拔河、冬季长跑等比赛。让学生参加一次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受到一次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体能。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20xx年9月5日,我们校开展了一次法制安全讲座,教育学生平时要自我保护,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我防范能力,特别是家长不在的时候,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同时又利用板报、班会、校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加强常规管理,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校的“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
1、抓好教育管理。本学期对教师业务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将新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实处,教师要不断主动的“充电”,研究教学新方法,走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学期我校有2名同志在读大专,2名教师读本科,1名同志参加了铜山县英语教师的脱产培训,这样为暑后全面开设小学英语奠定了基础。开展读一本教学专着的活动,边读边写体会,每周不少于800字,装入个人档案袋,充实了教师的业务基础,朱晓敬教师的读书笔记质量较高,体会较为深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校真正落实了“上课七反对”制度,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听课评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取长补短,把新课标、新理念落到实处。检查评比是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业务主任两周一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每次的检查结果进行量化积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中备课定中心发言人,根据本校教科研课题定内容,定教材,使集体备课真正能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法。
3、认真组织质量抽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10月份我学校六年级骨干教师有病请病假,朱小静、王霞光两位老师在自己课务重的情况下,勇挑重担分别临时担任英语、语文的教学任务,为我们参加镇六年级第一次月统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为有利于更好地下一步进行教学,通过月考分析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认真地剖析不利因素。今年的期中统考中我校有五个全镇第一,(全镇共20个第一我校占四分子一)分别是以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一个全镇第二,在我校一共十个教师(两个代课教师)情况下我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教学成绩,这也是全体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的具体的结果。
4、抓好教师管理。每周周一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平时学校领导经常带头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外出开会、办事尽早、尽快回校后将功课及时补上,教师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任何人不准随便缺课,有事要请假,每周公布一次教师出勤情况,并纳入了校对人的考核。
5、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学初,我们在小学中心校的指导下,成立了校阅读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校阅读计划,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首先我校先在校园内营造阅读氛围,让每面墙都凸现阅读特色,其次在班内布置了“美文诵读”、“英语天地”“习作欣赏”“古诗欣赏”。第三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全体学生都捐5本书放在图书角,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第四我们让每位教师都利用自身的特长上一节阅读课。小学中心校的领导在阅读检查中一致认为我校工作踏实认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四配套”工程是我们省教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们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办好这件好事。为迎接省“四配套”工程验收,我们校朱晓静、王侠光、张磊、张贤四位位老师起早贪黑的在分担的科室教室里按上级的要求工作,放弃了两个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从不叫一声苦,一声累。特别是朱晓静、杨莹、王侠光等几位老师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不耽误“四配套”的进度这几位教师充分利用晚上加班加点,那几天天气特别的冷,几位教师不顾寒冷一直工作到近十点才会家,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众所周知我校在职教师8人,当时一人病假,去实施具体工作的教师就更少了)
7、加强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坚持谁班的学生谁是第一责任人,放学路队哪队学生出问题,由包队教师负责,学校领导经常检查校园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检查情况,我校实行关大门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方法,对往来人员要登记入册,本学期我校没有一起学生事故的发生。没有一起失盗现象,确保了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了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8、后勤管理进行了从严要求,按上级指示做,有事先,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本学期我校学生收费严格按上级的要求,不乱收乱支,做到收费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把特困学生免的课本费及时送到家长们的手中,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党的温暖。
三、以科研为龙头,促进学校教学的整体工作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校教师人人读一本理论教育书籍,并做出读书笔记一本,每篇内容不少于400字,且有感想,学校定期检查,指出优缺点,改正错误。
2、开展五个一学习,人人做研究型的教师
我校教师人人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了一本学习笔记,做了一项小课题研究,开了一次研究课,写了一至两篇教育论文。在此基础上,人人参与写《教师专业日记》,真实详细的记录了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本学期我校教师写教育、教学论文达10余篇。
3、教育科研“手拉手”,以科研兴校
10月份,我校教师到郑集实验小学、柳新实小、马坡小学、何桥小学、参加了听课共派出30多人次。他们认真地聆听精彩的报告,,仔细地观看,专心的思考,刻苦的钻研,深刻的感悟,他们感悟颇多,学习借鉴了他们的优秀经验。回到学校后,我校也组织了“我的研究课”的专题活动,人人参与。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全体教师如身临其境的学习,受益匪浅。
四、加强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本学期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校园集体舞。特别是11月7号我校积极参加镇小学中心校组织的足球比赛,在教练员张辉的指导下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获得了镇小学比赛第二名。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本学期我校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面前也有不足的地方,问题有如下不足之处:
1、由于学校我校师资力量不足。(十位教师就有两位代课教师)制约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地开展。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1.健全校本研训领导实施机构
湖南省醴陵市姜湾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建立的校本研训领导实施机构,是一个在校长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通过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党支部、工会室、青年协会等部门的分工、合作,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校本研训的决策群体,其网络结构如下图:
校长
校长室(副校长)——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负责考核评价。
党支部、工会室 ——负责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教务处——负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教科室 ——负责骨干教师的培训。
青年协会——负责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
2.确立校本研训目标系统
为了使教师发展方向明确、近期可行、远景可望,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培训目标:
形成“一种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树立“两种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智慧和创新精神。
增强“四种意识”——开拓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未来意识。
培养“五种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
研训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既切合实际,又力求不断创新。
3.成立“学科委员会”,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
随着“扩班减额”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级数几乎翻倍。过去那种单一的、任命式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基于此,学校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学科委员会”的成员由该学科教师投票民主产生,在此基础上,校务会民主产生并任命各学科委员会的总负责人及高、中、低段的主要负责人。“学科委员会”的职能是:组织、管理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本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对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态度、研究能力及业绩进行评价。“学科委员会”的成立,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强化了管理者的责任感,拉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距离,使得研究效果更加突出。
4.构建校本研训评估系统
我校构建的校本研训评估系统主要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教师专业素质综合评估。结合上级制定的评估指标,对教师全面进行师德修养、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水平、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级、教育科研水平等的考核。教师专业素质综合评估,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是校本研训质量周期评估。每个周期结束,由学校进行培训周期质量评估,达到质量标准的,转入新模式的培训。
二、优化研训策略与方式
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优化了研训策略,开放和创新了研训方式,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1.举办“教师学堂”
“举办教师学堂”是我校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学堂”分“专业引领”“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四个栏目循环进行,围绕“以思想培训为灵魂、业务培训为核心、科研培训为重点、现代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开展学习。
“教师学堂”开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一的下午和每周一、五的中午,每次1至2小时;大型培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星期六或星期日进行。我校自2010年起创办“教师学堂”,至今已整整两年。这两年中,学习班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现在,不仅青年教师参加,中年教师也积极参加,甚至有些老年教师主动参加。可以说,“教师学堂”管理规范,气氛活跃,深受教师的欢迎。
2.“走出去”学习
我校校本研训中始终坚持“走出去”的形式,经常派出老师外出学习。据统计,我校教师每年外出学习的达150多人次,每年的经费开支在6万元以上。通过“走出去”学习,教师们转变了教育理念,增强了创新意识,开阔了视野,并通过辐射作用,将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移在自己“家”里开花结果。
3. 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借鉴了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为教师购进新课程理念的有关书籍,制定必读书目,订阅了百种刊物,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保证。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我们先后组织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的教育理想》《教你学礼仪》《谁说你不行》《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系列丛书,并展开了一系列大讨论。在讨论中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此外,我们还组织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简明读本》《教师的适应和发展》等书,并且要求教师写出读书笔记、案例分析、个人反思,真正把学习纳入教师的实际生活,使教师能够在实践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实施“研训一体”
我校的“研训一体”,以“四课”为基本形式,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必须谈好“三个一”,即发现一点成功之处,找出一点不足之处和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⑴ “一人一课”旨在练兵。“一人一课”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课前执教老师先谈设计思路,然后年级组集体备课,提出中肯的建议;课中组内教师集体听课;课后按“执教人自述—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互评—年级组内教师点评—执教人谈体会”的步骤进行评课。通过“一人一课”活动,真正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
⑵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优质课竞赛,要求全校教师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学校领导和“学科委员会”成员组成评课小组,若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与教师则一道进行分析、查因,从而对症下药,助其改进、提高。
⑶示范课典型引路。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我们常请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事实表明,“示范课”有利于促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提高自己。
⑷研究课重在探索。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一般以学科组为单位,不分年级、年龄和性别。具体到每一个研究小组,我们采取的是自愿组合或学校统一决定的方式。同一个研究小组成员要求上同一个教学内容,通过“微型课—研讨课—汇报课”三个环节来实现“自主探索—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种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唯教材、不唯教参”,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设计、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上。
通过以上四种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使课堂这一主要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使我校新课改的实施跟上了时展的步伐。
5.实施科研推动
我校把教育教学科研作为校本研训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之一。开展课题研究,促成了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同时是我校开展全员校本研训的又一载体。
在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独立或自行组合选择参与在学校总课题之下的子课题的研究。教科室及时进行选题、开题、结题培训,指导撰写研究论文,整理提炼研究成果;观摩听课、推门听课、互相听课、临床诊断等,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也是一种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实际教学水平的机会;教科室还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我们开辟的“校际交流”,与先进学校经常保持联系,有效地达到了师资、设备、信息的共享,相得益彰。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学校构建并持续实施了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面向新教师的“入格”培训。以发现科研骨干苗子为目的,突出“科研入门”这一重点,针对新教师的能力结构,连续举办了科研系列专题培训。内容有“教师如何做好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等;二是面向中坚教师的“上格”培训。以帮助解决科研高原期,培养科研骨干教师为目标,举办了“课题负责人培训班”,达到了培训的提高性;三是面向骨干教师的“风格”培训。以鼓励创新追求个性化,培养科研带头人为目标,通过自我反思、课题研究等措施来达到“扬长避短”式的自我提高。以教师为本的分层次的循环推进、螺旋上升的培训制度,使我校的科研骨干队伍日臻优化,也使教育科研渐入良性循环的境界。
6.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今天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学校为侧重点的角度谈谈专题式教学实践探究模式,从而走出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创新之路。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最早应该是徐中玉先生编写的《大学语文》“人文精神结构模式”思想,以及王步高教授编写的《大学语文》“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利用有限的课堂通过多渠道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关于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信息。[1]大学语文的大容量,徐中玉教授终于在此阶段突破了所谓“少而精”的传统观念,让课本大而深。这样一来,不是给学生“一杯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河”,使各种水平的学生均有所得。[2]由此很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进行了教材的创造性融合,创造了“以文学史带文选”、“以作家带文选”、“以专题带文选”等的教学模式,[3]或“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某类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的隔断和时间的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以实现加大课堂容量的教学目的。[4]
随之,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进而发展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思想,但是由于教材不统一,这种模式要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尚需大家努力。那就来看看专题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实践运用。
专题式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新尝试,依据审美性与工具性相结合、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融会的基本原则,将经典范文凝练成不同的教学专题,旨在通过营造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专题,切实提高学生大学语文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专题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学模式。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就是学生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下,完成一个专题带来的大量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是使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模式,也是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工具、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知识的一种模式。在专题化教学中,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专题内容的形成
在目前实施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个别教师和个别学校,仅限于对王步高版或者徐中玉版进行二次专题化,再加上各自学校的教材都不一样,其实并没有深入到整个课程建设的高级层面。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的以文学史为主线的单向思维模式,而代之以人文专题式教学为核心,依据审美性与工具性相结合,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融合的基本原则,从极具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那些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典型性范文归纳为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式启发引导,打破古今中外的文化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连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开放的认知空间也更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做到以下三个整合:将学科课程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内容整合形成专题;将学科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的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整合形成专题;将学科课程中对学生某方面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与课外活动内容整合形成专题。
由师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专题式教学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专题教学定向。专题式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本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开设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确立主题后再接着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式教学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资料信息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在资料收集占有到一定程度后要进行合作探究,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共同整合信息资料,形成独立的见解。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所以根本的还是大学语文专题的确立,徐中玉教授提出: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之所以不同,更多的是从教材中体现出来,大学语文在其研究性、深入性和创新性上一定要高于中学语文,而不是中学语文量的补充,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这一点是我们选择专题式必须遵循的核心观点。[5]
二、专题教学的原则
专题式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旨在以问题意识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内容以热点话题做引导,并以多元化的范参考,将更多的热点和焦点以开放式的问题启发引导,适时释放给学生,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结论,而恰恰是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由此要注意三个方面:针对特定教学专题的专题性;连续融合的系统性,也就是围绕该专题的所有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如总体设计与具体设计、课堂设计与课外设计、教的设计与学的设计;整体包含的综合性,包括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搭建探索学习的平台,尽管大学语文是大班教学,但那时我们灵活地将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让学生围绕专题内容参与专题的课堂讨论,集思广益,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在每一个专题结束时,学员通过课堂演讲、课后撰写专题报告、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学会自我总结和提高,这样就能让学员们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努力调动自我的独立探索精神和批判创新精神,从而变传统的知识灌输为现代的认知互动,这是新型教学的需要,也是大学语文未来发展的需要。
引导学生参与,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大学课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发展,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尚不能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尽管也有改革的欲望,但是,对于改什么,怎么改,似乎还不甚了然。在高等院校,传统的思维惯性仍在制约着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一面倒,教师习惯于包办一切的传统模式,这是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不注意教法,不注重教和学的互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搞满堂灌,讲坛上教者教得辛辛苦苦,讲坛下学生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也还不少。另有一些教师变“满堂灌”为“满堂问”,就以为解决问题了。殊不知,一课堂提几十个问题,对学生“狂轰滥炸”,其骨子里依然是“教师为中心”,更何况这几十个问题中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无效信息,只追求表面教学气氛的热闹,不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也没有给学生自己思索的空间。学生的参与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衡量教学效益的根本标准是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状态,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进教学的中心。“精心设计课程教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衡量教学效益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准,也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独特的切入点。”[6]在专题化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教法。课前精心设计,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争论的话题,把学生从“观众”的位置推到“演员”的位置,教师则要更多地充当“导演”的角色,师生共同演绎课堂,从而激活整个课堂。这就是在这种实践模式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专题外延的推动
专题式启发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旨在更灵活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延展性和实用性。在主题式专题教学中教材的范文构成了思想汇聚的点,而教材外的问题延展则形成更为广阔的意义链条,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激发中最终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探讨性学习的平台。[7]把专题的思考融会进学生课堂以外的求知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和实践学习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提炼,这不仅可以让学员们平时集中专题学习,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多数大学教师上完课就走,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至于学生课堂学了多少,学的效果如何,一概不问。但是,由于专题化教学相对集中,再加上大学语文所涉及的是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单凭每周有限的几个专题、每次几十分钟的课堂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辟第二课堂,将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天地之中。大学语文学习是艰巨的和长期的,要真正学好它,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以外。但是,在目前,大学语文第二课堂仍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同时,这也给语文教师留下了充分施展的空间,在第二课堂,他们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根据自愿原则,建立写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理论创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开设文学讲座,向相关刊物推荐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等;举办小型唱诗会,朗诵、吟唱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举行新人、新作专题讨论会,把当代最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念引进第二课堂。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这些都可以通过专题化的讲解极大地开阔文学视野和学术视野,也使课堂知识得到应用与提升,促使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总之,专题化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动手去写作去演说,这些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合理补充。
由此,构建和运用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可以直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通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可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出新的大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很好,但目前我们的瓶颈就是大学语文专题化的教材不一致,这些需要学校方面的统一,任重而道远。
大学语文想走出边缘,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贵在得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有很多,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结合课程特点和自己的特长,开拓思路,大胆尝试,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的改革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孟良.徐中玉本《大学语文》教材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王新惠.关于强化大学语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03).
[4]王淑梅等.论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02).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一、强化理论学习,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本学期我校把各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课程改革的体系中来,继续完善和认真落实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本学期我校以中心小学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方案》和《XX年学校工作意见》等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准绳,学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其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等严格按照中心小学的要求来完成。做到常规抓实、抓严。切切实实地加强了对“实施课程”的指导。
1、加强学习,立足校本培训,全员参与。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大纲)等文件。学习时做到了“三落实”即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落实。通过学习,明确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和任务,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新教材教学的具体操作等。
2、加强新设课程的实施研究。特别重视研究了综合性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从而真正把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的教学行为。
3、本学期选派优秀教师上了多节示范课,提高了全镇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整体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大力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形成课程改革的共识,创设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我校有众多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如汤昌珍主任获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三等奖,获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刁以东主任获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丁荷平老师获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竞赛鼓励奖;汤新萍老师获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获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鼓励奖;黄瑞萍老师获乡小学综合科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丁桂华老师获乡小学综合科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康招君老师获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鼓励奖。另外,学校汤昌珍主任、刁以东主任、丁莉老师还积极地向县局教研室编印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投了稿。
二、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来抓。做了以下工作:
1、通过期初摸底,深入分析各班现状,根据各班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寻求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2、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进一步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一学期来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每位领导的听课不少于30节。
3、建立规范的教育秩序,本学期我处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开设课程,安排课时,制订教学进度,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4、强化教研、考研,坚持效率第一。认真组织了期中、期末考试。5、抓好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三、大力抓好队伍建设。
良好管理体制和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1、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重在全程管理。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自学考试。
2、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本学期启用了一批既肯干又能干的骨干教师,把他们安排到教学的重要岗位上去压担子。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为他们“充电加油”。
3、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在教学与科研中优化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
本学期,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和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的新形势下,我校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展望未来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上下一心,负重拼搏,与时俱进,共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二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xx年学年度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认真落实了镇小学中心校的工作目标和本校的教育教学,继续突出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重心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校的“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全体教师同心同德,与时俱进,较好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本学期我校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为冠,全面落实德育工作。
本学期我们校组织全体教师重温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理论及xx在xx年教师节会议讲话,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学习时间周周得到落实,我校采取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每周坚持集中学习2小时,其余时间自学,边学习边写,每人本学期不少于18次。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人翁意识和育人意识。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为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做顶天立地的好少年,突出抓好《小学生手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具体的做法是:
1、xx大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育,并将规范的内容进行细化考核。
2、严格升降国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充分利用班会、校会,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校在10月28日开展了一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座。11月初我校举行了“感恩”活动演讲比赛。
4、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行了跳绳、踢毽子、拔河、冬季长跑等比赛。让学生参加一次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受到一次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体能。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20xx年9月5日,我们校开展了一次法制安全讲座,教育学生平时要自我保护,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我防范能力,特别是家长不在的时候,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同时又利用板报、班会、校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加强常规管理,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校的“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
1、抓好教育管理。本学期对教师业务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将新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实处,教师要不断主动的“充电”,研究教学新方法,走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学期我校有2名同志在读大专,2名教师读本科,1名同志参加了铜山县英语教师的脱产培训,这样为暑后全面开设小学英语奠定了基础。开展读一本教学专著的活动,边读边写体会,每周不少于800字,装入个人档案袋,充实了教师的业务基础,朱晓敬教师的质量较高,体会较为深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校真正落实了“上课七反对”制度,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听课评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取长补短,把新课标、新理念落到实处。检查评比是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业务主任两周一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每次的检查结果进行量化积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中备课定中心发言人,根据本校教科研课题定内容,定教材,使集体备课真正能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法。
3、认真组织质量抽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10月份我学校六年级骨干教师有病请病假,朱小静、王霞光两位老师在自己课务重的情况下,勇挑重担分别临时担任英语、语文的教学任务,为我们参加镇六年级第一次月统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为有利于更好地下一步进行教学,通过月考分析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认真地剖析不利因素。今年的期中统考中我校有五个全镇第一,(全镇共20个第一我校占四分子一)分别是以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一个全镇第二,在我校一共十个教师(两个代课教师)情况下我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教学成绩,这也是全体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的具体的结果。
4、抓好教师管理。每周周一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平时学校领导经常带头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外出开会、办事尽早、尽快回校后将功课及时补上,教师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任何人不准随便缺课,有事要请假,每周公布一次教师出勤情况,并纳入了校对人的考核。
5、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学初,我们在小学中心校的指导下,成立了校阅读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校阅读计划,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首先我校先在校园内营造阅读氛围,让每面墙都凸现阅读特色,其次在班内布置了“美文诵读”、“英语天地”“习作欣赏”“古诗欣赏”。第三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全体学生都捐5本书放在图书角,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第四我们让每位教师都利用自身的特长上一节阅读课。小学中心校的领导在阅读检查中一致认为我校工作踏实认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四配套”工程是我们省教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们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办好这件好事。为迎接省“四配套”工程验收,我们校朱晓静、王侠光、张磊、张贤四位位老师起早贪黑的在分担的科室教室里按上级的要求工作,放弃了两个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从不叫一声苦,一声累。特别是朱晓静、杨莹、王侠光等几位老师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不耽误“四配套”的进度这几位教师充分利用晚上加班加点,那几天天气特别的冷,几位教师不顾寒冷一直工作到近十点才会家,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众所周知我校在职教师8人,当时一人病假,去实施具体工作的教师就更少了)
7、加强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坚持谁班的学生谁是第一责任人,放学路队哪队学生出问题,由包队教师负责,学校领导经常检查校园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检查情况,我校实行关大门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方法,对往来人员要登记入册,本学期我校没有一起学生事故的发生。没有一起失盗现象,确保了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了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8、后勤管理进行了从严要求,按上级指示做,有事先,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本学期我校学生收费严格按上级的要求,不乱收乱支,做到收费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把特困学生免的课本费及时送到家长们的手中,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党的温暖。
三、以科研为龙头,促进学校教学的整体工作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校教师人人读一本理论教育书籍,并做出一本,每篇内容不少于400字,且有感想,学校定期检查,指出优缺点,改正错误。
2、开展五个一学习,人人做研究型的教师
我校教师人人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了一本学习笔记,做了一项小课题研究,开了一次研究课,写了一至两篇教育论文。在此基础上,人人参与写《教师专业日记》,真实详细的记录了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本学期我校教师写教育、教学论文达10余篇。
3、教育科研“手拉手”,以科研兴校
10月份,我校教师到郑集实验小学、柳新实小、马坡小学、何桥小学、参加了听课共派出30多人次。他们认真地聆听精彩的报告,,仔细地观看,专心的思考,刻苦的钻研,深刻的感悟,他们感悟颇多,学习借鉴了他们的优秀经验。回到学校后,我校也组织了“我的研究课”的专题活动,人人参与。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全体教师如身临其境的学习,受益匪浅。
四、加强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本学期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校园集体舞。特别是11月7号我校积极参加镇小学中心校组织的足球比赛,在教练员张辉的指导下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获得了镇小学比赛第二名。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本学期我校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面前也有不足的地方,问题有如下不足之处:
1、由于学校我校师资力量不足。(十位教师就有两位代课教师)制约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地开展。
2、班级管理方面,个别班主任责任心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