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31 20:2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篇1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以折纸,添画,展示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折纸,添画部分我采用欣赏,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想象热带鱼的形态,花纹,色彩,然后通过学生自己识图制作教师指导的方法完成折叠添画部分的学习,展示部分可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热带鱼按大小,前后,疏密关系粘贴好画面后,请学生用贴鱼泡泡的形式评价作品。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自制自己喜爱的小制作能让学生体验无限快乐。本课是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本课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孩子好奇、爱玩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物拉折的方法,折出漂亮的热带鱼热带鱼。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前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热带鱼的折纸方法步骤,装饰美化。

2、教学难点:

拉折成双三角。

四、教具学具

1、教具

课件彩色笔白纸油画棒

2、学具:

教材彩色笔白纸油画棒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

播放课件:热带鱼(同时配以故事帮助学生欣赏)

今天,在美丽的深海里,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服装展示会。热带鱼们都开始准备起来。看!小胖鱼买来了漂亮的花衣服,小瘦鱼订了一条美丽的红裙子……大家都积极的准备着。可是小扁鱼一直迟迟没有来,小鱼们谁都不知道为什么。

2.质疑激趣。

提问:影片上谁在干什么呢?

生:热带鱼们在准备服装展示会。

师:借机板书:“热带鱼”。哪谁迟迟没有来呢?

生:只有小扁鱼没有来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没有来呢?

生:是小扁鱼没有花衣服吧!所以不能来参加服装展示会。

师: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给小鱼穿上花衣服呀!(真聪明!你想的办法真好!)

师:出示课题《穿花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穿花衣的热带鱼》那现在我们一起请小扁鱼出来好吗?

3.探究折法。

3.1.看教科书折纸示意图。(投影出示)

师:谁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虚线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图上的虚线表示折痕,箭头表示折的方向。

师:出示课件“折纸步骤演示”。

师:漂亮的热带鱼怎样折呢?现在让我们四人一组,相互帮助,相互研究,比比看,那组最聪明,最先折好热带鱼好吗?

师:巡回指导。

生:折热带鱼。

师:同学们都会折吗?有什么困难吗?

生:会。

师:那么谁会当小老师告诉老师应该怎么折吗?

A.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对折,折成三角形。

B.把这个角向上折,反过来,另一个角也向上折,折成正方形。

C.拉开变成三角形。

D.将三角形三等份,折出鱼尾。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折的好吗?谢谢小老师!

3.2.出示折好的鱼。

师:想一想谁能说说用什么办法给小扁鱼穿上花衣服呢?

生:可以用彩笔画,也可以用彩色纸进行撕贴。

3.3.探究装饰方法。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热带鱼大家想见见他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观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热带鱼好吗?(课件出示:各种鱼图片和范鱼)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生:看到了黄色的热带鱼,身上还有椭圆形的蓝花纹。

生:看到五彩的热带鱼,身上有不同的曲线颜色很美。。。。。。

师:现在,同学们想好了吗?想为小扁鱼设计什么样的花衣服呢?谁想说说呢?

生:我想……

生:我想设计……(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好的漂亮花衣设计出来,看看谁设计的花衣花纹最漂亮,色彩最艳丽,谁是最棒的设计师好吗?(学生自主表现,老师巡回指导对有新奇想法的同学及时的鼓励表扬,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配上音乐)

4.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设计的花衣服真漂亮,小扁鱼非常高兴。他很想对同学们说些心里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扁鱼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生:……

生;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生:我也要向你们学习去帮助有困难的朋友。

篇2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_渗色练习(《水彩游戏》)—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彩旗飘飘》)—。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水彩游戏》)—几何形(《缤纷花布》〈彩旗飘飘〉——适合图形《美丽的盘子》、《东西南北》、《纸拎袋——动物造型〈粘贴小动物〉、〈信封纸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植物造型〈“蘑菇”家园〉、,各种各样的树》—实用品造型〈船儿出航〉、〈纸拎袋〉、〈剪拉花〉、〈彩旗飘飘〉、〈面具〉—人物造型〈画画亲近的人〉〈夏日〉。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节日庆典:《五彩的烟花》〈彩旗飘飘〉、〈面具〉。美化环境:〈“蘑菇”家园〉。亲近自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夏日〉。美术游戏:《水彩游戏》、〈信封纸偶〉、《东西南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篇3

一、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民间美术的开发利用填补了美术课程资源中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空白,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实践。开发本地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可补充美术教材的不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直观、生动、资源丰富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是用身边的艺术来教学,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产生情感,摆脱以往教学中空洞的内容和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我们传统的艺术欣赏课只能以印刷品的教材来完成教学,欣赏范围狭窄,显然不能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民间美术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欣赏实物,是最有价值的开放式博物馆。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通过对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坊、民间美术制作工艺等的研究,能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会涉及到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由于对本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是在学生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欣赏探究每一种美术形式之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并汇报展览,这样学生可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鼓励,产生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动力。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民间艺术的抢救,是对地域民间美术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可培养民间美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二、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庆阳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如皮影、香包、刺绣、剪纸、面塑等享誉全国。民间美术已经成为庆阳当地的一种产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下面笔者以庆阳的面塑艺术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案例。

庆阳面塑以黄土高原生产的小麦面粉为主要制作材料。该材料使用起来经济方便,获取途径便捷,易于普及;面粉材料的性能、制作工艺和方法步骤容易掌握;面塑制作方法类似于雕塑,其造型手法丰富,可大可小,可简可繁,易于成型;创作自由,灵活度大,有良好的手感;创作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民间面塑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可在学校大面积实施。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应该把民间美术教学向课外延伸,组建校级、班级民间美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教学案例一:庆阳面塑艺术的调查研究

(1)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调查探究与面塑有关的故事、事件、历史传说、民俗节日等。(2)对庆阳有影响的面塑艺人进行探访,整理其艺术简历和艺术特点,收集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资料等。(3)根据调查探究结果写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交流探讨。(4)根据现场观察获得的民间面塑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面塑作品创作。(5)举办收集到的民间艺人面塑作品展览。

教学案例二:面塑动物作品的制作

准备的材料:(1)要求学生将小麦面粉用盐水拌和,加入适量的防腐剂,然后按需要将和好的面块分成若干小面球。(2)在小面球中分别加入品黄、品红、品蓝、大白粉、锅烟黑等所需要的颜色,和匀并揉成光滑的彩色面球备用。(3)准备制作用的小刀、竹针、小木棒、剪刀、梳子等工具。

面塑小鸡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压、提、搓、拉、挖、揉、捏、剪、挑、粘、贴等方法塑造形象。(1)制胚:用鸡蛋壳或小塑料盒等废旧品通过烫眼、折扎、用细铁丝固定等手法制成骨架。(2)用白色面球覆盖骨架,做出小鸡的大致形状。(3)用红蓝面球粘接小鸡的头尾。(4)处理小鸡的头尾、翅膀、腿等细节,插上大头针连接主体。(5)整修完成。

教学案例三:制作面塑人物和模型设计作品

篇4

案例一: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创意

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左琳(校长)沈宏伟(副校长)常廷俊(书记)

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

顾问:汪恩长(校外科技辅导员)

组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5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月―12月):

1、刨根问底:

为什么?(4月初―5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

(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

(2)小丽花的栽培;

(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

(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

2、奇思妙想

做什么?(5月中旬―10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

(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月中旬―11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

篇5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著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篇6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篇7

(一)美术作品的直观性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凝聚了每一位画家的心血。线条的引用、色彩的明暗、形象的刻画都直观地传达了每一位作者的思考。一幅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二)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美术学科是富含创造力的学科。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的思考在不断加深,只有倾注了作者的思考、看法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才能被大众接受。任何模仿都不能模仿作品的精髓,只有依靠真才实学创造的作品才具有创造力。

(三)美术作品的知识性

一幅美术作品是历史的积累与沉淀。每一幅幅作品暗藏一段段历史,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优越性已不言而喻,它充分的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合理应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合理利用音响媒体,在美术教学中配合图像播放背景音乐,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情绪作用。合理利用声像媒体使学生同时接受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信息,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合理利用光学媒体,投影仪如今以被广泛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光学设备,将放大的图片资料得以共享,在静止的状态下观看图片,对学生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以外,这对于教师来说,省去了板书的时间,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依据教学目标讲求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幼,对很多问题都充满好奇,偏爱活泼可动的形象思维,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学生对新鲜的视频等新形势教学充满好奇,从而不满足于教师单纯的口语讲述。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小学生厌倦传统课堂,依赖于多媒体课程。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播放相应的内容。一切形式的教学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多媒体技术

并非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课件资源来展示。有些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利用自身学习经验来教学才会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实用、高效、科学的原则。不可仅仅为了便利而将知识内容流水式的在学生脑海中过一遍。这种教学百害而无一利。

(三)注意多媒体教学的渗透性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教师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身心特点仍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违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学生应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奴隶。多媒体技术首先应该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科性质,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相结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互适应,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优势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屏幕取代黑板,网络取代老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后,教师应努力掌握好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优质的网络资源,将多媒体技术的有趣性、实用性赋予到学习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动物的脸》教学案例分析

《动物的脸》为美术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颜色搭配能将动物的脸夸张的在现,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戏剧脸谱》教学案例分析

《戏剧脸谱》旨在与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可以进行猜脸谱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放不同的脸谱图案(张飞,关羽,包公),让学生分别猜猜是哪些历史人物。通过不同颜色的脸谱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到在不同脸谱的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性格的人物,寓教于乐,增强了课堂趣味性。

(三)历史题材画作教学案例分析

在欣赏“历史画”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委拉斯贵支的《勃鲁达的投降》或德拉克罗瓦的《希奥岛的屠杀》,就需要学生了解到当时真正的历史史实。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于书上的大画面,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小结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成长之中,对一切的事物缺乏准确的认知,因此在美术课堂之中引入多媒体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美术作品,同时与能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相信教师只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效率将会不断提高。

作者:于桂丽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60

快乐教学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能采取快乐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那么,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快乐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进行探讨。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乐学”

“教学的秘诀在于调动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环境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自觉萌发学好知识的渴望心情,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加有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美术知识内容的性质特点,创设出有效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节日》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感受节日、表现节日,并使学生在对节日民俗文化的了解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各种节日的认识,笔者主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泼水节等各种节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节日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再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样子用材料或者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教学,由于有了前面直观的情境做基础,学生在学习时显得更为轻松,游刃有余,深化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媒体情境的教学方法,快速引起学生共鸣,进而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打造游戏课堂,激励学生“好学”

寓教于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小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学习内容的特点,打造出游戏课堂,让学生在美术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美术,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更加爱好美术学习。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机器人伙伴》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机器人伙伴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小树立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鼓励学生利用熟悉的材料,如易拉罐、报纸、纸盒、木棒等,根据自己对机器人功能的想象,装扮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给机器人配上适当的语言、动作,然后,让学生的机器人作品进行“机器人大战”“机器人比赛”“机器人舞蹈”等各种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仅对机器人的性质、构造、特点等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在这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也真正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打造游戏课堂,让学生进行快乐的机器人游戏活动。这样一来,既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美术知识,而且在这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也显得更加好学起来,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良性的竞争机制是激励学生广泛参与以及维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并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潜能,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妙用纸盒》一课的教学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妙用纸盒制作出动物的各种造型,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小组作品晋级活动,通过比赛竞争,让同学们选出在动物造型、材料、外观、设计等方面最优秀的作品,然后,再让学生采用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每个小组成员的主人公责任感就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每个学生都奋勇争先,在纸盒材料的选择以及动物造型的设计上纷纷献计献策,迫切希望自己小组制作的作品能够胜出,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

范画和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能够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名家绘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加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1.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绘画是一门涉及技能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运用范画及演示,能够巧妙地使学生绘画流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美术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会存在一些困惑。对一些专业技能的运用,如果学生存在着困惑,可以在范画的指导下或者说是视觉上的震撼中得到启示,使学生能够被创作吸引和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指导,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不能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进行自由发挥。在范画指导下,学生对绘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学生的绘画基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散,在表现能力上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美术在学生的发展中属于一种欣赏型课程,是对美发现的过程。教师通过对一些大家的名画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家风范,感受到大家的创作情操,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4.提高学生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美术的专业术语、运用法则进行讲述,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范画进行展示,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生动的演示,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树立直观形象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自信心。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1.范画步骤

在做事时一般会有先后顺序,同样,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很多时候,学生会面对美丽的画而望而却步,不敢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同时也感慨自己的画技浅薄无力。即使教师将大家画作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只是让学生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在观看之余很难对画作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真正运用到课堂作画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作画的关键步骤进行讲授,在课下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这样能够实现在课堂上灵活讲授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范画对比

在对绘画进行评定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他们之间的不同,对相关不同方面进行评定,并且能够合理地说出具体的缘由,能够指出学生在认识方面的错误,直观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积极发言和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乐趣,同时强化学生创作的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在对图画进行比较时,教师要能够运用色彩饱和或者明暗等两者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的图画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对色彩的明暗进行把握,同时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创作中很好地表现出来。

3.范画欣赏

作为一门艺术,美术在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经常陶醉于课本,但是课本上带给学生的震撼并不多,很有可能因为纸张或者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无法真正将名画展示出来。在课堂中,学生只是匆匆茫茫地进行浏览,没有办法耐心品味。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幻灯片或者挂图为学生做出细节展示,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心领神会,充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总之,范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作画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掌握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加快对范画教学的掌握和运用,促使学生有序参与作画,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掌握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桂云.解析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74):190.

篇10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师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该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对儿童开展的教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师需将生活和教育整合。细化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内涵:(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2)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在教育方面,生活有决定作用,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整合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也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美术学习的观念[1]。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多项优势,小学美术教师需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将其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水平。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阐述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的渗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基础环节,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美,并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与掌握的美术技能,创设校园艺术环境,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某小学美术教师设计以下两项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魅力。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

(2)设计“艺术墙”。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美术学习。

在基于语言的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妈妈的生日》教学中,美术教师利用如下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时刻关心你是不是吃饱穿暖?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为你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纷纷回答:“妈妈”“父母”“爸妈”。就此,教师给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同学们猜对了,这个人就是妈妈,为了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在妈妈的生日时,我们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有学生要给妈妈唱歌,有学生要给妈妈画画,有学生要给妈妈做手工艺品。通过上述生活情境,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基于音乐的生活情境创设中,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音乐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欢快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我的新朋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下,完成一幅“朋友”的画像,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2]。

在基于视频的生活情境创设中,视频内容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卡通片》教学时,某教师将卡通片《熊出没》作为视频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以《熊出没》为基础,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创作,想象卡通片中的人物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制作四格卡通。《熊出没》为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动画片,以其为视频教学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细化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教师需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确保学生可有效整合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例如,某教师在《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认识,设计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上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可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马上就是新年了,请你制作带有祝福的剪纸,送给长辈或亲朋,用剪纸作品装扮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祝愿。通过该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美术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