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进餐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3 13:28: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进餐礼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进餐礼仪

篇1

接着我用儿歌对文明进餐公约进行了讲解。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认真。孩子们真的理解了公约的内容吗?我心里真的没底。活动在幼儿进行文明进餐中结束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有很多问题存在。首先,在观看短片中,教师没有适当地引导幼儿观看,而是任幼儿自己发展。未对观察得不认真的幼儿及时提醒和关注。由于观察不仔细,在后面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回答不积极,气氛不活跃。其次,在同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由于小椅子摆放的关系,未能照顾到每个孩子,没有营造出翻阅解读的氛围。再次,老师解读大幅公约,只是我说你听的一个过程,没有真正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孩子未必都能理解公约的内容。

怎样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同老师们讨论后,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1. 在观看进餐短片时,我蹲在孩子的身边,适时用温和的语言、轻柔的手势引导幼儿观看短片。我发现孩子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能够发现很多细节。在接下来的回答问题中,孩子们发言积极、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回答的问题都能说到点子上。

2. 不坐小椅子,改坐地毯。在同文明小天使翻阅解读公约时,我把孩子们分成五组,每组一个文明小天使。五个小朋友一组围坐成半圆共同翻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公约,也能听到小天使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氛围。在小天使讲解完后,我请小朋友自己讲讲公约上的内容。这样,小朋友对公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 我对大幅的公约进行了讲解,使幼儿对公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当然不够。添加文明使者表演文明进餐礼仪,让孩子在小天使的进餐中感受文明礼仪,对孩子的心灵有一定的触动。在接下来的进餐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按照公约要求执行,做到了文明进餐。

通过两次活动的不断展示、反思、调整,活动的各环节和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的自主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规范意识,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篇2

关键词:营养常识;良性循环;礼貌;好奇心;交流合作

一、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引导方面的问题

1.体系设置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龄前的幼儿也开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压力下,端起课本进行专业学习,所以早期课程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教育的重点,故幼儿园的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学校层面历来得不到有效重视,常常伴随着幼儿教师的个人安排,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体系,所以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自然就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在教育体系设置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比较肤浅,所以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需要专业的幼师进行指导才能有效完成。体系设置是和幼师密不可分的,幼儿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因为有些幼儿园的师资条件还达不到标准幼儿用餐课程开办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不少幼儿园的老师是中专毕业甚至未毕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食堂阿姨兼职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幼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这尤其体现在非科班出身的幼师身上,无法系统性地讲解用餐礼仪、食物营养等知识,对幼儿用餐程序缺乏科W认识,既无法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及时开展生理卫生的讲解和情感方面的疏导,也无法做到在幼儿发生食物伤害如食物中毒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缺失,都反映出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2.用餐礼仪教育环节的问题

在具体用餐礼仪教育环节,传统课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量”,从幼儿园用于用餐礼仪教育的时长和安排来看,排课长度和位置应当更加合理,很多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被排在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节,临近幼儿用餐,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的进食处于同一个时段,效果会更好,但处于这个时段的幼儿在经历一整天的玩闹和学习后往往筋疲力尽,不愿意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大量幼儿园教学实践来看,用餐礼仪教育课程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三次左右,课时非常少。

3.好奇心引导的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敏感且充满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大部分幼师却不能有效抓住这一特点,用餐时间的放任自流容易让儿童养成无法专注于吃饭的坏习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创新途径

1.均衡膳食,夯实基础

用餐礼仪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即用餐食物本身上。所以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十分重要。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均衡膳食、平衡各类营养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膳食健康的创新可以从国外一些实践中获得启发。例如日本,他们的幼儿教育就十分重视各类蔬果的搭配、高品质肉类蛋白的摄入和各型号维生素的补充,启动行之有效的“膳食提高计划”,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膳食营养师,全程监督指导幼儿园的用餐工作,让孩子们懂得吃。越来越科学地进食,这在用餐礼仪中也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重视。

2.快乐交流,开心用餐

交谈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中,教师掌握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幼儿用餐礼仪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引入适当的共同就餐模式,让幼儿充分交流,并把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中,孩子有了倾听对象,一番倾吐后,孩子们心情愉悦,伴着食物飘来的阵阵香味,让幼儿食欲大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表扬那些和自己及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幼儿。破除自我封闭式的进餐环境,让幼儿结识更多小伙伴,收获友谊和快乐,真正让“礼仪”的核心“礼”,变得通人情,变得可交流、可感触。

3.卫生用餐,扎实常规

幼儿生性好动,接触外界物体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等沾染。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将终生受益。用餐礼仪要教导他们养成餐前、餐中、餐后的良好就餐习惯。老师们可将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进餐前三字经:好宝宝,吃饭啦。一双手,搬椅子。先如厕,再洗手。握小手,静等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4.家园共育,习惯持续

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幼儿园、幼师和家长要有效沟通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将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同步培养,认真对待幼儿用餐礼仪教育,切实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了,积极性提高了,饮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更加喜爱文明用餐、礼貌用餐、健康用餐,体质也渐渐转好,带动成长的其他面,构建起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礼貌意识和健康认知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幼儿用餐礼仪对他们的健康和身心发育都十分重要,幼儿园和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程体系下更多探索创新途径,真正惠及幼儿的成长。

篇3

关键词:体验式;幼儿教育;生活习惯;生活礼仪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17-01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一种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幼儿为教学中心,将学习主题与幼儿联系起来,让幼儿们通过亲身实践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培养幼儿们的良好品质和生活礼仪。“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一生的财富。

一、运用媒体,感受餐桌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它能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生活礼仪。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带领幼儿感受中国的餐桌文化,从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正确用餐的礼仪,使幼儿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述“餐桌上的礼仪”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前可录制一段一位小朋友在餐桌用餐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并对幼儿们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看小视频,观察这位小朋友在进餐过程中是否有不礼貌、不文明的地方?”看完之后,幼儿们回答:“视频中的小朋友敲打餐具是不礼貌的”“视频中小朋友饭前没有洗手是不对的”……教师接着引导说:“那小朋友们知道进餐时该怎样做吗?”幼儿们积极回答:“吃饭过程中不敲打餐具”“饭前要洗手”……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用餐礼仪之后,教师可带领幼儿们去学校食堂实践体验,让餐桌上的文化和进餐的礼仪在幼儿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幼儿们年龄较小,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利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在上述课堂实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视频,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幼儿们学习餐桌文化和进餐礼仪,并带领幼儿们进行了亲身体验,将用餐礼仪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

二、走进社区,增强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文明礼仪的建设是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礼仪。教师可以整合周边的一些社区资源,为幼儿们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们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加深与社会的联系,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感觉、感知、感悟,培养幼儿们良好的公德心,增强幼儿们的环保意识。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教师可组织开展主题为“绿色行动”的实践活动。首先带领幼儿们为这次活动设计标语,幼儿们最终确定“我与大树做朋友”这一标语并制作活动的标语牌。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拿着自制条幅、标语牌、呼吁信来到了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进行宣传。小朋友们喊着自制的口号并将呼吁书发给社区中的人,呼吁人们参与植树活动,爱护生活中的绿色,为美化h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分发完呼吁书之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社区中捡拾垃圾,美化社区的环境。社区的老大爷对小朋友们举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小朋友们十分开心。

在上述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植树护绿的宣传活动,让幼儿们亲自向社区的人们宣传、呼吁爱护绿色。活动,让幼儿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养成保护绿色的好习惯,提高了幼儿们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三、融入生活,渗透社会责任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进行教育,并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开展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幼儿们的生活相结合,培养幼儿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国庆节时,教师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在课堂之初,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观察到街上和幼儿园内有什么变化吗?”部分小朋友说:“我发现街上和幼儿园里都插上了国旗。”教师接着引导说:“真棒,那小朋友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幼儿异口同声地高呼:“国庆节”。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幼儿们展示国旗、国徽并向幼儿们介绍其中含义。播放大阅兵纪录片的片段,让幼儿观看中国人民官兵的飒爽英姿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向幼儿介绍祖国的成长历程,从而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看完视频之后,有位幼儿说道:“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战士,保卫我们的祖国。”课堂的最后,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高唱国歌,在国歌声中激发幼儿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国庆节这一生活中的节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将幼儿的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通过视频的播放,培养了幼儿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健全了幼儿的人格。

四、结束语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坚持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去,从而亲自感受、感知、感悟生活,让幼儿们在实践中进行体验,不断培养幼儿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礼仪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篇4

集体教学活动是以交流、分享经验,解决共同的问题为主要目的,把幼儿共有的兴趣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等零散的知识,以集体的形式教授给幼儿的教学活动。传统集体教学活动开展主要是以“听”为主,以观看教师的实物演示、听取教师语言讲解的被动接受为主,缺乏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所以获得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入脑入心,记忆长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则让幼儿主动地“做”,主动地“学”,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知识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大班数学活动《测量》中,我们准备了多种材料,如小棍、筷子、绳子(粗绳)等,让幼儿探索在先。通过设疑,让他们各自选用材料带着问题进行测量。孩子们拿着绳子量一量桌脚,再量量椅子脚,并在量下长度的时候用记号笔画线;还有的孩子则拿小棍子量书本的两边,发现原来书的两边长度也不一样。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幼儿不仅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而且在测量与比较中还发现周围很多物品的长度和原本设想的不一样,这更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现在的日常活动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手拿工具进行测量。在《测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体验式学习,不仅让每个孩子都实际地去“做”,深刻体验“测量”,而且对周围环境也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让幼儿获得了入脑入心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完成了体验式学习。

二、 生活活动中体验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生活化园本课程精神,在生活活动中给幼儿尝试了体验式学习,效果明显。

从幼儿入园到大班毕业,我们一直都实行“文明进餐礼仪”,这也是我园生活化课程的其中一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请幼儿亲身体验,在自己的体验锻炼中学习文明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请幼儿学做“值日生”,学习分碗分调羹,让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机会进行体验,锻炼自己。首先请每组的值日生数所在组的幼儿人数,然后取放和人数相同的碗碟和调羹,并把老师分好的饭菜汤呈三角形摆放,汤放左边,菜放右边,饭放最前面,最后请值日生把毛巾分给同组的每个幼儿,并督促同组的其他幼儿把毛巾叠放整齐放在左边。每组的值日生轮流管理各自小组的进餐情况,幼儿的进餐秩序有了明显提高,进餐习惯也变得更加良好。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帮助老师分碗和调羹,做好“值日生”的工作,树立了“我要当榜样”的信心。幼儿不仅在分碗和调羹过程中练习了数数,还有效地实施了“文明进餐礼仪”,管理同伴进餐,促进自己和同伴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现在我园的文明进餐礼仪正在进一步深化与巩固。

三、 社会实践中体验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孩子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活动的延续。通过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会有所发现并有所获得,这真正体现了“寓教育于社会实践”的精神。

我园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安排幼儿参观农场,亲自体验农场的环境和工作,了解农场里的当季作物,明白农场工作人员的辛苦。每个孩子亲自挖番薯,大家卷起裤腿,拉起袖子,轻轻地拨开泥土,沿着番薯藤往下挖,终于挖到了番薯。孩子们兴奋极了,举着番薯,笑着说道:“原来这就是我们吃过的番薯呀。这么硬。”观察仔细的幼儿还发现“原来番薯的叶子有点像爱心”,还听到许多孩子的疑问,“为什么番薯要种在地下”等等。每个孩子都在这次实践体验中获得了感受,这才是体验式学习真正的意义。

亲自挖番薯的经历十分珍贵,这种延续课堂活动的社会实践,不仅让幼儿把课堂中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实际体验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还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成功。

四、 节日活动中体验

节日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我们精心筛选出幼儿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有意义的并富有趣味性的节日,让幼儿在节日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亲自“做”获得关于节日的教育意义,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社会活动《我的妈妈》,在幼儿衣服里塞皮球变成大肚子,挺着走路,弯腰捡东西,让幼儿亲自体验妈妈怀宝宝时的辛苦,学着关心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社会活动《帮妈妈做一件事》,让幼儿帮妈妈洗脚、捶背,并请爸爸配合拍照,把照片带来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帮妈妈做事的过程和心得;美术活动《我的妈妈》,请幼儿把自己心中的妈妈画下来,并送给妈妈。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不仅使孩子感动,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很多妈妈都含泪笑着说道:“这是孩子第一次帮我洗脚,真的好感动。”

孩子们参与了体验活动,学会的不仅仅只是“洗脚、捶背、画画”,还有爱妈妈、关心妈妈的心,乐意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了关心家人、挚爱家人,使幼儿爱长辈的情感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让德育真实生动地存在,使生活和德育真正有效结合并积极开展,使幼儿和家长获得内心的感动。

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心里都深深记得。我们在园内遍插彩旗,高挂灯笼,营造节日的欢乐气氛。为了让幼儿在体会到节日快乐氛围的同时,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我们请孩子亲自参与国庆系列活动。升旗仪式时,请幼儿穿园服,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在国歌声中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国旗。音乐活动中,我们根据各年级段幼儿的学习接受能力,组织幼儿学唱《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五星红旗我爱你》《国旗歌》《美丽的国旗》等,让幼儿用最动听的声音唱出最美的歌;语言活动《我的祖国》中,通过视频、图片、国旗的展示,孩子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操作,小班幼儿进行国旗涂色活动,中班幼儿学画国旗,大班幼儿练习画“天安门”,并与同伴分享画画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深刻体验对祖国妈妈的尊重,使幼儿真正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时刻牢记“祖国在我心中”。

篇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于是我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

一、因人而异,制定培养计划

1.利用家访、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进食量情况和进食习惯。

幼儿的进食量情况有以下几种形成原因:

(1)病理因素:幼儿体弱多病引起食欲不振。

(2)放任自流: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

(3)饮食不当:零食过多,不能按时、定量、定点进餐。

幼儿的进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包办代替:大多采取哄骗、追跑喂饭、威吓打骂的放式。

(2)教养不当:只要他自己把饭吃完,其他都不闻不问。

(3)过分的溺爱娇惯: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会再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的胃口本来就小,给他盛的饭太多会给他很大的压力,他会表现为:吃饭拖拖拉拉、剩饭、把饭倒到别人碗里等。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2)合理安排座位的方法。刚开始我把进餐习惯好的幼儿坐一组,习惯不好的坐一组,为的是便于老师管理,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把习惯不好的夹在习惯好的幼儿中间,利用榜样作用来感染他们。

(3)表扬激励法。及时表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地作用。对幼儿的进步,我都给予及时表扬,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发给幼儿一颗五角星、摸摸他的头、抱一下他等,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学习进餐礼仪,营造良好环境

1.通过讲故事、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一些进餐礼仪,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挑食、胆小的幼儿,吃饭时特别容易紧张,因此,老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向小动物学习等形式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懂得吃饭时饭粒尽量不掉在桌子、地面上,愿意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就餐。小班的幼儿刚进园还没有熟悉集体生活,本身就存在离别焦虑和紧张,就需要小班老师更宽容跟耐心的正确对待幼儿的进餐。如在进餐前、进餐中不大声训斥幼儿,以免影响幼儿的进餐情绪,使他们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

3.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幼儿洗手。我在盥洗室的镜子贴了一看就懂的洗手步骤图,幼儿在洗手时可以一边看图一边洗手,从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礼物墙。我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礼物墙,在墙的最上端设置了一个大礼物盒,下面设置了四条的通往礼物的路,分别是:自己吃、吃饭时不掉米粒、吃饭时不离开桌子、饭菜都吃干净。如果小朋友做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向前进一格,如果没有做到就要退一格,看谁先到达礼物盒,有了奖励,他们会按照墙上的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培养的目标。但周期不能过长。

三、利用游戏,锻炼技能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进餐时并不是有意把米粒撒得满地都是,而是由于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的局限,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区域和艺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

1.喂瓶娃娃吃饭:在区角里准备一些用饮料瓶做成的娃娃,用酸奶盒做碗、一次性勺子和一些豆子。让幼儿进行喂娃娃吃饭游戏,在开始游戏时,要求幼儿用勺子把豆子送到娃娃口中,不能直接用手喂。渐渐地幼儿学会了简单的技能,通过这个游戏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也有所增强。

2.利用艺术活动,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在巧手坊里放置一些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彩笔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捏一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精细动作。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篇6

备餐桌的订制与摆放。最初,幼儿园把饭菜盆直接放在学桌上,让幼儿自主取餐。在盛菜的过程中,幼儿踞着脚、伸着头吃力地盛菜,菜掉在桌上、挂在菜盆边上,到处都是。看来学桌的高度不适合幼儿。另外,幼儿盛饭菜的时候,两边的人都在用力,饭菜盆容易滑动,很不安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备餐桌,其高度可以镶嵌蒸饭盘、菜盆、汤桶的两种型号,并给备餐桌装上了带刹车的轮子。备餐桌应该方便幼儿自主取餐,并能让幼儿缩短等待时间。实践证明,两张备餐桌一字排开,放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从两边同时取餐,遵循拿碗、盛饭、盛菜的操作流程,更方便快捷。

分饭格的诞生。刚开始,教师把整盘的饭打松,让幼儿自己盛。在盛饭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不能把握盛饭的量,时多时少。为了让幼儿能够准确控制自己盛饭的量,教师设计了不锈钢分饭格,每格饭量基本在60克左右,保证了幼儿每天午餐碳水化合物的摄人量。分饭格数略大于班级幼儿数,确保饭量大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再次添加。

餐具的调整。在幼儿自主取餐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用的长柄汤勺不适合幼儿,于是改成了短柄小汤勺;盛饭的不锈钢饭勺容易粘饭,不便于幼儿操作,于是改成了塑料小饭勺。我们根据菜品,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工具,例如,可乐鸡翅、盐水虾等提供小夹子、勺子和筷子。餐具的调整要方便幼儿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建立规则: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础

建立规则。就餐模式的改变以幼儿为主,必须建立一定的规则保证自主午餐顺利进行。幼儿只有自己参与制订活动规则,才能理解与遵守规则。教师与幼儿就“自主午餐该遵守什么样的公约”展开讨论,支持幼儿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如“餐前做什么”“食物残渣放哪里”“手脏了怎么办”等。讨论后形成共识:餐前先洗手,值日生负责分发餐具,按秩序排队;根据菜谱决定是否提供残渣盘,进餐过程中的鱼刺、骨头等残渣集中放在残渣盘;手脏必须使用擦手巾;餐后将残渣盘中的物品集中倒人空桶内,将所有碗筷勺整齐地放在小筐内,便于食堂清洗;餐后用温开水漱口,用消毒餐巾正确擦嘴和手,用过的餐巾放在一边待洗;大班幼儿盛汤时只能盛半碗,所有人必须给端汤的人让路;等等。

遵守规则。制订进餐活动规则后,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认同并落实规则。可以让幼儿在反复的操作练习中逐渐熟悉活动流程,遵守活动规则。教师请每组表现较好的幼儿充当“小小提醒员”,在进餐中负责提醒其他幼儿按规则办事。例如,不敲碗,不吃的东西不能夹到别人碗里,吃饭要慢嚼细咽,等等。教师注意引导“小小提醒员”用其他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对吵闹的幼儿可以说:“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进餐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具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以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在同伴的提醒和教师的督促下,幼儿养成文明的就餐行为,自主午餐秩序井然。

三、有的放矢:各项发展显成效

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我园制订了具体的口标:中班幼儿学会盛饭、夹菜,学习盛汤、端汤,学会文明用餐;大班幼儿能熟练地盛饭、盛菜,学会盛汤、端汤,学习用餐礼仪,初步形成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

技能训练。在实施自主午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班幼儿盛肉圆、面条、干丝比较困难,大班幼儿盛汤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活动区域开展了一些有关盛饭的游戏,如夹花生米、夹玻璃球的游戏活动;设置“娃娃餐厅”“茶馆”等区域;准备纸制面条、塑料球和勺子、夹子、筷子等餐具,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练习使用各种餐具,学习端茶、倒茶,练习手部动作的协调性。此外,教师还设置了“服务员”和“顾客”两种角色,让幼儿学习收拾餐具、整理餐桌。幼儿的各项技能逐步娴熟,收拾整理的习惯渐渐养成,为更好地实施自主午餐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8

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园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几点策略与方法。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篇9

中国自古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于土生土长的我们很注重礼仪,那是对一个人道德素质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个妈妈,作为一个教师,每当身边有孩子经过时,都会不经意的想去观察他,看他谈吐如何,品性如何。又每当发现一个孩子从容不迫,以礼待人时,都会会心一笑。然而优良礼仪的养成并非一日能成,亦非婴孩哇哇坠地之时,他就能体现。而是在礼仪环境的氛围内慢慢学习并融会,进而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我想说,礼仪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每一日的活动中抓起。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的现象,却往往忽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儿童如果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不礼貌、对同辈不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古代中国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学会与小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一天,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晨间活动、做操、教学活动、入厕、进餐、午睡、户外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引导幼儿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早上来园教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使得幼儿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利用晨间谈话让幼儿了解礼仪的重要,对他们一生有较大影响;用点心、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保持个人卫生,用餐时不随便说话,养成擦嘴、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文明礼貌知识。比如幼儿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幼儿听,首先告诉幼儿孔融所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大班的幼儿可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小班的幼儿通过老师演绎故事情节,了解年纪小小的孔融愿意把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最小的,让他们对于谦让有进一步了解,让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懂得分享,懂得谦让,也做做小孔融。游戏作为幼儿园中重要的活动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学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礼仪用语,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2.引导家长紧密配合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史潜移默化的。前不久,在地铁上看到这样一幕,一幼儿忍不住想便便,他妈妈在地铁停下之时并没有出地铁门,而是直接拿出一个塑料袋,让小朋友对着地铁车厢里的拥挤的人群公然拉便便。之后妈妈随手把塑料袋扔向车门外。这种现象让小朋友看在眼里又是怎么样的想法呢?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10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11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80-02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溺爱现象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1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