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10:2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关于大自然的谚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3、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4、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5、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6、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7、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8、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9、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10、星星稀,好天气。
11、星星明,来日晴。
12、鸡进笼晚兆阴雨。
13、燕子低飞要落雨。
14、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5、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17、星星密,雨滴滴。
18、星星稀,好天气。
19、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20、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21、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22、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3、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24、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25、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26、泥鳅跳,雨来到。
27、泥鳅静,天气晴。
28、青蛙叫,大雨到。
29、云下山,地不干。
30、云绞云,雨淋淋。
31、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2、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33、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4、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35、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3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37、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2.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3.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云下山,地不干。
4. 云绞云,雨淋淋。
5.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6.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7.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8.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9.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10.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1.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2.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3.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14.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5.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16.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17.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8.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9.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0.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21.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22.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3. 东风急,备斗笠。
24.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25.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26.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7.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28.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29. 星星密,雨滴滴。
30. 星星稀,好天气。
31. 星星明,来日晴。
32.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33.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34.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35.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36.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37.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38.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39. 泥鳅跳,雨来到。
40. 泥鳅静,天气晴。
41. 青蛙叫,大雨到。
42. 鸡进笼晚兆阴雨。
43. 燕子低飞要落雨。
44.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45.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46.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47.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48.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49. 扑地烟,雨连天。
50.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51. 咸物返潮天将雨。
52. 柱石脚下潮有雨。
53.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54.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55. 云下山,地不干。
56. 云绞云,雨淋淋。
57.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58.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59.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60.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61.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62.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63.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64.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65.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66.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67.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68.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69.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70.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71.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72.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73.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74.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75. 东风急,备斗笠。
76.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77.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78.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79.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80.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81.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82.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83.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84.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85. 星星密,雨滴滴。
86. 星星稀,好天气。
87. 星星明,来日晴。
88. 鸡进笼晚兆阴雨。
89. 燕子低飞要落雨。
90.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91.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92.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93. 星星密,雨滴滴。
94. 星星稀,好天气。
95.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96.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97.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98.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99.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00.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101.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02. 泥鳅跳,雨来到。
103. 泥鳅静,天气晴。
104. 青蛙叫,大雨到。
105. 云下山,地不干。
106. 云绞云,雨淋淋。
107.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108.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109.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110.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111.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112.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13.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14.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15.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16. 扑地烟,雨连天。
117.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句,这段文字是按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4)文中运用了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内容是: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四)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7.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8.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各种花次第开放学生不要乱花钱
花言巧语迷惑人爷爷的眼早花了
②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这条路,小王最熟了
俗话说:熟能生巧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要学会明辨是非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9.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10.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11.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五)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2.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13.“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14.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画出关键的词语。
15.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六)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1)差别(2)差异AB
2.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A.虽然但是B.由于因此C.可是因而D.但是所以
参考答案
(一)
(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2)①;概括到具体(逻辑)(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荣枯去来(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
(5)A.×B.√C.√D.×(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①杏花开了……②桃花开了……③布谷鸟开始唱歌……(8)逻辑顺序
(三)1.BA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四)7.时间顺序
2. 青蛙叫,大雨到。
3. 鸡进笼晚兆阴雨。
4. 燕子低飞要落雨。
5.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6.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7.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8.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9.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0. 扑地烟,雨连天。
11.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12. 咸物返潮天将雨。
13. 柱石脚下潮有雨。
14.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15.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16. 云下山,地不干。
17. 云绞云,雨淋淋。
18.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19.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20.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1.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2.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23.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4.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25.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6.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7.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28.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29.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30.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31.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32.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33.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34.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35.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36. 东风急,备斗笠。
37.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38. 扑地烟,雨连天。
39.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40.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41.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42.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3.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4.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45.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46.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47.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48. 东风急,备斗笠。
49.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50. 星星明,来日晴。
51.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52.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53.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54.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55.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56.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57.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58.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59. 泥鳅跳,雨来到。
60. 泥鳅静,天气晴。
61. 青蛙叫,大雨到。
62. 鸡进笼晚兆阴雨。
63. 燕子低飞要落雨。
64.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65.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66.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67. 咸物返潮天将雨。
68. 柱石脚下潮有雨。
69.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70.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71.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72.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73.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74.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75. 扑地烟,雨连天。
76.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77. 咸物返潮天将雨。
78. 柱石脚下潮有雨。
79.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80.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云下山,地不干。
81. 云绞云,雨淋淋。
82.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83.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84.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85.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86.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87.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88.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89.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90.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91.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92.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93.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94.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95.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96.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97.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溃疡性;P物质;细胞因子类
The incidence of functional disorder of intestine isabout 22%~25% after the bowel is acutely infected. Symptoms like IBS occur in some patients when the pathogens, such as enteric virus, bacterium or parasite, have been eliminated and the mucosal inflammation vanished, which is called postinf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1]. In remiss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UC often resemble irritable bowel like syndrome (IBL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withou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biochemical abnormalit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s not satisfactory with aminosalicylic acid alone[2]. A followup study of the patients with initial diagnosis of IB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at obviously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IBD, with a relative risk being 16.3, which suggestive of certain correlation really exists between IBS and IBD[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SP, IFNγ and IL2 in rect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PIIBS and UC in remission,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BS and IBD based on neuroimmunomechanism.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Case selection
According to Rome criteria Ⅱ[4], 45 diarrheaIBS patients, 17 men and 28 women, the mean age was 39.17±10.89 years, were randomly recruited from outpatient clinic of gastroenterology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Of whom, 20 were classified as PIIBS meeting the RomeⅡcriteria, with a history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 at least one day before appearing IBS symptoms, cured within five days and relapsefree. Fortyfive UC patients in remission, 25 men and 20 women, mean age was 40.7±13.5 years. The standards of enrolment were: with a history of UC diagnosed enteroscopically, with symptoms of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similar to IBS but without abnormalit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biochemistry of digestive tract, no obvious signs of congestion, edema or exudation were observed at enteroscopy, and poorly responded to aminosalicylic acid alone. Thirty controls, 12 men and 18 women, mean age was 38.45±10.90 years. The standards of enrolment were: at least six months after electroresection of colon polyp and no abnormalities were noticed at followup or coloscopic diagnosis as having hemorrhoid due to slight bloody stools, with no other symptoms and signs of digestive tract. No history of immunologically mediated disease or infection and no recent medication were recorded.
1.2 Methods
Two pieces of rectal mucosa were taken in each case, fixed in10% formalin, and embedded in paraffin. A 4μm thick serial section was made for all paraffin blocks. HE staining, routine patho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an assistance of a senior pathologist, typical areas not including the margins from every section were chosen to judge the dyeing of IFNγ and IL2. The results were graded via positive cell percentage and dyeing intensity and the score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cytoplasm coloration[5]. The absorbance was detected for SP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VIDAS picture analysis system.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variance analysis and t test with SPSS 10.0 statistical pack.
2 RESULTS
In the HE dyed sections, the rectal mucosa of PIIBS and UC patients was integrity, a few lymphocyte and plasma cell infiltration could be seen in submucosa and intrinsic gland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2.1 Expressions of IFNγ and IL2
IFNγ and IL2 expressed in lamina propria of the rectal mucosa,
appearing as buffy in color, and distributing around the glands. The respectiv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IFNγ and IL2 of PIIBS were 80.7% and 69.2%; of UC were 84.4% and 82.2%; of controls were 26.6% and 20.0%. 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IFNγ and IL2 in PIIB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χ2=14.012,13.931;P0.05).
2.2 Expression of SP
SP was expressed in the propria around the glands, in the form of scattering points or clusters. The intensity of SP in rectal mucosa of PIIBS, UC and controls was 13.8±2.5, 15.0±2.6 and 8.8±2.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higher in PIIB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t=3.722,P0.05). SP intensity in U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t=4.524,P
In PIIBS with positive rectalmucosa IL2 and IFNγ, the intensity of SP was 14.5±3.0 and 15.0±3.2; in UC, it was 16.9±3.8 and 16.8±3.9; and in the controls, it was 9.9±2.2 and 10.8±3.2, respectively, which was higher in PIIB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t=2.301, 2.252;P0.05).
3 DISCUSSION
IBS differs from IBD. Recent studies, however,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symptoms and mechanisms, and the risk of IBS developing into IBD increases. BERCIK P et al[6] proposed that IBS may be the lower grade of IBD. The occurrence of IBS and IBD and exacerbation of their symptoms a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bowel infection. Fle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coli, and oth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making symptoms more seriou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inflammation/immunity between them. Th1/Th2 cytokines disbalance[7], and Tleukomonocyte miopragia and maladjustment[8] exist in bowe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IBS or IBD. Slight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can be easily produced in the rectal mucosa of IBS, which is similar to IBD. There are abnormalities of intestinal immue system and immunocyte in both IBS and IBD.
It wa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IL2 and IFNγ in rectal mucosa in PIIBS and UC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report of LI YANQING et al[5]. IL2 and IFNγ are Th1 cytokines, both of them can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s of histamine,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c products (PGD2, LTC4, LTD4, TXE4) and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the contraction of colon smooth muscles, the peristalsis of intestinal tract, and vasopermeability, resulting in diarrhea[9].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IL2 and IFNγ can destroy the mucosa epithelium barrier, augment the vasopermeability and cause water and sodium malabsorption to cause diarrhea. It is presumed that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IFNγ and IL2 in rectal mucosa in PIIBS and UC are likely related to infection, as infec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leading to occurrence and aggravation of symptoms in IBS and IBD. Some enteroinfecting pathogens directly destroy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or destroy the intestinal mucosa through endotoxin or cytokines, i.e., TNFα, IFNγ and IL2. A low grade inflammation lasting after acute gastroenteritis can destroy the intestinalmucosa epithelium barrier and provoke overexposure of antigens and absence of brush border, which will activate the intestinalmucosa immune system,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mast cells, lymphocytes, and endocrine cells and the release of various cytokines[10].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ic cavity, especially the change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can augment the intestine permeability and influence mucosa immune system through the antigen stimulation, which play a grave role of inflammation of intestinal tract in U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imilar mucosaneuromechanism changes in IBS and UC[11]. The expression of SP increases obviously in IBS rectal mucosa. SP, a major sensory neuropeptide promoting inflammation, can affect sigmoid colon smooth muscles by circulating hormonal action and reinforce the movement leading to diarrhea. SP can promote the colon to peristalsis by transmitting to noncholinergic nerve, promote the NO synthesis and vasopermeability by activating endotheliocyte calciumiondependent NO, and to increase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mucosa ions by stimulating mucosa secreting motor nerves to lead to diarrhea.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P in diarrheaIBS rectal mucosa may be related to colon hyperkinesis and mucus secreting increase leading to diarrhea.
It is believed that interactions exist between intestinalmucosa immune system and afferent nerve ending. The correlativity of 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2 and IFNγ) and the expression of SP in the rectal mucosa were then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UC.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SP, IL2 and IFNγ are related with infection, and infection may lead to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P, which combines with SPreceptors (mainly neurokinin1, NK1)on the surface of inflammatory cells to promote Th1 cells to release IFNγ, IL2 and IL12 and induce Th1 type reaction to release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IL1β, TNFα and PGE2, to destroy the function of intestinalmucosa epithelium barrier[12], and thus IBSlike symptoms appear.
By analyzing the expressions of SP, IFNγ and IL2 in rectal mucosa of PIIBS and UC patients in remission, the differences noted of the above expressions between PIIBS and UC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t is thought that som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IBS and IBD based on neuroimmunologicmechanism analysis, which supports the standpoint that IBS can be a low grade of IBD.
参考文献
[1]NEAL K R, BARKER L, SPILLER R C. Prognosis in postinf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ix year follow up study[J]. Gut, 2002,51:410413.
[2]ISGAR B, HARMAN M, KAYE M D, et al. Symptom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ulcerative colitis in remission[J]. Gut, 1983,24:190192.
[3]CARCIA RODRIGUEZ L A, RUIGOMEZ A, WALLANDER M A, et al.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tumor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uring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initial diagnosi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0,35:306311.
[4]THOMPSON W G, LONGSTRNGTH G F, DROSSMAN D A, 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 Gut, 1999,45:4347.
[5]LI YANQING, ZHANG HAIYAN, ZUO XIULI, et al. Study on the shifting of Th1/Th2 balance of large intestinal mucosa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Chin J Dig, 2004,24:728731.
[6]BERCIK P, VERDU E F, COLLINS S M. I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lowgrad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5,34:235245.
[7]KANAI T, KAWAMURA T, DOHI T, et al. TH1/TH2mediated colitis induced by adoptive transfer of CD+4 CD45RBhigh T lymphocytes into nude mice[J]. Inflamm Bowel Dis, 2006,12:8999.
[8]NEURATH M, FINOTTO S, FUSS I, et al. Regulation of Tcell apoptosi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o die or not to die, that is the mucosal question[J]. Trends Immunol, 2001,22:2126.
[9]QIAN B F, ELSALHY M, MEGLAR S, et al. Neuroendocrine changes in colon of mice with a disrupted IL2 gene[J]. Clin Exp Immunol, 2000,120:424433.
关键词:农业谚语;天人;天人之际;反思
究天人之际是哲学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的先人们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无不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棵树上各表一枝。“天人之际”,“际”就是关系,天人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说,我们要弄清楚世界的奥秘以及与人的关系,人在天中的地位和作用,天对人的影响等。
鉴于我们的古人对于“究天人之际”的深入思考,其思想体系也令后生可畏。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此问题连过门都不及格的学生是不敢妄加评论和删改的。他们的思想自是影响甚广,对于我个人而言,若脱离具体可观可感的现象与事物,便无从发挥。而当前的人与天的矛盾的日益突出,诸如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遭受重创等,这些既十分棘手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都促进着我在谈“究天人之际”时不得不从现实出发。而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了农业谚语的文化,也感受到了在短短二十年间家乡所发生的变化。在此并没有认为单讲哲学是不妥的,只是觉得若“究天人之际”不谈身边文化,若不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分析,便是对自己的“不忠”。
谚语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民众在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结晶,许多言简意赅的农业谚语,其内容极为丰富,流传范围极其广泛,是民众口头上的“农业百科全书”。从时间上看,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都有相应的谚语。看上去是朴素的经验,实际讲出很多科学道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它不仅是农业活动的指导,几乎每一条农谚都能告诉人们一条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究天人之际”时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究天人之际”第一究是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农业谚语给了我以下启迪:王夫之曾在“究天人之际”时提到“在天之天”,其“所谓的在天之天,就是指人头顶上的那片天,就是指气,资始万物者,指万物之主宰。”而笔者认为的“天人之际”的“天”不仅仅指头顶上的那片天,还指地,指一切自然界,除了人以外。“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究天人之际”无非是讨论人与自然界的问题。从“农谚”中我们可以读出“人”在“天”中的地位。正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民众才提出了“万物土中生,万事农为本”,“不求人面求地面”等农谚。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人”对“天”的依赖性,包括土地、牛、粪等自然之物,人所拥有的皆是“天”赐予的。然而,说了“人”对“天”有依赖性,并不代表“人”是听命于天的。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静等天命,“尽废人为”是不可取的,人在发挥着其主观能动性,因此有了“天大地大,农夫为大”,“天上老龙,地上老农”等说法。很显然几句谚语便形象生动地让我们看到了“人”在“天”中的地位,虽非主人,却也非奴隶,二者如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彼此相依的。第一,人必须依赖天地自然界,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保存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第二,人不可仅仅对天听之任之,还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对自然界有所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这样,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既补充了自然界资源的不足,又使自然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其次,“究天人之际”第二究是“天”对人的农业方面的影响。“天”对人在农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种子的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什么作物,何时管理,何时收获等方面,其中农谚总结的还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种田首先想的是土壤,关于土壤的谚语有“黄泥配沙田,一年当二年”,“人要结实,土要疏松”,“水土不下坡,谷子打得多;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宁种山阳一个窝,不种山阴一片坡”等。作为“天”这个自然界一部分的土壤,其疏松度、湿度、向阳背阴、土壤成分无不让人不得不经过选择才做出判断去种农作物。而在选种子这一步,作为自然的万物之一,种子当然是上天所赐,其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收成,如“保秧如保命,留种如留金”等。关于选好种子何时播种,“天”都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强调不误农时的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过了惊蛰,种豌豆”,“姑娘怕误女婿,庄稼怕误节气”等。由这些农谚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不当种什么都是有自然规律的。包括在哪种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对于那些极贫瘠的土壤,不是什么都可以生长的,但谷子就可以种,有“只有青山竹,未见地里旱死粟”。包括上面说的“宁种山阳一个窝,不种山阴一片坡”都是作物对种植生长环境要求的体现。哪怕对于管理也是顺应“天意”的,如在强调锄地耕地的重要性有“庄稼出在锄头上”,“棉花锄4遍,桃儿像鸡蛋”,“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后多打百石谷”等。或许有人认为以上这些是有讲究的,是要遵循规律的,是受“天”所影响的,但对于收获就应该无所谓了吧。错也,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四川谚语就有“栽秧不怕雨绵绵,打谷不怕火烧天”一说;华北有“拿到场里算庄稼,收到家里算粮食”;对于何时收也有说法“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等。以上这些都是“天”在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受其影响我们也不得不去做。即便是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雨水,“立秋有雨万物收,处暑有雨万物丢”,“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有雨吃饱饭”等。举了如此多例,涵盖了种植的几乎整个过程都不得不遵守自然规律,顺其作物的习性。由此可知“天”对我们的影响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第三究,“究”现代农业中违背农谚进行的生产对“天”所造成的影响。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总结的经验,种田要看节气。可是现在的各种技术随时都可以让植物达到其生长所需的条件。于是乎,我们常年可以吃到各种蔬菜水果等,哪怕在反常的季节里。人类凭借已掌握的技术与工具,从根本上去改变地面的自然生态。一块水稻田就是一个永久性的人工池塘,靠的是人类的修筑和维持,并且,其中只种植一种作物;一块平整后的梯田,也是人类为某种作物专门打造的人工小生境,不允许其它植物插足其间。这是人类所谓的集约化大规模地生产,所谓的统一管理。现在的人们不再管它什么种植的疏密度,无视“稀谷,密麦”,“棉花要想摘得多,一颗挨一颗”,“谷宜稀,麦宜稠,玉茭地里卧下牛”等这些谚语,不管三七二十一,技术掌握着一切。为了拥有永久性的平坦耕地,精耕农业的毁林开荒,甚或移山填海,围垦造田以扩大耕地面积;为了提高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优化作物的品种,进行人工施肥,并以多种手段控制杂草和病害;为了消除飘忽不定的降雨和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精耕农业可以兴修水利,甚或改变河渠的流向,使其实现对耕地的充分灌溉;如此等等。
以上述这些技术与工具手段来看,精耕农业似乎已经完全控驭了自然。但是,若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大循环来看,人们在不断地改变他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控驭下,地表的生态系统被人为调整,地下的能量也被调动起来,地面的水力资源更是被大量利用。由于现代农业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因此人们也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以保持这种人工打造的生态平衡。由于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一旦人类的控驭手段失效,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可收拾的生态危机。
对于这种人为地给“天”带来的不堪设想的破坏之做法,笔者认真对比过我们祖先们凭借谚语耕作和我们现代农业。依据农谚可能让我们不会有大量的剩余产品,但却是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生长为前提的,耕作中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影响是短期的,要不了多久,耕作土地就会恢复到原有的自然形态。即使耕作期间,耕作中常见的那种多种作物纷然杂呈的种植,也带有对多样化物种并存的“原自然生态”进行模拟的性质。因而,靠农谚生产,一般不会导致不可恢复的生态危机。还记得小时候在地里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草,现在回去见到的越来越少了,甚至连小时候经常叫的草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这让我觉得是莫大的悲哀。本来我们当给予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可是我们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对一种资源过度利用,竭其所能,丝毫没有喘息的时间。把历史的存款全部划掉,只顾眼前,不思其后。殊不知,资源一旦破坏,便很难从中恢复。而我们在享受各种资源的同时面临的已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而是生态灾难。这样说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也很少有谁去静静地思考“人”与“天”的关系了。当地震、滑坡、泥石流、洪灾、雪灾来袭时,我们听得都是受灾人数是多少多少,财产损失如何如何。报道的也是全国各地的支援、捐款,即所谓的人文关怀,可有几人思考过终极人文关怀?真正的人文关怀是什么?我们痛恨着动物的不断灭绝很大原因是人类扼走了其食物,可还不是照样享受着松子的美味,此时没想过因为自己的零食消遣又有一只以吃松子过冬的小动物会在雪地里冻死?我们憎恨为了动物的皮毛去将其赶尽杀绝,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这样般的“奢侈品”?人在抱怨“天”的同时往往都不去反思自己。不是破坏“天”的行为难以停止,而是因为一股无形却十分强大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着,这是群众的力量:愚昧的思想,短浅的目光,无尽的欲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谚语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雅而不俗。巧用谚语导入新课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寥寥数语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确立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我在上《声音》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中国有句谚语‘听话听音,锣鼓听声’。锣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要经过敲打才能发出声音。于是我引出一个实验:当老师敲锣打鼓时让学生摸一摸锣鼓,然后谈谈感觉。同学们说手感到振动,从而得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寻找能体现声音振动的物体,并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
二、课中运用谚语,激趣兼顾小结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谚语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联想、探索,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铺下基石。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主要有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可是为什么说“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黄泥配沙田,一年当两年”呢?在谚语的启发下,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他们猜想不同的土各有特点。我顺势提问:这三种土究竟有什么不同,可用哪些方法研究?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可用看、闻、摸、涂等方法。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自带的不同的土、矿泉水瓶、自来水、纱布等实验用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活动,最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不同。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学生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三、课后活用谚语,拓展深层探究
通过研究,学生认识了三类常见的土壤,了解了土壤的不同特性,掌握了鉴定土壤特性的一般方法,但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学生研究自己家乡的土壤,用各种方法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了解家乡的环境资源以及植物的种类。同学们有的问家长,有的查资料,发现关于土壤的谚语还有不少。四川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刮风满天飞,下雨起堆堆”,因为那里的土壤是松散的灰色土。江西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日出赛火石,雨后像锅胶”。湖北人说:肥田种棉花,高田种芝麻,瘦田就把黄豆撒。这些谚语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所在的广州,其土壤又有什么特点,适于种植哪些作物呢?请同学们好好学习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植物、土壤的知识,这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有益的经历。
在《图瓦之书》中,图瓦人的生活被置于“游牧”这一古老文化背景中,地域气息浓郁。游牧文化所包含的大地文化意味――人畜随季节迁徒,逐水草而居的现实境况,古往今来一直是西部高地游牧民族的生命运动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经历了很多年的磨砺,已呈现出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文化特质。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以写实手法表达一个地方时,用“文化”这一特殊体系来支撑全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富有独特意味了。
作者从容、自然地表达了图瓦人的文化状态:“栅栏内外”、“明亮的器具”、“传奇六种”、“烟尘腾起”、“坡上舞者”、“游牧者的身姿”,分别把图瓦人的居住、生活、历史、地理环境、游牧生活等细化,从而找到沉淀在其中的人的生存品质和精神反应。图瓦人盖房子前先修栅栏,栅栏使一家人在房子盖好前已具有一个独立世界。所以,栅栏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重的分量。图瓦人目前仍多使用古老传统器具,苏尔、扇镰、奶桶、斧子等等,仍散发着古老悠久的气息,让使用者保持沉迷而冷峻。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腾升的烟尘、人对水的禁忌心理等等,显示出人们心灵中对大自然的敬仰,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生命精神的依赖。
风的方向、速度、强度都不尽相同,如何“看”到风,又如何辨别出风的方向和风速?
测风
想测风向,工具非常简单,只需一根小树枝或筷子以及一块轻薄的小手绢或小丝带。将丝带系在树枝上举在空中,就能大致辨别出风的方向。如果没有工具,也可以看看周围有没有烟雾或旗帜,一样能大概判断出风向。
其实对于孩子,不必让他精确地了解东西南北等方位的概念,只要让他能理解风可能是从不同的方向刮来的,就很有趣了。
看风
天气预报中经常会说到“一二级风”、“五六级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没听上天气预报时,你能从看到的景象中判断出风力多大吗?
其实所谓的“几级风”说的就是风力,风力又可以用风的速度来表示。通过眼睛和身体的感受我们同样可以大致判断出风力。
对于孩子,首先让他学会留心观察自然界中有什么变化就是有风了就足够了,比如树叶动了,小草弯腰了,烟囱里的烟不直了等等。然后再慢慢地在各种真实的情景中教给他更多观察和判断风力的办法。
听风
有风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就可以听见风声。还可以带他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声:山坡上、楼群中、原野上、树林中,即使是同样大的风力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出门,在家也可以“听风”:控制窗户缝隙的大小,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风声――缝隙越小,风声越大;把窗户完全拉开,有时候风声却消失了。
延伸和风有关的话题
很多乐器都带有“风”字:手风琴、风笛、管风琴它们和风有关系吗?还有很多词汇也和风有关:风俗、风采、风闻、风趣它们又和风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呢?
放风筝、风车、帆船还有哪些需要借风才能进行的游戏或活动?
很多问题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答案,也许查也查不到确切的解释,那就让它们留存在大家的心力,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慢慢去探寻这些答案吧!
云
孩子对云感兴趣后,每天都会抬头看一看云,同时,他就能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有趣之处。
赏云
每次看云,云的形状都在改变,没有一朵云是相同的。从每一朵云展开联想,可大大地打开孩子的思路,丰富他的想象力。其实,这也是帮孩子留意身边大自然奇妙之处的契机。一个视野广阔、兴趣广泛的孩子也会有好的性格、自觉学习的能力。
测云
告诉孩子从云的形状、薄厚、颜色就可以大致判断天气。天气非常晴朗时,云肯定很淡,或者显得很高;阴天时,上空被云层压住,甚至都看不到一朵朵的云了,因为它们连成了一大片;积雨云也有特殊的形态,它属于低云族,臃肿庞大,当观察到积云越来越浓,云顶垂直向上发展,原来清晰的边廓开始在某些地方变得模糊、扩展成马鬃状后,就是积雨云形成之时,这样的云常会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并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可能还会出现强冰雹,要赶快跑回家或找个地方躲起来。
还可以趁机告诉孩子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尤其是和云有关的谚语,告诉他这都是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在长久地观测天气中积累的非常准的经验,比如“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等等。
问云
云是怎么来的?这大概是你带孩子“发现”云后,他要问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大可小,大到世界环境的变化,小到只要告诉他“云是大海、河川里的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又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滴的集合”就行了。
云为什么在“走”?这正是小家伙学会观察之后提出的好问题,这个问题又契合了同时要带他领略的“风”:风力大时,云走得就快;风力小时,云走得就慢。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风,可天上的白云却在慢慢移动,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云为什么有黑有白,水滴没有颜色云为什么是白色……太多的问题了。
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冷。(蒙古族)
春天出现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现在丰硕的果实里。
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维吾尔族)
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儿唱不完。(柯尔克孜族)
艰苦的劳动会迎来战斗的喜悦,辛勤的汗珠换来连年的丰收。(柯尔克孜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藏族)
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
不想出汗,休想吃饭。
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金银难买勤手脚。
金钱是死宝,气力是活宝,死宝不如活宝好。
不怕贫,就怕勤。
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
扁担横起有吃,扁担立起无吃。
自己的双手寻来的果实,那怕是酸的,吃起来也象葡萄。——(维吾尔族)
红糖甜,白糖甜,不如劳动果实甜。
吃鱼的不如打鱼的乐。
偷窃得来的财富有腿,劳动得来的财富有根。——(哈萨克族)
园丁爱自己种下的花朵,牧人爱自己放牧的羊群。——(柯尔克孜族)
别人给的饭能饱一天,自己劳动得来的能饱一年。——(哈萨克族)
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哈萨克族)
用劳动挣来的两枚钱,赛过皇上恩赐的一座山。——(维吾尔族)
金钱是一天的财富,劳动是用不完的财富。——(柯尔克孜族)
清洁是健康的基础,劳动是财富的基础。——(哈萨克族)
财富的父亲是劳动,财富的母亲是大地。——(哈萨克族)
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塔吉克族)
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维吾尔族)
劳动能开胃口。——(维吾尔族)
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维吾尔族)
劳动可以兴家,逸可以亡身。
拿斧的得柴禾,张网的得鱼虾。
要吃饭,大家干,家里不养闲懒汉。
若要吃得香,两年不离脏。
流多少汗,吃多少饭。
劳动万事足。
只要靠劳动,大地最慷慨。——(维吾尔族)
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改天换地英雄汉,双手就是万宝山。
靠天吃饭鱼上滩,靠手吃饭鸟投林。
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
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
爱劳动,受尊重。——(蒙古族)
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
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勤有功,嬉无益。
勤为无价之宝。
雨水使大地青绿,勤劳使人敬佩。(柯尔克孜族)
当废墟上的国王,不如当果园的园丁。(哈萨克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
居家不得不俭,创业不得不勤。
浩瀚海洋,源于细小溪流;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劳动。(满族)
勤来勤去搬倒山。
勤俭就是大收成。
遍地是黄金,单等勤劳人。
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哈萨克族)
好逸恶劳千金也能吃空,勤劳勇敢双手抵过千金。(纳西族)
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