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18:40: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音乐艺术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音乐艺术不仅能愉悦身心更能释放压力提高人的内在修养。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不仅能缓解学生们因课业负担带来的压力,愉悦他们的身心。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社团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音乐艺术素养,更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和社团活动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未来进入社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有帮助。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校的音乐艺术课程能引导学生感知艺术和生活,锻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创造力。
(四)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音乐艺术课程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就业的途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要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突出同样可以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同时,高校学生具有音乐艺术方面的特长也更容易使他们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积累的唯分数论和过分注重文化课的弊端使得音乐艺术沦为了通过艺术加分上名校的工具。在对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中,100%的高校学生肯定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但仅有1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对音乐专业知识了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学校和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价值的漠视,以及社会观念对于音乐艺术的轻视给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除少数音乐艺术的专业学校外,其余非艺术类院校对于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无论是音乐艺术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投入都严重不足。各大非艺术专业高校音乐艺术设备陈旧,音乐艺术教师数量和素质都严重不足。学校对音乐艺术的考核和培训力度远不及其他专业教师,从而导致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普遍偏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由于对音乐艺术教育本身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给予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课时十分有限,从而造成了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的困难。教师要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讲完学校规定的课程,这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对课程进行适当删减,以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由于普遍缺乏音乐艺术基础知识,在理解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时难度便相应加大。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对于音乐艺术知识一知半解。
三、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投入力度
要提高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重视程度,同时各大高校应加大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教学设施和教师素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加大对音乐艺术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该扩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在高校音乐艺术教师考核方面要严格把关,确保教师素质。
(二)合理设置高校音乐艺术课程
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设置方面除需要给予音乐艺术课程足够的课时外还应对音乐艺术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原有的音乐艺术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等因素教师只能选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普遍缺乏音乐艺术基础知识的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而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时注意深入浅出,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54-02
一、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拿音乐艺术来说,它把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是育人,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教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加强音乐教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小学和初高中学校的师资,他们所需要的教师,主要不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高精尖的专业、专门人才(当然绝不是说不需要),而更多地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高中以下学校的现实需求。因此,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率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三是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地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以组织和参与社会、校园音乐艺术活动为主,同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教育,使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有较大提高,少部分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创作、欣赏、指挥等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音乐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基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如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音乐功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一是担负着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前几年新闻传媒就曾披露过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教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怪现象,这应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悲哀。近几年来虽有所好转,但这种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此,我们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和“紧迫感”,尽快深入生活,繁荣创作,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二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对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收稿日期:2011-07-12
作者简介:赵丹(1988-),女,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Thinking of the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ZHAO Dan
二、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常见形式
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常见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在专业学科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举办个人音乐会,包括独唱、合唱、舞蹈以及乐器演奏形式汇报的晚会。2.学生自主创意,并组织实现,比如音乐会或综艺形式的文艺晚会。3.受学校或其他组织要求的活动,或者是参加学校当地一些机关部门、教育部门等组织的大型晚会或者文艺演出等。比如歌咏比赛,大学生年度艺术节,或者是具有单位主题意义等的文艺演出。4.学校之间的互相学习支持,比如结合自身的实际长处到其他学校或者单位进行协助排练、实践。形式包括合唱的指挥、节目的编排或者参与演出等。5.通过休息时间,如寒假或者节假日,到一些事业单位、少年宫、艺术馆等具有文化艺术的教育单位,参与其中的艺术专业培训,辅助教学、编排节目等一系列工作。6.乐队、管弦乐队的合奏排练或与和声、合唱指挥、歌曲作法、民族民间音乐、小乐队配器、电脑音乐作曲与编配等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演唱、演奏、新作品试唱试奏音乐会等。7.与合唱队的排练,比如男生、女生小合唱、二重唱、大型合唱等形式的排练。8.有主题的汇报演出,比如新年晚会、新生欢迎会、毕业生汇报音乐会,或者是钢琴、声乐、器乐的专题晚会。9.参加国内外或者学校组织的各种赛事。10.走出学校,进行最直接的实践体会感受,将民间采风及独特的艺术活动纳入艺术实践。
三、艺术实践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
1.艺术实践的成果可以在小范围或者是一定范围中获得对于自身艺术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可以清楚的分辨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为直接的了解艺术本身。因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高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精准、契合实际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可对学生在舞台形象上的提升有重要效果。舞台的艺术表现力作为衡量高校艺术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标尺,如何能组织更多有效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教育工作者应逐步解决的问题。3.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全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比如活动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等,全方面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4.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今后要选择的职业。另外,累积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让学生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融入到日后工作中,可以让其快速稳定地开展实际工作。
(二)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可通过这一良好的方式全面了解校园以外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校园以外的音乐需求,加强在校学生的紧迫感以及使命感,提升其进取与竞争的意识。2.通过艺术实践,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及教育目的。在关键时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贡献。3.通过实践增加学生之间的必然联系,加强集体合作以及团队意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中国分类号:J621.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13-0115-02
双簧管教育是音乐学科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双簧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培养有音乐艺术修养并掌握双簧管演奏和理论知识,能担任独奏、重奏(室内乐)、合奏和从事双簧管教学的专门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演奏艺术、演奏方法和教学法逐步趋于科学化和理论化。这不仅需要从音乐理论上去研究,还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和哲学等多角度去研究它的演奏及教学,使双簧管各类复杂的技巧组合在高水平的演奏艺术上得以展现。
任何表演艺术的教学理论和表演技能、技巧,都有它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各部分内在联系和一定的规律性,决定了双簧管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音乐学科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随着本专业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进步,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双簧管演奏知识、技能、技巧和教学法理论。教师在双簧管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艺术思维活动,主动理解双簧管的教学内容,迅速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和技能,有表情地演奏。教师对所要教的作品进行讲解,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在涵义和演奏风格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生命力、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在实践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一切音乐作品,都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量、音色等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开始要以视唱练耳、欣赏、演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可以在演奏中,把内心的歌唱性,音乐表现力,音乐在心中引起的共鸣等,通过演奏准确而熟练地表现出来。学习一部作品,要研究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一首乐曲往往是该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通过成熟的技巧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真正把该乐曲演奏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有时演奏者经过深入分析、琢磨,用多种手法演奏、视奏,在实践中才会取得超出自己想象力的效果。有时演奏者能够即时进入与作曲家创作该作品时相似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艺术的再创作。总之,认真研究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发展逻辑处理及乐思表达,曲式结构,布局,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加之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激情去充分发挥乐曲的中心意思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双簧管是一种极其古老而又重要的西洋木管乐器。双簧管乐器在演奏方面,其准确性和技法之丰富堪称是绝好的管乐器。因此,许多著名作曲家都为该乐器谱写了协奏曲、奏鸣曲、独奏曲等众多乐曲。由于双簧管的哨片很小而且苇子苇片又极为细薄,吹奏发音很敏感,因此,演奏者在吹奏时,即使气息有一点点局促,都会影响音质、音色。然而双簧管的音色优美且带点鼻音,极富表现力,即使在乐队中只吹奏几小节,甚至只有几个音的情况时,也会引起听众对它的特别注意,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它的表现力不需要用过多的乐句就能表达得非常完美。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双簧管吹奏的迷人片段,充满了纯朴的田园风味,使任何听过该曲的人都难以忘怀。
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是韦瓦尔第,他的大协奏曲被公认为该时期的顶峰作品,他的合奏乐已开始了交响乐的起步。他写有大量的音乐作品,仅双簧管作品就有数十首,如协奏曲、奏鸣曲、二重奏曲等,为双簧管专业提供了丰富的不朽杰作。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如前所述,16000多个学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
我们认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以下,笔者就几种当代美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创造主题作一简析。
1.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
卡尔·奥尔夫(CarOrff)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动、唱歌、演奏和玩耍。该教学法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这一教学法从德国传入美国后,受到美国音乐教育界欢迎。他们将此教学法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固有的奥尔夫乐器中又加入了一些美洲和非洲的民间乐器,在教学中既坚持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神原则,同时也使这一教学法本土化,使之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音乐文化水平——用传统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
(2)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祖国的民间音乐遗产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通过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3)提高所有学生的表演能力——在班里、在合唱队里演唱、参加重奏团与管弦乐队——把参加集体音乐活动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
(4)让全世界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的财富。
为达到上述目的,柯达伊强调每课时必须集中于若干不同的音乐目标,如:齐唱和分声部唱;乐谱的读写;练耳、内心听觉、记忆技能;识别、使用曲式;随音乐运动;听赏音乐;即兴创作。显然,作为最高阶段的创作是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柯达伊教学法传到美国后,得到了美国的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采纳,其中包括T·巴赫曼,L·乔克西,M·H·理查兹和D·培根。
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向儿童介绍记谱法时用一线谱的方法进行,其余几条线待必要时再导入。他把节奏从旋律中分离出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节奏而进一步强调节奏(正是这导致人们将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结合运用)。他很重视用听写发展儿童的音乐记忆,尤其是重视音乐创作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儿童熟悉音乐写作,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照谱演唱音乐。使儿童在初期就意识到他们所学的音乐能由他们自己或其他人表演。”
在使用柯达伊教学法的唱歌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人在实践中还非常重视使用黑人灵歌这一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的演唱形式,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奥尔夫教学法一样,柯达伊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美国人还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了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正如迈克尔·L·马克所说“两种方法彼此强化,使儿童更富有创造性,更理智地学习音乐。
3.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与创造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EmileJaques-Dalcroze)所创立的教学法传人美国已久,现在该教学法在美国仍非常流行。这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虽然人们常常以为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其三大内容之一。该教学法的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
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教师(有时是学生)用钢琴即兴演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视唱练耳课上,要求学生用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尤其重要的是要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这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视唱练耳”课与传统的专业视唱练耳课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即兴演奏多在大钢琴上进行,也可在其他乐器上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与对音乐进行体态反应的自由,学生进行任意速度的即兴表演练习。
一、音乐艺术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音乐艺术对道德修养的作用
音乐艺术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艺术可以净化学生们的心灵,使其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拥有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学校开始重视音乐教育的培养。只要经常用艺术去教育学生,将许多人文知识灌送到现代的课堂中,就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音乐艺术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
音乐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大脑被进一步开发,社会上有许多家长送学生去上钢琴班、声乐班等就是已经认同了这一观点。在学校的艺术社团中,像音乐欣赏、合唱团、管弦乐团等与音乐相关的社团被开设的越来越多,学生们参加这些社团的人数也日渐上升,学生们都是为了使自身修养、性格、智力更加完美,成为一个可以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的人。随着许多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深化,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望也增长许多,这无疑对他们以后离开校园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艺术对学生的创造力起着促进作用。在校时期正是学生学东西的最佳阶段,他们对知识、艺术的求知都有超强的欲望,目前中国的学生们都有超强的知识理论,可创造力方面却有很大欠缺。因此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创造能力,使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感知、记忆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思想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优秀的音乐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我们,净化我们的心灵。对于学生而言,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去欣赏美、创造美,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分辨出所谓的真假善恶,逐渐的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感受音乐的力量,感受一种来自音乐的美。
(二)音乐在生活中的影响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有着有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的节奏、多姿多彩的音色,使得音乐在这一个个不同的音符中组装出来,用来刺激人们的耳朵净化人们的心灵。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帮助他们更加真实的认识社会,一些成功的音乐作品还可以树立出经典的形象,使其可以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下,可以持久长远地流传下去。音乐教学培养人们的性格,影响人们的思想,它在现代的教学中起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三)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魅力
不同的音乐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利用音乐的属性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在想要发泄情绪的情况下听一些抒情的音乐还可以抚平自己的心灵,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激励着我们升华。焦虑的学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帮助自己平静,轻柔甜美、平稳柔慢的音乐,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使自己逐渐平静下来,以达到缓解的作用。
三、其他学科与音乐相结合
(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无论学习哪一门科目,只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刻苦努力学习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选取不同科目的习题时,可以根据它本身的性质来选取不同的音乐,通过释放情绪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兴趣是无法勉强的,也是传授不了的,单靠练习是很难产生的,只能学生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再逐渐产生兴趣,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令音乐和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产生出人意料结果的过程。
(二)音乐艺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音
音乐艺术和其他学科相互贯穿起来并融为一体。音乐艺术是需要其他各个智能系统来维持的。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并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音乐的表达形式,也可以丰富音乐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近距离接触音乐,有利于兴趣特长不一样的同学在自己小小的领域中学习音乐,不仅享受了音乐的美,还提高了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三)音乐与文字的不同之处
音乐与文字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没有被概念和理论所禁锢,人们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去欣赏音乐的美,感受它的魅力,从而产生想象对。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度。在听一些紧张的音乐时,学生们的心情、心理都会比较活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意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知能力、感情特点等。老师应该去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来设置出不同的计划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体验音乐的乐趣。
四、音乐艺术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一)音乐艺术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记者: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田耀农:简而言之,学用严重脱节。学生所学非所用,工作岗位需要的学校里学不到。历史原因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大量音乐表演、管理、制作等各类人才,而专业音乐学院根本无法满足。作为补充,各地师范大学纷纷建立音乐系,而在课程设置上也当然向专业音乐学院看齐。这一做法很好地弥补了历史的欠账,大量人才被分配至音乐院团、电台、电视台等。可以说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一直到90年代中期这种做法都没有显示出其弊端。随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社会情况大不相同,从大众欣赏音乐的途径而言,可谓是迅速从留声机时代进入了电视机、后电视机时代。而这个时代对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大量减少。这么说吧,留声机时代里,十万人需要一个郎朗,而现在一千万甚至一亿人中才需要一个郎朗。然而,可悲的是,我们还延续留声机时代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这就是目前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记者:能谈谈具体问题吗?
田耀农:比如师范的培养目标,我们现在还是提“一专多能”。坏就坏在这个“专”字上,导致单纯地追求技术。大部分院校都愿意招收有专业特长的考生入学。但是谁都知道专业好的人的目标是专业音乐学院,原本不是冲着师范院校来的,将来也往往没有到教学岗位上去工作。文化课要求也是个问题。高考中,普通师范大学是二本录取线,而音乐专业一般大约是二本分数线的60%,相当于高职高专的文化课要求。这样录取上来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力、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有差距,把这样的人培养成其他专业的二本的水准、素养都很难。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大学和师范学院纷纷上马“音乐表演”专业,而专业音乐学院不断扩大“音乐教育系”,我说这是“换防”。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没有培养各级各类音乐教师的层次,都往一条道上挤,教育能不出问题吗?
记者:您怎样看待扩招?
田耀农:利益驱使。按照国家目前对高校的投入,不收学生一份钱学费也能保证正常教学,学生的学费是教育成本的1/5,这样多收一个学生就多创收。但是,高校讲创收、产业化是违背教书育人的宗旨的。
记者:学生分配流向如何?用人单位满意吗?
田耀农:表演专业3―5%进专业院团,大部分还是拿到教师资格证当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进少年宫和琴行等等,也有企业当文秘、到媒体的。院方接到用人单位的反馈不太乐观――主动性差、自主性差、达不到所教授课程的基本标准。教育部推行课程改革,为什么这么困难?教师素质不尽如人意这个原因不容回避。
记者:作为院长,既然看到问题,为什么改变不了?
田耀农:一个院长要改革很难,千头万绪制约着。阻力来自各方面。
家长方面,为了考大学让孩子单学声乐、钢琴,每堂课少说也是三五百,家长花这个钱不心疼吗?花这么大代价把孩子送进大学,家长当然期待能收回投资,于是就要求大学多教专业,专业好了就在外面带学生,好尽快收回成本。家长出于这种考虑不支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方面,学生有惰性,不愿意从一种状态改变到另外一种状态,不愿学更多东西。
而教师呢,相比其它专业,音乐教师的价值更加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某个比赛获奖是重要标准,谁会去看某个教师为基础音乐教育的贡献有多少呢?而且,教师按照“单科独进”的方法培养学生习惯了,也没有改革动力。
社会上流行的评价机制也不大允许。现在流行“单向价值评估”体系,像个指挥棒一样,我们提“综合素质”与“个性化发展”的大趋势有点矛盾。
记者:您认为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怎样的?
田耀农:从培养合格、合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我认为应该是“先博后渊”。即音乐、美、舞蹈、戏剧等方面的素质都具备之后,可以在某一方面发展特长。每个方面不要求太高,满足教学需求即可。官方应该制订更为详尽的音乐教师职业标准,不仅规定门类,还要说明程度,比如钢琴应该在什么水平?我看车尔尼849就够了,可是许多院校回避这么说,好像一说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准似的,但是做教育盲目图高难度,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啊。而且,艺术学习是要求天赋的,不是所有人花时间就能弹得更好,更是浪费。
当教师是要有些思辨能力的,而我们的教师呢?很多人一提哲学,一头雾水,思考问题容易绝对化和单一化,是多年“一专”培养模式的结果。令人担忧。
记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学院有没有做些可行性改革?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家长要理性看待考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考级并不是提高孩子素质的唯一途径。所以,针对艺术考级问题而言,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方面,展开相应的系统学习,进而参加考级。同时,对于一些对考级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可以不参加考级,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兴趣进行学习。家长不要把孩子的考级成绩当成是互相攀比的资本,必须予以理性看待,这样才可以保证考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艺术考级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一次性通过,对于一次性通过的孩子,给予表扬与奖励,让孩子再接再厉;对于没有一次性通过孩子,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孩子继续努力,这样才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孩子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规范培训机构,提高教师素质
在考级培训机构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一定要制定一套规范、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考级培训机构工作的合理、科学,能够为孩子的音乐艺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是为了应付考级而存在。同时,针对教师而言,必须达到相应的水准,可以承担教授孩子的任务。现阶段,国家规定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才可以教授学生,对于业余艺术教育而言也是一样。考级培训机构必须对教师资格进行考核,避免“无证驾驶”、“无证行医”等情况出现在艺术教育领域。
(三)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
在考级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拔高级别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一些孩子每天需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其它科目知识,并且还无法达到级别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来说,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曲目练习,并且合理调整曲目数量,保证孩子在其它科目学习之余,有时间进行练习。同时,要想提高孩子的艺术考级成绩,必须重视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展开学习。这样,孩子能够音乐海洋中尽情遨游,防止出现因为难度太高加大孩子压力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并且可以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1.天琴是壮族特有的民间乐器。《中国大百科全书》之《音乐·舞蹈》卷中,音乐理论家范西姆这样描述:“天琴是拔奏弦鸣乐器,流行于中国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壮族地区的民间拔弦乐器。”目前,我们还没有在除壮族以外的地区发现与天琴相同的乐器。由此推断,天琴是壮族地区土生土长的原生民族乐器。
2.天琴有独特的弹唱方式。天琴独奏,壮族民间称“弹天”,“弹天”有一定的程式和固定的曲牌,音乐大都以多声部的形式出现,乐曲中常有中立音,因而造就了奇异的中调式色彩。天琴弹唱称“唱天”,是一种集弹、唱、舞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唱天”均用壮语,唱词按壮族民歌的诗韵格律,除了押“脚韵”外,多用押“腰脚韵”,歌腔旋律平稳、流畅且缠绵而深情。曲首往往用一字一音,在唱述不同作品时,乐句尾音常采用扩展拖腔,并以装饰音润腔,使乐句婉转动人。
3.天琴音乐具有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壮族是个诗性的民族,布傣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稻作农耕”生活中养成了果敢坚毅、淳朴自然、自由乐观的品性,在天琴文化的弹唱音乐中,这些优秀的民族特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演绎,壮族人民用音乐记载着生活中的心情感受和各式各样的体验。在天琴音乐中,铃声、琴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乡土气息浓厚。在田间或走乡串寨的群众性自娱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习俗性的独特民间音乐种类。
二、天琴在广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开发的价值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于文化、思想、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形成民族精神和民族风习。天琴音乐文化是布傣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劳作过程中不断得以沉淀、发展及升华的相关音乐艺术成就,真实地记录了布傣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并且影响着毗邻地区的其他各族人民。在广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开发和利用天琴音乐,主要有以下的价值体现:
1.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丰富地方高校课程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之间存在断层、脱节现象,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文化的缺失与我们所提倡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多元文化音乐艺术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精神显然是不统一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较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更是不应存在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承当起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的保存、传递、发展的重大责任。同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教师的素质也应从本土音乐知识加以重新认识和阐述。天琴音乐文化资源在广西普通高校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要集中的提炼和整合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认可天琴音乐的积极因素,摒弃其封建迷信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和创新作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天琴音乐。通过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让广大大学生在探索、了解、挖掘、整合与天琴音乐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同时,不仅提高自身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为本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地方高校课程资源。
例如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未涉及没升人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何况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间。学生进人高校以后,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
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大学生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秀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要使高校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认识到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一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的大学生审美情趣,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侧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人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加强高校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是育人,也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卜,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要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扣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当代大学生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应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快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大学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标准和制度。
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范畴,也即我国普通学校教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的范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历来有重视审美教育的传统,多年来培养了一批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的音乐教育这块净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现状不能让人乐观。如何使这些“象牙塔”里的学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真正感受到美的教育,这是每一位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正在完善,但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音乐教育体系在教育部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正在不断的完善。据深圳大学“大学音乐欣赏教育课题组”2006年对全国大学排名前100名本科类大学的音乐欣赏教育情况的初步调查情况显示,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大绝大多数大学已经将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纳入了正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①音乐欣赏课程的周学时数、课程门类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有的大学在课程建设上已经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列,学校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的投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并预见,我国普通大学音乐教育将会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逐步纳入正轨并取得完善,从扭转现在存在的不良局面。
其次,就目前而言,普通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着比例较大的“音盲”(音乐盲)。尽管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基本上是流行音乐),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真正懂得音乐,知道如何欣赏音乐。根据一项对苏北某大学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统计,321人中有291人爱好音乐,占总受调查人数的90%左右。其中,只有99人识简谱,9人识五线谱。在受调查者写出的443首最喜欢的歌曲中通俗歌曲多达368人,占80.17%。②这些数字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但基本局限于通俗音乐,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基本懂得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古典音乐更是知之甚少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及音乐素质处于低水平,普通大学生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二、导致不良现状的原因。
中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教育基础是不牢固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基础薄弱的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国当前正大力提倡国民素质教育,但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之下,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及升学压力不减反增,素质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为了提高升学率,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的激烈,想尽招数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出现了学校、老师、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学习的倾向而忽略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很少有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者在对本校大学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统计之中,认为在初中阶段上音乐课的同学占了很大的比例在60%以上,在高中阶段不上音乐课比例在90%以上。
由此可见,中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教育基础是不牢固的,另一方面贫穷是导致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基础薄弱的的主要原因,表现在艺术师资的匮乏上面。首先,艺术师资不足。因为我国高师培养的美术、音乐师资总量总体上满足不了全国中小学对艺术师资的需求,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尤其突出,并且现有师资素质处于低水平;其
次,经济贫困,养不起艺术师资。一般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受到办学规模、教师编制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养不起数量足够的美术、音乐教师,许多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开不出来,教学得不到保证。
三、普通大学音乐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大学音乐教育虽然较中小学生阶段的更为系统和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着教材质量不能保证、师资数量与质量不高、教学硬件不足等问题。
首先,教材建设情况。有人认为大学音乐欣赏属于选修课程,将其当成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大学教育内容。这显然不是对待大学生音乐教育的正确态度,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于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教育部推荐了音乐人文教育的一些教材,并不作统一规定,但大多数大学中没有使用正规教材,这些大学教师一般使用教师备课教案或者课件。有些是未经严格审查直接授课,这样势必导致鱼龙混杂、香花和毒草并存的教育状况,给学生成长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紧缺空间。教育部高校《课程方案》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拿我区高校为例,目前我区仅有几个高校成立了音乐公共课艺术教研室,但教研室的教师都只有几个,而这几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都有两万多,平均三千多学生配一位艺术教师,这样的师生配比,根本保证不了每一位学生在校四年都能选上至少一门艺术必选课。有的高校校甚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而只是艺术学院教师在承担和完成本职专业任务之外,还要为全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这种音乐教师紧缺的编制现象,导致的是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门数和容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四、加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与突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在《乐记》说:“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他认为优美高尚的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可以陶冶一个人高尚的情操,能使人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因此,在全国教育系统内,突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将成为艺术工作者的目标。
五、几点思考
1、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教育,不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另外,国家可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增加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多为县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小学配备良好的艺术师资,制定好的政策奖励那些志愿到县级以下部门工作的艺术教师,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音乐教师进行短期和长期培训。国家每年要拨出专用经费用于音乐教室的建设,为这些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也是音乐教育良好进行下去的必要物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