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15:59: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社团活动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我校学生社团现状
1.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
2. 社团概况。
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基本情况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数量众多,参与面广;分类齐全,结构合理;活动丰富,成果显著。学校现有学生社团14个,包括科技类、公益实践类、体育休闲类、文学艺术类、理论类等类别,参与社团的学生2千余人。科技类社团是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学生社团,现有数学协会、绿野电脑社、动漫极限画堂等3个;文学艺术类社团是以音乐、文学、艺术等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社团,现有吉它协会、潮剧社等3个;公益实践类社团是以大学生自我锻炼、服务社会为目标建立起来的社团,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等1个;体育休闲类是以体育健身为基础建立的社团,现有恋武盟、环羽俱乐部、三棋协会等4个。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了《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和《优秀社团评优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其中,各学生社团有自己的章程,大部分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社团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学生社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化。
3. 展示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以倡导先进、结合我校特色为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和实践技能氛围。各社团除日常开展活动外,学校通过搭建全校性平台为社团提供锻炼和展示机会:一是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校园艺术节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在艺术节举办过程中,各社团充分参与,认真准备,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富,现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发展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二是校园技能节,我校校园技能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师生反应强烈,效果显著。在技能节上,部分社团举办了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专业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调动了社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团成员的技能水平。
二、我校信息化现状
1. 信息化硬件设施。
我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建成了主干千兆光纤的校园网络系统,网络信息接入点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拥有计算机台数与在校生人数比例为1∶4,各种网络设备设施齐全,这为我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2. 信息化软件设施。
有了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和网络平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步朝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方向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开发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如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职员工补贴处理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社团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应用,推进我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团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多、活动量和范围增加与扩大,社团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管理就不易及时掌握。有些社团来去匆匆,学校总体指导作用就更不易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定不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社团手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团发展的需要,管理模式严重滞后,社团管理急需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 引导和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应该充分结合中职的办学特点和目标,不能只重视社团的内部管理,更应思考社团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不能仅仅锁定在“活跃校园文化”,更应执着地追求“人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力度,每个社团都要指派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打破旧观念的藩篱,瞄准与抓住“提高从业能力,激发创业潜能”这一职教学子发展的根本,管理者才会有“坐看云起时”的激情,中职学生社团才能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3. 社团自主活动的局限性。
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很多社团的活动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活动形式的单一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社团活动内涵的淡薄上。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红红火火,但后劲不足,简单重复活动的内容,缺乏活力。
4. 社团活动的层次有待提高。
社团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但是不应当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相对而言,体育类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组织会员活动和相关赛事为主;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对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育。还有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只重形式和宣传,讲究排场,表现出一定“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这些现象的发生都说明团委等相关指导部门对社团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5. 社团管理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
由于社团干部和成员认识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社团在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时易失去正确方向,严重的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社团的自主性带来的“随意性”易使社团在原则性、方向性等问题上出漏洞。因此,学校要加强社团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使学校学生社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化。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效率
1. 社团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也必须朝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社团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就是社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社团信息管理系统能科学规范地对社团的各种资料、社团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改变传统手工管理,极大提高社团管理效率。
2. 利用信息化,对社团基本资料进行集中管理。
社团基本资料包括社团简介、工作活动安排、社团成员、社团各项管理制度、社团活动以及其它需要处理的信息,利用社团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团各种资料进行规范科学信息化管理,为社团与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团委之间搭建了快捷沟通桥梁。
3. 利用信息化,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
社团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宣传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评价。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完善,在社团活动管理中,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对社团活动进行大力宣传,使社团活动成果得到更及时的展示。
4. 利用信息化,方便社团之间互相沟通,提高团委对社团管理的效率。
由于社团的各项资料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社团的各种资料、社团活动计划安排等及时上网公布,便于查询,为社团成员了解社团、社团与社团之间互相了解提供了便捷路径,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使社团的沟通工作顺畅高效,同时也方便学校团委对社团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5. 利用信息化评价系统,促进社团自身建设。
信息化管理对社团自身建设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我们能够及时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计划、安排、活动过程情况等信息进行,方便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全面及时了解。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或构建网络评价系统,收集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评价、建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使社团能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知道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诉求,促进社团下一次活动更好开展,促进社团朝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一、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化,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而职业核心能力并不是一种单纯智能结构的能力,其组成还包括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是一种行动实践能力。行动是职业核心能力形成、培养和训练的基础。因此,其培养需要有一个来自多方面的教育实践体系的支撑。在体系中既要有体现为显性课程的课程培训专题点拨,也要有体现为隐性课程的、来自环境和行动的历练养成。隐性课程通过在学校环境中提供场景、营造氛围,感染和熏陶受教育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发挥以下作用:
1.导向作用隐性课程的资源隐藏于学校活动及整体环境之中。这些资源以暗示的方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对学生具有潜在的规范、导向及个性发展塑造作用。学校的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制度、学校的氛围等都在认识上给学生提供参照体系,它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知识的经验传达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并传递给学生。这些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行为导向。隐性课程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属于现实教育,具有很强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2.渗透作用隐性课程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来说,学校的一切隐性教育因素都具有发挥影响的某种潜在可能性,他们在从事一定活动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隐性课程的教育。隐性课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没有人向他们发出指令,他们在无意识中得到教益。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职业核心能力会受到个人潜质或先天性格的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或环境中养成。例如:沟通交流的能力会受到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环境或氛围的影响带动下,个体的这种能力或潜质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环境或氛围具有带动养成的作用。再例如,学习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广泛使用,是人的社会本能和生命的原动力,需要显性课程以外的隐性课程在多渠道发挥渗透作用,给予强化和提高。
3.强化作用隐性课程具有长期性、间接性,通常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多样的途径持续地影响着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等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强化的过程。学生从学校隐性课程中通过情感融合过程的习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在一直持续的作用下不断强化,进而固化。其效果也可能在走出校门经历与社会的磨合后还会产生作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中,一旦养成就很难发生改变,会持久、深刻地作用于人的心理和言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通常以“冰山模型”来解读,水面上能看到的是人的职业能力和行为,而基础部分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容、互补、互动,可以起到强化学生的意识和行为的作用,从而增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基于隐性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
高职院校利用隐性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主要存在于精神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领域。应注重在校园氛围中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工作过程的学习设计,在行为培养中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历练。
1.家长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愿望与热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当前的小学生家长群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年轻的家长,普遍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关注。很多家长在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同时,还自发地通过网络等途径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对于学校的管理、任课教师的工作也会提出很好的建议。学校需要树立开放办学的思想,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可行的渠道。
2.家长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家长是由学校凝结在一起的群体,他们所受教育背景不同,从事工作不同,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仅去年的一年级学生家长中,博士占7%,硕士占17%,大学本科学历占41%。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工作的家长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家长中不乏能力强、有才华、有想法的人。还有一部分家长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卓有成就,拥有丰富的资源。此外,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全职妈妈有着大量的时间,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热情。这些都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基础。
3.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需要家长的参与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追求幸福,校本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幸福的种子。因此,我们对校本课程的设计,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涉及手工制作、职业体验、强身健体等方方面面。以往,这些课程都是教师根据特长而开设,但效果并不理想,学校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繁重,且术业有专攻,因此,教师的精力与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家长之中人才济济,教育资源恰恰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因此,开放办学,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将家长资源纳入到学校的课程开设之中,既能满足家长的愿望,更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家长资源的搜集与储备
1.对家长资源进行调查6Jf究,不断更新家长资源库
为使家长参与的课程能够可持续地开展,学校需要建立家长资源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学籍摸底,初步了解家长资源。了解家长资源,首先从了解家长教育背景、从事行业入手。学生入学时填写的学籍卡上,一般都有明确的信息。以往,老师们只是把电话号码抄写下来,方便与家长联系,而忽略了其他信息。
每年的新生入学后,班主任或教导处老师都需要做初步整理,对班里学生家长的学历,所学专业,工作单位等进行摸底,初步筛选有可能成为资源的家长,为下一步的工作做铺垫工作。
(2)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意向。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应是家长自愿、主动的行为,因此,学校需要通过问卷了解家长是否愿意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与帮助。同时,有这方面意愿的家长可能会因工作原因而在时间和精力上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在考虑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中的形式方面就要更加开放,有多种选择,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家长的参与课程中的愿望。
(3)归类录入,建立家长资源库。收集上问卷后,学校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对家长资源进行归类,并及时录入到电脑中,信息至少要包括:学生班级姓名、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参与学校课程的形式,并把家长的简单留言与建议附在后面。这样,一份完整的家长资源库才能算是建立起来,这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4)进行沟通,筹划下一步工作。学校要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参考他们的意向,筹划下一步的工作。比如:家长的一些需求,需要学校协助解决和准备的:家长参与课程的时间安排;解答家长的疑问等,并建立畅通的联系平台,方便及时的交流与沟通。
2.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m发点
家长参与课程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参与兴趣选修课。而开什么课程,不应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就能决定。课程的开发应该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因为,只有学生需要的、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因此,最初可以通过张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了解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最需要的课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统计出具有一定共性的课程,如:健康快乐生活的技能、幸福成长的体验、动手实践的活动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便于下一步工作地有效开展。
三、引入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家长讲师团
经过对资源库的梳理和与家长的深入了解,可以成立家长讲师团,聘请部分家长作为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之中。
1.打破班级界限,走班上课
家长参与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班级和年级的界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报,学校再依据学生的意向进行分班,在每周五下午,进行走班上课。不同的班级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处,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动手实践,兴趣盎然。
2.课程设计丰富,学生喜爱
学校依据家长资源和学生意向,在低年级开发开设了以下校本选修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场地、时间、人员的筛选和调整工作后,共确定了三大类,共20门选修课程,学生的参与率是100%。在升旗仪式上,我校还把参与授课的家长请到了学校,在升旗仪式后,隆重地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家长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3.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质量
(1)管理形式:学期初,每位授课人都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确定本学期课程总目标,并撰写教学计划。学校课程部下发“校本课程活动手册”,每次上课前写活动记录,内容包括:课时、时间、出勤、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效果记录。期末做好学期活动总结。
(2)评价形式:A.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和参与积极性,学具的准备情况,教师可以帮助授课的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档案袋”的建立和充实。B.以活动带动期末评价:每学期组织一次活动展示,展示形式为作品展览、比赛、节目表演等,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学期评价。
策略二:家长讲坛
1.形式与内容
在家长资源库中,一部分家长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作为,并且愿意积极参加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但是时间有限,并不能每周都来。因此,安排这一部分的家长以家长讲坛的形式参与校本课程。例如:请从事
卫生行业的家长进行如何在医院就医的指导,请从事地质研究的家长讲解地震原理和避震方法,请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家长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等。经过统计,家长讲座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孩子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增强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大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
2.操作流程
(1)沟通讲座内容。在讲座前,与家长沟通,在讲授内容与形式上,建议适当增加互动环节,力求增强趣味性,提高讲座质量。
(2)合理安排听众。讲座内容拟定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安排听众。例如,“中国科技成就介绍”,主要面向三至六年级:“听弟子规故事,懂得做人的道理”,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学生。
(3)加大宣传力度。讲座前两周,在学校张贴大幅海报,并把讲座内容安排挂在学校网站上,在当周的全校集会上也进行简要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礼仪教育。对学生进行听讲座方面的礼仪常规教育,教学生听什么,怎样听,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5)注意留存资料:每次讲座后,讲稿、录像、幻灯片、照片等需及时收存整理。撰写报道,放在网站上及时宣传。对于效果非常好的讲座,可以再次约请,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策略三:家长协会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管理起着协助与监督作用,家长协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协会的运作,引领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之中。
1.完善组织机构
学校的家长协会一般至少由两个层级构成,即:班级家长协会和校级家长协会,校级家长协会中应由各班的家长代表组成,可设主席一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此外由学校一位主管领导任名誉主席,主要负责对协会工作的沟通与管理。
2.健全管理制度
经过与学校协商,家长协会应本着服务家长、服务学校的宗旨,建立和完善协会的规章制度。明确协会的职能,规范协会的管理,落实协会的作用。
3.定期开展活动
校级家长协会每学期至少活动两次,开学初听取学校工作计划,提出建议,结合学校工作制定协会工作计划:期末对协会工作进行总结。
4.加强日常沟通
各班家长协会设立专人负责与校级协会及学校管理层的沟通,畅通渠道,加强合作力度。
策略四:社会实践志愿者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是有种好奇、担忧的心理,每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前,家长总是聚在校门口,久久不散,甚至有的家长跟踪到活动场地,远远地观看孩子的活动。家长的心理可以理解,作为学校,我们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践活动,担任志愿者,为孩子们服务,这样做,既能够满足家长的情感需求,也能够引导家长从关注自己的孩子到关注孩子所在的群体,消除对自己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在帮助教师组织孩子活动过程中,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整个活动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提高活动的质量。
策略五:家长社团
学校组织部分有特长的家长成立起不同的社团,协助学生社团活动。例如,有些家长擅长英语,组成了英语社团,定期参与学生英语社团的活动,与学生开展英语交流,帮助排练英语小话剧,和老师一起举办英语节等。有些家长爱好科技发明研究,学校的科技组邀请他们参加科技社团,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科技课题研究,完成头脑奥林匹克训练项目等。
策略六:家教沙龙
家庭教育是家长之司永恒的话题。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位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和困惑,也会有些家教成功的经验,他们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他们培养孩子目标正确、方法科学,孩子一般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全面发展。
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展示自己、证明白己的机会。对其他家长而言,他们也非常愿意学习和借鉴同龄孩子家长的经验,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看书更有效。
四、家长资源可持续运用的保障机制
家长资源虽说丰富,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就会影响资源的长期有效,造成过度开发或浪费,家长参与学校课程的热情刚开始是很高涨的,但随着常规运作,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使热情降温,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家长永葆参与热情,是用好家长资源的关键。
1.提供相应保障,体现社会价值
(1)为家长制作学校出入证,方便进出学校,在保证校园安全的情况下,使其享有定的停车、出入的特权,并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
(2)对参与学校工作的家长给予慰问与感谢。
家长只有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与尊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才能有一种参与的幸福感,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
(3)加强宣传,使家长成为孩子心中的骄傲。
召开全校集会,在全体学生及家长面前隆重地为参与学校课程工作的家长颁发聘书,让他们的孩子站到台上介绍爸爸妈妈所作的贡献。当台下的家长和学生向他们投去钦羡的目光时,家长成为自己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同时也感受到自己人生中新的社会价值。家长的参与热情能够得到持久地保持。
2.进行方法指导,培养家长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