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学

档案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7 14:22: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档案学

篇1

“微观档案”的说法由来已久,与之相关的定义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档案工作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学是指从微观视角研究档案工作的规律性[1] [2];第二类主要是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是由个体或较小的社会组织形成的社会价值微小的档案[3] [4]。档案工作包含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可以按照这两种视角进行框架体系的梳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学研究的微观视角”和“微观档案学”并不能完全等同,“微观档案学”作为学科的分支是否可以成立还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理论内核和独特的社会价值。

正如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达到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目的一样,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研究个体的档案管理行为,会面临许多与传统档案管理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具备形成独特理论内核的基础,有可能形成特有的发挥价值的领域。“微观档案学”的概念界定应该从档案形成主体的角度进行:如果把国家档案事业的整体管理理解为“宏观档案管理”,而将各类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理解为“中观档案管理”,则个体档案的管理就是“微观档案管理”。这里的“个体档案”是指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与机构档案管理当中的“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档案是从个体需要的角度出发判断记录的保存价值,类型更为多样、数量更为庞大。

因此,本文所述的“微观档案学”是指研究个体档案形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科学领域。“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档案学当中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前端控制理论、档案价值理论等基本原理对“微观档案学”同样适用,只是在具体实现形式上有所变通而已。“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微观档案学”以个体为参照体系,相当于普通档案学参照体系的“缩微版”,其目标是构建个体知识和记忆的系统化采集保存和利用体系,研究如何应用档案学基础理论建立个人工作和生活的秩序体系,促进个人效率的提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第二,“微观档案学”强调对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各类纷繁复杂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和整理,对作为普通档案学核心问题的证据效力问题则关注较少。第三,“微观档案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档案学理论和方法为人的发展服务,也关注人类大脑记忆原理对档案整理保存体系的借鉴意义。

2 “微观档案学”述要

“微观档案学”以档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涉及知识管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典型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第一,研究“微观档案学”基础理论,弥补一般档案学理论对个体档案的形成和保存问题关注不足的问题。普通档案学理论是对机构档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机构档案工作视野之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个体档案尽管不像机构档案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凭证效力,但是,对个体而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形成、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特殊性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探索数字化时代,个体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交流、工作和生活时“轨迹”的留存问题。如何收集和保存电子邮件、网站购物、手机短信、微博、博客、网络社群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证据信息,实现不同来源信息的整合并进行合理、合法利用等问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人生经历的数字化采集、归档和利用方面的研究(CARPE: Capture, Archival and Retrieval of Personal Experiences)。美国微软公司研究员戈登?贝尔(Gordon Bell)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名为“生命比特计划”(“My Life Bits”)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明一种设备,可以记录下日常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起个体记忆的数据库。基于My Life Bits项目的实践经历,戈登?贝尔和其同事吉姆?戈梅尔(Jim Gemell )合著的《全面回忆:数字记忆将如何影响一切(Total Recall: 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 Everything)》一书于2009年9月由Dutton Adult出版社出版发行[5]。

第四,辅助个体记忆能力的提高,探索生物记忆数字化存储的可能性。1945年,美国政府战时研究部门负责人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Atlantic Monthly》7月号上发表了《As We May Think》一文[6],提出用一种名为Memex (memory extender )的装置增强人类记忆能力的构想。范内瓦?布什提出的Memex以微缩胶片为基础,能存储个体拥有的所有书籍、资料及信件。他主张Memex应该模仿人脑的联想功能就像人的脑细胞一样,一旦捕捉到某些信息,马上就能沿着复杂的路径网络,找到相关的事物,这种思想后来被应用到超文(Hyper Text)的设计之中。尽管生物记忆的数字化存储在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是,其体系设计要用到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是毋庸置疑的。

第五,通过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知识管理体系。个体知识管理是将个体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过程。通过对个体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个体知识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将不同时间所接触到的各类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通过个体日常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推动个体生活秩序的建立和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课题。

第六,研究个体档案数字化采集和保存的“云服务”提供体系。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人类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终端非常便捷地在“云”中记录和保存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为具有这类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政府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协作,通过公益和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

篇2

情报学:“纵观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用布尔逻辑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模糊集合模型测算了一下咱俩的相关性,竟然为1;后来布鲁克斯知识结构方程k(s)+ΔI=k(s+Δs)告诉我,今生的相遇以致完全吸收绝对是前世的分注定”。

档案学:“生活的全部就好比全宗一样,里面的每一卷都记载着你我的故事。按照年度梳理,可以还原从相识、相知到相守的过程。按照机构(问题)去体现,那么每一次的浪漫、相诉、呢喃,就像电影一样娓娓道来。这里面没有三次鉴定,这一切的一切,保管期限我给的都是永久,好似美国文件中心挑选出的那3%(美国文件中心挑选进入综合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档案数量比例为3%)。作为全宗的管理者,我将‘用艺术家的同化力去搭建’。待多年后的某天,翻开全宗还原和再现历史时,我相信由个体组合而成的结构才是‘档案体’的灵魂。珍惜,与你的每一个阳光午后”。

为什么公众对于档案学专业的印象也是古板、枯燥呢?因为他们不了解档案工作是什么,档案专业学什么。只是主观地认为档案工作就是守着一堆过时的文件,青灯孤影,默默无闻。只有真正懂门道的,才会知道档案学学科本身独有的情怀。她的情怀不是在台面上、公众前、即时的,她是幕后的、长远的、历史的。

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体看到、听到“新闻人”“法律人”等台前人物的相关报道,很少看到“档案人”的相关事迹。档案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档案人是这个国家历史的记录和保存者,也是证据神圣性的捍卫者。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历史空白、事实偏差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也比任何人都明白档案是厚重文化的基石。好多人不了解档案学专业,说我们总是和其他大学科搭亲戚,没错我们的确是交叉性学科,可中华文化五千年,档案学专业发展到今天才短短几十年,请大家给档案学一些时间,让我们来舒展自己的“情怀”。

档案学的情怀,还体现在那些从事档案工作几十年的老档案工作者身上,这种情怀是从一而终的勇气和不辱使命的担当。用我们人生短暂的几十年与档案为伴来坚守漫漫历史,难道这不是一种情怀吗?

篇3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篇4

整体网络平均距离分析

网络平均距离是指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约小,说明节点之间的关系越密切。高频关键词网络平均距离为2.265,表明了每个关键词只需要通过大约2个关键词就能够相互作用,档案学高频关键词网络图符合小世界效应,能够对研究热点做出快速反应。

整体网络凝聚力分析

网络凝聚力反映了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凝聚力指数与网络紧密程度呈正比,高频关键词网络凝聚力指数为0.472,表示网络紧密程度适中。

个体网络中心性分析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中心性是研究网络中行动者的地位和重要性,包括节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性三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中心性分析。

1度数中心度度数中心度表示与某个节点直接相连的频次,点度中心度越大,与其相连的节点也就越多。节点点度中心度为7.43%。从图1中可以看出,档案管理、档案学、档案工作等高频关键词具有较高的绝对点度,说明这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等具有较高的相对点度,频次增长快,反映了数字档案成为了研究热点。

2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反映了节点在整个网络的中心程度,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网络中间中心度为28.25%。从图2中可以看出,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是网络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接近性程度。接近中心度计算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网络不连通,关键词之间距离无穷大,无法计算接近中心度。

4凝聚子群分析凝聚子群分析是指网络中关系密切的行动者形成一个次级团体,揭示了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刘军的介绍,采用了k-丛分析,参数k为4,N为10,分析结果见图3和图4。K-丛分析形成了8个次级团体,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数字档案馆等关键词在每个次级团体中均有出现,这表明档案学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具备规模性、系统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8个次级团体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热点较为集中。

档案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通过NETDRAW软件,对整个网络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档案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档案馆、档案工作、档案利用、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和档案学等,这与宗乾进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将2000~201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选取每个阶段词频位于前30位的关键词,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将关键词节点以可视化图形呈现出来,以探讨档案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转化过程。2000~2011年以来,档案管理贯穿全过程,研究热点从电子文件元数据、数字档案、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发展。

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档案学研究中,对档案管理持久、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我国档案事业工作更快更好低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的信息化也随着电子文件、数字档案、数字档案馆等热点展开、深入。近几年来,档案服务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与网络技术一并推动了档案网站的研究。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也不断向前推进。

篇5

1 引 言

随着档案学的发展。学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者通过科研合作共同完成,日益增多的科研合作,反映到上便是合著现象的增多,而学者间科研合作的发展,则体现为合著网络参数的变化。为了对档案学科研现状、科研合作规律进行揭示,研究档案学合著网络无疑便有了必要。

合著网络是因学者合著论文而形成的社会网络,本质上它考虑的是学者间的关系,反映到图形上则表现为由多个节点及节点间连线组成的网络图。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合著网络可以被理解为合著者及其合著关系的集合。国外对合著网络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g.melin、o.pebsson、m.e.j.newman、yasminh.said、edward j.wegman、a.l.barabasia等基于不同的学科数据对科研合著网络进行了研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朱庆华在他的文章中对合著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行了介绍,梁立明等则基于cscd的数据论述了省际合著网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和地域趋向,另外,刘蓓、刘则渊、尹丽春等也对科研合著网络做了一定的探讨。综观已有的研究,研究点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且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理论方法的探讨上。对于档案学科合著网络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出现相关的研究文章,为了揭示档案学科研合作的现状、分析档案学科研团体的分布情况、总结档案学者的合著规律,本文拟对我国档案学合著网络进行研究。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关系定义。笔者获取了cnki(

可以看出,中间中心度高的学者分为三种类型:何嘉荪、陈智为等老学者构成第一种类型,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地位,联系着较多的学者,其中间中心度值相对高:郭莉珠、荆秀昆等人构成第二种类型,这些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文献保护等技术性课题,由于研究内容专业性较强,学者间科研合作较为密切,这说明技术性研究课题需要较多的合著联系,其可替代性和逃逸性要低于理论研究课题。黄霄羽等青年学者属于第三种类型,他们在档案学科研领域表现活跃,也联系着较多的合作者,有着较高的中间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反映的是学者在网络中的连接作用,分析显示:近86%的档案学者中间中心度为0,同时,高中间中心度学者数量也很少,这说明在档案学科研领域,科研网络是由少数核心学者连接起来的。

3.2 档案学合著网络的子群研究及研究团队分析。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会组成各种科研团队。档案学研究领域有着多个科研合作团队。如按一般的理解,中 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与武汉大学的学者会归为不同的研究团队。档案学科研领域存在着多少科研合作团队?各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怎样?这些都可以通过分析档案学合著网络数据得到解答。

3.2.1 档案学合著网络中的k-丛分析。k-丛是社会计量学中的概念,由赛德曼提出。k-丛是一个最大联通子图,其中每个点都与其他k个点连接,k-丛是整个网络中一个凝聚力相对较高的区域,通过k-丛分析,可以发现具有较高凝聚力的子群(如果存在这样的群)。

利用ucinet软件对档案学合著网络数据进行计算,设定k为2,对档案学合著网络进行2k-丛分析,共得到2450个2k-丛。

篇6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方面。他对于我们确定档案学的研究取向,及时修正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科整体建设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从国内外的档案学历史和当今档案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档案学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一、综合性和社会性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科学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就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而言,综合化的趋势处于主导地位。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许多综合性的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不同视角进行探索。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学科间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的需要,由此便会出现各学科彼此间原有的界限的突破,导致学科的综合发展取向。这种学科的发展取向,反映在实践方面主要由两种具体的情况:一种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界限的各门学科的综合,这也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主流。

从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体来看,它的社会科学属性要比自然科学属性强,因此,档案学的综合性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这是因为社会围绕综合性问题研究而形成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而这些作用、渗透、结合的各方又不是绝对均衡的,会呈现出主次和程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也使得这些学科的属性呈现出一定的偏重性。体现一定的学科倾向,或者是偏重于自然科学,或者是偏重于社会科学,完全“中性”的学科是不存在的。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

一般来说,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现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须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能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理性认识要以客观实践为依据,或者说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档案学理论也只能发端于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对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如若脱离了档案工作实践,其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由于档案学不是纯粹的思辨性学科,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它同思辨性很强的学科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品格。也就是说,研究档案学不仅是为了认识规律,探求事物和对象的本质,更是为了指导档案工作实践,而且后者更显重要。

强调档案工作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意味着档案学理论相对于实践就完全是被动的。因为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没有科学的档案学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档案工作实践。没有科学的档案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常常是盲目的。但是,档案学理论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只根据局部的、片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提出所谓的新理论、新观点。科学合理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建立在广泛的实践经验或者说普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三、技术性和实用性

档案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档案学一方面具有科学认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技能性特征。最初的档案学教育就是从职业技能训练中发展而来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职业技能教育的促进和推动下,档案学日趋复杂和成熟。因为,要胜任档案工作就必须掌握一系列技能,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保管、传递借阅、参考咨询等各种专门的技能,必须研究用户服务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四、开放性和包容性

篇7

借这个机会我谈谈几点想法:

今后几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支持档案事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工作举措,包括在抢救历史档案和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档案等方面,都拨出了专款,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此外,花了两年的时间论证建设新档案馆,从最初档案系统内部的酝酿,到形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只用了两年,建设现代化档案馆已经完成了可研程序,并报请市委、市政府纳入未来几年的基建计划,这将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工程。这一系列的举措足以证明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这些举措对档案系统所有的学会会员、所有的基层干部应该是深受鼓舞的。有这么好的大环境,也是对档案学术研究非常好的支持。我们要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坚持不懈地做好档案的学术研讨,着力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扩大档案学术研究的队伍。有数量才有质量。我看今年与会的同志都是档案系统的,今后可以拓宽一下思路,吸收会员不应仅仅局限于搞档案的专兼职人员,应该扩展到跟档案事业有关的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或者在我们这个系统以外工作但对档案有研究,对历史文化有研究那些专家、学者,或是市里的公务员、教师等等,只要对这个领域有研究就行,今后吸收会员可以不局限于从事档案工作这个系统。市档案学会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既然是学术研究就应该把他们吸收过来,让更多的人关注档案的学术研究,让更多系统以外的专家、学者、干部能够参与档案学术研究这个领域里来,让他们的智慧支撑档案事业的发展,这是档案事业发展可以利用的宝贵的智力资源。

篇8

中图分类号:08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68-03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剁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

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

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

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拔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

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 用,了制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

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

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增强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活力。建议国家档案局在“科技三项费用”之外设立一种档案科研专向基金,或向国家科技部中请增加“科技三项费用”的额度,以资助重大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学课题研究。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档案科研工作。各级档案学会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科研经费。此外,档案学研究者要认真组织力量,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社科、教委及其他基金项目。也可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以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

篇9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拓新,认真研究和探索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子、新途径,积极配合档案局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开展“新仓经验”这一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征集工作。针对我市档案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深入开展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努力实现档案工作价值,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拓宽学习视野,搭建交流平台

1.强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以开阔广大会员的视野,促进档案人员学术水平、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围绕“档案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组织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强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县市区档案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和汲取他们先进工作经验和开展活动的方法,促进学会工作。

3.强纵向联系。加强与上级档案学会、市科协、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等部门的工作交流和联系,及时取得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提升学会工作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参加省档案学会、市档案学会、市科协组织的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拓宽工作思路。

三、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1.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把档案科普融入到社会科普活动中,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2.以“档案馆日开放日”、《档案法》宣传月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档案知识。举办好以“走进历史,走近档案”为主题的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开展百姓参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学术讲座、演示查档流程、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查档体验、“我心中的档案馆”绘画比赛等等,全方位地介绍档案馆,提升档案工作重要性的知晓率。

3.以创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发挥好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院校区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配合市档案局组织好“魅力”展等展览的参观、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扩大档案工作影响面,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4.以档案专业技术提升为平台,推进档案专业队伍的建设。组织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和市档案局、学会举办的新文书档案员、岗位证书、更新知识等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会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做好档案职称资格考试工作,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努力推进学会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使档案队伍知识化、专业化。

5.以档案专刊的举办、网络信息的传播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办好《档案》期刊,及时做好档案网站内容的更新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继续教育等,及时、快速、有效地传播、宣传档案信息和知识。

四、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服务功能

篇10

关键词 档案学; 教学; 思路

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技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及网络时代的需求,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及业务知识的提高。以下就从事档案学专业教学实践,改进档案学教学思路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档案学的教学现状和经验

以本人被聘任教的珠海卫校为例,在档案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受到了普遍重视。首先,珠海卫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由原来的19 周改为21 周(不包含实习)。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珠海卫校和珠海档案局(档案馆)建立合作项目,由档案局(档案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平台,同时以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疗单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平台,档案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全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社会,档案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产生大量的电子信息,这些电子信息将会更好地满足教学评估和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掌握档案理论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实践,珠海卫校在教学中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和初步积累了一套经验,培养出一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但下一步应如何巩固原有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这一学科教学水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

二、注重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式

学校要抓住教学评估这个良好契机,广泛开展档案法规意识和内容等宣传活动,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及党员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档案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出能够在传统档案部门工作的人才,还要培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的全方面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纸质文件,还要掌握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通过选择档案局(档案馆)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模拟档案用户、档案信息服务者及档案咨询人员,成为档案利用的当事人和参与者,设身处地考虑角色利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档案管理及利用问题,在实际的档案利用中亲身感受档案用户的利益诉求以及档案管理及服务的技巧。

三、创新档案学的知识传递方式

篇11

一、网站文件归档的必要性

网站文件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于组织机构来说,网站文件是组织机构在进行业务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属于组织机构活动的证明。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网站文件是构成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历史的桥梁,具有历史性。但网站文件具有更新快、寿命短以及惟一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网站文件的保存必须要及时、可靠。

二、网站文件归档的可行性

就世界范围来看,由图书馆来承担的网页收集项目对网页的捕获、归档、存储都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鉴定的角度不同,图书馆更加关注的是网页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其原始记录性,对于元数据捕获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网站文件归档的任务应当由档案部门来承担,档案学理论可以借鉴到网站文件归档中来。

1、电子文件管理对网站文件归档的借鉴意义。网站文件本身就属于电子文件的范畴,可以按照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网站文件的生成、、捕获、归档、利用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应当对其全程控制,不仅保存网站文件本身,还要连同元数据、变化日志、插件程序等一起保存,才能保证网站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来源原则对网站文件归档的借鉴意义。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站文件,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网站为单位进行保存,同一个网站的所有网站文件保存在一起构成该网站的“全宗”。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和网页与程序文件的依附关系也不能被破坏。目前美国的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已经体现了“来源原则”。

3、档案鉴定理论对网站文件归档的指导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档案学者罗尔德·瑙格勒提出了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论”①,一方面要判断电子文件信息的有用程度,另一方面要判断电子文件有用程度实现的可能。网站上的信息以多种格式存在,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从技术上判断其有用程度实现的可行性。对于网站文件内容上的鉴定,可以借鉴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Terry Cook)的“宏观鉴定战略”,从能否反映该机构的职能,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否满足人们的社会期望等角度进行鉴定。

4、档案部门理应承担网站文件归档的责任,由机构档案室对本机构网站包括内联网和外联网上的网站文件进行归档,公共档案馆对所有的公共网站上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

三、网站文件的归档策略

1、网站文件归档范围的确定

并非所有的文件都成为档案,同样,并非所有的网站文件都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策略决定哪些需要归档,需要保存多长时间。

从内容上来看,有两种基本的收集方法:广泛收集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和选择收集法(selective approach)。广泛收集法是通过自动捕获软件收集网络上的一切资源。②选择收集法由人工进行鉴别有价值的文档然后再进行收集。③。

从技术上来看,应当归档的文件包括:系统软件、自动化软件的结构文件、日志、cookies、索引、图形、文本、出版物、图像、音频、视频。

2、网站文件的捕获策略

捕获策略取决于网站的类型和复杂程度,最常用的两种捕获方式是:对象驱动法(object driven strategy)和事件驱动法(event driven strategy)④。适合于由HTML文件构成、不能实现交互功能的网站。事件驱动法主要是捕获网站和用户之间发生的事件或事务,适用于数据库驱动(database-driven)的动态网站。两种方法的最大不同就是着眼点不同,对象驱动法关注的是构成网站文件的对象,而事件驱动法关注的是网站和用户之间的单独的一个事件。

以上两种方法讲的是什么元素需要捕获,并没有说明捕获时间。捕获的时间取决于网站变化的范围和频率。网站更新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经常更新,更新间隔的时间是三个月以内;(2)不经常更新,更新间隔的时间是三个月以上;(3)有规律地更新,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变化(例如一周一次,一天两次);(4)不规律地更新,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更新,更新时间比较随意,更新间隔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按照以上四种变化情况,网站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规律且经常更新的网站、规律但不常更新的网站、不规律但经常更新的网站、既不规律也不经常更新的网站。捕获网站文件的时间是由网站的变化情况来决定的,跟踪不规律但经常更新的网站难度很大。

3、网站文件的保存策略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更新,今天还存在的电子文件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未必能够读取。除了HTML文本文件属于非专利的形式外,网站上包含许多专利格式,例如,Java程序、ActiveX程序、.jpg格式文件、gif格式文件、.tiff格式文件等都是网站的构成要素,所以仅保存HTML文本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网站的内容、结构、背景都要保存,脚本程序(Script)和插件程序(plug-in)也需要保存,对于网站文件来说,元数据和数据同样重要。

网站文件的保存方法主要有数据考古(Data Archaeology)、仿真法(Emulation strategy)和迁移法(migration strategy)。数据考古是由格拉斯哥大学的Seamus Ross 提出的一种方法,也叫数字考古(Digital Archaeology)⑤,是将在当前软件下生成的且以当前格式保存的电子文件移动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直到将来利用的时候才将其转移到新技术环境下。仿真法是指用一个计算机复制另一个计算机的运行活动的过程,仿真计算机能够逼真地模拟原始计算机,并将其取代⑥。迁移法指的是把数据从一种过时的数据格式移动到当前使用平台,例如将word97格式保存的文件移动到office2007软件平台中。与数据考古和仿真法相比,迁移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数据考古只能作为一种短期战略(大约五到十年),并非长久之计,而仿真法仍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并且对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迁移法是目前惟一的长久保存方法。⑦

四、网站文件归档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站文件归档的项目已经展开,人们对网站文件的关注程度逐步上升,但是目前网站文件归档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国内网站文件归档的有关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

1、动态网页的捕获问题

动态网页一般都有后台数据库做支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而动态改变和响应,用户的客户可以在网站上留言发表疑问、建议和意见等。动态网页的组成要素(内容、结构、背景)都是通过数据库自动生成新的页面,无须手动更新,例如在线采购系统、商务交流系统中的订单都是自动生成的。

2、网站文件管理流程该如何设定的问题

文件的流程管理属于业务活动的特殊流程,负责管理组织机构所有业务流程中形成的文件。网站文件与一般的文件管理流程也有所不同,因为网站文件的生成、控制、传播和保存的责任相对比较分散,给网站文件的管理流程设计加大了难度。

3、网站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

网站文件长久保存包括软硬件更新对网站文件的再现,网站文件保存体系的构建,备份和容灾系统的建立等。在数字保存方面,OAIS参考模型已经成为公认的标准,网站文件的保存也可以借鉴OAIS参考模型,实现长久保存和利用。另外,也有人提出了建立软件和硬件博物馆来实现数字文件的长久保存。

4、相关的法律问题

比如,著作权问题,网站文件的作者是无法明确的,有些还是匿名的;编辑权问题,包括URL链接的相对变更、文字编码转化、信息单元表现形式的变更⑧;采集权问题,档案部门是否有权对网页进行下载、复制、备份;长期保存权问题,保存机构是否可以无限期拥有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网站;公布权问题,保存机构捕获网站文件之后是否具有公布权;隐私权问题,在对网站的利用过程中是否侵犯了网站形成者的隐私权。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谢伦伯格曾经说过,“电话是掠夺历史的盗窃者”,在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网络带走了历史呢?

注 释:

①哈德罗·瑙格勒:《机读文件的档案鉴定:一份“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纲要性研究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

②kulturarw3.kb.se/

③pandora.nla.gov.au/index.html

④Dollar Consulting. ARCHIVAL PRESERVATION OF SMITHSONIAN WEB RESOURCES: STRATEGIES,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siarchives.si.edu/pdf/dollar_report.pdf.

⑤Seamus Ross and Ann Gow.Post-Hoc Rescue of Digital 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