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桃花源记中的成语

桃花源记中的成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8 16:14: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桃花源记中的成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桃花源记中的成语

篇1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谈画画技法时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论画体》)也就是说画画时要“以少胜多”,以点带面,切忌全面而细密。看来《桃花源记》是深谙此道,不愧精品。

一.精美的构图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桃花源记》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胡尾、情节完整的故事,时空转换之大,让人惊叹。全文通过五幅图画,将全文连接起来。第一幅:桃林美景图。这是渔人偶然发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二幅:怡然自乐图。作者通过渔人眼光看到了桃花源中的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幅:民风淳朴图。这里的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第四幅:探访桃源图。“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五幅:高士未果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五幅图构成一个整体,第一幅图是自然景物的素描。第二幅图是景与人的和谐,大处泼墨,小处点染。第三幅图写人的细节,用了特写。第四幅图写太守和渔人,用了速写。第五幅图,写高尚人士,用了定格。五幅图中,人是主体。渔人是线索,他贯穿文章始终,串连画面。桃花源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桃花源外,有太守,有刘子骥。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这五幅图,构思精美,缺一不可。

二.精确的人物

1.群体桃花源人。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陶渊明写人,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就传神表现出了人物的形象,简洁含蓄而有韵味。特别是桃花源中的人。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是“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桃花源诗》),“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怡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源人是作者精神的芙蓉,但作者惜墨如金,以占带面,留白自然,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补充。

2.个体世上人。

①高尚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晋书》中说刘子骥,好游山泽。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同,经常相约游山玩水。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寻病终,这件事是作者虚构的,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目的是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

②贪婪是太守。作者写太守用了一个字“即”,不置褒贬。但透过纸背,似乎能看到太守发现“桃花源人”的惊喜,能补收赋税的激动,扩大人口的果断,毫不犹豫,马上行动。

③俗人是渔夫。武陵渔人是渔夫,但是他又不同于一般的渔夫。我国在古诗词中,常把渔夫喻为世外高人,超然物外,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伍。如王维“宛是野人也,时从渔夫鱼”中的渔夫,陶醉于山水之间,自在闲适;元结“谁能嗳乃,嗳乃感人情”中渔夫,远离尘嚣,得道超然。而《桃花源记》中渔夫,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性,处处充满了世俗。他迷路身处美景,而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他被某种强烈的欲望所主宰,不顾危险,依然故我。到了桃花源后被桃花源人盛情款待,理应知恩图报,但他一出来就处处都做了记号。心机缜密。对桃花源人对他说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置若罔闻。便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背信弃义。可见,渔夫固执、虚伪、贪婪。其行为与桃花源与淳朴、善良的桃花源人形成鲜明对比。

三.精巧的结构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运用迭起的悬念把文章串连起来,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四.精当的语言

篇2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桃花源记》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胡尾、情节完整的故事,时空转换之大,让人惊叹。全文通过五幅图画,将全文连接起来。第一幅:桃林美景图。这是渔人偶然发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二幅:怡然自乐图。作者通过渔人眼光看到了桃花源中的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幅:民风淳朴图。这里的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第四幅:探访桃源图。“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五幅:高士未果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五幅图构成一个整体,第一幅图是自然景物的素描。第二幅图是景与人的和谐,大处泼墨,小处点染。第三幅图写人的细节,用了特写。第四幅图写太守和渔人,用了速写。第五幅图,写高尚人士,用了定格。五幅图中,人是主体。渔人是线索,他贯穿文章始终,串连画面。桃花源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桃花源外,有太守,有刘子骥。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这五幅图,构思精美,缺一不可。

二.精确的人物

1.群体桃花源人。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陶渊明写人,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就传神表现出了人物的形象,简洁含蓄而有韵味。特别是桃花源中的人。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是“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桃花源诗》),“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怡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源人是作者精神的芙蓉,但作者惜墨如金,以占带面,留白自然,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补充。

2.个体世上人。

①高尚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晋书》中说刘子骥,好游山泽。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同,经常相约游山玩水。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寻病终,这件事是作者虚构的,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目的是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

②贪婪是太守。作者写太守用了一个字“即”,不置褒贬。但透过纸背,似乎能看到太守发现“桃花源人”的惊喜,能补收赋税的激动,扩大人口的果断,毫不犹豫,马上行动。

③俗人是渔夫。武陵渔人是渔夫,但是他又不同于一般的渔夫。我国在古诗词中,常把渔夫喻为世外高人,超然物外,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伍。如王维“宛是野人也,时从渔夫鱼”中的渔夫,陶醉于山水之间,自在闲适;元结“谁能嗳乃,嗳乃感人情”中渔夫,远离尘嚣,得道超然。而《桃花源记》中渔夫,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性,处处充满了世俗。他迷路身处美景,而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他被某种强烈的欲望所主宰,不顾危险,依然故我。到了桃花源后被桃花源人盛情款待,理应知恩图报,但他一出来就处处都做了记号。心机缜密。对桃花源人对他说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置若罔闻。便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背信弃义。可见,渔夫固执、虚伪、贪婪。其行为与桃花源与淳朴、善良的桃花源人形成鲜明对比。

三.精巧的结构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运用迭起的悬念把文章串连起来,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四.精 当的语言

篇3

一、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生态原则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应成为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小区中,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住宅小区中的必要性

住宅小区的环境绿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居民频繁使用的空间。作为景观设计者,在从事设计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环境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设计中遵循“设计必须为人”的原则。人是住宅小区的主体,所以满足居住者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居住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居住需求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于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变化加深,地球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正在锐减,人们关注住宅小区环境的意识日益强烈,急切要求提高住宅小区环境的健康性、生态性,因此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

(一)合理进行小区规划

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建立在建筑群组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架构相结合。现代小区规划设计,首先要合理利用住宅间空地,要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合理借用空间,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化、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当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整体的统一协调;其次要尽量减少住宅东西向布置,在院内布置户外活动场地和坡状绿地;再者高低层住宅要尽量混合布置,还要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室)和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小区规划设计还要尽量满足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依据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水景的设计

在住宅小区环境绿化中适当设置湖泊、小溪、水池、喷泉等水景,对降低环境的热辐射、调节空气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冷却吹来的热风、形成局部的地方风等都有明显的作用。水景设计要达到生态的要求,水质水量的保证起到关键的作用。水量上应该考虑它究竟怎么定位,所选择的水质应该是合格、经济、可行的水源。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第一,水体自身的循环净化。这个要通过确定周期,设施规模,选择净化工艺来达到。一个生态平衡的湖泊是一个健康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当营养物进入生态系统后,要么被水生植物吸收,要么被好氧细菌降解,在湖泊的各个区域内溶解氧的含量应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一般溶解氧大于4mg/l才是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第二,设计合理的景观水体构造,保证良好的水流状态。在设计水景时,借助地势的高差形成流动的水体,而流动的水体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使好氧微生物能很好地生长,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使水体得到净化。

(三)住宅小区建设中要积极运用绿色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生态小区建设的主导产品,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从大的环境方面应当有利于地球的生态平衡,从室内小环境方面来讲应有利于人的舒适与健康。因而一是提倡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在生态小区建设中的使用,以节约各种资源;二是强调在生态小区建设过程中,不得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建筑材料,尤其在室内装修中,不得使用挥发性有机物(VOC)超标的胶合板材或放射性超标的石材,而应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引导建材工业向环保型产业方向发展。

(四)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

1、小区植物造景设计中应注意多样性

一方面,乔、灌、草合理组合,常绿落叶的比例搭配要适当;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小气候,多选用观花、观叶、香味植物等,并选用一些具有防尘、杀菌、减噪等功能的树种,为人们创造一个空气指数较高的小区环境。在草种的选择上,也要结合小区的功能,选择耐践踏、易管理的草种,最终使绿地敞开怀抱或达到轮流开发,使居住者与自然更亲近。

2、树种选择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落叶乔木以叶色品种为先,常绿乔木以形态疏朗品种为重;花灌木多选开花品种,注重先花后叶和香花品种;群植树以挺拔为主,孤植树以形态为要;同时选择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

3、注意四季变化

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海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梅花。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五)合理利用水资源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应循两个原则,即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一是要通过建立中水系统,提高小区内的中水回用率,中水系统可用于室内冲洗厕所或小区道路喷洒、绿化用水等;二是要建立小区内雨水收集系统(从屋面、阳台、露台、住区内地面),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雨水经处理后可由泵打入小区的中水系统,供给浇灌绿地、喷洒道路、冲洗厕所等;三是要提高管道直饮水覆盖率,实现小区内可提供直接饮用的高标准直饮水,直饮水具有循环更新的特点,可以避免传统的桶装纯净水因久存而产生不利健康的“老水”现象。

四、结语

综上,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本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优美风景的居住区生活环境,这将是未来住宅发展的永恒趋势和概念。

参考文献:

篇4

记忆法是学习文言词语最基本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词语更应特别注意和记忆。有些词语在古汉语中为常用词语,可现在却已消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而现在没有这一说法了。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还有,但意义却已经发生变化,古今意义截然不同。例如:《捕蛇者说》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病”古义是“困苦不堪”,今义是“疾病,生病”。《送东阳马生序》里“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菜汤,米汤”。《桃花源记》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味道好”。

二、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在句子中担当的成分,推断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理解它的意义。例如:《曹刿论战》里“齐师伐我”中的“伐”,描摹的是一个人拿着一个兵器准备进攻之状,可理解为“攻打”之义。二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来推知古代词义的范畴。例如:从“足”的字一般都与“脚”有关,《鱼我所欲也》里“蹴尔而与之”中的“蹴”,意为“用脚踩、践踏”。三是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确定词义。例如:《马说》里“执策而临之”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两个“策”,前一个“策”是动词“执”的宾语,用的是本意“竹制的马鞭子”,后一个“策”后面有代指千里马的“之”,应理解为动词“鞭打”;《桃花源记》里“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两个“志”,前一个“志”是动词“做上记号”的意思,后一个“志”应理解为动词“寻”的宾语“做的标记”。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依据古文中同义词连用、对偶、互文等语言特点,通过比较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例如:《出师表》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是同义词连用,都是“帝王的死”的意思。《捕蛇者说》里“触风雨,犯寒署”是对偶句,句中的“触”“犯”应理解为“顶着”、“冒着”的意思。另外把同义词中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也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捕蛇者说》里“永之人争奔走焉”中的“奔”和“走”的速度不同,“走”是一般的跑,“奔”是快跑,合在一起,只表示“跑”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法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在发展过程中虽有变异,但还是有相同和相似之处的,因此,可以以今推古。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例如:要想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现代词语“修长”加以理解,从而得知这里当“身高”讲。我们还可以联系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熟语、方言土语等来解决一些词语的解释。例如:《桃花源记》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缘”,义为“沿着”,这一意思至今仍保留在成语“缘木求鱼”之中。

五、归纳法

我们还可以把分散在不同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归纳起来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全面了解该词语的意义。

例如:“名”

1、名声且壮士不死即矣,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2、命名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3、名字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

4、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5、说出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再如:“故”

1、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2、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原来的样子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4、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篇5

一、反季节绿化施工的原理

反季节种植技术,是指在不适宜种植的季节进行绿化施工的技术。这种绿化施工相对于是以植物生长的季节而言是反季节。采用这种绿化技术主要是因为城市绿化施工往往是基础建设的后续工程,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基础工程施工时没有明显及金额性差异的,全年都可以进行基础建设,这样就使得绿化施工也很难有季节性。所以,保持基础建设的连贯性就需要在某个时段、或者区域进行反季节种植。

绿化施工的园林就是根据植物正常生长的基本规律,从保障植物基本生长的条件入手,进行合理的保护,让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理代谢处于相对的平衡。具体到实际情况中,种植工程的移栽往往在挖掘中损伤了树木的根系,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根系遭到破坏,这就影响了原有的代谢平衡。反季节种植工程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休眠期,在这个时期,植物的代谢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当植物移栽到新的生长环境后,随着季节的编号,自然的生长使其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新的代谢平衡,这样就可以使移栽植物成活,这就是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反季节植物种植的利弊

(一)反季节植物种植是园林绿化技术不断提高的表现

根据植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传统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种植一般是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下旬,或者11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下旬,这段时间是种植植物的正常季节;其它时间,由于植物生长旺盛,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呼吸等消耗较为迅速,这一时间段的种植难保证植物内部的平衡,在此时间段的种植就属于反季节种植。反季节种植的植物,对植物的选择、土壤的处理、植物的运输、植物的修剪、种植施工以及种植后的养护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植物都很难成活。因此,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是对传统园林种植模式的创新,是园林绿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二)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

绿化种植工程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符合设计需求,体现绿化效果,迅速发挥植物的景观作用,城市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反季节植物种植。当前不少园林绿化工程都存在工期短、工程量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建设中配套的绿化工程,需要在短时间内营造景观效果。就如2008年奥运会,面对这项全球性的盛事,全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北京,园林绿化景观的营造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形象,为了给世界一个绿色奥运、绿色北京,许多植物的种植就选择了反季节种植,事实证明反季节植物种植的成功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北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反季节种植的不利表现

反季节植物种植技术是建立在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之上,为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首先从选择植物来说,就要选择容易成活的苗木如容器苗,而容器苗的价格比普通苗木的价格贵很多;从苗木的运输、种植、养护等方面考虑,反季节植物的种植比正常季节植物的种植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大大增加了绿化成本;最后,反季节种植是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树木枯死的概率较大,这样不但达不到设计效果,还需要重新进行种植,又增加了绿化成本。因此,反季节植物种植不仅增加了绿化成本,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造成的植物枯死都会破坏景观效果,增加开支,可谓是得不偿失。

三、园林绿化工程反季节栽植施工技术措施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园林绿化工程反季节栽植来说,可能由于各区域的不同以及季节气候不同导致对树木类型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反季节树木栽植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技术的要求基本还是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树木的选择和栽植的土壤处理等等为主,下面就从树木的选择,土壤的处理,树木的运输,规范挖掘栽植穴洞与土球直径以及栽植树木养护这几方面探讨反季节树木栽植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树木的选择

对于树木的栽植的反季节栽植来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季节栽植的天气环境是比较恶劣,这也导致了对反季节园林绿化建设树木栽植的要求极高,因此,在对于反季节栽植树木的选择方面应该在选取树木的长势旺盛健壮以及根部发达的前提下,还应该注意从以下的方面进行选择:

①应该尽量的选取没有病虫害以及规格和形态适宜城市绿化建设规划要求的反季节栽植的树木

②在对在栽植树木的选取时,应该尽量的选择曾经被移植过的树木;

③应该对栽植的反季节树木栽植实施假植;

④在对栽植树木的挖掘时,应该尽量的将树木的土球扩大,也即是在栽植时应该尽量的选择土球较大的树木进行栽植;

⑤尽量的选取容器苗也就是俗称的盆栽苗进行园林绿化建设。

(二)反季节栽植树木的土壤处理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反季节树木栽植中,树木栽植的土壤处理是整个树木栽植的重要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具体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反季节性的树木栽植的土壤处理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反季节栽树木的栽植过程中,树木栽植的土壤应该要充分的保障它充足的土壤量;土壤图纸应该是符合栽植的要求,也即是保证土质的优良以及土壤的透气和排水能力;在对反季节树木栽植前,还应该园林建设的种植地区的各种土质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化验检,进而能够适量去对栽植的土壤进行科学合理的消毒以及施肥等等,以保证栽植树木能够最大程度上与栽植土壤融合,提高成活率。。

(三)树木的运输

对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反季节树木种植施工来说,栽植树木的运输也是整个施工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关键部分,树木运输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栽植树木的成活的数量,因此对于园林绿化建设的树木运输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园林绿化所需的栽植的树木运输应该符合运输相关规范的要求,不仅如此,栽植树木的运输数量应该与绿化工程建设所需的栽植树木的数量保持一致,在树木运输到绿化工程的施工现场之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栽植。。

在对园林绿化工程所需的树木进行装卸时,应该做到轻吊轻放,以防损害栽植的树木和导致树木发生散球的现象。在对栽植的树木进行装车时,应该考虑到装卸车辆的行驶方向,也即是采用栽植树木的土球向前,树木的树冠向后的装载方式进行装载。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装载的树木是是裸根的树木,那么在进行树木的运输时,应该在将其覆盖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树木根部的湿润。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季节种植技术中高科技手段应用已日趋广泛,先进的检测方法、机械手段、化学试剂等都为范姐姐种植技术的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使得原来是个可以在全年进行,并实现了高成活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豁然开朗:是一个成语,豁:宽阔,然:的样子,开:宽阔,朗:明亮,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如《爱莲说》:(投影: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诵读激趣。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模仿古人的摇头晃脑的读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

三、活动激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如教授《核舟记》时,我们就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现坡、佛印、鲁直的神情、姿态,学生们就兴趣盎然。又如教授《石壕吏》时,就可学生分别扮演吏、老妇进行情境再现,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更贴切的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

四、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我们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班中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抑或引入小组竞争制,给学生按小组计时读课文或是背课文,用时最短者胜,优胜组给予奖励。他们在竞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参与积极状态和兴趣程度。

五、想象激趣。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0-0067-01

训诂学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它是研究训诂实践的方法和条例,进而探讨语言发展演变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对于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人来说,训诂学的作用之直接和巨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并掌握训诂学知识,有很大的用处。学习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可以提高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作品内容的能力

例如:(引用)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从口入(《桃花源记》)。选文中的“落”字,一般的教材都没有作注解。如果按现代一般字典的义项,只能解释为“落下”或“凋败”。但如果是“凋落”的意思,则上文所述应该是桃花凋落满地的衰败景象。然而,既然满地落花,岂能有“芳草鲜美”的景色可见?又怎能使“渔人甚异之”而“欲穷其林”呢?况且花落地上,又怎能得之“缤纷”呢?上文的“捨”字,大多注解为“捨弃”,但是,如果渔人将船“捨弃”而入桃花源,为什么后文又说“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呢?

考察训诂专注《尔雅》,原来“落”字有“始”义,“落英”者,始放之鲜花。《离骚》“西餐秋菊之落英”,其“落英”意义同此。其证据有二:第一,虽然凋谢,但仍存留枝上不会掉落在地上;第二,屈原借花明志,绝不会言食掉落地上的污秽之物来表明自己志向高洁。桃花盛开,故言“落英缤纷”;“中无杂树”,不见一片枯叶,故可见“芳草鲜美”。试想:数百步中,桃花绯红绿草如茵,渔人怎能不感新奇而流连忘返?再查新版《辞源》“捨”字下注:“舍可止,引申之,为凡止之称。”即是说,“舍”与“捨”在古文中通用,“舍”的本义是客舍,其引申义为停止的意思。因此,“捨船”可训为“停船”。停船入山,出山后复“得其船”,岂不合情合理?

二、训诂学还可以增强我们辨别工具书正误的能力

不少《成语词典》都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中的“僵”字解释为“僵硬”。但是,只要认真思考一下,便会感到殊有不妥。姑且不论虫豸之死有无僵硬的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虫豸死后僵硬与否?跟“百足”有何必然联系?《说文》:“僵,僵也。”段注:“僵谓仰倒。”《广韵》:“僵,仆也。”“僵,死不朽也。”

不难看出,“僵”在古代汉语中是“仰倒”或“倒下”的意思,“僵硬”是它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如果“僵硬”是指“不朽”的话,那也只能用“殭”而不是“僵”。

这条成语出自曹魏时曹冏的《六代论》,原文是“故语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曹魏时代,“僵”字肯定还没有“僵硬”的意思;第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原因在于“扶之者众”,正是指“百足”而言,足多使其虫死而不会倒下,这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上述例子说明使用字典辞书也需要具有训诂知识才不至于盲从而致误。

三、训诂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直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古代文献记录着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文化知识。前人的训诂对这些古代文化知识的解释,是我们直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知识的途径之一。训诂的作用当然不止这些。但从这几点作用来看,训诂学常识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其他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路不拾遗”的典故: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个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

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形容“路不拾遗”。这就社会是和谐。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古人心中的理想和谐的社会:晋代武陵有个捕鱼人,遇到了一片桃花林,在桃花林德尽头,原来是溪水的源头。山下有个小洞,渔人就丢下船钻进洞去。只见田地平整宽阔,池塘美丽,房屋整齐,还有桑树和竹林,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间相闻,还有男女老幼。来来往往,衣着和外面的人一样,个个看上去心情愉快,自由自在。

桃花源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世间万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达到的,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美与瑕疵正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有心口痛的疾病。每每心口痛就皱眉,一般来说,皱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皱眉的姿容却更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效果。

还有19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人物雕塑冰不追求优美、完整、典雅,而是往往带着那些不完整的、畸形的雕像,展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生命力的和谐。

篇10

看点:丹江口水库、太极峡风景区

寻野人,到房陵

周朝太师尹吉甫作《诗经大雅》,流传千古,他食邑于房陵,葬于青峰;秦国丞相吕不韦三千家眷贬房陵,创大流放之先河;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流放房县14年……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房县是女娲炼石补天地,原始人类活动地,炎帝神农尝草地,尧子丹朱居住地,周朝太师食邑地,帝王将相流放地,战争年代根据地,神秘野人出没地。

看点:野人谷(洞)风景区、天悦温泉度假区

天河爱,七夕情

天河、牛郎庙、金钗石……郧西县很多地名都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息息相关。有天河,有牛郎织女的传说,有独特的七夕民俗。千百年来,郧西人将古老的七夕文化和习俗代代相传,至今仍然留存着天河夜话、拜织女会、七夕乞巧等风俗。

近年来,郧西县深入挖掘七夕文化,致力打造“中国爱情之河”、“中国婚旅之城”、“世界婚俗文化之都”。县城所有建设项目都赋予七夕文化元素。道路、桥梁、园林、广场、山水等无不蕴含七夕文化内涵,营造出“半城山色半城水,碧波荡漾环县城”的宜人美景。

看点:天河旅游区、五龙河风景区

探东风,看车城

这里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摇篮、湖北汽车产业长廊的源头、“中国卡车之都”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融。一半是由现代钢铁文明组成的汽车长龙,规模宏大,尽显阳刚之美;一半是以黄龙古镇为中心,青龙山、红龙山寨、白马山、黑龙瀑四方盘踞,山水相连,尽显山川之柔美。行走其中,让您体味刚与柔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繁华与幽静的结合,是放松心情、寄情山水的绝佳去处。

看点:东风汽车工业观光旅游区、黄龙滩水电工业生态园、赛武当风景区、东风八万辆“工业梯田”

桃花源,在竹山

竹山县位于中国陆地版图的中心、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西南部,自古就是鄂豫古盐道和中原入川通陕的重要通道。秦岭、巴山、巫山、武当山、神农架四面环抱,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南北。

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武陵峡,经全国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历史考证和现场踏勘,认定其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峡内山峦峻秀,飞泉流瀑,蔚为奇观。

看点:武陵源风景区、女娲山风景区

访郧阳,寻恐龙

这里是恐龙的故乡,是恐龙骨骼化石与恐龙蛋化石共存地。

这里是人类的起源。

“郧县人”头盖骨的发现,让亚欧大陆,找到了真正的祖先;这里是曾经的府城,古郧阳府,领五道五府八州五十二县。

这里是革命的圣地,南化塘玉皇山曾是中原突围的主战场,玉皇观外大树上的枪眼至今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郧县。

看点:青龙山恐龙蛋国家地质公园、樱桃沟省级旅游名村

中国心,竹溪行

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大山叫鸡心岭,登上山顶,定会生出“一脚踏三省,一眼望十县”的豪气。鸡心岭就位于竹溪南部的三省市交界处。

篇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现代社会要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和满足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指南针。

文言文是我国历代文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传承了祖国的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大载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教授文言文变成了字词句的理解课,一些名句的分析课,教师往往满堂灌,忙于讲解,学生忙于抄笔记,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渐渐沉闷,学生抵触情绪很大,不要说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连学习都是被"迫"。一堂课、一课书、一单元的文言文学完,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课文一片惘然、不知其所言。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改革是适应新时期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哪怎样改革呢?我个人实践得出的策略有:

一、教会方法,自主参与

语文大师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我在接手新的学生,在教文言文之前,先向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一,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机、网络)、图书等资源,搜集有关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文学常识,文中涉及的典故。第二,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学着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翻译方法也会讲清楚(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专有名词保留不变;单音词变双音词;根据需要,按现代汉语规范做出增、补、调配。)第三,多朗读,明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利用课前五分钟、早读、晚读时间朗读文言课文。第四,学会积累:把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文的特殊现象的词进行归类总结;把文言文中的名句、精美语句分类摘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其中,这其实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实践教学新课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的能力。

二、细研教材,精心备课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视野大大开阔,这促使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我教文言课文,会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准备充分了,心中有数了,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取得优质教学效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现代教学不适宜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新课标要求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求索的能力。我们老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我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就综合运用了课堂评价、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的过程:课前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表扬资料搜集全面及有独到的学生,先激励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投影问题:是什么景象吸引渔人进入桃花源?桃花源美吗?安排四人小组用画和现代的语言描绘,合作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评价出最中肯的及时加以表扬。最后一段,启发学生自学,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地探索,学生认真自学发现并提出:渔人离开桃花源的路上"处处志之",后人为何找不到桃花源?老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理解,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自学提问,思考回答,老师鼓励评价,摆脱教师思维的束缚,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更容易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的综合

在新形势新课改进程中,文言课文多优美语言、多成语典故,老师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片展示,视频放映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老师规范的板书更能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