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15:03: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一外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现代社会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对外交流开放也迫使人们对迅速提高外语能力报有热望。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外语补习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职业化外语教师十分抢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提高外语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应该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在外语学习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外高校相比,这笔过分沉重的额外支出势必对学生的业务学习和兴趣发展产生一定冲击。近年来,学生对加强教师授课能力,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呼声日益强烈。面对压力,各高校从建设名校,提高知名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评沽时也把外语教学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改进外语教学现状的客观因素,它只有同外语教学的主体—一线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迅速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线外语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有成才压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教学人才的衡量更偏重于教学水平的评价,这其中教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一线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形势对培养大量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对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外语教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吴一安2005. 3),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由此可见,突出的外语教学能力是四大支柱之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亚需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外语教学人才。
二、外语教学能力研究内涵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1、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内涵
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应该从分析教学能力的内涵入手,首先了解教学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对教学能力加以评价。
通常认为,外语学科的教学能力是指对外语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教学输出能力。有调查表明(吴一安2005.3),优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的口语、书面语运用能力。
(2)知识面宽。有广博的语言、语言应用知识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背景。
(3)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和睦的学习环境。
(4)了解学生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5)善干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以准确流利为目标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6)善于在课堂上把握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倍养,注意使学生增进对语言应用体系的了解。
(7)明确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技能)后形成的知识,通常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为目的。若教师已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能基于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课堂氛围)的准确把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生动的措施和方法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当前普遥存在问题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但在认识和具体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误区。
如上所述,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由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两部分组成,在对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能力的倍养和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知识轻技能,特别是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知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一线教师大部分都已佣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在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更应考虑如何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知识无法从书本上直接获取,对其基本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会因人(教师的素质)、因地(教学环境)因时(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基本要求明确后,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是每个教师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这其中应特别注意学习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把教学效果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3、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方法
结合当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提高我校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切实提高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书面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注意从语言应用体系的角度把握课堂讲述内容。
(2)鼓励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对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
(3)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4)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明确自己角色地位,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营造生动和睦的学习气氛。
(5)摸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开展活动
为了快速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我们应用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演、写、画的水平(蔡明,2001.12)。
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基本功水平佑计不准,也有一些教师对要求达到的水平不甚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多届院级讲课大赛,并选送佼佼者参加了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整个过程均刻录成光盘,大家通过观摩来了解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行之有效。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学会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堂活动
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我们将教研室范围内的集体备课作为日常工作,常年加以坚持。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要突破重难点内容外,课程设计也作为一项重要议题。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许多教师逐渐学会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很好地掌握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技巧,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3.进行观摩课示范和电子教案比赛
通过观摩课可以充分展现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家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每次观摩课在教学上各有侧重,但对以下几个方面则都要有所体现: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善于组织语言基本功训练;善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善于在课堂上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一、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现代社会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对外交流开放也迫使人们对迅速提高外语能力报有热望。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外语补习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职业化外语教师十分抢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提高外语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应该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在外语学习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外高校相比,这笔过分沉重的额外支出势必对学生的业务学习和兴趣发展产生一定冲击。近年来,学生对加强教师授课能力,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呼声日益强烈。面对压力,各高校从建设名校,提高知名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评沽时也把外语教学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改进外语教学现状的客观因素,它只有同外语教学的主体—一线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迅速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线外语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有成才压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教学人才的衡量更偏重于教学水平的评价,这其中教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一线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形势对培养大量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对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外语教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吴一安2005. 3),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由此可见,突出的外语教学能力是四大支柱之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亚需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外语教学人才。
二、外语教学能力研究内涵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1、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内涵
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应该从分析教学能力的内涵入手,首先了解教学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对教学能力加以评价。
通常认为,外语学科的教学能力是指对外语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教学输出能力。有调查表明(吴一安2005.3),优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的口语、书面语运用能力。
(2)知识面宽。有广博的语言、语言应用知识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背景。
(3)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和睦的学习环境。
(4)了解学生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5)善干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以准确流利为目标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6)善于在课堂上把握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倍养,注意使学生增进对语言应用体系的了解。
(7)明确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技能)后形成的知识,通常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为目的。若教师已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能基于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课堂氛围)的准确把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生动的措施和方法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当前普遥存在问题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但在认识和具体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误区。
如上所述,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由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两部分组成,在对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能力的倍养和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知识轻技能,特别是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知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一线教师大部分都已佣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在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更应考虑如何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知识无法从书本上直接获取,对其基本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会因人(教师的素质)、因地(教学环境)因时(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基本要求明确后,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是每个教师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这其中应特别注意学习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把教学效果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3、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方法
结合当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提高我校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切实提高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书面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注意从语言应用体系的角度把握课堂讲述内容。
(2)鼓励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对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
(3)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4)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明确自己角色地位,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营造生动和睦的学习气氛。
(5)摸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开展活动
为了快速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我们应用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演、写、画的水平(蔡明,2001.12)。
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基本功水平佑计不准,也有一些教师对要求达到的水平不甚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多届院级讲课大赛,并选送佼佼者参加了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整个过程均刻录成光盘,大家通过观摩来了解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行之有效。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学会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堂活动
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我们将教研室范围内的集体备课作为日常工作,常年加以坚持。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要突破重难点内容外,课程设计也作为一项重要议题。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许多教师逐渐学会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很好地掌握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技巧,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3.进行观摩课示范和电子教案比赛
通过观摩课可以充分展现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家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SLA)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正式被确立为一门学科的,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并探讨其对教学的意义,将促进外语教学。而许多年对学习者情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Chomsky的理论,所有人具有先天的语言学习机制,那么后天的获得的触发输入就极其重要,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何获得触发性输入与个人动机,焦虑,性格,态度等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而且往往更大(Stern 1983)。本文就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情感研究、情感因素的界定和分类以及对我们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些启发做简要评述和分析。
二、关于情感因素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最初由Dulay &Burt在1977年提出情感过滤学说,用以解释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者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家克拉申Krashen (1981,1985)提出了一套完整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强调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的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Stern (1983)在其专著: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书中提出学习结果与学习者对目的语及其群体的态度成正相关;性格外向型的学习者比内向型的更成功。Ellis (1985)提出中介语变量、学习者个体差异等“自然”途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不可分割的观点认为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焦虑、学习动机、个性特征等情感因素对习得的进度和成功有直接的关系。Schumann(1986)提出情感的神经和生物学观点,认为敏感期以后的语言习得能利用的生物资源己经减少,即使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进行语言教学,语言环境己不再具有自然环境的特性。
早期的研究,由于受到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明确的论证,只是提出一些假说,并对情感因素的界定和划分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近年来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空间不断断拓宽。人们开始把史多的精力放在情感研究领域。
1994年Ellis出版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这部新书中进一步阐述了学习者自身在生理、情感、认知及各人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其中,在论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时他认为情感状态的易变性和个体性使人们不易系统地研究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ane Arnold (2000) 主编的《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论文集从学生、教师、教学等多角度探讨了情感因素的诸多方面,书中的不少章节论述了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作用和影响。
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加深了这方面的研究,对其界定和分类也有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三、情感因素的界定及分类
要对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对其界定和分类,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
Bills (1976)指出“情感的定义如此模糊和难以界定,而对情感的测量又如此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根木无法充分驾驭,除非等到我们对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王宗炎(1988)指出情感除了包括动机,态度外,还包括移情、(对歧义的)忍耐心、冒险心等。移情指能够想象、领会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并产生共鸣。Brown (1994) 在谈到个人因素时提到情感因素,包括自尊,抑制,冒险,焦虑,移情,内向与外向,动机。
Arnold(1999) 指出在第一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Arnold将第一语言习得中情感因索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生的个别因索,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一类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索,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Jack C. Richards,Richard Schmidt (2002)指出情感指若干可能影响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基本的人格特征如羞怯,长期但也是可变的因素如积极和消极语言态度,以及经常波动的状态,如热情,焦虑,厌倦,冷漠或兴奋。
杨连瑞,张德禄(2007)将情感因素分为动机,态度,性格,语言焦虑,自我概念几个层面加以分析。张庆宗(2010)指出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主要包括动机,动机归因,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尊,焦虑等情感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情感因素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学者们虽然通过各种实验研究得到一些成果,但认得情感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对于情感因素的界定仍然没有定论,下面就一些常与二语习得相关研究的情感因素做一回顾。
3.1 动机
动机在二语习得中具有能动性,是影响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Gardner and Lambert(1972)认为学习动机或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工具型动机,二是融合型动机。Dornyei(1994) 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多年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结构模式,从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界定和测量学习动机。华慧芳(1998)提出证书动机。Dornyei(1998) 在对多个动机理论架构进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外语学习动机相关变量做了七个维度的整。Brown(1999)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武和平(2001)针对外语学习动机及其相关因素做出的大量实证研究做出了概括,并作出表格。文秋芳(1995,1996,2000,2001)在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变化规律与特点后,指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稳定性。石永珍(2000),王慧丽(2000),探索了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以及动机与其他影响学习者成绩因素之间的关系。高一虹(2002,2003,2004,2006,2008,2011,2012)进行了系列研究探讨本土情境下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类型,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以及自我认同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动机研究来看,研究的方法以静态横断居多,研究对象不够宽泛,测量工具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2 焦虑
焦虑是对现在或将来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所有情境而产生的自我担忧的反向倾向。它表现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极其不安、焦躁和担忧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与不安失意、自我否定、忧虑焦躁等不良感觉有关。它也是影响许多学习者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引起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Horwitz等(1986)指出外语焦虑是语言学习者特有的现象,指出焦虑包括沟通焦虑,测试焦虑,以及负面评价恐惧焦虑。Yong(1991)总结了引起焦虑的六种原因: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比较;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学习的看法等。Cardner and MacIntyre (1993 )指出影响语言成绩最大因素是焦虑。Oxford(1999)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情感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形成语言焦虑的原因有语言考试成绩,水平测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任务等。陈蝉蝉(2006),朱晓梅(2009),对二语习得中的焦虑做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焦虑的程度较高,焦虑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较大;而成绩较好的学生焦虑程度较低。
由以上内容可知,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可以研究调控学习者焦虑的策略,对提高学习者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以上只是回顾分析了研究广泛的情感因素,还有如移情,自我概念等,我国的研究尚不广不深,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结语
感情因素与二语习得密不可分,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调动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激发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在外语的教与学中,我们不仅要调动智力因素,还要激发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本文仅简单综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情感的研究、情感因素的界定及其分类,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科研课题,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经常领会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教学理论,作为学习者应把被动学习降到最低点,主动地、轻松地投人学习。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Brown, 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M]. 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3] 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Dorn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1994 (3)
[5]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6]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7] Horwitz, E.K, M.B.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1986.
[8]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9]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 Longman.1985.
[10] Lambert, W.E. Language, Psychology and Culture.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11] Oxford, R. 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s: New insights. In J. Arnold(e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 Richards, J.C. 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3] Schumann, J.H. 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986 (7)
[14] 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15] Yong, D. J.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5. 1991.
[16] 华雪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 (3).
[17] 高一虹,赵媛,程英,等.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2 (4).
[18] 高一虹,等.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9] 高一虹,程英等.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20] 高一虹.外语学习社会心理的结构化理论视角[J].中国外语,2006 (4).
[21] 高一虹,.周燕.. 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6).
[22] 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
[23] 束定芳.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4] 王慧丽.一份关于外国学生对英语的教和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6(4).
[25] 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6] 文秋芳. 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7] 文秋芳.英语学习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8]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虽然我们组女教师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在教学中,师徒之间经常相互听课,老教师教新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编写好复习讲义,如何批阅试卷,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进步很快。刘志星老师今年刚教高三,在吴红莲老师,刘国康老师的传帮带下,加上他本人在教学上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所教班级在历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所开的高三观摩课,获得其它学校老师的好评。吴玲娣、赵峰老师工作第二年,已能胜任本年级的教学工作。此外,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高二备课组的大多数课件都出自他俩之手,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罗敏、孟永祥、谢耀玉工作还未满一年,在王玉琴老师、韦娟娣老师的指导下,很快适应了高一的英语教学。在公开教学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组内老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和英语教育教学方向的理论文章,认真学习学校为外语组订的《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学习》等报刊,并自己订阅报刊,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英语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全组老师还经常一起学习研究《英语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变化,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高一年级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二在原基础上侧重解题思路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三则不断密切关注和研究高考动向。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查三届补缺,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能力题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考试心理的稳定。
三、加强备课组建设,创建备课组特色
各备课组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研组安排的任务,同时创建自己的特色。高一今年是新教材,词汇量大大扩大,对老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高一备课组不畏艰难,在王玉琴老师、韦娟娣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钻研教材,逐步形成了本组的特色——课堂节奏快、学生听课习惯好,效率高。高二备课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节阅读课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在,组内老师基本会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高三备课组着重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解题思维的训练。
四、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所有的重中之重,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本学科教育教学的声誉甚至是学校工作的成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抓好常规教学。同一年级要求教学进度统一,内容要求统一,内容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计划总结认真。处理好教材的局部与全局,新与旧,难与易,重点与非重点,知识能力五个方面的关系,加强重点与难点的研究讨论。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实际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内容从重视学科体系为主的基础知识转变到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实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影响上;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从传统的单项传输模式转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课堂调节手段要从传统的教师权威控制转变到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导向上来。
五、开展听课、说课和评课的公开教学活动
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各有特色,坚持听课、评课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此,我们常常实行老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观摩课的方式。老师们互相听课、新教师听课节数一学期达六、七十节,老教师达三、四十节。听课、评课成了英语组经常性的教研活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1]在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甚至学习基础相似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却差。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差异对学习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优秀语言学习者必定会使用一些自主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便成为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自主学习策略的涵义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庞维国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认为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被认为是自主的。[2]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不等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也不等于绝对独立的学习,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程晓棠、郑敏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3]因此,自主学习策略就是指学生为了保证“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
二、高一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现状
在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年级的自主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学生尽管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生还是对教师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面给予了较高希望。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主要在教师给予的学法指导方面。大部分学生提到要教师指导如何进行阅读,如何记忆单词,如何制定规划,如何循序渐进地学习等。同时,相当多学生也提到需要教师的监督。比如学生们会提到希望教师组织定期测试,且每次小测试都要求教师到场监督,希望教师能定期检查作业和批改等。从学生问卷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尽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学生对其认识和理解还是不到位的。总体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水平还是不高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构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反应出来的是对“想学”、“会学”、“坚持学”这三方面策略的欠缺。
三、高一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
1、“想学”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指出学习策略训练不单纯地是为了选择学习方法,而是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这说明策略训练原则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首先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4]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欲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所说的“想学”策略的培养。
不难发现,很多高一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学业不佳,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学习英语的正确而持久的内在动机,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致产生厌学、畏学的心理。因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环。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通过创设各种自主学习的情境,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对于学生而言,要求每位学生收集一个自己最欣赏的英语格言,准备一则自己最喜欢的英语幽默故事或笑话,学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英语歌曲等,并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形成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还利用高一英语教材反映的社会生活主题,联系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联系名人刻苦自学外语成才的感人事迹,进行学习态度教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英语的有趣和有用;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机等等。
2、“会学”策略的培养:
(1)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使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必须从高一进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有的同学很聪明,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也不少,但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无疑是有帮助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它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这需要有重点、有耐心地长期培养训练。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同时,端正学生的预习态度,让学生理解预习的目的是抓住听课重点,便于跟上课堂学习节奏。二是培养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积极主动地听好课上。三是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复习时要独立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请教同学、老师或借助工具书。复习方式可以多样化,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但必须是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学过的相同、相关、相似的知识要有意识的归纳到一起,便于记忆、掌握和应用。
对高一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困难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不懈的进行,一定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会取得显著的成绩。
(2)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是不可分的。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要求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他们经常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只靠学生的参与和教者的激发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教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技巧和策略,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学习方法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特点的,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和家长很关注状元们和其他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这确实是个捷径,但不可盲目照搬照学,要选择他人学习方法中适合自己特点的一些方法,集他人有益的经验,形成自己最佳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评价使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不断检查学习行动与策略的效果,然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
3、 “坚持学”策略的培养: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策略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果仅仅让学生完全依靠自己来进行自主学习,肯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困难。出现困难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必要时可以只用提示或暗示。马利娟指出,监控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得持续不断地监督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追踪学生究竟运用了哪些方法、掌握了什么,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5]教师只有积极追踪学生的理解程度才能站在学生可理解的立场上,用建设性、富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高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端正他们思想上的各种错误认识,消除他们头脑里的各种消极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习惯的保持和学习策略的坚持使用的重要性,思想上一点也不能存在麻痹思想。引导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坚持每天去做,学习策略的运用一定要长期坚持实施,对存在“歇一歇”思想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规律,“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发奋努力,坚持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策略使用的重要性,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做好“想学”、“会学”、“坚持学”这三方面策略的运用和调控,定能使学生学好外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庞维国,200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研究意义
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学都选择英语作为外语课程。英语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中生高考时所选择的高考科目,在现代社会中英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习英语并学好英语是每一个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但是,英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用中文,只有到了英语课堂上才使用英语。这样的语言背景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与此同时,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学英语教育也经历了从强调语法、读写到重视听说和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对于新课程改革做了很多研究,写出来很多文章。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几乎少有涉及在日常教学中落到实处开展培养和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高一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力求发现高一学生是否使用学习策略,以及使用了哪些学习策略,在哪些方面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培养还需要加强。以便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针对高一学生的特殊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调查问卷设计
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问卷内容两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习英语年限和英语中考成绩。调查内容的问卷设计主要参照了Oxford (1990) 和程晓棠、郑敏(2002)的学习策略分类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学习策略被分为6 大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根据高一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中文翻译策略的内容。目的是想了解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汉语影响的程度。
本问卷是参考Oxford(1990)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和程晓堂、郑敏(2002)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并根据实际情况稍做增减制成的一份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问卷中包括53个项目,其中记忆策略:1―10项;认知策略:11―22项;补偿策略:23―28项;元认知策略:29―38项;情感策略:39―44项;社交策略:45―49项;中文翻译策略:50―53项。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用李克特氏量表(1~5 Likert scale) 的五点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问题描述的情况越符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被调查对象在每个选项后的五个分级中,任选一个代表该题项与自己实际状况相符合的程度,如1= 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2 = 通常不符合,3 = 有时适合,4 = 通常符合,5 = 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调查按分值统计结果,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3.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我在2011年9月向任教英语科的两个高一班级共101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致的解释说明,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客观情况填写,最后共收回101份有效问卷。
根据程晓堂、郑敏(2002)对英语学习策略平均得分的分析,平均分为 4.5―5 表示总是使用学习策略;3.5―4.4 表示通常使用学习策略;2.5―3.4 表示使用情况一般;1.5―2.4 表示通常不使用策略;1.0―1.4 表示几乎从不使用。高一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详见表1 。
表1 学习策略统计表
4.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了解到(见表1):
第一,高一学生最常采用的学习策略为认知策略(m=4.52)。这表明高中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抓住重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语言规律并加以利用。还知道利用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却难以坚持每天预习复习。还有部分学生课外听英语歌曲,欣赏英语电视节目电影时,只关注节奏、画面、情节,却并不能从中获取英语知识,学到活的语言用法。大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英语课堂和教材。只有少数大约9.2%的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外阅读英语刊物来补充英语知识,促进英语学习。更少的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遇到生单词时查阅字典并记下来补充进自己的词汇库中。这说明学生只在“学”英语,不会“用”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英语教师应多鼓励、督促学生在课外听、说、读、写英语,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指导他们策划、组织、实施语言实践活动,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第二,高一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中排在第二的为元认知策略(m=3.75)。采用这一学习策略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学习英语是自我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学习。他们会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英语学习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还能自动评价学习效果,依据评价结果作出适当调整。但同时也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也不恰当。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会主动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也是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中文翻译策略被很多高一学生采用(m=3.59)。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很多研究者研究发现,不喜欢采用中文翻译策略的学生反而是英语学得好的学生。越是在理解文章时喜欢把文章译成中文、在说写英语之前,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译成英语、在听英语时,用中文记忆所听到的内容的学生,越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步缓慢。汉语对其英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障碍。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少依赖中文,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习惯用英语解释单词、句子、课文;尽量用全英文授课,学生听不懂时也不急着用中文翻译,而是换一种说法继续用英语讲解;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时也用英语,等等。
第四,记忆策略的使用率也是非常高的(m=3.57)。大多数高一学生都认识到记忆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关注单词、短语、篇章的背诵和听写。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记忆策略采用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将新单词的发音、拼写和中文意思联系在一起,再反复该生词来记忆。而其他如借助形体动作、用卡片、想象场景等新颖生动的记忆方法则采用较少。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渠道,多方面记忆。如在语段中记忆单词,在篇章中记忆句型;归纳同义、同音词记忆单词;词义联想法记忆单词;词性拓展法记忆单词,等等。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记忆,扩大词汇量,还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五,部分高一学生由于初中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他们缺少学好英语的信心。而进入高中后,高强度的语言听、说、读、写训练,进一步暴露他们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低下,有60%左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或轻微或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学生自己一般不能有效地调整该负面心理。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表现在他们的情感策略采用偏低(m=2.86)。我发现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读的训练接受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表现较差。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缺乏自信,怕英语不标准被同学嘲笑,而不敢开口说,进而又导致他们听的能力受到影响,最后陷入恶性循环。教师应该首先摸清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循序渐进地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尽可能地多鼓励,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先对英语学习产生信心。再加深语言知识、能力运用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成功后尝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地,学生也就乐意学英语,愿意主动在课内外积极地与人用英语交流了。
第六,如果学生在英语交流时,词汇量不够,或不知道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为了让交流进行下去,采用合理的猜测、换种说法、用手势等方法,学生就是在采用补偿策略。但是高中英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应试教育,英语的四种技能中说的技能在高考中并不检测。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就很少。课外活动涉及英语的也不多,学生用于互相交流的机会极少。最终的结果是高一学生补偿策略几乎没有采用(m=2.77)。这也降低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成“哑巴英语”,会听、读、写,却不会,也不敢开口说英语。
综上所述,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教师要适时、适地、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加强监控、反思、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合理、客观地评价成绩等。
参考文献:
[1]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2]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要想学好英语,除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外,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学英语无用论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际日常生活的英语氛围里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如英语广告、包装用语的搜集,让学生领略英语电影的魅力。在高一的英语教学中,我曾经穿插过英语动画片,例如King Lion,HappyFeet……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英语会话,尝试用英语表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篇知识。它是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石在教学中,采用昧“导学式”方法――以教师为示范,学生以模仿为主;通过操练活动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获得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普通能力,使“导”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听、说、读、写是四项技能最基本的技能。
加强听力训练。虽然现在我省高考没有英语听力的测试,但听是学生获取英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英语汉语穿插组织教学,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津津乐道。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听又说又写,达到思维与心理的同步。在教学中,采用以旧代新,以点代面的方法,经过大量课堂操练,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说的能力。在听的基础上,学生要把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述课文、值日生报告、背诵课文、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等方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鼓励学生坚持多说。经过长期听说训练,学生就会说得流畅,读得准确,口语能力就会提高。
提高读写能力。听与说是基础,读写是对听与说的巩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要想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讲阅读方法,告诉学生如何选材,从那些方面去读写,以拓宽学生视野及思路,鼓励他们去想象、分析、推理、判断、总结,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学习中,动机是激励学习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内部因素,它包括很多变量。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很早起就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变量提出各自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并针对语言教学提供了动机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教学能够影响学习动机模式中的一些因素。在过去,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大多为工具型。高一虹、程英等(2003)将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分为七种类型,他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动机变量就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的内在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对文化教学给予足够重视,文化教学是外语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将其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本文基于语言学习动机和文化教学两方面的内容,针对文化教学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综述性的研究,进而为笔者科研课题下一阶段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 学习动机综述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的内部动力,因此学习者只有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才能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成就。同样,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动力。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都对语言学习动机模式和类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动机策略。
1.国外语言学习动机研究。Gardner和Lambert 开始于20世纪 50年代的研究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Gardner (1972) 等人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社会教育模式,开创性的设计了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态度动机测量表 AMTB。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把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模式成为经典的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模式。事实上,尽管Gardner的动机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理论也不断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与挑战。Gardner的研究局限于社会心理学,只注重外部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而未重视学校课堂教育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对语言学习动机的作用。
九十年代起,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学者们以主流动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框架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时期出现的影响力较大的学习动机理论模式有Dornyei 的语言学习动机三层次说,Tremblay 和 Gardner 的扩展动机理论,Schumann 的神经生物学模式。Dornyei等人合作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提出了语言学习动机三维模式 融入性、语言学习自信心和教学环境评价。该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动机三层说:语言层、学习者层、学习情景,正好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相吻合,即语言、语言学习者及语言学习环境。
2.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我国学者对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起,受国际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多元化的影响,国内学者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来研究语言学习动机,尤其是英语学习动机。
高一虹(1997)等对我国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做了分层取样的调查分析,将英语学习动机归纳了7种动机类型:兴趣、成绩、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及信息媒介。并将这七种动机类型根据内容归纳为工具性、文化性和情境性。秦晓晴和文秋芳(2002)的研究通过建立动机因果模式,探讨了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内部结构以及诸多动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表明动机能够影响观念及学习策略。
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中的文化因素
Gardner在其融入型动机中强调了目标语文化。融入型是指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产生兴趣并期望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因此融入型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Deci 和Ryan的内在动机和内在化理论,当学生有学习某一种语言及其文化的需求时,那么对于这种语言和文化就具有内在动力,并且能够将这种需求内在化。
Williams和Burden认为语言学习动机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持续努力融入目标语社会环境和文化,继而对学习动机每一阶段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文化因素能够影响语言学习者在每一阶段所做的选择。为了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动机,他们建议教师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如布置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目标语国家及文化的积极态度。D?rnyei等人也认为很有必要通过引入目标语文化背景的学习使第二语言更加真实。不论是其融入价值理论还是融入型动机都强调在语言教学引入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
在国内,秦晓晴和文秋芳的研究表明动机行为中最可预测的变量就是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一旦学习者对英语及其文化产生兴趣,就不会感到迫于外界压力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取得更高的学习成就。高一虹总结了七种学习动机类型,并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工具性、文化性、情境性。其中文化动机同语言学习者对文化的关注和兴趣有关。
一、高中一年级开设泛读课教学的必要性
胡春洞主编的《英语教学法》里面提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在学生具有了基本朗读能力时,及时地把默读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实现默读教学早期化。众所周知,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双语”教学正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多有条件的地方从小学学前班(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设英语课。这一现象表明,外语学习从小抓起,比较容易形成准确的语音语调和培养外语学习的兴趣。同样的道理,在搞好精读教学的基础上,从高一始开设泛读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而且能广泛地调动学生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自觉、努力地去坚持课内和课外阅读。另外,阅读从高一抓起,才能为高中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30万词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泛读教学的安排与选材
泛读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个详细和周密的计划。从学期一开始就着手进行泛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安排:
1.制订计划。要搞好泛读教学,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且具有可行性的训练计划。
2.选材。阅读材料的挑选直接影响着泛读教学的成败。选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 内容要健康。② 语言的难度要适中。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和培养阅读兴趣,材料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生词率宜控制在3%以内。③ 题材要广泛,必须具有交际化和时代的生活气息。体裁要多样化,如人物传记、故事、寓言、科普小品、新闻报导、社会生活以及书信、通知、广告、各类图表等。
3.课时的安排。每周一个半课时及课外3小时为宜。
三、泛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教学的大胆尝试。具体分几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的入门。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泛读(即广泛、大量、快速地阅读),教育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这一阶段主要挑选一些易懂和有趣的阅读材料(主要从一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或模拟题中挑选),并给予较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尝到甜头,并感到了一点成就感。
第二步: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这一阶段的阅读材料适当要有一些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等综合理解题目,并适当控制阅读时间,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技巧:① 直接理解书面语义而无需通过任何形式的声读的默读能力。② 以意群(语段)为单位,抓住成串的文字,不断扩大阅读单位。③把握主题句。④ 捕捉关键词或指示词。 ⑤ 掌握层次结构、人物活动和情节的发展。⑥ 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等。这一步训练约用8周时间。
第三步:限时阅读训练。从这一阶段开始,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的技能和技巧。在选材方面,笔者主要选用《学英语》报里与课文单元同步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选材及编印方面的工夫。但是,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前先把材料浏览一遍,若发现生词太多,就必须按照大纲要求的阅读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的标准,把一些难以猜测及严重影响对文章大意理解的生词及词组抄出黑板,并写出与该词(组)等同的汉语意思。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的文章的篇数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四、泛读课的讲评
教师对泛读的讲评切勿手牵手、句句译,要有所放弃、有所侧重地讲评。讲评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和归纳文章的主题或大意,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文章的主题段或各段的主题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2.指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
3.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的指导。指导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层大意,更要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高一泛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教师必须清楚,高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精读教学第一,泛读教学第二。教师必须在抓好精读教学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泛读课上的阅读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需要。成功的泛读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对独立、快速、大量、整体的阅读产生兴趣,并能长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3.扩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一个人的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单位就越大,难度就越低,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力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必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
4.关心掉队的学生。由于泛读课开设得比较早,总会有一些同学由于基础、学法或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就必须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帮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们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二、研究的实施
1.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一全体学生2015-2016学年的第一次月考书写的作文,评卷人为高一全体英语教师,从493份作文中提出25份5个档次的作文进行分析。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一学生月考的作文(网上阅卷)作为主要研究数据,参照高考评卷标准分为5档(21-25)、4档(15-20)、3档(11-15)、2档(5-10)、1档(0-5)各5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对句子复杂度的测量指标获取相关数据。
三、研究的结果
参照句子复杂度测量表格(袁辉,2014),结果如下:
5档 4档 3档 2档 1档
作文总数/句子数 10.4 9.01 9.48 9.1 9.1
非限定动词个数 2.6 1 1.2 0.2 0
定语从句 1 0.6 0.2 0.4 0
被动语态 0 0 0 0 0
四、结果分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高一学生作文中作文总数/句子数有一定的差距,高分作文无论字数还是句子数量相对低分组都有优势。在5个档次的作文中,除了数量有差距,非限定动词三种形式中学生更偏好于用to do的形式。因为定语从句是在人教版必修一第4、5单元才会正式涉及,所以使用频率不高。而被动语态,学生似乎根本不愿意使用。
五、应对措施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笔者发现,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如课时不够、师生素质不一等原因,很多教师会直接弱化听说特别是写的比例。课堂上也只是语法词组单词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学生只是单纯地输入,并没有有效的语言输出;另一方面,将写作教学独立于课堂之外,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方法指导的学生很难进行及时的语言输入输出的转换练习,使得学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导致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并越来越不愿写作。结合实际情况及参考资料,笔者认为采用立足文本以读促写的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效率及学生写作水平。
六、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Krashen(1985)指出,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提前下发预习单,涵盖阅读篇章所需的材料及写作所需的单词词组,使学生做好阅读准备的同时也为写作做好语言和话题知识准备。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立足文本提炼文章结构。而在细节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特色并挖掘重点句型。同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句型造句,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句型的作用。
七、产出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出
Swain(1985)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他们还需要产出大量的可理解输出。经过了前面的阅读阶段,学生需要综合课文所学内容,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练习写作:第一,模仿课文写作。教师找准阅读文章和写作实际的切合点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第二,拓展式写作。教师借鉴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训练,使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内容。
八、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教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合作。教师给学生列举出具有意义和挑战性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展开对话讨论,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知识。有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体验进步的喜悦。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的方式进行,而下课后的教师评价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M].London:Longman, 1985.
[2]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Gass & C.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C].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85:235-253
延安市第一中学 孙荣
江南,虽说早已过了烟花三月的最好时节,但却到处洋溢着江南水乡的风情。6月11日,延安市第一中学首批赴无锡培训的老师们在刘龙副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文明遐迩的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开展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学习的有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九个学科的30位中青年骨干教师。我们此行带着双重身份,既是取经者,又是探索者。
当天下午,周静忠校长、邹宝生书记等校领导在行政楼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校老师。双方领导先后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基本情况,并一致表示希望增进校际的合作与交流。在接下来的两周的时间里,我校老师将随堂听课,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等一切活动,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全程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如升旗仪式,备课组会,教研会,专家讲座,班主任会议等等。日程安排详细周到,每一个细节都给予我们极高的礼遇。学习期间,他们的每一次微笑都是那样的真诚,每一次握手都是那样的深厚。不论是迎接我们盛意的美酒,还是驾车送我们返回的真情,以及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无锡三中的领导们和教师们那“火辣辣”的热情,他们的深情,像一杯美酒,醇香在口,温暖在心。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这美好的记忆已经扎根在我的心灵深处。进入无锡三中观摩该校相关学科教师开设的示范课,交流,研讨,听取报告。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无锡市三高中的校园文化、师生素养和课堂教学特色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校园环境的典雅沉静古朴之美,还是学生彬彬有礼、谈吐得体的举止之美,抑或是课堂中充盈的教学艺术之美,都向我们彰显着这座百年校园的积淀。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有跟英语课改有关的内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科研能力等有关的内容。
就英语学科为例,经学校安排在6月13日至6月20日共听取高一高二13 位英语老师的共18节英语课和分别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吴荣铭教授,徐忠宪教授的两个讲座。13 位老师分别是高一的谈红芬老师, 高二的邓静漪老师, 高二的郑路芳老师(高二英语备课组组长), 高一的谢隆艳老师(高一英语备课组组长), 高二的黄艳杰老师, 高二的吴荣铭老师( 江苏省特级教师),高二的庄晓波老师( 教务处副主任), 高二的张娟老师, 高二的李进老师, 高一的何梅老师, 高一的周婷老师,高一的安贤婷老师, 高一的陈红老师。 听了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和教授的讲座后,使得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市一中的一名青年教师,肩负的重任。并且也明确了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上的奋斗目标,也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现汲取印象最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特色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他们讲授的课以习题课为主,充分展现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目睹了老师们先进的教学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感受了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探究和合作学习等。6月13日所听的第一节英语课是高一年级青年教师谈红芬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一节习题课,谈老师是一位做事麻利的,充满激情的年轻的老师。在她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一种鼓励学生笑对考试,战胜考试的意气风发的态度。同时,他更是睿智的引领者,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课前的单词默写很扎实,面对英语中的长难句,他首先从解读考纲做起,将考纲细化到每一个考察角度,每一种考察应对方式。鼓励学生注意情境,在讲到完型填空题时,谈老师注重技巧的点拨,对于错误率高的习题重点讲解。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荣铭老师的一节语法课,内容是倒装句,通过学生观察,发现,总结,通过读句子,从中发现不同情况倒装的用法及特例,教师提示相关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拓展用法,链接高考。讲练结合,学生通过读句子体验语法现象,深入浅出,吴老师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语法,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面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激情,总之,吴老师的教学智慧,教学研究能力值得我学习。
庄晓波老师的一节语法课值得称赞,她教授的内容是强调句,用今年2013年几个省份英语高考的强调句型的单选题导入新课,导入很具有时代气息,与高考接轨,课堂气氛轻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庄老师始终鼓励学生,错了,重来,学生参与面广,这节课学生明白了怎样去表达强调,并不只是强调句型,还有多种表达方式。
吴荣铭教授在6月13日关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热点话题研究的讲座中, 提到关于外语教学的质量问题,他提供了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文件中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的 “1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这个公式中括号内4者相加是10分,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而“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则教学质量就越高。由此可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外语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他谈到教师的四种类型,一般的教师照本宣科;优秀的教师释疑解惑;杰出的教师引路示范;伟大的教师激励动机。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只凭老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随意性转向规范性,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从盲目性转向科学性。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途径问题,“敢问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脚下” “已”有所欲---专业发展的动力,“读”有选择---专业发展的前提,“想”有创意---课堂教学的基石,“做”有实效---课堂教学的宗旨,“说”得圆满---教学研究的前奏,“写”得精彩---教学研究的成果。 特别是在谈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提倡的模式R-O-A-D,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Read-- 指教师要研读教材。Organize--表示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内容。Activate--指教师要激活学习背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Develop--表示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且他强调,如何把自己的教学赶上去? 首先自己要有知识, 要想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而且作为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上也应该有毅力,坚持每天读书学习,思考并且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 听完吴老师的讲座后,我对号入座,想到了自己目前的状况,自己与本校本学科其他英语老师的差距还很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明确了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上的奋斗目标,也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徐忠宪教授在6月17日在关于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中,关于课题研究规范性选题的内容,他强调课题必须注重本专业研究,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有创新价值,在播放<<高阳毁家兴学校〉〉的宣传片时,高阳实践父志,毁家以兴学,家产变卖殆尽,学校终于建成,知者无不感动。
经验交流类似于亲切长者的谆谆长谈,让人感动不已。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有一种特殊的热情。正是这种热情与真诚,深切的打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教育以人为本,百年树人,谈何容易。无锡三高中对教育教学细节的管理非常到位:各位领导分别管理三个年级,责任到人,各个年级备课组每周展开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英语教研会必须要求用英语交流。可以互相听课,互相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师对青年教师不遗余力地传帮带……这些教育教学中看似简单的环节,都得到了持之以恒的落实,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变得恒固而有效。整个学校的管理,宛如钟表般有条理,有节奏,严密,清晰,准确。这不由得让人敬佩,也不由得让人猜测在这严整的表象后面,校领导和在校老师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啊。在学习中,我还感动于校园的美观整洁,感动于整个学校所呈现的勤奋质朴的学风,还有学校在严谨学风之中所渗透的人文关怀: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由三中德育处组织的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敬老院,充分发挥少先队员在传播文明、弘扬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尊老敬老的新风,同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敬老助老志愿活动中去,切实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做到爱老、敬老、为老,在社会上营造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氛围,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培养尊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学会感恩,报答社会。继承和发扬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继而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灵活机动的时间安排,不拘一格的人性化教学。学生的有序管理,早自习,组织有序,书声朗朗;大课间活动,学生自觉锻炼,绝不偷懒,全然没有强迫的痕迹;该吃饭了,同学们迅速出教室,马上站在楼道两侧,整齐划一,悄然下楼,走在校园里也是安静无声,长长的队伍也仅有几个值周老师在管理,打饭吃饭讲求速度、效率;午自习,高一高二整栋楼都听不到吵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