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7:10: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 2008年暑假会计专业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其实说是实习也算不上,只能说是跟着别人学了一些东西,了解了一些东西,真正把所学的东西用到工作中的并不多,因为本来专业课基本都还没怎么开课。这么短短几天的实习,让我觉得自己欠缺的还很多,我一直认为的确会计的工作的确经验的要求会多一些,但是其实理论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毕竟会计的专业比较强,而且有一些比较死的东西是必须掌握的。如果没打好理论基础,真正到了工作会没有头绪的!
自己只是帮忙录一些原始凭证,刚开始以为应该不会很难的,因为先前有看过他们已经做好的记账凭证,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到真正自己来做的时候,就没那么轻松了,就几张原始凭证自己还是折腾了一个上基础会计的时候老师讲过的许多类似问题都出现了:当你拿到原始发票的时候你必须判断这笔业务到底归属于那个会计科目。像费用你单就依据凭证既可以归入管理费用也可以归集到制造费用,这就要看你对公司业务的流程、生产的流程是否了解、熟悉了,自己对此并不熟悉,所以做起来还是并不那么顺手。我想这就是所说的会计需要经验的原因吧。在做分录的时候,一笔业务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时,可以做成复合会计分录,那时,上课听得很懂,但到实际操作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碰到这中问题的时候我还把它做成几个简单的会实习报告网计分录,当时就觉得这样好像不是很对,总觉得少弄了什么,等我把记账凭证打印出来一看,才恍然大悟过来。所以又回头去修改,把两个分录合并起来。虽然这分开做分录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但是这样就显得不专业了,使得一笔业务处理得繁琐了,也不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情况。还有原始凭证像发票之类的必须完整,企业购买材料必须发票、请购单、入库单这些都必须齐全,才能入账,之前虽然也学了,也了解,但是这次整理了原始凭证发现自己并没有把这些东西都串起起来,所以当自己要动手去整理的时候有些没有头绪。
实习中让我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学习的时候虽然每个只是点都懂了,没有把知识串起来,当到了实际的操作时就会不知所措,理不清头绪,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虽然我们总说应该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多多实践,多多思考才能做到,至少对于自己是如此.
在实习中让我认识到了两点。第一,自己去实习的时候,那个工厂正在建账,虽然自己只是帮忙录一些原始凭证,没有真正参与他们是如何建账的,但是听了一些他们的讨论,还有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觉得要做好会计必须能够理清思路,理清思路就不会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方向,就能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好,不会总是在一个问题上重复,会更有效率。第二,会计有些工作还是会枯燥一些的,当你已经理清大概轮廓如何去做了,接下来就会是一些重复的工作,像输入产品入库资料,做起来比较枯燥,而且需要细心和耐心。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自己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知道以后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很关键的是应该多去实践,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开始单位不会让什么,观察我是否有耐性全身心的投入本行业。然后是大批量的工作,数量和难度都很大但是要求不高,这是考察我的能力,也让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单位里完全按能力来分配待遇,而不是学历。社会的准则就是不能劳动的人就是废物,即便你是大学生、文化高、素质高、说话有水平、气质高、斯作等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虚心向他人学习有真材实学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能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下面就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算扎实,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实际中学会做账。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
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
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不过慢慢觉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我可谓受益非浅。
同时,在和建业人交往过程中,我总能学到不少东西,但也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主要如下:
1、知识量少搭不上话。
2、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慢跟不上。
3、在校所学知识老化、单一、片面、虚无。
4、房地产企业方面的知识很少。
5、财务管理、财务处理之知识肤浅。
6、税法税务实务纯粹纸上谈兵。
7、核对文件效率低下。
8、加强对excel、用友、数据库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9、帐务处理还要细化学习。
10、实践工作能力低下,不得法。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内已有学者们提出了审计失败的多种原因,如: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舞弊行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和欺诈;事务所追求短期利益而舍本逐末舍弃独立性和诚信.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混业经营问题:由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审计市场对审计报告的需求为“适当”的报告,而非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悟守诚信原则提品反而不受欢迎甚至面临解雇的危险:也有作者从社会环境、制度安排、审计业务服务的性质角度来分析审计失败的根源。对于在垄断国企的资产流失方面,独立审计为何如钝刀割肉般难见成效.笔者观察、思考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寄生公司“侵害国有资产的间接性、隐蔽性使其很容易脱离监管而成为个别人群的“小金库“;再加上因为是整个管理层舞弊.管理层处于舞弊的独特位置.能够逾越看似有效的内部控制,沿着内部控制的路径,完善手续与资料、凭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轻松地操纵会计数据(这一手法不仅适用于职工持股的关联企业,同样适用于因为利益关系可以勾结在一起的外部其他单位):而且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看似执行有效反而成了迷惑注册会计师的烟雾弹可能误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策略:因为国企高层们慷国家之慨拿国有利益来稿赏三军(当然也包括搞劳自己)获利的往往是一个群体而非个别人,舞弊者、获益者能够建立攻守同盟面对审计人员时“同仇敌慌‘’使对这类行为的审查难度增大。
(二)虽然被审计单位提供了全部的会计及其他经济活动资料审计范围还是受到了实质性的限制.在企业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中往往造成审计失败。
任何一项交易舞弊行为都必须另一方的配合也必然留下蛛丝马迹,除非以现金交易断了交易轨道,但往往这些痕迹就在外部单位里。在独立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只有权限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及其他经济活动资料对外部相关单位只能依靠进行一般的往来函证确认相关事项(除非合并会计报表审计里的合并单位);询证效果还要依赖对方的配合程度。因为注册会计师无权涉足另一会计主体,对所
怀疑事项的追查只能浅尝辄止.往往姑息养奸。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处于提供服务方的特定地位,要千方百计从这些国有垄断行业的企业拉来业务.要争取尽量高的审计收费,所以要仰其鼻息,要背靠大树好乘凉要在人屋檐下求得蔽护。即便是接受上级部门委派审计各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因凯觑以后可能从这些单位得到的其他业务,也不敢得罪他们。甚至即便审出了
某些问题,上级部门从集团利益的考虑.会给事务所提出“指导意见”;加之目前我国独立审计注重审计证据所有审计结论只要有充分适当的证据作基础,尽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以是内外勾结的结果,可以是虚构的,当东窗事发时.注册会计师能提供出足够的证据,能化解自己的风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于是一切便都达到了“中庸和谐的极致”。
许许多多的原因导致舞弊滋生盘根错节,日益蓬勃。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国企就如一条条不会干涸的大河还开辟出许多许多条支流一个企业形成一个流域,大企业是大流域.小企业是小流域。与自然界的流域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流域是支流的水汇入主河道.主河道有容乃大:而国企流域是主河道的水流入各支流,支流越多各支流河道越宽流失的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就越多。
尽管为阻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在不断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但是.人们意识中存在逾越控制的惯性。中国人爱说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法规制度可以控制却不能杜绝舞弊,因为滋生舞弊的土壤尚在:人性有贪婪的甲面尽管收入无论相对于社会水平还是相对于自身能力都已很优厚.依然不能知足;由于管理层舞弊可以做到上下勾结、内
外勾结,逾越内部控制制度,所以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环境使得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可能受到的损害相对于其舞弊收益小得多……要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增到它该增到、能增到的程度还需使审查与处罚这两把剑更锋利。
如何使独立审计这把剑更锋利?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审计欺诈案象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一样.不断被曝光这不仅使独立审计的公信力大为降低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独立审计方面的屏弱之处。社会多方面分析总结过注册会计师舞弊和审计失败.多数观点集中在两方面:个别注册会计师丧失职业道德未能保持职业操守.未能保持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不够方面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严厉的惩罚必然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笔者还想到,人都是向善的.向善能赢得大家的喜欢与尊重,向善能满足人自尊的需要;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也是向善的(遵守职业道德),整个一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也是向善的,行业自律就是向善的证明;注册会计师对职业操守与利益的权衡也正说明了审计人有着向善的愿望。监管与惩罚是必要的但在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与利益的权衡过程中,社会更应给予其向善的助力更应帮助独立审计拓展其能够独立的空间。因此笔者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1特别赎权
会计师事务所以普通经济主体的身份.面对经济实力强于自己的企业,本身就处于弱势。
审计的独立性除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夕卜更需要实权的保障。想要做到强势必须赋予其足够的特有的职权。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2跨区域委派事务所,对事务所业绩施行奖励办法并据此委派以后的业务
为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希望保持长期业务关系(包括非审计业务),而在执业时,在进行职业操守与利益的权衡时丧失其独立性可以跨地域委派事务所并经常调换。
3同行中选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采取奖罚制度
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加速,在发展知识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今天会计人员已经由以前单纯的簿记、财务信息编制者转变为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重要供给者。辽宁、广东、河北等省在全国试点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中把探讨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作为2008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迄今作为会计人员职称系列最高级的正高级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一、正高级会计师概述
1.定义
高级会计师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业务能力上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并了解发展趋势。应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
2.高级会计师工作职责
(1)准备和记录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项,通过编制和分析的帐户信息。
(2)维护和核实,分配,调职,协调交易的子公司账户余额;解决差异。
(3)维护转让附属帐户总帐,编制试算平衡表,调和项。
(4)总结收集信息的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和亏损,和其他报表。
(5)熟悉利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印刷检查,核实完成pletes通过分析和调度总帐帐户的外部审计,为审计人员提供的信息。
(6)避免法律上的挑战,符合法律规定的。
(7)获得的财务信息,完成数据库备份。
(8)通过保密来保护组织的价值。
(9)参与教育的机会,更新工作知识、阅读专业书刊、维护个人网络、参与专业组织。
(10)技能/资格:会计,财务会计准则规则,研究技能,分析信息,对细节的关注,截止日期为导向,保密性,彻底性,企业融资,财务软件,一般的数学技能。
3.高级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高级会计师在各单位一般都是业务骨干或财务管理者,这就要求注意培养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不但要有理财的学问,而且还要有当领导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对外,能处理好与财政、税务、审计、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对内能处理好上下级之间、业务部门之间以及财务部门成员之间的关系,能把财务部门建设成为一个有较强凝聚力的战斗团体.此外,财务管理工作中各岗位的设置,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报表的编制,以及投资、筹资、利润分配等活动都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出差错.
分析判断能力.高级会计师应具备从相关信息中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位置,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以及相应解决方案提供依据的能力.从外部来看,要有对整个宏观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市场上的财务机会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从内部来讲,能从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并能够对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企业后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定时的业绩评价
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是高级会计人才价值的体现。从各省已经通过正高级会计师评审人员来看,获得正高级会计师的人员的素质是相当高的,由很多是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设立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制度,使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高级管理人才不选择高校就业也能取得与高校教授同等的职称,使他们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理论的实践运用也能从职称上体现并实现人生的价值。
1.考评体系
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应形成以理论基础、业务能力、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创造思维为核心内容的考评体系
(1)专业理论知识。
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掌握国家财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熟悉会计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了解国内外的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并能运用新知识、新理论解决会计或财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了解与会计专业关系密切的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
(2)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较强的财会分析和研究工作能力,为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提出了有科学价值的政策建议;具有科学的财务决策能力,胜任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解决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
具有较强的管理工作能力,胜任会计专业工作和会计专业与相关专业配套和协调的财务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和市场分析能力,为企业发展进行过成功的经济分析和策划;参与制定过企业单位经济或对外贸易发展计划、工作条例、规范的编制、撰写工作。
(3)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2.目前在评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措施
(1)对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全日制学习与业余学习的学历有所区分。
①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③具有大学专科学历,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2)将难易程度和繁简程度不同的行政、事业和企业三种性质的会计同等起来,有失公平.,应有一定的顺序和选择的空间。
(3)对“业绩定生死”客观看待。在破格里强调高能力、高水平的中青年会计人才咱露头角,以促进加快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的实现。
(4)以单位大小衡量申报者的能力大小容易“以片概全”,对申报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衡量缺乏科学的标准.、申报的材料是否经过粉饰有假,“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度量。这个问题的解决可通过立法途径,改变过去先考后评的做法,先评审资格再在五年内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即可解决。既公平公正又科学客观并同时实行公示制度。正高级会计师的考评从考试报名到评审结束均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运作。可借鉴广东省的做法,即正高级会计师的参评范围为在全省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高级会计师,这种不以企业事业单位规模大小和机关性质为限制条件的选才理念,不仅广开了才路,同时也使会计系列与其他系列在正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范围上趋于均等化、和谐化、人性化。
三、正高级会计师任职后的业绩评价
可以看出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必须要明确评价的主题是谁?评价的对象是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理解评价的目的,主体的需要,才能将这种需要转化成需要意识,进而形成评价指标;同时要注意需要意识是受主体既有知识、对客体把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评价的主体应该致力于提升自己知识及对客体的把握。
1.理论水平
(1)存在的问题
①会计队伍结构不合理,拔尖会计人才不多。
②具有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不多,缺乏会计教学和会计领军人才。
③会计科研能力不强,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不多。
④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⑤只重视基础核算,具有战略管理视角的会计人才不多。
⑥会计人才吸纳和承载能力不强,引进优秀人才手段不多。
(2)解决的措施
对正高级会计师职业能力的鉴定是设立正高级会计师评价体系的基础,正高级会计师应站在比一般高级会计师和会计人员更高层次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将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运用,又能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产生社会效益。其成果不仅仅限于其所在单位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表现在于运用其所提方案推广到其他企业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正高级会计师职业能力应构建以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及学术造诣、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运用财政、税收、会计、金融等法律法规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界定体系。正高级会计师应着重学习能力、会计实务疑难问题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独挡一面负责的正高级会计师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围绕两方面进行: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资金的筹集评价可针对资金筹集的数量、成本、风险进行。筹资数量的评价指标可为现金充足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评价,筹资风险可用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比率评价;资金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评价指标可分别选择固定资产充足率、固定资产先进程度、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由本人的述职报告加以考核。
2.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高级会计师就需要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模式,改变原来的思想观念、会计目标、会计技术方法、会计政策规范,.善于学习、消化和吸收财务管理新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道德品格修养、文化专业素养,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必须拥有创新观念.加强知识更新,学习现代会计理论,掌握先进会计方法,并十分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想像、大胆尝试、勤于思考、研究和引进新的会计计量方法,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竞争中不断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一步一步地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财务风险观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尽可能回避风险,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选择时,应权衡轻重,明智科学.。由本单位的领导进行考核。
3.继续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多参加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高层次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实践经验的推广;加强与会计专家的交流,以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加强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以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参加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课题研究、交流研讨等方式来提升正高级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参加企业类培训班,在科研能力和参与决策、战略管理、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由上级部门加以考核。
只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制度,夯实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基础。积极探索会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从市级、省级向国家级推荐,培养与引进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级会计管理人才,促进我省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必将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05-02
一、建设背景
信息化手段是当前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教育中进一步深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库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建立《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是顺应国家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是民办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内涵建设的需要;建立基于多样需求的《税法》课程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学习、考证、就业的需要。
1.建设《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其中,对于“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明确要求各高校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响应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各高校亦纷纷开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2.建设《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以促进学院深化改革,进行内涵建设。2012年5月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以优良的成绩通过教育厅特色专业验收;2012年8月我院以会计与审计专业为首的“财经商务”专业群被评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群内涵建设的需要,会计与审计专业建立教学资源库平台势在必行,《税法》课程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拥有众多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作为首批课程,在我院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尝试。
3.建立《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依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高校教师集思广益,对自己多年的个人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与其他专业教师互通有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内涵;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时俱进。
4.建立《税法》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学生对《税法》课程的多样需求。目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税法》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种计算、纳税申报等实践能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法规政策变化频繁,依靠传统的课堂加教材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库能够克服教材滞后性这一缺点,及时将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政策解读传递给学生,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迅速、准确地学习税法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审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等考证需要以及将来的工作需要。
二、《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1.定位。《税法》课程是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我院财经商务专业群中各个专业都将《税法》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尤其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税法》课程在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因此,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应满足学生多方需求。①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税法》课程应以税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也更要体现出来。②满足学生提高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评价实行“双轨制”,即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初、中、高)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并行。我院要求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的“上岗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14年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一次考试通过率达到68.86%。毕业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鼓励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报考助理会计师,取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报考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的也大有人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税法》课程在这些执业能力考试中属于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要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③满足资源共享、沟通交流的需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满足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需要。老教师对自己多年的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新教师为教学带来的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得以融汇、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新老教师都能从案例中获益,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满足师生沟通交流的需要。大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时间就是课堂上的区区45分钟,课后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突出加强这一沟通交通环节,学生可通过教学资源库在线提问、在线讨论、提交作业;教师可通过教学资源库下节课的教学计划,甚至可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题库进行考试、在线答疑等,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满足校内外资源共享的需要。与兄弟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税法》课程建设;与校外实训单位实现共享,使得校内课程建设与校外单位的需求无缝链接;与考证培训机构实现共享,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2.建设内容。基于《税法》课程的多样需求,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部分:①课程资源库,包括本课程的大纲、课件、讲义、讲课视频、习题、案例等,满足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需求,加强其对税收法规的知识理解和进行税收计算和纳税申报的能力提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置、案例分析和作业布置环节都要以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②认证资源库,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审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简介、考试大纲、历年真题、考前辅导等内容,以满足学生各种资格考证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③智力资源库,包括财经法律法规、财经论文、中外财经名人、研究生导师、领军人物等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税收法规搜集整理能力和税务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④互动平台,包括在线答疑、网上留言等功能,以便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三、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个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学院各方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建立起适合我院多样需求的共享型《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学生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作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贯穿资源库建设的始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教师,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提供宝贵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精心选择其他网络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造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设置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资源库的内容完善出谋划策,促进优质资源的进一步集中和优化。
2.解决教学资源数据生产的不规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学资源呈现级数增长的趋势,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利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弊端。一方面海量的教学资源淹没了信息需求者,如何从大量的资源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呢?另一方面,税收法规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也随时发生着变化,如何去判断这些资源是否正确和有没有过时,也成了资源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因此在《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需要依靠专业教师的职业判断力和丰富的经验来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筛选出劣质资源,解决教学资源数据生产的不规范性,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我们在资源库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如何实现教学资源库的真正共建。教学资源库是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如何才能让各位老师将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与别人共享?如何才能让相互竞争的兄弟院校共同促进课程教学课建设?如何才能让校外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这些同样也将是困扰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4.教学资源库的后期管理。教学资源库建立后,其内容需要更新、充实、丰富;其设施需要不断调试、保养和维护,需要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长期合作,才能发挥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的建设初衷。
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建立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我院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希望通过税法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促进我院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21世纪注册会计师(CPA)人才应具备素质的要求
1.适应CPA人才国际化趋势的要求
随着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提供审计鉴证和管理咨询等服务的发展,高等CPA教育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CPA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出现国际化的趋势,CPA院校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拥有大量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人才。
2.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CPA本科教育必须兼顾学位教育的要求,其培育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宽厚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CPA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柔性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探索新的CPA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并且通过模拟实验教学的训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CPA专业和应变能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判断和创造性思维。
3.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要求
高等学校是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摇篮,只有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要,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完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三十条”的要求,把注册会计师方向办成“定位准确,优势突出,国际一流水平”的专业。
二、CPA人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内涵要求
1.CPA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
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要求,CPA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注册会计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表现为正直诚信、吃苦耐劳、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专业知识素质指人才对某一特定专业技术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文化素质是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良好的文化素质要求注册会计师拥有较系统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涉外活动能力。
(4)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活动中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5)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一个心理素质合格的CPA,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豁达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在依法行使职权时从容应对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出色地完成审计任务。
2.CPA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也称创造力,指的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控制客体并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成果的一种活动。这种新成果包括新思想和新事物。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施创造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对于CPA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直接、最客观的体现就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泛指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能力、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等。
三、CPA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反映了教育思想与观念,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CPA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在如何培养应用性、复合性人才。
所谓应用性人才是指应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受到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所谓复合性人才是指应该主修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并具有较为系统的相应辅修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开设CPA专业方向的财经类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CPA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1.优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以行业能力为要求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开设CPA专业方向的财经类院校应认真研究国内外CPA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育模式,按CPA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要求,建立既满足CPA专业特色要求,又能够促进CPA人才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按照《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行业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基础课基础上,设置CPA会计与审计实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资产评估、财务分析、会审实验和会计规范专题等专业方向课。
2.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教育
会计师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培训高级CPA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职业操守的培养。从专业教学角度讲,CPA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为主转变到既“做事”又“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源头”上加强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许多CPA签署虚假审计报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而是因为其职业道德不过关。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要努力做到使未来的CPA“德才兼备”。
3.加强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要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把CPA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对CPA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诊断能力、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获得的。如22所高校通过选派CPA专业方向优秀学生赴境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CPA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机会。毕竟能够到国外实习的学生只是小部分,对于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学校可以推荐他们去国内事务所或大型企业实习,建立实习基地,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以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强调完成CPA职前基本训练,在会计与审计理论、会计与审计实务方面具有较扎实基础及应用技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为该专业毕业生今后真正成为CPA做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能适应提供相关服务的多口径要求,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会计人员的执业纪律相关问题
其一,会计人员职业纪律的规定范围。会计职业纪律的是由其相关的组织或者权威部门制定的。他能够保证会计人员在从事财务工作的时候遵守相关的纪律,按照规定做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职业纪律就是他们做事的基本准则。所谓的会计人员执业纪律的约束力既不像法律法规那么苛刻,也不像职业道德那么宽泛,它是介于其两者之间的一种规范制度。
其二,会计人员职业纪律的存在的意义。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纪律要求,就肯定会出现问题,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会计职业纪律是对从业工作者的一个最基本的约束,加入美有了这个约束,他们的工作质量就会出现问题,信息以及工作效率就会失去保障。有了这个约束,就会使会计工作经验有序,让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三,会计人员职业纪律主要规定:“第一条,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各单位不得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对持证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持证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寓意积极配合;第二条,必须具备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才能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单人单位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活会计主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经历必须在三年以上,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第三条,必须执行直系亲属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准单人单位或下属单位、控股公司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活会计主管人员。单人单位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准从事单位或下属单位、控股公司的会计工作;第四条,每年必须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结束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学识不少于24小时,并通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
二、会计人员执业纪律的监管的实施
会计人员职业纪律作为纸上的文字不是难事,但要切切实实的实施到各个工作岗位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对于岗位的考核、监管是非常复杂的,落实的好与坏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国家政府的帮助、会计职业的团体组织、每一个单位,甚至于关系到整个社会。
其一,在原来的基础纸上,继续改革、优化会计从事工作者的管理方法。当今社会经济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会计行业将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就是各个单位自己管理,同时国家政府、社会以及会计行业予以监督的形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币一样的公司规模和所有制度不同都会有一些差别。比如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将任务分发给下属会计部门甚至于个人。而国家的财政油罐部门主要负责会计从业人员的认证资格和继续教育深造的问题。对于自主经营的企业则就由他们的管理人员进行负责。一些会计的团队,组织部门等则起着纽带的作用,上面汇报政府,下面组织会计工作者。
其二,让国家的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职业纪律进行考察以及监管。首先就要做好对会计工作人员这也纪律的深刻再教育工作。这是由国家的财政部门按照一定的规定对每一位会计工作中进行考核与测评,甚至于打分。而且,国家的有关部门为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还具体的支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比如每年的会计工作者都必须再教育培训课程,而且必须超过二十四个小时,并且还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命题进行再次考察,全省一起查阅试卷,如果不能合格,还要进行补考,直到合格。否则不予相关资格证盖章或者注册等。此外,还要确保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真实性。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一个基本的从事会计行业的证书,他象征了一个人是否具备会计行业的基本知识,这个证书不能弄虚作假。这其实不仅是一个基本能力的代表,也是一个人诚信和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表现。
其三,对每个人的职业纪律表现建成表格档案,上传到网上,对表现好的加以表扬,对没有遵守职业纪律的人加以惩罚。闲心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很多人都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电脑化、网络化,使每个单位随时都可以进行信息的检查。以这种方式进行管理检查,不仅方便快捷,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约束与管理,他们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律。另一方面,对表现好的人进行表彰与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也会给其他从业工作者树立榜样。与此同时,对不遵守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者进行批评教育,也可以给他人提高警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才能不是去他们认为宝贵的东西。
三、会计人员自律制度的完善
1.优化会计人员的内在品质,积极完善会计人员自律制度
通过继续教育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转化为会计人员的优秀品质,使得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成为自然之举。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个人欲望急剧膨胀,自律机制应当化身为“约束系统”,会计人员必须自觉按照自律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坚定信念以立德,牢记准则以守德,加强学习以明德,会计人员应该把学习教育视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律制度。
2.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用他律机制完善自律机制
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测评价系统,使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监督制度和监管部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严格考核,提供奖惩,把思想引导、利益调节、精神鼓励、物质鼓励、处罚及惩戒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通过他律带动自律,为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为会计人员自律制度的完善创造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自律制度所谓的外部环境指的是社会道德教育现状、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自律制度需要社会为其提供适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使会计人员自律制度适应其中,在发挥会计人员自律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财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动员全社会来支持、理解会计工作,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总结
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做事高标准,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自身的不断提高,使得自己具备更强的自控、自律能力。只有通过对会计人员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完善其自律意识,才能使会计个人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强化五种意识做好学校会计工作[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所竞聘的职位是财务审计处副处长。
本人今年35岁,东北大学会计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讲师、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历任学院会计、总会计、财务审计处副处长,主要负责学院财务预、决算、日常业务核算及会计报表、银行贷款资金申报拨付等具体工作。
1、预、决算工作是学院财务工作的重心。几年来我认真总结预算编制经验,积极会同学院各职能部门,充分预测年度收支规模,做到客观、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确保其在经济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学院年度财务状况及成果,认真填报决算报表,做到教育局会计中心审核一次通过,展现了我院财务管理水平。
2、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本人负责支出业务的账务处理工作,实现了部门核算与项目核算。通过实际运行,已经成为学院对各部门业绩评价及项目分析的主要依据。
3、08年我院立项进行仿真模拟大厦建设,开发银行贷款8600万,我负责贷款资金使用的申报及财务核算工作。开行贷款资金使用审批手续非常严格,本人认真准备各项要件,积极与资金办、开行沟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工程顺利进行。
4、另外,本人对学院实施二级核算在财务方面进行了概算及研究工作。以各系为试点,初步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收入支出定额体系,对具体项目均实现量化。
长期的具体业务工作,让我深刻地体验到财务工作的严谨、周密和任务的繁重,更是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使我有信心来谋求在更高层次为学院贡献的机会。
一、我对这一岗位有较深刻的理解。这一岗位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必须能够快速、准确把握学院发展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正廉洁、公平正直做人原则。
二、我对这一岗位有实践的经验。从具体帐务处理,到预、决算的编制与实施,近十年的财务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承担起与学院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份责任。
在建筑项目审计中之所以存在着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够明确,招投标形同虚设以及建筑程序违规等问题。我国当前的建筑项目在管理体制上尽管形式上为三位一体,但实际上施工、管理、审计、造价以及监理等部门相互之间配合较少,建筑项目管理和决策体系缺少必要的刚性,制度性缺失还比较严重。建设程序是投资项目建设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也是建设项目自然规律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长期以来,不少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比较积极,但对前期工作却不够重视,成为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另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风险管控能力。站在博弈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水平是各方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一结果会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管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管理层具有一定的经济依赖性,但是审计不独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对其声誉造成伤害,同时审计环境对于审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监督约束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所表现出的审计独立性跟专业能力之间的背离反映的是审计师重视自身声誉选择优质审计客户的结果。在建筑项目审计独立性博弈中,会涉及到公司管理层、市场力量、中小股东力量、法治力量以及监督管理力量等。注册会计师在面对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经济贿赂时会丧失一定的审计独立性,并且丧失程度伴随着经济贿赂金额增加而增加。
二、建设项目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正是由于建设项目在审计中所涉及到的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复杂,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导致了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对于建设项目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审计不同的预期和需求。对于同一个建设项目,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计需求和审计目标,对于建设单位来讲目标主要是集中于尽量降低建筑项目的成本和造价,提升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项目的效益性以及经济性;而建筑施工具体单位则要求在保障建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行业政府监管部门审计工作具有高效益,保障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审计的目标和预期来看,其出发点和着眼点都不尽相同,正是由于所围绕的目标不同,对于审计的影响也不同,导致审计风险以及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就审计影响来讲,建筑项目的各个相关利益主体都会对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予以特别关注,进而产生难以预测和控制的风险。
二是审计环境对于审计产生一定的风险。对于建筑工程来讲,不同的施工阶段所实施的审计内容是不同的,这其中包括工程技术审计、建筑管理审计以及财务收支审计等,审计的内容比较多,同时审计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也比较多。结合建筑审计的外部环境,现代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管理目标的影响很可能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会计信息不真实、甚至会计舞弊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筑项目审计风险。与此同时,就建筑项目内部来讲,相关部门对于施工中的审计制度能否严格遵循、管理人员素质是否合格等相关因素都会对建筑项目审计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是建筑施工单位审计内容及审计要求的扩展提高也会对审计风险造成一定的影响。相比较于一般的审计项目,建筑项目审计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关注的各个方面也比较多,同时在审计要求上也进行了扩展和提高,在建筑项目审计上,审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原先单纯的建设资金投资、使用状况,所发表的评价审计意见也不再是原先的静态评价。在建筑项目审计上更多地向着评价、监督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转变,要求审计人员紧紧围绕建筑项目开展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在监督管理中,既要关注建设资金以及建设造价,同时对于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和项目绩效情况也需要进行实时的跟踪审计。
四是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也会对建筑项目审计风险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项目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同时所包含的技术知识也比较专业。正是由于建筑项目审计所体现出的高技术专业性,相关的建筑项目审计人员要对建筑项目进行审计既需要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工程类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建筑项目审计需求。但是就当前的建筑项目审计实践来讲,不少审计人员并不了解和把握建筑项目工程结构和施工相关要求,难以完成跟建筑施工相关的审计任务,所承担的建筑审计项目也不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潜在审计风险。除此之外,从事建筑项目的审计人员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工作责任感等也会对审计项目的结果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等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审计质量。
三、防范建筑项目审计风险的建议措施
一是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确保建筑项目内部监督的有效性。这其中包含了工程监理监督、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以及建设项目结算前审核等。工程监理的主要职责是利用专业知识对整个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相比较于其他岗位专业性较强。由于工程监理本身具有公正性、独立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建筑项目的质量,有助于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一般来讲,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泛,从工程立项开始,涉及到汇审图纸、材料选定、合同修改及实施、施工监督以及结算审核等。为了协调好施工单位跟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建设单位一般还会选派相关的预结算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现场监督和管理,除了及时协调和解决建筑项目建设事宜,并向建设单位领导汇报之外,还需要对监理的现场监管进行必要的监督,搜集现场资料,方便日后结算。
审计人员需要同相关部门在建筑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测试,并对参与招投标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诚信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结合施工合同的具体要求,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质量施工,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等,就发现的问题及时跟管理层沟通汇报。除此之外,为保障建筑项目质量,基本建设项目在预结算之前,各个部门还需要进行实现的联合会审,并详细记录。对于主管基建项目部门为全面审核的,审计人员需要围绕建设项目对分项工程进行审核和计量,明确材料价格和建筑工作量,抓好审计效果。由于建筑项目审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基建主管部门以及监理部门可以事先进行审核,注册会计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审核把关,这既有助于降低建筑项目审计师的工作量,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0-02
1 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传统会计学科中分支出来的,专门对人力资源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由于目前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人力资源会计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A)专门设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Accounting),它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资料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将有关人力资源变化情况的信息提供给有关的团体和个人。换言之,人力资源会计是组织运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了管理与核算的目的而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计量,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组织和相关人员的过程和做法。
阎达伍、徐国君给出的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两部分,前者是以会计原则为准绳,主要鉴别、计量和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有组织的系统。后者是利用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配置、保护、评价等的会计管理活动。”笔者认为,该定义从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计量,到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包含内容比较全面,与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也相符,所以认为比较合适。
2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2.1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资源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源。管理者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有利于内部人力资源的计划、控制与合理利用;有利于管理当局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有利于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激发事务所经营水平和人才潜力;有利于构建将人才开发与利用结合起来的良性运转机制,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处于长盛不衰的地位。
2.2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作为投资者,他们在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发行的股票之前,必然要考虑投资的收益性、风险性和变现性,而这些决策主要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由于资本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情况得不到披露,投资者就无法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态度和战略,必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决策失误。社会公众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不仅可以了解该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情况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还能掌握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情况。
2.3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人力资产有其特殊性――主动性,人力资源载体的主观意愿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和发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当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恰当的核算时,员工就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价值,了解事务所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事务所的责任感。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员工会全部开启人力资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进而会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3 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因素
3.1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制还不够完善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作保障。与会计制度相关的政策主要是相关的会计规范,它们的完善程度与会计内容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
从现行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善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会计规范,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较为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对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加工、数据处理就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实施人力资源会计。
3.2 人力资源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供需矛盾
在证券市场中,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总会存在不一致之处,即信息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据调查表明,有73.33%的机构投资者和80%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求”未来信息。同时,大多数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清晰性等质量特征。而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考虑,他们进行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是要考虑信息披露成本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信息披露成本密切相关。由于这些相关成本的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往往会采取谨慎消极的态度,尽量较少披露。基于这种考虑,绝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会抵制充分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因此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
3.3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共有956万,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有6.8万,占0.7%;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占12%;具有助理会计师的有395万,占41.3%。执证会计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03万,占31.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3万,占11.8%;具有硕士(含其他专业)以上学历的人数仅3.2万,占0.33%。截至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其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0.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0.3%。由此可见,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比重还是相当小的。
会计师事务所更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是目前我国各类考试及格率最低、最难通过的资格考试之一。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自1991年以来,我国每年考试平均单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据财政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高级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截止到2008年,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大约有14万人,但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还不到一半(信息来源于新华网),况且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知识面窄,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世界著名的泸江德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结构在1998年的时候,研究生学历已达到6.41%,大学本科79.49%,大学专科14.10%,专科以下为0。显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的一些大的会计公司是无法比拟的。
4 解决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
4.1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规
目前,针对人力资源会计,我国尚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已有的法规当中,很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表述,可操作性较差,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人力资源会计列入法律规定,明确各项实施细则,增强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中也应该设立专门的人力资产、人力负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及人力资源收益等会计科目,明确人力资源会计项目的确认、核算与披露原则,规范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4.2 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供需矛盾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供求状况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会计信息供求的矛盾,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由此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协调与解决信息供求矛盾的重点应放在优化信息供给上。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报表主要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基础上,针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人力资产计提相应的人力资产减值准备,来缩短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扩大会计报表中及时和未来信息的范围,以解决历史信息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矛盾,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相关有用的作用。
4.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减少因技术上的不精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否则,将取消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他们去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会计师事务还要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定期的派一部分员工去名牌学校或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自身的价值,也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收益,他们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大大改善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总结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核算方法和计量手段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约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因素不断得到解决,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会越发显现出来,作为会计人员更应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充实和完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呼唤也会越来越强烈,人力资源会计渐渐地就会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无论怎样,人力资源会计未来的发展势不可挡。我相信,人力资源会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会计领域,人力资源会计将形成完备的体系,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培养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2005,(5):18-19.
[2]路济平.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9).
[3]李岩梅,刘晶莹.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6):71-72.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及会计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一个教师精心探求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目标
通过《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学生应掌握的会计基本理论与技能主要有:
1.能够熟练编写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填制各类记账凭证。
2.能够熟练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掌握对账和结账、错账更正的方法技能。
3.掌握各类财产物资清查的方法及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核对未达账项,编制余额调节表的方法技能。
4.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法技能。
5.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会计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存在入门难的现象。再加上教材前两章一般是会计概念、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假设等理论,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进而对这门课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2.当前《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偏重基础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第二,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书本内容。
第三,在教学计划中,实训课时所占比例偏低。
第四,教学手段落后,有些老师不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一堂课上,就要说明《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在讲授过程中针对涉及的知识列举一些现实形象的例子,比如:在讲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成立一个企业,如何筹资?向银行贷款还是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投资呢?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
对于枯燥乏味的概念性的知识点,在讲述时可以适当打乱教材的顺序,按照学生的思维层次讲解。比如,讲解“原始凭证”时,不急于讲其概念,而是先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各类原始凭证,比如购货的发票等,然后依据这些凭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原始凭证的共性,最后老师总结“原始凭证”的概念。这样讲述,因为符合学生探索问题的规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避免教师“一言堂”。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观念的引导。比如,讲述“记账凭证”时,首先应给学生发放一些记账凭证,在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亲自填制,等学生完全掌握各类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内容、填制方法等。
3.调整课程设置的结构,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很高的课程,它更强调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增加随堂实验课时,边讲边练,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后,还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综合实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岗、课、证的有效融通,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是教学方法手段的极大改进,而且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会计教学软件进行授课。现代会计教学软件集图像、声音和图表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将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与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进行全方位的演示,学生听起来感觉新鲜,印象深刻,便于记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得会计理论的学习变得不枯燥。
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基础会计》定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基础会计》教学策略的选择并不仅限于此,其广阔前景有待老师们共同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