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1 03:52: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精神文明建设举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篇1

一、分析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落实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近年来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居住人口的不断递增,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制约。

一是,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模糊。反映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道德风尚自然会提高,何需抓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搞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赚钱,不必搞精神文明。凡此种种模糊及错误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消极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放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努力。

二是,社会历史因素影响城市文明的程度。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还没有彻底消除,这必然给当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封建特权思想和专制作风、宗法礼教观念浓厚,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

三是,外来思想、文化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唯我独尊”、“个人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跟着感觉走”、“我行我素”的极端自由主义倾向;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倾向。这些倾向,对于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

因此,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情况下,我们探索、研究、制定和实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时,不能不正视这些因素和现状,只有充分认清这些消极、制约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内人员的社会公德。

二、制定目标:

目标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前提。一般来说,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希望达到的程度,就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工作目标。目标的确立越具体越明确越现实越好。作为一个城镇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其目标定位应该高一点,应与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寻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有机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和生长点。应在社区内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治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这样一个总目标下,来具体的细化、分解子目标。我们还可以确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制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范,形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既有方向又有可实际操作的工作思路。

三、建立网络体系:

为了保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整体推进;保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的贯彻,应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和依托各级党的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体劳动者协会,宣传、教育、文化艺术单位或团体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完整网络体系。在统一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规定,多层次、多渠道、互相联系、相对独立,形成具有周密组织形式的完整体系。这个网络的作用是疏通各方面的渠道,加强各个独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扩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增强整体能力和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四、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为新形势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需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作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特点:全面性、群众性、继承性。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讲文明,讲礼貌;爱清洁,讲卫生。做到这些,不仅有利于促进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区内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求社会成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基本任务。

从现实生活中看,凡是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在其背后都有个道德问题。要彻底解决社区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水平,就要紧紧抓住道德建设不放。比如,脏乱差的背后是个典型的社会公德问题。因此,整治脏乱差,整洁乱搭建和乱设摊、实行垃圾袋装化等举措举步维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问题。针对这个为题我们要做到:

1、教育与法治同步进行。

社会公共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引导,也要依靠法制,要做到教育与法治同步进行,要建立导向机制和监督机制,并且形成机制,发扬先进,祟尚高尚的社会公德,据弃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使之在社区内无立足之地。

2、确立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公民意识教育是围绕社区内成员的文明素养展开社会行为的规范教育,易于把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自觉,变成人们的自身素质,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对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比较在意,都希望得到他们的尊重。公民意识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怎样做一个好的公民,怎样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文明人,从中去不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一个成员形成自己是社区主人的主人翁责任感。

3、注意社会公德建设具有连续性、要常抓常新。

篇2

年初,我们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选准切入点,认真组织实施,使之由虚变实。围绕打造城镇靓丽名片,先后完成了城区至月亮湾湿地公园的景观大道和城区至银山工业园的大道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文苑商贸城、投资1200万元的豆制品基地商务中心大厦、投资4000万元的月亮湾休闲中心等8个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把农民向社区集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德洪庄村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春福盈社区目前已完成居民楼主体工程。西城头村投资7000万元的金城花苑社区二期居民楼工程和庄长巷、杜长巷、神长巷、李长巷四个村联合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月亮湾千户社区居民楼工程及伍庄村投资3000万元伍庄社区居民楼工程眼下正在紧张建设中。被誉为我市范围内生态保护最好、景点最集中、文化气息最浓、最典型的城河月亮湾湿地,现已硬化了湿地旅游观光路,安装了观赏性奇石,建起了管理房、农家乐别墅、栈道、观景台等设施。3月份成功举办了赏梨花、品豆花、游湿地节会,4月份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月亮湾湿地公园成功拍摄了《血染北沙河》的部分电影片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区分层次,抓好活动载体

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展一系列形象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成效明显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去。首先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学科技、用科技,并建起了6处农家书屋,买书、读书、藏书在全镇蔚然成风;其次是抓好细胞工程。在镇机关开展了七讲六好五热爱活动,在农村开展了 文明一条街、十佳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和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在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了做诚信老板、创文明企业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 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在团员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民兵中开展了爱心献国防活动,在窗口单位推行了文明用语和青年文明号、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提升了各阶层人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篇3

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按照“务实、管用、对路”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村镇)2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177个,文明校园38个,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100多户,“五好家庭”14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300多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以“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诚信、讲荣辱,树正气、树美德、树新风,促稳定、促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三讲三树三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报告会、演讲赛、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创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动、“美德新风进万家”活动、迎奥运、讲诚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十件实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全面启动了我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小区)10个。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经常组织省、市、县各级文艺团体为社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为全县50%以上的社区(小区)设置了体育健身器材。警务进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3、以实施“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建设一组文化墙;建成一个农家书屋;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一次送戏下乡;每年一次送电影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2008年全县建设文化墙及文化健身广场3.4万平方米,为农家书屋赠书7000余册,组建农村文体活动团队12支,赠送乐器50余件,送戏下乡87场次,送电影进村100余场次。在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通过教育引导、治理整顿、管理规范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全县30%的行政村建起了篮球、乒乓球等文化娱乐场所,20个村建起了高标准广播室。

4、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改造或新建了县文化大楼、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电影院、县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建成水景公园、北环广场、县门街广场、文化庆典广场、东方红路凝聚苑广场等文化休闲场所。狠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累计投资80多万元,在8个乡镇均建成了乡镇文化站。重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2008年村文化活动室建成10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骨干,以村文化活动室、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群众文化网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坚持把大型活动和分散的小型活动相结合,专业团队演出与群众自娱自乐相结合,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县级单位和乡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五月”音乐会、“夏日社区文化活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小型活动100余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鼓励支持群众组建村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管乐班等群众文化活动团队,为农民群众自娱自乐以及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开展奠定了基础。群众自发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全县群众自发的业余文化活动达400余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三、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三大战略”,推进“三个做大”,实现“三增一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新老问题也日益显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1.传统美德受到冲击,消极思想有所抬头。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部分群众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在自身最大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讲钱的消极落后思想,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

2.封建思想残余影响仍然存在。几千年来的封建习俗很难清除干净,许多发家致富的个体户,家里、门店里都供奉着财神,香火不断;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宗族势力依然存在,特别是以宗族势力介入农村的民主选举,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结婚彩礼也逐渐水涨船高,婚礼要车子、要房子、要排场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盲目的攀比风,使一部分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农村精神文明的阵地还比较薄弱。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以至部分村农民少知天下事。大部分行政村还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些村图书室没有专人管理,经常不开放。秧歌队、锣鼓队吸纳的多是中老年,对青年人没有吸引力。农闲时节,很多村民参与打麻将、挖坑,进行赌博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理严重滞后,一些村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相对于城区机关单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度相对较大,起点低、受益慢、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

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4、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亟待提高。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部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事。

四、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xx过去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布局中注意强调加快发展,无意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片面思想观念,“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既然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让路,还有些干部认为抓住了经济发展,就等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

2.投入不足。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靠乡镇,而乡镇财力无法解决农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资金,使得农村没有专门的精神文化传播阵地。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有主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干部,但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出现精神文明建设“闲时不愿意抓,忙时没时间抓”的不良现象。

3.群众不关心,参与意识不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缺少人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群众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群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那是领导的事”、“那是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的本职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种好自家的地,大多数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五、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既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又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思路、内容和措施,在不断创新中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针对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化创建内容。继续深化我县“三讲三树三促”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组织编印《文明市民公约》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发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和为载体,加大创建力度,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县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掀起创建。要继续开展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等,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县内媒体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特别是文明村创建、复查、动态管理机制,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例会、督办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究和讨论创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坚持把文明村创建同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城乡共建”,组织县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一对一”帮扶,努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及文化设施水平,使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场地,开展科教活动有课堂。

4、激活工作主体。我们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好、引导好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创设以“共建文明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识,推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篇4

一、基本现状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耐久地开展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年,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时进步

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近年来。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遥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时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时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短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维护国家利益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激进文化颇具特色

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县精深的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认识偏差。一些乡镇,1重视不够。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水平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缺乏,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基础单薄。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2投入缺乏。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缺乏。二是缺阵地。遥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颐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遥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主体缺乏。局部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3队伍不力。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缺乏,4观念不正。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要重视遥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干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规范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

篇5

精神文明建设涵盖面广,包括文化建设、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贯彻“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常抓常新,突出创建特色,丰富创建内涵。

按照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及《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神,省运管局制定了《__道路运输系统“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规划》,为了将部、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传递至全行业,实现上下联动的机制,省运管局连续几年举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班,要求各地市运管部门、局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和文明办主任参加,邀请省文明办、省厅文明办的领导讲解相关内容。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行业惯例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客观需要,在强化行业管理过程中,卓有成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规范行业外在形象。近年,省运管局逐步推行行业形象统一战略,提出统一规范服装,统一执法车辆标识,统一执法公示栏,统一挂牌执勤,统一执法行为规范的“五统一”。在此基础上,注重用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重点推进了基层单位文化场所建设。各地运管部门积极加强阅览室、陈列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场所建设,逐步改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单位还建立了荣誉陈列馆、展示馆等,充分展示道路运输行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就。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规范行业外在形象,寓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于外在形象之中,达到了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建立行业标识体系,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目的。

二是提高运管人员综合素质。组织运管战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编写《运管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旅客运输司乘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汽车客运站站务人员职业道德》等相关培训教材,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组织有关业务专家到企业、运管机构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巡讲;每年举办运政执法、客运管理、货运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培训班,切实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建设,召开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座谈会、运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形成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是大力宣传行业精神。省运管局党委将龙江交通精神确立为行业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道路运输站场、道路运输企业采取悬挂张贴以龙江交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开辟固定宣传栏宣传板,播发主题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龙江交通精神;通过在出租车和公交车醒目位置粘贴宣传标语,在有LED屏幕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上滚动播发宣传标语、宣传口号等形式,弘扬龙江交通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行业歌曲创作、展览展示、文艺晚会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广大干部职工认可、在行业及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作品,切实把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

篇6

《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第一句话就指出:“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这一定位,已经非常清楚地界定了邮政业所具有的公共服务属性。现今,精神文明建设以成为当今主题。那么,邮政行业该如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呢?

一、邮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1、坚持以构建文明邮政为目标

单位文明推动工作进步。根据“三个代表”思想要求,我局党政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税意进取,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努力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2006年预计全年业务收入完成312万元,完成市局下达年计划306万元的101.96%,比去年同期完成289.13万元增长7.91%;完成收差总额6万元,完成市局下达年计划收差6万元的100%,比去年同期完成-17.28万元减亏134.72%。力争达到200*—20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2、坚持以指导思想为中心

开展邮政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密围绕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述,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是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决策部署上来,保增长、扩需求、调结构、重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是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邮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加快邮件、快件传递速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安全方便快捷使用邮政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放心用邮、安全用邮、满意用邮。

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局严格遵循了同志的“三个服务”,实现了村村通邮、服务到家门,无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通信案件,这表明我局在邮政行业发展的态势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形象稳步提升的好景象。实现了服务一年比一年改善、通信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邮政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比一年加快,开创了连山邮政事业的新篇章,为服务山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以精神文明为载体、纳入邮政规划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思想道德建设、行风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切实取得创建效果,必须在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建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依托思想、文化建设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各组织团体的作用,才能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局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物质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罚。根据本局实际,成立了创建文明行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连山邮政局创建设文明行业实施细则》,使创建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实效,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以精神文明为载体、纳入邮政规划的重要举措。

4、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调整充实干部队伍,务必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充分调动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政工队伍。干部要带头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对那些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宣传。

我局通过组织职工认真学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岗位练功比赛,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服务水平和邮政业务技能都有着显著提高,大家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呈现了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团结奋进,努力拼博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队伍。

二、做好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通信权益.

2、坚持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坚持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打造安全、方便、高效的行业形象.

在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通信权益下,我局深入“树邮政形象、创优质服务”活动。坚持服务永恒的主题”,以解决群众关心而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有效措施,以端正服务态度,规范服务程序,做好全程全网服务,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为己任,真正做上一环为下一环节服务,内部处理为窗口服务,形成以前台服务为标志,后台服务为支撑,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格局,使邮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最终,根据市局和本局相关考核办法,各专业部门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努力实现无用户有理由和做好邮件处理和终端投递时限,确保用户满意率达到90分以上。真正实现了“服务质量是邮政的生命线”这一理念。

在坚持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打造安全、方便、高效的行业形象下,我局围绕创建目标开展系列树创活动。做到邮政对外形象规范化,塑造邮政新形象。根据省局印发的《广东省邮政服务形象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规范要求,邮政局所的标识、局牌、信筒、信箱统一规范;邮政局所内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承诺、资费标准规范上墙公布;邮政员工在工作时间规定统一着装,挂工号牌上岗;营业员主动站立微笑服务,并使用统一规范的服务用语,以庄重大方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

在坚持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下通过组织职工认真学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岗位练功比赛,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服务水平和邮政业务技能都有着显著提高,大家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呈现了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团结奋进,努力拼博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队伍。而且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为使我局文化建设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和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和鼓舞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斗志。

三、对今后邮政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

1、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近年来,邮政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经营、服务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始终坚持以经营、服务为中心的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把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创建精神文明的同时,我局充分发挥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作用,特别是特约督导员的监督检查作用,通过民意测验、媒体公示等方式,把创建活动置于社会和职工的监督之下,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最终,根据市局和本局相关考核办法,各专业部门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努力实现无用户有理由和做好邮件处理和终端投递时限,确保用户满意率达到90分以上。

2、以人为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篇7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8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9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10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只有抓住核心引领、深化内涵建设,重视全面渗透,搭建起一个脉络清晰、主次分明、严密且可行的实践体系,才能确保其实效性。

一、抓党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引领工作

党支部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核心领导的任务。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指引方向和模范引领的作用。做好支部建设工作无疑奠定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

1、抓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的素质和作风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工作的成效和精神风貌。作为领导干部,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能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只有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引导学校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进行,才能形成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谐文明的校园核心精神文化。

2、抓党员队伍建设

教职工中的党员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是思想先进、工作积极、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职工,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应该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带动校园精神文明缉拿设。

3、抓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依法办学的基本举措,也是维护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师队伍的良好素质。所以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二、以教育教学为切入点,深化精神文明内涵建设

1、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学校要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按照“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要求,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人格力量,树立起良好的师表形象。

2、课堂教学精细化,充分挖掘课堂教育德育资源

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意见》,引导各科教师深入发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狠抓德育工作,以活动促育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建设优良学风。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学生行为守则》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文明做事、礼貌待人,净化校园的风气。其次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将爱国主义、网络道德、法治观念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做到在活动中育人、在欢乐中品味。形成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的机制。

三、全面渗透,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效

1、重视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创设优美典雅育人环境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文明素养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还体现在衣饰着装外部形态上。对于学校来讲,建筑布局,内部设施、景观设计、环境卫生同样可以体现出学校的精神文化,发挥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所以学校无论在完备教育教学设施还是改善办公学习条件,或者美化校园环境等工作中都要体现文明、优雅、简朴、环保的精神风貌,让无声的环境激发美的感受,启迪智慧的思维。

2、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首先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定期开展安全知识专项教育,防震、防火等模拟演练,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指导纲要》,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3、做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定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定期召开校领导及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民主行风工作贯穿其中,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财务收支、干部选拔等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公开透明,合情合理。

篇11

十二年多来,青年文明号活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现代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建设有形载体、加强监督管理等切实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参与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开辟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成为当代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形式,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1994年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在窗口行业、工业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开展,广大青年参与这项活动,涌现出全国级青年文明号各级青年文明号无数个。

一、青年文明号活动重在精神文明建设

青年文明号活动始终贯彻“重在建设精神文明”的方针,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在岗位上实践职业文明。

1、精神文明建设是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的。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入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深入群众,青年文明号活动正是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抓起。

2、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有形、具体的载体。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虚功实做”,以办事业、抓工程的方式积极推进,必须以具体、有形的载体作为依托。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明朗化,构建起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3、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

先进人物是实践精神文明的榜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榜样的力量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青年文明号活动从一开始就注重发现、培育、宣传不同行业的典型,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此激励青年,影响社会,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精神文明建设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

青年文明号活动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作为考评基层青年集体的综合指标,始终坚持以效益论英雄,以贡献论优劣,形成了积极的导向。

5、精神文明建设有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生动实践

十几年来,这项活动从现场挂牌示范,到推行服务卡,到助万家,再向创建示范城试点工作迈进,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新路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1、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争取了部委支持,借助了社会力量,形成了团组织与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开展优质服务,扩大服务性消费,开拓了服务群众的新路子业。

青年文明号活动正是从服务入手,在服务上做文章,以优质服务赢得顾客,以优质服务来扩大服务性消费。

2、青年文明号活动狠抓优质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扩大消费,以服务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挑战,帮助企业增强信誉,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青年文明号活动从服务入手,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青年文明号活动推进着企业加强管理。

第二,青年文明号活动调动了人的积极性。青年文明号是优秀青年集体,其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就是职工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青年文明号活动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赢得良好信誉。

第四,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强化形象,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也得到显着提高。

4、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反过来,企业又对这项活动倾注更大热情,这就形成了持续发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