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30 20:22: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篇1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篇2

竞技体育突破不断。我县健儿在省“十八运”上取得1金3银3铜的成绩,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省田径锦标赛上又取得2金4银7铜总分榜第五名的成绩。

十四五重点规划

文旅局将在“十三五”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县委“31345”战略布局为总蓝图和总指引,以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以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文旅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民族文化影响力有较大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总体格局。文化的战略目标更进一步。

篇3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围绕“一谷一城”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以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为重点,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突出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我市产业迈向新台阶。

三、工作机制

选择我市重点产业,按照“一位县(处)级领导、一个部门牵头、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套工作专班”模式,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县(处)级领导担任链长,形成领导挂帅、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链长牵头定期专题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重要事项,会商调度重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绿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总体组织推进、协调调度工作,实时汇总、梳理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难题,提交市政府及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解决。

四、主要目标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打造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着力形成和巩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营收增幅均超5%以上。

五、主要内容

(一)调研梳理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产业子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坚持龙头引领,推进产加销一体,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梳理各产业子链的“五清单”(龙头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产业有序发展。

(三)围绕各产业子链的上下游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做大做优做强各产业子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链上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四)研究梳理支持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各产业子链发展日常调度和对接沟通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扶持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六、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企业。利用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深化产品加工和强化市场拓展。各产业子链牵头部门领导干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实力。重点扶持农夫山泉、通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生源、厚爱等重点加工型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形成各产业子链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让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强起来。

(二)发展示范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富民产业等标准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各产业子链原料基地规模大起来。

(三)提升产品加工。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加工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四)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品牌产品创建等,创响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老字号”区域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传统、风俗等特色文化并融入品牌建设中,促进农产品溢价增值,让绿色食品品牌树起来。

(五)完善冷链物流。支持加工农业企业建立自动化立体冷库、中转保鲜库等设施,培育流通企业联建区域配送中心,建设仓储、运输、配送全程的“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起来。

七、时间安排

(一)6月底前,成立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建立各产业子链专班。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梳理“五清单”。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议。组织开展一次产业链供需、产融、技术等对接活动。

(二)7月底前,完善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扶持措施。

(三)8月底前,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浙江对口合作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项目。

(四)12月底前,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梳理一批问题台账,集中协调解决一批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八、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4

问: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前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答:经过全党全社会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这两个主要教育目标全部胜利完成。2015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小学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站在历史新起点。

问:“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目标是什么?

答:“十三五”规划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意味着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十三五”规划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至10.8年”作为约束性指标。未来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57年,可以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红利,弥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结构重心将明显上移,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将大大增加。

问:“十三五”时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

答:我国教育事业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一是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要加快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要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力。

二是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大对中西部教育支持力度。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校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改善人力资本状况,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要培养学生绿色观念,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要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努力把五十多万所学校建成美丽校园。要坚持“人文熏陶,环境育人”,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

四是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深化人文交流,为国家开放提供有力支撑。要注重校校协同、城乡一体、科教结合和大中小学有机衔接。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用好社会资源,让社会分享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

五是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关注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千方百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要更加重视发展继续教育,为进城定居农民工、现代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等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推进义务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2016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将在继续巩固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进一步落实各项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举措,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各项制度,实现义务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1.优化资源规划配置。加强政府统筹,强化区县政府实施义务教育责任,科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做好规划布局。各区县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常住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学龄人口变化,以及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中小学现状等因素,超前规划,留有余地,做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切实保障适龄儿童享有相应的公办学校学位。

2.落实均衡发展举措。继续通过大力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推进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引进高校及社会资源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借力信息化,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逐步缩小全市各区县间、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差距,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提升学校品质,建设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引导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及学校的文化特质,确立发展哲学,制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文化,构建课程体系,不断培植和形成学校的教育品质。同时,积极推进“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建设,激发基层学校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向社会传递“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出台17条改革举措为教师“撑腰”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山东省最近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新举措,针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教师课时量标准、班主任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一次性推出5个方面17条改革举措。

针对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够用问题,山东提高了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规定中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能否专心从教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山东要求在2016年年底前,综合考虑课程难度、备课时间长短、作业批改量、教学班级和学生数量等因素,制定和细化不同教师岗位的课时量标准,强化课时量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深入推进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并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量的一半计入。

山东在改革中完善了中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标准,规定中小学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将“师生比”转变为“班师比”,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员工的标准核定编制。按照这一办法,一所拥有6个年级的村小至少可以配备十四五名教师。

此外,山东还将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在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区设立一个特级教师岗位,面向县域公开竞聘,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补贴待遇,如调离农村学区一线教学岗位,则不再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加大短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用两年时间解决学科教师短缺问题,满足国家课程改革和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

颁布数学发展十年规划

据外媒报道,第二届“瓦尔基基金会全球教师奖”颁奖礼于当地时间2016年3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在巴勒斯坦难民营长大的女教师汉南・阿尔・赫鲁布,在全球 143个国家及地区约80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奖,获得100万美元奖金,以表彰其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同时让社会明白教师的重要角色。赫鲁布主要教授难民儿童,尤其擅长辅导在战乱中心灵受创的学童。

报道称,赫鲁布在一家巴勒斯坦难民营长大,现在是难民儿童的教师。她的专长是帮助那些曾经遭受过暴力摧残的孩子。

篇5

一、主要目标

(一)清河。

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镇地表水水质优良(国考断面)比例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地表水无劣V类国考断面。

(二)护岸。

岸线管控力度增强,河湖“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得到依法清理整治。

(三)净水。

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黑臭水体基本解决,有效实现水环境污染源头减量,农村水污染防治能力明显提高。

(四)保水。

全镇用水总量更趋合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按照《XX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通告》,从2021年1月1日起,在全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止生产性捕捞。

二、工作要点

(一)聚焦重点难点,抓好总部署

1.为建设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凝心聚力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幸福美丽新村和水美新村建设,持续推进我镇河湖管理提档升级。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实现辖区内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

2.深化跨流域跨区域河湖联防联控

贯彻XX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与毗邻乡镇的联合巡查,召开联席会议,持续推进跨界河流“三排”、“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3.完成年度河长制考核工作

制定2021年河(湖)长制考核方案,加强河(湖)长制考核结果运用,与综合表彰、评优选先相结合,激励河长履职尽责。

4.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

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召镇村河长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河(湖)长制部署要求,通报全镇河湖管理保护治理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二)常态清河护河,健康水生态

5.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

根据镇情、水情和河湖管理实际,结合河湖自然地理、社会环境和服务功能等差异性特征,在全镇挑选1条河流(可包含水库)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工作,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

6.依法规范河道采砂监督管理

全面巩固全域禁采成果,公示重点河段、敏感河段河道采砂监管“四个责任人”,构建部门联合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作机制,规范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砂石综合利用,打击非法采砂。

(三)依法治乱护岸,健全水体系

7.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

强化调查研究,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完善整治标准、明确工作责任,提升规范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日常巡查,坚决遏制“四乱”问题发生。推进智慧河湖监管,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加强河湖管护,提高河湖监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动态监管。

8.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基础

依托地理测绘信息技术,进一步规范完善河湖划界成果,构建全镇河长制“一张图”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提高河湖管护信息化水平。配合上级部门在6月底前完成规模以上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

(四)持续治水净水,提升水环境

9.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继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健全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鼓励绿色生产方式,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秸秆利用等,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10.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现与国考、省级考核断面有效结合,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表水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完善相关管控目标。全面启动河污口综合整治工作,编订印发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精准治污水平。根据“十四五”新设断面,抓紧启动2021年枯水期管控工作,编制科学管控方案、督促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实现整体平稳过渡。

11.着力抓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进一步摸排集镇污染严重的小区域,加强源头生态保护,组织实施一批环保专项行动,加快相关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12.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

将三磷污染预防监督、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纳入到环保督察、日常执法检查、河湖长巡河等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推动新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提升污染治理成效

13.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长效管护

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污水垃圾问题整改,持续巩固集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健全机制持续改善集镇水质,继续保持集镇建成区无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14.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种养循环、健康养殖等发展模式,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以上。

(五)从严管水保水,优质水资源

1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全县2021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0.9亿m3以内总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规范取水行为。加强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XX省节约用水办法》要求,强化节水评价工作,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等节水载体。

16.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

集中整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提升乡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整治,推进水源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17.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非法矮围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日常管理,切实抓好护渔巡查工作;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落实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整治行动。

(六)完善保障措施,凝聚新合力

18.强化依法治理

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认真落实“河长+警长+检察长+法官”工作机制,严格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19.加强暗访督查工作

强化河长制暗访督查,组建暗访督查人员库、建立河长制问题数据库及管理流程,实现“查、认、改、罚”闭环管理,使河长制暗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20.高质量完成“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及年度“四张”清单编制工作

按照“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编制大纲,全面完成我镇主要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河长制年度工作清单编制,结合各流域、各行政村域实际,提出问题、目标、责任、任务“四张”清单。

21.加快河长制信息化进程

按照水利部“一数一源”的管理原则,规范河湖数据的管理使用办法,加大遥感技术在河长制及河湖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巡河APP,同步巡河数据,深入推进河湖信息化建设。

22.强化河长联系单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