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08:1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流管理类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在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都很迅速,纯粹的理论教学不容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例如,我们在讲授《物流学》时,学生对托盘、叉车等物流设备缺乏深入了解,如果我们将学生安排到实践现场去参观考察,费时费力。于是,我们将学生安排到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除了可以看到实物模型,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掌握这些物流装备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加强物流技术的讲解。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我们也曾经尝试到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实践讲解,从效果上来看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许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培养学生的物流技术不是很重视,许多企业本身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导致学生难以从实践中学到新知识。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的物流技术,这种教学具有针对性,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师生之间也容易沟通和交流,效果明显。
3、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现在一些地方物流企业愿意与地方高校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他们希望高校的实验室能够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单独建实验室成本又很高,这样,校企共建实验室不仅能够部分解决目前高校物流实验室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宗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规范制度。
加强实验室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可以解决实验室资源紧缺的问题。在长江大学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验设备管理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等。除了这些制度,指导教师要和实验员共同商定具体实验内容,在每一次实验前,要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和难点。我们以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例,我们制定了将近10个管理制度文件,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贵重仪器运行维护记录、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规范。正是有了这些文件和制度,保证了实验室能够满足我们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效果一直处于较好的水平。
2、加强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经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校中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低、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现象。高校要加强重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首先就是要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高校应该根据本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进行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7日
近几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情况,一方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物流行业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地掀起了建设城市物流区的热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到物流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也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极大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物流高档人才缺失,市场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高等院校培养有较好理论知识的物流人才,还必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这给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建好一流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虽然也可以把学生放在社会中去加以锻炼,但这种实践方式存在成本高、管理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也可以部分通过做物流实验来完成。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高校实际来看,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都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资金还是在人力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投入,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具体来说,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有以下重要意义:
1、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是进行物流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现在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都很迅速,纯粹的理论教学不容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例如,我们在讲授《物流学》时,学生对托盘、叉车等物流设备缺乏深入了解,如果我们将学生安排到实践现场去参观考察,费时费力。于是,我们将学生安排到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除了可以看到实物模型,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掌握这些物流装备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加强物流技术的讲解。现代物流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我们也曾经尝试到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实践讲解,从效果上来看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许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培养学生的物流技术不是很重视,许多企业本身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导致学生难以从实践中学到新知识。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的物流技术,这种教学具有针对性,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师生之间也容易沟通和交流,效果明显。
3、建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现在一些地方物流企业愿意与地方高校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他们希望高校的实验室能够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单独建实验室成本又很高,这样,校企共建实验室不仅能够部分解决目前高校物流实验室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宗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规范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可以解决实验室资源紧缺的问题。在长江大学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验设备管理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等。除了这些制度,指导教师要和实验员共同商定具体实验内容,在每一次实验前,要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和难点。我们以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例,我们制定了将近10个管理制度文件,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实习课指导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贵重仪器运行维护记录、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规范。正是有了这些文件和制度,保证了实验室能够满足我们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效果一直处于较好的水平。
2、加强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经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校中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低、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现象。高校要加强重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首先就是要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高校应该根据本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进行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
3、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投入。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所需要的资金更多,在硬件设备购买方面,要注意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并做好已购实验仪器的管理利用。在软件上,一定要在购买时,注意软件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注意软件的能否有效升级,确保软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1、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宏观环境营造乏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体系和宏观政策支持,国家还没有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对合作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几部委还没有联合下发关于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关文件,导致校企合作出现院校“一头热”现象,难以深度合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参与度不高,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发挥不好;三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了投入,但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仍中仍处于劣势,无论是办学经费,还是其他社会资源,职业教育都是处于劣势。
2、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合作流于“形式”。学校只注重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而忽视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操作或实施等具体条款的签订。院校一方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把最常见的“放羊式”项岗实习等同于“工学结合”。再加之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大部分是经短期培训后改行的,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和技能,在科研和技术方面积累的也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缺乏吸引力,因而限制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业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限制了校企合作朝更高、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3、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物流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物流企业尚未认识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益处,总是狭隘的认为物流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物流服务,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天经地义份内的事,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企业没有必要花较大的成本与高职院校合作,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二是物流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把校企合作只当成选择人才的途径,很少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与物流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真正顶岗,导致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由于顾及成本问题,只能安排学生在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规范且成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培养。
4、“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院校”拥有一支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校企业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其“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职称明显偏低,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师资结构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且不稳定,由于校企业合作制度上缺失及认识上的不足,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跟本请不动,只有一些实践经验不足的物流专业人员在其主管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暗地里做兼职教师,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碍于人情面子让其业务不精干的手下做兼职教师,这样从质量和数量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院校经费有限,培训机会少,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专业教师没机会和时间参加培训,不利于“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由于上述原因,即使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的实践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进入实质性的校企合作的不多,影响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二、解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校企业合作问题的途径
1、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政府要出台校企合作的法律性文件,以立法形式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并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尤其是要明确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相关优惠的政策。同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学校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3、寻求互惠多赢的动力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是校企合作良性循环的纽带。只有激发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才会形成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否则,校企合作协议只能是一纸空文,合作只是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院校的动力机制,包括院校管理层的动力问题、教师的动力问题和学生的动力问题。参与合作企业的动力机制,包括企业管理层的动力问题、实习基地督导教师的动力问题。要搞好校企合作,就必须形成一整套动力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方互利互惠、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
4、认真审核校企合作的可能性,扎实搞好校企合作。为了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对合作双方的可能性及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可能性审核。首先,院校一方要审核本身专业性及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如果物流管理专业本身专业性强、行业内认可度高就要与规模较大、比较注重员工基本素质、企业长远经济利益的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否则,只能与规模较小、对员工基本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物流企业合作,即所谓的强强联合;其次,院校要根据确定的校企合作对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院校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有的放矢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教学工作计划,并协同企业参与管理并组织实施;第三,院校和企业要根据组织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同时,还要根据双方合作的基础,对合作协议进行完善和提升,并寻求其他合作项目,力争扩大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
5、建设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双师结构”型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校企合作下的教学需要。因此,要从如下方面建立一支符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一是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聘用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二是重视校企平台的搭建,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取得“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或“注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在物流岗位一线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培训在职教师为主,从行业、企业、引进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是有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辅助途径。引进企业中那些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生机。
三、我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1、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加强物流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为了保证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校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制定了校企合作制度,编制了校企合作标准协议,规定了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完善了校企合作内容要求,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机制不断完善。在学校校企合作总体框架下经管系认真与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使物流管理专业合作企业数量达到30多家,在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立真实或仿真的物流企业环境。学校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合作共建了仓储管理等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8处,为培养技能型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描述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教学团队的合作,有全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另一方面,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要求和标准而展开。现代物流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于提高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物流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近三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引进、进修、企业顶岗实习等培养途经,建设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爱岗敬业、数量充足、年龄结构(45岁以下13人,占专任教师86.67%)、学历结构(硕士及以上学位11人,占专任教师73.33%)、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46.67%)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
1.以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核心。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不能仅依靠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提高技能或一味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而应以校企双方工学结合为合作平台,构成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的两支力量,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完成开放式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整体效应,达到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重构。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骨干教师6人(占40%);另外,宝马公司聘用2位教师为零件类培训师;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80%;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46.67%;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团队结构的合理性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好的成效及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物流管理专业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5人、能工巧匠15人,共计20人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33。对于兼职教师,参照其职称与工程实践资历,把兼职教师分为兼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校外兼职教师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生校内外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指导及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开展物流运营管理专题讲座。学院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在晚上和双休日安排课程,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和指导实习实训提供了便利。校外兼职专业教师已经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为加强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制定了《外聘教师招聘与管理办法》等制度。
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还实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双教师制”,为每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配备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承担通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际运作经验和特殊技能内容的教学,保证校内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作为教学团队的目标指向。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目标应是针对市场需求、针对学生来源、针对高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灵活多变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主旨,推动突出人才定位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必须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基本任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了解职业岗位群,组织适用于就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省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08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近3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物流业务基础》、《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组织与管理》等13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课程标准重修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校企合作建立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物流业务基础》、《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实务》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有1门拟参加院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每门优质核心课程均有配套的教材、课件、案例集、网络课程、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此外,《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国际货运实务》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尽快使用适合于高职高专的教材,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工作。近3年来,专业专任教师主编或副主编高职高专教材13本,参编教材4本。学院鼓励专业教师与企(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4本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1本。
3.选好教学团队带头人。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教学改革实践者和团队领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还应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占13.33%)。专业带头人理论水平高、行业知名度广、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均是高级物流师,有的被评为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现被聘为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和国家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有的担任全国现代管理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教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港航物流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4.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校企合作,扩大社会服务,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师资资源,积极为社会和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近3年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兄弟院校和企业提供培训人数达711人次,年平均培训237人次;接受兄弟院校参观和交流57人次。
2009年6月26-27日学院成功承办“首届全国高职高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广东赛区选拔赛暨广东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全省32所高职高专院校派出了代表队参赛。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现代物流理论应用技能奖”和“现代物流设备操作能手奖”3项冠军。
2010年6月24-25日学院成功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广东赛区比赛并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36所高职高专院校70个代表队共117名指导教师、280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企管沙盘二等奖、物流沙盘优胜奖。
物流管理专业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3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承担各类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项目6项(其中广东省交通厅项目3项、香港新创建公司项目3项),项目总经费达87万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充分体现高职特色,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广东交通行业,近3年新增9家校外紧密合作型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运行良好,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毕业顶岗实习机会,实现学生在校期间有不少于8个月的企业实习时间。
2010年10月20日学院成功承办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第六届校企高层对接会”。搭建了学院与企业会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开拓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的渠道。
5.提高教学能力,培养人格魅力,加强团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团队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准,还需要他们研究专业教学论,并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职业教育师资来说,其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符合职业教育及相应专业的特点,有特定的指向和独特的视角。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师40多次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培训、专业技能训练等),专业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物流管理教学团队有7人共18人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或教学质量进步奖,有1人被评为教学能手,有1人被评为教学名师。
近3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依托行业和企业,从专业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教研教改课题13项,其中,省部级(含)以上7项,院级6项,项目总经费46.9万元。通过主持的教科研课题及教改工程项目的开展,打造了一支整体素质在省内领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管理及运行机制,教学团队管理及运行机制分外部和内部。在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制度上确立学术权力的地位,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力。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为此,学校要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师的系部所属关系,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从行业和企业中挖掘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系部(部门)、跨行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专门制订了《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的暂行办法》等文件。根据原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做好我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形式有工作激励、机会激励、文化激励、薪酬激励。从物质上的激励可以在专门的津补贴和奖金、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精神上的激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全力营造团队建设的浓厚氛围,给团队以精神的优越感。在物质激励方面,要注意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要让团队成员背着包袱开展团队工作,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对从行业和企业中聘入的团队成员,可考虑纳入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享受兼职教师的相关权利。
另外,应有专项经费保障,把教学团队建设与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学团队优秀标准与衡量这些项目建设的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团队的成果给予必要的物质激励。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质量进步奖评选办法》、《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评定办法》等文件,对教学涉及到的各环节都制定了相应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制度。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学院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例如,教师的薪酬分配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承担的岗位和创造的业绩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内部,实现教师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优用劣汰;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考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报考率高、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专业对口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的良性发展态势。2008~2010年间:专业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分别为1104%、730%、657.61%;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8.24%、95.21%、87.72%;当年年底总体就业率分别为100%、99.45%、100%。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4.5%,优良率为55.9%。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带动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物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现代流通类专业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建孟.基于创新团队建设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8,(4):18.
[2] 张光春.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教与成教,2008,(3):491.
[3] 金南冬.把握关键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56-57.
[4] 段圣贤,陈建华,李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消费导刊,2009,(9):167-169.
[5] 马宁.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29-31.
[6] 常忠武,钮立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6):70-71.
[7] 骆志勇.高职学院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J].内江科技,2008,(1):104.
**公司
起止年月:2010-09 ~ 2011-01
公司性质: 其它
所属行业: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担任职位: 网管
工作描述: 负责大厅机器的维护与故障的排除
离职原因: 私人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10-04 ~ 2010-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安装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简历里社会实践经验范文(二)
*公司
起止年月:2011-03 ~ 2014-03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中介服务(公证,,信息服务)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1.给原始凭证分类,填制会计凭证;
2.登记会计账簿,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
3.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每月的纳税申报,报送会计报表 ;
4.装订凭证、存档;整理及保管进项发票抵扣联、财务文件、合同、档案等;
5.开具国地税发票、购买发票,进项税发票认证等有关发票管理工作;
6.记录应收应付账务处理,现金管理,公司日常费用报销;
7.负责员工社保增减员、申报及汇缴;
8.办理营业执照代码年审、企业变更;
9.管理公司库存,登记出入库
10.完成上级领导交予的工作任务;
离职原因:
简历里社会实践经验范文(三)
**公司
起止年月:2010-05 ~ 2012-03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云南分公司副总经理
工作描述: 工作类别:经营管理
工作内容:1、据总部年度经营目标,制定本子公司年度、季度(含月度)经营指标及月工作计划。
2、营销团队业务管理。
3、政府事务联宜。
物料筹备,设备维护、产品工艺工程管理、品质管理、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人员绩效考核生产人员工资核算、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事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
职务职能:人员需求分析、物控管理、设备需求、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生产计划编制与进度控制、生产效率控制分析、人员绩效考核、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人员招聘、人员培训、财务管理等。
综合平衡年度生产任务,制定下达月度生产计划,做到均衡生产;
组织制定并执行公司生产战略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生产系统,以实现公司生产目标;
负责组织落实、监督调控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设备、成本、产量指标等;
产品对象:数控铣床组装制造及销售。
离职原因: 另谋职
**公司
起止年月:2006-03 ~ 2010-05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车间主任
工作描述: 工作类别:经营管理类
职务:油漆车间主任(分厂厂长,自负盈亏);产品对象:中纤板木工制作、油漆高光喷涂、产品表现抛光。
工作内容:人员培训、人员调度、物料筹备,设备维护、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及人员绩效考核生产人员工资核算等。自负盈亏。
离职原因: 另谋职
**公司
起止年月:1998-10 ~ 2005-12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 管理部经理
工作描述: 订单管理、IE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物流管理、供应商及协力厂商生产计划跟进控制;供应商制造能力稽核;
产品对象:CDT显示器、PDP电视机生产组装、音箱生产装配、DVD、 功放机生产装配等。
行业对象:电子、五金、塑胶、化工等。
曾任职务职能:IE助工、IE工程师、生产管理调度课长、生产管理部部长、生产管理部经理。
备注:管理系统软件:SAP
离职原因: 另谋职
看过“简历里社会实践经验范文”的人还看了: 1.简历中的社会实践怎么写
2.个人简历中的社会实践经验怎么写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部分要靠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依靠地方财政供给,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培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较大比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我国 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我国高校本科共设置 12 个一级学科,管理学是一个一级学科,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9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10 个专业。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应用型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的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说就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地方高校数量大大增加,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工商管理教育的专业学科设置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许多地方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先后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专业,及时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广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了与国际接轨和符合现代经济特点的新课程和更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熟悉企业市场运作,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已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
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几乎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前些年是专业理论课课时多,实践课时少;近几年实践课时虽然增加了,但是实践教学落实难,实践效果差,尤其是校外实习更是如此。大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其实习一般都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在上世纪 80 年代,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通常学生被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并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具体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所学理论,并将所学的先进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中发现问题,并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但是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为提升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精简机构,压缩管理岗位的人员编制,企业管理部门诸如物流、财会、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经理及业务人员都非常忙,其本身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闲情去接待学生,更不用说对学生亲手指导了。即便通过各种关系有企业出于情面接受学生实习,但基于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很多企业也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参与,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打打杂、跑跑腿,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特别是近几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由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遭到了企业的冷遇甚至是拒绝,许多地方高校只得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找门路实习,企业实习已流于形式,以往有效的实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其他专业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虽然通过在校内的理论教学,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专业技能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仅限于了解,要真正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业务操作必须通过企业实训过程的强化才能达到。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还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少“双师”型教师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生动的教学局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滞后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地方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所谓“双师”,就是教师除教学职务如教授、讲师外,还应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但目前这样“双师”型教师却极度缺乏。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必须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更新培养观念,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确定培养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高校在制订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培
养方案时,常常在拓宽专业领域方面苦思冥想,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绞尽脑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伤筋动骨,而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关注甚少。这种现状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并逐渐发生错位。现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培养目标高大上。突出表现在:第一,缺乏个性。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第二,定位偏高。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计划中应用型特点不突出。地方院校往往参照学术型院校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方面与学术型高校没有本质的区别,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有管理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的学生即懂管理又懂经济,貌似基础牢,口径宽,实际学的不深不透,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实践教学问题多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主要沿袭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做法,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是以理论知识或陈述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程中较多的是验证性的实验和定向性的基础研究。对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师资条件、资源投入、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较薄弱,应用型师资匮乏,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只能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评;第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企业对管理人才的沟通能力、理论知识、社交礼仪、行业知识、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要求很高。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还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有效地满足工商企业的用人要求;第三,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地方高校在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教师为了评定职称和增加工资收入,在申请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承担更多的理论课时等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而对费时、费力、低回报的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而学生由于实践能力考核环节的缺失,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意愿不高;第四,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背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基本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普遍缺乏工商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因此,在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中,往往不能很好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第五,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落实难。很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没有实行校企的紧密合作,学生接触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较少,更没有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第六,综合实训少。现代企业决策往往是综合性的,只有采用模拟企业实际管理的综合实训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论,又能把握管理的各个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培养出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设计,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较少,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先进经验。
四、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根本特征就是其对职业实践突出的适应性,首先是其专业方向设置能够根据职业实践的需求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培养的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商管理实践岗位,以及具备一专多能的超强转岗能力。其次是其培养方向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其培养规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加方向特长的一专多能型,其业务培养要求在突出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追求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方面协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至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共同的培养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地方或区域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并在某一专门化领域获得较深入的知识培养和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工商管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模块体系
针对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我们需要构建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学理念。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四大教学模块来实施,即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块。
(三)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业可以采纳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社会调查、撰写课程论文、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五、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培养观念更新
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工商管理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其一是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其二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其三是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其四是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五是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二)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具体方法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 的方法。“引进来”就是聘请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者,从事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请一些高级管理人士、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办讲座,从外校引进优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来任教,丰富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加强学科建设;“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方法,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学生通过实践,有利于他们强化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相关运作,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高度重视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纳入专业建设的工作计划。第二是以项目合作带动实践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师的智力优势,鼓励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可
以让学生有的放矢,也为实践教学的安排提供了完整的内容框架,不会使学生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三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强化校企关系,带动实践基地建设。第四是实施弹性式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2)
第一,抓好制度建设。制定“封闭式管理规范标准”,以集团开发物业小区为试点,并向各全委小区全面推广封闭式管理;加强对各小区的安全评估,对小区内易攀爬部位实施安全防范,采取各项防攀爬措施;实行管理处主任-安全主管-分队长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总监-安全管理部-安全主管垂直领导,通过测评考核确定安全主管人选34人;通过理论考核和现场实操,从114名保安骨干中确定分队长人选76人;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合理调整,分流保安骨干18人,为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调整保安培训重点,强调保安的敬业精神和纪律性,以及对值班时各类事件的处理规范,特别是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全年保安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第三,加强对保安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对保安工资实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解决了保安的社会保险问题,平均增幅达200元/人·月;同时投入20余万元资金,完善保安宿舍物品的配置工作;开设公司职工食堂,解决队员的吃饭问题;配置了报纸、**期刊、**物业报、**保安园地等报刊杂志,极大地丰富了保安员的业余生活。
第
四、严肃纪律和检查处罚。坚决执行请销假制度,防止私自外出;实行严格的查岗查哨和晚点名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查处睡岗26人,脱岗13人,其它违纪31人;增大处罚力度,受处罚70人次。
今年,公司全面强化“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率先在深圳业内提出并推行“7x24”服务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业户需求;推出入户维修免费服务,集团开发物业全年上门维修4107次,得到业主的好评,大大提高了业主对小区服务的满意程度。公司全年组织了15次有关职业技能和行为规范培训,共28项内容,培训课时达56小时/人。据集团公司三季度对开发物业进行的调查,业主对我们维修服务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
在销售配合方面,筹备成立上海、武汉分公司和深圳管理部,克服非典困难及异地资源短缺问题,全力投入深圳翠堤湾、北京格林小镇和国际花园、上海格林春晓和春岸等项目的前期介入和销售配合工作,全面展示**物业管理良好形象,满足集团地产销售配合工作的需要。
今年,针对北京格林小镇存在的问题,公司先后从深圳总部抽调2名工程师、2名客服主管、15名维修人员及2名客服人员充实到管理处,给予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派出客服人员参与和组建应急维修队,在地产客服中心统一调度下统一工作,全力参与地产维修整改工作,使小区工作各项管理步入正轨。海景方面,积极配合地产公司做好业户走访工作,“黄牌”数量从高峰时期的130户270块,减少到目前的2块(字朝里放置于阳台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在社会上形成的负面影响,减弱和抑制了对翠堤湾的销售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力地配合了地产公司的品牌策划和销售工作。翠堤湾方面,面对销售、入伙、装修、业主生活同时并存的环境条件,公司全力以赴提供一流的销售现场管理、入伙前与业主的主动沟通及规范的入伙手续办理、服务导向的装修管理,尤其是超前做好复杂环境下的封闭式管理和快速反应的维修服务,使已入伙业主的生活成为潜在客户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促销样板,使得翠堤湾在5月份便基本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
今年以来,翠盈嘉园、芳邻等6个小区先后成立了业主业委会,**花园业委会完成改选。金海湾、**花园、**翠园等9个管理处完成了物业管理合同的续签工作。**海景顺利通过安全文明小区的复检工作;翠堤湾、彩世界、太阳新城小区通过市级安全文明标兵小区的考评;彩世界通过深圳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嘉多利花园通过广东省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复审,同时被沙头办评为环卫工作标兵单位。太阳新城、嘉多利花园两个小区清洁工作实施外包;碧华庭居、**翠园消防系统进行了外包。金海湾花园电梯签订了外包协议。为公司相关外包工作进行了有的尝试。
二、品牌宣传效应显现
今年,为配合公司市场营销工作,公司切实加大了品牌宣传。根据“管理项目树品牌,顾问项目创效益”的思路,以开发商、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同行为重点宣传对象,一方面打造塑造精品小区,通过让客户参观小区以及接受业务培训等方式,亲身感受**物业的管理,达到业务拓展的目的,仅金海湾花园,全年共接待公司、地产、集团、置业的参观超过一百批次,参观人数近千人次,同时接待了来自西安、桂林、洛阳、南京、武汉、石堰等全国各地顾问单位物业公司人员的实习。另一方面,我们以报纸、广告、参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品牌宣传。
2009年公司共出版《**物业管理》报12期,平均发行数量为11000份/期,发行范围遍及27个省市。公司内外部网站在今年也进行了改版,全年共上传各类文章616篇,在报道公司重大新闻和重要信息、展现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拓展步伐、宣传公司业务类型和服务特色、反映员工思想动态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物业管理信息》也于今年下半年面世,以每10天为一期的频度对外免费推出,目前阅读人次节节升高,反应热烈,要求订阅的与日俱增,公司的品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在11月底举行的住交会期间,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43批客户,为明年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市场拓展频创佳绩
*年,在抓好集团开发物业管理品质提升的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领导的要求,丰富公司的物业管理类型,延伸产品线。自去年实现写字楼顾问管理市场突破后,今年再接再厉,取得了写字楼(万基大厦)、酒店式公寓(白领公寓)、学生类公寓(重庆学府大道69号)以及中心区顶级豪宅(熙园)等业务的拓展,尤其是万基大厦与白领公寓的接管,实现了该业务市场零的突破,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调整。
今年,公司以品牌求发展,将精力投入到中高档市场的开拓上,注重项目的投入产出,理性选择合作伙伴,全年新签22个项目,其中:全委项目6个,顾问项目16个。新拓展项目的管理面积243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64.2万平方米,顾问项目178.8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共接管项目118个。其中:全委项目34个、顾问项目84个;管理总面积1648.6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389.4万平方米,顾问项目1259.2万平方米。
至此,公司管理项目已发展到全国31个城市,其中今年新拓展城市8个,分别为洛阳、厦门、佛山、宜兴、烟台、潍坊、海口、镇江。
四、管理工作改进明显
进一步强化清单式管理,推行月度工作计划考核网上填报和考核,网上工作日记填报、顾问项目管理信息填报等,规范提升了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完善顾问运作工作指引,强化前方项目经理,后方专家顾问团的运作,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品质。
积极搭建**物业管理网上办公平台,先后开发包括计划考核、项目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十余个模块,为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公司形象和管理效率。
加强分支机构财务核算、稽核、审计管理力度,建立了公司经济效益测算模式、对分支机构业务管理及指导的体系,改变了财务部原简单的核算职能,确立了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品质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作业操作文件体系的修订、品质检查方法的改进、质量问题的整改跟踪督导,逐步形成兼顾、覆盖各地管理的管理体系建设。
完成会所移交工作,改进会所经营管理,有效的改变各会所长期亏损的局面,逐步形成良性运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提高,保安人才的建设、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实施、安全管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尝试,保安员社保、工资改革、居住伙食条件的改善,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小区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施,工程部在业务管理地位的明确,强化了各小区的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改善了设备运行效果。
狠抓制度执行落实,通过月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工作日记、着装、劳动纪律等的检查,确保公司各项制度得以执行。
分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强化及区域运作模式的总结。
五、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显着
今年以来,公司就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人员招聘组织、管理的改进,为公司在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引进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立足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估,不拘一格,积极选拔内部人才,共晋职晋级169人。另一方面大胆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参加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信息等手段,共招聘管理层员工96人,本科以上占31.2,其中硕士生1人,本科生29人;主办以上占48,其中主管11人,主办35人。同时加大对项目管理人才和保安骨干的招聘力度,共招聘项目管理人员24人,保安骨干20人。
推进保安招聘与基地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与多个学校、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保安的基地化建设,共招聘518余名保安员。
在公司内部推行三级培训管理,公司级培训共计16次;职能部门组织对口培训共计24次;部门内训约计774次。管理员培训时间达121.5小时/人年,保安人员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六、企业文化精彩纷呈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非典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管理处广大员工身处战斗第一线,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公司的高度重视与细心指导下,积极投入到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去,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防抗“非典”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长期坚持对小区进行消杀、消毒,向全体业主宣传抗“非典”知识,努力为业户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北京成为非典重灾区,碧华庭居、彩世界管理处分别出现一例疑似病例的情况下,我们的员工没有退缩,他们克服自身的恐惧,忠于职守,不顾个人安危,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最前线,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开发商和业主的嘉许和赞誉,也展现了**物业公司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虽然遭受了非典,*年公司企业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依然有序进行。公司组织了女员工“三八”节旅游,先进员工赴韩国旅游,并成功举办了“司庆杯”篮球赛。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先后参加了集团“创新杯”保龄球赛、“诚信杯”足球联赛、“激情杯”游泳大赛、“共享杯”羽毛球赛等,并在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赛事中夺冠,展示出公司员工精诚协作、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小区的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公司利用五
一、六
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在各小区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类赛事、展览、讲座、少儿活动以及晚会等,丰富了社区生活,增进了与业主的交流,得到了小区业主的好评。
七、反思与展望
各位领导、全体同事,*年工作改进业绩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我们也清醒的知道,成绩是在集团领导正确领导下,全体员工努力拼搏的成果。与*年相比,我们在业务类型、赢利能力、企业规范建设、基础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物业管理品牌品质与集团地产的精品要求有差距;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优势不是很明显;基础工作仍然不够规范、扎实;管理执行力与目标要求的差距较大;跨地区的业务管理能力较弱,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公司发展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公司今年的重点改进工作。
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公司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除了继续做好封闭式管理,今年还将全面推行定岗定编,小区开支预算分类分级管理,改进配套的物资配送和财务报销程序;顾问管理要大力推进在线式顾问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改进顾问项目的作业流程,建立科学的运作体系,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在岗培训,通过顾问工作指引、项目任务书、顾问报告专家组,提高顾问项目品质受控性;市场拓展要强化甲方意识,建立起市场拓展模板和潜在客户档案;加强人员素质提升,大力加强员工专业能力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拥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骨干成员,强化终端管理能力;推动计划考核体系调整完善,使工作计划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品质管理要抓好文字规范和行为规范,通过流程规范去实现品质与成本目标;加强分公司基础管理,强化职能部门对分公司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等等。
一、全面加强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下,详细的完成了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制作,设计了相应的登记表。新增补了多个管理制度和登记表,通过这些制度和登记表,一方面可以用来跟踪中心各项工作的质量,以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并投入人力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比如:对设备维护必须登记每一台维护设备的详细信息和处理办法;对低值易耗材料的使用填写“耗材使用登记表”,对高值耗材实行更换登记制度,同时集中保存更换下来的材料两年以备检查;对固定资产的办理,加强了各类信息的审核登记制度,对回收资产也必须进行移交,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
其次,为了提高中心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且互通有无、互补互学,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全员学习、训练与交流活动。尤其是在业务学习与交流方面,除了定期组织中心工作会议,安排重要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分歧,统一工作思想外,期间“组织过网络设备管理”、“311多功能实验室复杂设备使用、维护训练”等多次不同主题的技能学习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大家较前更加团结,协作更为默契,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再次,“安全无小事”,认真做好各个辖区的各项安防工作。ups机房、主干交换机机房和服务器机房是实验中心三个重要的设备集中管理区域,这些设备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我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为此管理这些设备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艺。为了将这种意外的损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安防工作,具体包括:每天3次记录ups的工作电压值;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对重要设备的运行进行登记管理;对每台服务器的操作进行登记管理;对服务器机群的普遍操作进行登记管理等。
二、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院有关安排,积极参与学院24培养方案的制定,逐步完善学院教学实验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不断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环境、积累实验教学软件,构建适应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先后开设了“运筹学”、“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会计模拟实验”、“电算化财务”、“资产评估”、“应用统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同时,为本科生、专业学位和硕士研究生的“实验管理学”、“高级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设施规划、生产计划”、“数据库”、“组织设计实践”、“企业竞争模拟”等课程实验部分提供服务。这学期,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探索性的开设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开放性实验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方面,积极申报各种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或认真完成已经审批的实验教学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实验室建设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全面完成了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2006年立项)“管理学院教学实验及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项目:“交通大学管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已被确定为第四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了大力推动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及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真实剖析企业运营过程,切实提高就业实践能力,于今年10月份组织本院学生参加了第二届“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组织金蝶大赛的初赛和复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教学硬件环境维护上,主要是对教学实验基地的网络系统及计算机设备进行了更新及重整,包括加装内存、更新还原卡、添加服务器、重整网络系统配置等多项具体工作,大大提高了该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效率,使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三、切实做好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
1、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投入的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较之以往已需要提上议程。在软件资源的管理上,为了保障实验中心服务器软件正版软件运行环境正常,中心组织人员逐个编写了新购软件安装使用说明,并在使用过程中多方与厂商沟通,解决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具体工作有:国泰安数据库应用与更新,解决ilog软件认证和sas软件认证问题;接受师生正版软件申请及安装工作,为所有符合要求的师生提供国泰安数据库、spss、sas、ilog软件的安装工作;购置创新软件cbt、eviews、crytralreports、maple、lingo、arena、英时考试系统软件服务器及客户端的安装及其使用;
2、完成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网络信息社会的安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中子项目“网络信息社会安全的管理研究”的减灾/救灾物流管理研究实验室(568)、311多功能综合实验室的装修及设备进行规划和建设工作,组织设备的市场价格调研、准备招标的各种文件、建设后期的设备验收、以及财务报账工作,并成功接待了多次专家的访问参观。
3、为保护多媒体教室及公共机房电脑系统的安全,给所有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公共机房流动机位电脑安装了还原卡,首次在流动极为上安装的先进的智能“噢易free”还原卡,实现了流动机位使用与示范教学管理的快速切换,解决的前期两者应用之间的矛盾。
四、精心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工作
为全院师生员工及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是实验中心最为频繁和最为基础的工作。不谦虚地说,中心人员几近有求必应,能够热情主动、及时高效、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应对各种技术故障与难题,工作得到了师生包括外国专家的肯定。具体包括:
1、学院所有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用pc、行政人员用pc、打印机、投影仪等各种pc机及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
2、维护学院大楼内的网络布线,确保网络通畅;
3、所有pc机及网络打印机的ip管理。中心记录了所有pc机的主机编号、显示器编号、网卡编号,并与ip及机器所在位置一一对应,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存放。若遇机器位置变动,随时更新数据库表。若出现盗用ip现象,可立即追查出盗用人;为了减少病毒对网络的侵害,对学院主干交换机进行的全面的规划,按区域、功能划分了vlan,对学院一楼到五楼的ip重新分配,并完成ip地址迁移工作。
五、扎实做好图书资料信息的服务工作
目前,资料室人员编制仅为1人,工作量相当之大。一年来,在中心的合理协调与统筹安排下,资料室逐步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1、创新工作:与本中心的人员研发教师获奖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124份相关证书,其系统基础数据库已初具规模。
2、创新工作:主动收集本院教师编著的书籍、发表的外文资料,开设教师科研橱窗展示;
3、创新工作:主动收集管院举办的专业会议资料、学院的简介、简章等文献资源,扩大业务范围,以充分发挥管院灰色文献的利用率。
4、成功举办2次经济管理类“proquest数据库”;“emerald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为师生提供了多层次的网络资源的检索平台。
5、耐心接待3700余名师生借阅查询图书、期刊、论文;同时,友善接待公管学院的师生查询资料,并为来院图书馆的外校、外院读者提供检索阅览信息的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坚守岗位,最大限度保证院图书馆的正常开放。
6、咨询、答疑了820余名学生对论文进行分类号的查询确认工作,为论文的归档及发表进行先期分类;
7、开展了馆藏图书的咨询、文献信息的查询、过期期刊的检索、资料扫描的服务项目,尽力满足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
8、完成了管院945篇硕博论文的资料编目及信管系统中的论文数据库的输入工作,缩短了硕博论文的检索时间,保证了论文及时进入流通阅览阶段。
9、完成管院教师年314篇科技论文整理、扫描及转换成电子版pdf格式,对管院科技络检索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10、配合管院教务中心完成49人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公示,建立《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公示登记表》,接待了近90余人次对公示材料的阅览,保证博士生论文答辩环节的公正。
11、完成年89种期刊、13种报纸、年3册统计年鉴的订购工作。
12、完成每周定期去收发室领取年订阅的86种期刊、12种报纸、信件并对其登记、上架的工作,加快文献资料流通。
13、完成:每2周定期对论文从2004年-年进行整序工作、随时分类整理归还图书的上架流通工作。
14、及时为900余离校学生进行清理、审查、盖章办理手续的工作。
一、全力配合集团地产开发,小区管理品质不断提升
今年,为了配合集团的物业发展,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奉行先品牌、后规模、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进集团开发物业的服务品质的思路,适度放慢对外拓展速度,集中优势资源确保为集团开发的精品楼盘提供配套的精品物业管理。为此,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强化了领导分工,由总经理直接分管、各副总协助参与集团开发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并专门设立了集团开发物业周工作例会制度,缩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周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换部分管理处负责人;收支实行取之于集团物业,用之于集团物业的政策,作为整体不提利润要求。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制度建设。制定封闭式管理规范标准,以集团开发物业小区为试点,并向各全委小区全面推广封闭式管理;加强对各小区的安全评估,对小区内易攀爬部位实施安全防范,采取各项防攀爬措施;实行管理处主任-安全主管-分队长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总监-安全管理部-安全主管垂直领导,通过测评考核确定安全主管人选34人;通过理论考核和现场实操,从114名保安骨干中确定分队长人选76人;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合理调整,分流保安骨干18人,为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调整保安培训重点,强调保安的敬业精神和纪律性,以及对值班时各类事件的处理规范,特别是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全年保安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第三,加强对保安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对保安工资实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解决了保安的社会保险问题,平均增幅达200元/人月;同时投入20余万元资金,完善保安宿舍物品的配置工作;开设公司职工食堂,解决队员的吃饭问题;配置了报纸、XX期刊、XX物业报、XX保安园地等报刊杂志,极大地丰富了保安员的业余生活。
第四、严肃纪律和检查处罚。坚决执行请销假制度,防止私自外出;实行严格的查岗查哨和晚点名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查处睡岗26人,脱岗13人,其它违纪31人;增大处罚力度,受处罚70人次。
今年,公司全面强化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率先在深圳业内提出并推行7X24服务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业户需求;推出入户维修免费服务,集团开发物业全年上门维修4107次,得到业主的好评,大大提高了业主对小区服务的满意程度。公司全年组织了15次有关职业技能和行为规范培训,共28项内容,培训课时达56小时/人。据集团公司三季度对开发物业进行的调查,业主对我们维修服务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
在销售配合方面,筹备成立上海、武汉分公司和深圳管理部,克服XX困难及异地资源短缺问题,全力投入XX岸等项目的前期介入和销售配合工作,全面展示金地物业管理良好形象,满足集团地产销售配合工作的需要。
今年,针对XX小镇存在的问题,公司先后从XX总部抽调2名工程师、2名客服主管、15名维修人员及2名客服人员充实到管理处,给予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派出客服人员参与和组建应急维修队,在地产客服中心统一调度下统一工作,全力参与地产维修整改工作,使小区工作各项管理步入正轨。海景方面,积极配合地产公司做好业户走访工作,黄牌数量从高峰时期的130户270块,减少到目前的2块(字朝里放置于阳台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在社会上形成的负面影响,减弱和抑制了对翠堤湾的销售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力地配合了地产公司的品牌策划和销售工作。翠堤湾方面,面对销售、入伙、装修、业主生活同时并存的环境条件,公司全力以赴提供一流的销售现场管理、入伙前
与业主的主动沟通及规范的入伙手续办理、服务导向的装修管理,尤其是超前做好复杂环境下的封闭式管理和快速反应的维修服务,使已入伙业主的生活成为潜在客户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促销样板,使得翠堤湾在5月份便基本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
今年以来,XXXX等6个小区先后成立了业主业委会,XX花园业委会完成改选。XXXX翠园等9个管理处完成了物业管理合同的续签工作。XX顺利通过安全文明小区的复检工作;XXXX小区通过市级安全文明标兵小区的考评;XX通过XX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XX花园通过XX省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复审,同时被沙头办评为环卫工作标兵单位。太阳新城、嘉多利花园两个小区清洁工作实施外包;XXX消防系统进行了外包。XX花园电梯签订了外包协议。为公司相关外包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品牌宣传效应显现
今年,为配合公司市场营销工作,公司切实加大了品牌宣传。根据管理项目树品牌,顾问项目创效益的思路,以开发商、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同行为重点宣传对象,一方面打造塑造精品小区,通过让客户参观小区以及接受业务培训等方式,亲身感受金地物业的管理,达到业务拓展的目的,仅金海湾花园,全年共接待公司、地产、集团、置业的参观超过一百批次,参观人数近千人次,同时接待了来自XXXX等全国各地顾问单位物业公司人员的实习。另一方面,我们以报纸、广告、参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品
牌宣传。20XX公司共出版《XX物业管理》报12期,平均发行数量为11000份/期,发行范围遍及27个省市。公司内外部网站在今年也进行了改版,全年共上传各类文章616篇,在报道公司重大新闻和重要信息、展现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拓展步伐、宣传公司业务类型和服务特色、反映员工思想动态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XX物业管理信息》也于今年下半年面世,以每10天为一期的频度对外免费推出,目前阅读人次节节升高,反应热烈,要求订阅的与日俱增,公司的品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在11月底举行的住交会期间,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43批客户,为明年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市场拓展频创佳绩
20XX年,在抓好集团开发物业管理品质提升的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领导的要求,丰富公司的物业管理类型,延伸产品线。自去年实现写字楼顾问管理市场突破后,今年再接再厉,取得了XXXX等业务的拓展,尤其是XX大厦与XX公寓的接管,实现了该业务市场零的突破,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调整。
今年,公司以品牌求发展,将精力投入到中高档市场的开拓上,注重项目的投入产出,理性选择合作伙伴,全年新签22个项目,其中:全委项目6个,顾问项目16个。新拓展项目的管理面积243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64.2万平方米,顾问项目
178.8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共接管项目118个。其中:全委项目34个、顾问项目84个;管理总面积1648.6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389.4万平方米,顾问项目1259.2万平方米。
至此,公司管理项目已发展到全国31个城市,其中今年新拓展城市8个,分别为XXXXXXXX。
四、管理工作改进明显
进一步强化清单式管理,推行月度工作计划考核网上填报和考核,网上工作日记填报、顾问项目管理信息填报等,规范提升了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完善顾问运作工作指引,强化前方项目经理,后方专家顾问团的运作,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品质。
积极搭建金地物业管理网上办公平台,先后开发包括计划考核、项目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十余个模块,为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公司形象和管理效率。
加强分支机构财务核算、稽核、审计管理力度,建立了公司经济效益测算模式、对分支机构业务管理及指导的体系,改变了财务部原简单的核算职能,确立了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品质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作业操作文件体系的修订、品质检查方法的改进、质量问题的整改跟踪督导,逐步形成兼顾、覆盖各地管理的管理体系建设。
完成会所移交工作,改进会所经营管理,有效的改变各会所长期亏损的局面,逐步形成良性运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提高,保安人才的建设、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实施、安全管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尝试,保安员社保、工资改革、居住伙食条件的改善,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小区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施,工程部在业务管理地位的明确,强化了各小区的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改善了设备运行效果。
狠抓制度执行落实,通过月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工作日记、着装、劳动纪律等的检查,确保公司各项制度得以执行。
分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强化及区域运作模式的总结。
五、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公司就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人员招聘组织、管理的改进,为公司在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引进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立足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估,不拘一格,积极选拔内部人才,共晋职晋级169人。另一方面大胆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参加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信息等手段,共招聘管理层员工96人,本科以上占31.2%,其中硕士生1人,本科生29人;主办以上占48%,其中主管11人,主办35人。同时加大对项目管理人才和保安骨干的招聘力度,共招聘项目管理人员24人,保安骨干20人。
推进保安招聘与基地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与多个学校、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保安的基地化建设,共招聘518余名保安员。
在公司内部推行三级培训管理,公司级培训共计16次;职能部门组织对口培训共计24次;部门内训约计774次。管理员培训时间达121.5小时/人年,保安人员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六、企业文化精彩纷呈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XX,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XX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管理处广大员工身处战斗第一线,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公司的高度重视与细心指导下,积极投入到抗击XX的工作中去,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防抗XX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长期坚持对小区进行消杀、消毒,向全体业主宣传抗XX知识,努力为业户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XX成为XXXX管理处分别出现一例疑似病例的情况下,我们的员工没有退缩,他们克服自身的恐惧,忠于职守,不顾个人安危,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最前线,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开发商和业主的嘉许和赞誉,也展现了金地物业公司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虽然遭受了XX,20XX年公司企业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依然有序进行。公司组织了女员工三八节旅游,先进员工赴韩国旅游,并成功举办了司庆杯篮球赛。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先后参加了集团创新杯保龄球赛、诚信杯足球
联赛、激情杯游泳大赛、共享杯羽毛球赛等,并在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赛事中夺冠,展示出公司员工精诚协作、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小区的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公司利用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在各小区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类赛事、展览、讲座、少儿活动以及晚会等,丰富了社区生活,增进了与业主的交流,得到了小区业主的好评。
七、反思与展望
各位领导、全体同事,20XX工作改进业绩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我们也清醒的知道,成绩是在集团领导正确领导下,全体员工努力拼搏的成果。与20XX相比,我们在业务类型、赢利能力、企业规范建设、基础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金地物业管理品牌品质与集团地产的精品要求有差距;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优势不是很明显;基础工作仍然不够规范、扎实;管理执行力与目标要求的差距较大;跨地区的业务管理能力较弱,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公司发展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公司今年的重点改进工作。
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XX,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公司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除了继续做好封闭式管理,今年还将全面推行定岗定编,小区开支预算分类分级管理,改进配套的物
资配送和财务报销程序;顾问管理要大力推进在线式顾问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改进顾问项目的作业流程,建立科学的运作体系,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在岗培训,通过顾问工作指引、项目任务书、顾问报告专家组,提高顾问项目品质受控性;市场拓展要强化甲方意识,建立起市场拓展模板和潜在客户档案;加强人员素质提升,大力加强员工专业能力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拥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骨干成员,强化终端管理能力;推动计划考核体系调整完善,使工作计划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品质管理要抓好文字规范和行为规范,通过流程规范去实现品质与成本目标;加强分公司基础管理,强化职能部门对分公司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等等。
根据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和建设改进型企业的要求,我们将20XX确定为纪律年,并提出了以纪律提高效率的口号,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制度、计划与决策,严明纪律,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协作效率。今天我们将在此与各部门签订20XX工作目标责任书,也是出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的考虑。在座的各位都是金地物业的管理人员,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原始动力,希望大家要有危机感、紧迫感,适应公司发展、改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