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9:06: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企营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结构日益不断变化,个性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而由此产生的差异化营销理论也应运而生。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差异化营销理论的产生。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满足消费者的所有个性化需求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二、差异化营销的几种策略
企业进行差异化营销的手段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性能、特征、式样、设计、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即某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从而形成独自的市场。产品差异化可以是产品任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与众不同,其中最常见的是产品质量、功能上的改进。在满足顾客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是差异化战略追求的目标。
(二)形象差异化
形象差异化是指通过塑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企业或品牌形象来取得竞争优势。塑造形象的工具有名称、颜色、标识、标语、环境、活动等。企业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的CI战略,借助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对该企业的产品发生偏好,一旦需要,就会倾向于选择该企业的产品。
企业巧妙地实施形象差异化策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为了突出自己纯天然的形象,农夫山泉在红色的瓶标上除了商品名之外,又印了一张千岛湖的风景照片,无形中彰显了其来自千岛湖的纯净特色。2001年,农夫山泉推出“一分钱”活动支持北京申奥;2002年推出“阳光工程”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体育教育事业。通过这样的公益服务活动,农夫山泉获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品牌价值,实现了形象差异化。在短短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形象差异化策略对农夫山泉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市场差异化
市场差异化是指由产品的销售条件、销售环境等具体的市场操作因素而生成的差异。市场差异化包括销售价格差异、分销渠道差异和售后服务差异。
实行市场差异化可以使消费者将本企业产品的价格、服务、渠道等和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个性形象。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市场差异化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没有差异的市场营销方式很难有市场。
但是,差异化的实施也存在一定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力、消费者心理和竞争对手的优劣等多方面因素展开适合自己的市场差异化,避免无意义差异化、过分差异化及竞争者模仿等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差异化营销策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一)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应把科学、缜密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作为基础。因为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顾客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方面的差异,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足顾客差异需要的条件,要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的内外状况,研究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差异化应恰到好处
实施差异化策略要加强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顾客的反馈。因为任何营销策略实施成功与否,最终进行裁决的是作为上帝的顾客,得不到顾客的认可,再完美的策略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布局。只有通过顾客的反馈,才能准确地判定是保持、强化还是撤退自己实施的营销策略。只有消费者认可的差异才会带来价值。过分的差异可能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第二,可能带来成本的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抵消差异带来的价值。因此,适度差异原则是差异化营销的重要原则。
(三)实施差异化贵在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顾客的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昨天的差异化会变成今天的一般化。竞争对手也是在变化的,尤其是产品式样、包装、价格、广告、售后服务等,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企业所模仿。因此,任何差异都不会永久保持。要想使本企业的差异化策略成为长效药,出路只有不断创新,用创新去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模仿跟进。
(四)要及时延展和升级
任何的差异化价值都是有时效性的,因为需求、技术、竞争等因素都是不断在变化的,环境或前提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会让企业原来非常有效的差异化价值失效。因此,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在继承过去的品牌无形资产的同时,适当地延展和升级。
总之,企业在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适合自己的决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差异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7(4)
[2]孔令辉,阿茹娜.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7)
2.用电量过低或过高用户的稽查监控
一般来讲,一定区域内相同类型的用户在用电量上不会出现过大的差别,同类用户之间往往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用电差。在对用电量的稽查监控过程中,如果发现用电量较平均水平波动较大的用户,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审核。用电量过低的用户,是否存在偷电漏电,增容减容的情况;用电量过高的用户,是否符合其申报的用电类型;而在限定时间内,自身用电量发生非正常范围内波动的用户,用电设施是否存在异常现象等等,都是稽查监控技术系统应该重视的方面。
3.对稽查监控系统内部工作的审查
在对用电用户稽查监控的同时,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对电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的审查。首先,关于各基层的用电量查抄人员工作的检查。稽查监控系统基层的工作人员是与用户关系最为紧密的,要切实保证我们的用电量查抄人员不会因为私人的原因,在上报数据时有所偏倚或隐瞒,这也是确保稽查监控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其次,对各营销业务的办理人员进行审查。通过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各区域的自身特点,针对营销业绩过低的业务员进行进一步的审查,是否由于服务态度不佳或者业务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了业绩过低的现象,及时进行内部培训或岗位调整,切实提高用电营销业务的服务水平。最后,稽查监控各部门管理情况的核查。所谓律人先律己,要想切实有效地实现电力营销系统的稽查监控,稽查系统的内部管理必须确保标准化和规范化。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是其下属业务正常运行的根本,定期进行下属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不记名调查,各管理人员季度性业绩分析,以及上层领导对其工作成果的认可程度,都是监控管理层人员工作的组成部分。
探寻落幕,一路的尘埃也终究缘此落定。页的最后一章即将落幕,是时候明白自己收获了什么。
12月,一场落幕,为了开始。
现象:观茶界年度风云
2011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低迷的经济大背景下,中国茶届依然风起云涌。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全国传统绿茶区绿改红,茶叶口味开始回归传统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荼企的“追星”风,中国茶业走进微博营销时代,则向人们显示了中国茶界与时俱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茶庄园热的兴起,是以安溪铁观音茶企“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胆量。
盘点2011年中国茶届现象,观茶界风起云涌。
全国绿茶产区“红变”
2011年1月15日,贵州蒂粹茶业有限公司、贵州都匀毛尖茶叶有限公司在贵阳联合举行了“蒂粹茗国品牌红茶会”。推介源自贵州都匀的红茶新秀“都匀功夫红”、“贵州红”,这一品牌的开发成功,填补了产茶大省贵州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红茶品牌的空白,这也意味着作为绿茶传统产区的贵州也加入了“红茶热”的行列。
1月16日,建行河南省分行与河南弘昌集团(五云茶叶集团)签约,向该集团提供总金额30亿元的战田各,陛信贷,重点推动“信阳红”品牌开发、茶业产业园区建设、茶旅游等发展。这也是“信阳红”推出以来得到的最大单笔融资。
红茶从2009年一直火到现在,从大大小小的茶店开始争相卖起红茶,到如今各地政府商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红茶的产品开发之中,红茶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起来,这种现象让人觉得担忧。有起总有落,浪翻腾得很高落下时也只是零星散乱的水花。也有人觉得红茶“红”得理所当然,所有的茶类都有自身的市场,从铁观音到普洱再到红茶,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红茶的时代到来了。
那么,红茶的这股如火潮流究竟能持续多久?追求利益之余更要把握茶叶本质所在,这是所有人都要面临深思的问题。
茶叶口味开始回归传统
“对于今年的茶叶市场,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回归’。铁观音开始更多是浓香型的茶叶,岩茶按照传统工艺、足焙火的茶品更受欢迎,这些都说明茶叶开始回归传统。”无论是茶叶市场还是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博会现场,消费者们都能明显感觉到,浓香型茶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到了近两年,随着武夷岩茶和红茶的市场日渐火热,人们的品饮需求和习惯开始从浅转深,从淡转浓,追求醇厚暖胃的茶饮。纵观茶叶发展的历史,浓香型铁观音和岩茶的回归不仅是人们喝茶口味的转变,更是中国茶叶传统工艺与传承文化的回归。
虽然茶叶开始回归传统,但不意味着茶叶发展停滞不前。茶叶产业近些年在加速创新,最主要就表现在茶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上。现在茶业的经营越来越围绕客户而变化。传统的茶叶店、专卖店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对于一些高端客户来说就不太适合。所以,一批高档的茶会所运而生,它集合了赏茶、售茶、交际等多种功能。这种新模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业态。
茶企刮起“追星”风
2011年8月6日,著名女星李冰冰出席华祥苑在厦门举行的形象代言人会,并为同期举行的“华祥苑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捧场。
这是最近两年内安溪茶叶品牌中,第五家引入明星代言的连锁企业。
先是2010年3月安溪铁观音集团引入张铁林;紧接着的2010年7月,安溪八马茶业邀请许晴出任形象代言人;2010年11月,同样源自安溪,经营坪山茗茶的福建大自然茶业聘用了中国功夫皇帝李连杰;今年4月,安溪川和茶业再与胡静签约。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李冰冰成为华祥苑的形象代言人后,目前安溪茶业界都在跃跃欲试,似乎大家一下都迷上了“追星”。
茶,是一种难以用准确语言去描述的产品。当消费者无法了解一种产品的特性时,广告、品牌成了其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这个层次上说,明星代言茶品牌除了能够提升茶企的品牌形象,还有可能提高茶企产品的销售量。但是,这种转化是不是有效,并且是不是对等的?目前还是未知数。因此,在销售为王的时代,明星代言固然是一种营销上的创新,但这种营销是不是成功的还有待评估。
茶叶交易的网络微营销
当人们愈来愈离不开网络,网络销售成了时尚而有活力的新兴销售模式,仅阿里巴巴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全年网络销售的金额就达到了1万亿,占全国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万亿的1/15。据淘宝网统计,在总数达到500万家的门店中,茶叶销售类的门店已超过5万多家,这个已经到来的电子商务时代里,茶叶网络销售正在改变中国茶产业的传统销售模式,书写新的传奇。
到了2011年,亿万网民纷纷开微博,微时代已经来临。在茶界,茶人朋友、茶企高层以及专家学者都纷纷开通官方或私人微博,并在微博上更新商业活动资讯或个人生活动态的文字,而且粉丝数量激增,例如尚客茶品CEO林玉成自今年4月开通微博,短短2个月时间,粉丝增至2万人。针对微博如此庞大的资源,茶行业策划的活动中开始引入微博直播、微博访谈、微博互动等环节,而且收效颇丰,关注度超过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渐渐有更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微博茶营销,把其列入企业网络推广营销计划。
茶叶营销开始从实体走向虚拟,从庞大的店面走向一部电脑、一台手机,这意味着中国茶叶交易的网络微营销时代正逐步来临。
中国茶庄园热
近日,记者从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获悉,安溪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新三年规划刚刚出炉。“实施现代茶庄园建设”是新三年规划的重要内容,这将全面实现现代茶庄园建设形态的提升。局长蔡建明表示,安溪县将在2011~2013年建设16个茶庄园,建设面积19400亩,投入资金3亿多元,实现庄园形态、茶园基础设施、高效机采茶园配套、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用、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建设。
中国的茶庄园起步晚,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模式。即使这样,具有品茗茶膳、观光旅游、商品贸易多重功能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庄园模式还是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像福建的安溪、云南的各处茶山都开始规模化兴建茶庄园,有部分茶企和当地政府也把茶庄园项目列入发展计划,还有一些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园开始逐步向茶庄 园进化。
在中国,茶庄园虽是借鉴欧洲的庄园模式,但是具备自己的特色。新概念的出现更多时候意味着新的商机,部分地方政府在鼓励扶持当地茶业的同时也开始提倡建设品茗、文化、商旅一体化的庄园式的发展模式,把地方资源用庄园模式整合起来,为当地企业和居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商机。因此,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各种模式的茶庄园正在悄然兴起。
关键词:解析茶业最热点
2011年茶界大事与各种讨论声不断,许多新鲜词汇也频频亮相于报纸网页。本刊编辑从国内各大主要专业类杂志和网站的海量信息提炼出2011年中国茶届的8个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的背后解析中国茶业这一年的热点与动态。
关键词一:质量墅增长
这个词语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庆在2011中国国际茶叶营销论坛上做主题演讲时提出的。这个词语一提出,便被众多家媒体用在新闻标题上,并在各大小网站上相互转载。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中国茶叶生产的效益较低。目前中国茶叶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约占世界的44%,但产量只占全世界的33%左右;中国亩均产茶不足50公斤,而印度亩均产茶超过250公斤。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研发现,近年来,中国很多产茶县在制定茶叶五年或十年规划中,都把茶园种植面积作为主要的工作要点,而没有认真分析如何提高茶叶产量,提高产能产效。每年中国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无形之中给市场销售带来压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严重。
王庆在演讲中提出,现在全世界的茶叶已经供过于求,我国尽快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不能单纯追求产量和面积的增长,而围绕扩大效益和增收做文章,这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出路。
关键词二:稀土超标
去年,《全国7万家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的文章,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这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立顿”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事了。
11月11日,联合利华的铁观音茶被爆出稀土含量超标60%。联合利华在声明中表示,“茶叶中的稀土来自于茶叶生长的土壤中,其含量与茶叶的老嫩度和土壤环境密切相关。”这也引起公众对上游产业链原茶叶的关注。
网易财经通过对其上游茶农以及肥料供商采访了解到,一种可使茶叶采摘期提前、发芽密度增加、百芽增重的“激素”正被广泛使用。据了解,采摘期提前5天使用,发芽密度增加10%~20%,百芽重平均增加10.6%。
这种“激素”即是稀土叶面肥。现在无论国家部门和业内专家,都对茶叶稀土标准的态度“含混不清”,不过,一份权威论文显示,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
消息一经,“稀土超标”便成为业内人士众口议论的词汇。
近年来,茶叶重金属、农残超标的事件频频发生,茶叶安全已经引起了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茶叶有吸附性强的特性,造成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吸附农药、化肥,若茶叶在种植过程中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而秋茶生长期长,茶农为了防虫害,会使用一定的农药;为了追求产量也会使用一定的化肥。所以每年秋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而这个问题正是茶叶行业亟待改善的环节。
在目前全球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的形势下,茶行业该积极、科学地面对整个行业内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推进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三:茶企上市
2011年9月,天福茗茶赴港IPO。13日,天福以4.8~6,8港元公开募股,集资10~14亿港元的消息再次吸引行业的目光。其实,早在天福茗茶之前,已经有武夷星借壳中国矿业、龙润茶借壳龙发制药相继在香港上市。但没有采用借壳形式上市的天福,被更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茶业第一股”。业内人士表示,天福的上市可以说给有上市计划的茶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让人们对茶行业产业化发展以及走资本化运作道路更有信心。未来5年内,福建该会有5家左右的企业成功上市。
从去年到现在,中国各地的茶叶企业纷纷引入外部资本谋求上市,这是好的现象。它说明中国茶业已经不再封闭保守,知道借助外力来推动自己加快发展速度,而资本就是最直接的外力。
不过,按照业绩来要求,除了天福、大益、八马等少数几家企业,中国的茶企没有几家是符合上市条件的,这就是硬指标。销售额过亿的茶企又有几家呢?绝大多数年销售不过几千万元,离上市的要求太远了。所以短期内,这些企业上市还很难。
编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只有经受住后续的治理、发展考验才意味着经营规范、持续盈利。如果把上市看成是终极目标,为了上市而上市,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创始人的眼睛要紧盯用户和市场,上市只是一个为我所用的手段而已,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四:欧盟新规
欧盟宣布,从10月1日起,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每一个麻袋)。此次欧盟抽样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指标也有所提高,噻嗪酮、吡虫啉、三唑磷等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都更加严格。
此次欧盟颁布的新规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难度,对企业的生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许将造成国内茶企重新洗牌。面对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企业普遍认为,标准化生产、发展有机茶将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农业部的标准,有机茶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且在加工过程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发并且出口有机茶的省份,目前浙江省出口欧盟的茶叶中,有20%A30%是有机茶。随着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引导,这个比重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其他茶叶产地也正在加强有机茶的发展,例如云南现有有机茶园近30万亩,“十二五”末将发展到100万亩左右。
然而,生产有机茶的企业也并非“高枕无忧”。据介绍,目前,福建茶企在国内最权威的有机茶认证机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和发展中心获得认证的已达40多家。但由于国内认证和国际认证没有接轨,这些企业在出口时仍会不同程度遭遇壁垒。他建议,一方面,企业要积极主动去获取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有机认证;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推动国内外有机茶认证体系的接轨。
关键词五:奢侈化
近几年来,针对中国茶的现状和趋势,业内外都在热议一个问题:中国茶叶该平民化还是该奢侈化?
在杭州市举行的“2011年西湖龙井茶拍卖会”上,两款“明前西湖龙井”新茶,每斤被拍出了3.2万元和3.1万元的高价。一家杭州茶叶公司早在3月初就开始预售,并开出 3万元一斤的天价。业内人士表示,尽管3万元半公斤的西湖龙井存在炒作成分,但“明前茶”的奢侈品特性已经在近两年显现出来。
云南省最大的红茶生产企业滇红集团将于年内出品一款名为“中国红”的奢侈品红茶。厂方负责人透露,该款茶叶将以限量方式发售,总量仅百余公斤,因此价格肯定不菲,每公斤售价预计高达5万元人民币。而目前国内最贵的红茶一一武夷山桐木关金骏眉每公斤价格约为万元左右。可以预见,“中国红”的问世将创下国内红茶价格新高。
如此天价茶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众多茶企也看好高端茶叶的市场。针对茶叶是否可以走奢侈品路线一题,引发了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讨论。
对于奢侈化的茶,中国的茶企还没有完全找到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流行的解决方法大致是这么几招:硬打广告、强加文化、过度包装,最后当然是必须标上天价。这样的奢侈品占领不了消费者的心智,而是强加给消费者。
编者认为,茶叶不“炒”不红,似乎已成市场通病。“天价茶”到底给带来了什么?在赢得关注之后,是否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实质的品牌利益呢?要改变中国茶叶的“有名茶无名牌”的窘境,必须正确认识市场规律,通过强化企业自身实力,打造具有真正影响力的茶业品牌与让消费者信服的高端产品。
关键词六:采茶工荒
今年茶季“工荒”的现象几乎在了全国所有的产茶省份都出现过,不少茶农早在春节之际就拜访采茶工,预定采茶合同,但是还是难逃被“放鸽子”的结果,部分茶农在估算成本之后,只好忍痛“选择性抛荒”茶园。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各地采茶工缺口比去年同比上涨了近40%。业内人士估算了一下,如果照此下去,这个采茶工缺口弥补不了,全国各地的茶园将有3成左右的青叶会老在茶树上。
有人认为,印度、日本等国家已基本实行茶叶机器采摘。除高档名优茶对茶叶外形有较高要求需人工采摘外,从规模化生产而言,推广机器采摘。但业内人士分析说,我国名优茶品种多,要求取单芽或一芽一叶,仅外形上就有扁形、针形、芽形、卷曲形等许多种,采摘要求不一,标准较高,加上东南部等地大部分茶园分布于几百米的高山上,山地高低不平,增加了机器采摘的难度。
对于采茶工难找的情况,有关企业主也总结了两个原因:
1 采茶工多是农村妇女,以前没有其他工作,现在基本在当地工厂干活,长期有保障。而采茶是季节性的,她们不愿意为了一个月的采茶,牺牲稳定的工作。
2 采茶太辛苦,露天作业,年轻人不愿来,以前的采茶工年纪越来越大,又没有新鲜血液补充,人手自然越来越少。
编者认为,“春茶高峰期采茶工荒”已是各茶区的老大难问题,纠其原因,还是采茶属于短期作业,工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如果政府能出面引导,在采茶季节,提前收集茶农的用工信息,然后招收专业的采茶队伍,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相信能创造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七:茶联盟
今年,北京马连道茶城、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安溪中国茶都集团、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等数十家茶叶市场在安溪签署了“中国茶叶市场战略合作联盟”框架性协议。该联盟将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领导下,由茶叶市场专业委员会发起,以自愿参与为原则,进行组建战略合作联盟。
由这一新闻事件提炼出一个关键词“茶联盟”。早在上海世博会时,福建福鼎十多家白茶企业共同组建了福鼎白茶股份公司,建立公共品牌“福鼎白茶”,抱团参加世博会。安溪数家铁观音龙头企业也正在筹划着抱团入驻欧洲市场。而这些举动还仅局限在企业之间的合作,此次的“茶联盟”上升到了全国茶叶市场之间的结盟。“茶联盟”的组建,旨在通过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施战略合作,互通信息,良性竞争,共同推进茶叶市场的现代化建设,为振兴中华茶产业,打造中国茶叶市场品牌而共同努力。
中国茶长期面临着“有茶无名”的尴尬。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建立大品牌概念,该是中国茶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八:茶银行
台湾嘉义竹崎乡公所辅导的佳露红茶产销班推出“茶银行”,以红茶愈陈愈香的特性,民众购买的红茶可以存放在产销班的茶厂。乡公所估计,3年份的红茶可达每台斤3600元新台币高价,愈陈年价格愈贵。同时,今年年初安化黑茶走进了茶叶收藏者的视野。2010下半年,在湖南一场陈年茶品拍卖会上,一块50年前的湖南黑茶拍出了48万元的高价,投资黑茶就如同握有潜力无限的“茶股票”。
“茶银行”、“茶股票”这些新词汇的出现,说明老茶开始流行,具有收藏性质和价值的茶叶开始成为商人的投资项目。
今日疯涨的黑茶,让人不禁想起前几年被爆炒的普洱茶。2002年,通过一场天价拍卖,普洱开始在茶市崭露头角,此后5年时间里,它创造了一个茶市神话,上演过连茶树叶都要提前预订的疯狂。然而,普洱茶并非所有茶中唯一以“陈”取胜的茶类。近两年,陈年红茶、黑茶、铁观音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包括安溪铁观音集团等不少知名铁观音茶企,都陆续推出铁观音陈茶产品,推出的陈年铁观音覆盖了5年、8年、10年、15年、20年、28年等几种年限,最高年限的陈茶为30年。而目前市面上的陈年铁观音定价高的甚至达到每斤数万元。”
茶新酒陈的时代已被颠覆?喝陈茶为的是健康还是商家玩的概念?“老茶风”的兴起,或许预示着云茶的崛起。但还警惕“普洱崩盘”的前车之鉴,收藏老茶理性为之,不可盲目入市。
趣味盘点:中国茶业年度“百叶奖”
又到了一年一度“百叶奖”评选结果揭晓之时,“百叶奖”开设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一直都广受关注。本届“百叶奖”我们依然订制了多个趣味奖项,用轻松愉悦的方式把这一另类盘点向读者呈现。
“政通人和”奖――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9月25日,福建省首个全国性、综合性茶业服务组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正式成立,标志着祖国大陆和台湾茶业交流合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获奖理由:福建是我国茶叶主产区,茶树面积广、品类多。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茶经济迅猛发展,茶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闽台茶产业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为适两岸茶产业和茶文化交流合作,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运而生,它将促进两岸茶业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广空间迈进。
所谓“政通人和”,释为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有了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有了专业行业机构的主导,今后两岸的茶业交流将向更高等层次进军。
“多多益善”奖――天福茶业
9月26日,天福茗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茶业的第一股,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获奖理由:天福创造了许多全球、全国第一:茶叶连锁店数量全球第一、名茶原产地设厂全球第一、经营茶叶的品种数全球第一、茶博物院全球第一、茶学院在全球茶业高校中名列第一、全国第一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茶企业……如今又加了一条“大陆茶业第一股”。天福的 成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上市将成为天福发展经验的新起点,相信他们一定能创造更多的“第一”。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对于创造出的一个个辉煌,天福并不嫌多,因为他们的目标还很远大,还有更多的“第一”等着他们。
“收之桑榆”奖――普洱茶
2011年11月在广州第十二届广州茶博会上,普洱茶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价格普遍上涨了20%~30%,一些好茶的上涨幅度超过50%,甚至达到200%。
获奖理由:2007年的普洱茶遭遇了“滑铁卢”,这让很多的茶商陷入了沉思。历经三年的韬光养晦,2011年,他们陆续推出新产品、新概念,为保证品质,还推出了“电子身份证”后,终于普洱茶价格开始稳中有升,整个收藏市场也更加的理性、平和。一些名厂、古茶山里的高品质普洱茶涨幅惊人,幅度从50%~200%不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普洱茶的命运并没有一败涂地,而今它将重现江湖,上演“王者归来”。
“高瞻远瞩”奖――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
2011年11月,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举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捐资动员会,铁观音同业公会茶企共表态捐资7200万。
获奖理由: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靠得是什么?当然是人才。这点在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看来,早已是共识。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筹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踊跃捐资。此次由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发起的捐资活动,体现了茶企对教育和培养茶叶人才的高度重视。
高瞻远瞩意为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茶叶买的是茶,靠的却是人才。铁观音同业公会的眼光确实看得沅。
“无微不至”奖――“中国茶私人定制”服务
全球茶业文化交流活动于10N28日在中国举行,其问中国一茗茶业倡导的“中国茶私人定制”模式和服务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成为下一个茶业利润增长点。
获奖理由:作为一个唯一征服全球的健康饮料,饮茶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个性化的特征。因此,作为中国顶级茶的代表之一,中国一茗茶业适时提出“中国茶私人定制”服务,将为正在快速发展的世界茶业又提供了一条新的拓展道路,为世界茶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空间。
无微不至,就是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的,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的样子。面对挑剔的茶客,私人定制该算服务的最高境界了。
“鼓舞人心”奖――千亿茶产业
3月16日,湖南省茶业协会工作会议提出:5年实现全省茶业综合产值500亿元,1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
获奖理由:千亿茶产业也不是“吹泡泡”。5年前,湖南茶产业的产值仅10个亿,去年增长到了150个亿。再过1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是可信的。从全国来看,云南第一个提出千亿茶产业。云南有500万亩茶园,普洱茶运作有成功的经验;福建虽然没有提千亿茶产业,但安溪一个县就提出打造150个亿的茶产业;浙江保持龙井茶的优势,虽然也未提出千亿茶产业规划,但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
鼓舞人心,就是要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千亿茶产业的提出,对于所有的茶企和茶行业从业者来说,等于是打了一针强心剂。
“同心协力”奖――茶业皖军
一、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促销的概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且分异明显,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全省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皖江平原区和皖南山区。安徽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一批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市场信誉的特色农产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产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优势农产品。[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特色农产品市场逐渐成熟,形成买方市场农业展会经济,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特征,特色农产品促销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特色农产品是否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要素之一。
特色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消费者购买特色农产品,或使顾客对该品牌产品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②]成功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活动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而且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促销。促销策略是四大营销策略之一,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是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经营者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进行选择、编配和运用。
二、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粮经、茶叶、山珍及果蔬、水产、畜禽、林特产、中药材等七个方面初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核心期刊。经过努力,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该市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提升明显。2008年,全市6大特色农产品种养户人均纯收入5880余元,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发展“一村一品”,是该市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市确定15个“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和5个培育村,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围绕无公害蔬菜、生姜、凤丹、中药材、花卉苗木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展会经济,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示范村进行产业联结、村企互动。如表1所示,统计了部分铜陵市特色农产品如凤丹、白姜、三黄鸡、皖南土鸡、河蟹、莲藕、荸荠、葡萄等产销量,其中凤丹、白姜均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表1铜陵市特色农产品调查表(2005年)
品种名称
2005年
市场销售情况
原产地
备注
面积规模(万亩、万头只)
年产量(万吨、万头只)
年产值(万元)
凤丹
1.2
1200
1500
国内外
铜陵县凤凰山地区
2006年4月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铜陵白姜
1
1.5
7500
国内外
铜陵县
“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黄鸡
90
250
3750
国内100%
铜陵县
皖南土鸡
55
45
1350
国内100%
铜陵县
樱桃谷鸭
90
280
5600
国内100%
铜陵县
河蟹
1.5
0.15
7500
国内、香港等;100%
铜陵县
“绿色食品”
莲藕
1
2510
5300
国内100%
铜陵县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荸荠
0.5
750
1500
国内100%
铜陵县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葡萄
0.15
0.3
1500
本地及周边
市县
信阳毛尖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其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名声在外却一直走不出河南,想进攻却力不从心。特别是近年来外地茶的大举进攻,信阳毛尖一直处于守势状态,毫无反击之力。其绝对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不断地攀升,但是相对市场份额却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8年4月份,信阳第16届茶文化节暨全国名优茶博览会召开之际,有媒体报道说,网上很多关于中国十大名茶的排行里没有了信阳毛尖,在“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中介绍的十大名茶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而“茶网中国”显示的十大名茶里有冻顶乌龙、云南普洱,而没有信阳毛尖和庐山云雾。这让许多茶农和茶商,以及许多群众十分痛心。虽经调查证实,该十大名茶评选并没有权威标准,但却折射出信阳毛尖令人担忧的现状。曾被坡赞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信阳毛尖,为何越走越有没落之势?基于此,本文将从经营策略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以企对提升信阳毛尖的市场份额提出对策。
一、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1.茶园基础差,产业化水平低。目前,信阳有茶园100万亩,实际可供采摘的仅有60万~65万亩,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建园基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造成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跑土、跑水、跑肥,茶树根系、吸收根少,影响正常生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低下、落后的生产状况使茶叶生产产业化水平较低,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不成气候”。
2.独特的制作工艺,制约了信阳毛尖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信阳毛尖是需要人工一点一点采摘下来的,4斤2两左右鲜叶才出1斤干茶,每到茶叶开采季节,信阳都会急缺采茶工。在信阳市的茶山上可以看到采茶工年龄多半在40岁以上,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外地茶商戏言道:“在我想象中,应是漂亮的采茶妹妹纤手弄茶,一看才发现遍地都是采茶奶奶、采茶爷爷。”现在招收采茶工越来越困难,劳动力成为信阳毛尖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炒茶专业技术人才偏少。许多依托大型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种茶户,由于自己不会炒茶,加之加工企业到6月份就停止收购鲜叶和加工,一年只能采摘一个月多的春茶,靠出售鲜叶获益,夏、秋茶无法采摘,导致每亩茶园收益相应减少。
3.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信阳市的茶叶产品中,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其中:“信阳毛尖”约占62%左右;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等“小包装茶”约占33%左右;金刚碧绿、仰天雪绿、灵山剑锋、其鹏碧云、申林薮北、申林玉露等地方新名茶约占5%左右。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县区仅生产高档春茶,夏、秋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第一,茶叶初制厂上世纪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第二,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第三,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提高。第四,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第五,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而且,在这些企业中,最大的省级龙头企业“五云”、“文新”等品牌的市场占有量也不到1%。可见,目前信阳茶企处于强者不强,平者更弱的状态。
5.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足,精品缺乏。信阳市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包括专业销售茶商),而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仅50多个。虽然也有“文新”、“五云”等经营不错的品牌,但其全国影响力并不大,即使在河南,很多茶叶消费者也并不了解这些品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平上,既不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大手笔地宣传,也不可能对信阳毛尖产业整体带动。而云南普洱茶虽是近两年才“炒作”起来的,之前几十元一斤都无人问津,但后来达到天价,虽然已渐趋回落,但名声是出去了。就郑州市场而言,普洱茶店已占据了原来信阳毛尖很大的市场,称为毛尖极大的威胁。
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策略
1.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提高茶农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推广信阳毛尖方面,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政府可以考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建设、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及其他奖励补助。其次,对发展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茶农进行种苗补助,费用由市、县、茶农按比例分摊。第三,借助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龙头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第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从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做好推广工作。
2.着重基地建设,加快改造老茶园。政府牵头,以茶农、企业为主体,加快新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形成多方利益的良性互动。根据信阳市的气候条件,积极选育茶树良种,改造低产衰老茶园,同时,规范栽培技术,以适应机械化施肥耕作、采摘操作的需要,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规模连片发展新茶园,以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
3.顺应市场变化,进行产区细分。曾经,为传播和推广整个茶产业,信阳政府曾规定凡是信阳产区的茶叶均可称为信阳毛尖。这个规定确实起到了好的效果,然而随着产业的逐级扩大,它反而成为制约信阳毛尖发展的瓶颈。很多外地人都知道信阳毛尖,但很少有人知道信阳毛尖的精品品牌,知道信阳产毛尖,但不知道什么地方产的。 原产地标志不清,毛尖也是有好有坏。所以,信阳毛尖要顺应市场变化,必须进行产区细分,可以尝试西湖龙井的做法,比如叫商城信阳毛尖、固始信阳毛尖等,也可以更加具体的划分产区,比如信阳茶叶品质最出众的“五云两潭一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连云山、云雾山、黑龙潭、白龙潭和何家寨,完全可以成为一张区隔产品的名片。甚至,可以借鉴国外酒的级别按产区细分、按酒庄细分的方法,具体到茶行、茶楼等,以有效细分。
4.积极推进多元化开发战略。多元化开发,是信阳毛尖复兴必走之路。首先,改变过去茶叶采摘和加工以绝对春茶为主的局面,采摘潜力巨大的夏茶和数量较少的秋茶,将夏茶加工成“茶球”、“茶条”或茶砖、茶袋,从而多角度推广信阳绿茶。其次,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加强茶叶深加工,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有机茶等多种产品,并延伸至日用化工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及其他行业中去,开发茶多酚片、茶叶保健枕头、茶叶酒、茶叶点心、茶饮料等市场流通快、热门、利润空间大的东西,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5.稳步实施质量推进战略。质量推进战略主要有两层:第一,生产质量的推进。政府配合企业选育茶树良种,实行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从茶树育苗、茶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至销售各环节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技术标准,推进茶叶生产科学化、机械化,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茶叶的生产销售符合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第二,对毛尖质量认识的推进。真正体现信阳毛尖品质的应是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而并非是单芽。但由于缺乏茶叶品鉴知识,消费者盲目追求芽叶细小的绿茶,利益驱使下的部分商家一味迎合、甚至推波助澜地宣传芽叶细小的茶叶品极高,致使人们对信阳毛尖的认知误区加大。所以,信阳毛尖在推进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向消费者传播毛尖的品鉴知识,以保证消费者对毛尖质量有一个科学的鉴别,在销售层面上打假维权,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33-02
[作者简介]张志雄(1965-),南靖县外经贸局审批科,经济师,研究方向:招商引资。一、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大省,其中乌龙茶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5%左右。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茶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茶叶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品种为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福建省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65%出口到日本。2013年上半年,福建口岸出口茶叶6139.3吨,货值4177.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2%,出口量与出口货值实现齐涨。其中输日茶叶3258.1吨,货值135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9.6%,乌龙茶和花茶的出口形势也较为喜人。1—6月,福建出口乌龙茶4439.4吨,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52.47%,比2012年同期增长1.21个百分点;出口花茶942.5吨,占全国花茶出口量的33.90%,比2012年同期增长8.21个百分点。
二、福建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福建茶叶种植分散,以农户为主体,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较少,茶叶开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许多中小企业的标准意识、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不一。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低,农药残留、非茶异物等问题屡见不鲜,致使茶叶品质较低,从而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目前,福建茶叶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完善。一些标准对茶叶内销部分十分宽松,主要针对一些大型茶叶生产企业,中小茶商、茶农基本上不受限制,有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而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致使我国茶叶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二)市场拓展力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国际茶叶进口商纷纷控制采购量和库存量,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特别是输欧的传统小包装茶叶和高档特种茶叶出口量大幅下降。近两年福建主要出口茶叶品种乌龙茶从低档为主向高档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对香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价格有所提高。但是福建茶叶的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对日本、欧盟等市场的依赖比较大,开拓其他市场力度不足,一旦这些市场进口下降,就容易引发企业的风险。从国内看,福建省的内销茶产品以铁观音为主,产品比较单一,对其它茶类的市场开发力度还不够,如出口受阻,也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品牌已成为国家乃至产业领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并且福建正处于两岸和平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打造福建特色品牌至关重要。目前,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以“福建乌龙茶”品牌为例,就包括“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子品牌,而大部分茶叶企业规模小、投入少,以出口原料茶为主,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利润少,缺乏国际竞争力。迄今为止,福建茶叶出口仍以散装茶为主,自主品牌很少。在福建省工商部门注册的商标不少,但是大部分茶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品牌较弱,在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具有影响力的全国品牌更少。
(四)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GTE)日益增多,其中,茶叶检验项目名目繁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越来越苛刻。福建茶叶生产企业的规模大都较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统一的标准难以实施。各国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自2000年欧盟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以来,不断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标准,调高茶叶检测标准,并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欧盟2010的459号公报,对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又有3个最新改变。2012年以来,日本就对我国输日茶叶实施了4项贸易技术壁垒措施,包括将茶叶的三唑磷限量标准值加严到0.01毫克/公斤等,极大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被检出的机率。福建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重重阻力,不仅是对色、香、味等内质和异味杂物的限制,而且在卫生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壁垒成为出口的最大障碍,越来越高的门槛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三、促进福建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茶叶质量
福建茶叶要在质量标准上取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就要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政府、企业和茶叶协会等中介机构要协同合作,共同发挥效力。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要加快建立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病虫害植保网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从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等环节都要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抓好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有效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提高茶农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肥的意识,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增强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2.加快与国际标准对接。进一步强化行业和生产者的自律意识,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生产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农业投入品禁用和限用规定,使用符合最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农药品种,树立绿色种植理念。
3.加强质量监管。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茶叶农残的检测监控,帮助企业提升自检自控能力,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使茶叶质量和安全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行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应积极调整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减轻对茶叶主要进口市场的依赖,面对传统市场,在保持出口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创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如发展潜力较大的乌龙茶、绿茶,兼顾花茶、红茶等;发展不同口味和功能型产品,如果味茶、降压茶等;积极发展有机茶等绿色产品。
(三)打造茶叶知名品牌
茶叶品牌代表了茶叶产品的特性和企业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是提高茶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快福建名优茶品牌建设,提升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名茶的基础上整合品牌,维护和发展品牌,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福建茶叶企业还要抓住全球茶叶消费转变时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名优茶效应好、效益高的优势,加大中国茶文化推广,使福建率先走出中国茶叶出口的困境。品牌塑造是以高质量为前提的,茶叶营销者只有提高茶叶品质,以诚信为本,以顾客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生产和经营分散、企业规模较小,已经制约了福建省茶叶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福建省各中小茶叶出口企业应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或兼并重组,做大企业,抱团出海,共同抵御风险。对农户种植的茶园,可由散户种植逐步转变成半紧密型的生产基地。扩大茶产业规模,要实现产业化经营,就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生产的产业化路子。要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努力按进口国的质量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真正形成整个茶叶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
(五)强化茶农的质量意识
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信息网络等方式,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应对建议。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带动农户实现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茶叶企业应了解茶叶绿色食品的绿色标准,促使其降低农残,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茶叶产品,实现绿色包装。鼓励茶企参与与环境有关的绿色认证,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的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等,运用世贸规则维护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争取为我国茶叶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有效跨越GTB壁垒。
[参考文献]
[1]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78-03
桂花茶以广西桂林、湖北咸宁、四川成都、重庆等地产制最盛。桂林的桂花烘青、桂花红茶,福建安溪的桂花乌龙、四川贝培的桂花红茶均以桂花的馥郁芬芳衬托茶的醇厚滋味而别具一格,成为茶中珍品。
1桂林桂花茶产业现状
桂花是桂林市市花,桂林是桂花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桂花的五大产区之一, “桂树今生都几许,满城又见桂花香” [1]、“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林桂花,香飘万家。”[2]在桂林形容桂花的轶闻趣事很多。桂林种植和古桂花树数量位居中国之首,桂花树在桂林各县均有种植。目前桂林的桂花开发主要还是以绿化苗木为主,桂花产品开发了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茶等。桂花茶在桂林早有制作饮用,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桂北农场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桂花烘青茶,并制定了产品标准,但产量和产值都不大,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目前主要有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以生产高档桂花茶及外销产品为主),桂林漓江春茶叶公司以及以生产桂林旅游特色产品的桂林金顺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无论从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是市场开发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原本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本地特色产品却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二届中国桂花展于2007年在桂林市举办,桂林黑山生态公园的桂花博览园的建成,使桂林桂花文化初步形成规模,将对桂花茶生产和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期,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以及桂林不断提升的软硬件环境,桂林的入境游客大增,桂林的旅游经济生机勃勃,作为旅游特产之一的桂花茶,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市场的开放开发,使桂林桂花烘青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不断成长为海外的茶叶珍品,为桂花茶产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2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优势
2.1桂花资源优势
桂林市是桂花的主产地,“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的桂花香。”在江南地区,这首歌广为流传,特别是因桂花而出名的桂林,更是家喻户晓,桂林七星公园是中外驰名的桂花公园,园中植有大桂花树6000余株,桂花品种繁多,质地优良,资源十分丰富[3],有百年桂花王之美称,为桂花茶提供极好的产业基础。桂花还可制作成的产品有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桂花酒、桂花香水等, 是桂林有名的旅游馈赠品,吸引着中外游客,桂花产品是桂林旅游产品一支独秀。
2.2旅游资源优势
2.3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优势
桂林桂花茶在明朝就被崇祯皇帝所喜爱,作为绿茶系列的桂花茶利用地处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优势,避开同属绿茶的龙井、碧螺春等名茶,有着自身特色。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广西桂林桂花茶的展位,身着美丽别致的壮族服饰的茶仙子们,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前来品尝,对桂林桂花茶赞不绝口,赢得大众青睐。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吸引了大众对少数民族魅力特色的喜爱,为桂林桂花茶的品牌宣传打开了顺畅的通道[4],同时也为桂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文化基础。
2.4具有较好的茶叶科研优势
在20世纪80年代,桂林从事茶叶研究的科研人员整合社会资源,研制的桂花茶多次获奖,并远销日本、欧盟等地区,而广西唯独的省级茶叶科研单位――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地处桂林市,具有相当的科研实力,同时具备较好的研究桂花茶科研平台。
3影响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3.1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
目前桂林市从事桂花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有27家,小品牌达80多个。在众多企业中,桂林茶科所、桂林漓江茶叶公司等引领桂花茶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但数量和品种比较单一。近几年随着桂林茶叶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茶叶公司、茶叶分销店也开始注重茶叶的品种并进行了较好的规划,使桂林桂花茶在多元化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地方传统特色的优势茶类,所占市场份额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桂花茶产值不足茶叶的十分之一,市场空间极大。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管理人才,从现有市场这块蛋糕上多分一点,还没有意识主动把蛋糕继续做大做强。二是近年来政府不够重视和引导,一些企业感觉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对建设产品品牌意识较淡薄,缺乏打造“桂林桂花茶”这个非自己企业独占的产品品牌的意识,只注重包装自己的企业品牌,只是单纯的为了卖茶而卖茶,甚至产生恶性竞争,完全背离了茶产业的需求,导致桂林桂花茶一直没有发展成桂林市甚至广西优势茶叶品牌。
3.2品牌意识觉悟晚,市场宣传不力
茶叶是精致高雅的商品,美感要求、质量保证、清香沁人、品牌效应,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标准。打造茶叶品牌,建立口碑和信用,是商品通路和连锁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的建立也是桂林桂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法宝,没有品牌的商品,永远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优势,更没有办法创造利润。实现商品品牌化才有机会成为品牌,才有发展的希望。因此,桂林桂花茶从桂林的优势来分析,应走品牌化道路,建立桂林的特色,成为桂林的又一宝。但是目前桂林桂花茶的生产与经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采用计划式生产,没有主动出击,仅依靠口碑宣传,地方政府品牌意识觉悟较晚,在茶叶市场上一直都是小打小闹的局面,不善于品牌经营,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满足于眼前的蝇头小利,缺乏共同打造品牌远见。
3.3桂花面积规模小,生产周期短
目前,桂花的生产种植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种植生产面积较小,产量受到限制,桂花产出量偏低,使得原材料市场得不到保证。虽然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但桂林市政府还未将桂花成园欣赏纳入旅游产业链条中,且多数只为绿化而种植,没有为采花而种植,而桂花的采摘受到季节的限制,造成原材料的产量和产出都受到明显的局限,人力资源也有很大浪费[5]。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桂林生产的桂花茶规模小,加之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与桂花茶市场极大的需求不相匹配,出现供需矛盾,直接影响了桂花茶的经济效益。
3.4茶文化缺失,桂花茶的独特功效没有被挖掘及宣传
纵观今日随处可见的现象发现,茶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老少皆宜的自我享乐或社交活动:年长者习惯饭后泡个老人茶,是亲朋来访聊天的最佳助兴剂;年轻人流行没事爱到便利商店买罐装茶或到茶铺点杯现调茶饮,是好友聚会用餐不可或缺的饮品,具有特色的风味茶馆也犹如雨后春笋。新兴的茶馆崇尚人文涵养或自然养生的休闲生活,发展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新茶文化。但是相比于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的茶文化,桂林茶企和茶人没有把桂花茶推向时代的前沿,至今还让其停留在原始与现代、创新与持续中固步自封,没有很好地将桂花茶的优势体现出来,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桂花茶自己独特的文化。另外,据考查,至今有关桂花茶的深度科技研究成果极少,使桂花茶的独特的茶类风格及保健功效没有更好的被大众认识和享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桂花茶产业的发展。
4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建设意见
4.1确立桂花茶高雅的文化品味
茶文化的形成历史悠久,古人饮酒品茶,赋诗助兴,茶在每个时代都散发出自身的文化意识。桂林桂花茶,是一种名贵花茶,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甘爽醇和、香气幽雅,茶香花香并茂,有特异茶类品质风格,优质的桂花茶,冷香清雅持久,能愉悦心情,清新文雅,形似绿叶缀金花。其窨制技术与其它茶类不同,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及文化价值。与观光型和生态型相比,桂林桂花茶旅游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旅行时增长见识、文化寻根、体会异样文化的需求。以茶文化为中心,配以桂林旅游优势平台,把桂花茶纳入桂林茶文化建设中,使消费者感受到桂林浓浓的地方特色,使桂花茶深入人心,让茶客未品香茗,已闻茶香,全身心喜爱桂花茶,宣扬桂花茶。
4.1.1精行俭德的茶文化精髓, 高洁儒雅的茶叶品性, 是桂花茶产业开拓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倡导精致优雅的馈赠文化, 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桂花茶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一种文趣俱全、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 获得平静和自由的精神享受,使桂花茶成为桂林的馈赠佳品。
4.1.2立足生态文化,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桂花茶的科技附加值把桂花茶园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天然、风景秀丽的良好环境,桂花与茶的潇洒出尘、自然天趣品格相称相谐。实施茶叶品种改良,积极引进新品种,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从根本上保证茶叶的品质,为桂花茶的生产提供优质的基础原料。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生产,形成有机桂花茶为塔尖、绿色食品为塔身、无公害茶为塔底的桂林桂花茶生产的金字塔结构,丰富结构和档次。
4.1.3完善桂花茶旅游休闲产业链, 使桂花茶的价值得到延伸在现代的旅游产业中茶叶的休闲意义也成为旅游经济的推动力。桂花茶充分利用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桂花茶融入旅游品牌的建设中(如建设有特色的桂花茶艺馆),不断演绎桂花茶品牌文化,有效促进旅游消费。
4.2政府支持,建立行业协会
要建设好一个品牌,政府支持至关重要,桂林桂花茶,是桂林的一个特色产品,应加大发展力度,找寻突破口,才充分发挥桂花茶品牌产业作用,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在相关企业运作下成立一个桂花茶行业协会,使其在桂花茶品牌建设中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利用桂花茶协会,建立和规范桂花茶的生产和销售制度,制定桂花茶生产和销售的地方标准,共同打造桂花茶地方品牌,使桂林桂花茶生产发展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4.3桂花茶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桂林桂花茶的发展,应朝向质量与品牌化、品种多样化、质精且具有地方茶叶特色发展方向。结合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特殊优势,使桂花茶融入旅游发展的战略中。
首先,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种类花茶产品。桂林山水是代表广西自然山水特色旅游的拳头品牌,进一步深度配合开发这些资源,结合当地民俗及土特产品,优化组合为新的特色旅游馈赠茶产品及旅游休闲光游线路。在此,可把桂林、柳州、河池连成一片、推出桂北山水民族风情旅游[6],这条线路可以桂林为起点,经阳朔、灵川、兴安、资源、龙胜、三江、融水到柳州,在旅游点中设置茶园欣赏,将桂花园与茶园结合组成观光休闲路线展现给游客们,挖掘和宣扬桂花文化和茶文化相溶合的新桂花茶文化;可以将印象刘三姐大型音乐剧目的表演与新桂花茶文化的展示融合起来,展现桂林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民俗化、生活化的一面;还可把桂花茶茶艺欣赏融入到乡村游、徒步游、自行车游、农家乐民俗游为主题的旅游节目中,满足不同爱好的游人,同时能极大促进桂花茶的品牌建设。
其次,桂花茶产业革命发展与旅游结合打造茶文化产品,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在美感经验的过程中,主体因客体之美感特质所引起的情绪感觉,此为美感经验中的情感成分;另主体经思考与客体产生连结互动,则为有认知内涵的美感经验。而美感客体,狭义指观赏艺术所引发的情绪或经验;广义指扩及包含艺术领域之外的感触,皆可算是范畴。因此,对美的享受、对美的追求是每个人心中所向往的。根据桂花飘香的特性,将这些文化品种融入到桂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营销过程中,可以使得消费者获得新的享受。比如,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乡村旅游的喜欢,将茶园观赏、茶文艺欣赏、烘焙茶艺等形式融入到旅游中,使得旅游者在参观游览的时候,能带给他们更多关于桂花茶的文化知识及享受。
4.4 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推进桂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桂花茶的科学研究是使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推进桂花茶产业发展强大的技术支撑力,例如研究筛选桂花茶适制品种;研究延长桂花茶保鲜期,从而延长桂花茶在销售过程中的货架期,保证桂花茶特有的鲜醇爽口;加强研究和推广桂花茶的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加工技术,更进一步进行有机桂花茶的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从而为桂花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不断丰富和完善桂花茶的产品种类,为桂花茶成为桂林市的地方名茶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科技发展平台,在我国的茶产业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为广西甚至中国的茶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红豆树.借桂林窗口弘扬桂花文化 小桂花酝酿大产业. [EB/OL].http://. 2010,7.
[2] 黄莹,邓荣艳.中国桂花栽培与鉴赏.[M].北京: 北京金盾出出版社, 2011,7:176.
[3] 关传友.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D].社会科学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 2005,1.
餐饮业在品质同质化的时代,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手段。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商业时代是服务竞天下的时代。而餐饮作为服务业,它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酒店生意的好坏。对餐饮业来说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了餐饮经营工作的一切要素和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消费者不仅重视酒店饭菜的质量和特色,更重视从消费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从餐饮业的功能用来看,其客户群的最终需求均立足于餐饮服务质量上。不难想象,一家会议室、客房装备等都很优良的酒店,但餐饮服务却一塌糊涂,其营业状况会提升?因而,新时期的餐饮业,极应加强其“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
因为,从顾客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顾客;从服务员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服务员自身认识的提高,端正工作态度,从而推动餐饮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领导者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领导者更好地发挥本店优势,调整服务战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此外,领导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店内员工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思想负担,这样才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 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 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本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未来餐饮业的发展特点大致有一下五个方面:
一、走优质高效的快餐化道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是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占领市场,成为市场的翘楚,是供电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优质服务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所重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能否更深更广地开拓电力市场。供电营业厅是供电企业的门面,是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如何拓展供电营业厅的优质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中明确“服务优质”的内涵为:事故率低,可靠性高,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品牌形象好。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优质服务营销战略。
一、树立优质营销观念,加强精英团队建设
1.优质营销观念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供电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一是树立整体优质营销观念,要把客户需求摆在第一位,以优质、规范、方便、真诚服务于客户,始终坚持“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服务永无止境、诚信沟通客户”的服务理念,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真正将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恒心带给客户,让客户享受六心级服务,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二是树立依法经营观念,优质服务不等于无偿服务,不仅要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开展营销工作,而且要掌握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供电企业合法权益。
2.精英团队建设
供电企业要加大对营销窗口团队建设的重视力度,设立优质服务常态运行管理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管理,切实保证团队建设的如期开展。加大计划执行的力度和实效,坚持团队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此外,开展具有电力特色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在营销管理中融入军事化管理,通过军事化学习模式和强化培训,固化军事纪律,提升员工精气神。整顿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规范,从言、行、容、礼着手,从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贴心的手势、一句亲切问候开始,通过服务窗口的全新面貌,率先向全社会展现供电服务人员特有的精气神。同时,通过供电服务礼仪示范操的学习和每天重复操练,长期固化规范的礼仪动作,使窗口服务人员的礼仪动作标准化。
二、完善服务流程体系,规范营业服务形象
要切实提高供电营业厅的服务质量,必须完善服务流程。一是解决好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流程环节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协调问题。二是细化营业厅服务流程,可将其分为:开门迎客流程、客户引导分流流程、电力服务咨询流程、业务接待流程、客户体验和宣传流程、客户抱怨或投诉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七大流程。三是实行流程跟踪责任制,窗口受理的业务小到居民更名、新装或峰谷电的开通,大到商务楼或重点工程变压器的申请,业务种类繁多,流程差异较大,为避免发生流程中途无故终止或停滞,导致客户利益受损的情况发生,应要求每位窗口人员对自己受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跟踪,对终止流程进行调查并给予客户答复,在月末完成流程报表统一上报汇总,最大限度保障客户利益。
供电营业厅是供电企业的门面,窗口的服务形象直接影响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形象,更关系到国家电网的品牌建设。营业场所要做到环境舒适、干净整洁、设备齐全。在现有营业厅标准化配置下,服务窗口应设置电脑双屏显示,使客户一目了然地知晓档案信息及流程走向,充分享有用电知情权。此外,电价、收费标准、业务流程图等信息应公布在营业厅,并放置免费宣传资料供客户自行查看。大厅设置便民箱,为客户准备打气筒、针线包、一次性雨衣等用品,以备用户不时之需。休息等候区应为客户准备茶水、糖果、鲜花以及各种报刊杂志,突显对客户提供优质的人性化关怀。窗口服务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礼仪培训,对业务范围、收费标准、工作程序、服务内容等需牢记在心。强化对窗口人员的“言、行、容、礼”的要求,对待客户要主动、礼貌、耐心、热情。
三、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追求特色服务模式
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必须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运用营业现场管理工具。例如开展早会制度,在正式营业前20分钟全体窗口人员必须参加早会,内容包括对前一天工作情况作总结、布置当日工作任务、传达或学习上级文件、重点提示工作的新规定、检查仪容仪表以及各类服务礼仪及标准会话的演练。此外,可实行一日三巡检制度,在营业前实行第一次巡检,检查营业厅内环境、人员和设施是否做好营业准备。在第一次高峰期进行第二次巡检,管理和维护营业现场秩序,积极进行客户分流,提醒和督促窗口人员继续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确保高峰期的优质服务。在营业结束前进行第三次巡检,整理高峰期后的服务现场,维持良好的服务状态,做好优质服务的一整天。
其次,执行首问负责制。作为面对电力客户的第一人,窗口人员必须对客户负责,对工作负责。根据首问责任制的核心,要求首问负责人在接待客户时,要主动热情细致地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倾听客户心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排忧解难,对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协助客户解决,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塞责。
最后,健全考核机制。优质服务常态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服务窗口进行检查考核。例如实行月考核制度,每月对窗口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将出勤率、工作差错率、投诉率、满意率、服务礼仪、每月一考的表现等内容作为考核项目,综合评定窗口人员素质,并按考核分发放考核奖。另外,月初民主选举产生上月服务明星,激励表现优异的窗口人员。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客户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服务期望愈来愈高。因此,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特色服务刻不容缓。例如,可组织窗口人员将服务送进社区,结合居民用电咨询、业务受理、故障保修及小家电维修等内容开展电力宣传活动。成立窗口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保障弱势群体的用电需求。
四、建立三方评价机制,强化行风监督体制
三方评价是从服务的接受方、服务提供方以及专家的角度分别对客户感受服务过程、服务要素进行评价,形成客户评绩效、专家评能力、内部评过程的三方评价机制。客户对所接触到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测评可通过测评问卷、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供电服务的绩效。专家对服务窗口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距和不足环节进行评价,反映的就是服务能力。内部评价是内部顾客对窗口服务各个流程的评价,反映的是具体流程中存在的服务瓶颈。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74-02
1 生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生态环境优越
永平县大坪坦茶叶生态种植基地位于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农村。区域海拔2 400~2 600 m,山岚叠嶂、群山环绕,有稠密的原始森林,雨水充沛,清澈的山间小溪穿村而过,土地肥沃,传统耕作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淳朴的山里人辛勤劳作,精心呵护祖传古树茶、乔木茶及自己开拓的灌木茶,远离尘世喧嚣,守护着这片宁静安详的家园。永平县生态环境好,土质肥沃,森林茂密,植被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88.2%,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发育;再加上该村茶区无工矿企业,远离城镇,土壤、大气、水质污染少,是发展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理想之地。
1.2 气候条件优势明显
良好的生态保障保证了充沛水源,这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00 mm,年平均温度13 ℃,有充足的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 053.7 h,有霜期115 d。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小气候明显,天气就像娃娃的脸,一天之内经常出现晴天和雨天交替、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现象。雨季清晨,大雾笼罩着青山,云雾缭绕,好一幅人间仙境水墨画。
1.3 水土保持状况良好
大坪坦村农业用水主要是林间山泉、降雨,而林间山泉可以直接饮用。由于优良的植被覆盖,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为耕地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资源。加之山里人勤劳,采用传统农作措施,耕地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5%。耕地土壤由厚层山岩发育而成,具有大量活化的钾、钙、镁、硫、硼、铁、锌等作物需要的矿质元素,为农a品提供充足的养分。
1.4 增产增收成效明显
在大坪坦自然村,山上的茶树星罗棋布,景色怡人。这里属云南大叶种栽培和普洱茶加工适宜区域,是大理州茶叶生产的主要县份之一。而10年前,大坪坦自然村的村民长期靠种植苦荞、包谷和萝卜等为生,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 元。目前全村275户茶农收入800多万元,人均收入4 700多元[1-3]。
1.5 茶叶产品品质好、质量安全
大坪坦茶叶生产基地近几年开发的历史名茶和创新名茶,如大坪坦生态茶、碧螺春、佛园春、佛园香、龙岗翠羽等产品,由于品质好,先后获得了省、州名优茶称号。将茶叶产品样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达到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要求。
2 生态茶产业发展途径
2.1 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茶产业发展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国土整治、扶贫产业开发、财政特色产业发展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相互匹配”的原则进行捆绑使用,整合资金、推进发展茶业产业;二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三是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四是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五是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省内外茶叶龙头企业和其他行业来永平县发展茶产业。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茶产业发展所需资金。
2.2 依靠科技,建立生态茶业示范园区
一是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加快优化大坪坦茶树品种结构。在今后茶产业发展上,发挥地方品种优势,引进推广适宜性、抗性强的名选131、福顶大白、南江大茶叶无性系良种。加强苗木质量管理,加快地方优良种品种选育步伐,优化品种结构。二是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茶园管理技术。首先对规划发展的生态茶园产区实行山、水、林、园、路综合治理,做到路路相通、能灌能排,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茶园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其次是在茶园栽培管理上要紧紧围绕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要求,重点推广良种良法、老茶园改造、立体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茶园生产管理无害化。三是发展立体高效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提高茶园综合生产能力。在大坪坦生态茶区内,大力推广“茶―玉米―菜”“茶―果―药”“茶―粮―豆”“茶―草―猪―沼”等立体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技术,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变茶园小气候,减少茶园面源污染,促进茶园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茶叶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优化初、精加工环境。对茶叶初、精加工厂房、设备、仓库、环境等配套设施均按照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整改,在示范园区内建立清洁化、标准化、连续化生产示范茶叶加工厂,达到示范园区环境生态化、茶厂标准化、生产清洁化、产品无害化的目标。五是大力开发名优茶,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永平县名优茶品种较多、批量生产少、新产品比例小,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在名优茶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生产,开发夏秋名优茶,提高产量,扩大批量,提升名优茶比例,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5]。
2.3 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实现茶产业节本增效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外流,大坪坦村劳动力十分缺乏,劳动力单价高涨,已成为制约该村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茶叶生产上推广机械化作业,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紧张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茶园生产管理中,引进推广机修、机采、机耕、机械施肥等技术,实现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对省、州级茶叶龙头企业,改造或新建标准化的初、精加工厂,按照茶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引进推广安全、清洁、连续化的加工设备,实现清洁化流水线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4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
根据国内外茶叶产销形势和质量安全现状,国家和农业部相继了《良好农业规范》《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管理规程》《有机茶生产管理规程》等标淮。这3个标准规定了茶叶产地、环境、种苗、栽培、原料、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质量等管理要求,使茶产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均有衡量的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提高了生产加工技术的操作性。大坪坦生态茶生产基地应根据上述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措施:一是制定企业自己的配套标准;二是建立田间管理和加工管理档案制度;三是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四是农业、质监部门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督和内部质量管理;五是强化标准意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六是发挥农业、质监、专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质量监督作用,使标准化生产变为生产者、经营者的自觉行动,只有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永平县茶叶产品适应国内外绿色消费市场需求。
2.5 开发深加工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
随着茶叶在全球饮料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茶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与食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茶叶深加工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和副产物,丰富市场茶产品种类,开发茶制品新功能。因此,茶叶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永平县大坪坦是名优绿茶重要产区,各茶叶企业和茶场只采春茶,夏秋茶不采,资源浪费极大,在今后的茶叶生产加工中利用夏秋茶资源和副产物,开发杜仲茶、银杏茶、保健茶、发酵茶、提取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
2.6 培育市场,加快安全高效生态茶叶产业化经营
一是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强势品牌、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深化管理,强化经营,建立企业与基地利益联动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各种展销平台和茶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三是尽快形成和完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区域化大生产中联接市场和茶农的桥梁作用,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步伐。
3 参考文献
[1] 谢芬,杨江帆,高水练.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04(4):1-5.
[2] 庄渝霞.推进福建茶业区域优势的思考[J].茶叶科学技术,2001(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