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05:49: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
本文在设计企业战略视角下数据库过程中,对开发工具、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表、Check约束、SQL脚本等进行分析,提出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方案。第一,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工具选用的是MicrosoftSQLServer2008,它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优点就是可伸缩性比较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较强的可信性,以及高效性和智能化。
第二,关于数据库对象命名,本文研究的数据库对象命名由四部分构成,即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和中文。如表“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其中,01是表所属模块的编号,即核心能力素质管理,02是表所在模块中的顺序,即02号表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表1)。再如视图“vw_0102”,代表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构成的视图,而“vw_0102_0103”就是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和“t01_03_组织核心能力评分”两个表构成。
表1核心能力管理模块表第三,关于Check约束,在表“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中有一个字段为“能力权重”,其主要作用就是比较同一层级各项能力在同一父项能力中的重要性比重(0<能力权重≤1=。比如产品研发作为组织核心能力的一种,它又包含了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种,那么二者谁更重要一些,于是就需要对能力权重添加Check约束,其SQL脚本为:ALTERTABLE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ADDCONSTRAINTchk_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_能力权重CHECK(能力权重>0AND能力权重<=1)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材内容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都是几年前甚至十中职学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杨宇巧(重庆市轻工业学校)几年前编写的,随着数据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显得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这将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专业应根据对数据库掌握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为图一时的便利,往往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一种教材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与专业结合不紧,难易不分,导致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不能体现分专业分层次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1.2考核方式单一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中,对学生成绩评定,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考试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概念和语法上,以致于平常上机做得不错的学生,笔试会不及格。例如,有的学生知道用哪个属性,但是拼不出属性的英文单词;他会做查询,会做表单,但是默写不出它们的概念。这种考核方式弱化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缺乏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全面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常常形成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基于目前中职学校《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俗话说:“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去“做”,从而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合理安排上机实验课,讲完课要及时上机并保证上机效果,要求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其次,明确上机目的和步骤,要求教师课前写好含有实例和习题的实验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要尽量紧扣教材,最好是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在每一次教学的开始,先给学生说明本次课要做的是项目中的哪个功能,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的任务安排由浅入深,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任务的安排上,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第三,学生实验结束要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和遇到的问题等都写在实验报告中,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做公开讲解。整个课程结束后,为强化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例如,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利用学过的知识动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2选择和裁剪教材,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分专业分层次的要求
每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符合每个专业每个层次的教学,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专业的具体要求和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合理选择和裁剪教材。如果购买教材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就需自己编写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对每一模块,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根据知识点,设置由浅入深的几个上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再引入理论知识。例如,在《表的制作》这一节,我设置了六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教授建立只有一个字符型字段"姓名"的表。后续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数据类型字段的添加:成绩(数值型)、是否团员(逻辑型)、出生年月(日期型)、照片(通用型)、简历(备注型)。在学生完成这六个任务后,再来讲解什么是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分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关理论。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取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针对各个专业对数据库掌握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我校开设数据库课程的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以及非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之一就是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所以对计算机类专业适当增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及开发方法的理论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介绍SQLServer或Oracle,强化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而对于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则适当降低要求,应用主要偏向于库表设计和查询设计,其数据库产品选择相对容易的Access或SQLServer系统。这样实现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2.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无论多么精彩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环境及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视频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以一个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形成项目中的十四个模块:开始、密码、录入等等。每周上一个模块,并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正好完成一个项目,也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实现了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更加形象化地展现了教学内容。通过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则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解决了学生课后自学、查找资料、答疑等问题,又能以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
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非常广泛的应用系统。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列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数据库技术又是计算机科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其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具备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本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来介绍原理的应用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在数据库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开发平台,正确地、合理地进行数据库设计,能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内容牵涉的范围是比较广,其主要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Access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数据库应用三方面。而传统的教材编辑往往以理论为主,整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综合操作应用内容较少,而实际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体上把握,抓住主脉络把学生尽快地引导到学习的主干上来。一旦把基础打好,教师就可以适当举些实例,将所学的内容联系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目前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同,并且大都呈现出同样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部分照搬普通本科院校,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Access为例介绍数据操作及数据库编程,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七个对象的基本操作,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理论等内容。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相对较早,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已经没有或很少得到应用,并且七种对象的综合应用部分少;另一方面,教材中大部分程序设计和命令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实验环境不方便,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小。博士论文,Access。课程设计时间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甚至互相拷贝修改,没有经历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过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笔试考试和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电子版本实习(实验)报告和所做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学生相互复制或从网络上下载等现象。并且传统的考试制度使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普遍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并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各类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完成课程没计和课题开发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博士论文,Access。创新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是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厚实的基础为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配以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习题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起到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2)强调实务操作的真实性。教材中的练习基本上都是理论,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实践课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课程组组织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步骤进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强化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该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博士论文,Access。为此,课程组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题开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编写新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流行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我们重新编写了新的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长期从事数据库技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用了Access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示例软件,同时Access也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二级考试内容。Access数据库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不仅能使编程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在程序开发上不再需要过多地与语言打交道,可视化的开发过程使原先以编码为主的开发变为以操作为主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总结出“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案例教学”这两条原则和三种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和学生分组分项目完成项目练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3)课堂讨论;(4)综合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运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博士论文,Access。传统的单独理论试卷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博士论文,Access。为此可以采用理论笔试与平时实践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博士论文,Access。平时实践分项目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理论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通过考试系统软件随机生成试卷,使相邻学生的试题摘要素的综合改革和建设。
五、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和落后。因此,我们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1766-1768
1.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注重理论教学,数据库使用技术讲述的少,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时少,导致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
2.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
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多采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通过课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课件给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如当学生长时间注视投影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演示节奏加快,不能很好的实现教与学的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促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地使之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数据库教学改革的途径
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在实施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时,应从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到应用开发,涵盖教学内容如下: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应用开发包括IBM DB2数据库系统、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C/S(B/S)构架的应用。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①采用案例教学,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下练习,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案例。从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方面,对案例逐步展开,加快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③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对理论内容的吸收。④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该方法主要用在实验教学当中。
3.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鼓励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上机实验与课程设计安排要合理。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实验的主要目的、方法及关键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上机,使实验更有针对性,使实验课程更有意义。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促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①培养创新意识。富于想象并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注重实践,具有勤奋努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
②建立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学生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后,不但要形成软件,还应鼓励学生撰写相应论文,在论文中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对于一些优秀论文,教师应给予一定奖励,并从中挖掘人才,建立课外研究小组,与教师一起从事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研究。
③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无疑是教育的关键和主体,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后辅导、开展答疑解难、指导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等环节,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7.05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系统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原理》作为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课程内容既需要有较深的数理知识,同时又与工程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教学情况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既能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产学相结合的目的,是目前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数据库原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根据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特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强
《数据库原理》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有些教师重点偏向数据库原理的理论教学,而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方面内容较少,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第二,教师重点偏向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具体开发工的操作能力突出,但缺乏数据库设计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使用数据库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规划,导致大量数据的冗余和结构的不合理。
1.2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践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从而达不到应用型本科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相关知识,但是,数据库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很多知识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很多内容还需学生课后自学,因此,就需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能进行课后学习、交流。
1.4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试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
2.《数据库原理》课程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改革已是十分必要。而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类专业产学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背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地应用专业知识,以产学结合为教学模式,对实际项目进行模拟化开发,训练工程化的设计思想。
2.1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数据库原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能力拓展内容三级结构。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同时将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课程设计部分进行修改,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明天和学生自主命题共同组成,教师命题要求指导教师根据产学模式,以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的项目为原型进行修改命题,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出发设计题目,同时以团队形式充当不同的项目角色;能力拓展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参加各种形式的认证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软件服务外包大赛、MAT认证等)。
2.2教学方法方式改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讲解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1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因此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以项目案例贯穿其中进行知识的讲解。为了让学生进行能快速理解,采用学生熟悉的学生选课系统作为案例。同时,在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讲解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用户访问数据库的工作过程一节时,就制作了Flas来辅助讲解,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掌握工作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采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2.2.2提供课程网站进行学习及教学
此外,由于数据库知识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了解最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采用其他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课程网站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在学校课程中心《数据库原理》课程网站上,除了传统的布置作业、上传下载课件等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讨论区。在课程资源模块中,放置了大量的关于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文章,如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方面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和企业对数据库方面的最新需求。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及时交流,教师与学生每周固定一次在线交流时间,解决学习及教学讨论等问题,同时师生也可发起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除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知识、及时沟通之外,为了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网站还提供了在线自适应测试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测试,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判断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自动的提供相关测试内容供学生学习。
2.3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内实验又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选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进行选做,如数据库的恢复、触发器使用、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等实验可作为选做实验。
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集中安排课程设计。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指导教师根据校企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实际项目进行改进,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模拟化设计开发,如公司EHR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项目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从实际生活、学习出发自拟题目。根据这些实际项目或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得到工程化训练,从而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项目,达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前期对数据库基础、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完整性、安全性、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学生课程设计项目的需求分析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工程思想;通过数据库编程和程序设计结构的学习是学生具有进行开发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作品的展示、评价和答辩,使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此外,还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软件服务外包大赛等各种竞赛,通过竞赛,使学生的知识面加宽,阅历增强,认识到本课程技术的更深应用领域和技术,促进了学生继续训练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这些方法包括笔试、口试、学生表现的考察、评分、学生反映、论文、学生互评和自评等。不同能力的评价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的比重占50%,应用能力的比重也占50%。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理论知识应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分类号]G306
1、导言
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当前已经成为科学计量学的一个新热点。陈悦和刘则渊认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是显示科学知识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转向以图像展现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的结果。Katy Borner等综述了知视可视化历程,对引文分析领域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安伟峰、熊润芝、周云平等、徐佳宁等、刘艳苏等以及叶协杰众多学者也利用不同的中文数据库、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时期对我国的引文分析研究状况进行了研究。虽然中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引文分析领域,但是中文引文分析领域的可视化研究几乎还没有开展。本文拟对中文引文分析这个领域运用可视化工具来做一个清晰的描绘。
2、数据及方法
本论文研究所用的数据来源于CSSCI数据库。笔者于2008年4月24日以“引文分析”为检索词在CSSCI中检索到1998-2007年间527篇文献,共得到3 328条引文。
下载这些检索记录,通过对数据进行仔细辨认和合并,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编的中文处理软件对CSSCI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变为Bibexcel、UcinetCitespace等软件可处理格式,然后利用这些软件对记录中的关键词、作者、来源期刊、被引作者、被引期刊等进行分析或绘图。
3、统计结果与分析
3.1关键词分析
527篇论文中,共有2133个关键词,对出现3次以上的97个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利用Ucinet,计算中心性,再利用Netdrw绘制这些关键词共现网络,得到图1。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得出我国引文分析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从图1可以看出,节点越大,表示中心性越高。中心性较高的一些词有引文分析、SCI、CSSCI、文献计量学、影响因子,期刊评价等。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代表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次数,连线越粗,就是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与引文分析共同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有文献计量学、期刊评价、载文分析、作者分析等。
3.2作者分析
在527篇论文中,共有682名作者,表1是发表4篇以上的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从表l可以看出,引文分析领域发文4篇以上的作者有29人,其中24人是与图书情报信息有关的,1人与医学有关。南京大学有9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有2人,北京大学有2人,浙江大学科技部2人,其余各1人。
3.3来源期刊分析
527篇论文分布在106种杂志中,发表在前20种杂志中的论文数为390,占总论文的74.7%,也就是说20%左右的杂志中包括了大约80%的有关引文分析的论文,基本符合“二八”律,可以认为这些杂志是发表引文分析论文的核心期刊。可以看到前20种期刊大都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表2显示出引文分析领域的文章除了多数发表在图书情报类的杂志上外,还有很多发表在与科学学、科技管理有关的核心期刊上。
3.4被引作者分析 对527篇论文的3 328条引文进行分析,发现有1280位作者被引证,平均每位作者被引频次2.6次。在这庞大的作者群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位作者的总被引频次为731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1.97%,平均每位高被引频次作者被引频次24.37次。利用Citespaee软件绘图,得到图2,显示了我国引文分析领域的高频被引作者情况,图3显示了引文分析领域的重要文献。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较大节点的作者是在引文分析领域有突出作用的作者。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邱均平,其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出版的《文献计量学》一书。王崇德、罗式胜、丁学东三人也出版了有关文献计量学的专著。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一书,详细介绍了引文分析在科学计量学中的应用。梁立明、蒋国华也出版了有关科学计量学的专著。有些集体作者,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国社会科学索引课题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这些课题组对我国的引文分析研究也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金碧辉、武夷山、孟连生、朱献有、马费成等人也有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也很高。姜春林、邹志仁、程刚、袁培国、钟旭、党亚茹、崔雷的研究也各有特色。
3.5被引期刊分析 3 328条引文分别来自918种杂志和其他类型文献,包括专著、报告、网页等。但是被引前20种杂志中的引文有1 346条,占总引文的40.4%,表3显示被引前20种期刊大多都是图书馆、情报学的核心期刊。《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等杂志的被引用说明科学学也对引文分析有较大的影响。有380条外文引文,占总引文的11.4%;有160条网页引文,占总引文的48%,其中680条引文都只被引一次,以上说明引文分析对别的学科的知识吸收还是相对较少,吸收较多的还是图书情报学、科学学、科学计量学、管理学、编辑学的知识。
4、我国引文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4.1 中国引文分析存在问题
4.1.1 引文分析研究缺乏核心作者 引文分析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只有30多年,还没有引文分析的核心作者,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有很高的被引频次,但是他们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的先贤,而引文分析则是依附于文献计量学存在的,大部分的著作都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相关。因此,表现出引文分析理论研究少,应用研究多,方法简单;方法研究上简单统计多,指标模型少;应用研究用于评价的多,管理的少;研究图情、医药领域较多,其他领域少。
4.1.2数据样本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引文分析是力图根据统计特征找出文献生产、传播等规律,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决策提供量化依据。统计特征的出现要求有足够的样本量,足够明确的研究对象,足够大的时间跨度。而国内正式发表的有关引文分析的论文普遍存在着样本量小、时间跨度短、学科代表性差等问题。
4.1.3 中文引文分析可视化困难我国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的进展不大,虽然近年来掀起了引文分析可视化的热潮,但是大多是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的可视化,而以中文出现的知识图谱则不是太多。
4.1.4 中文的引文数据局限性 中文引文数据库有一定的局限性,如CSSCI中的数据从格式到录入出现了很多不统一及错误,如有的引文写错著者姓名、发表年份、出版社等等。在本研究中对这些现象作粗略的统计,其中年份写错或不写的占总引文的3.1%,不写出版社或期刊的占6.2%,不计算其他格式不统一,引文的错误总计在数据库中几乎达到10%。这样就给研究的统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2 中国引文分析现状成因
4.2.1 理论基础薄弱首先,引文分析起初是当作文献计量学的一种方法被引入的,由于其使用起来简单易行,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其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究竟其包括什么样的原理,其使用的前提条件、使用原则、形成机制,并没有人去深入地探究;其次,引文分析理论在国外也进展不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引文分析还是以传统的文献数理统计和共引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没有更进一步突破;第三,我国的研究者重视应用研究、忽略理论研究。
4.2.2 中文引文数据库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文献研究工作,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开发了许多相关的引文数据库,如CSCD,CST―PC,CSSCI等。这些数据库与SCI数据库相比,不论是在数据套录功能还是数据收录年代或期刊收录范围上都有所欠缺。为了进行引文分析,用户不得不把需要的文献记录和它们引用的参考文献题录一一手工摘取,再导入自建的小型引文库中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才能获得需要的统计数字。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研究人员利用国内引文数据进行分析的积极性。
4.2.3 没有适合的分析软件 由于我国引文分析发展的较晚,一些引文分析的技术都是来自于国外。国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利用计算机编程,开发了许多文献计量学软件,进行引文分析。例如:Bibexcel就是OllePersson为文献计量学专门编制普遍适用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处理来自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数据,不但能够进行统计处理,还可以分析数据,形成所需要的关系矩阵。而我国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学者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普遍适用中文数据格式的软件,对于一些不懂数学、计算机编程的学者,要靠最原始的手工来进行计数,所以他们花费在数据处理上的功夫可想而知。
4.2.4不规范的引文行为 目前我国的科技论文在引文规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用而不引”和“不用而引”;对参考文献的标注不规范;“引文复制”与“引而不注”;著录失误。此外,一些由于情报交流的障碍,如语言障碍、编译代码转换的障碍、检索工具的障碍、理解水平与能力的障碍等等,都是造成引文错误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4.3 中国引文分析的对策建议
4.3.1 加强引文分析的理论建设首先,大力开展引文分析的理论研究,对引文分析的原理、规律、研究对象以及与引文分析相关的概念假设、环境、适用范围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讨论,力图形成引文分析的研究范式;其次,加强和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力图自主创新,发展适合我国学者的引文分析方法和理论;再次,引文分析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的特点,交叉学科的特点就是容易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第四,提倡研究者进行理论研究,改变研究作风;第五,提高研究者和使用者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引文分析的问题,合理利用引文分析进行科研评价,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性训练。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完成专
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但当前不少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资料整理、资源共享、选题、论文撰写及指导、格式检查等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系列问题。而且传统毕业设计中的毕业论文管理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都是教师和学生单向沟通。
1 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开发环境
当前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环节与毕业生实习、找工作等环节相互交织,导致他们与指导教师之间经常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将设计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其优势在于基于B/S结构的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网上操作,打破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克服传统管理方式下指导教师与学生必须见面交流或打电话交流等存在的不足。该信息化系统主要完成对毕业生选题的管理、教师指导课题至最终给出论文成绩过程的管理以及管理员对学生和教师信息的管理等。
该信息化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三层体系结构图
其中表示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即客户端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应用层实现业务功能,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一层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同时它又通过调用数据层所提供的功能来访问数据库;数据层位于底层,以为接口,主要处理应用层对数据的请求。数据层可以对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该信息化系统运用 3.5+CSS+C#技术,以Visual Web Developer 2008为开发平台,基于B/S结构,使用IIS构架Web站点,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通过访问数据库。
2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该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工作流程图
管理员首先在登录界面登录系统,通过系统的身份验证后,进入管理员界面进行操作。管理员主要进行公告公布,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密码修改等操作。同时可以查看系统各类数据,提取及整理数据,将结果向上级报告。
学生用户与教师用户的功能相对应,先选报指导教师和相应课题。如果该学生未被所选报的指导教师选择,可改选其他指导教师。若被指导教师选择为所指导的学生,将不能再改报其他指导教师。选报指导教师成功的学生可以在该指导教师的课题方向中做出选择,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选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学生的选题,或指定该学生做某方向的课题。课题选定后学生方可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撰写论文后上传论文,并查看指导教师的点评,重新修改论文以及重新上传论文。论文通过后,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论文成绩。
该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并选择其提供的课题,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课题的被选择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及其课题。使学生的论文选报工作灵活、高效。同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及论文指导水平,否则可能面临没有学生选报的尴尬处境。这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在整个系统中用户登录模块首先进行身份(管理员、教师和学生)验证。当身份验证成功后,分别进入不同的模块进行相应操作,具体的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
图3 功能模块图
3.2 数据库设计
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在进入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学生表、教师表、管理员表、系统公告表和系统状态表等。数据库主要约束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库约束关系图
3.3 功能实现
3.3.1 登录功能
首先用户通过登录界面选择相应的身份进行登录,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相比较,如果正确无误则进入相应身份的操作页面,如果错误,将进行提示。
本系统主要分三类用户类型,将三类用户登录界面合而为一实现,只需选择不同的用户类型即可。实现代码如下:
if
(Roles.FindUsersInRole(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ToString().Trim(),user_no.Text.Trim()).Length>0)
{ RegisterStartupScript("","alert('登录成功!')");//清空文本框
Session["logid"] = user_no.Text.Trim();
Session["Roler"] =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
if (Session["Roler"] =="管理员")
Response.Redirect("ManagerMain.aspx",false);
if (Session["Roler"] == "指导老师")
Response.Redirect("TMain.aspx", false);
if (Session["Roler"] == "毕业生")
Response.Redirect("SMain.aspx", false);
user_pass.Text = user_no.Text = "";
}
3.3.2 管理员功能的实现
管理员界面的功能包括公告、学生用户管理、教师用户管理、分组管理等。
导航菜单是一个系统的导航图,用户能快速、熟练地使用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导航菜单。导航菜单使用C#、CSS、图片等技术实现,能够点击展开或收缩。并在右侧显示相应内容,便于操作。
3.3.3 教师功能实现
教师界面包括查看系统公告、学生信息、学生选报情况等,教师在此界面下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等操作,修改密码、课题方向和添加个人信息等。
3.3.4 学生功能实现
学生主界面包括查看教师信息,课题选择、论文提交、查看点评、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等功能。
4 总结
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选题、网上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等工作,使得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进行选题。同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既提高选题质量和效率,确保选题的公平、公正、合理,也为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整个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聂强,邹赛,刘忠利.基于信息平台整合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信息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142-146.
[2]洪建峰.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0-04
1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了大融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而以前数据库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也不涉及网络编程,与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01级开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新增了“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三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并构建了数据库课程体系(程序设计基础à关系数据库设计技术à网络编程技术à网络编程实践à毕业设计提高),该课程体系有相应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不仅五个阶段本身各有其侧重点,而且五个阶段之间前后有密切的联系。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计算机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对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成为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1]。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重点对课程体系中的二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教改和建设,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建设课程。自2005年以来,“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获2005年浙江省第四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6年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7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年教改实践中,项目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主持完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措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软件”的改革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2.1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
近五年来,该课程团队的教研活动涉及了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等领域。通过国家教育部计算机重点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又经过多年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践,建立了“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à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à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à网络编程实践(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à毕业设计提高(开发基于C/S和B/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阶段”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程序设计基础阶段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和“ASP程序设计”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调试技能和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学会有关集成工具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设计、技术和实践做准备。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同时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案例,以培养学生对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能力。课程结束后马上进行一个为期二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网络编程技术阶段开设“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器(C/S)应用系统、浏览器/服务器(B/S)应用系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采用基于C/S和B/S结构技术来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实践和提高做准备。
在网络编程实践阶段开设“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教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发小型实用项目,计算中心的开放式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在毕业设计提高的最后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教师部分科研项目吸收优秀学生参与,从而锻炼了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教师以学生兴趣小组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给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通过这二项措施,带动了学生学习网络数据库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编程的能力。
通过“五阶段”教学新模式近五年的实践,学生的网络数据库设计能力及实际网络编程动手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采用C/S和B/S结构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浙江省2005届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表明[2]: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六个方面指标名列各校前茅,并以总分77.97的分数荣获全省专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评比第一名。
2.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四加强”教学新措施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文档。近五年来,我们编写了较为合适的讲义和教材,不断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和课程设计大纲等教学文件,在课程教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了B/S和C/S等成熟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实用和典型案例的讲解。在上述“三个突出”思想的指导下,“VB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已分别由科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主编和编著出版。
1 医院学术论文管理情况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论文的方法已经从手工登记转变为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其中最为普及的是使用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登记论文资料。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帮助工作人员解决查找和数据统计的问题。但是,数据的收集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由论文作者上报至科教科,再由科教科工作人员进行手工录入制成Excel表格,需要生成报表和统计数据的时候也必须手动操作。
大量繁琐枯燥的手工录入工作制成的Excel的本地文件,却并不能较好的实现数据共享。因此,随着网络的普及,部分医院建立了基于Web的论文管理系统。依靠B/S架构的Web论文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相比于使用Excel文件记录论文数据,网络论文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于只要有可用的网络,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进入系统,进行论文上报、登记、查询操作,使论文管理工作不仅限于办公室。并且依靠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一定程度的简化手工工作,以鼠标点选、自动生成等方式优化录入、统计分析的过程。
2 基于网络数据抓取的医院论文管理系统
基于网络数据抓取的医院论文管理系统保留了普通网络论文管理系统的优点,着力优化和完善最为繁琐的数据录入过程,从国内权威的论文数据库中直接抓取需要的数据存入自己的数据库。
据了解,国内绝大部分正规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在见刊1-2个月后就会被知网、万方、维普等专业的文献数据库收录。普通用户通过检索,可以获取到论文的题目、发表刊物、见刊时间、作者姓名、单位、关键词、摘要等数据,足以满足医院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只要实现并使用抓取功能获得需要的数据,就能大大简化手工录入的工作,同时能有效的避免论文漏报、错报。
2.1 系统的体系结构
目前基于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主要是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C/S架构将大部分的运算放在客户端处理,要求进入系统的计算机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条件有特定的要求,限制了用户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灵活性不强,不便于后期维护和系统升级。B/S架构基于HTTP和TCP/IP协议,运用服务器完成大量的运算,将运算结果传输给浏览器显示,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在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进行操作,不受局域网、软件和运行平台的限制,可以实现跨平台的使用,并且后期维护成本低,更新方便。
为了系统后期的维护及功能完善,本系统采用B/S架构,也更能适应目前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2 系统的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本系统分为五个功能模块,分别为:部门管理模块、职工管理模块、论文抓取模块、论文录入模块、查询统计模块。
2.2.1 部门管理模块
部门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添加、修改、删除操作设置医院部门信息,构建一个完整的部门树形结构,以便在查询统计时可以实现按照部门查询统计,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各科室部门的情况。
2.2.2 职工管理模块
职工管理模块同样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建立职工的花名册,并且将每个职工按照实际情况分配到科室和部门,如此便建立了论文、作者、部门的关系。
2.2.3 论文数据抓取模块
论文数据抓取模块使用网络数据抓取的方法,通过请求URL、对返回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论文相关数据,将其存入论文信息表,并与医院职工进行关联。
2.2.4 论文数据录入模块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手工维护论文数据,以对论文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提供是一个查缺补漏渠道,对数据抓取过程中出现的不完善数据进行人工修改。
2.2.5 统计查询模块
模块提供作者姓名查询、关键词查询、期刊查询、发表时间查询、科室查询等丰富的查询方法。统计各科室数量、各种期刊上的数量、关键词相关论文数量、任意时间段数量等以供比较分析。
2.3 网络数据抓取模块设计
数据抓取功能是本系统的特色和亮点,其设计原理类似于简化的网络爬虫,抓取数据更具针对性,抓取范围仅限于较权威的论文期刊数据库。以下介绍设计思路。
2.3.1 抓取模块涉及的数据库设计
为了能在网络上抓取数据,需要一个表存放URL信息,其中包括的主要字段有URL、URL的MD5编码、访问状态、请求的页面类型等。
另外需要一个存放论文信息的表存放抓取到的数据,包含题目、刊名、发表时间、作者、关键词、摘要等字段。
2.3.2 抓取数据的主要步骤
首先程序从URL表中取出一条访问状态为未访问的数据,请求此URL并接收返回数据,根据URL请求的页面类型做提取论数据或者提取URL数据的操作。
对于返回的是论文页面,需要提取论文详细信息,然后到论文信息表中查找,判断是否为已经抓取过的论文数据,若已抓取,则标记请求的URL为已访问,然后进行下一个URL的请求。否则将论文数据整理并入库,将作者与职工关联,之后请求下一个URL。
若非论文详情页面,则需分离提取页面中的URL,将提取到的URL逐个进行MD5编码后到URL表中,将非重数据标记为未访问然后入库。
3 实现本系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