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广告翻译论文

广告翻译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5 02:4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广告翻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广告翻译论文

篇1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际营销活动日渐频繁。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竞相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在中国,伴随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广告译文能否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被广大受众理解、认可、接受。为了使广告翻译既符合广告语言的特点,准确达意,灵活创新,简洁明了,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又自然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化信息,符合国情,让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语的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宣传推销商品。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篇2

一、广告翻译的标准

所谓的广告就是通过大量的媒介向公众和媒体传达某种商品的信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广告翻译强调翻译的效果,即不仅要提供充分的通俗易懂商品信息给读者,还要要让读者有一种“切肤之感”。因此,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翻译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衡量广告翻译好坏的尺码。

二、广告英语的特色

由于商品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撰写者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广告英语通常有一下几个特点:

2.1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力图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商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BornToShine.我本闪耀!(LG手机)

这则是LG手机的经典广告语,不管是英语广告语还是汉语广告语都十分完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句式简练,却不失大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的句式,跟手机相得益彰,更为其添色不少,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弄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

2.2语法特色

2.2.1偏爱简单句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或对仗押韵,琅琅上口,使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所谓“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精炼而著称”。

例如:

Cocacola可口可乐

“SONY-taketheworldwithyou.”让世界陪伴你。(索尼)

Makedreamscometrue.让梦想成真。(迪斯尼乐园)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Cocacola中文翻译为“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音节,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饮料商标,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是广告商标翻译的经典。

2.2.2多用祈使句

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通常有大众化、口语化的倾向。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减少广告费用,广告作者总会绞尽脑汁,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力争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作为“鼓动性语言”,广告英语多用祈使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又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例如:

Turniton!穿上它!(彪马)

Justdoit.只管去做。(耐克)

Obeyyour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2.2.3常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果断有力,能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信息量,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例如:

Welead.Others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这则广告虽然只用了“lead”和“copy”两个简单的动词,却巧妙的点出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功能(copy)和理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领先的地位(lead),可以说是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2.3修辞特色

19世纪的一位美国广告专家将广告称之为“印在纸上的销售技巧”。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语言,广告英语经常会使用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半文学体”。这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押韵、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格赋予广告简洁、生动、幽默、形象等特点,使广告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

2.3.1双关

双关语是广告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使某些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表面和内涵的双重意义,不仅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能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从而达到表达的绝妙效果。例如:TheoffspringofSpring.(皮瑞尔矿泉水广告)这里的Spring很关键,有“春天”与“泉水”双关语义,意境优美。而offspring则有“后代”的意思。整句可译为“掬自春泉”,使人联想到矿泉水的清纯、洁净,富于春天的气息。

2.3.2比喻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computerthatunderstandsyouislikeyour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2.3.3夸张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为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广告词难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极为广泛,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两个广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的体现了商品非凡的品质。

2.3.4押韵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三、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异化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直译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

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We''''reSiemens.Wecando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西门子)

以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起来虽然可能不像母语原创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3.2意译/归化翻译:

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不拘泥广告原文的形式。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比较强。

例如:Everytime,agood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麦当劳)

UPS.Ontime,everytime.UPS----准时的典范(UPS快递)

在某种程度上,意译虽然丧失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一些关键词的词义跟原文也有一些出入,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

词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得以保留。

四、结束语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了解广告英语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国产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篇3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

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

(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英语里很多词语是带有修辞效果的,为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某些不易直译的修辞格可以转换成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其他修辞格,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修辞格的转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一是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比如“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如果在同一层次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跨层次寻找新的表达方法,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如,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泰晤士报》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里“prideinprejudice”有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英语修辞格仿拟(parody),与《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联系起来。一种是押头韵(alliteration)。原文的意思是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可以试译为“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豪。”通过这样的翻译,英语的修辞格仿拟(parody)和押头韵(alliteration)转换成了汉语的修辞格押尾韵(Rhyme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押韵。这样通过修辞格的转换生动地传达了原作的意韵。

四、结语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其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广告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特定情景下的交际行为,广告翻译动态对等的观点便为广告中的文化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Nida 的对等理论(形式对等、感受对等、动态对等)侧重对文本符号和标记的研究,对广告语篇的分析,对翻译有重要价值。其中动态对等的理论从原文的功能出发研究如何在译文中实现功能的对等?语境是功能对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言、习俗、习惯、信仰等文化成份又是语境的重要内容。广告是社会性的商业行为,即带有社会文化的标记,又带有商业文化的标记。因此,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性、民族性和人文性。广告宣传不仅是产品信息的交流,也是文化信息的交流。做好广告翻译势必把握好该商标相应的国俗语义,达到灵活、贴切、最自然的对等。

二 、翻译的定义与国俗语义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1980)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包括原文的信息意义、文化意义和艺术意义。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译者的任务是将语言的信息、意义、文化成分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际效果。

Newmark(1988:48)认为,译文的交际效果决定译文的价值。翻译是否成功论文范文,要看其受众与信息的动态关系是否与原文基本一致。对动态对等翻译的理解是:1)使用目标文化的常规语言;2)尽量使受众理解到与原文受众的理解相同的意义;3)保持原文文本的动态特征,即使受众产生与原文相同的反响。Nida (1964)认为,由于原文信息产生与特定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的信息也应被翻译过去。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是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也就是说,语义反映在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的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国俗词语或其他与文化有联系的表达方式,可以在保持话语信息的前提下改变语言的形式。国俗词语尽管蕴含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但他们仍是语言单位。虽有特殊性,仍然是语义,不能否定其语义的本质特征,更不能使它与语义体系分离。翻译可以越过不同的语言差异,克服这些差异,找到等值的话语传递的最佳方案,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是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进一步要求。

探究国俗语义在翻译中的作用在于提高译者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根据译语文化来调整译文。“ 国俗语义学主张从语言中了解文化因素,而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的在交际中使用语言,减少母语和本族文化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 。(孔庆成,国俗语义学)我们可以不必按自己的概念来理解外语词语。我们从事翻译时也应该尽量把原语言的深层意义表达出来。翻译是与语际间的语言单位中蕴含的信息量的等值转换。因此,在翻译国俗词语的过程中,应重视词语的文化因素,即国俗语义差异的处理,以便在译入语的读者中求得与译出语相似的心理效应。在翻译中只有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注意文化之间的类同和差异,才能找到语言的共性。如Nike (鞋),本义为希腊胜利女神“娜姬”,“Nike”给宣传对象的感觉可能是美丽和胜利论文范文,而“耐克”给中国人的感觉是“抗磨耐穿”,更为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这是一则相当成功的广告翻译。

三、广告案例解析

Coca cola的中译名初为“古柯”,作为印地安土著居民声称的“圣草”,到了中国成了实实在在的“毒草”,最初几乎是无人问津。因为现今世界上主要的--可卡因就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来的。然而译名更改为“可口可乐”后,Coca cola奇妙地扭转了乾坤,“可口可乐”被大多数中国人毫无察觉地接受了。更名后的它不但带给你口感的清爽愉悦,更让你心头一亮、精神焕发。挡不住的诱惑让你情不自禁地去尝试。是“可口可乐”这个招牌吸引了你还是该饮料本身?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广告的名字吸引你驻足留意,而后再去尝试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迎合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古柯”变为“可口可乐”扭转了乾坤就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赛诺菲集团中国分公司在成都推出的“鸦片牌”男用香水事件是外国人在中国遭遇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该品牌的发明者圣罗兰1977年到中国旅行,从中国鼻烟壶的造型得到灵感,于是创造了OPIUM的男用香水,试图利用“鸦片”的诱惑力,使中国男人使用该香水上瘾。但是圣罗兰先生忽略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国情。中国人对“鸦片”二字的感觉是憎恶不是诱惑。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与耻辱,世人铭记在心。该商品的上市受到了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后来被成都市工商局裁定为违反中国商品的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刘儒康:1996)

前者译名的更改使 Coca cola 占领了大半饮界,后者的失败让人惋惜再三。同样的物品同样的名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了迥异的反响。语言文字背后的世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与文字的转换,跨越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换化。谈及翻译和语言,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点: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单单是交际的符号,还蕴含了更大意义上和层次上的内容。但是语言不是文化本身。谈翻译离不开文化,翻译本身是信息的语际转化过程,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仅仅掌握两种语源的语法词汇以及相应的听说读写是远远不够的,距离能合理、深入、灵活、有效、得体地表达思想还相差甚远。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使译文达到“最近的自然等值”或类似的文化功能(廖七一,文化观念与翻译)。

翻译所追求的是语言单位在话语中信息量的对应。语言单位本身的对等应服从于信息量的等值。语言体系不是文化本身,它只是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工具。用词组代替词,用词汇手段代替语法手段,相应词代替国俗词语就是很好的转换方法。只是形式的改变论文范文,信息量未变。例如“亚洲四小龙”则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望子成龙”则译为“to hope that one’ son willbecome somebody”。译者变龙为虎,依旧达到了表达目的。我们一向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龙在华夏大地上是至尊无上的,而西方的世界里龙是可怕的怪物。又如“飞龙”(药品)的英译对应词 “flying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有不良的文化含义,有人就将其引以为“Feilong”。 为了产生正面含义,还将其演化为“Philom”,使之接近英语诗歌里“夜莺”(philomel)。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迎合西方的文化,尽量避免文化障碍。

广告有多种表现形式,而语言是最具魔力的。在经济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销售催化剂已成为传播各种信息不可取少的有力工具和手段。理解、欣赏并能准确地翻译广告是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键环节。了解广告的基本知识,是翻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把握接受者的思维和文化动向是核心。细致入微的深入了解目的语的语境,国俗语义就变得至关重要。“可口可乐”比“古柯”受欢迎,因为这一译名迎合了中国人的视觉和听觉心理。这种语言感觉是惟妙惟肖的。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正名”。“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孔子亦倡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我们不能忍受那些自身不能引起人们任何联想的名称。与之相应的是,外国朋友也不会接受一些让人反感甚至头疼的东西。

作为一种语际意义的转换活动,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和隔膜,阻碍信息通道的畅通。做出得体、贴切的翻译势必掌握两种文化,熟稔两种思维,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尊重一国或一民族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离翻译的目的也就贴近了一步。“历史与文化是一道流,这道流发源于人的思想,也植根于人的思想”(薛华,1997)。意义系统及表达方式的铸造并非是一日之功,它源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思的东西依靠语言得以记载流传,并被后人理解论文范文,并不断地影响着该民族的后代,从而形成该民族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思想的手段。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了解和掌握国俗语义,我们会在翻译过程中少走弯路。

四、结语

翻译研究仅仅局限于翻译的技巧是不会有成果的。翻译研究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研究。翻译研究中最主要的不是考虑词语的对等,而是研究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是对等的。(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翻译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负担起沟通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思维运作及产生过程顺应于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如果说在微观上要在语言结构层面顺应语码和风格,顺应语篇结构。那么在宏观上要顺应不同的社会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经济体制,时代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想要达到得体的翻译效果,找到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把原文的全部摘要的作用,应引起译者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Newmark,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

[2]Nida,E.A.1964.Toward a Science ofTranslating.Leiden:E.J.Brill.

[3]王德春国俗语义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王建华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M]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篇5

1.广告翻译的标准

所谓的广告就是通过大量的媒介向公众和媒体传达某种商品的信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广告翻译强调翻译的效果,即不仅要提供充分的通俗易懂商品信息给读者,还要要让读者有一种“切肤之感”。因此,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翻译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衡量广告翻译好坏的尺码。

2.广告英语的特色

由于商品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撰写者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广告英语通常有一下几个特点:

2.1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力图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商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BornToShine.我本闪耀!(LG手机)

这则是LG手机的经典广告语,不管是英语广告语还是汉语广告语都十分完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句式简练,却不失大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的句式,跟手机相得益彰,更为其添色不少,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弄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

2.2语法特色

2.2.1偏爱简单句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或对仗押韵,琅琅上口,使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所谓“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精炼而著称”。

例如:

Cocacola可口可乐

“SONY-taketheworldwithyou.”让世界陪伴你。(索尼)

Makedreamscometrue.让梦想成真。(迪斯尼乐园)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Cocacola中文翻译为“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音节,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饮料商标,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是广告商标翻译的经典。

2.2.2多用祈使句

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通常有大众化、口语化的倾向。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减少广告费用,广告作者总会绞尽脑汁,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力争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作为“鼓动性语言”,广告英语多用祈使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又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例如:

Turniton!穿上它!(彪马)

Justdoit.只管去做。(耐克)

Obeyyour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2.2.3常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果断有力,能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信息量,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例如:

Welead.Others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这则广告虽然只用了“lead”和“copy”两个简单的动词,却巧妙的点出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功能(copy)和理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领先的地位(lead),可以说是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2.3修辞特色

19世纪的一位美国广告专家将广告称之为“印在纸上的销售技巧”。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语言,广告英语经常会使用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半文学体”。这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押韵、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格赋予广告简洁、生动、幽默、形象等特点,使广告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

2.3.1双关

双关语是广告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使某些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表面和内涵的双重意义,不仅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能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从而达到表达的绝妙效果。例如:TheoffspringofSpring.(皮瑞尔矿泉水广告)这里的Spring很关键,有“春天”与“泉水”双关语义,意境优美。而offspring则有“后代”的意思。整句可译为“掬自春泉”,使人联想到矿泉水的清纯、洁净,富于春天的气息。

2.3.2比喻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computerthatunderstandsyouislikeyour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2.3.3夸张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为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广告词难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极为广泛,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两个广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的体现了商品非凡的品质。

2.3.4押韵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3.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异化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直译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

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We''''reSiemens.Wecando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西门子)

以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起来虽然可能不像母语原创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3.2意译/归化翻译

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不拘泥广告原文的形式。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比较强。

例如:Everytime,agood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麦当劳)

UPS.Ontime,everytime.UPS----准时的典范(UPS快递)

在某种程度上,意译虽然丧失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一些关键词的词义跟原文也有一些出入,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得以保留。

4.结束语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了解广告英语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国产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超级秘书网:

篇6

1.1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pun

  

 Pun is defined in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a witticis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word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 A hinge is the pun itself, and a trigger refers to the intention and background that lies behind the puns.

1.2Classification of pun

   

As Xu Zhongbing(China) states in The Varieti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uns: "pu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y are named paronomasia and antalaclasis[5]". Paronomasia always involves two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pronunciation but different in meaning. As for antalaclasis, it refers to the same word which is used twice or more, but each time it contains different meaning, according to English Writing and Rhetoric written by Prof. Wen Jun, a more specific approach of classification is concluded.. It classifies four categories of pun, that is, homophonic pun, paronomasia, antalaclasis and sylleptic pun.

  Homophonic pun is the use of words, which are identical in pronunciation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s and meanings. For example, (1)"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telephone advertisement). Here "buy" reminds people the image of "buy" and "good-bye". The advertiser tries to catch the customers eyes and assure that the purchase of their telephone is sensible..

   Paronomasia involves two words which have similar pronunciation but different meanings. As the beneficial advertisement says that (2)"Drunk drivers often put the quart before the hearse". Here "quart" has similar pronunciation as "cart", while "hearse" has similar pronunciation as "horse". "quart" is a vessel for alcohol and "hearse" is a carriage specially used for conveying the dead to the grave. This pun is used to warn the drivers that drunk driving is dangerous and to remind them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 driving.

  Antalaclasis refers to a word used twice or more, but each time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For example, (3)"You need the stronge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gum disease"(advertisement of JNJ dental floss). It's a common sense that dental floss can keep teeth clean and healthy by defending against gum disease. Here "line" refers to both the material of dental floss and the defensive line against gum disease.

  Sylleptic pun is similar to antalaclasis, but the word is used as a pun only once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meanings. With sylleptic puns, the advertisement can convey the information in fewer words. For example, (4)"money can not be grown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This is the advertisement for Lloyd Bank in Britain. "Branch" is a pun and has two meanings: one is in agreement with "trees" in the first sentence, meaning "the arm of a tree"; the other meaning is "division and subsidiary bank". The bank smartly warns consumers that money can not be gained from trees but can b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once they save money in Lloyd Bank.

2. Func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While the qualities of advertisements are evaluated, the following values are usual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formation value, attention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 memory value[6]. Information valu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four. Only when an advertisement i nforms readers of the details of products, such as quality, package and use can make consumers remember the products or be willing to buy them. Otherwise, the potential consumers are easy to be attracted by other products with similar topics and contents. Aesthetic value can create the sense of beauty, which can sometime determine whether the advertisement will succeed. The above three values turn the memory value into reality: to attract the consumers' eyes, to fulfill the purpose of the advertisement, and above all to persuad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s. Advertisers put pu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because pu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hetoric and pragmatic areas.

2.1 Rhetoric function

From the rhetoric point of view, a pun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consists of similar words or phrases for rhetorical effect, whether humorous or serious"[7]. The pun is basically one of the rhetoric devices that can fulfill this purpose of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A pun is so implicative that it leaves readers so much space for thought and associa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respective words or the several relevant meaning conveyed by the same word is able to enrich both the cont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dvertisements. Once the content of advertisement is distinctive with his own brand, it will be easy for the consumer to accept and trust the products the advertisement promotes. As for an advertisement, once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on it, it will merely be a matter of time for consumers to fall in love with it. As the proverb says: “A bit in the morn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all day”. Pun is irreplaceable to catch the first eye in advertisements. For example: (5)"Cock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he word "can" may be comprehended literally as "aluminum tin used to contain liquid" while it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a modal verb. Therefore, the advertisement can be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Cock refreshes you so greatly that no other drinks can refresh you" or "Cock is able to provide you the number one refreshment than doing other things can achieve. Above all, this advertisement aims to state the function of cock—to bring people the feeling of delight and refreshment.

2.2 Pragmatic function

From the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the advertisement with pun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come to know the details of products. Because the use of puns can strength the attention value and direct function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 the advertisement with puns inspires the audiences' interest in reading. According to Tanaka, the reason why a pun can cause the interest is that it can create ambiguity, which stimulates the audiences  high on processing and discover the connotation. In this way, reader can remember the advertisement deeply, which the purpose of the advertisement is fulfiled . For example,

(6) Mind your own business? Move it to Milton Hotel.

(7) Milton Hotel is a good location for business.

By the contrast of the above two advertisements, it is easy to discover that the first advertisement, which uses pun, is almost certainly more successful in attracting attention than the second one, which does not contain puns. To some degree, the advertising pun has the great capability of evoking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han other advertisements. In short, the use of the pun ensures that the message is communicated with more "strength".

3. Transl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3.1The importance of pun transl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It is not easy for an advertisement to attract the public's eyes and impress them deeply. While pun can make use of its concise language style, combine the respective meaning of words into a harmonious image, enrich the image that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of advertisement, and ensure the advertisement unique and profound.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s considered to be extremely difficult. Many people consider puns as "untranslatable". And we have to admit the difficul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s of different culture and language so that we can convey information precisely. On the other hand, we have to make adjustment and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so as to keep balanc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To some degree, it is very crucial to apply dexterous techniques to translate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Delabastita's theory for translating puns

3.2.1The comment on Delabastita's method for translating puns

 

 According to Chang Namfung,a Chinese scholar, Delabastita’s theory of translating puns is detailed and reasonable. And Delabastita’s ten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8] The first category aim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xplaining translated text sufficiently, including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non-pun word, copying the pun word and translating the pun wit h editorial techniques; while the second category aim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ccepting the essential meaing of translated text, including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pun of different type, omitting the original pun word, translating a non-pun word with a pun word, adding a pun in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method of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pun of the same type ow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ategories.

  Chang Namfung holds that Delabastita’s translation-method classifications of puns do not own much specificity of language, which means that the classifications are be applicable in some situations, inclu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between European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rough. He also says that th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puns by copying is an exception, for it is much more used in the translations between Latin languages but les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and abandon its disadvantage, making the translation of pun easier.

3.2.2 Translation methods of puns on basis of Delabastita's theory

  

Delabastita’s translation-method classification is detailed, but it is thought to be over-elaborated. Besides,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it is known that not all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puns listed by Delabastita suit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Therefore,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pun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should be further categorized. On the basis of Delabastita’s theory and some practical examples of translations of pun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this paper holds that when translators try to translate an English pun into Chine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can be adopted: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pun,  and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non-pun word or phrase.

A. Translating a Pun with a Pun

This category of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puns includes Delabastita’s first three methods, that is, translation of a pun with a pun of the same type, translation of a pun with a pun of different type and translation of a pun with a different pun.

B. Translation of a Pun with a Non-pun Word or Phrase.

This category of methods exis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s, cultures, customs and the like, especially when two referential meanings of a pun in English can not always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When a formal translation, rather confusing, causes some troubles for target readers, and fails to convey every connotation of the original pun,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e translator to find and focus on the most important meaning. That is to say, the translated text may have to sacrifice the comparatively minor significant meaning in the original pun.

3.3 Translating technique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Generally speaking, faithfu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are the two common criteria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refers to be faithful in conveying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original text. The translators should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without any important loss. "Expressiveness" means that the version must be clear, distinct and fluent, easy to be understood. Sometimes the expressiveness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sacrificing faithfulness. In fact,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s somewhat a contradictory combination. It is a torturing task to decide when to comply with "faithfulness", when to choose "expressiveness" and when to integrate both. Therefore, pun’s untranslatable essence determines what techniques should be adopted in translating puns..    

3.3.1 Fit translation(契合译法)

  Translating puns is considered as a daunting task because the same type of pun or different pun have to express the double meaning, while the pronunciation, word form and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puns have constructed the barriers of translatability of double meaning. But "some puns is not definitely untranslatable,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9]. As we know, no translation is completely equivalent, so it is best to speak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erms of a range of adequac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s first called “dynamic equivalence”. In Eugene Nida’s book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he defines dynamic translation as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Nida 2001b, 166)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he two languages, the association-combined translating skill gives attention to both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the advertisement. That means to translate the languag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t is the highest criterion of translating pu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eg: (8)Every kid should have an apple after school.(advertisement of computer)

译文:每个孩子都应有台苹果牌电脑。

 Here "apple" is a pun, which re fers to one kind of fruit and a brand of computer. Therefore, this advertisement covers two meaning: One implies that children should eat an apple for extra-nutrition after class. The other means that it is more essential to own an apple computer for the children’s pabulum.

 

3.3.2 Semantic difference(分别表义法)

  

Translatability has always bee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ranslation study for a long time. Obviously, some translators take puns as the preferred instance to validate the untranslatability. However, each kind of language has its own specific national history,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varies in language structure, thought and presentation. By this token, absolute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doesn't exist. When translators can not find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to express the source language, they are in need of blazing a trail to interpret the puns appropriately.   The 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ce means adopting the flexible way of decomposing the meaning of pun into two levels: surface meaning and underlying meaning. For example:

(9)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的合不拢嘴。

 It is a very successful advertisement of corn. Here the word "ear" has double meanings, "the organ of hearing" and "tassel of corn". Therefore, "from ear to ear" has two contexts: successive corns, and continuous laugh, which can be associated by the products the advertisement promotes and describe people's affection for corn.

   It is reasonable to comprehend the ads like that: tasting the corn makes you good appetite, degusting the corn forces you sweet smile. By composing the one sentence into two levels of meanings and analyzing the two image of "corn", the influence of advertisement is achieved successfully.

Another example:

(10)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译文: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Here the word “spirit” makes the advertisement of alcohol lifelike. It can be comprehended in two meanings: firewater and pneuma. Therefore, the double semantic meanings of “spirit” are translated into two parts “酒” and “精神” respectively.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although this method retains the double meanings of pun, it fails to keep the charm of humor and concision of the original pun.

3.3.3 Sets translation(套译法)

Brown (1994:47)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follows: “A language is a part of a culture and a culture is a part of a language; the two are intricately interwoven so that one cannot separate the two without lo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ither language or culture”[10]. Some pu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occurs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cultural background. A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its writing styles and characte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and it forms the phrases(成语), common sayings(俗语), proverbs(谚语), 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歇后语)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pun can be translated by taking natural mode into consideratio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mode, the translation of pun can play a role of transporting the content of original culture and keeping the concise language character.

For example,

(11)"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译文: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

 This is an excellent sentence used in TIMES, which originated from Jane Austen's word-famous masterpiece named "Pride and Prejudice". By using it for reference, the producer aims to claim that he is unbiased toward anything and determines to be righteous and trustful. According to what people have known in the daily life, they would find the meaning of advertisement familiar and understandable. The 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is to transfer the essence of culture and maintain the concise language style of source language while the essence of pun is unable to be expressed completely. Therefore,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lose some humor and tact.

3.3.4 Priority translation(侧重译法)

  

The unique presentation of pun is not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not about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eaning, but about the way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ertain part of the version. That means emphasizing the underlying meaning instead of literal meaning. In Eugene Nida’s book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he defines dynamic translation as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11]. (Nida 2001b, 166) When some advertisements contain several puns, the translator chooses to adopt this means to retain the meaning of source text. In another word, pun turns to be pun-unlike.

For example:

(12) 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

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

译文: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Here "dry" consists of double meaning: 1.without moisture or water  2. not drunk. When translating the advertisement, "dry" applies the surface meaning to the first sentence, the underlying meaning to the second sentence. Therefore, it can be translated like that: the dry road keep the driver safe; the level-headed driver keep the road safe. With such contrast, it is easy to alert the people the importance of safe driving.

The method of priority translation is adopted by translators in most cases when the pun of source language is unable to be explained completely. Althoug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an be transferred in priority, its language is presented in a mild and plain way instead of the humor and wit.

3.3.5 Compensation translation(补偿译法)

  

To some degree, translation means comparing cultures. Translators interpret source-culture phenomena in the light of their own culture-specific knowledge of that culture. A foreign culture can only be perceived by means of comparison with our own culture, the culture of our primary enculturation.

Besides, when the translator interprets one level of meaning but contain uncompleted presentation and content, the compensation is appropriat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by making use of sound or vi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whole content of the advertisements precisely, the assistant of media, such as the picture of television, the voice of radio or other things is necessary. With the help of these, the lost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which is impossible to be conveyed through the language, can now be supplemented and the advertisements are also able to catch audiences' eyes and give them a deep impression.

For example:

(13) OIC

译文:哦,我看到了。

   This is an advertisement of one well-known brand of glasses. This three letters are the abbreviation of the sentence of “oh, I see”. Beside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letters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sentence. The advertiser smartly makes use of visual language as well as auditory language to attract consumers and bring comfort to them. If it is printed in paper media, consumers can easily comprehend it when they notice the shape of these letters, which looks like the shape of the glass.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OIC” can hardly match the English version with the loss of visual function and the pun in pronunciation.

The advantage of the method is that it can make use of auditory language and visual language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information of the advertisements that can not be conveyed by words only. Besides, the form of advertisements can give people deep impression. However, without the help of these compensation means, the advertisements can not play the vested role and can’t make people comprehend precisely.

4.Conclusion

Through the general study of pun and the discussion on its translatability, this thesis holds that to some extent, most of the puns can be translated. However, only some puns can be translated without any los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 careless translation, some translated texts of puns even confuse the target readers. Therefore, it is very crucial to have a good acquisition of flexible translating techniques of puns and apply them successfully to 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examples of pun translations, the thesis comes to conclude that the choice of certai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s greatly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When there is an unbalance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in their connotation or usages, translators should choose the method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priority translation or compensation translation. When the equivalent dictions can be found in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riginal pun can be reproduced, it is better to adopt the remaining means: fit translation and sets translation.

Acknowledgement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thanks from the deepest bottom of my heart to those who have provided me useful suggestions to complete this thesis well. I am especially grateful to Miss Fang, my supervisor, who has offered me so much worthy direction and considerate help. Without her close guidance, this thesis would not be what it is now. 

I also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so many classmates who have given me so precise information from library and website. What they have taught me greatly help me learn a lot in my study.

References

, Second College Edition.

[2]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Z]  New York Publishing Press. 1995: 1143.

[3] 李鑫华, 英语修辞格详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Xu Zhong Bing, The Varieti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uns[J]. Foreign Language (1996.06)

[6]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M]. Be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84.

[7] Wikipedia, 2007. Answers.com 17 May 2007.

[8]张南峰,Delabastita 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 中国翻译,2003

[9] Delabastita, Dirk. (ed.). Traductio: Essays on Punning and Translation[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10] Brown, H. 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47.

篇7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家将其产品打入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优秀企业品牌也在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如何将产品更好地介绍给国际市场以顺利打开销路,商家厂家殚精竭虑力求解决,翻译界也在极力探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应用文体,广告翻译目的性强,读者的接受对翻译目的实现至关重要。如何使读者观众更好地接受翻译的广告文体呢?目的论和接受美学对此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二、目的论及接受美学简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并且翻译方法的选择要为这一目的服务。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三种:“译者的目的(如追求利润)、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传递信息)以及某种翻译方法或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直译以显示源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起的交际作用。

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 Reception)又称接受理论。其代表人物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期待视野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从作品来看,它总是要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也即唤起一种期待。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转变了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也为广告文体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三、接受美学和目的论启示下的广告文体翻译

为了成功实现广告文体翻译的目的,在翻译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多方面准备,关照读者,考虑文化,灵活处理。

1.观念转变和翻译定位。目的论使我们充分重视不同翻译的目的性。广告文体的目的十分明确――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相应地,广告文体的翻译也就是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继续实现这一目的。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接受美学启示我们以读者为中心, 把翻译研究重点转向读者;把握读者的能动性,使译者与读者在视野上相互融合。广告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广告读者是否接受媒介的宣传。翻译过程中应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调动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使之与原作者的审美体验相融合,让翻译传神、打动读者。

2.翻译前的准备。译者在翻译前主要有三步准备。

(1)要向商家详细了解商品的特征,从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到工艺水平, 文化情调, 价格以及信誉度, 从各方位全面了解商品信息。

(2)在此基础上重要了解广告翻译的具体目的、译文的传播媒介以及主要受众群体。是广而告之其新产品还是要继续扩大市场,是印在杂志宣传册上的文字还是电视等视频上的广告语,以及主要受众群体的国家区、年龄段、工作类型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3)锁定受众群体,了解其文化传统以及消费者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忌讳, 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 否则会影响翻译的效果。

3.翻译中对读者的关照。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首先在于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禁忌的考虑。以商品名翻译为例,把“五羊”牌自行车译为“Five Rams bicycles”;“芳芳”牌唇膏译为“Fangfang”。这些商标牌号在汉语文化中有着不错的联想,却有悖于英语文化,因为“ram”含有碰撞的意思,而“fang”指毒蛇的尖牙。试想有谁敢买乱碰撞的自行车、有毒的唇膏呢?

除了风俗引起的语言禁忌, 译者还要注意到一些与政治、经济有关或者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语。例如,在汉语广告中经常提到“XX 地带属金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将“金三角”译成“Golden Triangle”就会使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因为“金三角”在国际上是指东南亚制造和贩卖的地方。

对于不会引起冲突的产品原产地的文化信息,在翻译时就应该考虑受众是否能理解,是否有需要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试看下面一则中英广告及其译文。

“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家酒的广告语)

译文1 :Kongfu down, Cases done.

译文2 : Confucian Spirit triggers provokes your min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为其后人世代的尊敬。Confucius (儒家文化)一词现已为西方人士熟知,但对于“Kongfu”一词却会使西方人联想Chinese martial (中国功夫),原文是“文”,而“功夫”是“武”,与“孔府”相去甚远。因此,考虑到国外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第二种译文更符合西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而且Confucian Spirit 与British Spirit的广告语表述略有差异,易于引起西方消费者的联想。

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是不均衡和变化的。当受众对于异地文化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发生变化时,对广告语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也应随之改变,以确保广告信息的顺利传递,同时迎合受众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宣传的目的。

篇8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230-0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教学内容应该如何选择,一直是一个让人们争论不断的话题。

在商品贸易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广告翻译在商品异国营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其他任何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影响重大。广告翻译能否成功取决于译者对译出语与译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了然于胸,因此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广告翻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广告翻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

1 跨文化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由英国语言学家Thomas在1983年提出,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1] 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2]语用失误在母语交际中亦有体现,但是由于它与外语教学的联系,一般都是在跨文化交际范畴内来研究它。Thomas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非本族语者赋予某个话语不同于本族语者的语用意义,或者是非本族语者把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不适当地迁移到二语中来所产生的语用失误[3]。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4]。

2 广告翻译中应避免的语用语言失误

2.1 片面的字面理解,不了解真正的语用意义

杭州西湖藕粉是我国有名的滋养品,历史上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在国内一直颇有名气。以前,当其产品投放到国际市场时,销路上屡屡受挫,究其原因主要是该产品的英文名称“Hangzhou Lotus Roots Starch”译得不妥。译者望文生义,简单将“藕粉”翻译为“lotus roots starch”。在英语中,“starch”除指“粉”或“粉末状”的物质外,还是“a white substance that is found in quite large amount in bread, potatoes etc”,所以在英语中,“starch”暗示着有长胖和增加重量的危险。不难看出汉语“粉”的语用意义和英语“starch”的语用意义迥然不同。难怪英美顾客看到这样的品名会望而却步,不敢问津。“lotus roots starch”偏离了英语的暗喻认知模式,这正是“杭州西湖藕粉”在国际市场上受挫的症结所在。若改成lotus roots paste 或 powder 就好多了。

2.2 违犯英语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

银耳汤―― white fungus soup

fungus,mushroom都指菌类,但是fungus既指可食用菌也可指不可食用的菌,而mushroom仅指食用菌。由此可见,fungus 和mushroom是不可互用的,按照英文语用规则,银耳汤应该翻译为silver mushroom。

3 广告翻译中应避免的社交语用失误

3.1 文化习俗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效

在国内,许多商家青睬以“白象”作为自己的品牌名称,白象电池,白象方便面等,主要因为白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的含义,然而若将其译为“white elephant”无疑会影响这些产品在英语国家的销售,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里是指“a costly or troublesome possession useless to its owner”,试问有哪个顾客会买那些大而无用的东西呢?若改成silver elephant就好的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的白猫洗涤品,让人联想到“干净、清洁”,但是猫(cat)在英语中暗指“用心险恶、专门使坏的女人”,是“坏女人”的代称,这让英语国家的家庭主妇望而止步。在汉语中带给人“美好、青春”之意的“芳芳”化妆品,因其英文商标“Fang Fang”而无人问津,因为fang在英语中是“毒牙”之意。

3.2 误用禁忌语,引起社交语用失误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如:我国“金鸡”牌闹钟在国外有较高声誉,而将其译为“Golden Cock”却很不妥当。在中国文化中素有金鸡报晓的说法,所以“金鸡”牌闹钟深受大众喜欢。而“Golden Cock”中的Cock在英语中除有“雄鸡”的意思外,还有“雄性器官”之义,这使此译名显得十分粗俗。为使译名变雅,最好把cock换成rooster。这一改基本可使目标语消费者与本国消费者具有同样的审美感受。由于和“cock”同样的原因,“大宝SOD蜜”在国际市场上也难有作为。在英语字典中,“sod”被定义为“something someone considered unpleasant”,是一个用作骂人的忌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的社会中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联想和反应。

4 结语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广告翻译极富挑战性。广告翻译成功与否,广告语言和诉求手法是否与目标语言消费者的文化心理相吻合,直接关系到商品信息能否在目标语国家无障碍传播。在广告翻译中,我们既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又要重视文化差异,立求译文符合目标语消费者的文化传统和消费心理,使得译文具有与原广告同等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91-92.

篇9

引进与翻译的国外影视广告作品是广大广告从业人员借鉴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影视广告翻译其实构成了双重翻译的机制。首先是翻译人员对影视广告作品的解读与理解: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汉语的思维对英语进行语言翻译:最后广告鉴赏者对翻译后的影视广告作品进行分析。在双重翻译机制中,翻译人员的经验与广告鉴赏者的经验构成了两次解码。由于影视广告的独特性。翻译人员在双重翻译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影视广告具有与印刷广告不同的特点,印刷广告是空间性媒介,由于长久保存性的存在,姑而对时间的要求性不高:而影视广告由于时间性媒介,所以要求必须在很短时间传达出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因此影视广告对创意的要求苛刻。时间要求,创意要求整合起来对影视广告翻译提出了挑战。如何用准确且恰当的语言和翻译思维方式对国外影视广告作品进行翻译,并且使其保持其原有风格与特色:而且还要使中国的广告鉴赏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正确领悟其创意思想与表现。总之对国外影视广告作品翻译因其独特性而使翻译工作变的较为艰难。同时也因缺乏对影视广告翻译的准确性把握有可能导致了广告鉴赏的难度增大。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学生以及广告爱好者在鉴赏国外的影视广告作品时,经常看的一头雾水,不知道广告要传递什么信息。下面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及思考应对之策。

一、单纯进行字面翻译,忽略文化语境的差别

目前所看到的大多数外国影视广告作品在引进方面主要是采用直接字面翻译的方式进行即直接把英语语言翻译为等同的中文语言,但对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差别重视不足。因为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所以对语境的忽视导致了作品内容感染力的削弱,而且使对作品的理解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难度。所谓语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简而言之。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人们在理解事物的时候由于语境的差别,可能形成传播沟通障碍。单纯地字面翻译是满足不了广告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对影视广告的高要求。如1996年嘎纳广告节影视广告作品“日清”方便面。其海鲜篇,内容为“野人一家子嘿哟嘿哟来到悬崖上。野人父亲站在悬崖边,往下一看,有些小石块掉了下去。等野人父亲担心地做完祈祷。野人妈妈拿着大鱼钩来到身后,猛地他的屁股,疼得他大叫。然后在家人的期盼下,他勇敢地跳进海里。画面变为字幕英语‘hungry?’然后是商品信息‘夏天。海鲜面’。但笔者在多次进行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只会看到娱乐搞笑的情节。却看不懂hunglry跟整个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虽然此影视广告为日本人所做。其表现出来的思维与文化却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思维方式。这说明国外的影视广告作品在被翻译为中文时没能很好地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语境差别。

二、影视广告作品本身创意与语言翻译的分寓

篇10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146-02

作者简介:郝栓虎(1978-)男,陕西人,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和英语教学。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研究者开始对广告翻译进行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针对广告用语翻译方法论和汉语广告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尚处于广告翻译研究的“起步阶段”。后来,随着广告语言翻译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开始涉及广告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和标准。然而从9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到广告翻译疑难问题中,比如意境的可译性、广告语言的艺术性等。本文就中国期刊网上挑选出该领域的86篇研究论文,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分析,希望为今后广告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范围

为了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广告翻译研究领域近10年的真实情况,笔者对2000—2009年期间发表在中国期刊网上的有关广告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整理。具体的方法是在期刊网上用“广告翻译”作为关键词进行论文检索,然后对这些论文进行了阅读、筛选与分类,最后选取了其中的86篇论文作为研究材料,并对这些文章按照外语类核心期刊、非外语类核心期刊(包括学报)、其他期刊三个分类标准对文章进行分类统计。

(二)分析与讨论

1.总体上来看,在近10年期间,我国关于广告翻译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的5年中所的成果是2000—2005年间的1.6倍,这充分说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广告翻译研究的兴趣浓厚,并且使广告翻译研究进一步深化。

2.就近10年来关于广告翻译研究所刊发的期刊来源来看,《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翻译》所占的比例是31%。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刊物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有利的学术交流平台,并且这些权威的杂志在刊登广告翻译的研究成果方面始终走在前列,为广告翻译相关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搭建了平台。

3.其他外语类核心和非外语类核心期刊,如《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外语》《外语学刊》《山东外语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商场现代化》等体现出对广告翻译研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广告翻译研究成果的介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越来越多的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学者踊跃参加到广告翻译研究的行列,为我国今后广告事业国际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目前我国广告翻译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广告翻译理论

1.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基于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该理论普遍认为语言的交际其实就是从明示到推理的过程,并不是像传统交际理论所认为的语言的交际就是一个从编码到解码的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也就是说所有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如果接受者明白交际者的交际意图,那么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里找到交际者双方之间的最佳关联。同时还必须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所隐含的意义,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广告其实就是一个“AIDA”的过程,即受众者的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购买欲望(Desire)—采取行动(Action)。这个过程清楚地揭示了广告接受者接受一则广告的心理过程。但是由于英汉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以及广告文体自身特有功能,广告翻译很难实现最佳关联,这时翻译者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变通,采用改写或重写的翻译策略(刘芳,2008)。

2.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有些翻译学家曾提出翻译批评应该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来重新展开。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赖斯的学生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著名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它是功能派翻译论的核心思想,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不同,那么忠实法则就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不够通顺,“忠实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但二者都必须服从目的法则。从中可以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三个法则是怎样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贾文波,2005)。

3.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广告翻译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研究广告翻译时,必须考虑民族文化差异因素,也就是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比如,胡作友先生就从视界融合视角来研究跨文化交流中的广告翻译,他提出广告翻译的实质是传递广告的生命,使之在新的文化中得以生根、发芽、成长,得到译语读者的喜爱、呵护,并使他们付出实际行动(胡作友,2007)。因此,广告翻译者必须融合作者、译者与读者的视界,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其接受心理与审美要求。译者在进行中文广告英译时,必须体察英汉民族文化中人们不同的心理期待,认知了解广告创作者和目标受众的文化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广告翻译研究正在朝着理论化深度发展,但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基本上都是质化和非材料性研究,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二)广告翻译的原则

由于广告文体的特殊性,所以广告的翻译原则也有别于文学和科技翻译的原则。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章进行研读,对广告翻译的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广告翻译遵循的原则有变通论、简洁论、对等论等。

1.变通翻译理论。

由于不同国家人们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翻译时必须适当变通,使译文符合当地的文化习俗,激起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欲望。英汉广告翻译过程中需要变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文字只是一个手段。因此,翻译广告时就不应该拘泥于文字层面上的对等;第二,广告语大多数都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如果不变通的话,就不会有出神入化的译文(李克兴,2004)。另外,有的研究者认为就某些特定的广告,变通可能是翻译的惟一出路,特别是以下几种:(1)利用有些知名品牌的文字构成而展开的广告;(2)利用谐音创作的广告;(3)含有浓重民族文化色彩的广告;(4)使用双关语的广告(杨全红,2000)。

2.简洁翻译理论。

广告要做到语言简练意思清晰,吸引广大受众者的注意,有利于他们识别和记忆,因此广告语言的写作应遵循KISS原则,也就是“Keep it short and sweet”(曹顺发,2002)。大量有关广告翻译研究的文章几乎都涉及到简洁问题,比如,李国庆提出英语广告则用词简单,以口语型为主,而汉语广告往往用修饰语来加强语气,说明产品特征。许多汉语中的主谓词组可以直接翻译为英语的形容词。像“效率高、速度快、行动灵活”可译为“efficient,fast and handy”(李国庆,2008)。另外,著名的学者张基佩先生也曾指出:英汉广告在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别,汉语广告中经常使用大量的四字结构,利用排比、重叠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语势,但是英语语言却没有汉语这些特点。因此在翻译汉语广告过程中,应抓住中心意思,围绕中心词引出其他方面(张基佩,2003)。

三、我国广告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

从目前所收集的研究资料来看,我国广告翻译研究在理论层次上需要加强。目前大多数论文对广告翻译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就某些翻译实例做出总结性描述、阐述研究者个人的心得体会,与此同时,对广告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的翻译问题的研究占到42%。值得一提的是,广告翻译的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有许多重复性阐述,研究者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广告翻译研究缺乏创新意识

有些论文选取的翻译例句,有浓厚的模仿痕迹。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有些汉译英译文实质上就是对广告做了回译,甚至有些译例只是替换了原来的品牌名称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这种人云亦云的研究方法不但有悖法理,而且还不利产品或者服务的促销。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广告翻译研究论文的归类和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上述的问题以及有待改善和提高的方面。今后的研究者应从更新的视野和更高的视角来研究广告翻译,促进广告翻译这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研究者应该在增强学科独立意识的同时,更需要把广告翻译理论、批评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使这一学科建立在语言学、营销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理论之上。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刘芳.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34-38.

[3]刘杰辉.从功能角度论广告的翻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53-155.

[4]胡作友.从视界融合看跨文化交流中的广告翻译[J].学术界,2007(5):216-222.

[5]李国庆.从文化语境层面谈押头韵广告语篇的翻译策略[J].外语学刊,2008(11):128-130.

篇11

    Contents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毕业论文概述 毕业论文的选题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格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的评审

    一、毕业论文概述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本专业中的某一对 象、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后而 撰写出来的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时间运 用价值的文章 文体: 文体: 议论文中的学术论文 字数: 字数:3000以上 以上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含义: 含义: 1、选择的课题,即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 2、论文作者所选定的论题,即论文所要 、 写的具体问题, 写的具体问题,是论文的具体写作内容 ,从选择课题到选择论题是确定论文具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写什么 的过程。 ”的过程。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一、 商务英语类 1.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2.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异 3.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4.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5.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技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商务合同及信函中常见误译解析 商务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 企业对外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探讨 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原则及其运用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 的方法 商务英语阅读技巧初探 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 浅谈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比较特色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浅谈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简论商务英语email的写作 简论商务英语 的写作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在交流中的特点 浅析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 现代商场中的商务英语特点分析 商务英语语篇特点分析与运用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浅谈经济贸易活动中汉语与商务英语的契合 浅论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Business Negotiation 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 o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⒈ Fax ⒉letter ⒈ Personific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English in Business Etiquette Analysis on the Risk Protection of L/c Export Credit Operation Language Art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Cultural Barrie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Vocabulary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ross-cultur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Role of Englis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tiquette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二、 语言类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浅谈交际英语委婉语言现象 浅论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浅说英美英语词汇差异及其应用 浅谈英汉典故的比较与文化渊源 浅析英语笔译与口译的异同 浅谈英译汉时汉语成语的使用 浅谈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习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信”的原则 浅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51. 52. 53. 54. 55. 56. 57.

    浅谈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的关系 英汉习语互译技巧初探 试析汉语语言结构与英语语言结构的 差异 试论英汉思维区别对写作的影响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对 比研究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 小议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三、 文化类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中英文在生活习语中的差异 中英文化的背景差异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肢体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浅谈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简析中国商业文化及其语言特点 浅谈中外商业文化之比较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浅谈中西方礼貌异同及其根源 浅谈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浅谈商务交往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小议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及其对策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四、 翻译类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对外贸易单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商标名称的翻译和策略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浅议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探索 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92.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93.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94.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95.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 96.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97.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98.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99.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100.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商号、商标、 101. 英汉翻译中的外来词译法 102. 分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103. 浅谈菜单翻译

    小议翻译中的词性转化 105. 中式菜单的翻译 106. 外来词语翻译的语用原则 107. 商标翻译与文化的传达 108. 数字翻译中的“信”与“不信” 数字翻译中的“ 不信” 109. 英语广告文体翻译的语言特征 110. 修辞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11. 色彩词汇的翻译及其联想意义 112. 套译法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运用 113. 委婉语在报刊英语中的应用 114.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115. 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 116. 语篇翻译策略初探 117.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 of Business letter 118. Numbers Translation in Trademark 119. On the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120.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104.

    三、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意义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思路等, 思路等,以书面的形式向论文指导老师 作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 目的: 目的: 1、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研究 、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材料及参考 书目等) 书目等) 2、听取他人意见,理顺思路 、听取他人意见,

    二、开题报告的构成与撰写

    1、论文题目,即论题 、论文题目, 注意两点: 注意两点: 1)准确、规范,准确的把研究的对象和 )准确、规范, 问题概括出来 2)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 )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 个字, 个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选题的研究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1)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 )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解 决 2)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有 )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研究的相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即根据什么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第二通过 分析本地实际, 分析本地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 题,研究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 、 现状(文献综述) 现状(文献综述)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 的成果。 的成果。包括国内外学者对本选题曾经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属于未开拓的 领域, 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研究过的基础上进 行深层次的研究, 行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寻找有待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4、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重点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其特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研究难点在何 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 处?如: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对英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 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等

    5、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引言:提出问题, 2)论点:分析问题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大 )论点: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论证问 题的解决方法, 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实际来阐述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利用实际数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3)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 )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6、研究方法 、

    包括: 包括: 实验 调查 文献分析等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 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论文写作的步骤 、

    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 束都要有规定。 束都要有规定。论文进行的主要步骤和 时间安排包括: 时间安排包括:整个论文写作过程拟分 为哪几个阶段; 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要完成哪些任务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如: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修改,终稿结束等。 修改,终稿结束等。

    毕业论文的格式

    一、标题 20字左右, 字左右, 字左右 论… 试论 浅析 浅议 ……初探 ……初探 ……之我见 ……之我见 ……思考 体会、 思考、 ……思考、体会、方略

    二、署名 摘要Abstract 三、摘要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200-300字 字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能独立成文 英文翻译,不超过250实词,用现在时, 实词, 英文翻译,不超过 实词 用现在时, 常用被动 关键词Key Words 四、关键词 3-5个 个 中英文

    五、引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交代课题的 由来、 由来、意义及其结论 1、引言的内容 、 1)课题研究的目的、范围及其他人在相关领 )课题研究的目的、 域的研究概况 2)课题的研究过程、 2)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理论与实验依 据 3)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 2、注意事项 、 1)开门见山,简明扼要,200-300字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 简明扼要, 字 2)顺序井然、条理清楚 )顺序井然、 3)介绍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 )介绍文献时,

    6、正文 、 1、论点表述要准确、简洁 、论点表述要准确、 2、论据要典型、准确 、论据要典型、 3、论证可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依据灵活地使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 论点论据的高度统一

    7、结论 、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对全 文概括、总结、 文概括、总结、强调和提高的作用 8、致谢 、 参与指导的人员 采用图文和数据的提供者 提供经费和物资支持的单位等

    9、注释与参考文献 、 作用: 作用: 1)便于作者校对论文内容 ) 2)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观点资料 ) 3)便于论文答辩小组了解论文作者 ) 阅读资料的深广程度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年 份