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5 10:13: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新一代银行 会计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作为新一代银行经营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对规范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与水平、降低银行会计风险,保护资金的安全性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建构起步比较晚,以至于我国现行新一代银行在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上存在着监督手段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监督成果、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与实际严重脱节以及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等多项弊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高效性、时效性。
会计事后监督作为会计工作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银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近几年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资金损失,给有“三铁”之称的银行会计抹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加强银行会计事后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障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一道防线、更是促进金融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此,充分发挥银行会计事后监督职能,是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与实际严重脱节
现阶段,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未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受系统设置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仍处于原始状态,使其缺乏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从而,不利于新一代银行更好的分析历史数据;另一方面是监督系统报表内容无法满足监督分析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银行监督报告表是对各项业务监督管理开展状况的详细记录,基于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报表统计口径偏差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监督企管科统计分析报告表》、《会计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表》以及《会计核算质量情况比较分析报告表》严重脱离了实际,不利于实现监督系统的充分应用。
(二)监督手段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监督成果
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我国新一代银行在实施会计事后监督时采用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单纯以人工监督方式的薄弱环节,但其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如,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监督工作仍以人工监督为主,以此,大大降低了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效率和质量。同时,以人工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给予银行事后监督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使其不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不利于及时发现新一代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使得新一代会计事后监督体系难以起到有效防范银行资金风险的作用。
(三)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
会计事后监督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具有显隐性特点,其显性特征表现为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等,其隐性特征表现在规避的各种风险。目前,我国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一是新一代银行尚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事后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至于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实施积极性不高,重视力度不够,影响了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二是监督职责定位不明确。我国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事后监督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复审和检验上,对风险防范预防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大大削弱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应有的职能。
二、建构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监督系统分析模块
一方面是拓展会计监督系统查询功能。即增设“历史监督数据查询”模块,由该模块承担对账户设置、准备金余额、卡片记录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的全面查询职责,保证新一代银行能够更好的查询所需信息;另一方面是健全《会计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表》、《监督情况统计分析报告表》以及《会计核算质量情况比较分析报告表》,统一监督情况报告表统计口径,确保每一个监督情况报告表均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二)创新监督手段,加大监督查处机制执行力度
1、改善监督方法。新一代银行应立足于传统优秀监督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会计事前控制和事后监督工作,全面挖掘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积极吸取多方意见,以此,促进监督方法的不断改进。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数据为依托,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具有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中安全性是指银行要管理各种经营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与发展,分析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流动性是指银行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需要,分析指标包括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盈利性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差/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同时,商业银行应注重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三)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应该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主要分析相同指标同比变动、环比变动以及同业对比情况;比率分析法主要分析各组成项目占整体比例,如净利息收入占比、非息收入占比;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如规模变动、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趋势分析法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季度变化趋势、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洞悉过去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对未来的预测。因此,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二、银行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通过出具定期财务报表并选取相关经营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客观真实反映银行经营现状,如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等。通过将各经营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制定阶段性任务目标,确保年度经营计划按时完成。同时,对标先进同业银行,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查找银行存在的劣势,深度挖掘差异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实现经营目标。
(二)有助于为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从机构层级出发,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全行层面、分支机构、业务板块财务状况分析。银行通过选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等,定期对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开展绩效分析与评价,能够识别为银行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版块,并将资源配置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业务上,能够引导银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水平。虽然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考核,但是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为绩效考核体系搭建了数据基础,能够保障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
科学的财务分析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分析为长期投融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商业银行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在银行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结合未来盈利及价值增值的目标,制定中长期投融资规划,明确投融资方向,财务分析的结论能够为决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在具体投融资事项决策中,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工具,通过估算不同投资方案中的现金流量和价值指标,并进行指标评价,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达到缩减成本、增加价值的目标。
(四)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一方面,企业在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场景下对盈利的预测是最主要的一个内容,财务分析立足于经营现状,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及判断,基于保守、基准及乐观等情形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形成预测结果,帮助企业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财务分析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战略执行是否有所偏离,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纠错纠偏,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
当前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财务分析仅依靠于传统手工分析的方式已经落伍,先进同业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等工具,搭建管理驾驶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分析水平;但是,城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管理会计工具或尚未引入,或处于建设初期、应用程度不深,同先进同业相比,财务分析水平不高;即使在手工分析的情况下,财务分析往往由于分析人员水平不高等原因,对相关财务分析的具体工具运用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相关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财务分析结果往往仅能做到直观,难以做到有效。
(二)财务分析不够深入
一方面,财务分析可能更多关注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分析,缺乏对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监管政策的分析或者分析仅限于表面、深入程度不足。商业银行与外部环境关系紧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而言可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关注程度不足,很可能导致银行错失快速发展的机遇,甚至可能会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为银行带来风险,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分析指标的选择上,财务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导致财务分析缺乏全面性。财务指标往往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的体现,且更侧重定量分析,如果仅选取财务指标可能会导致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数据表面,缺乏对变化根源的挖掘,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判断的准确依据。
(三)财务分析结论缺乏深入应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找出指标背后反映的问题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财务分析往往仅限于分析层面,分析结论用于指导业务发展与改善的较少,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分析与业务实践结合程度不足,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营实践,或者财务分析报告较为宽泛,缺乏具体执行措施,对业务开展的指导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各说各话,具体的改进措施难以真正落地。
(四)财务分析基础数据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财务数据存在时效性,它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的体现,导致财务分析存在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庞大,能为多维度盈利分析提供机构、条线、产品等层面的数据,但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削弱了多维盈利分析报告的可使用性;同时,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数据分析口径不同,导致部门间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削弱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五)财务分析局限于财务语言,缺乏通用性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习惯于使用财务语言,而不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更能为使用者接受的通用语言。但是,由于报告使用者财务水平不同,导致不同使用者对分析报告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程度;同时,如果财务语言不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仅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堆砌,将会导致管理层不能简明扼要观察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出改进决策。
(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分析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行业环境、宏观政策的分析,财务人员往往能够关注并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但是欠缺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不但包括存贷款、投资等基础业务,也包括期权、期货等各类衍生业务,财务人员往往欠缺相关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财务分析要求财务人员对数字非常敏感,能够在指标变动中及时发现异常,并据此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对财务人员要求很高,具备这种数字捕捉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
(七)与战略规划结合程度不足
企业的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如财务指标的预算完成率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进度,但是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层面;且财务分析更多关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乏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财务分析的高度不够。
四、优化财务分析提升银行经营决策能力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管理工具
依托于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各项经营管理工具,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多维分析能力。从财务分析角度,商业银行应加快管理会计系统建设,搭建管理驾驶仓,构建规模类、效益类、风险类别指标库,产出全行、机构、条线、客户、客户经理等多维度数据,提供年度、季度、月度及每日数据,在完成值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合理预测,不断提升经营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加强财务分析深度
一方面,应不断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增加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并不断提升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化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收集与整理,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或者规避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如“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监管机构陆续相关规范性文件,财务人员也应给予充分关注与学习,帮助企业判别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规划、甄别投资机会,并且充分识别可能为银行带来的风险,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应注重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如银行发展指标、获客指标等,搭建并不断丰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库。
(三)扩大分析范围,深化分析应用
首先,管理层应明确财务分析定位,注重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财务“指挥棒”的效用;其次,财务分析人员应扩大分析范围,加强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程度,紧密联系经营实践,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长短期具体改进方案;同时,为保证执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业财融合更加紧密,银行应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在财务人员制定出改进方案后,应由业务部门人员制定细化落地措施并明确时间节点,以保证改进方案能够落地并有效执行。
(四)多举并措,不断提升财务数据的应用效果
财务数据具有时效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银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弥补数据的局限性。首先,引进先进管理工具,缩短分析频率,在季度、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日分析,同时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动态分析,注重分析历史数据的同时,提升数据的预测功能。其次,在数据质量方面,银行应启动数据治理工作,通过建立长期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向数据要效益。最后,由于财务数据具有客观真实性,最能反映银行真实业绩,银行应明确内部分析以财务数据口径为基础,以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财务管理系统应与业务系统对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向业务部门提供参考,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使用范围。
(五)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语言具有专业性,往往专业的财务人员才能读懂弄通。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较少为专业的财务人员,更多是业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人员应在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阅读性、可理解性。同时,应在引入管理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提升对各项管理工具的运用水平,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做到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增强受众性。
(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向管理会计转变
现代财务分析对财务人员要求较高,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水平,提升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的价值:关注收集宏观政策的变化,不断增强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加强对银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广度与深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从财务视角转换到经营视角,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应加强内外部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财务人员提供基层学习机会,帮助财务人员了解行内经营管理全流程,熟悉业务发展关键环节,提升财务人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引导财务人员完成由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
(七)加强战略分析,为银行战略管理而服务
首先,银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加强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加强宣讲,深化员工对战略规划的认识程度,并且将银行战略规划进行分解,制定财务战略;其次,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立足于银行的战略规划,进行战略分析,关注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从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八)加强分析风险收益,综合平衡管理标准
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此项管理工作便是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顺应时展,从盈利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资产负债情况,突出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加强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揭示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风险。加强分析利率风险,开启利率市场后,商业银行要分析和控制利率风险,及时调整应对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要分析现有财务业务,在指标体系中添加有关于评价现有财务业务指标,保证此系列指标有着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健全分析对外业务风险收益,使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合理分析财务质量,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综上所述,在商业银行向价值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凭借其分析过去、立足现在、预测未来的职能,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分析浅要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长远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20):141-142.
[2]李颜红.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130-131.
[3]苏胜男.关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商论,2020(13):113-114.
一、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以日常经营的绩效、银行的战略以及财务成果作为数据基础,来完成预算的计划、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与激励。在既定的战略目标引导下,通过预算为管理层提供财务建议,从而实现对银行的高效管理,最终实现银行持续稳定经营。
二、商业银行预算组织体系的划分
商业银行的预算组织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面组成:预算决策层、预算执行层和预算监管层。就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现状看,预算决策层这一组织机构中许多成员同时还担任着预算管理执行机构中的相关职务,这就形成了现实操作层面上预算决策和预算执行两个组织机构具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因此,这三个层面并非绝对相互分离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关系。
三、A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设计
A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设计是一个循环过程,是根据银行自身的业务运作流程,结合银行的管理方式以及新经济形势下管理层的要求而对以前的预算管理方案进行指标内容及参与方式的改进。
(一)年度预算编制
年度预算编制一般按照总体目标分解为部门具体责任而进行的。
1.分解A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确定年度预算目标
A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收集各部门、分行分类业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前一年度战略目标进行修正。
2.分解年度预算目标
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年度经营目标分解细化,确定年度预算编制主要基础、指导措施、考核指标和编制细则。
3.部署年度预算编制
预算委员会召开预算编制部署会议,会同总行财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对外投资部门、人力部门等将年度预算编制内容、格式、原则、要求等进行明确阐述,并初步制定考核方案。
4.部门(分行)编制申报预算
各部门(分行)根据预算编报格式等要求申报部门、分行预算。
5.汇总预算,分析预算、提出调整意见
总行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分行预算,会同总行业务管理部门、对外投资部门、人力部门等对预算申报进行初审并分析预算申报与经营目标的差异,做好调整计划,进一步确定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和内容。
6.预算调整合议
总行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分行讨论预算审核调整计划,研究确定具体预算事项及金额,对于讨论后未形成统一意见的项目上报给银行决策层审核。
7.下达预算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将审定后的预算上报银行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批准之后,交由A商业银行总行财务部门按部门、分行进行分解,之后通过发文方式正式将审定的年度工作预算管理方案与考核制度下发给各部门、分行。
(二)预算执行与控制
制定出合理的预算方案之后,下一步便需要将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实现精准控制,对出现的问题能进行预警控制,将过程控制做好才能将预算方案落在实处。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部控制,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控制。
1.科学分解预算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
预算执行的第一步便落在目标分解上,要求各部门、分行通过对预算目标的科学分解以明确各自的年度目标,并将目标具体落实到责任上,使各部门、分行权责明晰。在审定的财务预算方案下达至各部门、分行后,各部门、分行预算执行单位将财务预算指标分解细化,将责任落实至人,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目标的落实上来。
2.层层分解预算指标,建立电子预算控制预警体系
为使预算能切实完成,要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度或季度预算,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预算指标赋予一定的差异百分比作为预警界线,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把预算内容按项目类别列出,通过预算分析,利用计算机程序构建出电子预算控制预警体系。对于预警的预算项目要及时分析差异和原因,向上级预算责任中心汇报。
3.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
结合A商业银行现有的工作报告制度,建立相配套的预算分析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将每个报告周期的预算完成情况按期向上级预算管理层报告预算进行汇报,报告中要求对本周期的工作亮点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及预警的预算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三)预算的调整
预算的制定都是基于若干前提假设基础下的量化预测,在执行过程中,若预算制定的前提条件及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亦或是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故而使得原定预算不再适宜时,预算也应当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其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尤其是预算管理方案设定之初,由于前期可参照因素的局限,其预算的调整内幅度和频率可能会更大一些。但是预算的调整和预算的制定一样,需要有严谨的规范和合理的程度才能进行调整,这样方能保证整个预算体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1.预算调整原则
预算调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要性。由于银行系统受宏观经济条件和政策影响较大,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根据各种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既定的预算方案适当调整,以使其更有效地适应新的客观状况。二是经济性。因预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费时费力,故当内外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调整预算方案时,应首先考虑其他更为经济的弥补和更替措施,只有在其他方式均不可行的情况下,方能提出预算调整申请。三是重要性。在确定要进行预算调整后,应当在预算调整的过程中将所调重点尽量集中在重要且重大的差异上。
2.预算调整程序
启动预算调整程序需首先以书面形式对调整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上报总行财务部门,经总行财务部门审核后,再按照权限设定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最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最终审定调整方案。
(四)预算分析与考核
预算制定与执行的效果需要通过分析与考核来进行评价,通过对预算制定是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到位、预算流程是否完善等要素进行分析,对预算提出客观评价,从而指导和改进之后年度预算的制定和执行。
1.收集信息并分析
开展预算分析,就必须全面收集预算有关信息,预算期间或预算年度结束后,按照要求,预算各职能部门都要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书面预算分析报告。各部门、分行在上报本部门、分行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还需对年度预算差异原因和影响作专项分析并上报。总行财务部门在分析汇总各机构预算执行情况基础上,进行总体预算、项目预算分析,确定差异的原因,提出处理办法和奖惩意见。
2.分析差异并改进
总行财务部门协同总行人力部T和各预算执行责任单位要针对预算的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提交A商业银行决策层研究决定。
3.全面考核并评价
预算年度终了,总行财务部门及人力部门要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内部审计机构的有关审计报告,按照年度考核制度进行综合考评,多角度对责任单位进行评价,形成年度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分配方案,报总行决策层审议批准,并按审批后的结果对各预算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绩效奖惩。
四、结论
A商业银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体现其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同时通过让各部门、分行和员工参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能更清晰地了解A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使得银行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增强A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A商业银行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小庆.XX商业银行总行H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 .
[2]王伟.试论全面预算管理在B银行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
1、做好全行的费用审核及报账工作。
作为非盈利部门,合理控制成本,有效的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职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半年根据我行的费用管理制度,对全行的费用报销进行严格处理,认真审核每一张凭证,根据金额大小而定,是现金支付或者银行转账,以降低资金风险;对报销凭证手续不全的及时督促整改,做好费用流程审批的审核,根据行内规定及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各类费用支出,保证资金稳健运营。
2、做好财务经营数据分析工作
做好日常及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体分析我行资产负债情况、董事会及中原银行目标完成情况、及时预警各项监管指标、与县域及中原系九家金融机构对比情况、分析各支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等,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正确体现我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揭示未来经营风险点,检查我行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3、2019年度预算表编制
根据全行2018年实际经营情况与2018年预算的差异分析,结合19年全行经营计划和发展目标的制定,深化对2019年全行预算管理的认识,按进度测算目标任务利率及利息收入支出情况,预计业务及管理费用的支出及全年完成情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对2019年经营目标预算数字的编制的质量。
二、人民银行相关工作
1、人民银行调统科数据大集中监管报表报送及年度统计检查工作
认真贯彻人行制定的统计管理办法及各项统计制度,准确收集、汇总、整理统计数据及资料及时报送,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尽快反馈纠正,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多与人行统计负责人沟通,提高我行统计质量。配合人民银行统计检查组进行统计工作现场检查,按要求整理2019年度统计检查所需要的数据,积极配合,认真听取人民银行检查人员的意见及建议,对我行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得本年度统计检查工作圆满结束
2、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宏观审慎评估工作
每季度按时报送我行利率定价自评表及MPA数据申报表,对于影响我行利率定价及MPA评级的问题及时与人行负责人沟通协调,尽量减少我行MPA评级降分。另外,根据人民银行合格审慎评估操作指南,申请合格审慎评估观察员身份,为加入同业大额存单拆借市场,根据材料清单逐项进行材料梳理,对于缺少的材料协调中原银行、人民银行及农商行进行制度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行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报送
3、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科央行评级及存款保险相关工作
配合人民银行现场检查组进行2019年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工作及存款保险现场核查工作,根据评级通知要求,牵头组织各部门提供我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主要业务风险、系统系统建设及安全管理、金融政策执行等各项评级材料及附表,确保评级工作顺利进行。1季度我行被评为5级。另外配合提供存款保险现场核查需要资料及相关数据的解释工作。深入学习存款保险制度条例,按照人行要求按月报送存款保险申报表及风险监测运营表及风险监测分析报告,认真填写存款保险差别费率核定申报表,按要求操作存款保险评级系统,提高我行报送质量。根据人行核定的存款保险费率及时缴纳存款保险费。
三、中原银行相关工作
1、日常数据报送
定时送日报,周报、旬报等日常需求数据,每月定时报送中原银行经营数据统计表和经营分析报告,每季度定时提供季度考评资料及半年度、年度考核数据等,另外每月按时向中原总行计划财务部报送千户集团纳税情况。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村镇银行管理部提供各项经营指标考核基础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审计工作
根据中原银行要求,积极配合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对我行进行半年度及年度审计,填下审计调查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进行资料收集及底稿整理,以提高被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审计效率,与毕马威审计一直沟通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对我行审计质量。
3、中原银行巡察工作
配合存管部及中原银行计财部人员对我行财务规章制度、费用支出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检查工作,对现场检查出现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检查人员提出的我行的问题及时反馈领导进而修改我行的相关制度,多与中原银行总行计财沟通学习,规避风险,以提升我行财务管理水平。
四、税务相关工作
1、按时申报缴纳各项税费
在上半年的税务工作中克服困难,通过对税务筹划、税务新规政策等的学习,提高了每月纳税申报的工作质量,并且熟练掌握税务局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认真核算我行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及工会经费等各项税费发生金额,及时进行计提、申报、缴纳工作。
2、2018年汇算清缴工作及抵退税办理
积极配合税务提供汇算清缴所需报表及数据等资料,认真核对税务师事务所根据我行实际经营情况及报表数字对我行出具的汇算清缴报告,特别是需要税前调整的部分,及时沟通修订,最大限度的减少我行企业所得税支出,顺利完成2018年度汇算清缴申报工作,向国税局归口管理领导申请办理2018年度我行需抵退税102万抵减6月份企业所得税。
3、日常税务报表报送
每月按时填报重点税源申报表,根据增值税优惠政策,按时报送《享受小微金融增值税优惠政策情况专项调查表》及《未享受小微金融增值税优惠政策情况专项调查表》等;对免税利息收入、免税额、借款人户数、贷款余额等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配合税务机关的调研工作。
五、其他日常杂项工作
积极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需求提供需要的数据等。如按要求向信贷部门提供相关财务数据、向人民银行报送调研报告、统计归属关系,每月向综合部提供工作总结中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临时数据考核及经营情况数据整理通报等。
六、下一步工作规划
1、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财务制度执行力,实现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2、继续完成财务、会计、统计等各类报表的填报工作
3、做好呆账核销工作,配合信贷管理部门,按照规章制对核销贷款做好相关账务处理。
4、及时报送统计报表,全面落实统计报告制度,提高统计质量。
5、加强与其他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联系,在工作上做到互通有无,提升工作效率。
6、希望能多参加培训,丰富知识含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7、规范建立财务档案、收集整理会计凭证及资料,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和记账凭证的完整性,严密性,及方便核查。
前言
1)合营双方
2)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3)合营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
4)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5)合营双方的责任
6)董事会
7)经营管理机构
8)筹建和筹备
9)采购
10)劳务管理
11)财务
12)财务与会计
13)审计
14)土地使用费
15)合营期限
16)违约的责任
17)清算
18)保险
19)适用的法律
20)保安秘密
21)不可抗力
22)争议的解决
23)解除合同
24)附则
前言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三家授权代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共同出资,在中国_________市建立并经营合资企业,特签定本合同。
第一章 合营双方
第一条 合同的双方如下:
甲 方: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委托_________为其授权代表。
1.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2.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3.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第二章 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第二条 合营甲乙双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向中国有关当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在_________市登记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第三条 合营企业的名称和法定地址如下:
名 称:中文:_________(以下简称“合营企业”);英文: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第四条 合营企业为根据中国法律成立的中国法人,其一切活动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其正当权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如公布新法律,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合营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甲乙双方分别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限度对合营企业承担责任,并按各自认缴的出资额的比例分配利润,承担风险和损失。
第三章 合营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
第六条 合营企业的宗旨是:本着友好合作精神,共同建造,经营具有现代化水平的_________俱乐部,为中外人士(新闻工作者、实业家、商界人士及其他各界人士)提供社交、会议、办公、通讯、康乐、食宿场所和服务。通过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和优质、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双方均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 合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是:社交和会议场所、康乐项目、旅馆、办公楼、餐馆、附属的通讯设备和商品部,以及其他有关的生活、工作服务设施。
第八条 合营企业的建设和经营的规模如下:
总占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其中:旅馆部分约_________平方米(约_________间客房)办公楼分约_________平方米;
原有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第四章 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第九条 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为_________美元,投资中包括下列费用:
1.合营企业进行经营所需的土地处置费;
2.市政工程设施费;
3.甲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移转合营企业的作价;
4.设计费(包括勘测费);
5.建设费(包括新建筑的建设及F.F.E.庭际绿化和附属设施的建设);
6.筹建费;
7.开业筹备费;
8.新建筑建成开业前的流动资金;
9.建设期间的贷款利息;
10.其他由董事会决定的不可预见的开支的费用。
第十条 合营企业进行经营所需用地已由甲方进行了处置,其中处置费为_________美元。甲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在合营企业成立后移交给合营企业,作价为_________美元。
第十一条 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固定为_________美元。其中甲方出资额为_________美元,占_________%;乙方出资额为_________美元,占_________%。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分别按前条规定的出资金额以如下方式出资:
1.甲方:甲方的土地处置费_________美元,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作价_________美元,合计_________美元,作出出资。土地处置费和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的详情,见本合同附件一《甲方出资一览表》。
2.乙方:以现金_________美元作为出资,乙方三家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 甲乙双方根据以下规定向合营企业缴足全部出资额。
1.甲方土地处置费_________美元,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作价_________美元。甲方应在合营企业和中国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用地合同后_________天内将全部土地和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交付合营企业验收。
2.乙方应分两批将其应缴足的注册资本现金_________美元汇入合营企业开立的银行帐户。第一批应于合营企业和中国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用地合同后十五(15)天内交付_________%的注册资本,计_________美元;第二批应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交付_________%的注册资本,计_________美元。
第十四条 甲乙任何一方未能在前条规定的期间内全部或部分履行出资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根据延误的时间和金额,按利率_________%/日向非违约方支付延误赔偿金。如超过期限_________个月仍未履行出资义务,非违约方可解除本合同,并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而对非违约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缴足出资额后,须由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并由合营企业发给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签署的出资说明书。
第十六条 合营企业所需的投资总额中,除本章规定的注册资本_________美元外,不足部分_________美元由合营企业另行筹资。
第十七条 为筹措第十六条所列投资总额中不足部分的资金_________美元,合营企业委托_________银行牵头,_________银行为副牵头组织的国际银团贷款。
1银行会计行为风险的表现
(1)内控风险。会计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础件工作,风险的反映、预测和分析均依赖于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行为违规,信息失真,不仅无法满足防范风险的信息需求,而且将带来风破损失加大的可能性。如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搞两本账等,将造成银行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使假造票据、伪造凭证等在法违纪行为得不到控制,必然造成结算资金、内部往来资金被套取、侵吞、挪用、骗取的风险。会计行为违规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
(2)财务评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更要的资料是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如果会计行为违规,经济效益不真实,必然使财务评价失真。
(3)计划风险。会计行为为风险的影响渗透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计划全过程。信贷计划,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又如,对高息揽存不能及时监督和反映,不仅会造成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而且使筹资计划失去科学性,甚至会诱发信贷计划无资金来源保证的信贷风险。总之,会计行为违规,会影响到综合经营计划的正确编制,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4)市场风险。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会计工作漏洞百出,假账泛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运行,而且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计,必将造成经营风险,最终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会计信息对内部资源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资金流向,使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竞争能力下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对各类案件的剖析,正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环节,既不要对风险产生恐惧,更不能麻痹轻视风险,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必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2)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并注意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出发点;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连接,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的有机整体;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经营面临风险是一种普遍现象。风险管理则成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银行业是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无疑是财务活动,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财务管理。因此,银行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尤其重要的部分。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可能影响。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财务风险与长期的偿债能力密不可分。衡量财务风险与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资产负债率;股权比率;权益乘数;负债与股权比率;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风险点在哪里
从近几年治理整顿和案件管理的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关注。一是会计结算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柜台业务,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防范柜台操作风险,特别是柜台监守自盗和内外勾结作案。二是财务收支风险。主要防范贪污、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的风险和案件。三是柜员操作业务风险。主要防范恶意授权和盗用客户资金风险。四是金库管控风险。主要防控库款被盗风险,确保库款和员工生命安全。
1.岗位职责
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地会计监督,开展会计辅导检验,保证所在单位会计活动合法、合规,加强会计业务风险点的控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落实。
经办人员:审核客户身份证件,根据客户需要办理相关业务,按业务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岗位业务操作。
授权人员:按照规定的业务权限进行授权,严格审核柜员所办理的业务及凭证,对录入系统的内容进行复核,并对所授权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事后监督:对完成会计账务进行监督,保证各项会计事项处理依据有效,处理结果真实可靠发现并纠正各种核算差错和事故。
主 任:在日常工作中,对信用社全体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负责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防范各种案件的发生。
2.解决风险违规行为的建议
银行金融机构有以上违规事项,应对责任人进行违规处罚,对违法违规的员工,依据事实情节,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罚和处理,如:
a.纠正其违规行为
b.给予经济处罚,没收违法违规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给予警告、全行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调整和调离工作、降级、撤职等等
二、从被动处置风险向主动防堵风险转移
(一)监控
各负责部门负责的内外部监测统计表报表。从上至下的条线专业部门的综合或统计人员,要做好报表的汇总、分析工作,对发现的数据异常变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警和报告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报告路径,采取不同的报告形式,执行各自报告时限。
(三)分析
各主责部门要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提交本部门风险分析报告,重点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提出化解或弱化风险的措施。
(四)处置
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性处置方案,报请领导直接审定实施,或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后实施。
(五)反馈
每月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反馈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领导,或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报告。
三、标本兼治,逐步形成防堵风险和案件的长效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重点是防范案件,核心是依法合规,方法是全员参与,手段是防范在先,机制是奖惩并举。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规章制度,落实检查监督,逐步形成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二)综合防控,人防物技防三位一体
一是要强化全员风险意识,使每名员工熟知岗位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并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规避、弱化风险。三是在管好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范风险和案件的硬件设施,运用计算机系统对重点业务操作运行实时监控,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四、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在国民经济的分配中农民没有拿到应有的份额,形成农村投资和消费需要的不足,而目前的农村金融的融资能力又由于自身的缺陷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农村经济信贷资金的供给不足,从而更加加剧了农村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
(一)农村信贷供给短缺
1.信贷资金来源受到制约
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依赖于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占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85%―95%。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为什么上不去呢?首先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导致了金融机构储源减少,增量不足。其次是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工具缺乏,农民可选择的资产组合方式也只有存款和现金。
(二)如何解决资金供求矛盾
1.农村经济面临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对我国广大农村影响越来越深,建立在市场规则基础上的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与组合,启动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模式。
2.农村产业深化要求金融深化
农村金融需求和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不同,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国家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科技特色农业。
(作者单位: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长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财务科技处.财务风险管理[J].200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以及市场风险监管要求日益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监督管理、市场发展和内部管理提升的要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完善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以增强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实行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政策,根据市场资金流向变化,创新负债业务品种,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改进综合计划管理和规模管理;制订了与各自资产负债特点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指标警戒值,逐步建立了流动性应急预案工作机制;逐步开展了市场利率走向预测和利率风险监测和管理;建立了缺口分析报告制度,指导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架构逐步形成。但是,和新巴塞尔协议以及各自业务发展策略和态势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动性管理手段尚不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数据系统和科技支持手段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流动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流动性比例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的静态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我国金融体制快速变化和各行实行积极流动性管理策略的需要。必须改进流动性管理方法和手段,变事后的静态管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动态管理。
第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不可避免。近年来人民银行稳步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改革。随着管制的逐步放松,汇率和利率可能激烈波动,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急剧增加,目前多数行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
第三,资本金是商业银行防御非预期风险的基础,开展正常业务经营的前提,同时又是成本高昂的资金来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规范,没有良好的资本回报,引入新增资本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可以说,资本金将是最为稀缺和最为昂贵的资源,如何有效、合理配置资本金(经济资本)将是各家商业银行今后资产负债管理重要课题。
第四,当前以横向的、地区的分支机构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框架,还难以完全抑制追求简单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要彻底做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就必须实现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绩效考核,这就要求对所有的经营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费用,进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服务转移定价,实现按产品、按客户、按部门的成本分摊。
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意义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和银行自身管理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风险资产,保障资产安全,实现银行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协调统一。二是建立资本分析报告制度,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建立科学资本金配置机制。三是建立以流动性预测及流动性计划为主要方法、借助计算机工具的流动性动态管理模式,强化对风险的计量,制订与各行资产负债特点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指标警戒值,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四是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析和计量模型,有效的利率监测和分析机制,以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五是建立定期缺口分析报告制度,指导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保证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协调、资本充足率适度、流动性良好、收益性合理。
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对于银行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挑战、外部监管加强和建立一流现代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是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之间互相渗透将极大改变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营状况。从长期来看,传统表内存贷款业务比重将逐步下降,银行承兑、信用证、互换、期货、期权等具有较高盈利能力或者对冲风险功能的表外业务比重将逐步上升。金融同业业务之间的渗透和综合经营改变了社会资金流动特点和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结构,银行的资产负债品种日益丰富,结构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提出全新要求。
第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率、汇率产品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品种进一步丰富,金融资产将呈多样化局面,多种货币、利率产品同时并存,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发生全新变化,各种市场风险急剧增加,必须采用现代方法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也是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要求。目前,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由过去的行政管理为主向合规性管理转变,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管制,主要侧重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的监管。监管当局均要求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有科学的识别、衡量、控制方法和健全的管理机制,否则对于商业银行开办业务新品种和业务创新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及时披露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难以符合这一要求。
三、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一,进一步改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积极流动性管理策略前提下,根据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政策变化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要求的需要,适当调整资产负债流动性配置政策,重点是加强存贷款比例、短期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流动性比例的调控。
第二,加强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和操作。进一步完善本外币资金头寸预报制度,加强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短期资金流动性管理效率。扩大短期流动性管理手段,充分运用债券融资、票据融资、信贷资产回购等多种货币市场工具,降低成本,增强短期资金流动性管理应急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监测和预警。利用本外币综合业务系统整合后资产负债期限数据更加全面完备的有利条件,加强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缺口的分析和预测,为正确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提供支持。
第四,逐步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手段和科技含量。深入研究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现代方法,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分析模型,确定可以承受的流动性风险额度。从实际出发,按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逐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银行流动性指标警戒值、流动性缺口预测和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额度,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
(二)逐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
第一,进一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利率管理组织机构,理顺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利率管理委员会决策程序,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程序,落实利率风险决策、管理、执行的分工和责任,完善和明确超越政策、限额和授权的特例所适用的特殊审批程序,以此推动全行利率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二,建立资产和大额负债定价模型。建立成本管理系统,通过对成本和收入的定量分析,形成利率定价模型;通过对各级风险损失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建立资产风险定价模型。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利率定价模型将作为经营机构资产、负债业务产品定价的基准。
第三,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增强对经营机构具体业务的指导性和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市场利率的分析和预测工作机制,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研究规划部门和金融市场部门合理分工,加强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和预测,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强对市场利率及利率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建立利率风险的监控和定期报告等工作机制,收集分析主要分行当地同业存贷款利率,增强对经营机构具体业务的指导性和服务能力。
第四,逐步建立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结合利率风险承受力和风险程度,考虑银行基础数据来源及收集成本等,确定利率风险衡量方法,并对所需的数据提出需求,对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仓库提出开发和改造要求。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用于衡量监控银行账户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利率风险,由资产负债部门负责;国债等部分高敏感度资产负债采用久期模型,由金融市场部门负责,并根据实际效果对分析工具进行调整修订,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的监测能力。
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对全行主要资产负债项目采取风险量值(VAR)和PVBP模型进行衡量,使得在每一时刻能够获知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和最大可能损失。
第五,设置合理的利率风险额度。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业务经营政策,对应于具体的利率风险衡量体系,设置合理的利率风险额度,包括各指标的基准值、允许变动范围以及各部门相应的决策权限等,作为全行利率风险控制的标准。
(三)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第一,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对市场风险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在目前银行主要以横向的、地区的分支机构作为基本利润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架构下,全面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会有很大困难,而且对于市场风险的分离只是局部的,难以完全发挥其作用。但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绩效报告,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第二,内部转移价格包含期限、计结息等市场风险成本,可以成为分支机构、营销部门对外报价的重要参考,有利于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定价不准、报价混乱等问题,有效抑制非理性竞争。此外可以利用内部转移定价系统,对业务条线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然后逐步在全行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积极吸收会计成果,整合相关学科,以大力采用软件固化、联网联合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企业级、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标志,以构造既能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又能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对照上述要求,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就显滞后,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局限就是在管理会计的上严重缺位,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将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不再局限于对经营过程作财务会计上的反映,而是采用特定的对经营过程中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满足企业及其相关利益集团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在西方银行业已成功应用多年,其应用范围已从着眼于内部管理控制扩展到银行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的重要应用就是将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系统构建的目标定位。可见,引入并推广管理会计对于加快我国银行业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轨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管理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现状是理论研究多,实践运用少;即使有所应用,也仅从技术层面出发抽出其中的部分技术方法与财务会计系统“双轨”并行,而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项重在管理机制上应用的系统工程,需要与现行会计系统及至整个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协调整合,任意拆解必然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应用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在系统构建时只是就会计来论会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角度来设计,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其中,表现为偏重于核算记账和报表处理等会计循环的处理,而对如何提高系统整体功能以满足管理决策重视不够,对如何在系统中嵌入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所需的相关披露手段研究较少;系统自动化处理范围狭窄,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差。结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会计工作不能适应目前会计环境对其提出的要求。
总之,现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主要是:其一,在本质上还属于部门级的,财务会计意义上的,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尚存在诸多不足;其二,没有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或者引入不完全,且采取与现行系统双轨并行的方式,这不仅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而且造成会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人认为,上述局限性的症结所在就是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理清系统构建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目标理论,在诸如部门级、核算型和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这些上认识不够,因此,要加强对构建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指引,必须致力于对系统目标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二、分立与融合
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信息的供求能否达到均衡。概言之,在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理论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受托责任观与现代企业理论一脉相承,其存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按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构,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利益集合体。即契约各方作为委托人将要素资源提供给人,委托其经营,目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为确保契约的顺利执行必须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其中,有关会计的制度安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会计信息作出判断。因此会计的使命必然是反映实际,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取向就是维护资源提供者的产权主体利益,以解除人承担的契约责任。受托责任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偏重于事后的算账、报账功能。
可见,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强调的功能正是财务会计发展中最为完善的部分,故整个系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会计,致力于如何完善会计反映的技术与方法,以便产权所有者考察人的履约情况,解除其受托责任。这导致在提供面向决策管理所需的相关性信息方面关注较少,这也正是导致目前系统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二)“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金融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为实现生存发展的经营目标,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加强和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而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就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性信息。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受托责任观导向下的系统显然不能适应管理和竞争的需要,比如,在不确定性程度高的环境下开展经营,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的敏捷性和多维性,为预测未来、控制现在,有时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给出信息的概率分布区间,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对这样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引入管理会计等相关科学却能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顺应了发展的要求,是会计目标理论演变发展的必然,这也是要建立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动因。
决策有用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相关性比可靠性对决策、管理更为重要,强调相关性就等于提高了决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按决策、管理的需要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扩大信息的采集、处理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可见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必然偏重于、预测、控制和全面披露等功能,而这正是管理会计的擅长之处,因此,整个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引入管理会计,以尽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性信息。
(三)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味地强调相关性易导致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不仅有违成本效益原则,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为随着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越高,导致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加大,契约执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解除受托责任的作用减弱,从而使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加。因此树立受托责任观目标,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解除人的受托责任,维护产权主体利益上的重要作用对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受托责任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亟待加强。所以,本人认为尽管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但舍一取一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将二者在目标定位上进行整合,取长舍短,实现功能互补,建立起“双元融合”的目标取向,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功能,才是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展潮流的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想之路。
总之,按现代金融企业性质及其所处的会计环境,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采用双元融合目标的思路,在继续深化、拓展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引入管理会计,并将二者的功能相融合,实现信息生成系统和信息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构建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以兼顾满足管理决策和解除受托责任两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架构与功能
(一)双元融合目标模式的契合点
由上述可知,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于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是落实双元融合目标,使整个系统按此目标来设计、运行的关键。通常,由于二者各自的目标、特点等存在较多差异,实践中大多是采用“双轨制”运行方式,由于缺乏操作刚性、核算工作量巨大以及可控性差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构建有效的“单轨制”运行体制,而要实现“单轨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能使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
对此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恰当的契合点。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双元融合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预算项目,用会计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分解目标,筹划、控制为实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不再只是简单地落实目标,更重要的是,它是金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导向。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一方面,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均是以预算项目为准绳,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又可为预算的调整、执行、考核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在金融预算管理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着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而展开的,在履行各自职能,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促进、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按这种指导思想构建成的“单轨制”会计信息系统不但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发展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管理会计因可操作性差而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
(二)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与功能
1.总体结构图
整个系统通过预算管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披露分析中心四个中心来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功能,财务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
2.运作流程当前台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业务发起时,首先向业务处理中心提出业务申请,由业务处理中心调用已定义的处理流程,若该业务属于预算控制业务,还须有相应的“预算额度”才能流转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须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进行。业务处理中心产生的数据一部分直接提交披露中心的数据库存储处理,另一部分需进行处理的则进入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处理完后产生的各种执行、审批、核算等信息提交披露分析中心的相应数据库更新财务记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加工;披露分析中心再根据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调用各种公式、模型和数据向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等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
(三)各中心的具体功能
1.预算管理中心
预算管理中心主要解决预算管理,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注重预算管理与业务处理,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以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和责任中心划分为实施架构,采用联网联合、集成共享及流程固化等技术,实现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功能。
预算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责任管理,因此责任中心划分得与否是预算实施成功的前提,责任中心的划分应与银行的“一级法人,授权分级经营”的组织管理体制相适应,兼顾扁平化管理、集中核算等改革需要,将责、权、利相结合,遵循一致性、可控性等原则,科学合理地筹划。
建立预算项目体系的作用主要在于细化管理目标,设立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核的标准。首先根据利益和现金等业务的性质,设立一一对应的,带数字标识代码的预算明细项目,并与二级明细会计核算科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粗放管理,深入到业务细节中,对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会计反映更为精确科学,会计的信息控制作用比传统情况下更深、更广。具体的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则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和分工负责情况灵活地设置。如可采用树状、矩阵等形式。
在运作流程上,采用编程技术将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流程固化入软件程序中,并与其他中心紧密结合。这就很好地贯彻了以预算控制为主线的管理思想,杜绝了预算各环节中的随意性,强化了预算刚性,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消除了越级、越权审批,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向业务核算系统提取数据,并按要求转化为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而使预算管理不再是一种管理的,而是银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成为引导、控制银行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在管理流程再造、员工行为优化和协调银行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
2.业务处理中心
业务处理中心是联系预算管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业务处理和过程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有效与否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业务申请阶段,首先区分每一项业务申请类型,若是带有预算管理标识的业务,则根据其相应的预算额度作出同意或驳回的决策。对于获准同意的,生成原始凭证提供给核算报表中心进一步处理,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完后一方面将相关信息返回给该中心,并进一步反馈给预算管理中心更新预算额度,从而将实际情况与预算对比,完成预算的调整、报告、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将核算结果提交披露分析中心。
过程控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作为主线贯穿每一笔业务流程的始终,着眼于三个内控层次的贯彻落实,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其中,事前控制(制度控制)是在业务发生之前对所有银行业务和交易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别以预算和规章形式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规范标准,如对入网网点实施准入控制,对网点和柜员的业务范围进行控制等;而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则是建立操作性强的各种业务、会计处理规则并将之固化成软件程序,辅之以实行静态(限制业务范围)和动态(限制业务额度)授权控制,以杜绝各种省略程序、逆程序行为的发生;事后控制(结果控制)是对经过前两个层次业务的会计核算与事前预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为当期业绩考核和改进日后的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样内控已不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成为各部门协同共管、级的管理工作。
另外,业务处理中心直接与提供金融服务的各前台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相集成,采集、传输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这就改变了传统部门级信息系统与银行其他信息系统缺乏及时有效交流的“信息孤岛”状况,集成了业务和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决策的敏捷性和有效性。
3.核算报表中心
核算报表中心是实现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有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两大功能。
(1)会计核算功能的主要特点
在核算组织形式上,按前台数据采集与后台信息加工相分离的思想,营业机构只保留柜台业务岗位,将联行、票据交换、财务等岗位集中于后台职能部门,柜员不必关心财务如何处理,只需关心其交易操作的正确性,使金融服务由过去的“面向账号”转变为“面向客户”,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服务质量。
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适应当前形势,增设中间业务科目,注重科目的本外币兼容性;在具体设置时只设置到一、二级科目,不设具体的明细科目,这并非意味着重预算、轻核算,而是体现了“预算细化、核算简化”的思想,由于实行预算编码管理,每个预算项目与二级明细会计科目相对应,需要时可在披露分析中心,根据对应关系从预算管理中心提取各种明细信息。同样,按此思路,在账簿体系上也只设置总账、分户账,不设明细账,总账是会计综合核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户账分布于业务处理中心,用于对账户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核算工作大力简化,并且这种简化并没有影响信息需求的满足。在凭证使用上、固化了凭证格式和对应的会计科目,在具体的业务核算时,可根据业务处理中心提供的原始凭证,调用所需相关信息,自动生成相应记账凭证。
在平账机制方面,将传统的账务综合平衡机制改为严密的多层次平账机制。首先,每个交易都会自动产生借贷相等的会计分录,保证日间柜员所做业务借贷相等,即交易级平账;其次,柜员交易时发生的错误会被系统统计出来,柜员完成当天全部业务后,可知道发生差错的类型和数额,便于查错,即柜员级平账;当所有柜员均已平账,即为网点级平账;当所有网点已平账后,整个系统进入平账状态;另外,系统还将柜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和交易清单的账实核对纳入了平账机制,加强了对会计风险资产的管理。
(2)会计报表功能的主要特点
业务集成设计、数据集中处理是整个模式的突出特点,会计报表功能很好地体现出系统的这种特点。其主要功能包括:审核会计报表的各种平衡关系;支持多币种会计报表的编制、汇总和上报以及合并本外币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支持内、外部数据格式相互转换等;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支持信息的查询、分析。
报表生成的大体流程是:由程序自动从各相关系统,如柜面业务、信贷管理、国际业务等系统中提取数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以报表汇总行为单位,按期汇总全辖各币种业务数据后,上传核算报告中心;核算报告中心数据汇总后,从业务数据源中将相关的数据表按规定的格式转换为中间数据文件,生成统一报表业务数据库,由会计报表程序直接相关数据自动加工成各种会计报表,并传送到披露分析中心的业务数据分析仓库供各信息用户使用。
4.披露分析中心
披露分析中心主要是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事先设定的各种函数公式和财务模型,向银行内部信息用户提供业务数据的分析、预测报告。二是进行规范、及时、透明度高的信息坡露,以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的金融监管以及银行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决策的需要。
信息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财务类分析报告,业务类分析报告,业务考核分析报告,非信贷资产数据分析报告、或有及表外业务分析报告等。
对外披露形式,主要以报告为主,书面报告为辅。在披露模式上,是以修正的事项法为指导,数据库技术,实行多层界面披露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使财务报告具有多层展开,分层递进功能,首先将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数据库中按多维标准归集和分配,形成元素信息、事项信息和格式信息三大类,元素信息是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最小单位;事项信息是由不同的元素信息组成,按用户的一般需求所提供的某几类信息,如分部报告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格式信息是以各项法规所规定形成的通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种通用财务报告。这样以格式信息、事项信息和元素信息的提供为三层用户界面,各层之间相互链接,使不同层次的信息用户既可直接获取信息又可按自己所需对信息进行再加工,间接获取所需信息。
综上所述,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银行业务、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对银行经济流动由点到面,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控制;解决了统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瓶颈制约,使会计信息成为银行全面管理的基础,信息流控制、引导着资金流、实物流,会计工作成为银行管理的中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效率。
「
1.张天西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03,第3期。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3―0023―03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市场经济体,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金融领域两国也都面临着同样的任务,即如何通过金融改革来提高金融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印两国的银行体系也具有很多共同点:在两国银行资产中,国有股都占有主导地位;两国国有银行都是金融业的主体;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两国国有银行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和挑战。深入考察印度国有银行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实践经验,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印度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1991年,印度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印度银行系统面临着大量的贷款得不到偿还和赢利率低下的问题,银行大面积亏损,呆账、坏账大量增加,国内发生挤兑现象,银行体系已岌岌可危。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印度27家公营银行中,除2家外其他各银行的逾期未偿还贷款占放款总额的比例都在1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超过35%。同时,印度银行系统的赢利率低下且不断下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压力下,印度政府接受了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计划。印度政府在1991年8月建立了以纳拉辛哈为主席的纳拉辛哈委员会来评估印度金融体系,该委员会的大部分建议后来成为改革措施。
二、印度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在政策环境方面,放松管制,增强竞争性
印度允许民营银行准入(自1993年以来已批准了9家),允许外资银行开设更多的分支网络,加大外资银行扩大业务的自由度,同时允许新的外资银行进入,增强银行业竞争,提高银行经营空间。随着银行体系多元化组织结构的发展,印度银行业更加强调通过竞争来提高经营效益。建立适当的法律、技术、制度以及规制框架,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成立特别法庭,加速银行贷款回收。
(二)在监管环境方面,改革监管体制,增加信息披露
1 审慎的规制和监管是印度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国有银行自1991年改革以来,逐步实施了一系列审慎标准和规则,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分类、收入确认、贷款损失拨备、会计准则、信息披露、投资、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等。
2 1994年成立了一个权威性的金融监管委员会BFS(Board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银行公司、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机构行使检查监督权。
3 构建了一个由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组成的综合监管战略。该战略以“骆驼”评级方法为基础。RBI(印度储备银行)要求银行机构建立对本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关键分析的机制,并将分析结果报告给董事会。该分析报告也要报送RBI,作为对银行非现场监测体系的一个补充。RBI要求银行披露重要经营业绩和发展指标、贷款损失拨备、不良资产、员工工作效率等内容。为进一步提高银行财务报表的透明度,RBI还要求银行披露不良资产的变动情况、拨备情况以及对某些行业的贷款情况。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印度银行监管的主要工具。1992年引入了“年度财务检查”体系(Annual Financial Inspection),1997年正式开始执行。检查的目标和程序是:评价银行的安全稳健性;评价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治理质量;确保遵守银行法律法规;评价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分析银行的偿债能力指标以及识别需要采取纠正行动的领域。
(三)产权变革
印度政府于1994年对《银行公司法》(Bank-ingCompanies Acts)进行了修订,政府在国有银行中的股份减少至51%,RBI在印度国家银行(SBI)的最低持股限额为55%。10家银行实现上市。在2000-2001年度的联邦预算案中,印度政府建议将其在国有银行中的股份减少到33%,同时又保持这些银行的国有性质。为了使国有银行达到国际资本标准,1993年进行了注资,20世纪90年代末注资2 044.6亿卢比。印度政府以政府资本注入为主,银行从资本市场筹资为辅来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长期以来,印度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不足3%,与《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8%有相当大的差距,银行体系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1994年起,政府不断通过财政预算,以政府债券的形式拨款给国有银行用于银行的资本重建。1993-1994年、1998-1999年,政府用于国有银行的再投资共达1 44.612亿卢比。
(四)改革董事会
银行治理关键在于董事会。监管当局要求国有银行董事会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投资、贷款、资产负债管理、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清收等方面制定政策,并设立一些下属委员会。1995年,RBI明确要求银行设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其中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保证内部控制和审计职能的有效性并遵守RBI、内外部审计师的检查报告。为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银行董事会中的注册会计师董事是法定成员,但董事会主席不进入审计委员会。政府向议会提出了一项法案,使得RBI可以在出于维护银行业政策和公共利益、保护银行或存款人利益的情况下,提名并任命国有银行的董事。自1997年12月以来,私营银行只有在出现“亏损一年多,资本充足率低于8%、不良资产超过20%或是管理层出现纷争”的情况下,RBI才会进行干预,任命政府董事。所有国有银行的主席、常务董事和执行董事都是由政府任命的,主席和常务董事由银行董事会任命,董事会应当由股东选举产生。为此,政府设立了一个提名委员会,由RBI行长任主席,负责这些任命。在任命薄弱的国有银行首席执行官时,政府成立了一个包括2名外部专家在内的人才物色委员会,国有银行聘请、解聘审计师都需事先得到RBI的批准。银行根据RBI的一份批准名单来选聘审计师,这一程序非常具体。对于私营银行,法定审计师是在年度股东大会上任命的,但事先也要得到RBI的批准。
三、印度经验对中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印度国有银行取得了显著的经营绩效,其改革对中国国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严格银行监管,强化信息披露
有效的银行监管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国有银
行公司治理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印度,加强监管框架一直是银行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RBI采取了一系列的审慎监管措施,逐步地向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佳做法靠拢。相比之下,中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手段还是过于单一和生硬,银行监管的审慎手段也相对缺乏一些,同时国有银行还未正式开始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信息披露还很不充分。因此,中国银监会应当进一步加强审慎监管力度,改进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披露,逐步实施审慎的国际会计制度。在注重外部监管的同时,也要注重内部监管,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从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与内控水平。
(二)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入
印度政府在改革中允许建立私营银行,减少对外国银行进入及现有银行机构扩张的限制,并允许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金融业内的自由竞争。和印度一样,中国政府在银行业改革中也致力于引进民营银行和外资战略投资者,但相对于印度政府对于其银行业准入的较宽口径,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国有银行的资金仍偏好于投向国有企业。在进行银行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应该逐渐放开银行业进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加对国有银行的竞争压力,促进银行业的正当竞争,促使其提高经营效率,推进整个银行体系改革。
(三)国有产权的私有化
2016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经营形势,平安银行深化战略转型,探索新常态下银行经营之道,推进实施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努力打造“精品金融、智慧金融和生态金融”三张名片,并在新三年规划中提出全力推进“C+SIE+R”的全产业链金融战略。
各项业务均衡增长,盈利质量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预测,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8%,较一季度业绩增速下降1.0%。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较大挑战,平安银行在行长邵平提出的“提质增效”为中心的战略转型推动下,仍实现了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效率不断提升,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截至6月30日,该行总资产达到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7.59%;拨备前营业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8.26%。在计提拨备200亿元的情况下,仍实现净利润122.92亿元,同比增长6.1%。招商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尽管利润增长放缓,但大幅计提拨备夯实拨备后利润增长更为真实。
存款方面,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67%;上半年计息负债平均成本2.23%,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净利差、净息差同比分别提升0.1、0.08个百分点至2.67%、2.79%。
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该行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85.73亿元,同比增幅20.16%;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为33.91%,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提升0.73个百分点。申万宏源分析师认为,公司持续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成本收入比改善,业绩增长驱动力较为均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投产效率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成本收入比28.8%,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较2015年度下降2.51个百分点。
打造三张名片,专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今年初,平安银行提出“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张名片”的战略转型,即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推动分行转型与深化事业部改革,打造“精品金融、智慧金融、生态金融”三张名片。
半年以来,该行各项业务取得良好成效。地产、能源矿产、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六个行业事业部实现存款余额2301.62亿元,贷款余额3007.47亿元,管理资产余额6909.9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77亿元,拨备前利润65.86亿元。
互联网金融方面,上半年,该行公司网络金融的交易量达6922亿元,同比增长100%。该行“橙e网”6月末注册客户达228万户,较年初增幅40%;“行E通”交易量超2万亿元,合作客户1111家;“平安橙子”用户774万户,较年初增长52.74%;“口袋银行”累计用户数1286万户。
物联网金融方面,储备的大型仓库、港口和核心生产企业等的合作项目已覆盖全国大宗商品主要枢纽,重点物联网仓库改造陆续完成验收,授信储备同步跟进,物联网金融系统一期现货融资模块整体投产上线。
平安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也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对公综拓存款日均499.6亿元,较上年全年增幅62%;其他综合金融业绩继续保持增长。截至6月30日,综拓渠道新增迁徙客户50万,财富客户较年初增加1.14万户,客户资产增加238亿元。
此外,该行上半年成功落地境外私有化退市融资贷款、海外并购融资贷款、海外银团贷款、境外发行企业债券认购等一批重点项目。
资产质量可控,
未来聚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