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

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5 14:27: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

篇1

关键字: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安全检测

Abstract:

Alongwith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ndustries,themultitudinousenterprisehasestablishedtheirowninformationsystemusingtheInternettouseeachkindofinformationresource.Butwhileweenjoytheinformationindustriesdevelopmenttotaketoourconvenient,wealsofacedthehugerisk.Oursystempossiblysuffersviralinfection,hacker’sinvasion;thisallmaycreatemassivelosstous.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dthetechnicalsecurityhiddendanger,whichtheinformationsystemfaces,andproposedtheeffectivesolution.

Keywords:InformationsystemInformationsecurity

StatusauthenticationSafeexamination

一、目前信息系统技术安全的研究

1.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企业信息安全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7072家被调查单位中有4057家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占被调查总数的58%。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由于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总数的“%,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

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的单位建立了安全组织,有2%的单位请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调查表明,认为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高”和“一般”的比较多,分别占44%。但是,被调查单位也普遍反映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

2.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主要是:

从安全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正确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安全防范要确保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各种网络资源(资源、实体、载体)稳定可靠地运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储、传输、应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预防内部犯罪。

二、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网络层安全措施

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通过VPN,将企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而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②入侵检测技术

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和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基于主机的监测。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这种系统经常运行在被监测的系统之上,用以监测系统上正在运行的进程是否合法。最近出现的一种ID(IntrusionDetection):位于操作系统的内核之中并监测系统的最底层行为。所有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可以被用于多种平台。网络型入侵检测。它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eMode),对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C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bnormally-Based)。

(二)服务器端安全措施只有正确的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才能使其在安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以WIN2000SERVER为例。

①正确地分区和分配逻辑盘。

微软的IIS经常有泄漏源码/溢出的漏洞,如果把系统和IIS放在同一个驱动器会导致系统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远程获取ADMIN。本系统的配置是建立三个逻辑驱动器,C盘20G,用来装系统和重要的日志文件,D盘20G放IIS,E盘20G放FTP,这样无论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目录和系统文件。因为,IIS和FTP是对外服务的,比较容易出问题。而把IIS和FTP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上传程序并从IIS中运行。

②正确

地选择安装顺序。

一般的人可能对安装顺序不太重视,认为只要安装好了,怎么装都可以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管理员思想上的松懈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Win2000在安装中有几个顺序是一定要注意的:

首先,何时接入网络:Win2000在安装时有一个漏洞,在你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后,系统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但是并没有用你刚刚输入的密码来保护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你再次启动后,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DMIN$进入你的机器;同时,只要安装一完成,各种服务就会自动运行,而这时的服务器是满身漏洞,非常容易进入的,因此,在完全安装并配置好Win2000SERVER之前,一定不要把主机接入网络。

其次,补丁的安装:补丁的安装应该在所有应用程序安装完之后,因为补丁程序往往要替换/修改某些系统文件,如果先安装补丁再安装应用程序有可能导致补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IIS的Hot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装,尽管很麻烦,却很必要。

(三)安全配置

①端口::端口是计算机和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接口,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仅打开你需要使用的端口会比较安全,配置的方法是在网卡属性——TCP/IP——高级——选项——TCP/IP筛选中启用TCP/IP筛选,不过对于Win2000的端口过滤来说,有一个不好的特性:只能规定开哪些端口,不能规定关闭哪些端口;这样对于需要开大量端口的用户就比较麻烦。

②IIS: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所以IIS的配置是我们的重点,所以在本系统的WWW服务器采取下面的设置:

首先,把操作系统在C盘默认安装的Inetpub目录彻底删掉,在D盘建一个Inetpub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D:\Inetpub。

其次,在IIS安装时默认的scripts等虚拟目录一概删除,这些都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我们虽然已经把Inetpub从系统盘挪出来了,但这样作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需要什么权限的目录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建,需要什么权限开什么。特别注意写权限和执行程序的权限,没有绝对的必要千万不要给。

③应用程序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必须指出的是ASP,ASP和其它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我们不需要IIS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映射,删除所有的映射,具体操作:在IIS管理器中右击主机一属性一WWW服务编辑一主目录配置一应用程序映射,然后就一个个删除这些映射。点击“确定”退出时要让虚拟站点继承刚才所设定的属性。

经过了Win2000Server的正确安装与正确配置,操作系统的漏洞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同时增加了补丁,这样子就大大增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

虽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措施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我们切不可马虎大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网络安全知识、采取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防御真正金汤。

参考文献:

刘海平,朱仲英.一个基于ASP的在线会员管理信息系统.微型电脑应用.2002(10)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NetEye防火墙使用指南3.0,1-3

贾晶,陈元,王丽娜编著,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第一版,1999.01,清华大学出版社

EricMaiwald,Wi1liEducation,SecurityPlanning&DisasterRecovery,2003,Posts&TelecommunicationsPress,PP.86-94

杨兵.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及其在宝钢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学位论文).辽宁:东北大学,2002

篇2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相关控制措施,让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其免遭破坏,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使用性。ISO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是指数据的可用性、完善性、真实性、严密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网络安全是指源于网络运行和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物理线路以及使用服务安全、连接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等相关内容。计算机用户希望个人信息和商业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被电脑黑客利用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侵犯或损害其隐私和利益;而网络运营商和管理者则是为了避免出现非法存取、拒绝服务攻击、病毒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被非法控制和非法占有等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使网络信息的读写、访问等操作能够受到保护和控制,禁止和抵御网络黑客的攻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了所有计算机网络用户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和共享性,再加上系统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使得计算机网络极易受到攻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系统性漏洞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是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电子辐射泄漏是计算机网络硬件中存在的重要安全隐患。它会使计算机网络中的电磁信息被泄露,从而导致信息泄密、窃密、失密。此外,计算机安全隐患还体现在信息资源通信方面。计算机网络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而此类活动一般会通过网络硬件设备(比如电话线、光缆、专线和微波)来实现。另外,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会为计算机系统埋下安全隐患。从严格意义上讲,一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都存在漏洞,而漏洞为黑客提供了攻击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条件。当前,各种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就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性漏洞进行的攻击,所以,要重视系统性漏洞存在的客观性和威胁性,认真解决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漏洞。

2.2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缺陷入侵计算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用户密码窃取和账户非法使用等。黑客入侵的方式有IP地址欺骗、病毒、口令攻击和邮件攻击等。黑客使用专门的软件,利用系统漏洞和缺陷,采取非法入侵的方式实现对网络的攻击或截取、盗窃、篡改数据信息的目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常依赖于密码设置,所以,一旦黑客完全破解了用户的账户和密码,就很容易突破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防御和权限限制,进而给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2.3计算机病毒

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网络会出现运算速度低和处理能力下降的情况,进而出现网络状态不安全的情况,还会给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带来严重的威胁,部分病毒甚至会对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造成致命的损伤。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经常备份数据。这样,即便计算机网络被破坏,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会造成损失。②加强DBA和用户的安全意识。DBA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防止用户越权访问。当用户需要交换信息或共享时,必须执行相关的安全认证机制。③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3.2信息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目前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运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保护内网资源。防火墙是一种可以强化网络访问控制的设施,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网络数据。防火墙常置于网络入口处,保证单位内网与Internet之间所有的通信均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3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依据某种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数据转换成密文,并传输和存储。接收者只有使用相应的密钥才能解密原文,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密。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保护技术措施中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对称性加密技术和非对称性加密技术两类。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出现得较晚,其安全保护作用更强。将数据加密后,机密数据不会被简单地破译,即使黑客侵入系统,也无法破解明文,无法窃取或篡改机密数据。

篇3

2虚拟专用网络的主要技术

2.1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虚拟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是把网络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播,完全稳固的网络数据通道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网络技术方面隧道技术就是将局域网数据包重新包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包之中,保证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可以顺利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所以将互联网中的数据包进行编辑的过程就被称为隧道技术。

2.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虚拟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加密技术就是对隧道技术的一种保护,如若没有加密技术,不良用户则会截获在虚拟专用网络之中的数据包,盗取其中的数据内容,对数据传输者造成损失。因此加密技术成为虚拟专用网中与隧道技术同样重要的一项技术,对于数据的保护不容有失。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虚拟专用网络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是使用密码认证和使用者名称为验证的一种技术,是相对简单的认证。

2.4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是通过SKIP和ISAKMP所组成的,有效的保障了公用数据在互联网中传播的安全。SKIP通过对Diffie演算法则的利用,使密钥在互联网之中进行传播;但是在ISAKMP之中,密钥是具有公开性的。

3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3.1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间的应用

企业虚拟局域网是部门间相互应用的统称。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分支行企业的局域网连接,实现网络中企业信息的安全共享,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拓展企业影响力。企业网络信息得以优化提升。

3.2远程员工和企业网间的应用

远程员工与企业网之间的互动被称为远程访问式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主要用于采购人员和企业销售在系统中传入信息,共享给企业其他远程员。具有低廉的构建成本与高效的安全性。

3.3企业和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间的应用

企业和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间需要共享很多信息,但是企业又不能将所有信息共享,所以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将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需要的数据放在共享文件之中,利用防火墙隔开保密信息,使得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可以访问到有效信息,同时保护了企业内部信息。

4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的应用

现在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企业发展,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精简细化,突破传统信息化管理的空间限制,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同步化的目标。经由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管理,解决传统空间的约束力,拓宽了信息通路问题。因此利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安全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5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在宽带技术与企业信息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当今社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也随之取得极大的发展空间,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随着时间的前进不断的成熟,其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也不断的提升。随着电信行业的日渐低迷,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逐渐转移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之上,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成为新兴产业的亮点,并且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市场所占份额也逐步上升。虚拟专用网络产品不断汇集,现阶段以有效结合防火墙的软件虚拟专用网络产品与复合型虚拟专用网络设备为热点。故此,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之中广泛运用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将会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中的新热点。

篇4

4G网络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的第四代的简称,4G网络技术经历了1G、2G、3G的发展。4G网络技术是及3G与WLAN于一体的,可以快速的对数据进行传播,可提高高质量的传播声音、图画、视频等内容[1]。目前的4G网络技术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该技术包括TD-LTE以及FDDLTE这两种形式,但是目前发展着的4G网络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不能被称作4G网络的,该技术还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要求的IMT-Advanced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国际电信联盟认为现在只是3G到4G之间的过渡时期,因为其LTE只达到3.9G。4G网络技术的在真正意义上要达到在20MHz的宽带上使用,这是我们目前运营商所难于达到的水平,因此最后ITU才将TD-LTE、FDDLTE、WIMAX以及HSPA+这四种技术定义规范为现阶段的4G网络范畴。4G网络技术具有系统的网络结构。其主要的网络结构浅谈4G网络安全技术唐建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的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为了跟随时代的步伐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4G网络应运而生。4G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是3G网络在技术上的革新与升级,4G网络技术的诞生为实现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不断的享受着超快捷的、高科技术的网络体验,但是4G网络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本文针对4G网络的发展现状作出分析,提出4G网络与其他网络软件的不同以及具有的其优越性能、浅谈4G网络安全怎样在技术上革新来完善4G网络的缺陷。【关键词】4G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可分为物理网络层、中间网络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可以为4G网络技术提高整接入和路由选择的功能,这些都是由有无线网络构建的。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对相对的地理位置进行转换,以及对4G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的功能。物理网络中间层与中间环境层都具有较为开放性,对于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插入设备的开放的。目前我国4G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机制还未完全的建立,在4G网络技术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如何能够对4G网络技术完全的掌握,对整个4G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

二、4G通信网络安全漏洞和问题

2.1在4G网络技术面临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开发,我国目前也进入到在4G网络技术发展的潮流之中,但是随着在4G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其漏洞也日益的暴露,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其中主要的安全问题包括在4G网络技术规模的扩大、通信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来自网络外界的安全威胁。网络规模的扩大顾名思义及时指网络的使用范围的扩展面积较大,网络的管理系统已经跟不上网络拓展的步伐,这样就导致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来自外界的网络危险,这些威胁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网络病毒的传播以及4G网络存在的相关漏洞导致黑客入侵等方面,其中单纯的从手机病毒方面来讲就存在着很多的安全威胁,手机病毒可以分为短息类手机病毒、蠕虫类手机病毒以及最常常发生的木马类手机病毒,这些来自与外界的网络安全危害会对在4G网络技术使用者造成威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的制约着在4G网络技术安全的拓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

2.2在4G网络技术的存在的安全漏洞问题

2.2.1统一安全标准化问题目前我国的4G网络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有效的统一化管理,同时在4G网络安全技术还难以与其他的移动通信相兼容,难于做到与全球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安全的、无缝隙的漫游,这样会使得移动用户在使用上产生诸多的不变[1]。

2.2.2在4G网络安全发展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在4G网络技术是3G网络的升级版本,但是以上也介绍了在4G网络技术并未达到相关的技术水平,在4G网络技术的覆盖尚未达到全面的覆盖,两个覆盖的区域不能相互的兼容,同时难以保证4G网络技术的覆盖区域的安全性能。

2.2.3在4G网络技术的安全容量上受到限制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严重的制约着手机的下载速度,虽然4G网络技术的下载速度要比3G的速度快很多,但是受4G网络技术系统限制的同时手机用户不断的增加,网络的下载速度将会逐渐的降低,同时下载的文件是否都具备安全的性能这些都不能保证,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被列为保证4G网络安全发展研究的重要解决问题之一。

2.2.4在4G网络技术在设备上难以达到更新4G网络技术是3G网络技术的技术上的演进,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目前我们的无线基础设施难以满足4G网络技术安全的发展,如果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那么将会面巨大的市场投入,所有的无线基础设施都要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和更新,目前落后的无线基础设施已经严重的阻碍着4G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无线基础设施的安全也难以保证,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2]。2.2.5对于4G网络安全技术的各方仍需加强虽然目前我国4G网络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但是在4G网络安全技术的设计、安装、运营和维护上仍出现较多的问题,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是推进我国4G网络技术安全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于安全技术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强监督,4G网络技术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避免这些状况的出现对4G网络技术日益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为保证4G网络技术安全发展实施的相关措施

目前我国的4G网络技术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在应用安全上存在的隐患,一旦这些问题的出现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效果,这就需要调节好各个方面,一方面运营商设置严密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相关设备开发商也要加强4G网络技术的安全机制的研发工作,最后4G网络技术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4G网络技术安全的发展下去。以下就是针对保证4G网络技术安全发展给予实施的相关措施。

3.1建立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

想要不断的推进我国4G网络技术的发展,就要做好相关的安全方法措施,不断的分析目前4G网络技术的安全需要,确定网络安全发展的目标,保证移动平台硬件与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的完整性,明确ME使用者的身份权限,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有效的对USIM以及EM存储书籍进行监控,与此同时保证存储在USIM、EM数据的完整新和隐秘性。

3.2密码体制的改变以及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目前的移动通信安全体制通常采用私钥密码的单行体制,这样的体制难以全方位的保证4G网络技术的安全,应该针对不同的安全特征与服务,采用公钥密码体制和私钥密码体制的混合,与此同时加快公钥的无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CA为认证中的核心安全认证体系[3]。

3.3发展新型的4G网络技术

密码技术想要推进4G网络技术安全的发展就必须发展新型的4G网络技术密码技术,开发量子密码技术、椭圆曲线密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移动通信系统,提高加密算法和认证算法的自身的抗攻击能力,保证4G网络技术在传输机密信息时的完整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可用性。

3.4用户加强4G网络技术安全的防范意识

为保证4G网络技术的安全有效的发展,单纯的靠开发商、管理者等各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使用者能否安全的使用才是在4G网络技术发展中最不能忽视的环节,为了提促进4G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用户自身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去访问不安全的网站,不下载具有病毒危害的文献,平时及时的清理手机中的垃圾,做好病毒的查杀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方法外界安全隐患的入侵。3.5其他的安全策略4G网络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移动性以及相互兼容性,要想做到4G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就必须协商机制,保证无线网络协商和移动终端共同的开发和合作,不断的把可信移动平台作为安全问题的防护理念,通过安全的检测、可信任的启动和相应的保护存储等网络安全方式来加固硬件平台[4]。

篇5

黑客攻击是网络安全威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威胁形式,黑客攻击一般情况下带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他们不以破坏高校网络系统资源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取某种高校资源。高校网络资源由于其内容丰富,其一些资源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机密信息等,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因此高校网络常常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1.2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高校网络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其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高校网络可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交流,同时也通过网络的外界连接,拓展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但是外部网络环境含有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常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减少高校网络安全

影响网络安全的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很多,除了计算机基础安全硬件设施外,其还包括一些网络软件系统。①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介于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的,用于防止外来不安全因素入侵的一种安全防御设备,防火墙通过对进出网络数据的检测,分析其是否符合安全数据流,如果其不符合,防火墙就会阻止其进入网络系统,对防火墙本身来说,其具有非常强悍的抗外来网络攻击的能力以及自我的免疫能力。②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对防火墙缺陷的补充,其可以对网路异常访问行为进行自主检测,并且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对检测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报告检测的结果。③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信息的编码以及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某种手段的处理防止信息被外界所窃取或者发生泄露的技术。目前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密码技术以及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三种。④漏洞扫描技术。计算机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因此其必然会存在安全隐患,漏洞扫描技术就是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扫描发现漏洞,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的技术。⑤杀毒软件技术。杀毒软件技术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杀毒软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的各个配置进行优化,防止其被外界病毒侵犯。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因素比较多,对此本文只是将经常应用的集中信息技术进行分析。

3.1防火墙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最早的信息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实现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将网络非为信任网络和非信任网络,防火墙对非信任网络进行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一般设置在高校校园网和外部网络的边界接口处,通过对网络内部的ARP数据包进行过滤,可以防止外部的非法ARP数据包入侵,保护高校网络安全。

3.2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是: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以及端到端加密。节点加密就是在信息的节点处进行加密保证高校信息的传输过程不被外界窃取;链路加密就是在高校网络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对高校的接受处进行加密设置,它加密保护是物理层面以前;端到端加密就是在高校内部网络信息端和外界网络端同时进行加密,以此保证整个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不被外界所窃取和发生泄漏。数据加密技术主要表现在:

3.2.1密钥密码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高校网络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密钥密码技术,然而由于高校网络资源使用的对象比较多,因此单靠私钥密码是不能很好的保护高校网络安全的,私钥具有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对此在高校网络安全保护中要采取公用密钥与私用密钥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3.2.2数字签名认证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技术,其主要包括口令认证和数字认证两种形式,口令认证一般操作简单,而数字口令则是通过加密技术实现,高校网络资源中心在传递信息资源的时候会通过加密技术来识别信息传递方的身份,如果传递方的身份没有经过认证,那么高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拒接接受信息,进而避免不安全信息的侵入,保护高校网络资源的安全。

3.3入侵检测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目前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联动是高校网络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弥补防火墙技术进行防御的缺陷,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内部网络和外部环境的行为识别做出相应的反映,并且提供帮助的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对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对高校网络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在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时在校园网的安全中心部署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将探测端安装在网络核心交换机处,这样就可以对网络访问行为实施全局的监控。在用户终端上,可以部署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主系统日志、安全日志及应用程序日志的分析,发现对终端的攻击行为。

3.4杀毒软件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杀毒软件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防御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术,高校网络系统主要有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形成,因此需要在服务站进行杀毒软件系统的安装,不定期对工作站进行检测,分析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其次在网络服务器中要采取可装载形式的防病毒模式,对病毒进行扫描,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53-02

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前提下允许其他用户动态接入空闲频谱,这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但认知无线电技术由于引入了频谱感知、智能学习、动态频谱分配等新技术,从而带来了诸如模拟授权用户攻击、自私行为攻击、虚假反馈攻击等各种全新的安全问题。而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安全问题将影响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最终商用化。因此,对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认知无线电技术简介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最早由Joseph Mitolo博士提出,他指出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感知自身周围环境,进而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来改变发射机参数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学习能力、决策和自适应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 

认知无线电确立了三个基本任务: 

①频谱感知:认知用户的接收端感知周围的无线频谱环境,测量并估计环境中的干扰温度,筛选可用的频谱。 

②信道估计:根据环境中的干扰温度信息,实时计算出各个子信道的信道容量。 

③动态频谱资源管理:认知用户的发射端根据已知的空闲频谱和信道容量信息,动态调整其发射频率和功率,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 

认知无线电网络通过允许非授权用户自适应的感知授权频谱,并机会式地使用空闲频谱,使得非授权用户可以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接入传输条件更好、带宽更宽的频段,从而可以极大的改善频谱利用率。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解决当前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2  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随着各类无线设备的出现,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在无线通信中 “认知”概念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无线网络安全隐患,是认知无线电网络能够实现商用的一个难题。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安全性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随着频谱感知、智能学习、动态频谱分配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引入,其除了需要面对传统无线网络安全威胁,还面临着诸如模拟授权用户攻击、自私行为攻击、虚假反馈攻击等各种全新的安全问题。 

目前,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防御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某种具体技术的安全性,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认知无线电安全体系。但也已有研究和相关文献[1]涉及了该方面,为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1  物理层攻击行为 

 认知无线电网络在物理层引入了全新的频谱感知和频谱切换技术,认知用户可以通过频谱感知和切换技术检测和筛选可用的空闲频谱加以利用。因此,除了面临传统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威胁外,认知无线电网络物理层中还因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而面临一系列新的安全威胁。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 

①模拟授权用户攻击[2](Primary User Emulation Attack,PUEA)当网络中的恶意节点检测到一个可用空闲频段时,其通过发送与授权用户信号特征相似的传输信号,从而达到独占此空闲频段的目的。 

②干扰授权用户攻击[3](Primary Receiver Jamming Attack)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存在恶意节点参与到网络的协作数据传送过程中,造成对授权用户接收机进行连续干扰。 

2.2  链路层攻击行为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链路层负责将检测到的空闲频谱分配给需要的认知无线电用户,其需要在确保在一定公平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因此认知无线电网络链路层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是如何确保信道分配的公平性。 

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攻击行为是: 

①自私(恶意)行为攻击[4](Selfish Behavior Attack)自私节点以损害网络整体性能为代价,通过修改频谱分配的效用函数来提高自身性能,但同时也会造成其他认知用户可用频谱资源减少。 

②饱和控制信道攻击[5](Control Channel Saturation Attacks):恶意节点通过持续不断发送伪造的控制信息,从而达到公共控制信道数据饱和、网络整体性能下降的目的。 

③虚假反馈攻击(False Feedback Attack):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向其他认知用户反馈虚假的频谱感知和分配信息,从而达到影响频谱感知准确性和频谱分配公平性的目的。 

2.3  网络层攻击行为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网络层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为对路由信息的篡改和破坏,如拜占庭黑洞攻击(Black Hole Attack)、急速泛洪攻击(Flood Rushing Attack)、虫洞攻击(Wormhole Attack)等。此外,随着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引入,致使环境中的每个接收机都存在多个可用信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确保一跳链路的双方使用相同的信道,各个节点在进行路由选择的同时还需要对信道进行选择。认知网络中的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虚假的路由和信道信息,从而误导用户选择错误的路由和信道,达到信道间干扰严重,网络整体性能下降的目的。 2.4  高层攻击行为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高层攻击行为包括对传输层的攻击和对应用层的攻击。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高层结构与传统无线网络类似,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空中接口部分。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会话劫持攻击(Session Hijacking Attack)、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DoS)、恶意代码攻击(Malicious Code Attack)等。 

3  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性分析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物理层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模拟授权用户攻击,2006年R.Chen、J.M.Park提出了模拟授权用户攻击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当网络中的恶意节点检测到一个可用空闲频段时,其通过发送与授权用户信号特征相似的传输信号,从而达到独占此空闲频段的目的。 

通过相关研究证实传统的频谱检测方法很难有效解决该威胁,因此R.Chen、J.M.Park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确认的频谱检测方法来解决此种威胁,该方法包括两种位置确认方的验证算法:距离比验证和距离差异验证。实验表明上述两种算法均可以检测到网络中是否存在恶意攻击者,但还需提高其检测的准确性;解决该类威胁的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在授权用户信号中加入用于计算哈希值的原始数据,认知用户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做哈希值计算,通过比对计算结果同预先保留的参数值来确定其是否为恶意节点。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物理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在于改善频谱感知技术来实现频谱利用的安全性。为确保认知用户获取环境中频谱使用情况的准确性,可以建立实时无线电环境数据库,通过将感知信息与数据库比对,可以有效减少类似模拟授权用户攻击和虚假反馈攻击对认知无线电网络造成的安全威胁。 

 认知无线电网络链路层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如何确保信道分配的公平性。目前,对认知无线电网络链路层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自私行为攻击。因此,可以在认知无线电信道感知和分配中引入信誉机制,其设计可以借鉴Ad Hoc网络中引入的信任/信誉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各节点的行为信息,综合该节点之前参与频谱感知和分配过程中信誉度的历史记录,从而进行相关信誉度的计算,然后数据融合中心利用信誉度来对所有节点的汇报结果进行可信度区分,最后通过激励或惩罚机制来使各节点间加强协作,减少自私行为,让信誉度高的认知用户在频谱分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频谱感知和分配的公平性。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公共控制信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它能实现认知无线电网络各节点交换本地信道信息。对于公共控制信道的攻击会造成网络通信效率急剧降低甚至瘫痪,因此必须确保公共控制信道及信道中信息的安全性。 

解决公共控制信道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①可以通过在各节点间建立可靠的频道列表来确保信道的安全; 

②通过引入加密认证体系使在认知无线电网络节点(接受、发射端)实现双向认证来确保信道的安全。 

③可以借鉴Ad Hoc网络中的节点分簇机制[6],相关节点用户自行组成一个本地协调组。 

每组用户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公共控制信道的多跳网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防止由于控制信道拥塞造成的中断,有效改善饱和控制信道攻击。 

4  结  语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安全问题将影响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最终商用,而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其它无线网络安全性技术,针对认知无线电本身特点,最终完善其相关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 Jack L.Burbank. Security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The required e 

volution in approaches to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9. 

[2] 崔国华,卢社阶.Ad hoc网络中基于多径路由协议的信誉机制[J].通信   学报,2008,(5).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 Wang Changdal,Ju Shiguang. Multilevel security model for ad hoc ne 

tworks.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8,(2). 

[4] 孙丽艳.基于激励机制的认知无线电自私行为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   发展,2009,(10). 

篇7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及家庭等。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应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在使用互联网时应注意以下几项不可靠的安全性。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一个支撑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可靠安全性,是计算机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 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像这些远程调用、文件传输,如果生产厂家或个人在上面安装间谍程序,那么用户的整个传输过程、使用过程都会被别人监视到,所有的这些传输文件、加载的程序、安装的程序、执行文件,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的隐患。所以,建议尽量少使用一些来历不明,或者无法证明它的安全性的软件。 

(3)操作系统有守护进程的防护功能,它是系统的一些进程,总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现。所谓的守护进程,就是监控病毒的监控软件,当有病毒出现就会被捕捉到。但是有些进程是一些病毒,碰到特定的情况它就会把用户的硬盘格式化,这些进程就是很危险的守护进程,平时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后,它才发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统守护进程被人为地破坏掉就会出现这种不良的安全隐患。 

(5))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时,操作系统提供远程调用功能,所谓远程调用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一个大型服务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的服务器执行,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问题。尽管操作系统的漏洞可以通过版本的不断升级来克服,但是系统的某一个安全漏洞就会使得系统的所有安全控制毫无价值。当发现问题到升级这段时间,一个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个网络瘫痪掉。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期间有着许多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每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每一课堂教学时,可设计来调节课堂气氛,这种设置的时机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参考文献: 

篇8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体系。

综观“三网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要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论文写作,切入点。也就是广电、电信企业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其中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国有电信企业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

显而易见,随着政策和体制的理顺,广电网的核心—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三网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电信网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从事相关业务。有线电视网有着其它网无法替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途径便捷,有线电视网从自己的传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出发,通过双向化改造和业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承载,不仅可以在家庭拥有量最大最普遍的电视机上,而且还能够在多屏(电视机、手机、电脑)之间实现业务切换;其二,信息权威,有线电视网络是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和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是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具有公认的信息公信力,拥有保障信息的正确性、权威性的体制和机制,由有线电视网络主导的三网融合在信息服务提供、利于各行各业和个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其它基础网络,有线电视网是独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从建网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其四,内容丰富,依靠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雄厚的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容和服务的集成和分发平台和海量的媒体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广电内容服务的优势。

广电网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就“三网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联网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个别城市真在试点,但大多数特别县级城市还应加强和加快网络建设的改造和统筹规划,重点是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就国家管理部门加紧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从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论文写作,切入点。为了迎接三网融合,零散分布在国内各地的网络需要整合起来。

广电网要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要把确保网络安全、文化安全贯穿于“三网融合”的全过程,要做到同步同进、并重并举。按照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机构和技术监管系统,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广电主管部门要将IPTV、手机电视业务纳入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范围,切实加强监管。论文写作,切入点。

同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要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广电要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改革步伐,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和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论文写作,切入点。

广电网要适应“三网融合”后的新体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技术创新,就是改造现有的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2)体制创新,就是通过组建的国家级网络公司来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

(3)服务创新,就是在内容方面要开发多种业务形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多个层面的,它不光是一个网络的技术和物理的转变。论文写作,切入点。它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在网络方面要加快升级改造推动广电网的传播方式,从过去的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往宽带化、双向化、全程全网方向发展;

(2)在业务方面克服过去的互联互通不足、开放性不够,往开放化、共享化、联通化方向发展;

(3)在终端方面要克服过去网络分散、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加强网络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台的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标准化、智能交互化方面发展;

(4)在用户方面要转变过去的单一服务方式,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5)在运营方面要完善广电网的体制机制,要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终实现在内容、业务、网络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网络。论文写作,切入点。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要在上述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设下一代广电网要达到的目的:形象地说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它可以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去获取他想要的内容和信息,通俗的讲就是在全国的广电网上建一张互联网。

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处理也不在是单机处理数据而是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传输的处理,然而网络技术隐藏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断突出,所以安全防范策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复杂的问题。

1 网络安全的概述及要求

1.1 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体系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安全保护,网络系统资源不会受到攻击,网络系统能够可靠稳定正常运行。网络安全是涉及到多方面综合性的问题。

1.2 网络安全的要求

1)数据保密性:数据不泄露给非授权对象并进行利用的特性。

2)数据完整性:网络中存储的或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不遭受任何形式的修改、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审查性:指合法用户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在系统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应留有痕迹,保留必要的时限以备审查。

4)可控性:授权的用户在授权范围内对数据的传播及行为方式具有控制能力。

5)访问合法性:指得到授权的用户在需要时并按需求访问数据,请求的服务不被拒绝,阻止非授权的用户使用或访问网络资源。

2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常见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为病毒、黑客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提供机会,所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以及防范措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威胁系统漏洞。由于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和错误,这就成为一种不安全的隐患,让不法者利用,一些恶意代码会通过漏洞很容易进入计算机系统对主机进行攻击或控制电脑。所以在使用电脑时,要及时安装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来修复系统漏洞。

2)欺骗技术攻击。

通过欺骗路由条目、IP地址、DNS解析地址,使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或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来攻击服务器,从而造成缓冲区资源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计算机设置为网关IP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转发异常而使某一网段无法访问。例如局域网中ARP攻击包问题。

3) “黑客”的侵犯。

“黑客”就是一种在网络中具有破坏性、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性,通过网络利用系统漏洞等方式非法植入对方计算机系统,一旦进入计算机中,用户的主机就被黑客完全利用,成为黑客的超级用户,黑客程序可以被用来窃取密码、口令、帐号、阻塞用户、电子邮件骚扰、篡改网页、破坏程序等行为,对用户主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网络安全的危害甚至超过网络病毒攻击。

4)计算机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是危害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病毒程序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对待网络病毒的攻击,减少对个人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破坏,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5)网络物理设备故障问题。

网络中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防雷系统、抗电磁干扰系统、网络环境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每个环节设备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网络故障。所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测设备、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产品是网络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

6)网络管理缺陷问题。

如果管理不严格,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如用户名和口令设置不妥,重要机密数据不加密,数据备份不及时,用户级别权限划分不明确或根本无级别限制,就容易导致病毒、黑客和非法受限用户入侵网络系统,让数据泄露、修改、删除,甚至使系统崩溃。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常用策略

1)进行数据加密策略

要保证数据信息及在网络传输中的保密信息不提供给非授权用户进行更改、窃取、删除等,应该对数据信息实行加密技术,即使数据被人截获,没有密钥加密数据也不能还原为原数据,网络数据的安全从而得到保证。加密方法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

2)运用入侵检测策略

人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和被攻击现象的行为。入侵检测技术中它不仅能检测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能检测内部用户中未授权的行为,通过日志管理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行为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目前主要有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系统行为模式和入侵特征的检测。 转贴于  3)采用病毒防护策略

在网络中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和方法很难清除病毒,必须要适合网络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和方法。如局域网中用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各种用户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互联网相连中的网关的防病毒软件。用与电子邮件服务器平台中的邮件防病毒软件。一个合理安全的网络应该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建立完备的防病毒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品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4)利用网络防火墙策略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通过对两个安全策略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访问行为控制,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主要用来对外部传输的信息进行检测,这样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重要一个环节。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

5)利用漏洞扫描策略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本地或异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它通过执行攻击各种服务的端口,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反应,对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其中漏洞。这项技术的具体实现就是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扫描程序可以对现存的漏洞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出。对于扫描的结果可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6)利用系统容灾策略

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不仅要有检测和防范措施,还必须具有当一旦发生突发性灾难保证数据不丢失和全面及时恢复系统的技术,才能完整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分为离线式容灾(数据备份)和在线式容灾两大类。离线式容灾主要通过数据备份来实现,它是数据保护的最后防范,不允许有任何失误。但存储介质安全性差,数据恢复比较慢,实时性较差。在线容灾使用两个主机的存储介质进行复制数据,一个放在本地主机,另一个放在异地主机,二者通过IP地址相连,本地存储介质供本地备份系统使用,异地容灾备份存储介质实时复制本地备份存储介质的重要数据,这样构成完整的数据容灾系统,也能解决数据库容灾功能。在线容灾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恢复。

网络安全远不止上述几种策略,还有虚拟网专用网络技术、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上网行为管理技术、降低物理风险等,这里就不详细论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是个系统的防御问题,随着网络发展飞速和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针对各种网络安全新技术将会不断产生和应用。

4 结束语

网络应用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综合的工作任务。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防范意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构造全方位的防范策略机制,就能确保网络系统在理想的状态下运行。

参考文献:

篇10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从技术上来说,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PKI技术等。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二)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技术比较灵活,更加适用于开放的网络。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免,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免,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由其中一个推知另一个,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目前,广为采用的一种对称加密方式是数据加密标准DES,DES的成功应用是在银行业中的电子资金转账(EFT)领域中。2.非对称加密。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

(三)PKI技术。PKI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恰恰成为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的首要选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而进一步保护客户的资料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络的不安全性。1.1网络的开放性,由于现代网络技术是全开放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攻击。这其中可能存在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也有肯那个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也包括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等等。1.2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这也为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三)防火墙的局限性。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篇11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从技术上来说,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PKI技术等。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二)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技术比较灵活,更加适用于开放的网络。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免,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免,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由其中一个推知另一个,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目前,广为采用的一种对称加密方式是数据加密标准DES,DES的成功应用是在银行业中的电子资金转账(EFT)领域中。2.非对称加密。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 

    (三)PKI技术。PKI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恰恰成为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的首要选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而进一步保护客户的资料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络的不安全性。1.1网络的开放性,由于现代网络技术是全开放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攻击。这其中可能存在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也有肯那个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也包括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等等。1.2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这也为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三)防火墙的局限性。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