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育教师考核

体育教师考核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5 00:50: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教师考核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育教师考核

篇1

一、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x年级x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x节课,并负责学校日常田径队的训练工作,负责学校“三操”。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

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两操工作

这学期学习了全国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动作难度增加,对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有很大的要求,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

1、加强对第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要精讲多练。我在广播操教学中,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此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进行了集体教学,所以,广播操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效果。

我们体育组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并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并与各班班主任沟通,对学生出操的顺序和队列严格要求,做到有序的出操和返回,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课堂上配合学校对生学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品质。

体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二)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我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工作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种体育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三、教学业绩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学生在中考体育成绩平均分为x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x%,良好率x%,优秀率x%。在课余运动队训练方面,我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

总之,在本学年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足,我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这一年中,有成绩,也有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教师培训,继续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教育理论。

在优化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方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逐步构建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三)送走繁忙充实的狗年,又迎来充满希望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上都有所收获。现将XX年的个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平时,我仔细体会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

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区优质课比赛中,我动脑筋、想办法,将教材进行分段教学,每段之间都是递进关系。同时,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教学因人而异,是每位学生各需所求,各挥其能,各展其才。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效果很好,获区优质课一等奖。

学生普遍都害怕长跑50m×8这个项目。为了让学生达标,必须树立他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我给他们讲“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凡事在于人为,坚持就是胜利。

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课课练,学生每节课准备活动中沿操场跑三圈,每位学生每周有两次练习的机会,一学期结束时,xx年级的学生达标合格率为x%,效果明显,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发挥特长,刻苦训练,办好女子田径队

我是田径运动员出身,训练田径是我的特长之一。围绕着把我校田径队保住全区领先指导思想,组建田径队要从长计议,长要有规划,近要有打算。在选材时,我要求x年级至六年级都有学生参加,不仅要考虑眼前队伍的适用构成,而且要考虑队伍的后继有人。

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狠抓队员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每个队员动作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在训练中,我不仅对队员们严格要求,而且对自己也严于律己,要求队员做到的,我也必须做到。无论是冰冷的寒冬,还是炎热的夏季,我都能坚持训练,每次都提前早早到校为队员们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此外,我还经常找队员们谈心,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关心她们,爱护她们,为她们排忧解难,让每位队员都能感受到田径队就是自己的家。

在训练中,我给予了诚挚的爱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正因为如此,在参加区组织的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好成绩,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的好评。同时,为在周边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一年多工作的小结和体会,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也是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爱护分不开的,再次,我要真心真意地感谢他们。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勇攀教育事业的高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体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四)一学年里,本人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研组组长工作。一学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吸取《课程标准》的精华部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要之位。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坚持研读《体育》等杂志,登陆体育学科的前沿网站,并认真做笔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记录经典案例,积极撰写自己的所感所思。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区体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

上半年的学校教研课和区教研督导课中受到区体校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并获得优秀课的光荣称号,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业余训练方面

篮球运动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本年度由于本人身体等情况虽不能承担教练员工作,作为体育教研组长心系学校,为学校寻找能胜任篮球训练的教练员,承担了学校篮球训练队的管理工作,并把自己多年来的训练经验传授给年轻教练,促使我校篮球训练工作顺利开展以及继续发扬光大。

为备战Xx区冬季运动会,我跟体育组丁老师组学校代表队,每天早上7点半至8点进行晨练一个多月,虽然区教育局因“甲流”原因取消了比赛,我还是为我们的学生因此提高了运动水平而感到高兴和欣慰。

四、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体育组丁老师一道协同大队部抓好学校群体工作,如:课间操、体育活动课、班级篮球赛、校运会等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与兴趣,从而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五、个人成绩

1、区教研督导课中本人的体育课评定为优秀课。

2、率队参加xx区田径运动会获x个单项前x名。

3、圆满组织全校一至六年级班级篮球赛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篇2

1.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有100%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只有年度考核这一种形式,没有平时考核、聘期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只考核教师一年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2.高校体育教师对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的认同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有94%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有7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业务能力考核程序执行不规范,导致了有81%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同时有65%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只是一种形式。容易导致考核工作者凭印象、靠记忆确定考核结果。这种单一的年度考核,往往通过被考核者的个人述职得出结果,这样对于一些干实事、多做少说或是干了不说的被考核者有失公正;而对一些能说会道、精于辞令、少做多说的被考核者则有利。单一的年度考核形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同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样考核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容易造成被考核者消极应付和考核流于形式。

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对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审核不严的现象;群众对被考核人了解不够占51.0%,民主测评时印象分、人情分占69.0%,轮流坐庄占78.0%,照顾职称评审同事的占58.0%等因素起相当的作用;加上平时考核不到位,如果考核组织审核工作再流于形式,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考核也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未真正发挥作用,有65.0%体育教师表示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二、结果与建议

1.结果

(1)高校体育教师多数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及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

(2)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而是和普通教师合用一个评价标准。

(3)现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指标来考核,但在具体实施考核时,一些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或者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考核标准往往偏重于定性,而缺少量化标准。

2.建议

(1)科学设岗,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高校应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注意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

(3)把握评价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力求考核公平合理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考核原则和要求是做好考核工作的关键。

篇3

教学一线的体育工作者,每天在辛勤地浇灌着一朵朵含苞未放的花朵,并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随着中考方案的改革,体育这门学科被正式列入中考科目,体育课堂从此也成为正真意义上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课堂”。但是由于初三学习压力大,体育教学碰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着体育中考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其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又有来自学生本身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点燃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走出体育考核的怪圈,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的重要工作。

一、运动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作用

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就是运动兴趣,它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一些学生会目不转睛盯着教师的示范,同时开始模仿;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而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就会心不在焉,做练习时会追打嬉闹。这样不仅会延误练习时间,而且会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尝试和思考

1.创设宽松环境和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篮球防守移动时,我没有直接进行防守移动教学,而是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守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把防守移动步伐融于篮球练习中,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2.挖掘新的教学资源

教材枯燥与乏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此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上球类课时,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动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实物、情境过程都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动作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快到慢、由文字到声音图像,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知和模拟技术,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正面双手垫球和立定跳远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的动作和正确的发力顺序拍下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掌握正确的动作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证。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否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只有教师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特别是初三学生,他们承受着学习文化课的强大压力,来到体育课堂,本想放松一下,但是为了中考体育满分还要进行大量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训练。教师要让身心疲惫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顺利地取得体育中考的满分。其次,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和激励他们,让他们恢复信心,迅速提高。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在参与过程中师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5.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在新课改的今天,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进修,掌握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整齐,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动作规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4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的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最关注的,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体质,增进身体素质、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 。

二、关心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身上,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和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互动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兴趣爱好,使学生对体育活动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场景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和尝试,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同时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符合当今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坚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六、传统的体育考核的优点是真正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体育考试项目田径项目多,趣味项目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考试内容以田径项目为主,机械单调、考试形式、方法一成不变。缺乏学校特色,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考试项目基本都相同,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考试项目与三维健康观的要求相脱节,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无法在体育考试中得到展示和体现,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考试将高中阶段定为11个学分,其中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分别给了2个学分,最后一个学期给了1分,前五个学期又分别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采用模块学习和考试的方式,其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知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与技巧,游泳,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技术、技巧以及各项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比赛知识和比赛规则。针对这些基本运动技能,技巧的考核,不仅增强了学生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体能,同时更拓展了学生对各项运动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积极投身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大军中,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 807.0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1-0042-03 文献标志码: A

多年来,我国的体育学习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反馈与交流、激励与导向功能,往往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来评价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功能,弥补以往评价对学生成长造成的缺憾,体育教师们尝试着更加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的学校体育评价方法。

1 晋级评价的内涵

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情况进行判断的活动[1]。学生评价不仅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

晋级的含义是“晋升到较高的等级”,体育中的晋级评价指的是采用晋级这种方式方法评价、记录学生在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高低的情况,可以随着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的变化而更换等级,在评价中不仅是一个笼统的分数,也不仅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评价,而是能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能很好地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状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育中不同运动项目的晋级评价方法也不同,有定量评价,直接以时间长短、距离远近等来定量的评价运动成绩;也有定性评价,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娴熟程度、各级各类比赛名次来定性地评价运动成绩。

2 晋级评价的形式

2.1 运动技术等级制度的评价形式

运动技术等级制度评价指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而授予相应等级称号的制度。运动员共分6个技术等级: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以及一级、二级、三级和少年级运动员。一般应用于竞技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当中。

运动员可以通过了解技术等级制度标准,非常明确等级目标,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判断出自己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并可以结合自身的训练情况,不断努力达到高一等级的标准,不断进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

2.2 晋升段位制度的评价形式

晋升段位制度评价指的是利用段位划分等级,表示练习者对于某些运动项目的学识造诣、技术水平和功力高下,能明确练习者自身所处的技术水平位置。一般运用于跆拳道、空手道、武术等这一类运动项目中。

源于亚洲朝鲜民间武艺的跆拳道,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后,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于2000年正式列入了奥运会项目。尤其日益风行的大众跆拳道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短短几十年,跆拳道运动风摩世界。晋升段位制度使得跆拳道练习者明确自身所处的技术水平位置、清楚自身下一步应该努力的目标方向。

跆拳道根据练习者的水平分为十级和九段,初学者从十级开始逐渐升至一级,然后再入段,段位越高表明水平也越高,最高段位达九段。因为跆拳道练习者都穿着统一的白色服装,以示纯正,所以练习者水平的高低主要是从他们所系腰带的颜色和特点来分辨。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包括跆拳道的知识、品势(套路)、力量和技术,以及实战技能等(考核型、击打技术和功力)3方面的内容,但儿童选手不参加功力的考核,以免造成骨骼和肌肉的损伤。参加晋级考核的选手其平均考核成绩达60分就可及格通过。每超过或低于及格分数10分的将相应地升级或降级。表2为各段级考试的基本内容。

初学者由十级至一级各级的晋级考核可在其练习的跆拳道馆中进行。一段至三段的晋级考核,须由国家跆拳道协会组成一个3至7人的晋级委员会进行考核。四至八段的晋级考核,须由世界跆拳道联盟晋级委员会进行考核。晋升九段,须由世界跆拳道联盟组成特别委员会进行评审。

跆拳道段位分级十分详细,晋升制度灵活。考核只要取得60分的成绩便算通过,而按这个基准每超过或低于10分时,可相应跳一级或降一级。

跆拳道运动入门容易,成优却不容易。对于初学者来说,从白带开始到考取黑带一段只需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然而考取了除了一段需要经过一年半才能考二段以外,其他段位每经过一年,便可参加考核进入下一段位,但通常只能考到七段,八段和九段只授予极其杰出和优秀的人。

篇6

新世纪的劳动者不仅应该具有这一行业中所必须具备的娴熟的技术和能力,还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岗位负责,高职学校体育应该是社会体育教学的一个纽带,要将其作为终身的学习目标和习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伴随着近几年来高职学校的迅速发展和扩大,其体育教学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此,非常有必要对于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1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问题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以身体和运动为基本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以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为主要目的,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教育宗旨。

高职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弊端还有很多,首先要说的就是体育意识缺失严重,这里所指出的体育意识就是人对体育的认识、体育的价值观、体育的情感和体育的意志。高职学校师生体育意识的强弱认识程度直接就影响到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和思想教育以及智力开发处于一样重要的地位中。

就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正在实施教育深化改革制度,其全面的推行了素质教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健康为主的指导思想,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因为许多高职学校对于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对于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性,不利于高职教育全面性的推行素质教育。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在高等教育教学当中,一些资质比较高的教师都走向了一些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学校。学校不能够留住一些资质比较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学校相关领导就应该着重的注意教师的待遇、津贴等个人保障体系的完善,从而使得高职体育教师队伍能够更加的稳定。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其体育器材还不够完善。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场馆和器材室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然而场地器材不足就直接性的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而且,就近几年来说,我国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大招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被动性的被推到了一个更好地发展空间当中。但是虽然说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完善,但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校经费的利用程度,尤其是对于体育经费来说其增加的幅度很小,在器材上以及场地上就显得更为少了,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主要靠社会办学进行教学,在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就特别的多,没有像普通高校一样每年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撑,所以就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器材不足、设施不足的现象,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各级高职学校就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工作,要在财力和物力上予以一定的保障。

在教学设置方面,体育教学的课时数太少,不能保证体育教学正常的进行。据调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总学时是在80左右,但是有些院校已经不足20时。而且伴随着专业课要求的越来越多,实训次数越来越少,其占用教学的时间过程,不仅给教师的教学课程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最为主要的就是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的信心和热情。最后,因为高职院校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性,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了体育课。所以说,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体上提高高职教育的目标服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体育教学当中应该渗透学生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但是就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发展来说,其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在体现高职教育特征方面还显得不足。

2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首先要全面贯彻发展的教育方针,要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其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包含了要增进身体的素质和终身的体育意识,要逐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策略,要真正的重视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师的福利、工资、锦绣待遇等方面要和其他教师一样。

大力发展师资力量,加快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和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通过集体的备课、辩课、以及评课等方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从高职学校体育教师的管理入手,建立考核、评职晋升等制度,优化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加强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要增加体育器材,因为生源的增加要求体育教学需要和器材同步。其高职学校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要加强期基础建设,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问题,要改善场馆的建设、要增加器材的设备从而满足学生的基本练习条件。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妥善的保护好场馆的实施,使得场馆的设施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于体育课程来说,要严格按照高校所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执行,要充分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发展趋势,在教学计划当中一定要设立出一套适合于学生使用和教学所需求的教材内容和总之,从而提高技能对于不良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

3结语

总体来说,虽然说高等职业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很多。但是其发展空间和改进空间也有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教学意义。所以,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要以培养技能型、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体育教学当中要转变期思想观念,优化课程的设置扩大学生的师资力量,改善体育的器材和设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而贡献出高校体育的一份光和热。

参考文献:

篇7

体育教学中的“愉快教育”是指以学习各项运动的乐趣为中心,愉快地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的培养,把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

首先,父母和其他任课老师对体育活动超过80%持反对意见,也就是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亲和任课老师不愿意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去搞体育,认为这样会让学生跑“疯”,坐不下来,耽误学习;其次,有自身问题,如大多数高年级女学生不爱活动等;最后,是体育教师的问题,60%左右的学生不知体育老师叫什么,不知他有什么特征。一半以上的学生对问卷中的第三条认为不怎么样,说没意思;80%的学生说喜欢问卷中的第四条。

我们不得不掩卷深思: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组织起来上课,而喜欢自由活动?为什么说体育课没意思?我们认为这和体育课缺少生机,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有很大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寓教于乐”,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愉快教育”,希望通过“愉快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改变体育活动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觉得实行愉快教育收效很大。主要表现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比普通班有了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上课时效明显要高了,同时课堂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课外时间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特长组中。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育”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既能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望,又能产生运动的乐趣,而这种欲望越高、越明显,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就越大。因此,体育课是不能带有强制性的,而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上课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愉快教育”,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有些学校把运动技术传授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使很多学生对体育感到厌烦,也使素质欠佳的学生在技术教学中尝尽了失败的苦涩。比如,支撑跳跃中的分腿腾越山羊,教师优美、利落的动作,会成为一种驱动力,让那些看到山羊不敢跳的学生跃跃欲试,同时恰当的保护措施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最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跳过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体育,就要讲究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在对比实验阶段发现,使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学,一节课下来连广播操也教不了两节,学生做得动作不规范、不到位,老师和学生都累得不行,学生最愿意听到的就是“自由活动”四个字;而用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在半节课内就能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且效果要好得多,不用老师三番五次地指导、纠正,学生兴趣盎然,因为老师使用了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前后两班进行对比,效率提高了,一节课的任务半节课就完成了,老师、学生都轻松,何乐而不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认真钻研教法,本节课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同时做到精讲、精练,就会事半功倍。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

体育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情境,这就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实验中,教师借助游戏、音乐、色彩等有形、无形的东西,可让体育课再提高一个层次。比如,在练习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白、黄、绿、红四色小旗分别插在及格线、中等线、良好线、优秀线上,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等级,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整个教学活动,把健身、娱乐与趣味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动机,由厌学到好学再到乐学,从而掌握技术动作。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体育师资得到了改善,但大多数农村学校还缺少体育专业人才,体育课形同虚设,要不自习,或者上成其它课,要不在教室外面“放羊”,大多数小学语数老师兼体育课,孩子们一年半载也上不了一次体育课。

2.每班学生人数庞大。

市区小学二年级每班平均人数达八十以上,三四年级则超过九十大关,一上课黑压压站一大片,活动不好组织;初中班每班也超过七十人,给教师上好、上精体育课带来了不少麻烦。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37-02

体育课考核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是整个体育教育评价的核心[1]。本文针对高校体育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时展的新型体育课考试模式――“教考离合”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一、高校体育课考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体育课的考试大都采用任课教师随堂自行考试的方法。从考试形式上看,由于是任课教师自蓟组织考试,考试的随意性太大,监督检查的约束力小,出现考试不公平、教师打人情分等现象。且同一个项目之间不同教师的考试,其标准也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自己带的班级之间的考试标准都不一致。学生也认为,自己的任课老师考试,心理压力不大,平时参加课外练习的动力不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考试的功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从考试内容上看,在所调查的近20所高校中,虽然体育课考评的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内容的复杂性是一致的。绝大部分的学校在素质考试、专项考试、理论考试、平时表现、早操、课外锻炼以及健康标准的测试等方面,体现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当然体育课成绩的评定要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但过于繁杂的考核,一方面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一般文化课考试很容易做到统一试题,统一组织,统一答案,统一阅卷,而体育课考试虽然也有可以用皮尺丈量和用秒表测量的客观因素,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教师用经验来判断的主观因素。同时,在选项教学的模式下,大学体育开设的项目丰富多样,如球类、体操、健美操、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保健操,等等,每个项目又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由于不同项目组的教师在考核中对动作的理解和要求不同,所以,考试要做到内容上的完全统一是不现实的。在我们随机调查的上海5所和南京4所名牌大学以及陕西10所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中,采用教考分离的学校只有2所,其他学校均采用传统的教师随堂考试。

二、高校体育“教考离合”模式的结构

“教考离合”模式是“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整合,既具有“教考分离”中公开、公平、公正的严肃性,又具有对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参与意识、组织能力等学习行为全面考查的综合性,是把“教考分离”与教师随堂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考核模式。(见图1)。

“教考离合”考核模式,可分两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为统考部分,占体育总成绩的60%,其中技术、技能占40%,身体素质占20%。球类项目分别是:技术达标占20%,技术评定占20%;综合类项目,如跆拳道、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主要考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包括表现能力、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的正确性、动作的连续性等等。专项技能的考试内容由各项目组根据考核大纲中的考试项目由学生任选一项,其内容必须反映出自己项目的主要特点。如,篮球中的1分钟运球上篮,或定点投篮;排球的自颠球或对墙颠球,或上手发球;足球中的定点射门,或两人15米传接球;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或左推右攻;羽毛球的发球或步法;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等规定的成套动作;等等。身体素质考核主要是考速度、力量与耐力,如春季50米跑或立定跳远,冬季耐力跑等。第二部分是教师随堂考试的内容,占体育总成绩的40%。其中,理论考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学生上网查有关体育方面的资料,完成作业或撰写小型的体育论文;课堂提问,随机抽取题目回答问题等。学生的组织能力是体育综合能力的体现,可通过学生上课期间组织比赛、组织准备活动、自编小型套路体育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如健美操项目通过学生自编操的考核,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球类项目通过学生组织小组进行教学比赛,担任临场裁判等,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等。凡是学生参加课外各类、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活动都被认定为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关于平时成绩,教师可根据考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参与意识等给予评定。

三、高校体育实施“教考离合”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素质教育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不能要求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要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应当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个体的发展需求,重视每个人素质的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只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考试,不重视全面发展的考核,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为应对考试而教学的现象,考什么,就教什么,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2]因此,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教学形式和俱乐部教学形式,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体育“教考合一”的考核办法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与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体育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教考离合”模式正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选项教学模式背景下的产物。

四、高校体育实施“教考离合”模式的积极作用

1.“教考分离”的作用

统考具有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它充分体现出了体育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实施教考分离的有效载体。实施统考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从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克服考试随意性的信心。统考,规范了考试制度,统一了考试尺度,改变了原有的考试无监督、随意性太强的状况,纠正了原来课堂上教师想怎么考就怎么考、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什么时间考就什么时间考的随意做法。通过统考,有利于发现和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有利于教师之间展开教学法的研究。

学生犹如一块玉石,教师好比一位艺术家和雕刻家。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靠雕刻家的精雕细琢而成的。因此,教师教授体育技术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非常细致、认真和充满教学艺术的过程。统考是教师公开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状况的一次很好的检验。

2.“教考合一”的作用

教师随堂考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由于课堂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考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参与意识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考查。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想让所有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都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努力,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业余锻炼,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在学习行为的评定中获取高分;基础好的学生,如果课堂学习不努力,单凭技术好也不可能获取高分。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考核,心理压力小,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文杰.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4(1):53~55.

[2]贺俊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标准化”的探讨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37~39.

篇9

一、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一个“难”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起码要求,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然而,重点、难点教学不得力是造成学生学习任务不能完成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讲解、示范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教不得法,围绕技术难点反反复讲解、示范,攻而不破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一来,贻误重点,浅析难点也就成为必然,一堂课教师教的也累,学生学的也疲惫。因此,教师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首先要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重点教学。

二、在教学目标上把握一个“度”字

所谓“度”是指教学目标设置的难易度。在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教师在目标的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期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我们的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接触的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着或因体育知识基础的不同,或因体质的不同,或因兴趣的不同、或因接受能力的不同,或因智力发展的不同等客观差异性,在教学中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样目标必定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弹性化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要求,我在教学中一般将一节课的大目标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目标,中等层次的目标要求紧扣课标,高层次目标要求宜在课标基础上拓宽,低层次目标要求在难度上略有降低。这样即保证了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又唤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有落脚点,有归宿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质量才有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个“能”字

所谓“能”是指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中,一要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二要让学生运用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进行体育的自我发展。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或自编准备活动、辅助练习等;在运动能力的培养中,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解决运动技术中的动作要领;另一方面要利用尽可能的练习时间和运动竞赛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地进行能力培养,一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二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技术来组织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

一是教师要教“活”,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低年级的快速跑教学,如果教师机械、刻板地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让学生跑,这样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本身特别感兴趣,至于锻炼的目的、效果他们往往不去理会等特点,采用“以趣激学法”,把乏味的跑与游戏、比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气氛中,乐一乐、学一学,从而获得体育知识和本领,使孩子们感到体育课是有趣的,体育活动是新鲜的,从而达到爱上体育课的目的。又如中年级体育课,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其生理和心理开始转变,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技能、技术学习及锻炼效果已从过去形象思维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他们会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不能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等现象,产生消极化表现和抵触情绪,于是对体育的兴趣锐减,学习情绪就会表现低落,练习不积极,甚至有“顶牛”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激励教学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其主要做法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情绪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让学生有选择性和挑战性;教学时间分配和利用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和相互合作的时间与机会;在教学活动的调控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性;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切不可反复给学生失败的刺激,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再如高年级体育课,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如果教师仍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去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教学中适宜采取“诱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技能和练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练习。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法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感知教材,并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引导积极主动去探究的过程,这种方法能把教学重点从“教”变为“学”,从“听”转变为“悟”,从“悟”转变为“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学生要学“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课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下决心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把学习主动权和大量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身体练习上来。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多动脑、动口、动手,使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吃透”、“消化”和“吸收”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五、在运动负荷上掌控一个“量”字

篇10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在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着手实施。但是,有些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做些商讨。

一、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

《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做有可能事与愿违。因为绩效考核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绩效,仅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绩效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的绩效,尽管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考核所牵涉的利益最大、所占分量很足,单独来看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毕竟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实行系统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未来绩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指导意见》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内涵与意义,过于强调“绩效考核”,是典型的“绩效考核主义”。

(一)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1 人性观不同

绩效考核主义把人性看作是“恶”的,认为多数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工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很显然是片面的。绩效管理的人性观是“善”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实现教师自身价值也是目标,重要的是当学校利益与教师自身利益趋于一致时,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在被激励的条件下自觉地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内容不同

绩效考核仅强调教师的绩效结果,并且只在特定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强调教育教学任务结束后的评价。而绩效管理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着重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沟通,强调任务过程中教育教学信息的分析,任务结束后教师行为、思想和效果的总结与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伴随着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强调的是事先的沟通与事后的反馈。

3 目的不同

绩效考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考核”,掌握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便于做出某些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教师人事制度”决策,“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而绩效管理除了有以上的作用之外,绩效管理的结果更多的是用于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潜能、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提高绩效。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动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每个人到各个部门,共同朝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迈进。

4 效果不同

绩效考核按照教师的业绩进行奖励和惩罚,因而考核过程常常使教师感到紧张、产生反感,难免有的教师在考评的过程中弄虚作假,使绩效考评的结果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而绩效管理在考核结果之后,还要针对教师的情况对其评估结果进行诊断和反馈,帮助教师认识和改进自己,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二)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虽然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有许多区别,我们必须承认,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支撑。从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教师绩效考核可以为学校的绩效管理提供很多基本信息和资料,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从而帮助学校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提高整个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绩效考核来肯定教师过去教育教学的绩效使教师增强自信,同时找出不足及时给予教师反馈,使教师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正是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如同一个没有油的发动机一样,转得越快越急,摩擦就越大,对机器的伤害也就越大。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的目的不是为了“绩效”,而是为了通过绩效的认定从而为义务教育事业服务,它的目的不在于考核本身,而在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只是一个衡量手段,在绩效管理环节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以教育教学的计划为标尺,来评判教师的行为、态度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对教师的优缺点、强弱项做出翔实的归纳与总结,为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高绩效不能纯粹靠考核,而是包括绩效考核过程在内的绩效管理系统。

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从《指导意见》中分析,绩效考核的目的大致有以下三个,有些目的是非常有益的,但有的目的却未必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未必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个目的是“绩效工资分配”。绩效考核可以为甄别高效和低效教师提供标准,为学校的奖惩系统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奖金和晋升机会在教师个人之间的分配。研究表明,尽管影响一个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报酬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将绩效结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建立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增强个人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与薪酬的关系也提高了物质利益分配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如果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之间没有关系,出现“平均”式的工资分配机制,必然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重要性与薪酬分配公平性的质疑,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及奉献精神。从这个层面来说,非常有益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可是《指导意见》有些过分强调这一点,在此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强调的是“绩效工资制度的顺利实施”,换句话说,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工资分配和发放服务的。如果是这样,这个目的就是非常错误的。工资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绩效考核与之关联对教师绩

效的提高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资的激励性,把工资的分配和发放作为绩效考核的目的,只会将绩效考核引向歧途。实践证明,过分依赖于物质的激励会使教师做出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教师之间还可能钩心斗角,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绩效管理除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外,还要满足教师其他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需要得到满足,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高绩效,教师才肯甘心情愿地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付出。

第二个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毫无疑问,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通过绩效考核去开发那些工作优秀的教师,通过对教师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而脱颖而出的教师就会得到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倾斜,能够赚得更多的工资,同时,也会得到“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便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同样,通过绩效考核也会甄选出低效的教师,如果教师的业绩没有预想的那样好,那么,绩效管理也会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便于提高未来的业绩。激励先进教师,鞭策低效教师,在学校内部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学习与实践,并且要学得快、学得有成效,教师的素质就会得到不断提高。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绩效管理通过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反馈机制,提高了教师素质。从这一点上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有利于教师队伍加强与建设。

第三个目的是,“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这个目的,我们有些疑问,似乎找不到绩效考核与“依法保障”教师工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过,在绩效考核中高绩效的教师或骨干教师会得到较高的工资,但是,这个较高工资是因为高业绩得来的,与“依法”“不依法”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能不能依法获得工资关键是看能不能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与绩效考核无直接的关系。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仍有一些政府拖欠、挪用教师工资,这些地方不乏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也不乏有呕心沥血、甘愿奉献、殚精竭虑的优秀教师,但是政府就是不按照教育法律规定去发放“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即使教师绩效再高,有些政府也不会被感动。

三、绩效考核中怎么处理“不合格”教师和“低效末位”教师

既然是考核,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和内容,会甄选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高绩效教师,自然也会区分出另外的两类教师:一类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一类是“低效末位”教师,就是低绩效、且处于整个教师绩效末尾的教师,这两类教师有别于低效但是合格的老师。对于这两类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指导意见》中唯一找到可以处理这两类教师的意见。我们理解有三种处理办法:

第一,让这些教师去接受“培训”,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向高绩效教师取经,学习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更快提高,由不合格到合格,由低效到高效。

第二,不聘请这两类教师担任现在的岗位,转岗、换岗,由教学第一线调整到后勤服务部门,或教务岗,或实验员岗,或在这些教学服务岗之间轮岗。

第三,不认定这两类教师“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不认定教师资格,就意味着不能再作教师了。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学校辞退了呢,《指导意见》并没有说清楚。

实际上,只要是考核,必然有不合格的教师出现,也总会出现排名倒数的几位,对于这些教师,能不能淘汰出教师队伍,能不能被辞退,几次不合格能被辞退等问题,亟须我们认真考虑,否则,又如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呢?

篇11

创新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与通常所说的教育主体并非同一概念。主体意识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实,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论的,它们都是关系词。无客体则无所谓主体。人们对主体的认识各有见解。主体到底是什么?王坤庆教授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人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的特性。”创造教育的实质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发挥教育者以新的思维和教法给受教育者传授信息;一是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展现。

教育是以人作为主体的教育。究竟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是主体,抑或是二者都是主体的“双重主体”?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动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以上三种解释最具有说服力的是第三条:“二者都是主体意识的人”笔者前面所说的主体意识包含主体的受动性与客体的主动性在内的双重主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综合效应与此解释的精神是一致的。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他们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他们所涵盖的精神实质都是“创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发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这一特性,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