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31 12:15: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

篇1

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破除制度痼疾及部门利益藩篱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槛。为寻求改革破局,我们采取避虚就实、直奔主题、向心突破的策略,以“立新”为改革试点的“当头炮”、“先手棋”,建立了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联席会议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平台,强化这一平台在统筹决策、集纳共识、化解争端、凝聚合力、推进创新方面的作用,破解了监管部门孤掌难鸣、相关部门拖延不动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立中求破、变中求化、破冰开局、扎实推进。其次,围绕建立理事会为基本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细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组织人事、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发力,形成了各方推动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第三,明确权力责任,强化问责。理事会由出资部门、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及群众等各方代表13人联合组成,其中:部门代表4名(分别为发改局1名、财政局1名、人社局1名、文广新局1名),市图书馆代表8名,专家、读者代表2名(通过举荐等方式产生社会团体代表1名、读者代表1名)。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有关决策,对全市图书馆事业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理事长由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担任,设1名执行理事,执行理事任馆长。实践证明,相关方面共同组建理事会,明晰各方责任、权力,便于集纳各方意志,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实现共同治理,避免了单一部门和试点单位独自建立的部门偏狭和有关部门排斥在外的尴尬,较好调动了各方支持配合、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二、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监管水平

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推动建立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图书文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指导、部门依法监管、图书馆依法自主经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馆模式和经营格局,在保证公共文化事业不偏离公益性方向的前提下,实现了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切实提升了监管效能和服务率。一是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在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履职履责,依法全面准确监管,确保依法有效行使监管职权、承担责任的同时,实行管放结合,相关部门充分放权,全方位赋予图书馆经营活动自,相应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实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与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有机统一,推动了试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的轨道前行,防止跑偏、走样。二是实行民主治理,提升决策质量。依照理事会决策程序和议事制度,理事会会议须有全部理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一般事项须经半数以上理事同意方可通过,重大事项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通过。理事会成立之后,理事们迅速进入角色,严格遵守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审议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等重要事项,并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学习掌握图书馆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包括图书数量、征集地方文献等方面的经常性业务事项,如按以前的“老套路”,一般需要馆长三番五次频繁“求人”、“活动”费时费力方能奏效,而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则使这些正常事项依照职责分工,变为理事“份内的事”,实现了一次会议搞定,第一时间解决。三是强化绩效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图书馆理事会在赋予理事更多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健全理事会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信息公开、审计、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和信用评价等制度,依照制度问效问责,使责任追究落到了实处。

篇2

(一)协调文物处完成了陈抟庙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并与09年元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二)协调文物处完成了花戏楼4a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现该工程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完成了花戏楼内部空间“亳商文化展”陈列。

(三)为打造“中华药都,养生××”文化品牌,协调文物处完成华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内部陈列及馆区药圃绿化和环境改造工作。

(四)协调市博物馆编写市博物馆陈列大纲----《穿越五千年—××文化寻源》。完成市博物馆外部改造和内部陈列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并与9月底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前,完成该项目环评工作。现外部改造工程按序时进度完成过半,内部陈列也按时开工建设。按原计划明年4月份完工并对外开馆。

(五)按照市政府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完成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编写和上报市发改委立项工作,选址工作也正在和市城建委、市国土地局协调中。

(六)编写12个文化建设储备项目并上报市发改委,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以后发展储备了项目,奠定了前期基础。

(七)协助文物处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中城区新发现的10处市级重点文物确立和公布工作。

(八)在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成立之前,和原旅游局相关科室一起完成了文物景点门票的调价报批工作。

(九)承担了原文广局安全生产材料整理和月报表工作。

二、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协调市博物馆完成市博物馆工程跨年度的建设。

(二)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篇3

一、以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为主线,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精心组织节庆文化系列活动:举办我县第花灯展、20__年元宵焰火晚会、农民花会调演和庆“七一”、庆国庆文艺联欢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二是举办我县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四是举办第三届社区艺术节、“芦台之夏”纳凉晚会和广场文化活动。五是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二、以打造名剧、名品为龙头,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

坚持三贴近原则,组织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积极创作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艺作品。争取在市级、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获得好成绩。

围绕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军81周年、庆“七一”、庆国庆等重大活动,抓好文艺创作规划的制订和落实。

继续办好《七里海》文学季刊,筹建我县戏曲研究会,完善七里海文学研究社和县书画协会,为广大文学作者、文艺骨干搭建才华展示平台。创办xx文学网站,宣传xx文化建设成果,展示xx文化底蕴,扩大xx文化对外交流。

三、以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1.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和书画院。认真做好选址、图纸设计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跑市跑外,争得国家文化部和市发改委、市文化局的支持,争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2.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完成县电子阅览中心的基础上,20__年完成14个乡镇基层中心和全县所有行政村服务点建设任务,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3.规划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

4.大力发展民办文化。

四、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1.加强文物保护。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完成天尊阁二期内部维修工程。

2.完善文物安全管理。组织文保人员对市、县级文物名录进行编制,建立全县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和数据库。年内组织文物管理和文物执法人员参加市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文物管理和执法水平。

3.做好文物普查活动。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加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等项目的抢救工作。

五、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

篇4

文艺活动的开展,使我县群众文化繁荣丰富。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用文艺作品、文艺演出构筑农村文化新的空间。一是县级文艺骨干作表率。县级文艺下乡演出44场,观众达15万多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自编自导各种文艺节目,结合县中心工作开展巡回演出;二是乡镇(街道)文化站促联动。全县各乡镇(街道)举行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118场,观众达20万多人;三是俱乐部队伍争展现。我县现有195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另有55家文化俱乐部正在创建中,500多支文化活动队伍,其中一类文化俱乐部共演出133场。四是以送图书为媒。为了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我们精心组织一批少儿读物,向农村山区小学、社区、幼儿园及各有关农村文化俱乐部赠送了价值26万元的图书共计22291册。五是送电影下乡2600场,观众人数达50万多人。

二、以广场文艺为平,展示特色文化

为俱乐部队伍构建自我表现的舞,我们利用新城元广场、孔庙广场、平桥始丰广场、中学体育场、影剧院等开展文艺演出。一年来,我局组织较大规模文艺演出14场,观众达9万余人,如“庆元宵”活动周文艺演出、山首届音乐会、省第八届兰花博览会、杜鹃节开幕式文艺表演及文艺晚会、庆祝建军80周年“情系国防、爱我中华”大型歌咏晚会、庆祝周年暨“创业者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县首届农民文化节系列演出活动、第三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文艺晚会、宣传党的精神广场文艺演出等,将基层文化俱乐部选送的精彩节目、传统挖掘节目、自编自导节目在广场舞上得到充分体现,使广场成为市民欣赏节目、享受艺术、陶冶情操、得到教育的殿堂;由我县山民乐团演奏的道教音乐《和》参加省第四届“香益杯”民间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省文化厅年5月27日)。

三、以普查工作为重点,深挖民族民间艺术资源

在去年的基础上,我局今年又组织了全县所有的文化员和局机关、文化馆等有关人员开展文化普查工作。对我县15个乡镇、街道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努力,重新整理出我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240个项目,已全部报市文广新局。并被评为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以申报工作为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新起色

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今年我局利用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举行了宣传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在申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县“济公传说”、“干漆夹苎技艺”、“寒山拾得传说”、“玻璃雕刻技艺”等四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政发〔〕33号省人民政府年6月5日公布)。今年8月份,根据省文化厅、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县于今年8-12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县政府下发了政办发()109号《关于印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召开了全县的动员大会。为加强普查工作的督查与指导,我局还抽调专业干部,组成了普查办公室。各乡镇(街道)相继召开了普查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目前,现已启动的村(社区)达609个,已普查出的条数达56000条,全县15个乡镇(街道)都已进入项目的筛选工作。

五、以县、乡文化中心建设为目标,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环境

县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文化强县”奋斗目标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中心建设列入年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4月份,许世斌、张翼副县长会同城建、文化等相关部门实地踏看了我县文化中心建设的规划场地,并初步提出在老城区繁华地段(原文化馆、图书馆位置)建设我县文化中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在县文化中心建设拉开序幕的同时,乡镇文化站建设也不落后。上半年,由副县长牵头,发改、土管、城建、财政、文化等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起对拟建的8个文化站逐个进行实地踏看、现场办公。目前,等5个乡镇文化站已完成立项、土地落实、图纸规划设计等工作,目前,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下半年,两个镇的文化站已完成立项、土地落实、图纸规划设计等工作,并将相关材料上报省文化厅,已批准建设。

六、以规范整顿创新机制为基础,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正常轨道

一是培训和宣传。定期召开全县文化经营单位负责人会议,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二是建立社会管理机制。建立了县网吧规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以县委翁于挺副书记为组长,宣传部部长裘国宏、副县长张翼为副组长的网吧规范管理领导小组;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学生、家长、共青团、关工委、媒体对文化市场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恳谈。聘任以退休老干部为主的网吧义务监督员25名,对全县各网吧进行义务监督;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和阳光执法。开展网吧、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场所、图书市场、电子游戏厅等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稽查人员4980人次,检查经营场所2230家次,共查获盗版音像制品20549张,盗版图书20000册,查处“涉黄”违规经营单位1家,涉嫌光碟38张,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今年共行政处罚31家,其中吊证2家,停业整顿3家。对涉嫌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31家网吧进行通报,取消了自由裁量权,处罚结果利用报纸和互联网向社会公布。

七、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根据县委发〔〕22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文广新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局机关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就如何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首先严格考勤制度,从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抓起;其次从规范公务接待、创建节约型机关入手,重新修订了财务、接待、用车等管理规定,杜绝各种浪费现象,降低行政成本开支。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为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通过学习讨论、自查自纠等方式认真查找我局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各单位发放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表200多份,根据所提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保证“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四是开展“联村联户连心”活动。我局深入贯彻县委文件精神,充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开展“联村联户连心”活动,定期组织人员到各联系村、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送出慰问金3300元,协助联系村创建基层文化俱乐部。

工作思路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县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建设“特色文化强县”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为工作宗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基层,打基础

1、抓好县文化中心建设。

2、抓好县图书馆建设。

3、抓乡镇文化站建设。

4、抓基层俱乐部完善工程。继续抓好基层俱乐部的创建工程,完善俱乐部的内部设施,发挥俱乐部的文艺宣传作用。

5、抓好乡镇文化员和村组文艺骨干素质提高工程。一是抓好对文化员的培训与辅导工作,提高文化员的各方面素质;二是发挥文艺骨干自编自导的作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抓好学校文艺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建平,促活跃

1、广场文艺。继续利用广场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2、俱乐部队伍大展现。准备组织一场由各俱乐部队伍自编自演的来源于农村生活的节目,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功能,调动各俱乐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精心组织重大节庆活动。

4、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全县各乡镇(街道)宣传党的“”精神。

三、创特色,展形象

1、对外交流与经济发展。利用新组建的山宗教民乐团准备在明年到全国各地交流演出,扩大对外宣传山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县的知名度。

2、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利用新成立的网络文化协会和汽车文化协会宣传我县特有的山传统文化,加强与各地的文化协会交流。

四、富产业,强管理

1、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2、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五、抓挖掘,促保护

篇5

一、当前中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报道,中国国民阅读图书的情况令人堪忧。据悉(201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2011年国民全年阅读图书的调查所消息来看,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纵向观察,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几乎都在3-4本范围内,而没有超过5本的阅读量。横向观察,2011年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尽管这组数据是否完全真实,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读书数量的确偏低。

如此状况,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是受到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冲击?因为4.35本书特指纸质书籍,那是不是在读电子书籍呢?我们可以理解互联网对于我们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影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外的互联网也是相当发达或并不比我们低的。就以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例,他们或也上网阅读,但他们为什么乐于捧着图书孜孜不倦地阅读,其阅读图书的数量会远远高于我们?

(一)从国民的年龄层面上来看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曾经工作操劳辛苦一辈子,退休后要么成为"空巢老人",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自己动手,有空余的时间,或就跳一跳"广场舞"或就看一看电视,搞得不好,还要看管孙儿孙女,能够清闲下来安度晚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抽空清清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人,实为少数。

25岁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人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为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疲于奔波,不仅上有老,而且下有小,自身工作也"亚历山大",据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北京地铁的人潮,犹如"天天是中国的春运",上下车人潮的拥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已经感受到人们生活的辛苦与劳作的艰辛。在来去匆匆每天上千万的奔波人群中,下班回到被调侃为5.9环或6.1环的家中,就这一天的疲惫后,能够有多少人再静下心来,翻阅一下图书?

再看6岁到25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一部分的人群,一是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学习阶段,他们基本上是在进行知识与文化的基础学习阶段,众所周知,他们面临的同样是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除了在学校内完成的学业任务外,许多学校都给学生布置了不少的课外作业,许多孩子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二)从阅读的功利性上来看

从古至今阅读在中国并非大众化的习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仍占很大的比例,约为50.32%。在科举制度的强大推动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阅读早已被打上了深刻的"功利性"烙印,这种烙印至今未曾磨灭。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将来才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希望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唯一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的就是发愤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始终只有采取筛选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所有课本知识都变成了考试的分数,而这些分数,成为了选拔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一切为了学习,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即使学生考入了大学,不排除一部分人还将继续考研、读博。即便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还得考各种繁多的资格证、职称证……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图书,恐怕也为数不多。而这类"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与家庭中是极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现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真正的阅读被抛弃是可想而知的。

(三)从人们的休闲方式来看

当今时代,大家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有了空闲的时间,人们可以寻找各种自己喜好的方式去休闲,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去释放大脑的紧张与身体的疲惫。诸如电影、电视;上网唱歌;琴棋书画;品茗交友;游戏打牌;户外旅游……人们在寻求着轻松愉悦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甚至将这种方式结合在社交活动之中,剩下能够独自静心品味阅读图书的时间或人数也已经不多了。另外,如今许多年轻人,走路、吃饭、躺在床上都在玩手机耍游戏,自然不会更多地去认真读书了。

(四)从出版商、书商和著书者几方面来看

当今社会一些出版商对市场把握得非常清楚,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能够赚钱,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会倒贴亏损。书商也是如此,什么书籍销量好价格高就销售什么书籍。一些"著书立说"的所谓"专家学者",也同样在迎合读者群与市场的需求,要么写的大多是"营销学""成功学"类读物,要么就是针对学生的教材教辅类书籍。据统计,教材教辅出版物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实,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真正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那些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而且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却要作者自己掏钱出版。另外,许多纯文学艺术类的杂志,订阅量也呈逐年锐减趋势,甚至濒临倒闭的危险。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学生的阅读现状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全国全民阅读现状的普遍性,经过调查、分析和统计发现,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众所周知,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从而对待阅读积极性也不高。他们比普通高中生提前三年进行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因而,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图书不是很乐观。

(二)中职学校的学目的,主要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造力的能力和任务策划、管理组织的能力;具有明智、宽容、坚毅、自立和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各类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而对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少得多。

(三)学校和老师对于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引导和宣传,也相对重视不够。

(四)受经济和地区差异的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图书馆建设面积不大,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设施较差等,都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挫伤了学校师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要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真正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那么,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应该怎么去做呢?

三、中职学校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思考

(一)借助我国即将出台的《全民阅读法》的强劲东风,推动学校图书馆阅读热潮

目前,针对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未成年人"功利性"阅读的状况,国民阅读的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以及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及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不足等现象,为此,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2013年8月5日《新华网》)。据相关信息显示,国外关于阅读,已经早有立法。在美国,1998年有了《卓越阅读法》,2002年有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在日本,2001年有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有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在韩国,1994年,就有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9年有了《读书文化振兴法》;在俄罗斯,2012年,政府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等。当今中国全民阅读正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能够在近期有此法律的出台,无疑对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热情,是一剂极有效的"强心针",对于在全国推动全民阅读,也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这样,中职学校图书馆,可以乘着我国《全民阅读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诞生的强劲东风,来推动和掀起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潮。

(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于阅读的龙头示范作用

中职学校要推动学校师生阅读的工作,要掀起师生到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情,学校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努力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和学校中层干部的学习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龙头示范作用,以引导、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之中来,为增强师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师生阅读的良好风尚,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师生高雅的阅读品质,引导师生健康地阅读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推进全校的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的考评机制,以评价、检验和督促师生阅读的效果

学校图书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安排下,将学校师生的阅读情况纳入到学校各级各班、各部门的文化建设和目标考核中。学校校长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层层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定期评选出阅读优秀部门、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以起到模范标兵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添加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为阅读提供最佳服务

学校图书馆一定要努力加强其硬件建设,在学校高度关心和重视下,改变图书馆的办公条件,完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应该注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图书,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另外,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健全电子书籍的文档库,以满足学校师生阅读的需要。并且,积极配合我国国家图书馆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密切关注,紧密联系,争取尽快与各省市图书馆搭建起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五)借助或创造各种"读书日"活动,掀起校内外读书热潮

1、借助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仅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日的宣传活动中,也让此活动的宗旨传播到每一个社会大众成员之中,使社会各界和大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让社会更多的成员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

2、据有识之士建议,欲将我国孔子诞生日――9月28日,确立成我国的"全国阅读节"。学校可以借助这个日子,作为推动和加快全民阅读的良好契机,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一个学校内部师生与学校外部社会良好的读书环境。

3、可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读书月"的演讲、比赛、交流和创办阅读宣传栏等形式的活动,让学校师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图片展示、语音表达、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既培养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音、文学等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体现到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人生价值。

(六)"走出去",肩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请进来",接收熏陶提高自身素质

1、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学校师生"走出去", 到工厂、到社区、到军营、到农村、到偏远山区学校去参观、学习、交流;去为他们送文化、送图书;尤其是到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文化结构的现状,去了解他们对阅读的认知与渴望,去给他们送图书,去给他们引导、讲解阅读的意义,去推动当地阅读和文明的新进程。学生身临其境,也让自身体会到知识与阅读的重要性。

2、学校图书馆可以将当地社会中的文化精英"请进来", 请作家进来、请诗人进来、请书画家进来、请学者专家进来,用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能量"来引导师生;用他们的艺术才华来感染师生;用他们亲自撰写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师生;用他们亲身演绎的艺术人生来熏陶师生;用他们亲笔点染描绘的书画艺术作品来影响师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中国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如今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全民阅读的热情还没有形成,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也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未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一定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中职学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职学校阅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全民阅读的春天也必然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卢子博,《中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08.3.

篇6

2.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好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使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支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支部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文化工作计划

1.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节庆日文化系列活动。以点带面,抓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2.组织开展年基层文化建设,其中重点完成13个村文化室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工作;

3.积极抓好基层群众性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和辅导。加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扶持力度;

4.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争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指导我市传承人开展各种传承活动,进一步完成“非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5.大力推进“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的实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数字电影放映;

6.继续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站点建设。加强管理,规范使用;

7.继续做好文物保护、维修等基础工作,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开展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65%的图纸测绘工作及新发现和复查共213项不可移动文物的电子文档填制工作;积极开展地方博物馆建设工作,完成两个新建博物馆的任务;

8.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鼓励民营资金投资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文化娱乐业,会展文博业、民族民间艺术品创作业[来自免费]、艺术培训业的引导和发展。通过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效益良好、管理规范,在经营上有特色的文化企业。

(三)体育工作计划

1.组织市农民健身工程点(村委会)参加市举办农民健身工程点篮球赛;

2.组织参加市待岗、下岗人员运动会;

3.组织社区参加市社区体育运动会;

4.组织市青少年学生参加市第四届16个项目注册项目的资格选拔赛;

5.组队参加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各单项注册项目的资格选拔赛;

6.组织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

7.组织举办市“6.20”、“8.8”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8.组织举办市首届运动会;

9.承办“动感”自行车比赛;

10.承办国际定向公开赛;。

1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市国民体质监测站。

(四)旅游工作计划

1.温泉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完成省级推荐评定;

2.进一步抓好南部红色•生态旅游的打造工作,重点抓好服务接待设施建设;

3.抓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

(1)积极配合温泉管委会在旅游区引进不少于4个休闲度假项目工作;

(2)配合太平体育小镇引进不少于2个大型度假康体旅游项目工作。

4.继续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5.抓好公路游客中途休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

(五)市场管理工作

1.按时进行经营单位年度检审,做好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审核登记换证工作;

篇7

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马江剧院、船政博物馆、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马江城市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区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等一大批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变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得到根本性的完善。

(一)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初具规模。该项目是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投资2300万元,主要是对天马山东部坟墓和山体进行园林景观改造,修建四通八达的登山道、适宜运动的场所等。该工程于2009年上半年动工,同年底建成。目前,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已成为区人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5900万元、建筑面积9980平方米的区青少年校外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自2010年12月16日开工以来,学生宿舍楼、综合训练馆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位列全省前列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以适应新城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需要。

(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在抓好区文化馆、图书馆二级达标馆建设的同时,加强两镇一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财政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建成两镇一街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2个社区文化中心(其中亭江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站示范点);重视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建成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亭江镇等3个乡(镇)分中心,罗星村等47个村(居)网点,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四)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全区33个行政村(不含琅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于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并全部通过了省、市两级的验收。随着农家书屋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农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新途径。

(五)船政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船政文化建设逐年加强,投入逐年增加,已初具规模。船政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成为了省、市、区的一大文化品牌。

增强保护意识,文化保护工作成绩明显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和船政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文物专题调查,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经过普查、挖掘和保护,通过上级文物部门的认证,全区现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

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管理工作的领导,于1987年成立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文物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明确一位副区长分管文物工作。同时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每年定期召开文物工作会议,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编制了《区文物保护一览表》,把全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纳入保护范畴。区文物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根据文物修缮、馆所建设的实际情况,划拨项目专项经费。

2010年以来,我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首先对省重要涉台文物:闽安协台衙门、迥龙桥、怡山院及濒临倒塌的朱子祠等4处文物进行修缮保护,闽安协台衙门立项建筑工程于2010年4月动工,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设计报批、资金概算等,经区评审中心、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资金确认后,预计工程可于2012年下半年动工。朱子祠的修缮工作也正在抓紧实施,目前修缮方案已报区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评审一结束即可进入施工。

强化指导,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假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建区25周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赛、两马书画展、两马学生体育夏令营等活动,以及“文化三下乡”、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大型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区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较好的场馆条件,依托马江剧院开展群众文化服务,长期坚持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承办各类社会文艺活动,辅导下属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等。在马江剧院内开展主歌舞表演、体育比赛、文化艺术培训、放映公益电影、举办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2006年以来,马江剧院先后举办了各类89场大型文体活动。同时,注意抓好基层文化站建设,加强对村级文化协管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补贴(从每月50元/人提高到每月100元/人),提高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文化进社区、村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活动倡导者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团组织。如区老年大学及其合唱艺术团、激情广场队伍和民间文化培训团队。在区文化馆的指导和辅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为活跃城乡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激情广场”的广场集体舞和民族健身操的普及,满足了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拓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途径,促进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组建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配备6名专职执法人员,负责对全区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持续开展打击制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专项行动,开展以学校周边环境及网吧、游戏场所为重点的整治活动,加强日常检查和突击行动,建立网吧长效监查管理机制;2006年以来,区文体局等单位出动了600多人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28家次、取缔黑网吧11家、收缴非法盗版影像制品10万多片、非法盗版图书1万多册、取缔无证音像店、书店、游戏机店52家,进一步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区级电影管理职能实现平稳划转。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区于2010年完成了区农村电影管理划转工作,从原区文体局划归区广播电视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事业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服务管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还难以适应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特别是琅岐镇的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制约了我区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投入欠债较多。由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多,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迟滞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是缺少各个门类专业型人才。文化艺术各个门类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缺少系统学习训练,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由此形成各个专业门类缺乏学科带头人、文化建设中精品打造困难、国内知名度低的不利局面。

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海西建设和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十二五”期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建立起功能完善、运转正常、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区将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面加快加大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为新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新城、建设文化新城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惠及广大群众原则,把文化事业发展重心下移,努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和文化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二)抓机遇、抓项目、抓重点,实现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紧密结合“海西建设”和“新城”发展战略,致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满足全区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三)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实现文化乐民经常化、文化育民制度化、文化富民目标化。按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大实施村级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村级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和服务设施建设,拓宽文化产品供给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农村文艺演出队、农村科普服务队、民族文化传承人等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培养好骨干队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经常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

(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重在建设,加快文化人才培养步伐。通过政府主导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常性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调动和激发群众自身文化需求来促进文化的自主发展与繁荣。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篇8

2021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新闻媒休、网络资源、院内公示、宣传手册、策划活动等方式,通过全面、准确、适度、及时的报道,向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同行医院、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患者、全院职工宣传,达到:对外,塑造医院品牌形象、弘扬社会风尚、宣传医疗特色、增进医患沟通、展示医院竞争力、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向上反映职工需求建议、向下传达医院核心工作任务、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振奋精神,助推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具体任务

(一)对内宣传:

1、进一步加强科室宣传员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对业绩突出的通讯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注重引导科室主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工作与宣传的关系。加强宣传业务培训,邀请媒体记者对宣传员进行稿件撰写培训。

2、广泛收集临床一线的医疗活动信息,创办医院院报(双月刊或季度刊),及时宣传院内发生的感人及先进的典型事例和动态新闻,大力弘扬高超医术及典型医疗病例,注重突出外聘专家、重点科室和骨干人员的宣传。

3、协助相关科室开展相关的职工活动及竞赛:元宵游园活动、国庆晚会、人文知识读书比赛、气、篮球赛、医院十大歌手比赛等。

4、组建医院文艺队(乐队组、礼仪组、舞蹈组),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展现我院崇尚良好医德医风和医护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进一步展示我院青年人的青春风采,增强医院职工凝聚力。

5、增设医院文化宣传长廊,附上医院举行相关活动情况、相关领导视察工作情况、医院时事情况,历年发展等照片和文字诠释。

6、利用照像机、摄像机及时记录医院医疗等活动内容,并予以保存,年终进行影视资料存档。

7、围绕医院管理核心、发展历程,创作院歌,唱响医院。

8、开展医院“形象医生、形象护士”选举,树立良好的医生护士形象。

9、完善医院导引识别系统,方便病人就医就诊和查阅咨询。

(二)对外宣传:

利用平面媒体进行宣传,广而告之。

(1)把握一线临床医疗素材、专科特色和先进设备,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拍摄制作医院发展宣传片;

(2)利用医院电子大屏开展医院科室宣传,规范院内的宣传栏、展示牌、标牌。全面介绍科室特色、医疗新项目、知名专家,给广大患者、职工营造一个整洁温馨、文化浓郁的环境,不断升华医院的文化内涵。

(3)制做 爱心卡:背景为医院医疗活动照片、科室电话号码、出院后温馨提醒及关爱语言;

(4)对外聘专家、重点科室的主任及骨干人员利用院报、网站、电视媒体、户外墙体广告宣传报道。

(5)编印医院画册、服务指南、科室手册和健康教育宣传单等宣传品,通过院内外发放、邮寄、赠送等形式扩大医院知名度,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6)充分利用医院门户网站,充实医院门户网站内容,及时进行更新,提升网站的访问量,及时将医院有新闻价值的消息传递出去,将医院推向全社会,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7)充分利用我院的闭路电视系统开展滚动式宣传。主要在医生专访、专家访谈、健康教育宣传片、各类卫生信息方面进行滚动播放,促进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各项了解。

(8)策划宣传活动。策划一些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培训活动和公益活动,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举办义诊宣传活动;结合国际抗癌日、爱眼日、爱牙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节日,举办义诊、咨询、专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服务。

(9)开展市场调查,收集群众对有关医疗信息的兴趣点。

2021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二

20xx年,将以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各级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和服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保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20xx年试点的基础上,力争20xx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并以有线电视用户网为载体,建设覆盖农寻址数字广播应急系统、农民网校、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农村数字xx等,搭建以广电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二)挖掘xx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xx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xx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xx商业演出市场,力争20xx年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音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20xx年,xx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与xx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xx;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陈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xx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艺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2021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三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宣传的需要

文化站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了县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大家对文化宣传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全乡各级干部进行了文化外宣知识业务等培训,使全体干部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二、强力推进小康文化村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县战略,我乡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文明新村的文化含量,先后建立起了向家营、秦家岭、竹子坎、擂鼓寨、苟家碥等村的文化书屋。对全乡每个文明新村建设均进行了实地指导,开通了10个村的应急广播,建好了5个文化大院,4个文化示范村。美化住居环境、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供农业信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与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村社、院户及单位的建设之中,在创建中有组织机构、有人员、有设施、有活动。并将其纳入考核之中,有力地促进了小康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四项宣讲”活动,共组织宣讲队10个,在全乡10个村共举行了20场次的宣讲活动,有力的推进了主题教育,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强化阵地建设

修建了乡文化站办公阵地,配备了电视,音响设备及其它文化设备。建成农家书屋10个,配备书架32个,各类图书19500余册,建立农家大院5个,为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辖区小学举行了庆“六一、国庆”文艺演出活动,政府机关职工篮球、乒乓球比赛,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友谊,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五、其它文化工作也有序开展

(一)加强了对碉堡粱遗址、严家大院、坪里周氏墓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划界保护。

(二)全面完成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全乡十个村文物点普查登记全面结束。完善了相关保护机制。

(三)搞好文物实物征集工作。

(四)每季度组织力量对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相关业主进行了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加强了对外来文艺演出团体的管理,既活跃了当地文化市场,同时也净化了文化市场。

六、20xx年工作计划

(一)重大节日文化活动

1、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的歌舞巡回慰问演出活动。

2、开展“五四青年节”,学校、乡级单位庆祝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

3、国庆美术、书法及男子篮球比赛。

4、举办3—5期文化活动培训活动。

5、协助县级相关部门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

(二)内部设施建设

1、制作各类制度牌匾。

2、配置照相机、健身器材等相关设施。

3、维修综合文化站房屋及配套设备。

4、完善综合文化站档案资料。

(三)日常工作

1、协助抓好校园文化工作。

2、抓好农家书屋及社区书屋建设工作。

3、建好一个文化示范村、建好2—3个文化大院,4—8户文化大户。

4、切实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5、搞好文物保护、宣传、普查、登记工作。

6、搞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7、协调组织开展好多样性的文体活动。

篇9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篇10

区现有9个镇、3个街道、1个工业区,这次涉及到文物普查范围的有8个镇和1个街道,其中镇、镇、镇、路街道为重点普查单位。3月19日后,8个镇和1个街道先后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并结合本区域情况落实文物普查员、文物普查经费、制定文物普查工作计划和文物普查制度。区文普办还专门组织了培训班,对文物普查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岗位培训。目前,我区现有文物普查员34人,均持有市文普办颁发的文物普查证。大部分镇、街道文物普查组已落实普查经费,较多的有7万元,一般在1-4万元之间,并配备了照相机、电脑等必要的普查设备。

二、宣传动员

根据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过程”的工作要求,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全区各镇、街道文物普查组在宣传动员工作方面推进力度都较大,镇为了把“三普”工作推进到每个村、居委,镇政府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召开了全镇普查工作动员大会,村、居委主任参加了会议。由于组织和宣传工作做到位,镇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在下点调查时,每到一处,都有村主任陪同调查,召开座谈会,普查工作得到许多热心村民的帮助,有的写信告知新的普查线索,有的热心联系普查对象,更有85岁的老人不顾雨天路滑,主动带路,担当向导。梅陇镇尽管没有被列入本区的重点普查单位,但是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专门发送通知至各村、居委,对梅陇的文物普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要求各村、居委指定文化服务员担任联络员,负责基层信息调查上报。华漕、、七宝、江川、吴泾文化站(馆)充分利用横幅、有线电视、电子显示屏、信息报、村、居委文化活动室宣传栏的阵地,向群众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并公布电话,广泛征集文物线索。马桥、莘庄通过召开知情人士座谈会,专程走访当地老人和知情人士,宣传文物普查的意义,动员大家积极提供线索。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区文物普查员共走访了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共计105个,召开座谈会35个,走访人员544人次。

为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面,区文普办安排专车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招贴画送到各镇、街道文化站,要求下发至村、居委文化活动室,全区共张贴宣传画360张;在区电视台和莘庄地铁北广场电子屏播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标语;制作了文物普查的宣传版面,在13个镇、街道巡回展出,将宣传版面电子版在文化信息网上展示。

三、初步成果

4月份,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走访了9个镇、街道文物普查组,了解基层文物普查起步情况,并对普查方法予以指导。5月份,区文普办再次走访江川、、马桥、等文物普查组,对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6月27日,区文普办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上半年工作情况交流会,对全区普查情况进行汇总。目前,全区各镇、街道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各普查小组都在按计划积极走访村、居委和普查点,除对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外,更着重于通过摸底调查,采访知情人士,排摸发现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线索。至6月底,全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50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4处、古建筑9处、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29处(详见附件)。在此期间,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新发现的文物普查点选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四、先进事例

我区文物普查员本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主动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文物普查一般都在野外作业,无论寒暑,不分晴雨,普查员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从一个普查点赶到另一个普查点,交通主要靠自行车和步行。为了调查时期军事的设施碉堡,普查员要钻进长满齐腰的荒草进行测量和拍摄。为了拍摄古桥上的桥联和桥额上的文字,普查员要在很陡的河岸架起相机架,有时还需趴在满是泥土的桥面上进行工作。在高温天里,我们的普查员仍然坚持工作。普查员们都充分认识到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文化的连接和传承的重任。镇的三名文物普查员长期从事文化工作,2名已经退休,1名也已五十出头,在文化站领导的支持下,每周三、五下乡普查,一个村一个村地召开老人和村民座谈会,向村民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5、6月份是的梅雨季节,他们仍风雨无阻坚持普查工作,有一次普查员老沈为了仔细辨认桥侧面的字迹,一不小心摔在河里。每周一、四,镇的普查员就集中在文化站整理普查资料,联系落实下一普查点的走访对象和参加座谈会人选。在他们的努力下,镇的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喜人,至6月底,镇已在16个村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112人/次,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4处(件),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点19处;梅陇镇的老郭是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他先从了解梅陇的历史入手,从有关同志和区、镇图书馆、地摊上收集与梅陇历史有关的资料书籍,逐一研究确定调查点,走访知情人,或到茶馆、老年活动室捕捉有用的线索。他自己动手制作图文并茂的文物普查电视宣传片,在镇电子显示屏和社区学校各个班级上播放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投入到这次文物普查中。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梅陇镇文物普查组已经走访16个村、居委和单位,采访20余位干部、群众,对梅陇地区的历史遗存有了基本的了解;马桥文物普查员老顾和莘庄文物普查员老王,他们虽然年纪较大,但是工作热情仍然很高,工作相当认真,从查阅文献资料入手,并逐一实地勘察;华漕镇文化站分管文物普查的副站长发挥站内普查员年轻人有朝气的特点,把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做得有亮点、有新意,利用华漕镇中心街区和文化中心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口号,同时在这些区域悬挂宣传横幅,还在华漕信息报上刊登有关宣传文章和标语,认真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江川街道文物普查组,除对已掌握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外,还重视工业遗产的调查,现已初见成效。

五、存在问题

从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各镇、街道在区域内调查和信息采集的进度参差不一,个别进度缓慢;

2.个别镇、街道尚未落实年度的普查经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普查员队伍不稳定,普查员岗位未真正落到实处。一些镇、街道的普查员由文化站的文化干部兼任,而这些文化干部担任了普查员后原岗位工作未作相应的调整,工作一忙,就把文物普查的工作给忽略了;

2.一些单位强调客观困难,主观努力不够,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据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上半年开展情况,区文普办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1.各镇、街道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继续重视加强下阶段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建议各镇、街道在检查总结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布署好下半年的文物普查工作,并及时做好2009年度文物普查的经费预算工作;

2.继续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公开征集文物线索,使文物普查家喻户晓,使广大民众理解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增强民众参加文物普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文物普查的社会认同度和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3.老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机械工业基地,基地的建设过程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我国工业的方针政策,其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工业遗产专题普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区文普办决定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建和迁入老地区和吴泾地区的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重型机器厂、发电厂、吴泾化工厂、吴泾热电厂、焦化厂、电化厂和炭素厂等大型企业为主,进行工业遗产的专题普查;

4.进一步扩大调查面。在目前新发现普查点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摸底调查、走访当地老人、召开座谈会、采访知情人士等不同的调查形式,寻找和挖掘新的普查点,根据的区域特点,重点关注:(1)农业遗产(1980年前的水利设施、水闸、老码头、旧窑址、老粮库);(2)1950年至1970年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遗存和建筑;(3)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乡土建筑等。下半年基本结束户外调查;

篇11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维护人民群众文化利益为根本,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开创了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文化大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全面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了《XX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县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实现了每年递增13.5,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等内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还建成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体育运动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兴建了高级中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初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的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XX镇、XX镇先后通过了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另有XX个乡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全县在20__年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3条,数量位居全市之首,较好地改善了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三)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影响大,效果好,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1997年至今,我县成功举办了7届生态文化节,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以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中日友好书画大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文体活动,打响了节会活动的品牌,扩大了XX的影响力。按照出精品、出人才的要求,创作了一批以《竹乐》、《五女泉边》为代表的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的优秀作品,提升了XX的文化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创建特色文化示范村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__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工作先进,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XX镇文化中心创作的《竹语山风》先后在省、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四)加强保护,文物工作卓有成效。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五纳入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灵芝塔、云鸿塔、独松关、乐平亭、吴昌硕故居、胡氏旧居等一批省、县级文保单位先后得到抢救维修。安城城墙一、二期维修如期完成。同时还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文物,使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溪龙上马坎的考古发掘,旧石器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浙江省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空白。在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__处县级文物保护点,建立了150名覆盖村级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20__年我县还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充分发挥县社管委的牵头作用和各文化涉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全县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20__年1月至今已检查文化经营单位465家次,取缔无照、违法经营单位6家)。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全县文化市场在整治和规范中,“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由原有的经营种类单一,发展形成了经营多门类、消费多元化的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态县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的兄弟县市对比,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而言,我们的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结构单一,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县城公益性文化设施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乡镇文化站站舍面积和图书室藏书量达到要求的为数不多,有的乡镇还存在有站无舍现象;行政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科学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约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竞争力低。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经营场所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不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高、优势不足、品牌不响。

3、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的现象,创作力量薄弱;乡镇文化站干部管理体制不顺;村级兼职文化队伍还未建立健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在20__年实现省级文化先进县、20__年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是我县文化工作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今年是创建工作打基础之年,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硬件基础,各单位要按照《XX县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__-2015年)》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抓好体育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运动场三期工程,规划好新博物馆,形成功能较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的设施配套,夯实文化三级网络工程,同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乡镇文化中心站舍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XX镇、XX镇、XX镇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县文体局要继续加大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力度,争取实现县城所有社区、全县10个乡镇政府驻地村、全县10的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路径的目标。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做好文化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基层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村镇,以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业余文化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要配合中心任务、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策划多种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群众文化体系。以“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群星奖为龙头,建立精品生产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代表我县最高水平、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今年要以冲刺全国群星奖为目标,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对《竹乐》、《五女泉边》的挖掘和加工。要以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方式的文化“四基”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三要积极发展图书、文博事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

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图书馆是自学的主要阵地,是全民终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推进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今年,各乡镇要普遍建立图书馆(室),其中,县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明珠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10000册,市级东海明珠乡镇藏书量不少于7000册;其他镇乡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保存和突显我县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要重点抓好吴昌硕故居大院、安城城墙三期维修工程建设,完成《XX县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发掘方案的编制,抓好杭长高速公路XX段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做好对无形和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保护项目,形成具有XX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尤其在开办、经营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加快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放宽文化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二要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群众的文化消费。就我县而言,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为根本,以市场调节为手段,重点开发和培育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体育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空间。要继续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和全国高水平的单项文体赛事,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展示XX的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升XX的知名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开放准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对文化市场从严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加大专项集中整治的力度,重点加强对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及时有效地查处大案,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有害的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建立文化市场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在文化经营单位布点监控,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网审批,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反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文明执法的行为规范,促进文化经营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改革是加快生态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生态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才能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中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一是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改变对文化产业单位的直接管理、统包统揽为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分性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对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转企改制。今年要按照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完成人民剧院和电影公司改制工作。三要加快建立保证导向、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各地、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到XX创业。要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主阵地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乡镇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巩固基层文化网络。社区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配强文化专(兼)职干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村也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不 论采取什么形式,村(社区)文化机构必须有牌子,有场所,文化工作有人干,并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与其他同类人员一视同仁,对重视文化工作和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三、精心组织,形成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创一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化先进县真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强硬有力。县里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今天会上,我还将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对创建职责和任务分地区予以明确。各乡镇要对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突出强项,补齐弱项,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重点加大投入,保证指标达标,使文化工作不仅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